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李效清

来源:《新一代》2013年第04期

摘要:兴趣是学习数学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通过创设情境、设置疑问、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尝试成功等途径来培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兴趣;教学情境;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075-01

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通过创设情境、设置疑问、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尝试成功等途径来培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下面结合案例来谈谈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恰当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例1.在《字母能表示什么》的教学中,笔者创设这样的情境:

大家一起拍手念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开始两句学生念得挺整齐的,后面的就不是那么整齐了。在学生参差不齐的儿歌声中老师开始提出问题。

师:这首歌唱得完吗?

生:唱不完。

师:唱到后来比较累了,能否用一句歌词把它全部唱完?你发现了什么?

生:能。“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字母能表示什么,好吗?

这样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二、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家认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适当的提问,能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创设疑问的时机,有意地设置疑问,以刺激思维,丰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2.在《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的教学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问:

(1)无盖长方体展开后是什么样?

(2)如果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成一个无盖长方体,你觉得应该怎样剪?怎样折?

通过这样层层设疑,学生的心理也随之紧张起来,求知欲也高涨起来。当学生处于这种未知其意,口欲言而又不能达其辞的状态时,就造成了“愤”“悱”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探索交流,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3.在《能追上小明吗》的教学中,给出一道开放性问题:

初一(3)班某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瓶打翻,使一道作业题只能看到如下字样:

“甲、乙两地距离40千米,摩托车的速度为45千米/小时,运货车的速度为35千米/小时。”(涂黑部分表示被墨水覆盖的若干文字)请将这道题补充完整,并列方程解答。

题目刚一出来学生们就议论纷纷,有的疑惑不解,有的则迫不及待地要展现自己。

学生甲:“两车同时相向而行,几小时后相遇?”若设x小时后相遇,可得方程。

学生乙:“两车同时同向而行,摩托车在后,经过几小时追上货车?”若:设经过x小时后摩托车追上货车,可得方程。

学生丙:“若货车先出发20分钟,摩托车在后面追多长时间能追上货车?”若设摩托车x 小时候追上货车,可得方程。

甲乙的答案大家很快就认可了,但丙刚说完方程,马上就有一个学生喊道:“不对,不对。没说清货车的方向,如果货车开始时就向摩托车开,这就成了相遇问题。这个条件应该为'货车背对摩托车方向先开出20分钟,这样问题才严密。”他的意见马上得到了一致赞同。教师也立刻做出评价“他的意见非常好,我们学习数学就是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考虑问题要全面。”

紧接着学生丁提出“两车同时开出,经过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10千米?”

学生戊:“这题没法做,条件不全,不知道这10千米是两车相遇前的距离还是相遇后又离开的距离。”

学生己抢着说:“这道题没说两车是同向行使还是相向行使,不能判断是相遇问题还是追及问题。”

学生们纷纷点头称是。

教师:“同学们说得太对了。那么怎么改进条件,让它更完善呢?”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加工”,有的添加了方向,有的说明了两车是否相遇过。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解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角度去挖掘,明确行使方向及是否同时出发的关键要素,分析快慢两者的行程及距离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四、尝试成功,巩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的梯度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巩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