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理念下临床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医教协同实践教学(3篇)
![医教协同实践教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8e2d7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1.png)
第1篇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医疗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医教协同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将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提升医学生的临床能力。
本文将从医教协同实践教学的意义、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医教协同实践教学的意义1. 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医教协同实践教学通过将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医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临床技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2. 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医教协同实践教学不仅关注医学生的临床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等综合素质。
这些素质对于医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
3. 促进医学教育改革医教协同实践教学有助于推动医学教育改革,使医学教育更加贴近临床实际,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二、医教协同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医教协同实践教学的关键。
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2.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应结合医学专业特点,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临床技能培训、病例讨论、模拟诊疗等环节。
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使医学生全面掌握临床技能。
3. 创新教学方法医教协同实践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学习、团队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 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应与医疗机构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在真实临床环境中锻炼自己的临床能力。
5.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医教协同实践教学应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医学生的临床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为医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
三、医教协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部分高校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如临床技能培训设备、模拟诊疗设备等,影响了医教协同实践教学的开展。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23fd82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9.png)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医疗服务质量和护理水平成为评价一个医疗机构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技能,医护一体化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观察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可行性和优势。
一、医护一体化模式的理念和特点1.专业分工明确:在医护一体化模式下,医生和护士各司其职,形成明确的工作分工,互相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2.信息共享流畅:医护一体化模式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医生和护士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
3.团队合作精神:医护一体化模式强调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二、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实践在护理临床教学中,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实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1.临床实习中的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护理学生的临床实习中,通过医护一体化模式,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参与到团队协作中,与医生和其他护士共同工作。
学生可以从中真实体验医生与护士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提高自己的医疗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3.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技术操作中的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还可以在技术操作的培训中应用。
通过医生和护士的共同参与,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各种实用技巧。
医生可以向学生讲解技术原理,护士则可以指导学生实际操作。
这样的培训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三、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优势1.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医护一体化模式通过加强医生与护士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传递,从而提高团队的协同作业能力。
2.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医护一体化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3.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医护一体化模式不仅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等。
“医教协同”视角下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教协同”视角下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aa7f79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f.png)
“医教协同”视角下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尤其在当前推进“医教协同”的背景下,更需要关注和加强。
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学资源不足中医学研究生教育需要一定的专业教学资源支持,包括教学设施、教学人员和教学资料等。
但目前在一些高校中,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教学资源并不足够,这就导致了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和教学资料匮乏等问题。
2. 教学内容滞后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与实际需求相适应。
但目前一些高校中医学研究生的教学内容滞后,不能及时跟上中医学研究的发展和社会需求,这导致了研究生毕业后很难适应现代医疗领域的需求。
3. 实践环节不足中医药是一个需要实践经验的学科,但目前一些高校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实践环节不足,学生在学校期间很难获得充分的实践锻炼,导致毕业后缺乏实践能力,难以为社会所用。
4. 与临床医学脱节中医学研究生教育与临床医学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相结合,这就造成了学生毕业后无法很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临床工作。
5.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目前一些高校中医学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缺乏对学生发展方向的明确规划,这就导致了研究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就业方向和发展方向。
二、对策建议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学资源的配置,完善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教学人员,丰富教学资料,确保教学质量。
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学校应该加强对课程的修订和更新,符合现代医疗领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用性。
学校应该加强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获得充分的实践锻炼,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做好准备。
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相信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医学教育中的合作学习与协同学习
![医学教育中的合作学习与协同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5458bea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b.png)
两者关系
合作学习是协同学习的基础,协同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延伸和拓展。在医
学教育中,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而协同学习则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02
