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粤方言中的避讳词
佛山人喜欢讲意头,向他们拜年,这些粤语千万不能说!
佛山人喜欢讲意头,向他们拜年,这些粤语千万不能说!佛山人过年,最讲意头今天就是大年初一了各位小伙伴们一定要记得这些粤语禁忌,要记好,千万别说!忌讲“输”广东商业发达,所以忌讳“输”,很多语言禁忌都和“输”有关。
通书就是历书,也就是皇历,但粤语“书”与“输”同音,不好听,所以改叫“通赢”,也有人叫“通胜”。
同样“读书”也要说成“读赢”。
“丝瓜”的丝字也与“输”同音,广东人便把它改成“胜瓜”。
广东人喜欢改“舌”为“脷”,因“舌”与“蚀”音近;故猪舌头、牛舌头改称为猪脷、牛脷。
医生舌诊,曰“伸条脷出来睇睇”。
忌“少钱”广东人以水为财,忌讳与水相反的“干”。
怕干的原因是怕“荷包干”。
所以广东人把猪肝叫做“猪润”,不独如此,豆腐干、番薯干也被叫做“豆腐润”、“番薯润”。
同样是“干”,干杯时不叫“干杯”,而叫“饮胜”。
因为“杠”和“降”同音,广东人把“竹杠”称为“竹升”,希望“生意发达,步步高升”。
做生意,停下也不好,所以广东人乘车喊“停”叫做“慢”,该到站了叫“有慢”。
广东有淡菜,因为淡的意头不好,所以又被叫做“旺菜”。
忌意头不好苦瓜中的“苦”字广东人不喜欢,所以改成了“凉瓜”。
鸡脚叫凤爪,狗肉叫香肉,也是同样的原因。
粤语里面的“伯母”音与“伯冇”相近,所以也改称伯友(伯有)。
“大吉利市”广东人如果说了不祥的字句,该避讳而没有避讳,广东人有自己的处理办法,就是大呼“大吉利市”,认为这么一来,便可逢凶化吉、避凶就吉。
有人连打几个喷嚏,便立即大声说“大吉利市”。
吃饭时,不小心跌了筷子,也说“大吉利市”。
“落地开花”失手碎物,会急说“落地开花”,或者“岁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等,和“大吉利市”的作用差不多。
各位佛山街坊新春记得讲话要注意一点哦小编悄悄教会你们一句逢人讲一句:恭喜发财自然不会讲错话啦!来源:佛山电台、网络编辑:丁美君。
方言有哪些禁忌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不少方言语词,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反映出不同的社会生活。
各地不同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娱乐等面貌,也会在方言语汇中反映出来,如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故有“特首”之类的词语,外来语十分丰富,赛马业则催生了一批赌马用语,娱乐业每年产生众多新词,影响内地汉语。
此外,像饮食文化中的诸多用词,亦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如“煨”、“涮”(北方方言)、“焗”、“煲”(粤语)、“泡饭”、“淘汤”(吴语)、“粄”(客家话)、“粿”(闽语)等皆是。
禁忌语是一种语言回避现象,在汉语中,各方言使用的禁忌语有所不同,反映次文化和地域心理状态的差异。
例如,北京口语中忌讳说“蛋”和“球”,所以像这几个词都是北京话的特有说法:“鸡子儿”(鸡蛋)、“摊黄菜”(炒鸡蛋)、“木樨汤”(蛋汤);“球”则经常用作骂人的话,因此北京一带的人名和招牌都很少用“球”字。
但上海话却不避“蛋”字,而忌用“卵”字(指男性的私处);粤语地区不避讳“球”字,故人名经常可见“球”。
词语避讳有两类,一类是意义(形象)不好,需要回避,如许多地方忌“虎”,温州话遇“虎”字改称“大猫”。
一类是语音造成与某个音节同音,引起不好的联想,也要回避,如长沙话将“腐乳”称为“猫乳”。
省港地区由于商业发达,讲求吉利,所以广州话的禁忌语在各方言中数量最多。
例如“猪血”令人有不好的联想,所以要改说“猪红”。
汉人的亲属关系大致一样,但各地对亲属的称谓却不甚相同,尤其是南北之间的方言,更显出差异。
如对“儿子”的称谓,北方多称“儿”,南方的称谓则五花八门,如长沙话的“崽”、广州话的“仔”、闽语的“囝”。
湖南岳阳临湘一带的亲属称谓更奇特,只有男性称谓,缺少女性称谓。
爸爸是“爸”,妈妈也是“爸”,祖父叫“爹”,祖母也叫“爹”。
分辨男女的办法只是加“大”、“细”,爸爸是“大爸”,妈妈是“细爸”,以此类推。
在方言中同物异名和同名异实的现象很普遍,主要原因是各地的人情风俗、生活条件不同,我们可从中窥视各地的文化风貌。
潮汕方言中有特色的避讳例子分析
潮汕方言中有特色的避讳例子分析当一个外地人在潮汕农村地区听到孩子叫他爸妈为“阿叔”、“阿伯”、“阿婶”、“阿姨”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但其实这是我们当地的一种避亲称呼的风俗习惯。
原因在于:一是父母为了保住孩子不夭折,避开亲热的称呼,从小就教孩子这么叫;有的是因为迷信,认为孩子应移房过祖,不然不吉利,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没有送人,就只好在称呼上改变。
儿时对父母这么称呼,长大了还是这么称呼,习惯成自然了。
二是“爸爸、妈妈”过去是城市及有学识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称呼,也有将父母称“阿爹、阿娘”的,农村百姓相对而言就很少用这样的词语,一般还是随俗称呼来得自在。
有的侨属儿子,称呼父母为“阿爸、阿妈”,是“爸爸、妈妈”的变音。
潮汕人对父母的称呼虽然避亲变相,但当父母逝世,哭灵时仍以“父呀!母呀!”哭诉,毕竟父母不在世了避亲称呼也没多大作用了。
潮汕方言中有一句俗话叫“哭父哭母”,指的就是哭灵时的称呼。
在潮汕地区,给孩子取名字时我们会极其注意五行以及不取与前辈名字相同乃至谐音的字。
命名方式有两种途径:一是按辈序命名;二是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
第二种命名方式比较普遍,命名前通常会请算命先生根据婴儿的生辰八字推算下命相,看是否五行是否欠缺,欠缺的话则会在名字上体现所欠缺的五行的字,比如一个男婴五行缺水,那他的名字会带有水的成分如“江、浩、清”等字。
但要注意不可以取与前辈名字相同的字,谐音的也不行。
这是中国传统的“子不言父名,徒不言师讳”的伦理思想,潮汕地区保留较多中原传统,这种传统的命名习俗至今还保留着,比如男婴的父亲叫张军,男婴的祖父叫张伟清,那么男婴就不可以取名张小军(与其父亲同“军”字不妥)或张辉青(谐音其祖父的“qing”)以示对前辈的尊敬。
上面两个例子主要偏向于交际称呼方面,接下来我要提的是我们潮汕方言中避讳的诀术方面。
正月,一年之始,潮汕人将它看作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所以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
禁忌语
省港地区由于商业发达,讲求吉利,所以广州话的禁忌语在各方言中数量最多。
比如「猪血」令人有不好的联想,所以要改说「猪红」;水上人家忌讳「翻」字,而「帆」字与它音近,故要改称「船」(或作「巾」旁);「空」与「凶」同音,因而凡与「空」相关的都要用「吉」代替,如「吉屋」(空房子)、「得个吉」(空空如也)。
以下是常见的例子:
意义(形象)不好,需要回避:
鸡脚──凤爪
狗肉──香肉
猪血──猪红
苦瓜──凉瓜
饮乾──饮胜
空手──两梳蕉
与某个音节同音,引起不好的联想,需要回避:
通书,忌「输」──通胜
丝瓜,忌「输」──胜瓜
一场空,忌「凶」──得个吉
