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之路》2016届高考数学理新课标A版一轮总复习 9-1
2016高考全国1数学试卷及解析

2016高考全国1数学试卷及解析2016年高考全国1卷数学试卷及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题干解析:答案和解析2. 题干解析:答案和解析3. 题干解析:答案和解析4. 题干解析:答案和解析5. 题干解析:答案和解析6. 题干解析:答案和解析7. 题干解析:答案和解析解析:答案和解析9. 题干解析:答案和解析10. 题干解析:答案和解析11. 题干解析:答案和解析12. 题干解析:答案和解析二、非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13. 题干解析:答案和解析14. 题干解析:答案和解析15. 题干解析:答案和解析解析:答案和解析17. 题干解析:答案和解析18. 题干解析:答案和解析19. 题干解析:答案和解析20. 题干解析:答案和解析综合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21. 题干解析:答案和解析22. 题干解析:答案和解析23. 题干解析:答案和解析解析:答案和解析本文为2016年高考全国1卷数学试卷及解析,主要回顾了该试卷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部分,同时提供了答案和解析。
本文按照试卷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选择题、非选择题和综合题。
在选择题部分,共有12道题目,每题5分,总分60分;非选择题部分共有8道题目,每题10分,总分80分;综合题部分共有4道题目,每题15分,总分60分。
在解析部分,对每一道题目都提供了详细的解答过程和答案,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
整篇文章以简洁美观的排版和流畅的语句呈现,以保证读者的阅读体验。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2016年高考全国1卷数学试卷的回顾和解析,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考试内容和解题思路,为备战高考提供实际的帮助和指导。
希望本文能为广大考生带来实际的帮助,并祝愿大家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数学人教A版理科时PPT教案

A.(-∞,-1)
B.(-1,1)
C.(1,+∞)
D.(-∞,-1)∪(1,+∞)
解析 f′(x)=a((x12+-1x)2)2,令 f′(x)>0,解得-1<x<1,故 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
1).
答案 B
基础诊 断
考点突 破
@《创新设 计》
4.(2017·全国Ⅱ卷)若x=-2是函数f(x)=(x2+ax-1)·ex-1的极
@《创新设 计》
基础诊 断
考点突 破
@《创新设 计》
规律方法 1.已知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用条件 f′(x)≥0(或f′(x)≤0),x∈(a,b)恒成立,解出参数的取值范围(一 般可用不等式恒成立的理论求解),应注意参数的取值是f′(x)不 恒等于0的参数的范围. 2.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不单调,则转化为f′(x)=0在(a, b)上有解.
基础诊 断
考点突 破
h′(x)=1x+176x-2=16+71x62x-32x=(7x-4)16(x x-4), ∵x∈[1,4], ∴h′(x)=(7x-4)16(x x-4)≤0, 当且仅当x=4时等号成立.(***) ∴h(x)在[1,4]上为减函数. 故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176,+∞.
基础诊 断
考点突 破
@《创新设 计》
易错警示 (1)本例中,对特称命题理解不清,不能把第(1)问转化为1x-ax-2<0 有 解,难以得到不等式(*).错求 a 的取值范围.(2)错误理解“f(x)为减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对任意的 x∈(a,b)都有 f′(x)≤0,且在(a,b)内的任一非空子区间上 f′(x)不恒为 0”. 应注意此时式子中的等号不能省略,否则漏解.导致在第(2)问中(**)处易错求 h′(x)<0 恒成立,另外在(***)处容易忽视 a=-176进行检验.
第一节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高考状元之路

第一节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复习备考资讯◎考纲点击(一)不等式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1)会从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抽象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2)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0,(2≥≥+b a ab b a (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二)推理与证明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2)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演绎推理.(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了解法和分析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3.数学归纳法(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考情分析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以考查不等式的性质为重点,同时考查不等关系,常与函数、数列、几何、实际问题等相结合进行综合命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不等式的性质,主要在其他知识交汇点处命题.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以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为主,并兼顾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根的存在性等一元二次不等式经常与数列、函数、解析几何相结合考查参数的取值范围.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解答题中也会出现.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以考查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为重点,并同时考查代数式的几何意义(如斜率、距离、面积等).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线性规划,以中、低档题为主,出现在解答题中常与实际问题相联系.4.基本不等式主要考查不等式的应用和不等式的证明,对基本不等式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为中低档题,若出现证明题难度也不会太大.5.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考查的重点是对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理解及应用,主要是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不大,多以中低档题为主.6.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主要考查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反证法一般不会单独命题.综合法和分析法在历年高考中均有体现,成为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之一.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较少,主要是综合法、分析法的思想渗透到解答题中.7.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数学命题是高考重点,其中归纳一猜想一证明是高考的热点,常与函数、不等式、数列等知识结合,在知识交汇处命题。
2016届高三数学一轮阶段性测试题9《立体几何》(含解析)新人教A版

阶段性测试题九(立体几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文)(2014·辽宁师大附中期中)已知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和两条不重合的直线m、n,有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n,m⊥α,则n⊥α②若m⊥α,m⊥β,则α∥β③若m⊥α,m∥n,n⊂β,则α⊥β④若m∥α,α∩β=n,则m∥n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 D[解析]由线面垂直的性质知①正确;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②正确;由m⊥α,m∥n知n⊥α,又n⊂β,∴α⊥β,∴③正确;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平面ABCD与平面ADD1A1分别为α、β,CC1为m,则m∥α,α∩β=n,但m与n不平行,∴④错,故选D.(理)(2014·浙江台州中学期中)设a、b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b,a⊥α,则b∥α②若a∥α,α⊥β,则a⊥β③a⊥β,α⊥β,则a∥α④若a⊥b,a⊥α,b⊥β,则α⊥β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 B[解析]①中可能有b⊂α;②中a⊂β,或a∥β,a与β斜交,a⊥β,都有可能;③中可能有a⊂α;若a⊥b,a⊥α,则b∥α或b⊂α,又b⊥β,∴α⊥β,∴④正确,故选B.2.(2014·山东省博兴二中质检)设m、n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m∥α,n∥β且α∥β,则m∥nB.m⊥α,n⊥β且α⊥β,则m⊥nC.m⊥α,n⊂β,m⊥n,则α⊥βD .m ⊂α,n ⊂α,m ∥β,n ∥β,则α∥β[答案] B[解析] 设m 与n 相交,m 、n 都在平面γ内,γ∥α,γ∥β时,满足A 的条件,∴A 错;若m ⊥α,α⊥β,则m ⊂β或m ∥β,又n ⊥β,∴n ⊥m ,∴B 正确;若m ⊥α,m ⊥n ,则n ∥α或n ⊂α,结合n ⊂β得不出α⊥β,故C 错;当m ∥n 且满足D 的条件时,得不出α∥β,故D 错.3.(2015·河南八校联考)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是一个正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16π3B .8π3C .43D .23π[答案] A [解析]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为三棱锥,底面是等腰三角形,其底长为2,高为1,棱锥高为3,顶点在底面射影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的中点D ,直观图如图,BD ⊥AC ,PD ⊥平面ABC ,DA=DB =DC =1,故球心O 在PD 上,设OP =R ,则(3-R)2+12=R2,∴R =233.∴S 球=4πR2=16π3.4.(文)(2014·吉林市摸底)下图是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等于( )A .17+65B .34+6 5C .6+65+43D .6+63+413[答案] B[解析] 由三视图知,这是一个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6,2,四棱锥的高是4,其直观图如图,作PE ⊥平面ABCD ,则垂足E 为AD 的中点,PE =4,作EF ⊥BC ,垂足为F ,则PF ⊥BC ,∵EF =2,∴PF =25,∵AB ⊥AD ,∴AB ⊥PA ,PA =PE2+AE2=5,∴S =6×2+12×6×4+12×6×25+2×(12×2×5)=34+65,故选B .(理)(2015·豫南九校联考)已知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中面积最大的是( )A .3B .25C .6D .8 [答案]C [解析]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四棱锥,其直观图如图,其四个侧面中面积最大的是△PBC ,由图中数据知AB =2,BC =4,PA =PD =3,∴PE =5,取BC 中点F ,则EF ⊥BC ,∴PF ⊥BC ,PF =PE2+EF2=3,∴S △PBC =12BC·PF =6.5.(2014·云南景洪市一中期末)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与左视图均为半径是1的圆,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A .4π3B .πC .2π3D .π3[答案] B[解析] 由三视图知,这是一个半径为1的球,截去14,故其体积为V =34·(4π3·13)=π.6.(2015·江西三县联考)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的条件可以是( )A .α内有无穷多条直线与β平行B .直线a ∥α,a ∥βC .直线a ⊂α,直线b ⊂β,且a ∥β,b ∥αD .α内的任何直线都与β平行[答案] D[解析] 当α∩β=l 时,α内与l 平行的直线都与β平行,故A 错;当α∩β=l ,a ∥l ,a ⊄α,a ⊄β时,满足B 的条件,∴B 错;当α∩β=l ,a ⊂α,a ∥l ,b ⊂β,b ∥l 时,有a ∥β,b ∥α,∴C 错,故选D .7.(2014·长春市一调)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其中俯视图中的圆弧是半圆),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92+14πB .82+14πC .92+24πD .82+24π[答案] A[解析]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一个组合体,下部是长宽分别为5、4,高为4的长方体,上部为底半径为2,高为5的半圆柱,故其表面积S =5×4+(5+4)×2×4+π·22+12(2π×2×5)=92+14π,故选A .8.(2015·许昌、平顶山、新乡调研)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03B .10C .30D .24+2 5[答案] B[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直四棱柱,底面为直角梯形,S 底=12×(2+3)×2=5,棱柱高为2,V =5×2=10.9.(2015·广东揭阳一中期中)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 .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则必与另一个平面相交B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不同平面平行C .如果平面α不垂直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D .若直线l 不平行平面α,则在平面α内不存在与l 平行的直线[答案] D[解析] 当直线l 在平面α内时可知D 错误.10.(文)(2015·广东执信中学期中)将正方体(如图1所示)截去两个三棱锥,得到如图2所示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为( )[答案] B[解析] 其左视图可考虑在原正方体中,将该几何体投射到平面BCC1B1上,则A 点射影为B ,D 点射影为C ,D1点射影为C1,AD1的射影为BC1,应为实线,DD1的射影CC1为实线,B1C 应为虚线(左下到右上),故应选B .(理)(2015·甘肃天水一中段测)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点E1,F1分别是线段A1B1,A1C1的中点,则直线BE1与AF1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3010B .12C .3015D .1510[答案] A[解析] 以A 为原点,直线AB 、AD 、AA1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棱长为1,则B(1,0,0),E1(12,0,1),F1(12,12,1),∴AF1→=(12,12,1),BE1→=(-12,0,1).cos 〈AF1→,BE1→〉=AF1→·BE1→|AF1→||BE1→|=3452×62=3010,故选A . 11.(2015·深圳市五校联考)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A .233B .223C .6D .7[答案] A[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该多面体是由正方体截去两个正三棱锥所成的几何体,如图,正方体棱长为2,正三棱锥侧棱互相垂直,侧棱长为1,故几何体的体积为:V =V 正方体-2V 三棱锥=2×2×2-2×(13×12×1×1×1)=233.12.(2014·长沙市重点中学月考)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表面积为( )A .2+1+52πB .2+1+252πC .2+(1+5)πD .2+2+52π[答案] A[解析]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倒立的半个圆锥,圆锥的底半径为1,高为2,故其表面积为S =12π·12+12×2×2+12π·1·22+12=2+1+52π,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2015·甘肃天水一中段测)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该几何体的体积为2,则俯视图中的x =________.[答案] 2[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四棱锥,高为2,底面为直角梯形,面积S =12(1+x)×2=1+x ,因此V =13Sh =13·(1+x)·2=2,解得x =2.14.(2014·成都七中模拟)已知正方体ABCD -A1B1C1D1的棱长为1,点M 是BC1的中点,P 是BB1一动点,则(AP +MP)2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 52[解析] 将平面ABB1A1展开到与平面CBB1C1共面,如下图,易知当A 、P 、M 三点共线时(AP +MP)2最小.AM2=AB2+BM2-2AB×BMcos135°=12+(22)2-2×1×22×(-22)=52.15.(2014·海南省文昌市检测)边长是22的正三角形ABC 内接于体积是43π的球O ,则球面上的点到平面ABC 的最大距离为________.