医学教育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Chapter
医学教育的特点
01
02
03
实践性强
医学教育注重实践技能的 培养,学生需要通过大量 的实践操作来掌握医学知 识和技能。
合作学习与协同学习的定义与关系
01
合作学习定义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策略,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学习
任务,通过讨论、分享知识和经验,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02
协同学习定义
协同学习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合作,它强调学习者之间的深度合作和互动
,通过共同解决问题、创新和实践,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成长。
03
1 2 3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
学生分组讨论真实或模拟的医学问题,通过协作 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临床实习中的协同学习
医学生与医生、护士等医疗团队成员协同工作, 通过观察和参与实践,提高临床技能和团队协作 能力。
在线协同学习
利用网络技术,如在线协作平台、社交媒体等, 促进医学生之间的在线交流和协作,打破地域和 时间限制。
04
合作学习与协同学习在医学教 育中的实施策略
Chapter
课程设计策略
明确学习目标
在课程设计时,教师应明确阐述 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课程要求 ,为合作学习与协同学习提供方
向。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设计真实或模拟的医疗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 发合作与协同学习的动力。
提供学习资源
“医教协同”视角下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教协同”视角下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73821a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9.png)
“医教协同”视角下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中医学研究生教育是中医学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培养和造就优秀的中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入探讨。
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在推进中医学事业发展、提升中医学研究生培养水平、促进中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种种原因,教育管理体系不完善,医学和教育的融合度不高,中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医学界。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深入分析当前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推动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中医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1.2 研究意义中医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中医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育管理不完善、医学和教育的融合度不高以及中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有待提高等方面。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中医学研究生的学习和发展,也制约了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
急需采取有效的对策,推动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进步。
2. 正文2.1 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教育管理不完善、医学和教育的融合度不高以及中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教育管理不完善是中医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在一些院校和科研机构中,存在着管理混乱、规章制度不健全等现象,导致学生学习和研究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管理程序使得教育工作难以有效进行。
医学和教育的融合度不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学实践总结临床(3篇)
![教学实践总结临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7d676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2.png)
第1篇一、引言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临床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一名临床教师,我有幸参与了临床教学工作,现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与反思总结如下。
二、临床教学实践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临床技能临床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临床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临床技能。
例如,在内科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病例讨论,让学生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临床医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鼓励学生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沟通技巧。
3. 强化团队协作意识临床工作往往需要多学科、多部门的协同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病例讨论时,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临床医学发展迅速,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关注临床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通过组织学术讲座、科研培训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临床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需不断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临床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基础和兴趣不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个性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临床教师是临床教学的关键,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1cf0d0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6.png)
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医教协同指医学教育与医学实践的密切协作,这种协作有助于提升基础医学教育的质量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学的改革应该有以下思考。
一、细分教育目标并制定教学方案医教协同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临床实践的情况,以便教学方案更符合实际应用需求。
基于教育的细分目标,有助于制定一套依据医学实践所做的教学计划。
将基础医学所具有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更好地选取合适的实例、内容和工具,提高学生学习基础医学的热情,增强他们对日常医疗工作的实践能力。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基础医学教育的效果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实验和临床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都必须结合起来。
为了实现目的,必要时需要更换教材、引入很多团队教学及“翻转课堂”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提高基础医学教学的实践效果。
三、运用3D技术随着医学的发展,3D技术成为医学教育教学中的新工具。
3D技术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虚拟图像,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器官功能、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内容,增强他们的视觉感受能力。
当今医学界,很多手术也开始使用3D技术,因此学生在校时适当地接触3D技术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四、加强团队合作坚持团队合作原则是基础医学教育教育的重要方面。
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1)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将临床人员、基础教师和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相结合。
(2)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增加他们之间的交流,因此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和提高团队凝聚力。
(3)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使教学成为生动活泼的进化体系。
总之,基础医学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医学实践,不要让研究理论限制教育工作。
医教协同的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在当今社会的要求下越来越显得重要。
教育改革不能是“象牙塔”,必须面向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效果。
基于医教协同的临床教学同质化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医教协同的临床教学同质化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ddee99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d.png)