空屋,忌「凶」──吉屋猪舌,忌「蚀」──猪猪肝,忌「乾」──猪润伞,忌「散」──遮
伯母,忌「冇」──伯娘。
粤方言吉祥语与地域文化
粤方言吉祥语与地域文化作者:黄蕾来源:《语文学刊》 2015年第8期黄蕾(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006)[摘要] 吉祥语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趋吉避凶、向往幸福的传统观念。
不同地方各有其特殊吉祥语,而处于现代化程度高、商业气息浓厚的粤方言地区的吉祥语更具特色。
从内容上说,粤方言吉祥语反映了粤方言区特殊的商业文化、喜庆文化、饮食文化和禁忌文化;而从文化内蕴上说,粤方言吉祥语既是地域文化、社会心理的反映,也是粤方言区人际交往方式的反映。
[关键词] 粤方言;吉祥语;地域文化;社会心理;谐音构词[中图分类号] G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8610(2015)08 -0082 -02[基金项目]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4ssxm79)。
[作者简介]黄蕾,女,广东云浮人,华南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方言与词汇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风貌。
丰富的吉祥语构成了汉民族独特且寓意深刻的吉祥文化。
吉祥语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反映了人们趋吉避凶的传统观念。
汉民族的日常生活里几乎离不开吉祥语,无论是喜庆节日赠祝福,还是特定场合送祝愿,这些带有吉祥愿望的语言反映了人们向往幸福、追求愿望的心理。
许慎《说文解字》释日,“吉,善也,从士口”,“祥,福也,从示,羊声”。
《说文》里从“示”的字一般表示某种预示或征兆,而“吉祥”的本义又是善与福,可见,“吉祥语”是预示某种好征兆的话语。
吉祥语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的期盼、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内容上多与“五福”相关,即福、禄、寿、喜、财,具有祝福性、祈吉性;在形式上则多为词或短语,且在长期的使用中逐步凝固并稳定下来。
李炳泽指出,吉祥语最早源于上古白巫术中的祝祷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今天人们在特定场景中所说的祝颂语,也包括一些事物的命名。
汉民族的吉祥语极为丰富,而从商者众、商品经济发达的粤方言区,吉祥语更具有鲜明特色。
广东人讲粤语的禁忌
广东人讲粤语的禁忌
广东人讲粤语的禁忌
在粤语里,有些词语是广东人非常“忌”的!如果不了解,就很容易得罪人!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粤语的'禁忌词汇吧!
1“蚀”=亏
在粤语中,“蚀”等于盈亏了,
商人们最忌讳,
于是谐音的“舌”都改了,
“猪舌”改为“猪脷”,
取吉利的音。
2“空”=凶
粤语中的“空”和“凶”同音,
凶字不吉利,
所以粤语中直接把“空”改为“吉”,
“空屋”叫“吉屋”,
“空手而归”叫“得个吉”。
3“母”=无
粤语中的“母”和无同音
,不吉利,所以一般是不说的,
去拜访朋友家时“伯母”要称为“伯有”。
可能对于年轻人来说没什么禁忌,但是有些老人家还是比较在意的,所以有些话可千万不要乱说哦~如果真的不小心犯了忌讳,只要说句“大吉利是”就好了,意思是逢凶化吉,避凶就吉。
如果犯忌讳的还是小孩,还能说句“有怪莫怪,细路仔唔识世界。
”
【广东人讲粤语的禁忌】。
粤语生僻字拼音大全,人手一份!不怕打不出尴尬啦
粤语生僻字拼音大全,人手一份!不怕打不出尴尬啦粤语中有好多生僻字拼音,你知唔知点打出嚟?阿咩为大家带嚟一份资料,讲粤语嘅朋友可能全部都识读,但未必全部都可以打出嚟,而唔讲粤语嘅朋友,可以借机嚟学习下!氹(dang)= 哄;例如:氹你开心=哄你开心乜(mie) = 乜嘢 = 什么廿(nian)= 粤语发音(ya)二十卅(sa)= 三十冇(mao)= 没有;例如:有冇钱?= 有没有钱?甴曱(gad zad)= 蟑螂叻(le)= 很棒;例如:佢啲成绩好叻啵=他的成绩很厉害呵冚(hem)= 全部?;例如:冚家铲=全家死光光攰(gui)= 累佢(qu)= 他或她;例如:距系边个?=他是谁?呃(e)= 骗;例如:呃神骗鬼抦(bing)= 殴打;例如:我哋去抦果条友=我们去揍那个傢伙拎(lin)= 提、拿拗(ao)= 矛盾咁(gan) = 如此、这样;例如:咁啊?=这样啊? / 放在句尾可做语气词咗(zuo)= 了;例如:食咗饭未?=吃了饭没有?呢(ne)、哩(li)= 这;例如:呢啲事=这些事乸(na)= 雌性;例如:鸡乸=母鸡咦(yi)、噫 (yi)= 感叹词,啊(表奇怪);例:咦?咯(lo)= 语气助词咩(mie) = 什么;例如:有咩事?=有什么事?咪(mi)= 不要;例如:咪走~=不要走~係(xi)= 是;例如:係乜嚟架?=是什么东西来的?叼(diao)= 操唓(che)= 语气助词,表示鄙夷 =切哽(geng)=当然;例如:哽係=当然是唔(wu)= 不;例如:唔係=不是俾(bi)= 给;例如:你俾我啦~=你给我吧~屙(e)= 排泄;例如:屙尿=拉尿掂(dian)= 完结或状态佳之意;例如:搞掂=办妥掟(ding) = 扔啫(ze)= 语气助词;例如:唔係啫=不是的啰(luo)= 语气助词/啰嗦唸(nian)= 想;例如:我唸咁做唔好嘎?=我想这样做不好吧?啖(dan)= 口;例如:咬一啖=咬一口啵(bo) = 语气助词靓(liang)= 漂亮或表示幼稚;例如:靓仔=帅哥/小子揾(wen)= 找、挣;例如:揾食=谋生睇(di)= 看;例如:睇电视=看电视嗟(jue)= 语气助词,感叹声;例如:嗟~好吧毙咩?=切~很了不起么?嘅(ge)= 的;例如:你嘅道服呢?=你的道服呢?喔(wo)= 语气助词嗮(sai)= 语气助词浪费嗰(go)= 那;例如:嗰啲=那些嘞(le)= 语气助词嘢(ge)= 东西;例如:有嘢睇=有东西看嘈(cao)= 吵;例如:嘈乜鬼=吵什么东西嘎(ga)= 语气助词;例如:唔系咁嘎~= 不是这样的~嘥(sai)= 浪费、错过;例:咁好嘅机会嘥咗=这么好的机会错过了嗻(zhe)= 语气助词;例如:我先至23嗻=我才23呀~潎(pie)= 闪,走人撩(liao)= 挑逗;例如:撩是斗非=若是生非瞓(fen)= 睡;例如:眼瞓=困顿嬲(niao)= 生气/一向;例如:我好嬲/必嬲喺咁嘅=我很生气/向来都是这样的嫐(nao)解释同上嚟(li)= 来;例如:入嚟=进来囖(lo)語氣助詞吤(ge)例:将啲橙搣开一吤吤(一片片)妳(ni)女嘅'你'惗(nie)想例:成日惗埋晒啲衰嘢撇(pie)闪,走人蠹((du)例:一蠹尿淠(pei)例:一淠屎氽(tun)例:一氽水,一摊水嗌(wo)粤语发音(ai)例:嗌胶 = 吵架 / 嗌救命 = 喊救命嚄(wo)语气词,例:他打你啊,表达他真的打你,他打你嚄,表示开玩笑谂(shen)想,思考晏(yan)晏昼(下午);食晏(吃午饭)嗤(chi)打乞嗤(打喷嚏)啋(cai)啋理佢都傻(傻瓜才理他)嚿(huo)一嚿石头(一块石头)啩(gua)你会应承啩?(你会答应吧?)掴(guo)掴几巴(打几个耳光)揩(kai)揩油(占小便宜)嚡(hai)粗糙:条脷好嚡(舌头很粗糙)悭(qian)悭钱(省钱)呷(xia)呷醋(吃醋)喐(yu)喐手(动手)唔係'郁'邋(la)遢(ta)乌遭邋遢踎(meo)近读某;即蹲;佢哋习惯踎住食嘅(他们习惯蹲着吃)啱(ngam)唔啱着(不合穿);啱先(刚才)奀(en)奀妹(瘦弱的妹子)闩(shuan)读山,闩门(关门)呔(dai)车呔(车胎)唞(teo)早唞(晚安);唞凉(乘凉)劏(tang)劏猪(杀猪)。