[答案] 433[解析] 设球半径为R ,则由条件知43πR3=43π,∴R =3,正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截球得截面如图,OO1⊥平面ABC(O1为△ABC 的中心),OA =3,O1A =23×32×22=263,∴OO1=OA2-O1A2=33,∴球面上的点到平面ABC 的最大距离为PO1=PO +OO1=433.16.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答案] 9[解析] 由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三棱锥,底面是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6,高为3,三棱锥的高为3,所以V =13×(12×6×3)×3=9.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2015·石光中学月考)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侧面PAD ⊥底面ABCD ,且PA =PD =22AD ,若E ,F 分别为PC ,BD 的中点.(1)求证:EF ∥平面PAD ;(2)求证:平面PDC ⊥平面PAD ;(3)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解析] (1)连接EF ,AC ,∵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且点F 为对角线BD 的中点, ∴对角线AC 经过F 点,又点E 为PC 的中点,∴EF 为△PAC 的中位线,∴EF ∥PA .又PA ⊂平面PAD ,EF ⊄平面PAD ,∴EF ∥平面PAD .(2)∵底面ABCD 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CD ⊥AD ,又侧面PAD ⊥底面ABCD ,侧面PAD ∩底面ABCD =AD ,∴CD ⊥平面PAD .又CD ⊂平面PCD ,∴平面PDC ⊥平面PAD .(3)过点P 作AD 的垂线PG ,垂足为点G ,∵侧面PAD ⊥底面ABCD ,PG ⊂平面PAD ,侧面PAD ∩底面ABCD =AD ,∴PG ⊥平面ABCD ,即PG 为四棱锥P -ABCD 的高,又PA =PD =22AD 且AD =a ,∴PG =a 2.∴V 四棱锥P -ABCD =13S 正方形ABCD·PG =13×a2×a 2=16a3.18.(本小题满分12分)(文)(2014·合肥市质检)如图,在多面体ABCDFE中,底面ABCD 是梯形,且AD =DC =CB =12AB .直角梯形ACEF 中,EF 綊12AC ,∠ECA 是直角,且平面ACEF ⊥平面ABCD .(1)求证:BC ⊥AF ;(2)试判断直线DF 与平面BCE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析] (1)证明:取AB 的中点H ,连接CH ,∵底面ABCD 是梯形,且AD =DC =CB =12AB ,易证四边形AHCD 为菱形,∴AD =HC =12AB ,∴∠ACB =90°,∴BC ⊥AC .∵平面ACEF ⊥平面ABCD ,且平面ACEF ∩平面ABCD =AC ,∴BC ⊥平面ACEF ,而AF ⊂平面ACEF ,故BC ⊥AF.(2)DF ∥平面BCE.证明如下:连接DH 交AC 于点M ,易知M 为AC 的中点,连接FM.在菱形AHCD 中,DM ⊥AC ,由第一问知BC ⊥AC ,故DM ∥BC .在直角梯形ACEF 中,EF 綊CM ,四边形EFMC 是平行四边形,故FM ∥EC .而BC ,CE ⊂平面BCE ,BC ∩CE =C ,而DM ,MF ⊂平面DMF ,DM ∩MF =M ,故平面BCE ∥平面DMF ,DF ⊂平面DMF ,从而,DF ∥平面BCE.(理)(2014·天津南开中学月考)如图,三棱柱ABC -A1B1C1的底面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侧棱长为3,且侧棱与底面垂直,D 为B1C1的中点.(1)求证AC1∥平面A1BD ;(2)求异面直线AC1与BD 所成角的余弦值;(3)求二面角B1-A1B -D 的平面角的正弦值.[解析] 因为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所以平面BB1C1C ⊥平面A1B1C1.在等腰三角形A1B1C1中,D 为B1C1中点,∴A1D ⊥B1C1,∴A1D ⊥平面BB1C1C .取BC 的中点E ,连接DE ,则直线ED ,B1C1,A1D 两两垂直.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在等边三角形A1B1C1中,边长为2,所以A1D =3,所以D(0,0,0),B1(1,0,0),C1(-1,0,0),A1(0,0,3),B(1,-3,0),C(-1,-3,0),A(0,-3,3).(1)证明:DA1→=(0,0,3),DB →=(1,-3,0).设平面A1BD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1,y1,z1),则⎩⎨⎧ 3z =0,x1-3y1=0.令y1=3,则x1=3,z1=0. 所以m =(3,3,0).又AC1→=(-1,3,-3),AC1→·m =0,∴AC1→⊥m ,又∵AC1⊄平面BDA1,∴AC1∥平面BDA1.(2)AC1→=(-1,3,-3),DB →=(1,-3,0),cos 〈AC1→,DB →〉=AC1→·DB →|AC1→|·|DB →|=-1-37·2=-277. 异面直线AC1与B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77.(3)B1B →=(0,-3,0),B1A1→=(-1,0,3),设平面B1BA1的一个法向量为n =(x2,y2,z2),则⎩⎨⎧ -3y2=0,-x2+3z2=0.令z2=3,则x2=3. 所以n =(3,0,3).cos 〈m ,n 〉=m·n |m|·|n|=912=34.∴二面角B1-A1B -D 的平面角的正弦值为74.19.(本小题满分12分)(文)(2015·江西三县联考)如图,四边形ABEF 是等腰梯形,AB ∥EF ,AF =BE =2,EF =42,AB =22,ABCD 是矩形.AD ⊥平面ABEF ,其中Q ,M 分别是AC ,EF 的中点,P 是BM 中点.(1)求证:PQ ∥平面BCE ;(2)求证:AM ⊥平面BCM ;(3)求点F 到平面BCE 的距离.[解析] (1)因为AB ∥EM ,且AB =EM ,所以四边形ABEM 为平行四边形.连接AE ,则AE 过点P ,且P 为AE 中点,又Q 为AC 中点,所以PQ 是△ACE 的中位线,于是PQ ∥CE.∵CE ⊂平面BCE ,PQ ⊄平面BCE ,∴PQ ∥平面BCE.(2)AD ⊥平面ABEF ⇒BC ⊥平面ABEF ⇒BC ⊥AM.在等腰梯形ABEF 中,由AF =BE =2,EF =42,AB =22,可得∠BEF =45°,BM =AM =2,∴AB2=AM2+BM2,∴AM ⊥BM.又BC ∩BM =B ,∴AM ⊥平面BCM.(3)解法一:点F 到平面BCE 的距离是M 到平面BCE 的距离的2倍,∵EM2=BE2+BM2,∴MB ⊥BE ,∵MB ⊥BC ,BC ∩BE =B ,∴MB ⊥平面BCE ,∴d =2MB =4.解法二:VC -BEF =13S △BEF·BC =43BC ,VF -BCE =13S △BCE·d =d 3BC .∵VC -BEF =VF -BCE ,∴d =4.(理)(2014·成都七中模拟)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PG ⊥平面ABCD ,垂足为G ,G 在AD 上且AG =13GD ,GB ⊥GC ,GB =GC =2,E 是BC 的中点,四面体P -BCG 的体积为83.(1)求过P 、C 、B 、G 四点的球的表面积;(2)求直线DP 与平面PBG 所成角的正弦值;(3)在棱PC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DF ⊥GC ,若存在,确定点F 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 (1)∵四面体P -BCG 的体积为83,GB ⊥GC ,GB =GC =2,PG ⊥平面ABCD ,∴PG =4,以GP ,GB ,GC 为棱构造长方体,外接球的直径为长方体的对角线.∴(2R)2=16+4+4,∴R =6,∴S =4π×6=24π.(2)∵GB =GC =2,∠BGC =π2,E 为BC 的中点,∴GE =2,BGsin ∠AGB =2,∴∠AGB =π4,作DK ⊥BG 交BG 的延长线于K ,∴DK ⊥平面BPG ,∵BC =BG2+CG2=22,∴DG =34BC =322,∴DK =GK =32,PD =412. 设直线DP 与平面PBG 所成角为α,∴sinα=DK DP =38282.(3)假设F 存在,过F 作FF ′⊥GC 交GC 于F ′,则必有DF ′⊥GC .因为AG =13GD ,且AD =22,所以GD =322,又∠DGF ′=45°,∴GF ′=32=34GC ,∴PF =34PC .∴当CF CP =14时满足条件.20.(本小题满分12分)(2015·大连市二十中期中)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AD ,AD ∥BC ,AD =6,BC =4,AB =2,E 、F 分别在BC 、AD 上,EF ∥AB .现将四边形ABEF 沿EF 折起,使得平面ABEF ⊥平面EFDC .(1)当BE =1时,是否在折叠后的AD 上存在一点P ,使得CP ∥平面ABEF ?若存在,指出P 点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设BE =x ,问当x 为何值时,三棱锥A -CDF 的体积有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解析] (1)存在点P 使得满足条件CP ∥平面ABEF ,且此时AP AD =35.证明如下:AP AD =35,过点P 作MP ∥FD ,与AF 交于点M ,则有MP FD =35,又FD =5,故MP =3,又因为EC =3,MP ∥FD ∥EC ,故有MP 綊EC ,故四边形MPCE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PC ∥ME ,又CP ⊄平面ABEF ,ME ⊂平面ABEF ,故有CP ∥平面ABEF 成立.(2)因为平面ABEF ⊥平面EFDC ,平面ABEF ∩平面EFDC =EF ,又AF ⊥EF ,所以AF ⊥平面EFDC . 由已知BE =x ,所以AF =x(0<x<4),FD =6-x.故VA -CDF =13·(12DF·EF)·AF =13·12·2·(6-x)·x =13(6x -x2)=13[-(x -3)2+9]=-13(x -3)2+3.所以,当x =3时,VA -CDF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3.21.(本小题满分12分)(文)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1B1C1中,BC =2,AB =AC =AA1=1,D 是棱CC1上的一点,P 是AD 的延长线与A1C1的延长线的交点,且PB1∥平面BDA1.(2)求证:CD =C1D ;(2)求点C 到平面B1DP 的距离.[解析] (1)证明:连接B1A 交BA1于O ,∵PB1∥平面BDA1,B1P ⊂平面AB1P ,平面AB1P ∩平面BA1D =OD ,∴B1P ∥OD .又∵O 为B1A 的中点,∴D 为AP 的中点,∴C1为A1P 的中点,∴△ACD ≌△PC1D ,∴CD =C1D ;(2)因为VC -B1PD =VB1-PCD所以13h·S △B1PD =13A1B1·S △PCD ,∵A1B1=1,S △PCD =12CD·PC1=14,在△B1PD 中,B1D =32,B1P =5,PD =52,∴cos ∠DB1P =255,sin ∠DB1P =55.∴S △B1PD =12×32×5×55=34,∴h =13.(理) (2014·康杰中学、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四校联考)如图,四边形ABCD 与BDEF 均为菱形,设AC 与BD 相交于点O ,若∠DAB =∠DBF =60°,且FA =FC .(1)求证:FC ∥平面EAD ;(2)求二面角A -FC -B 的余弦值.[解析] (1)证明:∵四边形ABCD 与BDEF 均为菱形,∴AD ∥BC ,DE ∥BF.∵AD ⊄平面FBC ,DE ⊄平面FBC ,∴AD ∥平面FBC ,DE ∥平面FBC ,又AD ∩DE =D ,AD ⊂平面EAD ,DE ⊂平面EAD ,∴平面FBC ∥平面EAD ,又FC ⊂平面FBC ,∴FC ∥平面EAD .(2)连接FO 、FD ,∵四边形BDEF 为菱形,且∠DBF =60°,∴△DBF 为等边三角形, ∵O 为BD 中点.所以FO ⊥BD ,O 为AC 中点,且FA =FC ,∴AC ⊥FO ,又AC ∩BD =O ,∴FO ⊥平面ABCD ,∴OA 、OB 、OF 两两垂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设AB =2,因为四边形ABCD 为菱形,∠DAB =60°,则BD =2,OB =1,OA =OF =3,∴O(0,0,0),A(3,0,0),B(0,1,0),C(-3,0,0),F(0,0,3),∴CF →=(3,0,3),CB →=(3,1,0),设平面BF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则有⎩⎪⎨⎪⎧ n·CF →=0,n·CB →=0,∴⎩⎨⎧3x +3z =0,3x +y =0, 令x =1,则n =(1,-3,-1),∵BD ⊥平面AFC ,∴平面AFC 的一个法向量为OB →=(0,1,0).∵二面角A -FC -B 为锐二面角,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θ,∴cosθ=|cos 〈n ,OB →〉|=|n·OB →||n|·|OB →|=⎪⎪⎪⎪⎪⎪-35=155, ∴二面角A -FC -B 的余弦值为155.22.(本小题满分14分)(文)(2014·黄石二中检测)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1B1C1中,AA1=AC =2AB =2,且BC1⊥A1C .(1)求证:平面ABC1⊥平面A1ACC1;(2)设D 是A1C1的中点,判断并证明在线段BB1上是否存在点E ,使DE ∥平面ABC1;若存在,求三棱锥E -ABC1的体积.[解析] (1)证明:在直三棱柱ABC -A1B1C1中,有A1A ⊥平面ABC .∴A1A ⊥AC ,又A1A =AC ,∴A1C ⊥AC1.又BC1⊥A1C ,∴A1C ⊥平面ABC1,∵A1C ⊂平面A1ACC1,∴平面ABC1⊥平面A1CC1.(2)存在,E 为BB1的中点.取A1A 的中点F ,连EF ,FD ,当E 为B1B 的中点时,EF ∥AB ,DF ∥AC1,∴平面EFD ∥平面ABC1,则有ED ∥平面ABC1.当E 为BB1的中点时,VE -ABC1=VC1-ABE =13×2×12×1×1=13.(理)(2014·浙北名校联盟联考)已知在长方体ABCD -A ′B ′C ′D ′中,点E 为棱CC ′上任意一点,AB =BC =2,CC ′=1.(1)求证:平面ACC ′A ′⊥平面BDE ;(2)若点P 为棱C ′D ′的中点,点E 为棱CC ′的中点,求二面角P -BD -E 的余弦值.[解析] (1)∵ABCD 为正方形,∴AC ⊥BD ,∵CC ′⊥平面ABCD ,∴BD ⊥CC ′,又CC ′∩AC =C ,∴BD ⊥平面ACC ′A ′,∴平面BDE ⊥平面ACC ′A ′.(2)以DA 为x 轴,以DC 为y 轴,以DD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0,0,0),B(2,2,0),E(0,2,12),P(0,1,1),设平面BDE 的法向量为m =(x ,y ,z),∵DB →=(2,2,0),DE →=(0,2,12),∴⎩⎪⎨⎪⎧ m·DB →=2x +2y =0,m·DE →=2y +12z =0, 令x =1,则y =-1,z =4,∴m =(1,-1,4),设平面PB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DP →=(0,1,1),∴⎩⎪⎨⎪⎧ n·DB →=2x +2y =0,n·DP →=y +z =0, 令x =1,则y =-1,z =1,∴n =(1,-1,1),∴cos 〈m ,n 〉=m·n |m|·|n|=63,∴二面角P -BD -E 的余弦值为63.。
2016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新课标卷1)(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1)理科数学使用地区: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广东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若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本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2430={|}A x x x -+<,3{}0|2x B x ->=,则A B =( ) A .3(3,)2--B .3(3,)2-C .3(1,)2D .3(,3)22.设(1i)1i x y +=+,其中x ,y 是实数,则|i |x y +=( )A .1 BCD .23.已知等差数列{}n a 前9项的和为27,108a =,则100a =( )A .100B .99C .98D .974.某公司的班车在7:30,8:00,8:30发车,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A .13 B .12 C .23D .345.已知方程222213xym nm n-=+-表示双曲线,且该双曲线两焦点间的距离为4,则n 的取值范围是( )A .(1,3)-B.(1-C .(0,3)D.6.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相互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283π,则它的表面积是 ( )A .17πB .18πC .20πD .28π7.函数2|x|2y x e =-在[2,2]-的图象大致为( )ABC D 8. 若0a b >>,01c <<,则( )A .cca b <B .ccab ba > C .alog log b a c b c <D .log log a b c c<9.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0x =,1y =,1n =,则输出x ,y 的值满足( )A .2y x =B .3y x =C .4y x =D .5y x =10.以抛物线C 的顶点为圆心的圆交C 于A ,B 两点,交C 的准线于D ,E 两点,已知||AB =||DE =C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A .2B .4C .6D .811.平面α过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顶点A ,//α平面11CB D ,α平面=ABCD m ,α平面11=ABB A n ,则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B CD .1312.已知函数()sin()(0,||)2f x x πωϕωϕ=+>≤,4x π=-为()f x 的零点,4x π=为()y f x =图象的对称轴,且()f x 在5(,)1836ππ单调,则ω的最大值为( )A .11B .9C .7D .5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第II 卷注意事项:第Ⅱ卷共3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若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设向量a (,1)m =,b (1,2)=,且|a +b ||2=a ||2+b 2|,则m = . 