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82427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f.png)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过程中所遭受的环境问题日益增多,城市生态建设问题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应运而生,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是以生态的角度来对城市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规划和设计,旨在实现自然与城市、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下面将从如何进行生态景观规划及设计、应用案例以及生态景观规划的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如何进行生态景观规划及设计1. 确定生态规划主题首先,需要明确生态规划的主题,即确定规划的目的和内容。
如:城市公园、山区旅游区、湿地公园等。
对不同类型的生态规划要根据特定的环境和应用目标,明确规划内容与涉及的生态因素。
2. 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生态环境调查和评估是进行生态景观规划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收集和分析城市的历史、自然、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信息,了解规划区生态现状,辨别规划中需要考虑的环境问题,为规划的科学性基础性打下基础。
3. 生态设计原则生态景观设计是针对所处城市环境、生态环境等条件,从自然生态、文化历史、科学性、审美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
合理的生态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原则,即应将规划和设计过程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已“生态”为目标,实现生态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2)可持续性原则,即应将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资源、能源等问题,都考虑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3)审美原则,即应在保障生态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环境的景观和美学价值。
4. 设计方案及实施设计方案是生态景观规划和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设计和规划的思路和原则转化为可实现性的具体方案。
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具体的设计细节、实施方案和项目进度控制。
实施需要针对具体设计和规划方案,选择和实施适宜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以达到规划目标。
如:木质地板铺设、草坪及植被布置、钢结构建筑搭建等。
二、应用案例从目前的生态景观规划的实践论证来看,国内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案例比较成熟。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ppt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ppt](https://img.taocdn.com/s3/m/699aba15580216fc700afd4e.png)
日本景观设计——提炼的自然
日本是一个岛国,这一地理特征形成了它独特的自 然景观,较为单纯和凝炼。岛国的自然资源有限, 对有限景观的认识理解表达上,透过重重表象,挖 掘和提炼了自然精髓,对于景物深刻感悟,加上文 化的情结,化平淡为神奇,提炼了自然景观,创造 了自然的境界。
日本过去一直深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影响,但 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孕育了大和民族 独特的文化。从传统的城市格局定式到市民的生活场 景的多样,都反应了他们对自然的感悟,纯净与禅宗 和茶道有着一种契合。 敏感与细腻自然景观的相对单一,造就了日本人 对自然的敏感和细腻的表现,把平凡的自然景观的变 幻投射到精心组织的园林景观中,使景观的艺术得以 升华。
2002埃伯斯瓦尔德州园艺展-后现代公园
德国的景观与建筑是综合的、理性化的,首先在 尊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 按需求与功能的分析进行设计,因而它不可能产 生热烈随意的景象,而表现出严格的逻辑与理性, 但这种理性透出了质朴的天性。透过他们的作品, 这种理性的简洁,是通过一种概括和提炼来实现 的,称之为“简约”更为贴切吧,简约非简单, 实为对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它有一种洗 净铅华的简洁与纯粹,这种来自精神层面的强烈 印象,才是无比丰富而富于变化的。在当代的欧 洲国家中,德国正以自己独特的景观与建筑风格, 为我们呈现另一种理性的、简约的愉悦景观感受。
景观格局与生 态过程分析 景观生态分 类与制图 景观生态适 宜性分析
景观生 态调查
规划方 案分析
景观结构功能划分
规划方案评价、实施 规划方案调整
景观生态 分析与综合
规划目标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进行的自然 保护区规划与设计
为自然(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 而进行的规划 为当前不合理的景观格局(土地 利用)而进行的景观结构调整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9a4863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1.png)
工业区绿化建设
加强工业区内的绿化建设,提高工业 区的绿化覆盖率,改善工业区的生态 环境。
工业区能源利用与减排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工业区的能 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 工业区的生态环境。
CHAPTER 05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
数字技术
利用大数据、GIS、遥 感等技术进行生态景观 规划与设计,提高规划 效率和精确度。
功能要素
生态保护
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休闲游憩
创造宜人的休闲空间,提供多样化的游憩活动,满足人们休闲娱乐 的需求。
科普教育
结合景观设计,设置科普教育设施,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 养。
CHAPTER 04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践应用
城市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0
CONTENTS 目录