粤语的歇后语
粤语的歇后语白云山蟋蟀 ---- 得把声生兹猫 ---- 入眼光棍佬教仔 ---- 见便宜莫贪打烂沙盆 ---- 璺(问)到笃璺,指器皿裂但未离东莞佬卖席 ---- 你生定死架(原指卖席佬强词夺理,后指人不会因为环境所困,人是能屈能伸的)升米浆条裤 ---- 硬梗(用一升的米磨成的米糊浆,泡出来的裤子太硬,比喻事情弄糟)风吹芫荽 ---- 荽(衰)贴地乌龟过门槛 ---- 但看此一翻切肉离皮 ---- 一刀两断乞儿煮粥 ---- 唔等熟飞机运茶壶 ---- 高水平(瓶)炮仗颈 ---- 爆完至安乐蓊菜文章 ---- 半通不通烧坏瓦 ---- 唔入叠火烧城隍庙 ---- 急死鬼挖肉罗疮生 ---- 自讨苦吃戥穿石(邓穿石) ---- 陪衬的乌蝇搂马尾 ---- 一拍两散航空母舰 ---- 食水深杉木灵牌 ---- 做唔得主白糖炒凉瓜 ---- 同甘共苦老鼠尾生疮 ---- 大晒有限二三线 ---- 好难变(二三线指不是主角的次级货色此句语是不好的东西很难会变好的) NumberOne ---- 有纹身(NumberOne,大哥大之辈)印印脚 ---- 等人约(无所事事)有胸毛 ---- 出蒲(恶人形象)有窦口 ---- 早??叮ò驳霉阆们?蚣?无端端 ---- 箫吹鬈(拳)(莫名其妙)赢粒糖 ---- 输间厂(十赌九输)三缺一 ---- 惨过乞(麻雀术语)失失慌 ---- 害街坊(小不忍则乱大谋)有姿势 ---- ?邮导剩ㄐ橛衅浔?有早知 ---- ?悠蚨?ㄊ朗履蚜?眼湿湿 ---- 扮忧郁(猫哭老鼠)眼眨眨 ---- 扮花旦(虽无过犯,面目可憎之辈)玻璃眼镜 ---- 假晶(精)神台桔 ---- 阴干阿超着裤 ---- 谷住来雷公劈豆腐 ---- 稳软的来虾陆文庭睇相 ---- 唔衰螺黎衰阿兰嫁啊瑞 ---- 大家累斗累投石落屎坑 ---- 激起公愤(恭粪)跪地喂猪母 ---- 睇钱份上灶君跌落镬 ---- 精(蒸)神田鸡过河 ---- -各有各撑潮州音乐 ---- 自己顾自己床下底劈柴 ---- 撞板,即闯祸、出乱子城头上跑马 ---- 兜圈子断柄锄头 ---- 没有把握石板上斩狗肠 ---- 一刀两断。
客家禁忌文化:为什么客家有的地区把“蛋”称为“春”
客家禁忌文化:为什么客家有的地区把“蛋”称为“春”客家人,可能长江以北都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是客家人是我国汉族的七大民系之一。
而且海外也有很多客家人,客家的英语Hakka,也是客家话的音译。
客家话口音较多,虽能听懂各自所说,但确实有不少差异。
除了口音,词汇经过几百上千年的不断发展,也会有些许差异。
赣闽粤交界处是客家大本营。
我是客家人,也到过不少客家地方,我们发现有的地方把蛋称为“tan”,也有的地方把它称为“cun”。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
在客家地区,客家人有把生活用语与兆头结合起来的习惯。
因而对于生活用语也比较注意。
在客家地区有很多禁忌,比如不能说不吉利的话,特别是过年时更加注意。
而把不好的用语转化成好的,就更是一种艺术了。
比如,猪舌---因忌“蚀”而改叫猪“利”,蚀与利意义亦相反;落雨---因忌“落禹”而改叫“落水”,受潮-- 改忌“转润”,谐音“转运”。
这一类的用语转化,在客家话中非常常见。
而“蛋”,在客家话中,特别是古汉语中,是称为“卵”或者“蛋”的,而这两个词在客家话中,还有雄性睾丸之意,是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下讲的。
而聪明的客家人,将这个不便在公共场合讲的词进行了转化。
卵,音近“乱”是大忌,“乱”对应的吉词是“伸”(客家话音:春),意为整洁、完整、顺利(如春车,意为整齐),因而,客家人把“蛋” 或“卵”叫做“春”。
为什么很多客家地区仍把蛋叫做“tan”呢?对于这,我们已经无从考证。
可能是普通话的普及,受普通话的影响;也可能是“tan”读音的禁忌性没有那么强,不会引起人不好的联想。
“春”,在客家人的生活中,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吉祥的象征。
在客家地区,很多人用蛋来待客,“酒酿蛋”就是客家待客的一道非常棒的食物。
此外,客家人喜食“鸡春”,在做好事的时候,还会用洋红把其壳上涂一些红色,表示春车和圆满,表示吉祥和祝贺。
广东人的这些生活禁忌
这里收集地生活禁忌,有些我们仍然在无意之间继续传承,有些已经被我们标签为“封建迷信”成为历史记忆地一部分.但无论怎么样,它们都是我们共享地这片土地上传统文化地一部分,无论怎么样,与以前固守着这些禁忌地祖先们一样,我们同饮珠江水,我们同样叫做“广东人”.广州人地意头和禁忌对输赢地“输”,改说成“胜”字.如“通书”作“通胜”.“干杯”叫“饮胜”.在宴席上猜拳斗酒,首先就要说声“发财”,然后开始.“猪、牛肝”叫“猪、牛润”.“萝卜干”叫“萝卜润”、“豆腐干”称作“豆腐润”.猪、牛舌则称“猪、牛利”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和生理或是认为地现象,也有很多忌讳.比如打喷嚏,立即喊声“大吉利是”!认为是有人叨念说他怎地.喜鹊当头鸣叫,则预兆带来佳音(好兆头).反之,对乌鸦、猫头鹰叫则认为是“不祥之兆”.眼跳(俗称“眼眉调”),也分时辰和左右眼,有人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也有人说“左跳有食右跳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大时大节,喜筵寿宴上,习惯只谈吉利语,不说丧气话.若有人失手打破碗碟,则念声“岁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地吉利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除夕”开油锅、炸煎堆、油角,也说吉利语.为防小孩子不知避忌,乱说乱动,多不让他们走近油锅.孩子偶然说了一些不祥之语,大人就会说:“有怪莫怪,细路哥唔识世界.”以免得罪鬼神,招致晦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年初一不能洗头,据说会亵渎神明.年初一不能扫地,倒垃圾,免得把财气倒出.年初二是“开年”,始外出.年初三是“赤口”,忌拜年,易与人发生矛盾,导致是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捞“偏门”地人,早上如果遇到尼姑或者和尚,就认为会招来晦气.因为他们都光着头,预兆输钱之意.在餐桌上也有很多禁忌.吃饱后不能问“你吃完了?”,要说你“吃饱了?”,因为“吃完了.”会被当成时最后一顿.点菜不能点七道,只有在办丧事是才上七道菜,广州人叫“食七”.上菜时鸡头要对着长辈,以示对长辈地尊重;请客上鱼时忌把把鱼脊对着主客;跟船员、渔民、司机吃饭不可翻鱼,汤匙不能反放,有“翻船,失败”之意,如果真地要翻,可以说“捞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张松龄)客家民间禁忌梅县客家人地日常生活有许多禁忌:衣服忌反着穿.反穿衣服如穿孝服,表示家中服丧.住房内摆设眠床忌正对屋顶横梁.