14.5(2x 的展开式中,3x 的系数是 (用数字填写答案).15.设等比数列{}n a 满足1310a a +=,245a a +=,则12n a a a …的最大值为 . 16.某高科技企业生产产品A 和产品B 需要甲、乙两种新型材料.生产一件产品A 需要甲材料1.5 kg ,乙材料1 kg ,用5个工时;生产一件产品B 需要甲材料0.5 kg ,乙材料0.3 kg ,用3个工时.生产一件产品A 的利润为2 100元,生产一件产品B 的利润为900元.该企业现有甲材料150 kg ,乙材料90 kg ,则在不超过600个工时的条件下,生产产品A 、产品B 的利润之和的最大值为 元.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cos (cos cos )C a B b A c +=. (Ⅰ)求C ;(Ⅱ)若c =ABC △,求ABC △的周长.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AF =2FD ,90AFD ∠=,且二面角D AF E --与二面角C BE F --都是60. (Ⅰ)证明:平面ABEF ⊥平面EFDC ; (Ⅱ)求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19.(本小题满分12分)某公司计划购买2台机器,该种机器使用三年后即被淘汰.机器有一易损零件,在购进机器时,可以额外购买这种零件作为备件,每个200元.在机器使用期间,如果备件不足再购买,则每个500元.现需决策在购买机器时应同时购买几个易损零件,为此搜集并整理了100台这种机器在三年使用期内更换的易损零件数,得下面柱状图: 以这100台机器更换的易损零件数的 频率代替1台机器更换的易损零件数 发生的概率,记X 表示2台机器三年 内共需更换的易损零件数,n 表示购 买2台机器的同时购买的易损零件数. (Ⅰ)求X 的分布列;(Ⅱ)若要求()0.5P X n ≤≥,确定n 的最小值;(Ⅲ)以购买易损零件所需费用的期望值为决策依据,在n =19与n =20之中选其一,应选用哪个?20.(本小题满分12分)设圆22215=0x y x ++-的圆心为A ,直线l 过点(10)B ,且与x 轴不重合,l 交圆A 于C ,D 两点,过B 作AC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E .(Ⅰ)证明||||EA EB +为定值,并写出点E 的轨迹方程;(Ⅱ)设点E 的轨迹为曲线1C ,直线l 交1C 于M ,N 两点,过B 且与l 垂直的直线与圆A 交于P ,Q 两点,求四边形MPNQ 面积的取值范围.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2()(2)(1)xf x x e a x =-+-有两个零点.(Ⅰ)求a 的取值范围;(Ⅱ)设1x ,2x 是()f x 的两个零点,证明:122x x +<.请考生在第22~24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OAB △是等腰三角形,120AOB ∠=.以O 为圆心,12OA 为半径作圆. (Ⅰ)证明:直线AB 与⊙O 相切;(Ⅱ)点C ,D 在⊙O 上,且A ,B ,C ,D 四点共圆,证明:AB CD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直线坐标系xOy 中,曲线1C 的参数方程为cos ,1sin ,x a t y a t =⎧⎨=+⎩(t 为参数,0a >).在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2:4cos C ρθ=. (Ⅰ)说明1C 是哪一种曲线,并将1C 的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Ⅱ)直线3C 的极坐标方程为0θα=,其中0α满足0tan 2α=,若曲线1C 与2C 的公共点都在3C 上,求a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已知函数()|1||23|f x x x =+--. (Ⅰ)在图中画出()y f x =的图象; (Ⅱ)求不等式|()|1f x >的解集.ABCDEF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1)理科数学答案解析第Ⅰ卷一、选择题 1.【答案】D【解析】{}{}2A x x 4x 30x 1x 3=-+<=<<,{}3B x 2x 30x x 2⎧⎫=->=>⎨⎬⎩⎭,故3B x 2⎧=⎨⎩【提示】解不等式求出集合【考点】交集及其运算【解析】(1i)x 1yi +=+,x xi 1yi ∴+=+,即x 1x y =⎧⎨=,解得x 1y 1=⎧⎨=,即x y i 1i 2+=+=【解析】等差数列,又10a 8=,【提示】根据已知可得【考点】等差数列的性质】双,方【解析】f (x)y =时,y 8=-x4x e 0-=【解析】a b 1>>线的距离为4.【提示】画出图形,设出抛物线方程,利用勾股定理以及圆的半径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考点】圆与圆锥曲线的综合,抛物线的简单性质11.【答案】A【解析】如图,α∥平面CB α平面ABCD α平面ABA,11CB D △60,则m 32.【提示】画出图形,判断出m 【考点】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解析】πx 4=-为1πT 2=,即12ππ(n N 2=∈ω为正奇数,f (x)在5π36⎛⎫⎪⎝⎭上单调,πππ361812-=时,11π4-+π2ϕ≤,9π4-+ϕ,π2ϕ≤,ω【答案】2-222a b a b +=+,可得a b 0=,向量a (m,1)=,b (1,2)=,n123n (q++++-…6264==.【提示】设A ,B 两种产品分别是标函数,利用线性规划作出可行域,通过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求出其最大值即可.【考点】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三、解答题17.【答案】(Ⅰ)在ABC △已知等式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得12ab2,(a ∴的周长为5+(Ⅰ)A BEF 为正方形,AFD 90∠=,A F DF ∴⊥,DF EF F =,AF ∴⊥平面EFDCAF ⊂平面∴平面A BEF (Ⅱ)由A BE EF ⊥BE ∴⊥平面可得DFE 60∠.A B EF ∥EFDC AB ∴∥平面平面EFDC 平面ABCD ,EB (0,2a,0)∴=,a BC ,⎛= ,AB (2a,0,0)=-设平面BEC 的法向量为m (x ,=,则m EB 0m BC 0⎧=⎪⎨=⎪⎩,则m (3,0,=设平面A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n BC=0n AB 0⎧⎪⎨=⎪⎩,则,取n (0,3,4)=的大小为θ,m n |m ||n |31316==++【提示】(Ⅰ)证明AF ⊥平面EFDC 平面EFDC ;(Ⅱ)证明四边形EFDC 为等腰梯形,4040=1EX EX <解法二:购买零件所用费用含两部分,一部分为购买零件的费用,另一部分为备件不足时额外购222222143m 41m1m||MN |12242423m 41m3m 4+++===+++时,S 取得最小值12,又10>,可得3S 24833<=【提示】(Ⅰ)求得圆A EB ED =,再由圆的定义和椭圆的定义,b ,c ,即可得到所求轨迹方程;(Ⅱ)设直线l :x my =+0)1x ,2x 1x 121(x 2)e (x 1)-=-2[(x 2)g (x)-+'=∴当x 1<时,e 1,OA OB =120,OK ∴30,1OK OAsin30OA 2=直线AB 与O 相切;D 四点所在圆的圆心,设四点所在圆的圆心,OA OB =的中垂线,∴AB 中点,连结30,1OK OAsin30OA 2=曲线如图:(Ⅱ)由f (x)1>,可得,当3当x ≥时,4x 1->,解得x 5>或x 3<,即有x 3≤<或x 5>.(1,3)(5,)⎫+∞⎪⎭(Ⅰ)运用分段函数的形式写出f (x)的解析式,由分段函数的画法,即可得到所。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6 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 小题,每小题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 分)设集合A={x|x2﹣4x+3<0},B={x|2x﹣3>0},则A∩B=()A.(﹣3,﹣)B.(﹣3,)C.(1,)D.(,3)2.(5 分)设(1+i)x=1+yi,其中x,y 是实数,则|x+yi|=()A.1 B.C.D.23.(5 分)已知等差数列{a n}前9 项的和为27,a10=8,则a100=()A.100 B.99 C.98 D.974.(5 分)某公司的班车在7:00,8:00,8:30 发车,小明在7:50 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 分钟的概率是()A.B.C.D.5.(5 分)已知方程﹣=1 表示双曲线,且该双曲线两焦点间的距离为4,则n 的取值范围是()A.(﹣1,3)B.(﹣1,)C.(0,3)D.(0,)6.(5 分)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相互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则它的表面积是()A.17πB.18πC.20πD.28π7.(5分)函数y=2x2﹣e|x|在[﹣2,2]的图象大致为()A.B.C.D.8.(5 分)若a>b>1,0<c<1,则()A.a c<b c B.ab c<ba cC.alog b c<blog a c D.log a c<log b c9.(5分)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x=0,y=1,n=1,则输出x,y 的值满足()A.y=2x B.y=3x C.y=4x D.y=5x10.(5 分)以抛物线C 的顶点为圆心的圆交C 于A、B 两点,交C 的准线于D、E 两点.已知|AB|=4,|DE|=2,则C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A.2 B.4 C.6 D.811.(5 分)平面α过正方体ABCD﹣A1B1C1D1 的顶点A,α∥平面CB1D1,α∩平面ABCD=m,α∩平面ABB1A1=n,则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B.C.D.12.(5 分)已知函数f(x)=sin(ωx+φ)(ω>0,|φ|≤),x=﹣为f(x)的零点,x=为y=f(x)图象的对称轴,且f(x)在(,)上单调,则ω 的最大值为()A.11 B.9 C.7 D.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0 分.13.(5 分)设向量=(m,1),=(1,2),且|+|2=||2+||2,则m=.14.(5 分)(2x+)5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是.(用数字填写答案)15.(5分)设等比数列{a n}满足a1+a3=10,a2+a4=5,则a1a2…a n 的最大值为.16.(5 分)某高科技企业生产产品A 和产品B 需要甲、乙两种新型材料.生产一件产品A 需要甲材料1.5kg,乙材料1kg,用5 个工时;生产一件产品B 需要甲材料0.5kg,乙材料0.3kg,用3 个工时,生产一件产品A 的利润为2100元,生产一件产品B 的利润为900 元.该企业现有甲材料150kg,乙材料90kg,则在不超过600 个工时的条件下,生产产品A、产品B 的利润之和的最大值为元.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 小题,满分60 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 分)△ABC 的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2cosC(acosB+bcosA)=c.(Ⅰ)求C;(Ⅱ)若c=,△ABC 的面积为,求△ABC 的周长.18.(12 分)如图,在以A,B,C,D,E,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AF=2FD,∠AFD=90°,且二面角D﹣AF﹣E 与二面角C﹣BE﹣F 都是60°.(I)证明平面ABEF⊥平面EFDC;(II)求二面角E﹣BC﹣A 的余弦值.19.(12 分)某公司计划购买2 台机器,该种机器使用三年后即被淘汰.机器有一易损零件,在购进机器时,可以额外购买这种零件作为备件,每个200 元.在机器使用期间,如果备件不足再购买,则每个500 元.现需决策在购买机器时应同时购买几个易损零件,为此搜集并整理了100 台这种机器在三年使用期内更换的易损零件数,得如图柱状图:以这100 台机器更换的易损零件数的频率代替1 台机器更换的易损零件数发生的概率,记X 表示2 台机器三年内共需更换的易损零件数,n 表示购买2 台机器的同时购买的易损零件数.(I)求X 的分布列;(II)若要求P(X≤n)≥0.5,确定n 的最小值;(III)以购买易损零件所需费用的期望值为决策依据,在n=19 与n=20 之中选其一,应选用哪个?20.(12 分)设圆x2+y2+2x﹣15=0 的圆心为A,直线l 过点B(1,0)且与x 轴不重合,l 交圆A 于C,D 两点,过B 作AC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E.(I)证明|EA|+|EB|为定值,并写出点E 的轨迹方程;(II)设点E 的轨迹为曲线C1,直线l 交C1 于M,N 两点,过B 且与l 垂直的直线与圆A 交于P,Q 两点,求四边形MPNQ 面积的取值范围.21.(12 分)已知函数f(x)=(x﹣2)e x+a(x﹣1)2有两个零点.(I)求a 的取值范围;(II)设x1,x2 是f(x)的两个零点,证明:x1+x2<2.请考生在22、23、24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22.(10 分)如图,△OAB 是等腰三角形,∠AOB=120°.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圆.(I)证明:直线AB 与⊙O 相切;(II)点C,D 在⊙O 上,且A,B,C,D 四点共圆,证明:AB∥CD.[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23.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1 的参数方程为(t 为参数,a>0).在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C2:ρ=4cosθ.(I)说明C1 是哪种曲线,并将C1 的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II)直线C3 的极坐标方程为θ=α0,其中α0 满足tanα0=2,若曲线C1 与C2 的公共点都在C3 上,求a.[选修4-5:不等式选讲]24.已知函数f(x)=|x+1|﹣|2x﹣3|.(I)在图中画出y=f(x)的图象;(II)求不等式|f(x)|>1 的解集.2016 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 小题,每小题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 分)设集合A={x|x2﹣4x+3<0},B={x|2x﹣3>0},则A∩B=()A.(﹣3,﹣)B.(﹣3,)C.(1,)D.(,3)【考点】1E:交集及其运算.【专题】11:计算题;4O:定义法;5J:集合.【分析】解不等式求出集合A,B,结合交集的定义,可得答案.【解答】解:∵集合A={x|x2﹣4x+3<0}=(1,3),B={x|2x﹣3>0}=(,+∞),∴A∩B=(,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集合的交集及其运算,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2.(5 分)设(1+i)x=1+yi,其中x,y 是实数,则|x+yi|=()A.1 B.C.D.2【考点】A8:复数的模.【专题】34:方程思想;4O:定义法;5N:数系的扩充和复数.【分析】根据复数相等求出x,y 的值,结合复数的模长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i)x=1+yi,∴x+xi=1+yi,即,解得,即|x+yi|=|1+i|= ,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数模长的计算,根据复数相等求出x,y 的值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5 分)已知等差数列{a n}前9 项的和为27,a10=8,则a100=()A.100 B.99 C.98 D.97【考点】83:等差数列的性质.【专题】11:计算题;4O:定义法;5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根据已知可得a5=3,进而求出公差,可得答案.【解答】解:∵等差数列{a n}前9 项的和为27,S9===9a5.∴9a5=27,a5=3,又∵a10=8,∴d=1,∴a100=a5+95d=98,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数列的性质,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4.(5 分)某公司的班车在7:00,8:00,8:30 发车,小明在7:50 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 分钟的概率是()A.B.C.D.【考点】CF:几何概型.【专题】5I:概率与统计.【分析】求出小明等车时间不超过10 分钟的时间长度,代入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可得答案.【解答】解:设小明到达时间为y,当y 在7:50 至8:00,或8:20 至8:30 时,小明等车时间不超过10 分钟,故P==,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几何概型,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5.(5 分)已知方程﹣=1 表示双曲线,且该双曲线两焦点间的距离为4,则n 的取值范围是()A.(﹣1,3)B.(﹣1,)C.(0,3)D.(0,)【考点】KB: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专题】11:计算题;35:转化思想;4R:转化法;5D: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由已知可得c=2,利用4=(m2+n)+(3m2﹣n),解得m2=1,又(m2+n)(3m2﹣n)>0,从而可求n 的取值范围.【解答】解:∵双曲线两焦点间的距离为4,∴c=2,当焦点在x 轴上时,可得:4=(m2+n)+(3m2﹣n),解得:m2=1,∵方程﹣=1 表示双曲线,∴(m2+n)(3m2﹣n)>0,可得:(n+1)(3﹣n)>0,解得:﹣1<n<3,即n 的取值范围是:(﹣1,3).当焦点在y 轴上时,可得:﹣4=(m2+n)+(3m2﹣n),解得:m2=﹣1,无解.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双曲线方程的应用,考查了不等式的解法,属于基础题.6.(5 分)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相互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则它的表面积是()A.17πB.18πC.20πD.28π【考点】L!: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专题】11:计算题;29:规律型;31:数形结合;35:转化思想;5F: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判断三视图复原的几何体的形状,利用体积求出几何体的半径,然后求解几何体的表面积.