•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概述 •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要素 •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践应用 •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未来发展
CHAPTER 01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是指将生态 学原理和景观设计理念相结合, 以创造具有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的绿色空间为目标的过程。
乡村人居环境改善
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包括住房 、交通、卫生等,提高乡村居民的生 活质量。
旅游景区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
自然保护区
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 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游客容量管理
控制景区游客容量,避免过度拥挤和人为破 坏,保持景区的生态平衡和自然风貌。
景观生态规划课件
![景观生态规划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2afd93d15abe23482f4df0.png)
景观生态规划课件1.景观生态原理1、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概念:(1)广义概念: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
即将广泛意义上的生态学原理,包括生物生态学、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等各方面的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及知识作为景观规划的基础。
在这个意义上的景观生态规划,实际上是景观的生态规划,其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在19世纪下半叶,苏格兰植物学家和规划师PATRICK GEDDES(1854—1932)的“先调查后规划”和美国景观之父OLMSTED及ELIOT等在城市与区域绿地系统和自然保护系统的规划。
直到20世纪60年代MCHARG的《设计结合自然》的景观规划途径,当然也包括80年代迅速崛起的景观学在规划中的应用。
(2)狭义概念: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规划,也就是基于景观生态学关于景观格局和空间过程(水平过程或流)的关系原理的规划。
早在1939年德国地理学家就提出景观生态的概念,经过80年代到90年代很多专家学者的工作,被美国、欧洲等地主广泛接受。
从此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较新的交叉学科,其在景观和土地的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恢复中日益被认识和重视。
2.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2.1孕育期(十九世纪下半叶-1960以前)主要发展的概念:自然系统的思想、生态概念、开放空间系统等·1865年,GEORGE PERKINS MARSH的《人与自然》,首次用科学的观点提出了快速的土地的开发利用给自然系统带来的影响,从而告诫城市和土地规划师应谨慎对待自然系统。
·FREDERICK LAW OLMSTED(1822-1903),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师之父。
1866年BROOKLYN公园提出景观系统。
1881年波士顿绿地系统。
·PATRICK GEDDES(1854-1932),提出科学的景观调查方法和自然资源分类系统,并提出在此基础上的土地规划方法,来协调人类活动和自然系统的关系。
·CHARLES ELIOT在1900年前后,用系统的、生态的途径规划来建立由海岸、岛屿、河流三角洲以及森林保护地构成的波士顿大都市圈的公园系统,他将最好的生物学家和自然地理学者召集起来,并认识到大尺度的景观分析和规划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分类途径。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功能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633b6d2a998fcc22bcd10ddc.png)
最有意义的是N、P通过景观的途径不同。地下 水流是林农地间N、P的主要转化途径,也是林 地N流失的主要渠道;地表水流则是其中P转化 的主要渠道。
上述结果显然能论证景观生态学的几个理 论假设:
显然,在景观格局与过程相互作用被认识前,首 先必须依有效途径量度并阐述景观格局。
本质上,景观生态学是在时空尺度两方 面区别于生态系统生态学。对景观生态 学家而言,景观一般是指包括一系列生 态系统类型的异质陆地地域,具有相应 生态系统类型的重复格局和数以公里计 的空间范围。其涉及的空间尺度远大于 生态系统生态学而与景观或区域规划的 尺度更为接近。
尽管景观生态学考虑的基本范围是所谓 的景观尺度,该学科同时认识到较之更 大和更小系统跨尺度关联的重要性。
一个明显的例证是河流体系中不同等级 支流间的特定关联,体现了一种连续的 跨尺度相关。
等级理论重在描述同时存在于多个尺度或层次 上系统要素间的相互关联。每一这种要素的功 能都贡献并受制于它嵌入其中的更大系统。
破碎化可以导致对栖息地有特殊需求的物种的减 少。
热带物种较温带物种对破碎化更为敏感。 随着破碎化速度的加快,动物迁移运动加强。
格局与过程
──景观生态学的核心理论问题
景观结构与其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景观生 态学理论研究的核心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景观结构的时间变化规律、景 观格局的控制要素、景观格局对干扰扩散的影响、 利用景观格局指标量度其生态功能、利用模型模 拟预测景观变化、景观格局的尺度转化规律等。
内部流在一定程度决定单元的个体行为,空间 组合则影响整体景观的水平过程,认识这种相 互关系有助于对景观尺度生态过程的理解。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b0e7b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4.png)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景观设计旨在创造宜居环境,提供良好的生活品质和精神享受,而生态规划则着眼于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提升城市景观的生态价值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大程度地保留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公园、绿地、湿地、河道等自然景观,提供充足的生态价值。
例如,增设湿地池塘和水系可以净化水质,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散步和休闲的场所。
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中,需要注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
人文景观诸如历史建筑、文化广场等是城市的精神象征,通过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可以创造出既有自然生态特色又有人文历史情怀的城市景观。