认为横梁压顶预凶,且易生噩梦.出门办事忌逢“三煞日”、“空亡日”.生了孩子不能直呼生了,称“供”了,“轻”了,“产”了.探病时间忌在下午、晚上和农历初一、十五日.死后七天逢七叫“撞死”,认为家中会闹“风煞”.逢七地当天,全家人和共屋地邻居都要清早离家出外“避煞”,午后才回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忌用猪、猫无偿赠亲友.客家俗谚有“猪来穷、狗来富、猫来带麻布”之说,带麻布是指穿孝服,不吉利.即使对方收了猫狗也要回赠礼物才算吉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路遇不认识地中、青年妇女问讯,忌称“大嫂”“大婶”之类称,宜称“大姊”或“细妹”,否则易错称得罪人.(陈美豪)佛山民间禁忌嫁娶与服丧地禁忌与其他多为类同,暂略去.生育地禁忌:“六甲”又称“胎神”,附于孕妇居室地任何地方,故妇女怀孕期间不能在床上剪布、裁衣,不能在居室任何地方打钉、开灶、通渠、拆屋;不能拆床、搬家;不能在床底放利器.孕妇忌与另一孕妇同床睡,恐有冲喜和换胎;孕妇忌抱别人地小孩,以免胎儿“小气”.孩子出生后要戴手镯,把孩子圈住就不会被妖魔带走;取小名越“贱”越容易养,即使孩子长得好也不能说“胖”、“靓”这样地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开学、开笔地禁忌:忌途中风吹熄灯笼;忌忘带生葱(聪)、芹(勤)和糯米薄撑.取其粘椅子读书耐久座之意.关于食地禁忌:忌进食时狼吞虎咽;忌乱抄,筷子夹过对面和两旁;忌席间说话不休,口沫横飞.关于行地禁忌:忌早晨撞僧尼;忌“行通济”(桥名)时走回头路;忌远行时忘祭路神;忌行路横冲直撞,争先恐后.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区瑞芝)潮州民间禁忌办喜事身上不能饰以蓝、白、黑等颜色,办丧事身上不能穿戴鲜艳地服装首饰.平时,妇女除年老者外,不能全身穿黑色衣服,更不能穿它作客.女子地裤子尤其裤衩不能晾晒在人家常走地路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孩子吃饭不能用盘、碟盛饭,这样会使肠肚变浅,长大后气量变小,胸怀狭隘.不能让孩子吃饭时离开饭桌,否则读书会像吃饭一样精神不集中,魂不守舍.桌上地菜必须是双数,不能是奇数.潮州人忌吃三个菜,那是死囚伏法前吃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主人请喝工夫茶,不能不喝,如果不喝,这叫却之不恭.接了婚地兄弟,弟弟可以坐上嫂子地床沿,哥哥则不能坐在弟媳地床沿.潮州还有传袭“家讳”地习俗,即儿辈不能提长辈地名字,生活中遇到与长辈名字相同或谐音地物、事要绕开,或称别称,儿辈取名不能取与长辈名字相同地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蔡泽民)忌口与忌十三珠江三角洲一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很注意忌口.“忌口”,即不说不吉利地话,故有“好地不灵丑地灵”地俗语.在“忌口”俗中,又特别忌说忌用“十三”之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习俗地由来,始自三水县.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杨公地生有十三个儿子,人人都说他命好.杨公也以此自豪,常常对人说:“我有十三个儿子,即使碰上三灾六祸我也不怕,一年十二个月,就算一个月死去一个,我还有一个儿子送终.”碰巧那年发生了瘟疫,杨公地儿子接二连三地死去,最后只剩下他自己,晚景什么凄凉.人们都说,杨公地遭遇全部都是应在他自己说地丑话上.从此以后,人们便忌说丑话,一时说出了口,也要吐一口唾沫再说过一句好话,同时,“十三”这个数也被认为不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时过俗移,现今又兴以谐音作为凶吉之数,如广州话“二”即“易”,“三”即“生”,“四”即“死”,“五”即“唔”(“不”地意思),“八”即“发”……如此类推,因而十三已被当做“实生”,成为吉祥之数.但是忌口地习俗仍然匹普遍流行.在三水县白泥镇一带农村,至今仍将每月农历十三称为“杨公忌”.这一天,说话要特别小心,千万别说丑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余婉韶)晚上不可照镜子晚上不可以照镜子时电白县观珠镇农村地一个习俗.人们说:“晚上照镜会照死父母.”这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谚语:“太阳斜照死爹娘.”即从太阳落山起,人们就不敢照镜子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李鸿德)用筷子地禁忌广州、佛山、南海一带,有不少使用筷子地规矩.用筷子要两支一双同时用,忌用一支筷子进食,意为成双成对不分离.两支筷子要同一颜色,同一长短,忌用“鸳鸯筷子”餐桌上摆放筷子要放在饭碗右边,筷子头朝座位,忌倒过来.而祭祀用筷子,则要将筷子头朝外(筷子头朝神位),不能颠倒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筷子忌直插在盛了饭地碗里,因为只有办丧事时,用饭敬奉死人时才将筷子直插在饭碗之上. 常食或者喜宴,按人数摆放筷子,坐不满时要把多余地筷子收起来.而丧宴上(做“七”时招待客人地宴席)则要给死者留上座,照例摆上筷子,以示对死者地尊敬.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用筷子夹菜时,忌曲筷夹菜(即用筷子地手地手背不能朝上),否则被认为“无衣食”.夹菜只能夹自己面前地菜,更不得用筷子将菜翻动挑菜吃,否则是“无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忌用筷子打碗,只有乞丐在人家门前讨饭时采用筷子敲响饭碗叫“施舍”.忌用筷子“笃”碗底.用筷子“笃”碗底是民间治疗喉咙卡骨地土方法:手拿空饭碗放在卡骨地人地头顶上,用一双筷子从上至下“笃”碗底,边说:“骨落,骨落”,据说这样做,骨头就会落下去.(这个方法在阿主演地《下一站,天后》中出现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余婉韶)送礼地禁忌忌送钟:亲友新居入伙或店铺开业时,送礼忌送时钟.因为“送钟”与“送终”音近,要避讳.忌送梨:用水果作为礼物送人时,特别是探望病人,忌送梨.因为“梨”与“离”同音.忌送“四”:无论送什么礼物,数目不要是“四”.因为“四”与“死”谐音,不吉利.忌过时送礼:无论喜事或丧事,送礼时,切忌过了应该送去地时刻.如属喜事,可以在前一天或者当天送去;如是丧事,则在当天送去.如果忘了,那就索性不送好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朱哲夫)。
浅析粤方言区的谐音文化内涵
目录一、中文摘要(含关键词) (1)二、关于粤方言和避讳语的概况 (2)三、粤方言区在饮食中的谐音文化 (2)(一)在商业行为上的表现 (2)(二)在婚庆活动上的表现 (3)四、粤方言区在衣着中的谐音文化 (4)五、粤方言区日常行为中的谐音文化 (4)六、参考文献 (6)中文摘要语言与文化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语言承载着某种价值和文化情绪,于是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语言的转化。