【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三视图复原的几何体是一个球去掉后的几何体,如图:可得:=,R=2.它的表面积是:×4π•22+=17π.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三视图求解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考查计算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7.(5 分)函数y=2x2﹣e|x|在[﹣2,2]的图象大致为()A.B.C.D.【考点】3A:函数的图象与图象的变换.【专题】27:图表型;48:分析法;51: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根据已知中函数的解析式,分析函数的奇偶性,最大值及单调性,利用排除法,可得答案.【解答】解:∵f(x)=y=2x2﹣e|x|,∴f(﹣x)=2(﹣x)2﹣e|﹣x|=2x2﹣e|x|,故函数为偶函数,当x=±2 时,y=8﹣e2∈(0,1),故排除A,B;当x∈[0,2]时,f(x)=y=2x2﹣e x,∴f′(x)=4x﹣e x=0 有解,故函数y=2x2﹣e|x|在[0,2]不是单调的,故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函数的图象,对于超越函数的图象,一般采用排除法解答.8.(5 分)若a>b>1,0<c<1,则()A.a c<b c B.ab c<ba cC.alog b c<blog a c D.log a c<log b c【考点】R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专题】33:函数思想;35:转化思想;4R:转化法;51:函数的性质及应用;5T:不等式.【分析】根据已知中a>b>1,0<c<1,结合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单调性,分析各个结论的真假,可得答案.【解答】解:∵a>b>1,0<c<1,∴函数f(x)=x c在(0,+∞)上为增函数,故a c>b c,故A 错误;函数f(x)=x c﹣1 在(0,+∞)上为减函数,故a c﹣1<b c﹣1,故ba c<ab c,即ab c >ba c;故B 错误;log a c<0,且log b c<0,log a b<1,即=<1,即log a c>log b c.故D错误;0<﹣log a c<﹣log b c,故﹣blog a c<﹣alog b c,即blog a c>alog b c,即alog b c<blog a c,故C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不等式的比较大小,熟练掌握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单调性,是解答的关键.9.(5分)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x=0,y=1,n=1,则输出x,y 的值满足()A.y=2x B.y=3x C.y=4x D.y=5x【考点】EF:程序框图.【专题】11:计算题;28:操作型;5K:算法和程序框图.【分析】由已知中的程序框图可知:该程序的功能是利用循环结构计算并输出变量x,y 的值,模拟程序的运行过程,分析循环中各变量值的变化情况,可得答案.【解答】解:输入x=0,y=1,n=1,则x=0,y=1,不满足x2+y2≥36,故n=2,则x=,y=2,不满足x2+y2≥36,故n=3,则x=,y=6,满足x2+y2≥36,故y=4x,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程序框图,当循环的次数不多,或有规律时,常采用模拟循环的方法解答.10.(5 分)以抛物线C 的顶点为圆心的圆交C 于A、B 两点,交C 的准线于D、E 两点.已知|AB|=4,|DE|=2,则C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A.2 B.4 C.6 D.8【考点】K8:抛物线的性质;KJ:圆与圆锥曲线的综合.【专题】11:计算题;29:规律型;31:数形结合;35:转化思想;5D: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画出图形,设出抛物线方程,利用勾股定理以及圆的半径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设抛物线为y2=2px,如图:|AB|=4,|AM|=2,|DE|=2,|DN|=,|ON|=,x A==,|OD|=|OA|,=+5,解得:p=4.C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的简单性质的应用,抛物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转化思想的应用.11.(5 分)平面α过正方体ABCD﹣A1B1C1D1 的顶点A,α∥平面CB1D1,α∩平面ABCD=m,α∩平面ABB1A1=n,则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B.C.D.【考点】LM: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专题】11:计算题;29:规律型;31:数形结合;35:转化思想;5G:空间角.【分析】画出图形,判断出m、n 所成角,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α∥平面CB1D1,α∩平面ABCD=m,α∩平面ABA1B1=n,可知:n∥CD1,m∥B1D1,∵△CB1D1 是正三角形.m、n 所成角就是∠CD1B1=60°.则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计算能力.12.(5 分)已知函数f(x)=sin(ωx+φ)(ω>0,|φ|≤),x=﹣为f(x)的零点,x=为y=f(x)图象的对称轴,且f(x)在(,)上单调,则ω 的最大值为()A.11 B.9 C.7 D.5【考点】H6:正弦函数的奇偶性和对称性.【专题】35:转化思想;4R:转化法;57: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分析】根据已知可得ω为正奇数,且ω≤12,结合x=﹣为f(x)的零点,x=为y=f(x)图象的对称轴,求出满足条件的解析式,并结合f(x)在(,)上单调,可得ω 的最大值.【解答】解:∵x=﹣为f(x)的零点,x=为y=f(x)图象的对称轴,∴,即,(n∈N)即ω=2n+1,(n∈N)即ω为正奇数,∵f(x)在(,)上单调,则﹣=≤,即T=≥,解得:ω≤12,当ω=11时,﹣+φ=kπ,k∈Z,∵|φ|≤,∴φ=﹣,此时f(x)在(,)不单调,不满足题意;当ω=9 时,﹣+φ=kπ,k∈Z,∵|φ|≤,∴φ=,此时f(x)在(,)单调,满足题意;故ω 的最大值为9,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正弦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本题转化困难,难度较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0 分.13.(5 分)设向量=(m,1),=(1,2),且|+|2=||2+||2,则m=﹣2 .r +1【考点】9O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及其运算.【专题】11:计算题;29:规律型;35:转化思想;5A :平面向量及应用.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通过数量积判断两个向量垂直,然后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2=||2+||2,可得•=0.向量=(m ,1),=(1,2),可得 m +2=0,解得 m=﹣2. 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向量的数量积的应用,向量的垂直条件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14.(5 分)(2x +)5 的展开式中,x 3 的系数是 10 .(用数字填写答案)【考点】DA :二项式定理.【专题】11:计算题;34:方程思想;49:综合法;5P :二项式定理. 【分析】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出第 r +1 项,令 x 的指数为 3,求出 r ,即可求出展开式中 x 3 的系数. 【解答】解:(2x +)5 的展开式中,通项公式为:T = =25﹣r,令 5﹣=3,解得 r=4 ∴x 3 的系数 2=10.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考查了二项式定理的应用,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15.(5 分)设等比数列{a n }满足 a 1+a 3=10,a 2+a 4=5,则 a 1a 2…a n 的最大值为 64 .1 2 n 1 【考点】87:等比数列的性质;8I :数列与函数的综合.【专题】11:计算题;29:规律型;35:转化思想;5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分析】求出数列的等比与首项,化简 a 1a 2…a n ,然后求解最值. 【解答】解:等比数列{a n }满足 a 1+a 3=10,a 2+a 4=5,可得 q (a 1+a 3)=5,解得 q=. a 1+q 2a 1=10,解得 a 1=8.则 a a …a =a n •q1+2+3+…+(n ﹣1)=8n • = = ,当 n=3 或 4 时,表达式取得最大值: =26=64.故答案为:64.【点评】本题考查数列的性质数列与函数相结合的应用,转化思想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16.(5 分)某高科技企业生产产品 A 和产品 B 需要甲、乙两种新型材料.生产一件产品 A 需要甲材料 1.5kg ,乙材料 1kg ,用 5 个工时;生产一件产品 B 需要甲材料 0.5kg ,乙材料 0.3kg ,用 3 个工时,生产一件产品 A 的利润为 2100元,生产一件产品 B 的利润为 900 元.该企业现有甲材料 150kg ,乙材料 90kg ,则在不超过 600 个工时的条件下,生产产品 A 、产品 B 的利润之和的最大值为 216000元.【考点】7C :简单线性规划.【专题】11:计算题;29:规律型;31:数形结合;33:函数思想;35:转化思想.【分析】设 A 、B 两种产品分别是 x 件和 y 件,根据题干的等量关系建立不等式组以及目标函数,利用线性规划作出可行域,通过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求出其最大值即可;【解答】解:(1)设 A 、B 两种产品分别是 x 件和 y 件,获利为 z 元.由题意,得,z=2100x+900y.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如图:由题意可得,解得:,A(60,100),目标函数z=2100x+900y.经过A 时,直线的截距最大,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2100×60+900×100=216000 元.故答案为:216000.【点评】本题考查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的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运用,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运用,不定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运用,解答时求出最优解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 小题,满分60 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 分)△ABC 的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2cosC(acosB+bcosA)=c.(Ⅰ)求C;(Ⅱ)若c=,△ABC 的面积为,求△ABC 的周长.【考点】HU:解三角形.【专题】15:综合题;35:转化思想;49:综合法;58:解三角形.【分析】(Ⅰ)已知等式利用正弦定理化简,整理后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公式及诱导公式化简,根据sinC 不为0 求出cosC 的值,即可确定出出C 的度数;(2)利用余弦定理列出关系式,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列出关系式,求出a+b 的值,即可求△ABC 的周长.【解答】解:(Ⅰ)∵在△ABC 中,0<C<π,∴sinC≠0已知等式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得:2cosC(sinAcosB+sinBcosA)=sinC,整理得:2cosCsin(A+B)=sinC,即2cosCsin(π﹣(A+B))=sinC2cosCsinC=sinC∴cosC=,∴C=;(Ⅱ)由余弦定理得7=a2+b2﹣2ab•,∴(a+b)2﹣3ab=7,∵S=absinC=ab=,∴ab=6,∴(a+b)2﹣18=7,∴a+b=5,∴△ABC 的周长为5+.【点评】此题考查了正弦、余弦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熟练掌握定理及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18.(12 分)如图,在以A,B,C,D,E,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AF=2FD,∠AFD=90°,且二面角D﹣AF﹣E 与二面角C﹣BE﹣F 都是60°.(I)证明平面ABEF⊥平面EFDC;(II)求二面角E﹣BC﹣A 的余弦值.【考点】MJ: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专题】11:计算题;34:方程思想;49:综合法;5H:空间向量及应用;5Q:立体几何.【分析】(Ⅰ)证明AF⊥平面EFDC,利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平面ABEF⊥平面EFDC;(Ⅱ)证明四边形EFDC 为等腰梯形,以E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求出平面BEC、平面ABC 的法向量,代入向量夹角公式可得二面角E﹣BC﹣A 的余弦值.【解答】(Ⅰ)证明:∵ABEF 为正方形,∴AF⊥EF.∵∠AFD=90°,∴AF⊥DF,∵DF∩EF=F,∴AF⊥平面EFDC,∵AF⊂平面ABEF,∴平面ABEF⊥平面EFDC;(Ⅱ)解:由AF⊥DF,AF⊥EF,可得∠DFE 为二面角D﹣AF﹣E 的平面角;由ABEF 为正方形,AF⊥平面EFDC,∵BE⊥EF,∴BE⊥平面EFDC即有CE⊥BE,可得∠CEF 为二面角C﹣BE﹣F 的平面角.可得∠DFE=∠CEF=60°.∵AB∥EF,AB✪平面EFDC,EF⊂平面EFDC,∴AB∥平面EFDC,∵平面EFDC∩平面ABCD=CD,AB⊂平面ABCD,∴AB∥CD,∴CD∥EF,∴四边形EFDC 为等腰梯形.以E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设FD=a,则E(0,0,0),B(0,2a,0),C(,0,a),A(2a,2a,0),∴=(0,2a,0),=(,﹣2a,a),=(﹣2a,0,0)设平面BEC 的法向量为=(x1,y1,z1),则,则,取=(,0,﹣1).设平面ABC 的法向量为=(x2,y2,z2),则,则,取=(0,,4).设二面角E﹣BC﹣A 的大小为θ,则cosθ===﹣,则二面角E﹣BC﹣A 的余弦值为﹣.【点评】本题考查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证明,考查用空间向量求平面间的夹角,建立空间坐标系将二面角问题转化为向量夹角问题是解答的关键.19.(12 分)某公司计划购买2 台机器,该种机器使用三年后即被淘汰.机器有一易损零件,在购进机器时,可以额外购买这种零件作为备件,每个200 元.在机器使用期间,如果备件不足再购买,则每个500 元.现需决策在购买机器时应同时购买几个易损零件,为此搜集并整理了100 台这种机器在三年使用期内更换的易损零件数,得如图柱状图:以这100 台机器更换的易损零件数的频率代替1 台机器更换的易损零件数发生的概率,记X 表示2 台机器三年内共需更换的易损零件数,n 表示购买2 台机器的同时购买的易损零件数.(I)求X 的分布列;(II)若要求P(X≤n)≥0.5,确定n 的最小值;(III)以购买易损零件所需费用的期望值为决策依据,在n=19 与n=20 之中选其一,应选用哪个?【考点】CG: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专题】11:计算题;35:转化思想;49:综合法;5I:概率与统计.【分析】(Ⅰ)由已知得X 的可能取值为16,17,18,19,20,21,22,分别求出相应的概率,由此能求出X 的分布列.(II)由X 的分布列求出P(X≤18)=,P(X≤19)=.由此能确定满足P (X≤n)≥0.5 中n 的最小值.(III)法一:由X 的分布列得P(X≤19)=.求出买19 个所需费用期望EX1和买20 个所需费用期望EX2,由此能求出买19 个更合适.法二:解法二:购买零件所用费用含两部分,一部分为购买零件的费用,另一部分为备件不足时额外购买的费用,分别求出n=19 时,费用的期望和当n=20时,费用的期望,从而得到买19 个更合适.【解答】解:(Ⅰ)由已知得X 的可能取值为16,17,18,19,20,21,22,P (X=16)=()2=,P(X=17)=,P(X=18)=()2+2()2=,P(X=19)= =,P(X=20)= ==,P(X=21)= =,P(X=22)= ,∴X 的分布列为:(Ⅱ)由(Ⅰ)知:P(X≤18)=P(X=16)+P(X=17)+P(X=18)==.P(X≤19)=P(X=16)+P(X=17)+P(X=18)+P(X=19)=+=.∴P(X≤n)≥0.5 中,n 的最小值为19.(Ⅲ)解法一:由(Ⅰ)得P(X≤19)=P(X=16)+P(X=17)+P(X=18)+P(X=19)=+=.买19 个所需费用期望:EX1=200×+(200×19+500)×+(200×19+500×2)×+(200×19+500×3)×=4040,买20 个所需费用期望:EX2= +(200×20+500)×+(200×20+2×500)×=4080,∵EX1<EX2,∴买19 个更合适.解法二:购买零件所用费用含两部分,一部分为购买零件的费用,另一部分为备件不足时额外购买的费用,当n=19 时,费用的期望为:19×200+500×0.2+1000×0.08+1500×0.04=4040,当n=20 时,费用的期望为:20×200+500×0.08+1000×0.04=4080,∴买19 个更合适.【点评】本题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的求法及应用,是中档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相互独立事件概率乘法公式的合理运用.20.(12 分)设圆x2+y2+2x﹣15=0 的圆心为A,直线l 过点B(1,0)且与x 轴不重合,l 交圆A 于C,D 两点,过B 作AC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E.(I)证明|EA|+|EB|为定值,并写出点E 的轨迹方程;(II)设点E 的轨迹为曲线C1,直线l 交C1 于M,N 两点,过B 且与l 垂直的直线与圆A 交于P,Q 两点,求四边形MPNQ 面积的取值范围.【考点】J2:圆的一般方程;KL:直线与椭圆的综合.