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
初中所有文言文
初中所有文言文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篇目众多,涵盖了从先秦到明清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其中不乏经典之作。
以下是初中阶段常见的一些文言文篇目及其内容概述:1. 《论语》节选《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初中阶段通常会选取其中的一些章节,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道德观念。
2. 《出师表》《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表达了他忠诚于国家、尽职尽责的决心。
文章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是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篇目。
3. 《岳阳楼记》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描写岳阳楼风光的散文,文中不仅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还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4. 《醉翁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记叙文,通过描写醉翁亭的景致和作者与友人的游宴,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5. 《桃花源记》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寓言式的散文,通过一个渔人误入桃花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6. 《爱莲说》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赞美莲花的散文,通过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描绘,寄托了作者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
7. 《马说》韩愈的《马说》是一篇借物抒怀的散文,作者以马喻人,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对不识才的统治者的批评。
8. 《小石潭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描写自然景物的散文,通过对小石潭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9.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记叙文,通过记述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
10. 《与朱元思书》王维的《与朱元思书》是一封书信,作者在信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文大意的词语是:________。
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
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______: 陋室不陋。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 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 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而是精神
11、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 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4、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四、用原文填空
1、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 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 到《论语》十二则中的哪一句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十二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 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初中20篇文言文基本篇目 答案
初中20篇文言文基本篇目答案(一)桃花源记一.解释划横线的字1.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2.对……感到诧异/走尽/没有、消失3.放弃/仅4.整齐的样子/类5.田间小路/交错相通6.代指老人/代指小孩/愉快的样子7.详细/邀请8.都9.妻子、儿女/与世隔绝的地方10.竟然/不要说11.请12.告诉/值得/对13.已经/沿、顺着/从前/作标记14.回到/到15.从前/标记16.计划/不久/探访、访求二.解释句子:答案略三.思考1.活动、穿戴、心情(神态)2.避秦时乱3.不足为外人道也4.D5.B6.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向往的理想的社会(二)陋室铭一这、只、品德;大;使……劳累;二1、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2、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三、点明全文主旨,“唯吾德馨”//写室中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收束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四、“调素琴”照应“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照应“无案牍之劳形”。
五、这是类比(比喻),引古贤之名室以证“陋室”,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证明“陋室不陋”。
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七、惟吾德馨(三)《爱莲说》一、1、多2、沾染(污秽)3、洗涤4、美丽而不庄重5、耸立的样子6、树立7、亲近而不庄重8、少9、宜当二、略三、1、(1)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
2、用菊正面衬托莲,用牡丹反衬莲,彼此对照,有力的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表明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示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初中阶段语文文言古诗文必背篇目分析与讲解
初中阶段语文文言古诗文必背篇目分析与讲解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第一则: 为人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老师传授过的知识并时常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与你做朋友,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称得上是君子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重点字词解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鲁国人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注:反省。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篇目温习知识点新人教版
八上文言文重点篇目温习知识点《三峡》(郦道元北魏闻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一、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闻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二、实词:自:从。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曦月:阳光,月亮。
襄:漫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
献:山峰。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持续。
引:延长。
绝:消失。
清荣峻茂素;白色。
旦;早晨。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4、区别:属:属引凄异(持续)绝:久绝(消失)。
自三峡……(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绝献:极自非……(若是)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阻绝:断五、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六、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那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7、明白得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衬托山峰峻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衬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暮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八、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酷爱之情。
(分写)九、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旧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三峡秋天的凄异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0、探讨:(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路写?(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如此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_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与朱元思书》1、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解题:“与”:给予。
“书”:信。
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2 、解释重点字。