例如,可以将公园、广场或街道与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群相结合,既保持城市原有的历史风貌,又提升了市民的居住体验。
三、合理配置绿地系统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供氧气、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等功能。
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中,应该合理配置各类绿地,以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并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比如,在繁华的商业区域设置小型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空间;在居住区域增设社区绿地,带给市民更好的生活品质。
四、注重生态文化传承和教育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不仅仅关乎于外在的景观设计,还需要注重生态文化的传承和教育。
通过合理设计城市景观,将生态元素融入市民的生活中,激发市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同时,在公园、绿地等场所组织一些生态教育活动,如展览、讲座等,向市民普及生态知识,提高大家的生态环保意识。
五、引进可持续的城市农业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还需要引进可持续的城市农业,促进城市农产品的生产和市场化。
第七章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第七章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905483d4d8d15abe234e90.png)
2.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景观生态规划 3. 基于系统分析与模拟的生态规划 4.基于格局分析的景观生态规划 5.Metland程序
1.综合景观生态规划
特点:面临土地利用的各种要求,以既定区 域的生态能力来支持所设计的土地利用项目。
主要步骤: ①区域景观生态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采集; ②景观生态数据的解释; ③优化(核心):包括评价和建议两部分内容。
A. 评价:
评价土地系统(主要是景观生态类型) 对人类活动的适应能力和景观特性对人类 活动的忍受极限。 ①评价人类活动的特征,确定加权系数; ②解译景观类型特性对人类活动的功能适 宜性; ③评价每一景观生态类型对人类活动的总 适宜性。
B. 建议
①对每一给定的景观生态类型所适宜的最佳人 为活动做出判断,一般应提出3种或3种以上的最 佳人为活动的建议; ②在地图上绘出每一景观生态类型最适宜的人 为活动类型,用新的更适宜的功能类型在空间上 替代原有的景观生态类型; ③对所建议的景观的优化利用与现有的区域规 划文件进行比较,提出景观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④利用GIS解释景观的生态规划和管理过程。
生态途径 。
Forman的理想景观格局模式: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 则”的中心思想 ,将相似的用地类型集中起来,但在建 成区保留一些自然廊道和小的自然斑块,在大型自然植被 斑块的边缘也布局一些小的人为活动斑块。
5.Metland程序
特 点:在规划中提出了景观分析、景观评估和评 价的意图、特征等基本问题;同时引入各种参数, 对景观的属性赋予不同的权重,以说明其相对重 要性,也有利于GIS在规划中的应用。 步 骤:复合景观评估—可选规划的系统阐述分 析—规划评价 景观评估:指用各种景观参数来评价景观,是在 规划之前进行的,主要目的是辨识景观; 景观评价:是在规划之后进行的,主要目的是用 来评价各种可选择规划的效果。
规划方案中的景观生态规划与绿化设计
![规划方案中的景观生态规划与绿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33dec4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1.png)
规划方案中的景观生态规划与绿化设计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绿化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规划方案中的景观生态规划与绿化设计的意义、方法和挑战。
一、景观生态规划的意义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以及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景观生态规划的意义在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创造出绿色、宜居的城市环境,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
二、绿化设计的重要性绿化设计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植物为主要设计元素,通过合理的布局和选择植物品种,为城市增添绿色元素,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绿化设计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净化环境,还可以调节城市气候,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提供生态廊道,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同时,绿化设计还可以提供休闲娱乐空间,增加居民的身心健康。
三、景观生态规划与绿化设计的方法1. 生态评估和分析:在规划方案制定之前,需要对规划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和分析,了解区域的生态特征和潜在问题。
通过生态评估,可以确定规划目标和保护重点,为后续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2. 空间布局和连通性设计:在规划方案中,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景观节点的位置和规模。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形成绿色廊道和生态网络,提供生物迁移通道,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3. 植物选择和配置:在绿化设计中,需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品种。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提供不同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
4. 水资源管理:在景观生态规划和绿化设计中,需要合理管理水资源,包括雨水收集和利用,水体保护和修复等。
通过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可以提供水生态系统服务,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四、景观生态规划与绿化设计的挑战1. 土地利用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压力不断增加,绿地面积不足成为一个普遍问题。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4cf60ba98271fe910ef9af.png)