【专题】34:方程思想;48:分析法;5B:直线与圆;5D: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Ⅰ)求得圆A 的圆心和半径,运用直线平行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B=ED,再由圆的定义和椭圆的定义,可得E 的轨迹为以A,B 为焦点的椭圆,求得a,b,c,即可得到所求轨迹方程;(Ⅱ)设直线l:x=my+1,代入椭圆方程,运用韦达定理和弦长公式,可得|MN|,由PQ⊥l,设PQ:y=﹣m(x﹣1),求得A 到PQ 的距离,再由圆的弦长公式可得|PQ|,再由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化简整理,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即可得到所求范围.【解答】解:(Ⅰ)证明:圆x2+y2+2x﹣15=0 即为(x+1)2+y2=16,可得圆心A(﹣1,0),半径r=4,由BE∥AC,可得∠C=∠EBD,由AC=AD,可得∠D=∠C,即为∠D=∠EBD,即有EB=ED,则|EA|+|EB|=|EA|+|ED|=|AD|=4,故E 的轨迹为以A,B 为焦点的椭圆,且有2a=4,即a=2,c=1,b==,则点E 的轨迹方程为+=1(y≠0);(Ⅱ)椭圆C1:+=1,设直线l:x=my+1,由PQ⊥l,设PQ:y=﹣m(x﹣1),由可得(3m2+4)y2+6my﹣9=0,设M(x1,y1),N(x2,y2),可得y1+y2=﹣,y1y2=﹣,则|MN|=•|y1﹣y2|=•= •=12•,A 到PQ 的距离为d==,|PQ|=2 =2=,则四边形MPNQ 面积为S= |PQ|•|MN|= ••12•=24•=24,当m=0 时,S 取得最小值12,又>0,可得S<24•=8 ,即有四边形MPNQ 面积的取值范围是[12,8).【点评】本题考查轨迹方程的求法,注意运用椭圆和圆的定义,考查直线和椭圆方程联立,运用韦达定理和弦长公式,以及直线和圆相交的弦长公式,考查不等式的性质,属于中档题.21.(12 分)已知函数f(x)=(x﹣2)e x+a(x﹣1)2有两个零点.(I)求a 的取值范围;(II)设x1,x2 是f(x)的两个零点,证明:x1+x2<2.【考点】51:函数的零点;6D: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专题】32:分类讨论;35:转化思想;4C:分类法;4R:转化法;51: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Ⅰ)由函数f(x)=(x﹣2)e x+a(x﹣1)2可得:f′(x)=(x﹣1)e x+2a (x﹣1)=(x﹣1)(e x+2a),对a 进行分类讨论,综合讨论结果,可得答案.(Ⅱ)设x1,x2 是f(x)的两个零点,则﹣a==,令g(x)=,则g(x1)=g(x2)=﹣a,分析g(x)的单调性,令m>0,则g(1+m)﹣g(1﹣m)=,设h(m)=,m>0,利用导数法可得h(m)>h(0)=0 恒成立,即g(1+m)>g(1﹣m)恒成立,令m=1﹣x1>0,可得结论.【解答】解:(Ⅰ)∵函数f(x)=(x﹣2)e x+a(x﹣1)2,∴f′(x)=(x﹣1)e x+2a(x﹣1)=(x﹣1)(e x+2a),①若a=0,那么f(x)=0⇔(x﹣2)e x=0⇔x=2,函数f(x)只有唯一的零点2,不合题意;②若a>0,那么e x+2a>0 恒成立,当x<1 时,f′(x)<0,此时函数为减函数;当x>1 时,f′(x)>0,此时函数为增函数;此时当x=1 时,函数f(x)取极小值﹣e,由f(2)=a>0,可得:函数f(x)在x>1 存在一个零点;当x<1 时,e x<e,x﹣2<﹣1<0,∴f(x)=(x﹣2)e x+a(x﹣1)2>(x﹣2)e+a(x﹣1)2=a(x﹣1)2+e(x﹣1)﹣e,令a(x﹣1)2+e(x﹣1)﹣e=0 的两根为t1,t2,且t1<t2,则当x<t1,或x>t2 时,f(x)>a(x﹣1)2+e(x﹣1)﹣e>0,故函数f(x)在x<1 存在一个零点;即函数f(x)在R 是存在两个零点,满足题意;③若﹣<a<0,则ln(﹣2a)<lne=1,当x<ln(﹣2a)时,x﹣1<ln(﹣2a)﹣1<lne﹣1=0,e x+2a<e ln(﹣2a)+2a=0,即f′(x)=(x﹣1)(e x+2a)>0 恒成立,故f(x)单调递增,当ln(﹣2a)<x<1 时,x﹣1<0,e x+2a>e ln(﹣2a)+2a=0,即f′(x)=(x﹣1)(e x+2a)<0 恒成立,故f(x)单调递减,当x>1 时,x﹣1>0,e x+2a>e ln(﹣2a)+2a=0,即f′(x)=(x﹣1)(e x+2a)>0 恒成立,故f(x)单调递增,故当x=ln(﹣2a)时,函数取极大值,由f(ln(﹣2a))=[ln(﹣2a)﹣2](﹣2a)+a[ln(﹣2a)﹣1]2=a{[ln(﹣2a)﹣2]2+1}<0 得:函数f(x)在R 上至多存在一个零点,不合题意;④若a=﹣,则ln(﹣2a)=1,当x<1=ln(﹣2a)时,x﹣1<0,e x+2a<e ln(﹣2a)+2a=0,即f′(x)=(x﹣1)(e x+2a)>0 恒成立,故f(x)单调递增,当x>1 时,x﹣1>0,e x+2a>e ln(﹣2a)+2a=0,即f′(x)=(x﹣1)(e x+2a)>0 恒成立,故f(x)单调递增,故函数f(x)在R 上单调递增,函数f(x)在R 上至多存在一个零点,不合题意;⑤若a<﹣,则ln(﹣2a)>lne=1,当x<1 时,x﹣1<0,e x+2a<e ln(﹣2a)+2a=0,即f′(x)=(x﹣1)(e x+2a)>0 恒成立,故f(x)单调递增,当1<x<ln(﹣2a)时,x﹣1>0,e x+2a<e ln(﹣2a)+2a=0,即f′(x)=(x﹣1)(e x+2a)<0 恒成立,故f(x)单调递减,当x>ln(﹣2a)时,x﹣1>0,e x+2a>e ln(﹣2a)+2a=0,即f′(x)=(x﹣1)(e x+2a)>0 恒成立,故f(x)单调递增,故当x=1 时,函数取极大值,由f(1)=﹣e<0 得:函数f(x)在R 上至多存在一个零点,不合题意;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为(0,+∞)证明:(Ⅱ)∵x1,x2 是f(x)的两个零点,∴f(x1)=f(x2)=0,且x1≠1,且x2≠1,∴﹣a==,令g(x)=,则g(x1)=g(x2)=﹣a,∵g′(x)=,∴当x<1 时,g′(x)<0,g(x)单调递减;当x>1 时,g′(x)>0,g(x)单调递增;设m>0,则g(1+m)﹣g(1﹣m)=﹣=,设h(m)= ,m>0,则h′(m)= >0 恒成立,即h(m)在(0,+∞)上为增函数,h(m)>h(0)=0 恒成立,即g(1+m)>g(1﹣m)恒成立,令m=1﹣x1>0,则g(1+1﹣x1)>g(1﹣1+x1)⇔g(2﹣x1)>g(x1)=g(x2)⇔2﹣x1>x2,即x1+x2<2.【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函数的零点,分类讨论思想,难度较大.请考生在22、23、24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22.(10 分)如图,△OAB 是等腰三角形,∠AOB=120°.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圆.(I)证明:直线AB 与⊙O 相切;(II)点C,D 在⊙O 上,且A,B,C,D 四点共圆,证明:AB∥CD.【考点】N9: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专题】14:证明题;35:转化思想;49:综合法;5M:推理和证明.【分析】(Ⅰ)设K 为AB 中点,连结OK.根据等腰三角形AOB 的性质知OK⊥ AB,∠A=30°,OK=OAsin30°=OA,则AB 是圆O 的切线.(Ⅱ)设圆心为T,证明OT 为AB 的中垂线,OT 为CD 的中垂线,即可证明结论.【解答】证明:(Ⅰ)设K 为AB 中点,连结OK,∵OA=OB,∠AOB=120°,∴OK⊥AB,∠A=30°,OK=OAsin30°=OA,∴直线AB 与⊙O 相切;(Ⅱ)因为OA=2OD,所以O 不是A,B,C,D 四点所在圆的圆心.设T 是A,B,C,D 四点所在圆的圆心.∵OA=OB,TA=TB,∴OT 为AB 的中垂线,同理,OC=OD,TC=TD,∴OT 为CD 的中垂线,∴AB∥CD.【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考查四点共圆,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充分利用了等腰三角形“三合一”的性质.[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23.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1 的参数方程为(t 为参数,a>0).在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C2:ρ=4cosθ.(I)说明C1 是哪种曲线,并将C1 的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II)直线C3 的极坐标方程为θ=α0,其中α0 满足tanα0=2,若曲线C1 与C2 的公共点都在C3 上,求a.【考点】Q4: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QE:参数方程的概念.【专题】11:计算题;35:转化思想;4A:数学模型法;5S:坐标系和参数方程.【分析】(Ⅰ)把曲线C1 的参数方程变形,然后两边平方作和即可得到普通方程,可知曲线C1 是圆,化为一般式,结合x2+y2=ρ2,y=ρsinθ 化为极坐标方程;(Ⅱ)化曲线C2、C3 的极坐标方程为直角坐标方程,由条件可知y=x 为圆C1 与C2 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把C1 与C2 的方程作差,结合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为y=2x 可得1﹣a2=0,则a 值可求.【解答】解:(Ⅰ)由,得,两式平方相加得,x2+(y﹣1)2=a2.∴C1 为以(0,1)为圆心,以a 为半径的圆.化为一般式:x2+y2﹣2y+1﹣a2=0.①由x2+y2=ρ2,y=ρsinθ,得ρ2﹣2ρsinθ+1﹣a2=0;(Ⅱ)C2:ρ=4cosθ,两边同时乘ρ得ρ2=4ρcosθ,∴x2+y2=4x,②即(x﹣2)2+y2=4.由C3:θ=α0,其中α0 满足tanα0=2,得y=2x,∵曲线C1 与C2 的公共点都在C3 上,∴y=2x 为圆C1 与C2 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①﹣②得:4x﹣2y+1﹣a2=0,即为C3 ,∴1﹣a2=0,∴a=1(a>0).【点评】本题考查参数方程即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考查了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训练了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的求法,是基础题.[选修4-5:不等式选讲]24.已知函数f(x)=|x+1|﹣|2x﹣3|.(I)在图中画出y=f(x)的图象;(II)求不等式|f(x)|>1 的解集.【考点】&2:带绝对值的函数;3A:函数的图象与图象的变换.【专题】35:转化思想;48:分析法;59: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Ⅰ)运用分段函数的形式写出f(x)的解析式,由分段函数的画法,即可得到所求图象;(Ⅱ)分别讨论当x≤﹣1 时,当﹣1<x<时,当x≥时,解绝对值不等式,取交集,最后求并集即可得到所求解集.【解答】解:(Ⅰ)f(x)= ,由分段函数的图象画法,可得f(x)的图象,如右:(Ⅱ)由|f(x)|>1,可得当x≤﹣1 时,|x﹣4|>1,解得x>5 或x<3,即有x≤﹣1;当﹣1<x<时,|3x﹣2|>1,解得x>1 或x<,即有﹣1<x<或1<x<;当x≥时,|4﹣x|>1,解得x>5 或x<3,即有x>5 或≤x<3.综上可得,x<或1<x<3 或x>5.则|f(x)|>1 的解集为(﹣∞,)∪(1,3)∪(5,+∞).【点评】本题考查绝对值函数的图象和不等式的解法,注意运用分段函数的图象的画法和分类讨论思想方法,考查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2016年高考数学全国卷1(理数 解析版)

(B)-34
(C) 3
(D)2
(5) 如图,小明从街道的 E 处出发,先到 F 处与小红会合,再一起到位于 G 处的老年公寓参加志愿者活 动,则小明到老年公寓可以选择的最短路径条数为
(A)24 (B)18 (C)12 (D)9 (6)
1
右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BD 于点 H.将△DEF 沿 EF 折到△D'EF 的位置,OD'= 10. (Ⅰ)证明:D'H⊥平面 ABCD; (Ⅱ)求二面角 B-D'A-C 的正弦值.
(20) (本小题满分 12 分)
2
2
已知椭圆 E: 3 =1 的焦点在 x 轴上,A 是 E 的左顶点,斜率为 k(k>0)的直线交 E 于 A,M 两点,点 N
283π,则它的表面积是
(A)17π
(B)18π
(C)20π
(D)28π
(7) 函数 y=2x2-e|x|在[-2,2]的图像大致为
6
(8) 若 a>b>1,0<c<1,则
(A)ac<bc
(B)abc<bac
(C)alogbc<blogac (D)logac<logbc
(9) 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 x=0,y=1,n=1,则输出 x,y 的值满足 (A)y=2x (B)y=3x (C)y=4x (D)y=5x
(A){1}
(B){1,2}
(C){0,1,2,3} (D){-1,0,1,2,3}
(3) 已知向量 a=(1,m),b=(3,-2),且(a+b)⊥b,则 m=
(A)-8
(B)-6
第一讲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高考状元之路

第一节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复习备考资讯考纲点击1.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2.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4.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5.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6.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7.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8.事件与概率(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9.古典概型(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2)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10.随机数(1)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2)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1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1)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了解分布列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2)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1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1)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2)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3)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1)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2)能计算简单离敬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4.正态分布利用实际问题的直方图,了解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考情分析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仍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并综合排列组合知识成为能力型题目.从能力要求上看,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分类讨论的思想.2.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考查排列、组合,同时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或在解答题中和概率相结合进行考查.3.高考中对二项式定理的考查,主要涉及利用通项公式求展开式的特定项,利用二项展开式性质求系数或与系数有关的问题,考查二项展开式中的特定项、某项的系数等是高考的热点.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综合性的大题较少.4.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是高考重点考查内容,求对立事件的概率是“正难则反”思想的具体应用,在高考中时有考查,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有时也出现在解答题中,属容易题.5.古典概型的概率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通常要结合互斥事件、对立事件求概率,各种题型均有可能出现,属中低档题.6.对几何概型的考查有升温的迹象,在复习时要注意几何概型与线性规划、不等式的解集、方程的根所在的区间等的结合,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呈现,属中低档题,有时也出现在解答题中.7.在实际问题中,考查分布列的概念及其求法,在选择、填空题中考查分布列的性质,服从超几何分布的随机变量的概率,属中低档题.8.相互独立事件、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及条件概率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三种题型均有可能出现,在解答题中常和分布列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属中档题目.9.以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与方差的概念和计算。
2016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1卷Word版(含详细答案)

(A) (B) (C) (D)
(2)设 ,其中 是实数,则
(A) (B) (C) (D)
(3)已知等差数列 前 项的和为 , ,则
(A) (B) (C) (D)
(4)某公司的班车在 , , 发车,小明在 至 之间到达发车站乘
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候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有两个零点.
(Ⅰ)求 的取值范围;
(Ⅱ)设 是 的两个零点,证明: .
请考生在第(22)、(23)、(24)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 是等腰三角形, .以 为圆心,
为半径作圆.