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7急湍:急流的水(8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9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10轩邈: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2相鸣:互相和鸣(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伦:筹划、治理。
(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17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
(19交映:互相掩映。
(20见:同“现”,显现,显露。
(21缥碧:青白色。
3、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
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4、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
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二、通假字归纳:(1)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2)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陈涉世家》(3)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发起)——《陈涉世家》(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着)——《陈涉世家》(5)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上)——《木兰诗》(6)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还有)——《核舟记》(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核舟记》(10)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11)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放)——《核舟记》(1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置放)——《愚公移山》(13)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愚公移山》(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愚公移山》(15)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16)汤熨之之所及也。
(“汤”通“烫”:用热水焐)——《扁鹊见蔡桓公》(17)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通"旋":回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18)火齐之所及也。
("齐"通"剂":药剂,汤药)——《扁鹊见蔡桓公》(19)必能裨补阙漏。
初中文言文大全必背【十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初中⽂⾔⽂⼤全必背【⼗篇】。
欢迎阅读参考!初中⽂⾔⽂⼤全必背【篇⼀】 《鱼我所欲也》 先秦:孟⼦及其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鱼⽽取熊掌者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取义者也。
⽣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之所欲莫甚于⽣,则凡可以得⽣者何不⽤也?使⼈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有不⽤也,由是则可以辟患⽽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独贤者有是⼼也,⼈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箪⾷,⼀⾖羹,得之则⽣,弗得则死。
呼尔⽽与之,⾏道之⼈弗受;蹴尔⽽与之,乞⼈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死⽽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死⽽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死⽽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
(与通欤;乡通向;辟通避) 翻译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选取熊掌了。
⽣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命⽽选取道义了。
⽣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
如果⼈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来求得⽣存的⼿段,哪⼀样不可以采⽤呢?如果⼈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某种⼿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却不肯采⽤;采⽤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也不肯采⽤。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清单
第9课《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 quē)襄陵(xiāng)绝巘(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第10课《短文两篇》1.文学常识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
初中文言文(必考篇目)知识考点梳理大全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一、通假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3、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
二、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形容词用作名词。
3、传: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三、古今异义1、朋: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一般的朋友。
四、重点实词1、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2、愠(yùn):生气,发怒。
3、日:每天。
4、谋:谋划,指办事。
5、忠:尽心竭力。
6、交:结交,交往。
7、信:真诚,诚实。
8、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9、殆(dài):有害。
10、弘(hóng)毅:刚强,勇毅。
11、已:停止。
12、其:大概。
13、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4、欲:想,希望。
15、勿(wù):不要16、施:加。
《曹刿论战左传》一、通假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
二、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
"福":"保佑,赐福,名词活用为动词"。
2、公将鼓之。
"鼓":"击鼓",名词活用为动词三、古今异义1、狱:小大之狱。
狱: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再:一鼓作气,再而衰。
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3、忠: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4、鄙:肉食者鄙。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5、间: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中间,空间,或时间。
6、可以:可以一战。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7、情:虽不能察,必以情。
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8、牺牲: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也指损害一方的利益。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知识汇总马说韩愈一、通假1、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露。
2、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本领。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是。
二、词类活用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辱,辱没,形容词用作动词。
2、一食或尽粟一石。
尽,吃完,形容词用作动词。
3、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策(用鞭子打),驱使,名词用作动词。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行千里,数词用作动词。
5、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使……尽,竭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三、重点实词1、世有伯乐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2、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3、祗辱于奴隶之手祗:只是辱:辱没4、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5、不以千里称也以:凭,凭借称:著称6、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尽:吃没7、才美不外见才:才能,美好的素质8、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常:普通的等:等同,一样9、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10、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正确的方法11、食之不能尽其材尽:竭尽1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马鸣叫通:通晓13、执策而临之临:面对14、其真不知马也知:识别,了解10小石潭记柳宗元一、词类活用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名词用作状语。
3、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以……为乐,动词的意动用法。
4、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
