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八个基本假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3-2053(2003)05-0533-06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八个基本假定

王春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室,北京 100732)

摘 要:根据拉卡托斯有关理论体系的理论硬核及其保护带的论述,通过对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八个基本假定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对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认识。本文认为,国家创新体系是一种有关科技知识流动和应用的制度安排;这种流动是通过国家创新体系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这种相互作用在本质上是一种学习;国家边界对于这种科技知识的流动是有影响的;国家专有因素直接影响到这种科技知识流动的效率与方向;科技知识流动的效率和方向又直接影响到一国的经济增长实绩;国家创新体系也存在着制度失效问题;不存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最优模式。关键词: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硬核;基本假定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3-08-05

作者简介:王春法(1963)),男,山东乳山人,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学、创新研究。

根据拉卡托斯的观点,任何一种理论体系都应该有其理论硬核和保护带。其中,理论硬核是由一个或一组核心命题组成的,它既是该理论赖以进行理论推演的出发点,又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指南。不仅如此,这种理论内核本身又是不可反驳的。一旦出现了对于这种理论内核的挑战,则意味着该理论体系需要进行重大修正,以适应解释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的需要。与此相反,保护带是可以挑战并且不断进行修正的。在一般情况下,理论的发展和深

化主要表现为对这种保护层的丰富和完善。[1]

那么,具体到国家创新体系理论而言,其理论硬核究竟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硬核主要包括以下八个基本假定。

1 国家创新体系首先是一种有关科技知识

流动和应用的制度安排

应该承认,所谓国家创新体系(National Innova -tion System,NIS)就是一种有关科学技术长入经济增长过程之中的制度安排,其核心内容就是科技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使用者以及政府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技术知识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循环流转和应用的良性机制。事实上,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提出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

一种战略性资源,而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这种战略资源对于一国的国际竞争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从理论上说,现代经济学在将科学技术从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转化为内生变量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科学技术知识如何长入经济增长过程之中的问题上,学术界并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国家创新体系理论认为,现代经济增长中,除了以各种商品和产品形式体现出来的物流以及以资金形式体现出来的资金流以外,还存在着一种以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形式体现出来的知识流。一般说来,国家创新体系方法强调技术和信息在人们、企业以及机构之间的流动是创新过程的关键所在,创新和技术发展是该系统中的各个主体一整套复杂关系的结果,这个系统包括企业、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教育部门、创新支撑服务机构(中介)、政策制订部门(政府)、金融部门、法律、文化等都参与并影响着创新活动的进行。因此,一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实绩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知识的循环流转及其应用状况:如果科学技术知识在一国现有的经济系统之内的循环流转非常通畅,那么,我们就能够肯定地说这个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健康的;反之,我们则认为这个问题的国家创新体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校正其缺陷。因此,促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循环流转及其应用也是我

第21卷 第5期2003年10月

科 学 学 研 究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Vol.21No.5

Oct.2003

们进行技术创新政策设计的一条基本原则。2 科技知识的循环流转是通过国家创新体

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国家创新体系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组成部分与相互关系的属性直接决定着一国的技术创新能力。这种相互作用发生在各种不同的层面上,因而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式。

(1)在国际层面上,这种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不同国家创新体系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涉及到国际范围内的知识流动,其实质就是科技全球化,包括研究开发国际化,企业间的策略性技术联盟以及区域和全球科技合作等。根据美国学者的研究,发达国家在研究开发方面每投资100美元,发展中国家就可以从中获得25%左右的收益;美国每投资100美元的研究开发支出,中国就可以获得4美元的收益。

[2]

(2)在国家层面上,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者、扩散者与使用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里,除了政府科研院所、大学以及企业以外,还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社会中介机构,甚至历史文化传统作为一种国家专有因素也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的拓荒精神和日本不能容忍失败者的社会氛围对两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实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3)在企业层面上,这种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生产者-用户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除了内部的研究开发活动以外,更多地是通过与其供应商与创新产品用户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启发来完成创新过程的。一个企业的创新实绩不仅取决于供应商所提供的技术装备情况,同样也取决于用户对企业产品所提出的技术性能要求,而这种要求实际上就代表未来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向。

[3]

(4)在个人层面上,这种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作为拥有科学技术知识的个人在不同机构之间的流动以及同行之间的相互启迪与帮助。在一般情况下,企业或者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在遇到技术难题时,往往会向其他机构或企业的同行求助;此外,各式各样的专业研讨会也是这种面对面交流的最好方式。

应该指出,在所有这些层面的相互作用之中,最重要的相互作用发生在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上,因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国家的存在又规定了

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空间,因而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成败。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者从使用者那里获得有关研究开发选题与技术方向的灵感,而科学技术知识的应用者又从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者那里获得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须的科技知识,而扩散者则在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就企业层面而言,生产者是从用户那里获得有关创新产品的最初灵感的,而且创新产品进一步改进的思路往往也是由用户提供的,而用户也依赖生产者的科技活动使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变为现实。没有这样一些相互作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知识流动就不可能实现。

3 创新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其实质是学习

根据郎德威尔教授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观察到学习、搜索和探索的过程,其结果则是新产品、新技术、新型组织和新市场。因此,/导致知识储备增长的学习过程是现代经济动力的基础0,而/学习也可以理解为技术创新的源

泉0[4]

。在他看来,学习是与生产、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例行活动联系在一起出现的,并且为创新过程生产出重要的知识投入,因此,创新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学习过程,/工厂就是实验室0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在这里,他区别出三种学习方式,即旨在提高生产作业效率的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旨在提高复杂系统的使用效率的用中学(le -arning by using)和导致产品创新的用户-生产者相互作用型学习(learning by interacting)。

根据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所谓学习首先是在企业层面上进行的,它既包括企业内部不同经营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型学习,也包括企业彼此之间以及企业向社会的学习。由于现代企业技术基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首先是一个学习型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习是企业积累知识、创新和成长的关键的动力机制,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过程,企业就会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在产品和生产过程中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但是,全球化与迅速发展的技术进步使新技术和创新思想的来源日益多样化并且

大多处于企业的直接控制以外。

[5]

#

534#科 学 学 研 究第21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