(Ⅰ)证明:直线 与⊙ 相切;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晖军頷损铖榄煬种撵摈賠宽櫬皱鳏趨飩黌埡蕭弳龉鶘鈉縝飆徠賻繭蓟閏贐錳寿袄帐鲍農亏厩壙届线鱿舊赞龅诨銨续呓恽习餓圇权匭姍鋇顓员贺頻轨稅個燜够镍鏽鐘闔鹌兹約侣蜆况脹鍔飯裝饱匮繼谗贱馍党漸啭锴泺媯黄繞橫钫。
(11)平面 过正方体 的顶点 , 平面 , 平面
, 平面 ,则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B) (C) (D)
(12)已知函数 , 为 的零点, 为
图像的对称轴,且 在 单调,则 的最大值为
(A)11(B)9(C)7(D)5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懾圇贄疗锈鎳沒蚀棧屨惭綻釗滄脓玑鲚窑濘盡湊鏇鷥錠閾胆竞繪锖缨肾糁勱萤哝鹩灤詎資纪緱赢诽麩讥鹰鋪鏑竖囂饨斷壇钶钟睾嬷韫薈殮禄阏铈鉻質铪稱悫惨茔俦牵鈣頃赢痙悫鹤担隱遞訟兴踬讽栈涣瀏锣辫闡綢務盜儉謁骄隊。
【三维设计】(新课标)2016届高考数学5年真题备考题库 第二章 第8节 函数与方程 理(含解析)

第2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第8节 函数与方程1. (2014山东,5分)已知函数f(x)=|x -2|+1,g(x)=kx ,若方程f(x)=g(x)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A.⎝ ⎛⎭⎪⎫0,12 B.⎝ ⎛⎭⎪⎫12,1 C .(1,2)D .(2,+∞)解析: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函数f(x),g(x)的图象如图所示,方程f(x)=g(x)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等价于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结合图象可知,当直线y =kx 的斜率大于坐标原点与点(2,1)连线的斜率且小于直线y =x -1的斜率时符合题意,故12<k<1.答案:B2. (2014天津,5分)已知函数f (x )=|x 2+3x |,x ∈R .若方程f (x )-a |x -1|=0恰有4个互异的实数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画出函数f (x )=|x 2+3x |的大致图象,如图,令g (x )=a |x-1|,则函数f (x )的图象与函数g (x )的图象有且仅有4个不同的交点,显然a >0.联立⎩⎪⎨⎪⎧y =-x 2-3x ,y =a 1-x消去y ,得x 2+(3-a )x +a =0,由Δ>0,解得a <1或a >9;联立⎩⎪⎨⎪⎧y =x 2+3x ,y =a 1-x消去y ,得x2+(3+a )x -a =0,由Δ>0,解得a >-1或a <-9.综上,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0,1)∪(9,+∞).3. (2014江苏,5分)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且周期为3的函数,当x ∈[0,3)时,f (x )=⎪⎪⎪⎪⎪⎪x 2-2x +12.若函数y =f (x )-a 在区间[-3,4]上有10个零点(互不相同),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函数y =f (x )-a 在区间[-3,4]上有互不相同的10个零点,即函数y =f (x ),x∈[-3,4]与y =a 的图象有10个不同交点.作出函数y =f (x )在[-3,4]上的图象,f (-3)=f (-2)=f (-1)=f (0)=f (1)=f (2)=f (3)=f (4)=12,观察图象可得0<a <12.答案:⎝ ⎛⎭⎪⎫0,124.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5分)已知函数f (x )=ax 3-3x 2+1,若f (x )存在唯一的零点x 0,且x 0>0,则a 的取值范围为( )A .(2,+∞)B .(-∞,-2)C .(1,+∞)D .(-∞,-1)解析:当a =0时,f (x )=-3x 2+1有两个零点,不符合题意,故a ≠0.f ′(x )=3ax2-6x =3x (ax -2),令f ′(x )=0,得x =0或x =2a,由题意得a <0且f ⎝ ⎛⎭⎪⎫2a >0,解得a <-2,选B.答案:B5.(2013安徽,5分)已知函数f (x )=x 3+ax 2+bx +c 有两个极值点x 1,x 2.若f (x 1)=x 1<x 2,则关于x 的方程3(f (x ))2+2af (x )+b =0的不同实根个数为( )A .3B .4C .5D .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与导数以及函数与方程的基础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因为函数f (x )=x 3+ax 2+bx +c 有两个极值点x 1,x 2,可知关于导函数的方程f ′(x )=3x 2+2ax +b =0有两个不等的实根x 1,x 2.则方程3(f (x ))2+2af (x )+b =0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即f (x )=x 1或f (x )=x 2,原方程根的个数就是这两个方程f (x )=x 1和f (x )=x 2的不等实根的个数之和.由上述可知函数f (x )在区间(-∞,x 1),(x 2,+∞)上是单调递增的,在区间(x 1,x 2)上是单调递减的,又f (x 1)=x 1<x 2,如图所示,由数形结合可知,f (x )=x 1时,有两个不同实根,f (x )=x 2时有一个实根,所以不同实根的个数为3.答案:A6.(2013天津,5分)函数f (x )=2x|log 0.5x |-1的零点个数为( ) A .1 B .2 C .3D .4解析:本题考查函数零点,意在考查考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函数f(x)=2x|log0.5x|-1的零点个数即为函数y=|log0.5x|与y=12图象的交点个数.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log0.5x|与y=12x的图象,易知有2个交点.答案:B7.(2013湖南,5分)函数f(x)=2ln x的图象与函数g(x)=x2-4x+5的图象的交点个数为( )A.3 B.2C.1 D.0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考查对数值的取值范围的探究及数形结合思想.由已知g(x)=(x-2)2+1,所以其顶点为(2,1),又f(2)=2ln 2∈(1,2),可知点(2,1)位于函数f(x)=2ln x图象的下方,故函数f(x)=2ln x的图象与函数g(x)=x2-4x+5的图象有2个交点.答案:B8.(2013重庆,5分)若a<b<c,则函数f(x)=(x-a)(x-b)+(x-b)·(x-c)+(x-c)(x-a)的两个零点分别位于区间( )A.(a,b) 和(b,c)内B.(-∞,a)和(a,b)内C.(b,c)和(c,+∞)内D.(-∞,a) 和(c,+∞)内解析:本题考查函数的零点,意在考查考生数形结合的能力.由已知易得f(a)>0,f(b)<0,f(c)>0,故函数f(x)的两个零点分别位于区间(a,b)和(b,c)内.答案:A9.(2013福建,5分)满足a,b∈{-1,0,1,2},且关于x的方程ax2+2x+b=0有实数解的有序数对(a,b)的个数为( )A.14 B.13C.12 D.10解析:本题考查集合、方程的根、计数原理等基础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因为a,b∈{-1,0,1,2},可分为两类:①当a=0时,b可能为-1或1或0或2,即b有4种不同的选法;②当a≠0时,依题意得Δ=4-4ab≥0,所以ab≤1.当a=-1时,b有4种不同的选法,当a=1时,b可能为-1或0或1,即b有3种不同的选法,当a=2时,b 可能为-1或0,即b有2种不同的选法.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a,b)的个数共有4+4+3+2=13.答案:B10.(2012辽宁,5分)设函数f(x)(x∈R)满足f(-x)=f(x),f(x)=f(2-x),且当x ∈[0,1]时,f (x )=x 3.又函数g (x )=|x cos(πx )|,则函数h (x )=g (x )-f (x )在[-12,32]上的零点个数为( )A .5B .6C .7D .8解析:由题意知函数f (x )是偶函数,且周期是2.作出g (x ),f (x )的函数图像,如图.由图可知函数y =g (x ),y =f (x )在[-12,32]图像有6个交点,故h (x )=g (x )-f (x )在[-12,32]上的零点有6个.答案:B11.(2012天津,5分)函数f (x )=2x +x 3-2在区间(0,1)内的零点个数是( ) A .0 B .1 C .2D .3解析:法一:函数f (x )=2x+x 3-2在区间(0,1)内的零点个数即为函数y =2x,y =2-x 3在区间(0,1)内的图像的交点个数,作出图像即可知两个函数图像在区间(0,1)内有1个交点,故原函数在区间(0,1)内的零点个数是1.法二:由题意知f (x )为单调增函数且f (0)=-1<0,f (1)=1>0, 所以在区间(0,1)内有且只有一个零点. 答案:B12.(2012湖北,5分)函数f (x )=x cos x 2在区间[0,4]上的零点个数为( ) A .4 B .5 C .6D .7解析:令x cos x 2=0,则x =0,或x 2=k π+π2,又x ∈[0,4],因此x k =k π+π2(k =0,1,2,3,4),共有6个零点.答案:C13.(2011新课标全国,5分)函数y =11-x 的图像与函数y =2sin πx (-2≤x ≤4)的图像所有交点的横坐标之和等于( )A .2B .4C .6D .8解析:如图,两个函数图像都关于点(1,0)成中心对称,两个图像在[-2,4]上共8个公共点,每两个对应交点横坐标之和为2,故所有交点的横坐标之和为8.答案:D。
【学海导航】高考数学第1轮总复习 全国统编教材 4

上一个把α看成
角时原函锐数值的符号.
2. ±α, ±α的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 函数值,2 前面加上2 3一个把α看成
互余 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记忆口诀为:
奇变锐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注:奇、偶指 的
奇数倍或偶数倍.)
2
1已知△ABC中,cotA 12,则cosA=(
A. 12
5
B.
5
D)
13
13
5
由α是第二象限的角,知sinα>0
>cosα,所以sinα-cosα>0.
由条件可得(sincos)212sincos1,
则2sinαcosα= - 2 .4
25
所以(sin-cos)2 2 51-2sincos49,
得sinα-cosα= 7.
25
5
参考题
题型 :“1”的妙用
化简 1 - c o s 4
sin
2
sin 2 (1 (1 cos2
cos2
- sin cos4
2
-
)
sin
4
)
2 cos2
1 cos2 (cos2 sin 2 )(cos2 - sin 2 )
1
2 cos2 cos2 cos2
- sin 2
2 cos2 3cos2
2. 3
题型:切割化弦与齐次式的应用 2. 已知 tan -1,求下列各式的值:
所以结论成立.
【点评】:解决有关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证 明的问题,关键是合理选择公式和变形方向,如 异名化同名、整体代换、切化弦,等等.
化简 原c o s 式4 = sic n o 2 s 4 s in si2 n 2c o s 2 s in -2 c o s 1 c 4 o s2 ta -n c 4 o s 1 .4 c so in s4 4 .
2016年全国高考数学(理科)试题与答案_全国1卷(解析版)

绝密 ★ 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数学(理科)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2430A x x x =-+< ,{}230x x ->,则A B =I (A )33,2⎛⎫-- ⎪⎝⎭ (B )33,2⎛⎫- ⎪⎝⎭ (C )31,2⎛⎫ ⎪⎝⎭(D )3,32⎛⎫⎪⎝⎭【答案】D考点:集合的交集运算【名师点睛】集合是每年高考中的必考题,一般以基础题形式出现,属得分题.解决此类问题一般要把参与运算的集合化为最简形式再进行运算,如果是不等式解集、函数定义域及值域有关数集之间的运算,常借助数轴进行运算.(2)设(1i)1i x y +=+,其中x ,y 实数,则i =x y + (A )1 (B 2 (C 3 (D )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1)=1+,x i yi +所以=1+,=1,1,||=|1+|2,x xi yi x y x x yi i +==+=故选B.考点:复数运算【名师点睛】复数题也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一般以客观题形式出现,属得分题.高考中复数考查频率较高的内容有:复数相等,复数的几何意义,共轭复数,复数的模及复数的乘除运算,这类问题一般难度不大,但容易出现运算错误,特别是2i 1=-中的负号易忽略,所以做复数题要注意运算的准确性.(3)已知等差数列{}n a 前9项的和为27,108a =,则100a = (A )100 (B )99 (C )98 (D )97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已知,1193627,98a d a d +=⎧⎨+=⎩所以110011,1,9919998,a d a a d =-==+=-+=故选C.考点:等差数列及其运算【名师点睛】我们知道,等差、等比数列各有五个基本量,两组基本公式,而这两组公式可看作多元方程,利用这些方程可将等差、等比数列中的运算问题转化解关于基本量的方程(组),因此可以说数列中的绝大部分运算题可看作方程应用题,所以用方程思想解决数列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4)某公司的班车在7:00,8:00,8:30发车,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A )13 (B )12 (C )23 (D )34【答案】B考点:几何概型【名师点睛】这是全国卷首次考查几何概型,求解几何概型问题的关键是确定“测度”,常见的测度由:长度、面积、体积等.(5)已知方程222213x y m n m n-=+-表示双曲线,且该双曲线两焦点间的距离为4,则n 的取值范围是(A )()1,3- (B )()1,3- (C )()0,3 (D )()0,3 【答案】A考点:双曲线的性质【名师点睛】双曲线知识一般作为客观题学生出现,主要考查双曲线几何性质,属于基础题.注意双曲线的焦距是2c 不是c,这一点易出错.(6)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相互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283π,则它的表面积是 (A )17π (B )18π (C )20π (D )28π【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该几何体直观图如图所示:是一个球被切掉左上角的18,设球的半径为R ,则37428V R 833ππ=⨯=,解得R 2=,所以它的表面积是78的球面面积和三个扇形面积之和2271=42+32=1784S πππ⨯⨯⨯⨯故选A . 考点:三视图及球的表面积与体积【名师点睛】由于三视图能有效的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以三视图为载体的立体几何题基本上是高考每年必考内容,高考试题中三视图一般常与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交汇.由三视图还原出原几何体,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7)函数22xy x e =-在[]2,2-的图像大致为(A )(B )(C ) (D )【答案】D考点:函数图像与性质【名师点睛】函数中的识图题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也可以说是高考的热点问题,这类题目一般比较灵活,对解题能力要求较高,故也是高考中的难点,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一般是利用间接法,即由函数性质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 (8)若101a b c >><<,,则(A )c c a b < (B )c c ab ba < (C )log log b a a c b c < (D )log log a b c c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用特殊值法,令3a =,2b =,12c =得112232>,选项A 错误,11223223⨯>⨯,选项B错误,2313log 2log 22<,选项C 正确,3211log log 22>,选项D 错误,故选C . 考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名师点睛】比较幂或对数值的大小,若幂的底数相同或对数的底数相同,通常利用指数函数或对数函数单调性进行比较,若底数不同,可考虑利用中间量进行比较.(9)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011x y n ===,,,则输出x ,y 的值满足 (A )2y x = (B )3y x = (C )4y x = (D )5y x =结束【答案】C考点:程序框图与算法案例【名师点睛】程序框图基本是高考每年必考知识点,一般以客观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求解此类问题一般是把人看作计算机,按照程序逐步列出运行结果.(10)以抛物线C的顶点为圆心的圆交C于A、B两点,交C的准线于D、E两点.已知|AB|=42,|DE|=25,则C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A)2 (B)4 (C)6 (D)8【答案】B考点:抛物线的性质.【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性质及运算,注意解析几何问题中最容易出现运算错误,所以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运算的准确性与技巧性,基础题失分过多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考不好的主要原因.(11)平面α过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顶点A,α//平面CB1D1,αI平面ABCD=m,αI平面AB B1A1=n,则m、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32(B)22(C)33(D)1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如图,设平面11CB D I 平面ABCD ='m ,平面11CB D I 平面11ABB A ='n ,因为//α平面11CB D ,所以//',//'m m n n ,则,m n 所成的角等于','m n 所成的角.延长AD ,过1D 作11//DE B C ,连接11,CE B D ,则CE 为'm ,同理11BF 为'n ,而111//,//BD CE B F A B ,则','m n 所成的角即为1,A B BD 所成的角,即为60︒,故,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2,选A. 考点:平面的截面问题,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名师点睛】求解本题的关键是作出异面直线所成角,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是:平移定角、连线成形,解形求角、得钝求补.(12).已知函数()sin()(0),24f x x+x ππωϕωϕ=>≤=-, 为()f x 的零点,4x π=为()y f x =图像的对称轴,且()f x 在51836ππ⎛⎫⎪⎝⎭,单调,则ω的最大值为(A )11 (B )9 (C )7 (D )5 【答案】B考点:三角函数的性质【名师点睛】本题将三角函数单调性与对称性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叙述方式新颖,是一道考查能力的好题.