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范大学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版)学科名称:物理学(学科代码:0702)
一、学科简介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以及它们的各种实际应用的科学。物理学的发展,一方面加深人们对物质、时间和空间本质的认识,揭示微观到宇观尺度内物质运动规律;另一方面孕育新学科,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湖南师范大学物理学科2000年获得理论物理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凝聚态物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理论物理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以及湖南省优势特色学科,物理学一级学科是湖南省重点学科,拥有低维量子结构与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2年进入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行列。学科还拥有量子效应及其应用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大学物理国家级教学团队,“量子效应及其应用”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科拥有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具有理论物理学科特色、年富力强的创新人才队伍,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6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3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和获得者3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近五年来,湖南师范大学物理学科承担“973”课题及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3项、省部级项目41项、其他课题17项,课题总经费4254万元,此外还有各级重点学科经费27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456篇,被SCI收录论文395篇,其中在Science 发表论文1篇,Phys. Rev.系列及影响因子大于4.0的119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项,获得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该学科现已具备了进行高水平物理学研究的科技平台和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条件。
二、培养目标
培养符合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
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身体素质、具有献身科学教育事业和团结协作精神、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学风严谨、在工作中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物理学专门人才。
掌握坚实、宽广的物理学基础和系统、深入的物理学专业知识,全面了解主攻方向及相关领域的前沿发展动向,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三、研究方向及简介
1.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 该方向主要研究光场的统计性质、原子的相干特性、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特性、激光场中原子的运动以及激光致冷、冷原子系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系统、腔光力学、微纳光子器件、开放量子系统等;以及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纠缠、量子关联、量子熵动力学、量子成像、量子高精密测量、超导量子计算等量子信息领域中的相关问题。该方向现有指导教师1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湖南省“青年百人计划”获得者1人,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3人获得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该方向近五年主持“973”计划子项目3个,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2项、面上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多人次参与国家“973”项目和国家重点项目研究。发表SCI论文80余篇,其中包括Phys. Rev. Lett. 等国际顶级物理杂志上发表10余篇。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奖励。
2.凝聚态物理.该方向主要研究凝聚态物质的微观结构、粒子间相互作用、运动规律及其物理性质与应用。该学科方向现有指导教师1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国家科技创新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洪堡学者”1人,“潇湘学者”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2人,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湖湘青年科技创新人才1人。近五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1项、培育项目2项、面上项目12
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1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包括Science, Chem. Rev., Appl. Phys. Lett., Adv. Funct. Mater., J. Phys. Chem. C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被引用1000余次。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励。
3.引力与宇宙学. 该方向主要研究引力理论、量子理论、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等诸多学科交叉领域中的一些基本物理问题。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5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多人次参与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研究。发表SCI论文154余篇,其中在影响因子
4.0以上杂志上发表90余篇,被30多个国家的百余名同行SCI论文他引千余篇次。先后获得“国际引力研究荣誉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和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励。
4. 量子场与粒子物理。该方向研究弯曲时空的场量子化和量子效应,暗能量与宇宙加速膨胀等基本问题;基于量子场论,研究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该方向有专任教师14 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0人,正高职称人员4,博士生导师4人。学术骨干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1人,湖南省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青年项目3项。在Phys. Rev. 系列在内以及影响因子 4.0以上杂志上发表80余篇。先后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奖励。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博士研究生原则上不得申请提前毕业;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6年(不含休学时间)。
五、培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