景观建筑学是景观规划产生和形成的学科基础, 同时也是景观规划发展成长的主要领域之一。 John Ormsbee Simonds是这一领域促成景观规划进 一步发展的先驱者之一。在他1961年的著作“景 观建筑学:人类自然环境的建造”中,Simonds强 调对人类崇尚自然的天性的认识和理解,提出对 景观进行规划的最终目的在于为人类创造一个理 想的和持续的生活、发展环境。但实现此目的, 必须从比以往只关注建筑地段内部及周围工程条 件和建筑文化风格更广泛的时空尺度上考虑,并 基于这些思想详细勾绘出了景观规划的全过程。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景观建筑进一步将领 域扩大到废弃土地的重建、区域和城市景 观的分析和规划,以及房屋、校园和大型 工矿企业的建筑规划等领域并形成了由景 观规划和评价、立地(或场地)规划、景 观设计三方面组成的完整的景观建筑学科 体系。由此,景观规划作为景观建筑中服 务于建筑设计的一个子学科正式形成。
70年代初,前苏联学者B.B索恰瓦在其地理系统学 说中,提出了人与自然共同创造思想,即指: “人们所实现的旨在发展潜在自然力、活化自然 过程、增大地理系统生产力,以及增大人们有效 利用地球空间能量条件的系数的措施系统”。 “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基础是利用自然界所固有 的趋势和自然界的整体状况,并使之最优化”。
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以能量流和物质 流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和以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的 景观规划之间缺少联结的共同点,而以研究景观要 素(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及景观整体结构、功 能和变化为主的景观生态学的出现则弥补了生态学 的这一缺陷,并从而得以迅速地发展起来。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原理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口、资源、环境等全 球性问题日趋严重。同时,遥感与计算机技术的 飞速发展也为人类认识和管理生存环境提供了强 有力的工具。在此背景下,无论是景观规划还是 景观生态学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二者的 结合更使生态学思想和方法在规划领域开始真正 得以贯彻。
生态系统景观设计与规划
![生态系统景观设计与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3642d1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0.png)
生态系统景观设计与规划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张,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退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护和重建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景观设计和规划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从生态系统景观设计和规划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概念生态系统景观设计与规划是一种基于生态学原理和景观学理论,以保护和重建生态系统为目的的景观设计和规划工作。
它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以景观为媒介,通过生态恢复、景观重构、土地整理和城市绿化等手段来实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重建。
它的目的是在满足人类发展需求的同时,保持生态系统稳定和质量的提高。
二、原则生态系统景观设计与规划遵循以下原则:1. 生态系统优先。
以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保护和重建生态系统。
2. 景观为媒介。
以景观为媒介,通过设计改善环境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3. 空间整合。
按照生态系统的空间尺度和特征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协调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4. 规划与设计相结合。
规划和设计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全面保护和重建。
5. 用户参与。
加强用户参与,满足公众需求和利益。
三、方法生态系统景观设计与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生态系统分析法。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了解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帮助规划和设计。
2. 土地利用规划法。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协调利用资源,实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重建。
3. 社区参与法。
通过加强社区参与,了解社区需求,改善环境和满足公众利益。
4. 空间模拟法。
通过空间模拟和模型设计,模拟和预测规划和设计结果,帮助决策和调整。
5. 监测和评估法。
通过不断监测和评估规划和设计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
四、实践生态系统景观设计和规划已经逐渐成为了全球范围内重要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实践案例:1.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重建。
通过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物和物种多样性。
2. 中国厦门天鹅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保护。
通过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水质和水环境。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系统)结构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系统)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c3e06938941ea76e58fa04dc.png)
水热气候要素是景观生态系统的动力因素
水热状况及其组合的空间分异,构成不同的地理空间 场。
这种地理空间场实质就成为景观生态系统组织过程的 背景动力,是不同景观生态系统形成的基础。水热状 况是气候的主要内容,但不是气候特征的全部。气候 同样是个综合性概念,是包括水热因素的全部气候要 素相互综合影响关联的结果,它们在景观生态系统的 组织过程中都直接间接地起到动力作用。
生态系统较生物群落组织水平更高,景观 生态系统又较生态系统组织水平更高。
一定具体区域,其形态组成部分是各级各 类景观生态系统及其组合型,而非所有生 态系统之集合。
区域尺度的生态研究只能隶属于景观生态 学。
景观生态系统
综合——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的本质也是地
