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贵族墓葬的生死观及世俗功用_以中原地区为例的考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0 - 09 - 20 作者简介: 陈二峰( 1979— ) ,男,河南省平顶山市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18·
南都学坛
2011 年第 2 期
祸等,寄托于先人的魂灵。 注重死后世界的汉代生死观念不仅促进两世
观念的衍生与发展,而且也指导着人们的丧葬行 为。墓葬既是生者的终点,又是另一个世界的起 点,其所表现出来的区域不是一道门,而是一个复 杂的场域。尘世的情欲物质与冥界的单调冷遇相 互混杂,墓主人试图想通过自身的营造来实现死 后能够拥有一个温馨的栖息之所。这种场所被学 者蒋英炬称为: “它为死者开辟创造了另一个神 奇的世界,人 死 亡 后 进 入 的 是‘天 人 合 一 ’的,瑞 祥纷呈的,有各种神灵护佑的,可辟邪消灾的,能 羽化升仙的,有理想道德规范的,充满着安乐生活 享受的天地境界。”[4]( P90 - 96)
( 三) 信仰与生命塑造的永恒 人们对 冥 世 是 陌 生 的,也 是 恐 惧 的。楚 辞 《招魂》与《大招》等文学作品反映了人们对异域 的恐惧[13]( P6 - 25) ,东汉时期墓葬陪 葬 品 也 都 明 白 地显示出死后的世界是充满恶鬼的可怕世界。这 些都激起了人们对庇护神的期望,即将走完人生 最后阶段的人们渴望死后能够避免灾害,获得解 脱,希望坚定的信仰支撑心灵的宁静。墓葬营造 的异次元空间处处彰显出生与死的界限与联系, 流露出往生者乃至经营者的生死观念。学者陈江 风指出,“互渗性”将自然物与超自然力的神鬼世 界 联 系 起 来,揭 示 出 墓 室 经 营 者 对 生 死 的 态 度。 “在古人 眼 中,一 切 东 西 不 仅 具 有 一 种 有 形 的 存 在,而且也具有一种无形的存在,二者互渗为一。 汉画像的石刻形象在当时人的眼中明显带有‘互 渗’的性质。于是,属于自然物质范畴的砖、石画 像与超自然力的神鬼世界‘互渗’为一,并以‘固 体’( 石刻) 形式记录、保存下来。”[11]( P4) 这种互渗 性模糊了生与死对立,将生与死的边界渲染为互 相包容的过渡空间,在理论上扫除了对寂死状态 的恐惧,也安慰了往生者对生眷恋的心灵。 如果“互渗性”将生与死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那么逝者必然将会徘徊在生死之际,一面对着鬼 神世界,一 面 感 受 着 生 前 的 世 界,难 以 安 息。 但 是,死亡的危险与冷酷,世人具有强烈的体验,寂 如死灰的虚空仍时刻威胁着互渗的空间,鬼神世 界也难逃厄运。这种虚空扼杀所有活灵活现、具
第 31 卷第 2 期
南都学坛( 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Vol. 31 No. 2
2 0 1 1 年 3 月 Academic Forum of Nandu(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Mar. 2011
汉代贵族墓葬的生死观及世俗功用
———以中原地区为例的考察
陈二峰
( 南阳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摘要: 汉代中原地区贵族墓葬,代表了汉代葬制的主流,它以形象的方式维系了阳世冥间两 个维度,为墓主人营造出一个宁静的栖息之所,折射出丰富的文化意蕴,是生命终结的仪式,亦是 信仰之下期待生命的延续。墓葬这种客观历史成为文化,不仅彰显出营建者的身份与地位,又反 映了汉代的社会建构、世人的生死观念和世俗功用。
二、汉代中原贵族墓葬的生死观
生死观是中原墓葬重要的文化内涵,墓葬营 建、墓葬艺术和墓葬所表达的未知世界都渗透着 对人生的眷恋与生死的思考。