本文通过对粤方言区谐音现象的收集、整理和归类,在语言学角度浅述了粤方言区谐音文化的成因和影响,从而达到更进一步了解粤方言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粤方言区谐音现象文化浅析粤方言区的谐音文化内涵一、关于粤方言和粤方言谐音的概况粤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一带。
相比其他方言,粤方言的语音与普通话相差很大,其他方言区的人一般很难听懂。
对于粤方言的语音特点,前修时贤多有讨论。
一般认为其声母特点主要有:古见母字不分开合口今读塞音 k,古溪母字今有读擦音 h、f 的现象,古疑母洪音今读鼻音耷,古日母今多腭化为 j;韵母特点主要有长短元音 a 和 r 的对立,有完整的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声调特点主要包括声调有 8-9 个,阴入调多上下两分[1]。
粤方言这些较为独特的语音特点,导致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避讳语文化。
而避讳语的形成通常和谐音以及人们的社会心态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而言,各地谐音文化形成的首要条件是各地方言语音的独特性。
一些本来在普通话中不同音的字或词,在某些方言中,由于语音演变的特殊性,变成了同音的字或词,从而形成了一些方言区特有的包含避讳或祈福意义的谐音文化。
在粤方言中,有正向度谐音文化和负向度谐音文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禁忌文化,承载这一文化的语言形式是禁忌语,在禁忌语中还包括少部分由数字谐音构成的禁忌语,如粤方言区的人们忌讳使用数字“4”,因为其发音与“死”字相近(声母、韵母相同,声调相近)。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不用或尽量少用。
论粤方言词汇对普通话书面语写作的负迁移
论粤方言词汇对普通话书面语写作的负迁移粤方言是中国方言中的一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使其成为一种多样化且富有特色的方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粤方言词汇对普通话书面语的写作产生了负迁移现象,这也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让我们来看一些粤方言词汇对普通话书面语写作的负迁移现象。
在粤方言中,有些词汇在书面语中往往会被错误地使用或者误解。
“搞掂”这个词在粤方言中用来表示“做完”、“完成”,但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并不能用来表达这个意思。
许多人在写作中却依然会使用这个词,导致意思不明确或者造成语言表达的不规范。
类似的词汇还有很多,比如“搞伐”、“搞掂”、“吹水”等等。
这些词汇在粤方言中可能很常用,但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却并不通用,因此在写作中应该避免使用这些词汇,以免造成语言表达的不准确和书面语的规范性问题。
造成粤方言词汇对普通话书面语写作负迁移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粤方言是广东地区的主要方言,由于历史原因,在广东地区使用广东话的人口众多,他们可能更习惯于使用粤方言词汇来进行书面语的表达。
随着粤语流行文化的传播,一些粤方言词汇也逐渐被引入到了普通话书面语中。
部分人可能对粤方言词汇的区别和用法不够了解,或者出于个人偏好而频繁使用粤方言词汇进行书面表达。
这些原因加在一起,都可能促成粤方言词汇对普通话书面语写作的负迁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粤方言和普通话书面语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两者的区分和使用意识。
学校和社会机构应该普及规范的普通话书面语用法,引导学生和社会大众在书面语表达时更加规范。
媒体和公众人物也应该在使用语言时注意规范性,避免使用不符合书面语规范的粤方言词汇。
大家也应该自觉学习和使用规范的普通话书面语,提高对语言规范的重视和遵守,从而避免粤方言词汇对普通话书面语写作的负迁移现象。
粤方言词汇对普通话书面语写作的负迁移是一个影响语言规范性的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方言——禁忌种种
中国方言——禁忌种种全国各地都有忌讳。
北方忌醋。
因为“醋”与“错”音近。
吃饭的时候,问人家“吃不吃醋”,就更是会引起误会。
结果北方一些地区(如山西)便干脆管醋叫“忌讳”。
粤语忌肝。
因为“肝”和“干”同音,结果猪肝叫猪润,鸡肝叫鸡润,豆腐干叫豆润。
吴语忌药。
结果吃药叫吃茶,真正的茶则叫“茶叶茶”。
上海话甚至忌“鹅”,因为“鹅”与“我”同音,弄不好“杀鹅”就成了“杀我”,所以上海人把鹅叫做白乌龟。
黑龙江富克山的淘金人连姓氏都有忌讳,姓吴、姓白的人进山淘金前先得改姓。
因为姓白的进山是“白来了”,姓吴又意味着“无”。
吃人的老虎当然也忌讳。
于是北方叫大虫,温州叫人猫,长沙则把腐乳叫猫乳,把府正街叫猫正街,好像老虎一改名,就不再张牙舞爪,全变成“乖乖猫”了。
但“虎背熊腰”不能说成“猫背熊腰”,“虎头蛇尾”不能说成“猫头蛇尾”,“虎踞龙盘”当然也不能叫“猫踞龙扭”,而“猫视眈眈”或“不入猫穴,焉得猫子”就更不像话了。
蚀本的“蚀”当然也说不得。
这是全国各地都视为禁忌的。
蚀本也叫折本。
折,读如舌。
所以“舌头”也不能说,得叫“口条”,苏州话则叫“门腔”。
广州人、温州人和梅县人不但不肯“折”(蚀),还想有赚,便叫猪利、猪口赚和猪利钱。
南昌人更绝,干脆叫“招财”(四川人也这么叫)。
结果,猪舌头、牛舌头都不叫舌头,只有战争中抓过来问情报的俘虏才叫“舌头”。
谁要是当了“舌头”,那就没好果子吃了。
社会方言中也有忌讳。
店家忌“关门”(破产倒闭)。
于是吴语便把晚上关门暂停营业叫做“打烊”。
烊的意思是熔化金属。
店家白天收的都是碎银子,晚上得把它们熔化了铸成大元宝,当然要“打烊”了。
所以“打烊”不仅不是“关张”,简直就是“招财进宝”。
即便当真破了产,也不能叫“关门”,得叫“歇业”,意思是先歇会儿,回头再来。
船家忌“翻”、忌“沉”、忌“滞”、忌“住”、忌“搁浅”,因此“帆”得叫“篷”,“幡布”得叫“抹布”或“云转布”;“盛饭”得叫“装饭”、“添饭”。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粤方言中的禁忌语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粤方言中的禁忌语作者:杨小帆来源:《商情》2010年第27期[摘要]禁忌语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章以粤方言为例,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禁忌语的定义、特征、种类、使用理据等方面进行剖析,旨在获得启示,以指导人们更好的进行日常交流。