下,向下,名词用作状语。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寒,使……寒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二、古今异义1、小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小生:古义,小青年,后生;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人教版初中语文总复习所有背诵篇目(整理版可直接打印)
文言文1、《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3、《古代诗歌五首》《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知识梳理
篇目
重点实词释义
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吾日三省吾身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而不忠乎 (谋:谋划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论语〉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越过 矩:法度) .. 十二章》 温故而知新 (故:学过的知识)
轻视
作动词
分类
例句
释义
形容词的 友人惭. (《陈太丘与友期行》)
感到惭愧
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论语〉十二 以……为快乐
章》)
形容词的
使动用法 无案牍之劳. 形(《陋室铭》)
使……感到劳累
词语
释义
从事
就 靠近
完成
地方、区域 方
正
举例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持就火炀之(《活板》) 瞬息可就(《活板》)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十二章》) 方欲行(《狼》)
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修养)
年与时驰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 (意:意志 日:岁月)
篇目 《狼》
重点实词释义
缀. 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 一狼仍从. (从:跟从) 而两狼之并. 驱.如故. (并:一起 驱:追随、追赶 屠大窘. (窘:处境困迫,为难) 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顾. 野有麦场 (顾:看,视) 屠乃奔倚. 其下 (倚:靠着,靠)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
9.与
词性 连词 介词
作用
例句
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和,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诫
跟随,同
子书》)
引进共同活动的人。译为: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
和,跟,同
行》)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九上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出师表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重点实词。
3、翻译重点句子:(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
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4、理解性背诵:(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含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实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含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实词)以下是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知其所亡。
(《论语十则》)“亡”通“无”。
7.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中断。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童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春秋》)“道”通“导”,引导。
二、词类活用1.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鞭: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常。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知识。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知识。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复习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①古音通假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②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③古今词义变化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④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着名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⑤词类活用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就不是词类活用;如“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中的“足”是指“脚”,是名词;而“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句中的“足”是“充足”的意思;1故故虽有名马; ——马说所以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学过的知识公问其故——扁鹊见蔡桓公原因、缘故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特意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因此广故数言于亡; ——陈涉世家故意2间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隔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夹杂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参与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见蔡桓公一会儿骈死于槽枥之间; ——马说中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暗中3绝以为妙绝; ——口技极点群响毕绝; ——口技停止、消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隔绝4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观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景象、景观但坐观罗敷——陌上桑看5病君之病在肌肤; ——扁鹊见蔡桓公疾病、大病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困苦不堪6书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石壕吏信乃丹书帛曰; ——陈涉世家写7上上使外见兵; ——陈涉世家皇上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翁身体上的8见昨日见军帖; ——木兰诗看见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拜见才没不外见; ——马说通“现”,显露9比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裙中;——核舟记靠近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等到10少宾客意少舒; ——口技稍微少时,一狼径去; ——狼一会儿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年轻的11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随从,跟随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顺从,听从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顺从12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分给,分配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这里指八分挂零,说明很小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隆下之职分也;——出师表分内,名分13文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文章文过饰非; 掩饰14世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父子相继为一世问今是何世; ——桃花源记时代,朝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马说世上15业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事业,功业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职业16犯作奸犯科; ——出师表触犯17达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到,达到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做官,显贵18当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抵充,相抵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对着,面对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应当19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在……之后20伐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卖炭翁砍伐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攻打,讨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讨伐21阴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水的南面,南岸