一、广州中医药大学医教协同的 背景和意义
医教协同是医学教育和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广州中医药大学积极响应 国家政策,加强医教协同,旨在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医疗事业做 出更大贡献。同时,对于临床医师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工作,学校也给予 了充分的重视和支持。
二、临床医师以同等学力申请硕 士学位的现状和问题
基于医教协同的临床教学同质 化的探索与实践
目录
01 引言
一、医教协同的临床
03 教学同质化问题的提 出
02 主体部分
04
二、医教协同的临床 教学同质化探索
目录
05 三、医教协同的临床 教学同质化实践
07 参考内容
06 结论
引言
随着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临床教学已成为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然而, 传统的临床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等。因 此,医教协同的临床教学同质化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本次演示将从医教协同的 临床教学同质化问题的提出、探索与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 改革的培养目标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医学学生应当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和前沿医疗技术。
2、技能:医学学生应当具备良好的临床操作技能、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 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医疗技术和手段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然而,医教协同的临床教学同质化实践仍存在不足之处,如实施难度较大、 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医院支持等。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完 善医教协同的临床教学同质化模式,促进医学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内容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临床医学 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旨在提高医学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本次演示将探讨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性和方法。
医教协同构建“三位一体”创新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医教协同构建“三位一体”创新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8fb7259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4.png)
力进行评价%并将人才培养成效与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 考核 A 维度指标紧密挂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积 极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 同时%构建学 校1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1教学部门1教研室 A 级网 格化管理%建立&四轨合一' 大部制教学管理部门%统筹院 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医学教育无缝衔接% 构建逐层递进*无缝 衔 接 的 培 养 路 径%培 养 素 质 高 技 术 强 又留得住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 王大伟%刘岩峰3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的研究与实践" G# 3吉林医学%.-,B%7;-;. !,.?,>,.?.3
".# 赵雪智%郜国叶%石天雁3NQR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与实践" G# 3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A?%;.3
"7# 邓美海%王天宝%伦丽仙%等3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初步 探索" G# 3中国医疗前沿%.--?%.-,A. !B.%BB3
73文化共融$ 创新& 党建 L' 模式%由党支部书记*党 员教师担任课程主讲%学生党员担任课代表%引领高质量 全员育人$ 每年举办&杏林医学节' &医学人文讲堂' &书 记院长第一课' 等活动%营造优良医德医风氛围%传 播 思 政 理论和正能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A# %将 三全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塑造&医味' 育人体系%为学生成 长成才保驾护航$
三讨!论
通过深化医教协同%创新&三位一体' 医学人才培养 体系%解决了校院两 级 权 力 责 任 不 明 确*医 院 办 学 主 体 责 任感不强*教学与医 疗 资 源 共 享 不 畅*三 阶 段 医 学 教 育 衔 接不通畅等一系列问题%并以国家级*省级一流临床医学 本科专业建设*国家 三 级 公 立 医 院 绩 效 考 核 为 抓 手%促 进 了学校医学教育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为 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得到了同类院校的认可与赞 许%为新时代深化医 教 协 同*加 快 推 进 医 学 教 育 创 新 发 展 提供了改革的经验和借鉴$
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615dfa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d.png)
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一、医教协同模式的重要性医教协同模式是把医疗与教育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医学教育的发展。
在医学教育中,传统的基础医学教学常常存在理论脱离实践、教育与临床脱节等问题,而医教协同模式能够有效地弥补这些不足,促进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临床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医教协同模式可以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医学教育注重知识传授,而医教协同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医疗实践的研究与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实践技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医教协同模式可以促进医学教育与科研的结合。
医教协同模式强调教育与科研的结合,鼓励教师从科研的角度去思考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让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
二、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现状目前,尽管在医学学科中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的医教协同模式的教学改革,但整体上,基础医学教学改革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
传统的基础医学课程往往与临床实践之间脱节,学生的理论知识很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导致学生出现了“理论上会,实际上不会”的现象。
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讲授,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创新,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缺乏科研与教学的结合。
在医学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教学相结合,教师只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科研对教学的重要性。
三、思考与建议鉴于医教协同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去思考基础医学教学的改革和提升。
需要加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在开展基础医学教学改革时,需要注重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的对接,使学生在理论上更好地理解,实践中更好地应用。
可以通过邀请临床专家、实习医生等进行讲座、实践指导,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实际的临床案例,理解临床病理表现与基础医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医教协同背景下加强高职护生医德教育的思考
![医教协同背景下加强高职护生医德教育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c991bb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e.png)
医教协同背景下加强高职护生医德教育的思考一、医教协同的概念和作用医教协同是指医疗机构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通过共享资源、合作培养人才,实现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的有机结合。
医教协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医学人才的质量,推动医疗服务的升级,促进医疗教育和临床实践的相互促进,形成有机联系,实现共赢。
在医教协同中,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临床资源和医疗技术优势,为教育机构提供实践场所和指导,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教育机构则为医疗机构输送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医教协同不仅有助于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也能够为医疗服务提供更加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支持。
二、高职护生的特点和医德教育的需求高职护生是指通过中职卫生类专业招生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