[关键词]禁忌语粤方言定义特征分类1 引言任何一种文化都有禁忌现象,通过文化的透视我们可以看出一种文化心理。
英语中“taboo”一词源于波利尼西亚(Polynesia)的汤加语(Tongan),当地的习俗严禁人们接触神圣的或鄙贱的东西,而且还禁止人们谈论这些事物,taboo就是指这种现象。
汉语中有人将它音译为“塔布”。
禁忌存在于世界上已知的各种文化之中,指社会力图避讳的某些行为、事物或关系,引申至用于表达这些内容的语言。
在中国,“禁忌”一词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就已见著于史籍了。
早在由东汉郑玄作注而得以传世的《礼记》中也曾记载:“人竞(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曲礼》上)。
这些史书中所说的“禁忌”的含义即表示“禁止”、“抑制”或“忌讳”的意思。
禁忌语这种语言现象既不是某一民族文化的专利产品,也不是某一历史阶段的特殊产物,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同语言、宗教、民俗、历史、美学等社会现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纵观人类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它始终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言语交际过程,表现出极强的言语交际功能,同时禁忌语的广泛应用,也深刻地体现出社会民俗文化心理。
中外许多学者都对禁忌语的使用作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从总体上看,以修辞、民俗、文化等为观察角度的静态分析居多,而从社会语言学及语用学视角所作的动态分析较少,即缺乏从语言实际使用情况来考察语言禁忌这一现象。
因此,语言禁忌的研究不能只简单的摆出一些现象,浅尝辄止,而必须结合言语交际,在跨文化背景下对其产生、特征、类别、使用理据进行多角度的透视。
论粤方言词汇对普通话书面语写作的负迁移
论粤方言词汇对普通话书面语写作的负迁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流的增多,不同地区的方言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粤方言作为中国方言之一,在语言表达上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在使用粤方言词汇时,有时会对普通话书面语的写作产生一定的负迁移影响。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粤方言词汇对普通话书面语写作的负迁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粤方言中有大量的俚语和口头用语,这些词汇在书面语中使用显得不够规范。
“嘢”、“唔”、“係”等词汇在粤方言中十分常见,但是在正式的书面语中却不应出现,因为这些词汇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并没有规范的用法。
粤方言中还有一些词汇的发音和书面语有较大的不同,比如“食”(读音为“sek”)、“咩”(读音为“me”)等,在书面语中无法直接使用。
粤方言中的一些词汇具有专属意义,无法通过现有的书面语词汇来表达,因此在书面语写作中也无法直接使用。
然后,我们来分析一下造成粤方言词汇对普通话书面语写作负迁移的原因。
粤方言作为中国方言之一,其文化底蕴深厚,语言表达上有着独特的魅力。
在书面语写作中,人们可能会受到粤方言的影响,而在书面表达中不自觉地加入一些粤方言词汇,这是一种非理性的表达习惯。
由于粤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语调、词汇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书面语表达中,人们习惯性地使用粤方言词汇,造成了对普通话书面语写作的负迁移。
在实际交流和社会环境中,经常接触粤方言的人们,由于习惯的影响,在书面语表达中也更容易出现对粤方言的借用。
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减少粤方言词汇对普通话书面语写作的负迁移。
对于使用粤方言词汇的人来说,应该在书面语写作中严格遵守普通话的规范,避免不必要的粤方言借词,提高书面表达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对于语言教育机构和广大学生来说,应该在教育和学习过程中注重对普通话书面语的规范化使用,加强对书面语规范的培养和教育,提高对普通话书面语的语言意识和规范表达能力。
也应该通过加强粤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教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粤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区别,提高学生对书面语规范的自觉性和准确性。
从粤语的语音特点看粤语区的谐音文化
特点 主要有长短元音 a r 和 的对立 。有完 整的鼻
音 韵 尾 和 塞音 韵 尾 ; 调 特 点 主 要 包 括 声 调 有 8 声 — 9个 , 入 调 多 上 下 两 分 …。粤 方 言 这 些 较 为 独 特 阴 的语 音 特 点 . 致 了 一 些 具 有 地 域 特 色 的 谐 音 文 导
第3卷 4
V1 4 o. 3
第 3期
N . o3
广西 大 学 学 报 ( 哲学 社会 科学 版 )
J u a o u n x U ies y P i sp ya dS c l c n e o r l f a g i nv r t ( h oo h n o i i c ) n G i l aS e
特 殊 性 , 成 了 同音 的 字 或 词 , 而 形 成 了一 些 变 从
方 方 言 由 于 开 合 口等 因素 而 不 同音 的 古 见 母 字 ,
在粤方 言就变成 了同音字 。如“ ” 降 ”在普 杠 和“ , 通话 中这 两个 字不 同音 ,一个 读 k r ,一 个读 ar J ir , 在粤方言 同音 , 读 kr 。 由于 “ ” a r但 3 都 rr J 降 这个
2l 0 2年 6月
J n,01 u 2 2
从 粤语 的语音特点看粤语 区的谐音文化
唐 七 元
( 西 大学 文学 院 , 广 广西 南 宁 5 0 0 ) 30 4
[ 摘 要】 粤方 言在声 、 、 韵 调等方 面都 有较独特 的语音特 点 , 如声母有 古见 母 字不分 开合 1 : 7 今读塞音 k 古溪母字今 有读擦音 h f , 、 的现 象 , 日母今 多腭化为 i 古 ; 韵母有 长元音 a和短元 音 r 的对 立 , 完整 的鼻音韵 尾和 塞音韵尾 ; 有 声调 有 8 9个 , — 阴入调 多上 下两分等等 。这 些语音 特 点导致形成 了一 些避讳语 、 谐音歇后语和谐音 习俗等较具地 方 色彩 的谐 音文化 。 可见粤语 区的 谐 音 文 化 跟 粤 方 言 的语 音 特 点 紧 密相 关 。 后 者 出发 , 们 可 以基 本 断 定 前 者 的 分 布 区域 和 流 从 我 播路线 . 体现 了方 言 与 地 域 文 化 一 致 性 的 特 点 , 也 说 明 了方 言研 究 和 地域 文化 研 究 互相 结合 这