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阴暗22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用言语规劝以塞忠谏之路; ——出师表同上23极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极点,极端此乐何极; ——岳阳楼记尽,穷尽南极潇湘; ——岳阳楼记到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极其,非常;这是副词用法24国夫大国,难测也; ——曹刿论战国家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国都,京城25备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完备众妙毕备; ——口技具备,齐备26径少时,一狼径去; ——狼径直,一直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直径27将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木兰诗扶,持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率领,统率项燕为楚将; ——陈涉世家将帅,将领28顾顾野有麦场; ——狼看见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看望、访问29胜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陈涉世家尽,全部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优美30复扁鹊复见; ——扁鹊见蔡桓公又31称先帝称之曰能; ——出师表称赞,赞许袒右,称大楚; ——陈涉世家号称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称呼不能称前时之能; ——伤仲永符合32乘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量词,辆公与之乘; ——曹刿论战〔同坐一辆战车〕33章又用篆章一; ——核舟记印章34惊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口技受惊波澜不惊; ——岳阳楼记振起35属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一类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扁鹊见蔡桓公隶属,管辖神情与苏、黄不属; ——核舟记类似36策执策而临之; ——马说鞭子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记载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驱使37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口技奇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零数38许高可二黍许; ——核舟记上下、光景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赞同、答应39舍便舍船; ——桃花源记丢下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房屋40志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记必先苦其心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志41寻寻向所志; ——桃花源记找寻病终; ——桃花源记不久42道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道路得道者多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政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正道43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巩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固执戍死者固十六七; ——陈涉世家本来44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衰亡今亡亦死; ——陈涉世家逃跑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通"无"45举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发动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举用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推荐死则举大名矣; ——陈涉世家成46坐众宾团坐; ——口技坐着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因为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同"座"47食谨食之; ——捕蛇者说喂食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捕蛇者说吃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吃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通“饲”,喂二、通假字归纳:1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2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陈涉世家3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发起——陈涉世家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陈涉世家5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上——木兰诗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还有——核舟记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核舟记10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11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放——核舟记1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置放——愚公移山13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愚公移山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愚公移山15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16汤熨之之所及也;“汤”通“烫”:用热水焐——扁鹊见蔡桓公17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18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药剂,汤药——扁鹊见蔡桓公19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陷——出师表20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出师表2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马说2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干,本领——马说23系向牛头充炭直;"直"通"值":价值、价钱——卖炭翁24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岳阳楼记25百废具兴;"具"通"俱":都,全都——岳阳楼记26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抗拒——公输27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公输28公输盘诎;“诎”通“屈”:折服——公输29自余为戮人;“戮”通“戮”:遭到贬谪——始得西山宴游记30而游者皆暴日中;“暴”通“曝:晒——峡江寺飞泉亭记3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2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4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不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6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口技37持其赀去;“赀”通“资”:资材——越巫38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不”通“否”:吗——陈太丘与友期39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三峡40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闲情记趣41傧者更道;“道”通“导”:引导——晏子故事两篇42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什么——晏子故事两篇43圣人非所熙也;“熙”通“嬉”:开玩笑——晏子故事两篇44辑以翡翠;“辑”通“缉”:连缀——寓言四则之买椟还珠45宣王说之;“说”通“悦”:高兴——寓言四则之滥竽充数4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伤仲永4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论语〉十则48屏弃而不用;“屏”通“摒”:摒弃——为学三文言虚词用法归纳:1相对于实词而言,文言虚词没有一定的实在意义,主要用来组词成句,在句子中起语法作用;文言虚词中可以包括代词、动词、副词等类别,而这些词类按现代汉语的划分方式,应属实词;这是因为文言虚词的概念是沿用古代留存下来的传统提法,古人的语言观念不如今人明确,分类自然不够仔细;文言虚词大体可以分为:代词、介词、助词、叹词、副词、连词等候;一个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并不相同,如“其”可以作代词;也可以是助词或副词,应结合其在语句中的作用,具体辨析;2确定虚词的意义,首先要确定词性;要确定词性就得掌握每个虚词的用法规律,要联系上下文作细致辨析;除此之外,还要弄清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如“之”作主语、谓语宾语则是代词或动词,若在主谓之间,则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翻译;复习虚词时要掌握虚词的使用方法:一是在语言环境中辨别词性和用法;如"公与之乘"这个"之"是涉及的对象,是曹刿,"之"是代词;二是从语法角度分析它的作用;就是看是否充当句子成分,充当了什么成分;如果没有充当成分,只起组合作用或表语气,就是助词;3在复习中,可以从虚词功能的角度作分类,以便于系统归纳掌握;A. 