相比于普通高校招生的护理专业学生,高职护生具有特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背景不同:高职护生来自于中职卫生类专业,学习层次和专业基础相对较低,需要通过高职教育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 实践性强:高职护生在校期间注重实践教学,更加注重应用技能的培养,对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较强。
3. 就业定位明确:相比于普通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基层医疗机构就业,需要具备更加扎实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职业操守。
基于这些特点,高职护生对医德教育的需求也相对特殊。
他们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学习医德,培养职业操守和责任感,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加强高职护生的医德教育,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使其成为合格的护理人才。
为了加强高职护生的医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1. 强化实践教学针对高职护生的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医德教育。
学校应当加大对医疗机构的合作力度,提高学生的实习机会,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实际工作,并在实践中逐步领悟医德的内涵。
医疗机构也可以通过带教活动,对高职护生进行示范和引导,培养其医德意识和职业操守。
2. 引入医教协同模式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学校可以与医疗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医德教育。
医教协同、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医教协同、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b8dd486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0.png)
医教协同、产教融合: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医教协同、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医教协同、产教融合的概念、意义和实践等方面深入探讨,旨在探索如何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医教协同的概念和意义医教协同,顾名思义,即医疗和教育的协同合作。
它强调医疗机构与教育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双向互动和资源共享,实现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
这种模式下,学校教育和临床实践并重,使学生不仅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能够获得丰富的临床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医疗行业的需求。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医教协同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能够有效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促进医学教育与医疗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深度融合,促进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 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医教协同、产教融合需要通过实践来得以落地。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探索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学校与医疗机构之间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共同打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评台和更丰富的实践资源。
(2)开展项目式教学:引入项目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临床实践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推进师资共建:建立医疗机构与学校间的师资共建机制,为学校输送实践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和专家教师,促进师资队伍的优化和专业化。
通过上述的实践探索,医教协同、产教融合的模式将更加完善,为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3.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医学教育工作者,我深切地感受到医教协同、产教融合在医学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将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探索项目式教学,加强师资共建,努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相信,随着医教协同、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入,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108bc2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0.png)
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医学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传统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和应用的环节,使得学生对临床实践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有限。
医教协同模式的提出和推行,成为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医教协同模式是指医生和教育工作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医学教育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临床实践能力。
在医教协同模式下,医教双方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研究和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标准,确保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有效对接。
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
基础医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医教双方应该共同讨论并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所需掌握的核心知识和应用能力,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的被动接受程度较高。
在医教协同模式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如问题驱动式、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基础医学教学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缺乏实践操作环节。
在医教协同模式下,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临床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临床工作,从实践中理解和应用学到的知识,培养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
第四,要注重评价和反馈。
基础医学教学的评价往往以考试为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相对较少。
医教协同模式下的评价应该更加全面和客观,既包括理论知识的考核,也包括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和工具,如考试、实训、模拟演练、学科竞赛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
在医教协同模式下,医教双方需要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和制定医学教育计划和教学内容,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医教协同”视角下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教协同”视角下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f34114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a.png)
“医教协同”视角下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国内外对中医药的日益重视,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当前“医教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1. 缺乏“医教协同”机制在当前的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中,主要存在着临床医学教育与基础医学教育脱节的情况,缺乏医教协同的机制。
中医学研究生在进行临床实践和科研创新时,往往受到了来自临床部门和基础科研单位的阻碍和限制,导致了临床科研成果的不足和学术研究的滞后。
2. 教育内容和形式滞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中医学的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也应当不断调整和更新,但是目前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过时的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水平的提升。