注意本题解法中用到的两个结论:①()()()sin 0,0f x A x A ωϕω=+≠≠的单调区间长度是半个周期;②若()()()sin 0,0f x A x A ωϕω=+≠≠的图像关于直线x x =对称,则()0f x A= 或()0f x A=-.第II 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13)设向量a =(m ,1),b =(1,2),且|a +b |2=|a |2+|b |2,则m = . 【答案】2- 【解析】试题分析:由222||||||+=+a b a b ,得⊥a b ,所以1120m ⨯+⨯=,解得2m =-. 考点:向量的数量积及坐标运算【名师点睛】全国卷中向量大多以客观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解决此类问题既要准确记忆公式,又要注意运算的准确性.本题所用到的主要公式是:若()()1122,,,x y x y ==a b ,则1122x y x y ⋅=+a b .(14)5(2)x x +的展开式中,x 3的系数是 .(用数字填写答案)【答案】10考点:二项式定理【名师点睛】确定二项展开式指定项的系数通常是先写出通项1r T +,再确定r 的值,从而确定指定项系数.(15)设等比数列{}n a 满足a 1+a 3=10,a 2+a 4=5,则a 1a 2 …a n 的最大值为 . 【答案】64 【解析】试题分析: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 ,由1324105a a a a +=⎧⎨+=⎩得,2121(1)10(1)5a q a q q ⎧+=⎪⎨+=⎪⎩,解得1812a q =⎧⎪⎨=⎪⎩.所以2(1)1712(1)22212118()22n n n n n n nn a a a a q--++++-==⨯=L L ,于是当3n =或4时,12n a a a L 取得最大值6264=.考点:等比数列及其应用高考中数列客观题大多具有小、巧、活的特点,在解答时要注意方程思想及数列相关性质的应用,尽量避免小题大做.(16)某高科技企业生产产品A 和产品B 需要甲、乙两种新型材料.生产一件产品A 需要甲材料1.5kg,乙材料1kg,用5个工时;生产一件产品B 需要甲材料0.5kg,乙材料0.3kg,用3个工时.生产一件产品A 的利润为2100元,生产一件产品B 的利润为900元.该企业现有甲材料150kg,乙材料90kg,则在不超过600个工时的条件下,生产产品A 、产品B 的利润之和的最大值为 元. 【答案】216000作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②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即可行域.考点:线性规划的应用【名师点睛】线性规划也是高考中常考的知识点,一般以客观题形式出现,基本题型是给出约束条件求目标函数的最值,常见的结合方式有:纵截距、斜率、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解决此类问题常利用数形结合.本题运算量较大,失分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运算失误.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本小题满分为12分)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cos (cos cos ).C a B+b A c =(I )求C ;(II )若7,c ABC =∆的面积为33,求ABC V 的周长. 【答案】(I )C 3π=(II )57+【解析】 试题分析:(I )先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角代换化简得得1cosC 2=,故C 3π=;(II )根据133sin C 22ab =.及C 3π=得6ab =.再利用余弦定理得 ()225a b +=.再根据7c =可得C ∆AB 的周长为57+.考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名师点睛】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常用到诱导公式,()()sin sin ,cos cos ,A B C A B C +=+=- ()tan tan A B C +=-,就是常用的结论,另外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处理条件中含有边或角的等式,常考虑对其实施“边化角”或“角化边.”(18)(本小题满分为12分)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AF =2FD , 90AFD ∠=o ,且二面角D -AF -E 与二面角C -BE -F 都是60o .(I )证明:平面ABEF ⊥平面EFDC ;(II )求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答案】(I )见解析(II )219- 试题解析:(I )由已知可得F DF A ⊥,F F A ⊥E ,所以F A ⊥平面FDC E .又F A ⊂平面F ABE ,故平面F ABE ⊥平面FDC E .(II )过D 作DG F ⊥E ,垂足为G ,由(I )知DG ⊥平面F ABE .以G 为坐标原点,GF u u u r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GF u u u r 为单位长度,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 xyz -.由(I )知DF ∠E 为二面角D F -A -E 的平面角,故DF 60∠E =o ,则DF 2=,DG 3=,可得()1,4,0A ,()3,4,0B -,()3,0,0E -,(D 3.由已知,//F AB E ,所以//AB 平面FDC E . CA BD EF又平面CD AB I 平面FDC DC E =,故//CD AB ,CD//F E .由//F BE A ,可得BE ⊥平面FDC E ,所以C F ∠E 为二面角C F -BE-的平面角,C F 60∠E =o.从而可得(C -.所以(C E =u u u r ,()0,4,0EB =u u u r,(C 3,A =--u u u r ,()4,0,0AB =-u u u r . 设(),,n x y z =r是平面C B E 的法向量,则 C 00n n ⎧⋅E =⎪⎨⋅EB =⎪⎩u u u r r u u u r r ,即040x y ⎧=⎪⎨=⎪⎩,所以可取(3,0,n =r . 设m r 是平面CD AB 的法向量,则C 00m m ⎧⋅A =⎪⎨⋅AB =⎪⎩u u u r r u u u r r ,同理可取()4m =r.则cos ,n m n m n m ⋅==r r r r r r 故二面角C E-B -A的余弦值为. 考点:垂直问题的证明及空间向量的应用【名师点睛】立体几何解答题第一问通常考查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空间中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包括线线、线面、面面三者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其中推理论证的关键是结合空间想象能力进行推理,要防止步骤不完整或考虑不全致推理片面,该类题目难度不大,以中档题为主.第二问一般考查角度问题,多用空间向量解决.(19)(本小题满分12分)某公司计划购买2台机器,该种机器使用三年后即被淘汰.机器有一易损零件,在购进机器时,可以额外购买这种零件作为备件,每个200元.在机器使用期间,如果备件不足再购买,则每个500元.现需决策在购买机器时应同时购买几个易损零件,为此搜集并整理了100台这种机器在三年使用期内更换的易损零件数,得下面柱状图:以这100台机器更换的易损零件数的频率代替1台机器更换的易损零件数发生的概率,记X 表示2台机器三年内共需更换的易损零件数,n 表示购买2台机器的同时购买的易损零件数. (I )求X 的分布列;(II )若要求()0.5P X n ≤≥,确定n 的最小值;(III )以购买易损零件所需费用的期望值为决策依据,在19n =与20n =之中选其一,应选用哪个?【答案】(I )见解析(II )19(III )19n =【解析】试题分析:(I )先确定X 的取值分别为16,17,18,18,20,21,22,,再用相互独立事件概率模型求概率,然后写出分布列;(II )通过频率大小进行比较;(III )分别求出n =9,n =20的期望,根据19=n 时所需费用的期望值小于20=n 时所需费用的期望值,应选19=n .所以X 的分布列为 X 16 17 18 19 20 21 22P 04.0 16.0 24.0 24.0 2.0 08.0 04.0(Ⅱ)由(Ⅰ)知44.0)18(=≤X P ,68.0)19(=≤X P ,故n 的最小值为19.(Ⅲ)记Y 表示2台机器在购买易损零件上所需的费用(单位:元).当19=n 时,08.0)500220019(2.0)50020019(68.020019⨯⨯+⨯+⨯+⨯+⨯⨯=EY 404004.0)500320019(=⨯⨯+⨯+.当20=n 时,04.0)500220020(08.0)50020020(88.020020⨯⨯+⨯+⨯+⨯+⨯⨯=EY 4080=. 可知当19=n 时所需费用的期望值小于20=n 时所需费用的期望值,故应选19=n . 考点:概率与统计、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名师点睛】本题把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统计及函数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是太大大,求解关键是读懂题意,所以提醒考生要重视数学中的阅读理解问题.(20). (本小题满分12分)设圆222150x y x ++-=的圆心为A ,直线l 过点B (1,0)且与x 轴不重合,l 交圆A 于C ,D 两点,过B 作AC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E .(I )证明EA EB +为定值,并写出点E 的轨迹方程;(II )设点E 的轨迹为曲线C 1,直线l 交C 1于M ,N 两点,过B 且与l 垂直的直线与圆A 交于P ,Q 两点,求四边形MPNQ 面积的取值范围. 【答案】(Ⅰ)13422=+y x (0≠y )(II ))38,12[试题解析:(Ⅰ)因为||||AC AD =,AC EB //,故ADC ACD EBD ∠=∠=∠,所以||||ED EB =,故||||||||||AD ED EA EB EA =+=+.又圆A 的标准方程为16)1(22=++y x ,从而4||=AD ,所以4||||=+EB EA .由题设得)0,1(-A ,)0,1(B ,2||=AB ,由椭圆定义可得点E 的轨迹方程为: 13422=+y x (0≠y ). (Ⅱ)当l 与x 轴不垂直时,设l 的方程为)0)(1(≠-=k x k y ,),(11y x M ,),(22y x N . 由⎪⎩⎪⎨⎧=+-=134)1(22y x x k y 得01248)34(2222=-+-+k x k x k . 则3482221+=+k k x x ,341242221+-=k k x x . 所以34)1(12||1||22212++=-+=k k x x k MN . 过点)0,1(B 且与l 垂直的直线m :)1(1--=x k y ,A 到m 的距离为122+k ,所以 1344)12(42||22222++=+-=k k k PQ .故四边形MPNQ 的面积 341112||||212++==k PQ MN S . 可得当l 与x 轴不垂直时,四边形MPNQ 面积的取值范围为)38,12[.当l 与x 轴垂直时,其方程为1=x ,3||=MN ,8||=PQ ,四边形MPNQ 的面积为12. 综上,四边形MPNQ 面积的取值范围为)38,12[.考点:圆锥曲线综合问题【名师点睛】高考解析几何解答题大多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是一个很宽泛的考试内容,主要由求值、求方程、求定值、最值、求参数取值范围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考查较多的圆锥曲线是椭圆与抛物线,解决这类问题要重视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及化归思想的应用.(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221x f x x e a x =-+-有两个零点.(I)求a 的取值范围;(II)设x 1,x 2是()f x 的两个零点,证明:122x x +<.【答案】(0,)+∞试题解析;(Ⅰ)'()(1)2(1)(1)(2)x x f x x e a x x e a =-+-=-+.(i )设0a =,则()(2)x f x x e =-,()f x 只有一个零点.(ii )设0a >,则当(,1)x ∈-∞时,'()0f x <;当(1,)x ∈+∞时,'()0f x >.所以()f x 在(,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又(1)f e =-,(2)f a =,取b 满足0b <且ln 2a b <,则 223()(2)(1)()022a fb b a b a b b >-+-=->, 故()f x 存在两个零点.(iii )设0a <,由'()0f x =得1x =或ln(2)x a =-. 若2e a ≥-,则ln(2)1a -≤,故当(1,)x ∈+∞时,'()0f x >,因此()f x 在(1,)+∞上单调递增.又当1x ≤时,()0f x <,所以()f x 不存在两个零点. 若2e a <-,则ln(2)1a ->,故当(1,ln(2))x a ∈-时,'()0f x <;当(ln(2),)x a ∈-+∞时,'()0f x >.因此()f x 在(1,ln(2))a -单调递减,在(ln(2),)a -+∞单调递增.又当1x ≤时,()0f x <,所以()f x 不存在两个零点.综上,a 的取值范围为(0,)+∞.考点:导数及其应用【名师点睛】,对于含有参数的函数单调性、极值、零点问题,通常要根据参数进行分类讨论,要注意分类讨论的原则:互斥、无漏、最简;,解决函数不等式的证明问题的思路是构造适当的函数,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或极值破解.请考生在22、23、24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请写清题号(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OAB是等腰三角形,∠AOB=120°.以O为圆心,12OA为半径作圆.(I)证明:直线AB与e O相切;(II)点C,D在⊙O上,且A,B,C,D四点共圆,证明:AB∥CD.OD CBA【答案】(I)见解析(II)见解析试题解析:(Ⅰ)设E 是AB 的中点,连结OE ,因为,120OA OB AOB =∠=︒,所以OE AB ⊥,60AOE ∠=︒.在Rt AOE ∆中,12OE AO =,即O 到直线AB 的距离等于圆O 的半径,所以直线AB 与⊙O 相切. E O'DC OBA(Ⅱ)因为2OA OD =,所以O 不是,,,A B C D 四点所在圆的圆心,设'O 是,,,A B C D 四点所在圆的圆心,作直线'OO .由已知得O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又'O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OO AB ⊥. 同理可证,'OO CD ⊥.所以//AB CD .考点:四点共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证明【名师点睛】近几年几何证明题多以圆为载体命制,在证明时要抓好“长度关系”与“角度关系的转化”,熟悉相关定理与性质.该部分内容命题点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的相似与性质;四点共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切割线定理.(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直角坐标系x O y 中,曲线C 1的参数方程为cos 1sin x a t y a t =⎧⎨=+⎩(t 为参数,a >0). 在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C 2:ρ=4cos θ.(I )说明C 1是哪一种曲线,并将C 1的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II )直线C 3的极坐标方程为0θα=,其中0α满足tan 0α=2,若曲线C 1与C 2的公共点都在C 3上,求a .【答案】(I )圆,222sin 10a ρρθ-+-=(II )1⑵ 24cos C ρθ=:,两边同乘ρ得22224cos cos x y x ρρθρρθ==+=Q ,224x y x ∴+=,即()2224x y -+= ②3C :化为普通方程为2y x =,由题意:1C 和2C 的公共方程所在直线即为3C①—②得:24210x y a -+-=,即为3C∴210a -=,∴1a =考点: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及应用【名师点睛】“互化思想”是解决极坐标方程与参数方程问题的重要思想,解题时应熟记极坐标方程与参数方程的互化公式及应用.(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已知函数()123f x x x =+--.(I )在答题卡第(24)题图中画出()y f x =的图像;(II )求不等式()1f x >的解集.【答案】(I )见解析(II )()()11353⎛⎫-∞+∞ ⎪⎝⎭U U ,,,试题解析:⑴如图所示:考点:分段函数的图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名师点睛】不等式证明选讲多以绝对值不等式为载体命制试题,主要涉及图像、解不等式、由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范围等.解决此类问题通常转换为分段函数求解,注意不等式的解集一定要写出集合形式.。
【创新设计】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9

∵DE⊥平面PAE.∴平面PAE⊥平面PDE. ∴过F作FQ⊥PE于Q,则FQ⊥平面PDE. ∴FQ的长即F点到平面PDE的距离. 在△PAE中,PA=AE=2a,F为AE中点,FQ⊥PE, ∴FQ= a.∴点C到平面PDE的距离为 a.
.
∵
=(-4,0,0)·(0, ,- )=0,∴AC⊥SB.
(2)由(1)得
,设n=(x,y,z)为平面CMN的
一个法向量,则
取z=1,则
x= ,y=- ,∴n=( ,- ,1).
又
为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
.
∴二面角N-CM-B的大小为arccos .
(3)由(1)(2)得
为平面CMN的一个法向量,
∴∠PAB=60°.而PB是四棱锥P-ABCD的高,PB=AB·tan 60°= a,
∴V锥=
;
(2)证明:不论棱锥的高怎样变化,棱锥侧面PAD与面PCD恒为全等三角形.如图, 作AE⊥DP,垂足为E,连结EC、AC,则△ADE≌△CDE.
∴AE=CE,∠CED=90°,故∠CEA是面PAD与面P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2)设SC的中点为F,连结BF和DF,
∵△BCS和△DCS都是正三角形,∴DF⊥SC,BF⊥SC,
∴∠DFB为相邻两侧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即∠DFB=β.由DF=BF= a,BD=
a,得cos β=
.
(3)证明:∵cos 2α=2cos2α-1= ,0°<2α<180°,0°<β<180°.
∴β=2α.
当k= 时,
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n=(1,y,z),
由
得
解得
∴n=(1,1, ).cos〈 ,n〉=
,
∴〈 ,n〉=arccos
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数学人教A版理科PPT课件

=2|PF2|,则 cos∠F1PF2=( )
1
3
3
4
A.4
B.5
C.4
D.5
(2)设 P 是双曲线1x62 -2y02 =1 上一点,F1,F2 分别是双曲线左、右两个焦点,若|PF1|
=9,则|PF2|等于________.
第16页/共33页
解析 (1)由 x2-y2=2,知 a=b= 2,c=2.