( 一) 墓葬营建中的生死观 汉代贵族墓葬中的生死观首先体现在对墓穴 的保护。墓穴的保护措施主要是调整形式结构和 强化墓室的建筑材料。形制则趋向结构的多样 化,而建筑材料遵循廉价实用原则。 汉代中原的砖室墓是将竖穴砖椁墓的砖椁移 置到洞室墓的。郑州出土的一批战国初年至汉代 初年墓葬中,依年代顺序排列,最早为竖穴土坑, 次为竖穴空心砖椁墓,其次为土洞墓、土洞空心砖 椁墓,即横穴砖室墓,最后有狭长土洞,证明墓葬 形制的发展是有其传承及脉络可循的。建筑结构 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满足了保护墓室完整 的需要。对于砖室墓的出现,我们可以从由砖块 筑成之椁室要比木椁耐久这点讨论,使用砖筑墓 来自于一种使墓室和亡灵皆永垂不朽的希望,此 种希望却始于较低阶层。下层民众能够接触较多 社会苦难,更能接受灵魂救赎思想,保护肉身和灵 魂免受伤害也成为墓葬营建的重要考虑。 与灵魂相关的各种神祇世界景象是汉代中原 贵族营建墓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万物生灵密切 相关的日月星辰等神像,大量存在于汉代中原墓 葬的画像之中。 洛阳 汉 墓 壁 画 中 有 日 中 绘 飞 鸟 和 树 的 图 像[5],南阳画 像 石 有 鸟 形 日 神,为 一 飞 鸟 腹 部 刻 画一 圆 轮 形 象,较 为 特 别,是 一 种 运 载 太 阳 的 神 鸦。飞鸟 载 月 的 图 像 比 较 少 见,在 南 阳 地 区 偶 见[6]( P356 - 358) 。出现较多的是人蛇合 体 形 日 月 神 画像,这种神祇形象是日月崇拜与人类始祖神崇
拜相互糅合的产物。三门峡南交口东汉墓镇墓瓶 朱书文之前均有的北斗七星图案,星与星之间有 连线,斗身在上,斗柄在下,斗勺口朝外[7]。从中 透露出北斗之神掌管生死、解除疾病的职能,受到 墓葬营建者的重视。按《史记·天官书》记载,北 斗文昌宫的六星中,即包括“司命”、“司禄”,人死 归北斗管辖。汉画像中大量存在驱鬼辟邪的祥禽 瑞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之神,作为中国 古代天文学中四宫二十八宿的形象化,多被刻画 于墓顶。南阳地区,龙、虎神像最多,其次为熊画 像。据粗略统计,熊画像约有四百余幅,占南阳汉 画像总数的 1 /4。驱除鬼怪是神祇的重要功能。
关键词: 汉代墓葬; 中原; 生死观; 世俗功用 中图分类号: K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6320( 2011) 02 - 0017 - 04
汉代墓葬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具体研究尚 属薄弱[1]( P100 - 135) ,汉代中原地区墓葬的经营具有 得天独厚的优势,墓葬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阔, 联系现实和冥世两大对立维度。本文拟对生死观 念的表现形式及其在中原墓葬中的表现等方面予 以探讨,以期窥见汉代中原地区贵族墓葬的文化 意蕴。
2011 年第 2 期
陈二峰: 汉代贵族墓葬的生死观及世俗功用
·19·
死体魄归于 土,重 新“生 活 ”于 地 下 的 黄 泉 阴 间。 墓葬中的汉画像把阳间最美好的东西和故事都搬 入阴间,目的在于使回归于地的形魄能够安息于 九泉,长久幽冥。学者陈江风认为: “他们想方设 法断绝与‘鬼 魅 世 界 ’的 联 系———在 墓 门、墓 壁、 墓圹的最深处,到处刻绘神荼、郁垒、宗布、蹶张, 刻绘虎吃女魃、象人斗熊罴、瑞兽刺鬼等等,都明 确表现了这种断绝‘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往 来的意向。”[11]( P2)
日月星辰是中原墓葬重要的表现部分,它们 被赋予掌控万物生灵生死的职责,日月星辰所在 空间及其运行轨迹提供给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 延伸出诸多生死观念。生死交往的通道、生命的 旅程、灵魂的诞生地和安息所等观念逐渐在人们 意识中形成、发展,并且凝固。