3. 学术导师队伍建设不足中医学研究生的学术导师队伍建设不足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目前的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中,一些学术导师的水平和指导能力并不够,这可能导致学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4.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当前的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注重学生的理论功底和临床技能,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术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对策针对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缺乏医教协同的问题,可以建立医教协同工作机制,促进临床科研和学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可以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临床与科研的深度融合,促进中医学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应当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学术发展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相关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我们应当对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进行改进和完善。
医教协同在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发展中的路径探索
![医教协同在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发展中的路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80fc3a8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9.png)
医教协同在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发展中的路径探索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作为医疗教育、科研和临床服务的综合性机构,在医教协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医教协同是指医院和大学之间在医疗教育、科研和临床服务方面的合作与协同,其目的是通过共同合作,实现医疗和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推动医疗质量和医学科研水平的提升。
本文将从医教协同在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中的重要性、现状分析以及路径探索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促进人才培养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与大学深度合作,可以为医学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临床技能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优秀医学人才。
2. 推动科研创新医教协同可以为医院和大学的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学科交叉和合作研究,扩大科研领域和提高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医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加速医学科技的进步。
3. 提升医疗质量医教协同可以有效整合医院和大学的医学资源,共同开展临床教学和科研活动,深化临床科研合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推动医院的临床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二、医教协同在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中的现状分析目前,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在与大学进行医教协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医院和大学之间在资源整合、权责分工以及管理体制上存在着不少的障碍;医院和大学之间在利益分配及合作机制上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这些问题限制了医教协同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了医院和大学在医疗教育、科研和临床服务方面的合作效果。
1. 加强组织领导要推动医教协同在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中的发展,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和大学之间的合作机制,形成联动发展的合作模式,为医教协同合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 创新合作模式医院和大学之间需要创新合作模式,建立长效的合作关系,打破各自的壁垒和利益约束,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合作格局,推动医教协同工作深入开展。
医教协同医学教育发展的意见
![医教协同医学教育发展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9427c0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5.png)
医教协同医学教育发展的意见医教协同:促进医学教育的全面发展近年来,随着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医学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医教协同成为了推动医学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向。
医教协同是指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密切合作与互动,通过教育和实践的协同,促进医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提高医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医教协同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医学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不够充分。
而医教协同的模式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临床实践中,与临床医生一起进行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与临床医生的互动,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实践技能,掌握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经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医学实践。
此外,医教协同还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医学教育中,医学生往往以个人为主体进行学习和训练,缺乏与其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机会。
而通过医教协同的模式,学生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互相学习和交流,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种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教协同还有助于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传统医学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和学生的记忆,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医教协同的模式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与医学教师的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效果。
此外,医教协同还可以促进医学教育和医学实践的紧密结合。
传统医学教育往往缺乏与实际医学临床实践的结合,导致学生在实际医疗工作中面临许多困惑和挑战。
而通过医教协同的模式,医学生可以更早地接触到实际临床工作,了解医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前适应和理解临床实践的特点和要求。
同时,医学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成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实践工作。
医教协同在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发展中的路径探索
![医教协同在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发展中的路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4047d5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b.png)
医教协同在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发展中的路径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和医学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综合性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附属医院既承载着医学教育的使命,又肩负着医学科研和临床服务的责任。
在这样的背景下,医教协同成为推动附属医院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一、医教协同的内涵医教协同是指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在理念、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紧密合作和协同。
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原本是紧密相关的,医学教育为医疗服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而医疗服务也为医学教育提供了实践和实验的场所。
医教协同强调的是将这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通过协同合作,提高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水平,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二、医教协同在附属医院的意义1. 促进医学教育水平的提升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在实践中相辅相成,医学教育需要更好的实践环境来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而医疗服务也需要高水平的人才来保证服务质量。
医教协同能够通过将两者进行紧密结合,使医学教育更贴近实际需求,培养更加全面的医学人才,提高医学教育水平。
2. 优化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医教协同,可以将最新的临床治疗技术和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医疗实践,推动临床医疗质量的提升。