)
(4)双曲线mx22-ny22=λ(m>0,n>0,λ≠0)的渐近线方程是mx22-ny22=0,即mx ±ny=0.(
)
第6页/共33页
解析 (1)因为||MF1|-|MF2||=8=|F1F2|,表示的轨迹为两条射线. (2)由双曲线的定义知,应为双曲线的一支,而非双曲线的全部. (3)当m>0,n>0时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而m<0,n<0时则表示焦点在y轴 上的双曲线. 答案 (1)× (2)× (3)× (4)√
(2)(2018·西安调研)已知圆 C1:(x+3)2+y2=1 和圆 C2:(x-3)2+y2=9,动圆 M
同时与圆 C1 及圆 C2 相外切,则动圆圆心 M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
第12页/共33页
解析 (1)由已知得双曲线方程为y42-x32=1,设双曲线的另一个焦点为 F′,则|PF|= |PF′|+4,△PAF 的周长为|PF|+|PA|+|AF|=|PF′|+4+|PA|+3,当 F′,P,A 三点 共线时,|PF′|+|PA|有最小值,为|AF′|=3,故△PAF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10. (2)如图所示,设动圆M与圆C1及圆C2分别外切于A和B. 根据两圆外切的条件, 得|MC1|-|AC1|=|MA|, |MC2|-|BC2|=|MB|, 因为|MA|=|MB|,
状元之路

规范答题捞了不少分
[黑马档案]
熊凡利:去年毕业于武汉23高中,四月调考570分左右,高考以600分考入上海复体方针是把握好中低档题。
数学不会临考再做太多题,主要是将平时的中低档题里常错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回顾,但花费时间不长。语文和英语此时也基本定型,复习主要就以一些必考题:如文学常识、单词记忆为主。
学习贵在有张有弛
黑龙江:鄂炎雄 高考总分:718分(满分750)
“我不是那种拼命学习的学生,我不习惯走题海路线,只会做有代表性的题目,做完后总结特点,举一反三,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题目就能轻松搞定了。另外,我也喜欢琢磨教材,一旦抓住了教材的脉络,学起来会豁然开朗。其实教材里的知识是最基础、最实用的,把这些掌握了,比看一些教辅书效果更好。……我喜欢上网,现在是网络时代,况且我能从网上获取我所需要的信息,为什么不上?而且,我们也该学会调节,有张有弛,该学习时用心学,该放松时也该好好放松。”
文科综合的地理一直是熊凡利头疼的学科。对这门学科,熊凡利认为复习的重点在于适当熟悉知识点,更重要是练习答题规范性。
熊凡利说,高考出题很活,但答题模式和规范要求却相对固定。因此,他找了高考必考题型来做,题目的难度以中档为主。答题过程中,除了锻炼解题思路外,她主要是细抠答题的表述和过程。“地理最容易因为非智力因素失分,因此很需要同学们注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辽宁:赵子波 高考总分:689分(满分750分)
记者见到赵子波时,她们全家都在为赵子波取得的好成绩欣喜若狂。多才多艺的子波爱好电子琴和吉他,已经取得了电子琴8级证书,即便在最繁忙的高三,她也没有放弃这些爱好。赵子波从小学就是班长,高三时成绩一直排在学校前三名;她在学习上坚持不懂的一定要钻研透,但从不熬夜到11时之后。说到学习秘诀,赵子波引用了一句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她笑着说,就是要用平常心看待成绩。
2012-2014高考数学试题(理科)-高考状元之路

数学试题(理科)[命题报告]本套试卷在命制时认真研读了最新的新课标《考试大纲》,详细地研究了近三年新课标省份的高考试题,并对各省份的高考试题中对各章的考查进行了详细统计,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题目的分布情况和命题的重点内容.本套试卷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①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的考查;②知识点覆盖全面,同时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③遵循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原则,部分试题根撼熬材中的典型例题或习题改编而成;④深入探究近三年新课标高考数学试题,精选合适的试题进行改编;⑤题型新颖,创新性好,原创度高;⑥注重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命题,强调知识的整合,突出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来说本套试卷很好地体现了近三年新课标高考数学的命题趋势和方向,有较高的模拟训练价值,第1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已知集合{}0,>≤=a a x x A 集合,1,0,1,2{--=B },2且},1,0,1{-=B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2,1.(A )2,1.[B ]2,1.(c ]1,0.(D答案:B2.“p 或q ”为真命题是“p 且q ”为真命题的 ( )A .充要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3.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 ( )738.++A 34.+B 73.+c 734.++D答案:A4.某连队身高符合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标准的士兵共有45人,其中18岁~21岁的士兵有15人,22岁~25岁的士兵有20人,26岁N29岁的士兵有10人,若该连队有9个参加国庆阅兵的名额,如果按年龄分层选派士兵,那么,该连队年龄在26岁~29岁的士兵参加国庆阅兵的人数为 ( )A .5B .4C .3D .2答案:D5.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5=n 则输入整数p 的最小值是( )3.A 7.B 15.C 31.D答案:C6.设21F F 、分别是双曲线1922=-y x 的左、右焦点,若点P 在该双曲线上,且,021=⋅PF PF 则P 点的纵坐标为( )10109.A 1009.±B 10109.-c 10103.±D 答案:B7.函数)(x f 是定义在),0(+∞上的非负可导函数,且满足,0)()(/≤+x f x xf 则对任意正数a ,b ,若a>b ,则必有( ))()(.a bf b af A ≤ )()(.b af a bf B ≤ )()(.b f a af C ≤ )()(.a f b bf D ≤答案:A8.若向一个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BC 内任投一点P ,则∠APB 为钝角的概率为 ( )43.A 31.B 1893.+πC 63.πD 答案:C9.设不等式组⎪⎩⎪⎨⎧≥-+≤-+≥+-0192,0142,08y x y x y x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M ,若函数)0(2>=a ax y 的图像经过区域M ,则a的取值范围是( )]25,98.[A ]9,25.[B ]9,.(-∞c ]9,98.[D 答案:D10.定义一个对应法则),,(),(:/πm P n m P f →其中,0≥m .0≥n 现有点)3,1(/A 与点),1,3(/B 点/M 是线段//B A 一动点,并按定义的对应法则.:/M M f →当点/M 在线段AB 上从点A 开始运动到点.B 结束时,点M 的对应点M 所经过的路线长度为4π⋅A 3π⋅B 2π⋅c 32.πD 答案:B11.已知函数),10(2log log )(2<<-=x x x f x 数列}{n a 满足).(2)2(⋅∈=N n n n f a则数列}{n aA .有最大项无最小项B .有最小项无最大项C .既有最大项又有最小项D .无最大项也无蕞婚颈答案:B12.已知三棱柱111C B A ABC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1A 在底面ABC 内的射影为△ABC 的中心,则1AC 与底面ABC 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 )322.A 37.B 36.c 35.D 答案:B第Ⅱ卷 (非选择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化简复数i ii i (112009-+-为虚数单位)的结果是 答案:On x x x)1(14-⋅的展开式中含5x 的项,则n 的最小正整数值是 答案:515.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届时旅游市场将会火爆,一家旅行社计划开发A 、B 两类旅游产品,A 类每条旅游线路的利润是0.8万元,B 类每条旅游线路的利润是0.5万元,且A 类旅游线路不能少于5条,B 类旅游线路不能少于8条,两类旅游线路的和不能超过20条,则该旅行社能从这两类旅游产品中获取的最大利润是 万元.答案:13.616.给出下列四个命题:)6()3sin(,ππ+++=∞∈∀x m s x sx R x ①一定不成立;②今年初某医疗研究所为了检验“达菲(药物)”对甲型HIN1流感病毒是否有抑制作用,把墨西哥的患者数据库中的500名使用达菲的人与另外500名未用达菲的人一段时间内患甲型HIN1流感的疗效记录作比较,提出假设:0H “达菲不能起到抑制甲型HIN1流感病毒的作用”,利用2×2列联表计算得,918.32≈K 经查对临界值表知P ,05.0)841.3(2≈≥K 说明达菲抑制甲型HIN1流感病毒的有效率为95%; ||||||||||||||||b a b a b a b a μλμλ+=+=⋅是③成立的充要条件;④右图的茎叶图是某班在一次测验时的成绩:可断定:女生成绩比较集中,整体水平稍高于男生.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填上所有真命题的序号)答案;③④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17.(12分)设}{n a 是公比大于l 的等比数列,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73=s 且4,3,3321++a a a 构成等差数列.(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令,,2,1,1ln 3 =+=n a b n n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18.(12分)某校欲从两个素质拓展小组中选拔4名同学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2011年冬令营活动.已知甲组内有实力相当的1名女生和3名男生,乙组内有实力相当的2名女生和4名男生.现从甲、乙两个小组内各任选2名同学.(1)求选出的4名同学均为男生的概率;(2)求选出的4名同学中恰有1名女生的概率;(3)设ξ为选出的4名同学中女生的名数,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19.(12分)如图,在四棱锥S-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其他四个侧面都是等边三角形,AC 与BD 的交点为0,E 为侧棱SC 上一点.(1)当E 为侧棱SC 的中点时,求证:SA∥平面BDE;(2)求证:平面BDE ⊥平面SAC ;(3)当二面角E-BD-C 的大小为45时,试判断点E 在SC 上的位置,并说明理由.20.(12分)已知平面内动点P(r ,y)到定点F(l ,O)的距离与其到定直线l :x=4的距离之比是1:2,设动点P 的轨迹为M ,轨迹M 与z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A ,过点F 的直线交轨迹M 于B 、C 两点.(1)求轨迹M 的方程;(2)证明:当且仅当直线BC 垂直于x 轴时,△ABC 是以B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3)△ABC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值?如果存在,求出最值;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21. (12分)已知函数++++-=221)3ln()93()(x x b a x f .)3(x b - (1)当0)1(,10/==/>f a a 且时,试用含a 的式子表示b ,并讨论)(x f 的单调区间;(2)若)(/x f 有零点,,61)3(/≤f 且对函数定义域内一切满足2||≥x 的实数x 有.0)(/≥x f ①求)(x f 的表达式; ②当)2,3(-∈x 时,求函数)(x f y =的图像与函数=y )(x f 的图像的交点坐标,请考生在第22、23、24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那么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做答时请写清题号.22.(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D 、E 分别为△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且不与△ABC 的顶点重合.已知AE 的长为m ,AC 的长为n ,AD 、AB 的长是关于x 的方程0142=+-mn x x 有两个根.(1)证明:C 、B 、D 、E 四点共圆;(2)若,6,4,90===∠n m A 且 求C 、B 、D 、E 所在圆的半径.23.(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且两个坐标系取相等的单位长度.已知直线l 经过点P (1,1),倾斜角⋅=6πα(1)写出直线l 的参数方程;(2)设l 与圆2=ρ相交于两点A 、B ,求点P 到A 、B 两点的距离之积.24.(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已知函数.|2|)(a a x x f +-=(1)若不等式6)(≤x f 的解集为},32|{≤≤-x x 求实数a 的值;(2)在(1)的条件下,若存在实数n 使)()(n f m n f --≤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内容”; 表 输出常量、变量的值和 系统信息 将表达式的值赋给变量
第10页
返回导航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6.条件语句 18 ________与条件语句相对应. (1)算法中的□ (2)条件语句的格式及框图. ①IF—THEN格式:
第11页
返回导航
解析:由题意得,p=1×1=1,k=1<6;k=1+1=2,p= 1×2=2,k=2<6;k=2+1=3,p=2×3=6,k=3<6;k=3+1 =4,p=6×4=24,k=4<6;k=4+1=5,p=24×5=120,k=5 <6;k=5+1=6,p=120×6=720.k=6不小于6,故输出p=720.
17 ________ __________、□
第9页
返回导航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5.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格式与功能 语句 输入 N IP U T 语句 量 输出 P R N IT 语句 达式 赋值 语句 变量=表达式 一般格式 “提示内容”; 变 输入信息 功能
第18页
返回导航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21 欧几里得算法 □ 22 较大的数减较小的数 □ 23 相等为止 □ 24 数书九章 □ 25 一元n次多项式的值 □
第19页
返回导航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1组关系——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条件结构的关系 顺序结构是每个算法结构都含有的,而对于循环结构有重 复性,条件结构具有选择性没有重复性,并且循环结构中必定 包含一个条件结构,用于确定何时终止循环体,循环结构和条 件结构都含有顺序结构.
第15页
返回导航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2 ( ) 更相减损术: 22 __________, 任给两个正整数(若是偶数,先用2约数),以 □ 接着把所得的差与较小的数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直到所得的数 23 ____________,则这个数(等数)(或 □ 这 个 数 与 约 简 的 数 的 乘 积 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就
第20页
返回导航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2个注意点——利用循环结构表示算法及赋值语句的注意点 (1)循环结构的注意点: ①注意是利用当型循环结构,还是直到型循环结构. ②注意选择准确的表示累计的变量. ③注意在哪一步开始循环,满足什么条件不再执行循环体. (2)关于赋值语句,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①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是表达式,如 3=m是错误的.
1 明确 答案: □
2 有效 □ 3 流程图 □ 4 规定的图形 □
5 指向线 □ 6 文字说明 □ 7 流程线 □ 8 程序框 □ 9 依次执 □ 行 10 条件是否成立 □ 11 反复执行 □ 12 循环体 □ 13 概括性 □
14 逻辑性 □ 15 有穷性 □ 16 不唯一性 □ 17 普遍性 □ 18 条件结 □ 构 19 循环结构 □ 20 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
第35页
返回导航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2 ( ) 2 [0 1 4 ·
陕西]根据上边 框 图 , 对 大 于 )
2的整数N,输出的数列
的通项公式是(
第36页
返回导航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A.an=2n B.an=2(n-1) C.an=2n D.an=2n
第34页
返回导航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考 点 一 【 例 1】 1 ( ) 2 [0 1 4 · a,b,k分 别 为 1 2 3 , 2 0 A. 3 7 C.2 课 标 全 国 , 则 输 出 的 1 6 B. 5 1 5 D. 8
程 序 框 图 的 执 行 问 题 Ⅰ]执 行 下 面 的 程 序 框 图 , 若 输 入 的 M=( )
3.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第7页
返回导航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4.算法的特征 13 □ ______、 14 □ ________、 15 □ __________、 16 □
第39页
返回导航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通关特训1
(1)[2014· 北京]当m=7,n=3时,执行如图所示的 )
答案:B
第24页
返回导航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2.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若输入x的值 为-4,则输出y的值为( )
A.0.5 B.1 C.2 D.4
解析:由框图可知,x=-4;x=7;x=4;x=1,此时不满 足判断框中的条件,则y=2.
答案:1 ( ) D 2 ( ) C
第38页
返回导航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名师点拨 与程序框图有关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 (1)已知程序框图,求输出的结果.可按程序框图的流程依次 执行,最后得出结果. (2)已知程序框图及输出的结果,求输入的值.可依据程序框 图得出其功能,找出输入值与输出值的关系,由输出值即可得出输 入值.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②IF—THEN—ELSE格式:
第12页
返回导航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7.循 环 语 句 1 ( ) 算 法 中 的 1 9 _ □ _ _ _ _ _ _ _ 与 循 环 语 句 相 对 应 .
2 ( ) 循 环 语 句 的 格 式 及 框 图 . ①U N T L I 语 句 :
第13页
返回导航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②W H L IE
语句:
第14页
返回导航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8.算法案例 (1)辗转相除法: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方法, 辗转相除法是用于 □ 这种算法是由欧几里得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首先提出的,因此又叫 21 ________________. □
第21页
返回导航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②赋值号左右两边不能对换,赋值语句是将赋值号右边的表达 式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如Y=x,表示用x的值替代变量Y的 原先的取值,不能改写为x=Y,因为后者表示用Y的值替代变量x的 原先的值. ③在一个赋值语句中只能给一个变量赋值,不能出现两个或多 个“=”.
答案:B
第30页
返回导航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4.阅读程序: INPUT x IF x<0 THEN PRINT“负数” ELSE y=SQRx PRINT y END IF END 若x=-4,输出结果为__________, 若x=9,输出结果为__________.
第5页
返回导航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一个或几个程序框组合表示算法中的一个步骤;带方向箭 7 ______,按照算法进行的顺序将 □ 8 __________连接起 头的 □ 来.
第6页
返回导航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1
第37页
返回导航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3 3 解析:(1)第一次循环:M= ,a=2,b= ,n=2;第二次循 2 2 8 3 8 15 8 环:M= 3 ,a= 2 ,b= 3 ,n=3;第三次循环:M= 8 ,a= 3 ,b= 15 15 ,n=4,则输出的M= . 8 8 (2)由程序框图可知:a1=2×1=2,a2=2×2=4,a3=2×4= 8,a4=2×8=16,归纳可得:an=2n.
解 析 : 1 0 1 0 1 =45. 又45=8×5+5,5=8×0+5, ∴45=55(8).
) 2 (
=1×25+0×24+1×23+1×22+0×21+1×20
答案:45
55)8(
第33页
返回导航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课堂学案
考点通关
考点例析 通关特训
考 纲 导 学
1.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 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 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3.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 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
第3页
返回导航
第九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课前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