( 二) 墓葬艺术所体现的生死观 墓葬艺术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了解生死 观的重要 途 径。 国 外 的 相 关 研 究 也 表 明,“墓 艺 术提供了一个进入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宝贵窗 口。已死的先辈们的精神能够施加权力和对他们 的后代生活的影响,一直是中国信仰体系的核心 原则”[8]。祖先崇拜、儒家伦常、道教、佛教,特别 是有关死亡的信仰影响数千年的中华民 族[9]( P153 - 174) 。强烈的祖先崇拜在古 代 亚 洲 国 家 里是 比 较 普 遍 的,这 种 倾 向 流 传 至 今 并 且 传 往 海外[10]。 汉代中原地区贵族墓葬是世人对生死理解的 产物。墓葬内的世界被作为真实的存在,死后之 人如同活着的时候一样离不开各种必需品。墓室 内的一切经设计后都是作为未知世界的象征,这 种虚拟的世界是生死观念指导下的结果,连接生 前身后事。 墓葬的经营是一个再现的过程,也是一个虚 拟的过程。河南墓葬中出土大量实物和冥器,这 些陪葬品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征,墓室 工艺品更多地具有再现现实的特点。汉代的墓葬 制度的一个核心观念是“事死如生”,不仅墓室模 仿真正居室的形式,而且墓中一切生活的必需品 莫不具备。冥世的生存方式再现了生前的情况, 所需所用,事死如生。 南阳汉墓中石刻画,更多地带有想象的成分, 虚拟出众多未知世界的图谱。生死观念是汉画表 达的主旨,生死过程通过艺术方式展现出来。人
体个性的东西,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通过死的过 程归为统一。墓室营建与其说是给亡者一个安息 之地,护卫鬼神世界在小场域内的存在,不如说是 对墓主与其他死者化为一体的恐惧与无奈,对吞 噬世上万事万物的死亡虚空的敬畏与崇拜。
三、汉代中原贵族墓葬的世俗功用
( 一) 维护政治信仰与权力功能 中国传统国家权威建立在对伦理的认同,墓 葬是迎生送死的重要环节,受到国家权力的直接 干预。自 西 周 以 来 以 氏 族 宗 法 为 核 心 的“族 坟 墓”制度 已 彻 底 崩 溃,取 而 代 之 的 是 以 封 建 宗 法 为核心的家庭墓地的兴起。汉以前墓葬基本上与 祖灵祭祀无关,汉代以后,墓地祭祀是顺理成章的 事情。王充《论衡·四讳篇》中指出: “古礼庙祭, 今俗墓祀。”“墓者,鬼神所在,祭祀之处。” 汉代丧葬体制注重对地上设施的重视,墓室 能够体现政治信仰与权力的要求。同前代相比, 除坟丘是在战国时代旧制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外, 其余墓 上 设 施 都 是 汉 代 兴 起 的[14]( P18 - 24) 。墓 上 建筑具有很大的昭示作用,墓葬中大量运用的汉 画像砖石应是在地上刻画制作的。这种制作过 程,既是丧 葬 仪 式 的 重 要 环 节,又 将“庇 护 生 者, 不负死者 ”的 昭 示 功 能 在 更 长、更 广 的 时 空 中 表 现出来。 帝王陪葬墓的彰显出臣下“忠”的伦理诉求, 是维护政治信仰的重要一环。西汉时期,墓葬曾 经起到约束豪杰名家的作用,因陵而设邑,迁天下 豪杰家居陵邑。东汉时期,尽管废除了陵邑制度, 但是墓葬具有的约束职能并没有消失。皇家帝陵 需要功臣的陪葬墓和守陵人员,贵族亦如之。儒 家丧礼本应注重“孝”,但汉代墓葬在现实中更多 地体现出“视 死 如 生 ”的 特 点,无 形 中,这 种 生 死 观念给现实中的人许诺了一个缥缈的来世人生, 但同时,又使现实之人多了一道束缚。百度文库地方贵族墓葬以及墓祀围绕着家族的权威和 权力,按亲疏远近展开,以寻求祖先的庇护,既是 死者生命结束的仪式,又是新的家族权威诞生的 仪式。墓葬的主持者通过墓葬的前期准备和下葬 的最终完成,实现了家长的地位的巩固,稳定了家 庭 的 有 序 性,对 地 方 社 会 基 层 也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主持者同时接受并继承往生者的遗产和社会 角色。 正是基于此的考虑,汉代墓葬的营建受到法 律的保护和制约,体现伦理纲常与国家政治信仰 的一致性。国家不但要保护底层百姓墓葬经营的