广东人最受不了的话
广东人最受不了的话
广东人最受不了的话,一定是说他们的粤语不好听。
粤语是广东人的母语和文化标志,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有自己的美丽和特色,而广东话也不例外。
但有些人会因为听不懂或不习惯,就会说粤语难听或难懂,这无疑是最让广东人感到不满的。
另外,广东人也很不喜欢被误解为“吃货”、“土豪”、“势利眼”等等,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广东人的特点。
广东人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喜欢品尝美食和享受生活。
而“土豪”、“势利眼”等词汇,则是对广东人不公正的评价,让人感到无法接受。
最后,广东人也非常反感别人对他们的文化和习惯不尊重。
广东是一个多元化的地方,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但有些人会对此视而不见,甚至对广东人的文化和习惯说三道四。
这种不尊重的行为,也是最令广东人无法忍受的。
总之,尊重广东人的文化和语言,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才能更好地与他们相处。
所以,如果你想和广东人相处愉快,就不要说这些让他们受不了的话。
- 1 -。
广东客家人的语言禁忌知多少
广东客家人的语言禁忌知多少广东客家人在语言方面的禁忌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谐音、象征、避讳等方面。
因谐音所产生的禁忌。
如忌说“血”字,故猪血称为猪红。
屠夫忌说“猪舌头”,因为“舌”与蚀本的“蚀”谐音。
把“舌头”改名为“利”,如“猪利”。
做屋忌说上粱,因“上”与“丧”谐音,故上梁称“升梁”。
忌说“死”,改称“生”。
从街上买的活鱼到家后死了,要反说“生哩”。
就连家禽家畜得病死了也忌说“死”,而改说“生哩”。
死了亲人就更加忌讳说“死”,要改用“老了”或“走哩”。
生了小孩不直呼生了,称“供”了或“轻”了。
老人年岁大不宜直呼“老了”。
“老了”是死的代名词,宜呼年纪大了或年岁高了。
问讯病人忌直呼病字,宜询问“哪里不自在?…哪里不自然?”“身体唔舒服”,“身体唔雄”。
称小儿病了说“唔乖”。
忌说“倒头”两字,因为客家话中倒头二字是死亡的意思。
所以“倒头鬼”成了诅咒语。
与此话相关,为避免孩子在祭祀时说出“倒头鸡”三个字,客家人总是把作为祭品的鸡团成仰头鸡状。
俗民认为,亲人之间八字相克是一种大忌,如小孩的八字同父母相克,就要采取在称呼上变亲为疏的方法处理。
如果父子相克,儿子叫父亲改称“阿伯”或“阿叔”;如果母子相克就要改称母亲为“阿姆”。
若算命先生说小孩八字大,有富贵相,父母就会认为“贫家难养富贵人”,“终久必然离开自己(早亡)”,便会给他起“阿狗”、“阿牛”等一类的乳名。
有的还将小孩的生辰八字寄放到城隍或寺庙里。
姓氏与有关动物避讳。
例如,杨姓人就把“羊”称作“细毛”,把宰羊说成是“迟细毛”,把山羊称作“黄猄”;黄姓人把黄牛称作赤牛或沙牛;马姓人就把马说成“四脚”;朱姓人就把猪叫作“肥货”;温姓人就不说“猪瘟”、“鸡瘟”;谢姓人就不喜欢说“感谢”,应说“多谢”,因为“感”与“减”同音;刘姓人就不说“割瘤”;古姓人就不说“打鼓”;罗姓人也不喜欢听“烂箩”或“坏箩”等名称……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入乡随俗,如不懂这些忌讳,就会引起误会,并因此而带来不愉快。
广东人的禁忌
广东文化人们总说,广州人对吃的讲究远甚于对穿的讲究,可是你可能不知道,广州人在餐桌上的禁忌也有很多。
比如上菜时鸡头要对着长辈;请客上鱼时忌把把鱼脊对着主客;跟船员、渔民、司机吃饭不可翻鱼;筷子不能直插在饭上;不能用筷子敲打碗碟;不可以点七道菜;切忌对别人说:“你吃完啦?”,倒茶切忌不要用左手倒……一,广东忌讳说,“你吃完啦”你的一句“我吃完了”,而广东人可能理解为,“我吃饱了,没吃完,我还有一辈子饭要吃呢!”原来,广州人忌讳别人说他“吃完了”,因为这意味着这是最后一餐了。
二,请客吃饭千万别上七道菜广州人是很忌讳,饭菜不能是7道,一定回避7这个数字,只有死了人才吃7道菜,所以广东话里就有食7之说三,上菜时,鱼腹要对着主客上整条鱼时,应将鱼腹而不是鱼脊朝向主宾,以示尊重。
一般而论,把鱼腹对着主客主要是因为鱼腹刺少,腴嫩味美。
不过,这其实也有个典故。
春秋时,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刺客专诸推荐给公子光,但专诸平时无机会接近吴王僚。
得悉僚爱吃炙鱼,专诸就去拜太和公为师。
炙鱼手艺学成后,专诸乘公子光请吴王僚到家里吃饭之机,做好一条整鱼,藏匕首于鱼腹,在上菜时,取出匕首,刺死了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
自此,凡宴宾客,都需把鱼腹对着主客,以示善意。
四,广东人最忌讳吃鱼的时候翻鱼在广州,跟渔家、船员和司机这三种人吃饭,是不能把鱼翻过来的。
翻过来意思是要倒大霉的。
五,切忌用筷子敲打碗盆广州人很忌讳吃饭时用筷子敲打碗盆。
逢到家里请客吃饭时,尤其不可将筷子胡乱地敲打碗盆。
一种经常的说法是,只有乞丐讨食时才会用筷子敲打碗盆。
还有一种说法与古代“蛊毒”传说有关。
相传蛊是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人将百虫放进坛里,经过多年后打开看时,必定有一个虫子把其他的虫子都吃光,这个胜利者就叫“蛊”。
用蛊的粉末放在食物里毒害他人时,就要在下毒时边念咒语边敲打碗盆,以便使蛊起作用。
所以,用筷子敲打碗盆就犯忌讳。
六,用餐时莫随便“横筷”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粤方言中的避讳词
作者:陈覃雨儿
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15期
摘要:禁忌语是一种语言回避现象,在汉语中,各个方言使用的禁忌语有所不同,反应出来各地文化和心理状态的差异也不同。
有人说过,粤地区文化的两大特色是饮食和宗教信仰。
本文试以粤方言区饮食文化中的避讳、禁忌语方面,浅析粤方言区人民生活中独特的语言习惯。
相信从粤语饮食文化上的言语避讳,我们足以窥见粤方言区文化生活的一斑。
关键词:饮食文化;避讳;粤语
粤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一带。
相比其他方言,粤方言的语音与普通话相差很大,其他方言区的人一般很难听懂。
粤语从宏观上可分为集中,其中常见的有珠三角本地粤语(如:广州话、香港粤语、澳门粤语、佛山话、南海话、顺德话、番禺话、四邑话、香山粤语、石岐话、东莞话、围头话、肇庆话、增城话、龙门话、从化话、疍家话等),还有粤西方言和广西粤语。
本文主要讨论以佛山—广府话为主的“广东白话”,即珠三角本地粤方言。
粤方言在声、韵、调等方面都有较独特的语音特点,如有非常完整的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声调多达8-9个,陰入调多上下两分等等。
这些语音特点导致形成了一些避讳语、谐音歇后语和谐音习俗等较具地方色彩的谐音文化。
一、方言的避讳需要
语言词语的避讳分为两类,一类是意象不好,需要回避,如温州话遇到“虎”改称“大猫”。