起指代作用的虚词;包括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中“予”是“我”的意思,除此之外还有"吾"、"余"等词;第二人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中的“若”是“你”的意思,此外还有"汝"、"尔"、"乃"等词;第三人称: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中的“其”是“他们”的意思,此外还有"之"、"彼"、"伊"等词;指示代词: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中的“是”作“这个”讲;此外还有"此"、"斯"、"夫"、"或"等词;疑问代词: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中的“孰”作疑问代词“谁”讲,此外还有"何"、"安"、"药"等词也是疑问代词;B. 起限制或修饰作用的虚词;包括程度副词: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中的“愈”作“更加”讲;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甚”作“很”讲;以为妙绝口技中的“绝”作“极点”讲;此外还有"殊"、"稍"、"益"等词均可充当表程度的副词;范围副词: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中的“咸”作“都”讲;众妙毕备口技中的“毕”作“全”讲;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中的“并”作“一共”讲;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中的“但”作“只”讲;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石壕吏中的“唯”作“只”讲;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中的“止”通“只”,表范围;此外还有"悉"、"俱"、"举"等词都可以作表范围的副词;时间副词: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中的“已”作“已经”讲,表时间;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中的“既”作“已经”讲,表时间;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中的“向”作“从前”讲,表时间;囊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元一焉捕蛇者说中的“囊”作“从前”讲,表时间;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中的“会”作“适逢”讲,表时间;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中的“素”作“平素,平常”讲,表时间;忽逢桃花林桃花源记中的“忽”作“忽然”讲,表时间;情态副词: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中的“诚”作“实在”讲,表示一种情态;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口技中的“渐”作“渐渐”讲,表示一个变化的过程;尉果笞广陈涉世家中的“果”作“果然”讲,表示一种情态;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中“故”作“故意”讲,表情态;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捕蛇者说中“几”作“几乎”讲,表情态;表谦敬、频率、重复的副词: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中的“敬”表谦敬;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中的“猥”和“枉”表降低身份的谦词;扁鹊出,桓侯又不悦扁鹊见蔡桓公中的“又”作“再一次”讲,表频率;表语气或否定的副词: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复兴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中的“庶”表陈述语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中的“宁”表反问语气;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主陈涉世家中的“不”表否定;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中的“弗”表否定;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表否定;C. 起关联作用或组合结构作用的虚词;表时间、处所、对象、方式、原因、被动、比较的介词:试用于昔日出师表中的“于”是一个表时间的介词,相当于“在”;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中的“于”作“到”讲,表时间;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中的“于”后面跟地点,表处所;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中的“乎”也是一个表地点的介词,做“在”讲;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中的“缘”作“沿着”讲,表方式;当窗理云鬓木兰诗中的“当”作“对着”讲,表对象;告之于帝愚公移山中的“于”表对象,作“向”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中的“以”作“凭”讲,表示对象;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中的“以”也是“凭”的意思,但表示方式;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中的“比”表比较关系;表并列、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转折、关联作用的连词: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中的“及”表并列作用;下视其辙,登就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曹刿论战中的“遂”表结果的连词;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中的“苟”是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当“如果”讲;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中的“藉第令”是一个表假设关系的连词;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中的“而”是一个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当“但”讲;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中的“而”表修饰关系;D. 表结构的虚词;结构助词: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中的“之”相当于结构助词,作“的”讲;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中的后一个“之”结构上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何陋之有”中的“之”在结构上充当宾语前置的标志;此外还有"者"、"所"等词可以作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盖-岁之犯死者有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捕蛇者说中的“盖”表陈述的语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中的“者”表判断语气;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中的“焉”表肯定的语气;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中“乎”表询问语气;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中的“耶”表疑问语气;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中的“哉”表反问语气;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矣”表强烈的感叹语气;E. 表感叹的虚词一一叹词;.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中“嗟夫”表示作者的感叹; 嗟乎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陈涉世家中的“嗟乎”表示陈涉对无人了解自己的感叹;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中的“呜呼”表示作者无可奈何的感叹;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中的“噫”表示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之人的感叹;四文言虚词举例①、之1结构助词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的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2语气助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补充音节,无实在意义;②其作副词“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还是错误!以作介词“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用“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凭借作连词“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由于“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来“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用来4. 而作连词分别表顺承关系、判断关系和修饰关系;例如|“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表顺承关系,不译5. 乃“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表承接关系的连词,作“于是、就”讲“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表判断关系的动词,作“是”讲“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表人称的代词,作“你的”讲6. 于作介词用,根据语言环境不同,意义各不相同;“告之于帝;”愚公移山——对“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到“苛政猛于虎;”捕蛇者说——比“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给7. 为作介词“为天下唱;”陈涉世家——替、给“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向“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被焉作助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表句末语气,不译⑨所所与“以”结合表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表原因作介词结构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⑩乎作语气助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吗作介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一、《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