医学院校可以更好地将临床需求和实践经验反馈给医学教育,帮助教学科研更贴近实际需要。
3. 提高医学科研水平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的结合,可以为医学科研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更多的资源支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速医学科研的发展。
三、医教协同在实践中的探索1. 构建协同管理机制在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学院和医院之间需要建立起紧密的管理机制,协调医教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
还需要建立医教协同的决策机构,制定共同的发展规划、政策和制度。
2. 促进师资共建医学院和附属医院之间可以进行师资共建,共同选拔和培养教学、科研和临床医学的优秀人才,通过共建共享的模式,充分发挥师资资源的作用。
3. 建立联合实验室和临床实践基地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可以共建联合实验室和临床实践基地,为教育科研提供更加优质的平台,同时也为医疗服务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保障。
“医教协同”视角下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教协同”视角下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38a066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b.png)
“医教协同”视角下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医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可,中医学研究生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阻碍了中医学研究生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医教协同”的视角出发,对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教学质量不高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学质量不高。
在传统的中医学教学中,大多数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忽视了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和现代医学教学相比。
2. 缺乏实践环节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中还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实践环节。
在中医学教育中,理论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的研究生教育中,实践环节不足,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能力。
3. 师资力量不足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
相比于现代医学,中医学的师资力量一直都是一个短板,很多学校的中医学研究生导师队伍不够强大,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指导。
4. 与现代医学教育脱节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另一个问题是与现代医学教育脱节。
现代医学教育已经在不断更新和改革,而中医学教育却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上,导致中医学研究生在现代医学领域的竞争力不足。
二、对策提出1. 推动教学改革针对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中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可以采取推动教学改革的对策。
学校可以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借鉴现代医学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强教师培训和技能提升,以提高教学质量。
2. 加强实践教学为了解决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缺乏实践环节的问题,可以加强实践教学。
学校可以与各级医院合作,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临床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提升师资力量为了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医教协同”视角下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教协同”视角下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adc289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4.png)
“医教协同”视角下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当前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着医教协同不足、教学模式单一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加强医教协同机制建设、丰富教学模式、增加师资队伍建设等对策建议。
通过这些改进措施,可以提高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推动中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为中医学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医学、研究生教育、医教协同、教学模式、师资力量、问题、对策、改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中医学研究生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在医教协同的视角下,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制约了中医学的发展。
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医教协同不足的问题。
传统的医学教育和现代医学教育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中医学研究生在实践中缺乏现代医学的思维和方法,影响了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学模式单一也是当前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导致研究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影响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
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当前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之一。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保障,而目前中医学领域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导致研究生的指导和培养受到限制。
针对以上问题,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医教协同,改进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水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当前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医教协同不足、教学模式单一和师资力量不足等具体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寻求改进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途径。
本研究旨在为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进中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推动中医学的创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教协同理念下临床教学的思考与探索醫教协同是培养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
深化学校、医院临床教学的教育改革,建立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健全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是医学教育工作者肩上的重要任务,做到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医教协同管理。
采用多种教学带教方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运用“互联网+”教学模式大力发展继续医学教育,提高了临床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签:医教协同;临床教学;继续教育;互联网+;教学质量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2014年6月份,教育部等六部门以教研〔2014〕2号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1]。
主要举措是:深化院校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毕业后教育制度,培养合格临床医师;完善继续教育体系,提升卫生计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才培养,2017年7月份,经国务院同意,提出《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2],确定了医学教育工作的发展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要求中指出,要深化院校医学教育改革,要建立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要健全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强化医学教育质量评估,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医教协同管理。
1 临床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见习、实习是医学生培养的重要阶段,是医学生将课堂教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过度环节,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
教学方法的应用对临床实践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尝试并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教学,提高临床教学的教学质量。