一、汉代生死观的表现形式
汉代生死观念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传 统的节日———改火寒食和清明就是其典型。改火 目的是为了“去兹毒”、“救时疾”; 寒食习俗是禁 止用火,其目的是避免神灵的怪罪与惩罚。学者 裘锡圭先生认为,改火寒食有哀悼在改火中代表 神而死的牺牲者的意义[2]( P524 - 554) 。杨 琳 认 为 有 两层含义: “一是让旧火完全熄灭以免死灰复燃, 与新火相见,造成灾害……寒食的第二层含义是 用来表现迎接新火的庄严敬重,以期博得新火神 的欢心,保佑人们新年平安。”[3]( P179 - 210) 生死观念 中有关生的观念是死亡观念的对立面,同是又是 支撑点。汉代的清明节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对万物 生机的渴望。汉代刘安所著《淮南子》称: “春分 后……加十 五 日 指 乙 则 清 明 风 至。”这 清 明 风 至 之时正值 阳 春 三 月,故 有“三 月 节 ”之 称。 后 来, 《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
墓室营造了冥世的存在,同时也肯定了死后 灵魂的真实性。格罗特写道: “在中国人那里,像 与存在物的联想不论在物质上或精神上都真正变 成了同一。特别是逼真的画像或者雕塑像乃是有 生命的实体 ( 另一个我) ,乃 是 原 型 的 灵 魂 之 所 寓,不但如此,他还是原型自身。”[12]( P37) 汉代把墓 葬中的一切归为真实的存在,这是他们对死后的 信仰。墓葬对生前的再现和对冥世的艺术构建是 人们生死观念物化的重要表现,同时,实体化的墓 葬也成为深化认识生死思想的载体。
洁而明净,故 谓 之 清 明。”寒 食 禁 火 冷 食 祭 墓,清 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 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 者求新护生; 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 的配合关系。
墓葬实体与死亡有关,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较多地体现生死观念。古史记录的寒食节习俗是 墓文化的表现。在寒食节演化过程中,墓文化以 及寒食节对地方文化体系的建构具有特殊价值。
改火往往是官方支持并实践的、直到东汉时 期依然存在的一种行为,而西汉末年已经见诸记 载的寒食习俗却是纯民间的活动,并在东汉时期 屡受官方 的 禁 断。 《后 汉 书 》将 周 举 对 寒 食 习 俗 的移易视为政绩,曹操更明确规定如果继续寒食 就要受罚。在以治生为主角的寒食习俗受到官方 禁止的前提下,以亡故者为主角的墓葬文化逐渐 兴起,墓葬的形式丰富起来,厚葬的风气也渐趋浓 重。早期儒家学说虽不曾提倡厚葬,但孔子的孝 道 伦 理 思 想,却 客 观 上 为 厚 葬 提 供 了 理 论 依 据。 不仅如此,董仲舒援引阴阳 家 的“五 德 终 始”之 说,重新阐发儒家经典,建立了一整套的以“天人 感应”为基础、“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神学思想体 系,使讲究阴阳灾异和符瑞之说的宗教迷信色彩 越来越浓。这对丧葬的影响很大,人们不仅把墓 葬看作行孝道的表现,而且还以封妻荫子、消灾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