其中最为著名的篇章有《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等。
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思想,学习他的为人处世之道。
二、《孟子》《孟子》是孟轲(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的著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要的经典之一。
这部书是关于人性、道德和政治等方面的论述,通过对孟子的思想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培养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修养。
三、《庄子》《庄子》是古代哲学家庄周(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的著作,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
这部书中超越了常规的人类逻辑,思考了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关系。
通过阅读《庄子》,我们可以领会到对自然、生命和人性深入的思考和领悟,启发我们对世界的思考方式。
四、《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首。
这部小说描绘了贾府的兴衰和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对人性的深刻描写,展现了社会变革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阅读《红楼梦》,我们可以领略到其丰富的情节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五、《水浒传》《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主要描写了一群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
这部小说以英雄豪杰为主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呼声。
通过阅读《水浒传》,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可以体味到野心壮志和正义感的力量。
六、《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和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优美的诗句著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和人民的生活。
阅读《诗经》,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民的真情实感,领悟到古代文化的深远意义。
七、《史记》《史记》是我国古代历史著作中的经典之一,由司马迁所著。
这部书中详细记述了中国从上古到秦朝的历史,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诸侯国的兴衰、各类人物事迹等。
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导言初中语文课程中,文言文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文言文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形式,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为初中语文学习者提供一份文言文大全,包括经典的文言文篇目和他们的简介,以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文言文的内容与特点。
1. 《孟子孝经》《孟子孝经》是孟子的一篇重要著作。
它主要讲述了人们如何恪守孝道、尊敬父母的重要性。
通过故事和警示,揭示了孝道的内涵和作用,并向读者展示了孟子的孝道思想。
2. 《论语雍也》《论语雍也》是《论语》中的一篇篇目,是儒家经典文献之一。
它通过雍容寡言的孔子的言行来传达他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
《论语雍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做人和待人接物的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有着积极的影响。
3. 《诗经小雅》《诗经小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是《诗经》中的一部分,以婉约、细腻的诗句描绘了古代社会的风景和人情。
其中的《巧笑倩兮》、《白华》等篇章,强调了生活的美好和情感的丰富,对于学生培养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4. 《道德经上》《道德经上》是老子的代表作之一。
它强调心境的宁静和心灵的修养,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这些思想对于学生的追求内心平静和对人生的思考有着积极的影响。
5. 《史记淮阴侯列传》《史记淮阴侯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记述了淮阴侯刘邦的故事。
通过生动的叙述和细致的描绘,反映了刘邦的政治智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些故事对于学生们了解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心态,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对人性的理解有着积极的作用。
6. 《易经系辞》《易经系辞》是《易经》的篇章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八卦的图案和解释,给人们提供了探索宇宙和生命的思考方式。
这些理念对于培养学生们的辩证思维和超越常规的思考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7. 《红楼梦宝玉私房钗》《红楼梦宝玉私房钗》是《红楼梦》中的一篇篇目,展现了宝玉在草庵和黛玉的私房钗之间的情感纠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孔子语录(论语十则)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3、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
二、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形容词用作名词。
3、传: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三、古今异义1、朋: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一般的朋友。
四、一般实词1、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2、愠(yùn):生气,发怒。
3、日:每天。
4、谋:谋划,指办事。
5、忠:尽心竭力。
6、交:结交,交往。
7、信:真诚,诚实。
8、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9、殆(dài):有害。
10、弘(hóng)毅:刚强,勇毅。
11、已:停止。
12、其:大概。
13、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4、欲:想,希望。
15、勿(wù):不要16、施:加。
鱼我所欲也孟子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回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二、古今异义1、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是:非独贤者有心也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3、豆:一箪食,一豆羹。
古义: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今义:豆类名称三、重点实词1、欲:想要,喜欢。
所欲:喜爱的东西。
2、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
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
得:得到。
3、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过; 于:比。
4、苟得:苟且取得。
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5、患:祸患,灾难。
6、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7、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的办法。
8、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可译为“篮”。
9、豆:古代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
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10、蹴:用脚踢。
11、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2、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则,连词,却。
13、何加:有什么益处。
加:好处。
14、奉:侍奉。
15、本心:天性,天良。
16、是故:因此。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一、通假字1、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3、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
4、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二、词类活用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穷困;乱,使——颠倒错乱,动,使——惊动,忍,使——坚韧,使动用法。
2、人恒过。
“过”,“犯过失”。
名词活用为动词三、古今异义1、发:发于声。
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
2、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古义,被起用;今义,举起。
3、征:征于色。
征:古义,表现,征给;今义,征求,象征。
4、喻:而后喻。
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
5、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6、入:入则无法家拂。
入:古义,国内;今义,进入。
7、饿其体肤(古义;严重饥饿,能威胁人的生命。