2 多种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2.1 传统教学方法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促进了医学教育的发展,但无论如何发展,传统教学方法的地位无法被取代。
传统教学方法(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主要以老师对临床教学基本知识点进行常规的讲解、归纳、示范为主,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完整的学习[3]。
2.2 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医学生早期进入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与病人接触的主动性较强,以案例(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BL,Case Based Learning)能够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高年资医师带队挑选适合带教学生阶段和层次的典型案例,由见习、实习的医学生负责询问病人病史,进行查体,选择辅助检查等,提出初步诊断和治疗计划,小组内讨论,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修正,形成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带教教师对小组讨论和结果进行评价,并解决组内讨论的问题[4]。
2.3 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使基于实际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目前已成为一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
PBL教学方法,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的被动转变为主动学习。
以骨科临床教学为例,如在“胫腓骨骨折”知识点中,提出问题,骨折的分类、治疗方法、手术指征、复位标准、愈合因素等,通过小组讨论,组内学生逐一发言,展开讨论,带教教师对讨论过程进行把控,并点评和重点讲解[5],鼓励学生独立发掘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对临床教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4 临床教学带教方法临床教学的带教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各的优势,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因材施教,即可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研究表明,体验式教学带教方法[6]、阶梯式带教方法[7]、互动式实践教学带教方法[8]、启发式教学带教方法[9]、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带教方法[10]等教学方法在临床带教过程中的应用,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的教学团队,在骨科临床带教的过程中,应用“五步带教法”应用到临床见习和实习的过程中,即:分配任务、询问患者情况、教导临床诊疗过程原则、肯定做得对的地方、纠正错误五部分[11]。
针对不同的阶段和培养层次,制定个性化方案,结合CBL、PBL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收集整合病人信息,提高医学生与患者、与护理人员、与带教教师的沟通技能[12],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揭示临床问题的本质,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3 “互联网+”临床教学模式的应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和教材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形式的学习方式供学习者自由选择。
“互联网+”教学模式在教育变革中赢在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技术和教学制度的“四重创新”,这些创新适合应用到医学教育的教育教学中,可以弥补现在的医学继续教育的缺陷。
“互联网+”教学模式缩短了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距离,是靠互联网连接着教与学双方,可以采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网络在线课程(MOOCs、微课和SPOC)、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和QQ交流群、E-mail交流、网络学习APP等模式进行教学,通过建立的交互平台,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界面[13]。
3.1 开放性教育学习者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学习不受任何局限,只要通过互联网即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学习,学习的媒介不同于必须在教室,教师和学习者面对面的教与学,突破了传统的进修班的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使得教育教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放共享。
3.2 公平性教育教育的投入不均衡等问题导致医学教育的不公平,使得教育存在着地域差异。
“互联网+”课程是免费的,只要通过互联网即可进行在线学习,即使要收费,费用相对进修班教学的高学费,仍然很低廉。
“互联网+”教学模式缩小了教育不公平现象,促进了教育公平的良性发展[14]。
3.3 个性化教育“互联网+”教学模式能够让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且学习的内容是可重复的,学习者可以针对自身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
教学方法也有着多样性,学习者可以采用自身习惯或者喜欢的方法来达到学习目的,达成学习效果。
3.4 优秀的教育资源“互联网+”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网络平台上可以上传分享丰富的课件材料、教学视频和各种考试真题、习题资料,学习者可以利用数字图书馆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者查阅文献能力,使得学习有更高的效率[15]。
3.5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继续教育的学习者关注的是知识与生活和实际工作的结合点,“互联网+”教学模式可以做到随着学科的发展而更新知识点内容,此外,课程加入了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研究成果以及该学科的前沿知识,这些正是继续教育学习者所需要的,不仅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例如将科研项目分解后应用到实践教学中),也让学习者产生极大的兴趣,使得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3.6 促进教与学的互动,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互联网+”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方便,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互动与交流(例如学习者可以自行组建微信和QQ交流群,邀请教师加入参与讨论),良好的交流互動可使得教师及时了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把握学习者的学习动态,从而解决问题。
实践教学通过互联网实现,教师需要提升多种能力,动手操作并制作成适合“互联网+”的教学形式,这个过程中培养了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教师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又将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参考文献][1] 教育部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2):82.[2]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J].中国卫生法制,2017,25(5):71.[3] 饶志涛,俞光荣,李海丰,等.PBL联合CBL及LBL模式在骨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105-106.[4] 张亚峰,程琼,刘璠.病例讨论结合专题讲座在骨科带教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2):991-992.[5] 段钢,李高玉,刘刚,等.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3):64-65.[6] 席焱海,叶晓健,何海龙.体验式教学结合PBL教学法在骨科实习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2):125-128.[7] 张海豫,程月起,张亚倩,等.探讨阶梯式带教模式在临床骨科带教中的临床实践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6,8(9):121-122.[8] 唐志斌,陈志伟,李春,等.互动式实践教学法在骨科见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5):98-100.[9] 兰秀夫,王爱民,孙红振,等.新医学教学方法在骨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8(8):884-885.[10] 李恩典,陈朝辉,孙球.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骨科带教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8):1354-1355.[11] 孟增东,唐旭,刘伟,等.五步微技能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3,11(6):93-96.[12] 叶添文,王来根,张凤琴,等.急诊骨科教学中医学生交流沟通技能的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3):88-89.[13] 杨淼,杜菁,张楠,等.慕课与继续医学教育有机融合的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31(3):275-278.[14] 田其英.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教学方式改革研究[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创新思维与领导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北京:《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7:1.[15] 侯建成,李妍,罗军,等.基于学生满意度的生物化学微信平台辅助教学效果调查分析与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2):1-5.(收稿日期:201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