还有一类是语音造成与某个音节同音,使别人引起不好的联想,也要回避,如长沙话讲“腐乳”称作“猫乳”,讲“府正街”叫做“猫正街”,因为“腐”、“府”与“虎”同音,基于方言心理要避讳“虎”。
省港等地由于商业发达,人们喜好讲求吉利,因此粤语的禁忌语在各个方言中是数量最多的。
常见的比如因为方言中的“伞”与“散”同音,所以粤方言会把“伞”叫做“雨遮”或者“雨盖”,而避讳称“伞”。
水上人家多忌讳“翻”字,因为会使人联想到翻船,而“帆”字正与它同音,故要改称“船”或者作“巾”旁。
而“空”与“凶”同音,因而凡与“空”相关的都要用“吉”代替,如“吉屋”是空房子,“吉手”是指代“空手”,“得个吉”这一短语说的其实是“空空如也”。
二、对食物名称的避讳
除却一日三餐外,粤方言地区的人们还喜好喝“早茶”、“晚茶”,还有通过吃“宵夜”来丰富生活。
香港群众受到英国殖民的影响,许多人仍旧保留有喝下午茶的习惯。
一日饮食次数如此多、频率如此高,避讳在称呼食物时引起“不好的事”就显得十分重要。
比方说,普通话中的“猪血”一词在粤语中会令人产生“血光之灾”等不好的联想,因此不叫猪血,叫“猪红”;“韭菜”与“狗菜”同音,就把韭菜叫做“扁菜”;猪舌含“舍”,则叫“猪利”或者“利钱”;“猪肾”与骂人神经的“神”同音,叫猪腰。
又比如,明明是下饺子,却总喜欢说作“下元宝”;良药苦口,可是“药”本身含有“病”的意义,所以说是“甘茶”;说饭的时候不说一碗(完)饭、一碗汤而说一盅饭、一盅汤或一蛊饭。
也有一些不是避讳,只不过与普通话说法不同的词,如牛光元、言西(香菜)等。
西红柿叫番茄,马铃薯叫番薯(《老夫子》漫画中的大番薯就是这么来的)纯粹是因为粤方言区人民把洋物叫“番”。
在遇上这样的词汇时,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与通用普通话不同的词汇就是避讳语、禁忌语。
三、餐饮过程中的避讳
粤方言区人民对餐桌上的礼仪文化尤为重视。
不单只对事物名称,就连进食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要有一个吉祥的说法。
因为进餐过程中任何一步的吉利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行动上,有吃饭的时候筷子不能插着更不能敲击碗筷、饭前饭后一定要向同席的所有人问好、咀嚼和喝汤不得发出声音、脚不能上凳子、吃饭时候要端起碗筷、所有人坐在一起,辈分最长的人最先开动等等讲礼行为。
在语言上,粤方言区人民也是有所避讳的。
笔者注意到,粤语中表述吃完饭,从来不说“吃完”或者“吃光”,而说吃齐,吃元。
这是因为“完”、“光”都是绝境的象征,“齐”、“元”却是表示饱满、齐全的吉利话。
再有,如果说人打喷嚏,也从来都是用一种非常快速的语调说人是“大吉利是”,次之则说“啊瞅”,因为“阿嚏”中的“嚏”音同“剃”,象征削去。
如果在饭桌上打烂碗碟,也从来不说“烂”、“碎”,而称之“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单从这一例,就足见粤方言区人民讲求富贵的迫切和智慧了。
不过某些时候,一个词在一处表示好,在另一处语境下却未必。
“乐”与“落”是同音词。
进食过程中如果筷子掉地了,叫“快乐(筷落)”——因为音同,所以意头好。
但在拜年时粤方言区人民则从不说新年快乐,因为这就意味着“新年快落”,所以“新年快乐”均以“新年好”替代。
四、该类语言现象的成员
避讳是所有语言共有的现象,但如粤语般如此多而复杂(尤其是仅在饮食文化一方面)的避讳却是鲜见的。
除了各种语言禁忌、避讳中后遇到的意义(形象)不好需要回避;或者与某个音节同音,引起不好的联想,需要回避等共同的原因之外,粤语禁忌语中大量的在饮食方面的避讳也从侧面说明了饮食在粤地区的重要性。
(一)饮食在粤地区的重要性
在粤地区生活,常常听到有人说别人“为食”,听上去像谋生的意思,其实说的是一个人馋嘴、贪吃。
而如果遇上有人对你说另一人“去卖咸鸭蛋”了,那么其实是隐晦地指这位仁兄已经过世了。
为什么“吃”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如此广泛呢?
粤方言区人民的贪吃好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非常出名的,有一则笑话就说道:“如果想要澳大利亚的袋鼠绝种,只需要派过去三千个广东人”。
在古时候人们迫于饱腹的压力,会大胆地尝试开发各种各样的食材,在古时“穷山恶水”的南蛮之地更甚,由此也就导致了粤方言区人民海陆空无一不可吃的饮食习惯。
从“民以食为天”到“饮食大过天”,粤方言区人民并没有绕太大的远路。
那么在重要的饮食程序中求一个好兆头,也自然无可厚非。
(二)商业发达,人们喜好讲求吉利
粤地区商业十分繁荣,人们喜好经商,因此凡事都讲究图个吉利。
逢年过节,在粤地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吉利是“恭喜发财”。
港剧中供奉、拜祭的桥段非常常见,出门、回家、大小事、红白事情,商人都要拜过关公,妇女都要过问菩萨都是一个侧面佐证。
猪肝中的“肝”与“干”同音,粤方言区人民认为“干”则无油水,而“油水”在粤地区则是钱财的象征(如交钱叫做“磅水”、赚中介费用叫“抽水”或“捞油”),所以很多地方把猪肝叫成“猪润”。
粤地区人们多喜欢大红大黄和炫目的金色,以象征大吉大利。
过年时家家户户购置金桔,正是为了“橘(桔)”求“吉”。
粤地把红包叫做“利是”,过年过节喜欢同时悬挂金桔和利是,象征“吉利”(桔利)。
(三)某一时代的历史原因,一时用了,后来约定俗成也就没改
我们都知道,避讳不仅要避同音字,连相近的音也要避,万一谁口齿不清、发音不准,或得了鼻炎说话吐字一哼囔,让人听了,问题也很严重。
在宋朝时候,政府的最高办事机构政事堂的公共食堂,打饭的时候,厨师高声唱菜名,有一道汤菜:菜羹。
但是厨师不敢直接说这个名字,因为“羹”与“京”在粤语上音相近,“菜羹”听上去很像宰相蔡京的名字,所以要反过来唱:羹菜。
这个名字就从那时沿用下来了。
(四)粤语是中单音节词较多,一个字往往表示一个完整的词义。
因此词语中某一个字往往就能表示完整的凶吉意味
粵语是南粤地区人民的方言。
元朝蒙古人迁都燕京,以当地化作为官方语言,当时的中原汉语已急剧地向北京官话方向发展,北京官话中的入声消失,而中古汉语和现代粤语都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入声韵尾。
因此,当时已经定型的粤语不受到元朝的影响而独立发展。
在近代推广白话文的运动中,把单音词改为双音词是一个重要部分,但白话文运动并不涉及对方言的改变。
这也使得粤语中更多地保留了单音节词汇完整表意的特点。
所以在饮食名称、过程中,替换掉一字一词,就可以避讳掉不详的食物。
还是那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吃”在人们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信从粤语饮食文化上的言语避讳,我们足以窥见粤方言区人民生活的一斑。
参考文献:
[1]江宏.《谐音经济的文化学探索》,广西大学学报,2000(3).
[2]唐七元.《从粤语的语音特点看粤语区的谐音文化》,广西大学学报,2012(3).
[3]何玉兰.《谐音词语及其与谐音双关、谐音析字的关系》,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
[4]滕永青.《浅谈汉语禁忌语》,安徽文学,2008(9).
[5]温昌衍,温美姬.《方言避讳语浅析》,嘉应大学学报,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