今义:与“饱”相对,指一般的肚子饿,词义与古义相比变弱)四、重点实词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担子2、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逆,不顺3、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4、征于色征:征验5、而后喻喻:明白,了解6、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国外8、国恒亡恒:常9、生于忧患生:生存发展。
10、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11、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被选拔。
12、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
13、百里奚举于市:市场,做买卖的地方。
14、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这些方法。
15、人恒过:常。
//犯过失。
16、衡于虑:思虑堵塞。
17、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曹刿论战左传一、通假字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
二、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
"福":"保佑,赐福,名词活用为动词"。
2、公将鼓之。
"鼓":"击鼓",名词活用为动词三、古今异义1、狱:小大之狱。
狱: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再:一鼓作气,再而衰。
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3、忠: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4、鄙:肉食者鄙。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5、间: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中间,空间,或时间。
6、可以:可以一战。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7、情:虽不能察,必以情。
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8、牺牲: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也指损害一方的利益。
9、师:十年春,齐师伐我:古义:军队。
今义:老师,或军队中一种编制。
10、齐师伐我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11、弗敢加也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12、虽不能察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13、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书信四、重点实词1、既克,公问其故:已经。
//战胜。
//原因,缘故。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可以:可凭借4、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5、望其旗靡靡:倒下6、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7、弗敢专也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8、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信服9、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用、凭。
对曰:回答。
10、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不;//独占。
11、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12、虽不能察:弄清楚。
13、齐师败绩:溃败。
14、下视其辙: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15、遂逐齐师:就,于是。
//追击。
16、一鼓作气:振作。
17、彼竭我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8、难测也,惧有伏焉:推测,估计;///埋伏。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词类活用1、吾妻之美我者。
"美"是"以我美"。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2、私我也∶私:偏爱,形容词活用作动词3、面刺∶面:当面,名词活用作状语4、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使动用法5、朝服衣冠∶朝:在早晨,,名词作状语。
服:穿戴,名词活用为动词6、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二、古今异义1、地方: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2、左右: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
3、明日:明日,徐公来。
古义:“旦日”的后一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谤: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指责别人的过错。
今义:诽谤。
5、窥:窥镜而自视。
古义:照。
今义:偷偷地看。
6、寝:暮寝而思之。
古义:躺着。
今义:睡觉地方。
三、重点实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接受。
2、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用于比较。
孰,谁,哪一个。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又一次。
5、皆以美于徐公:以为,认为。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当面指责。
7、能谤讥于市朝:公众场合。
8、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
//偶然进谏。
间,间或、偶尔。
9、期年之后:满一年。
出师表诸葛亮一、通假字1、必能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点。
二、词类活用1、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名词用作动词。
2、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毛,长庄稼(长草木),名词用作动词。
3、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恢弘,发扬,形容词用作动词。
4、亲贤臣,远小人。
亲,和……亲近;远,和……疏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5、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
6、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奸凶,奸邪、凶恶的敌人,形容词用作名词。
三、古今异义1、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时。
今义:四季中的秋季2、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3、涕:临表涕零。
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4、感激:由是感激。
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感谢。
5、奖:当奖率三军。
奖:古义,勉励,鼓励;今义,奖励,嘉奖。
6、开张: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始营业。
7、义:引喻失义。
义:古义,适宜,恰当;今义,意义,含义。
8、异同:不宜异同。
异同:古义,差异,偏义复词;今义,不同与相同。
9、所以: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所以:古义,用来……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10、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11、否:陟罚臧否古义:恶,坏。
今义:表示否定12、猥:猥自枉屈古义:辱,有降低身份之意。
今义:卑鄙下流13、庶:庶竭驽钝古义:希望,期望。
今义:众多14、开张: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
今义:指商店开始营业15、晓畅:晓畅军事古义:精通,熟练。
今义:通顺16、布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古义:平民。
今义:用布做的衣服17、谨慎:先帝知臣谨慎古义:严谨而慎重。
今义:小心慎重四、重点实词1、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2、当奖帅三军(激励)3、臣本布衣:平民。
4、躬耕于南阳躬:亲自。
5、后值倾覆值:遇,遇到。
(恰逢,适逢,碰到)倾覆:兵败。
6、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7、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发扬扩大。
8、引喻失义义:适当,恰当。
9、宫中府中宫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
10、陟(奖)罚(惩罚)臧(善)否(恶)。
11、论其刑赏刑:罚。
1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给予。
13、夙夜忧叹夙夜:早晚。
14、庶竭驽钝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15、攘除奸凶攘除:排除、铲除。
16、以彰其咎彰:表明。
17、则责攸之、依、允等之慢慢:怠慢、疏忽。
18、以咨诹善道咨诹:询问19、察纳雅言雅言:正言2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理:治。
桃花源记陶潜一、通假字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二、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异,以……为异或认为……奇怪,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2、此中人语云。
语:告诉,名作动三、古今异义1、此:诣太守,说如此。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
2、无论: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3、鲜美:芳草鲜美。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4、交通: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5、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