理综合体概念,是自然与人文现象共生的 统一整体,而不只是自然地理综合体,或 地域生产综合体。
地貌对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
①成为景观生态系统的基本空间形态,如山地、丘陵、 高原、平原等。
②通过坡度、坡向、坡形等影响景观生态系统对太阳 辐射、降水、营养物、污染物的输入输出过程。
通过海拔、坡向等形成不同的中小气候条件,包括 日照、太阳辐射、降水等,进而影响景观生态系统的 整体组织过程和特征。
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
景观生态系统是个泛地域尺度的多组织水平地域 综合体概念的统称。景观生态系统结构是指其组 成要素、部分的规律性的组合形式,表现为它们 之间的数量比例与时空方面的关联方式。对其组 成部分或子系统的不同分割,构成不同的结构内 容。本质上,这是从不同侧面反映同一事物现象, 结果通常具有互补作用。
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元素?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组合形式?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的量度及其指标体系?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度量的主要指标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景观生态系统是个泛地域尺度的多组织水平地域综合体概念的统称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技术研究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2169d7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d.png)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技术研究摘要: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自然生态系统与人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化问题和环境破坏的背景下,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技术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技术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
一、研究内容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系统功能分析:通过对环境中物种、基因和群落的分析,了解其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而评估生态系统的功能。
2.景观可持续发展规划:通过考虑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的福祉。
3.生态景观设计原则:根据生态学原理,结合人类活动需求,制定有效的景观设计原则,以提高自然景观的可持续性。
4.生态景观恢复与重建:通过采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再生等手段,恢复和重建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态景观的质量。
5.生态景观监测与评价: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生态景观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为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技术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生态综合评价: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综合分析其质量和功能。
2.模拟与模型:建立数学模型和模拟系统,模拟生态系统的演变和响应,为规划和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3.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GIS技术,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为生态景观规划和设计提供空间参考。
4.可持续性评估:通过评估生态景观规划和设计中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评估其可持续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5.多学科协作: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技术的研究需要跨学科的合作,涉及生态学、地理学、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三、意义与应用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技术的研究对于解决当代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1.促进可持续发展: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技术能够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推动可持续城市的建设。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981cc23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3.png)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选择、判断、问答)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发展1.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2.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由德国植物学家特罗尔在1939年提出的3.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是构成并用来描述景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斑块是在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性单元,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非线性的,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或生态系统,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斑块可以是植物群落、湖泊、农田、居民区等。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连接度、结点及中断等是反映廊道结构特征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廊道有:农田间的防风林带、河流、道(铁)路、峡谷、输电线路等。
基质是景观中范围最广阔、相对同质且连通性最强的背景区域,是一个重要的景观元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
常见的基底有:森林基底、草原基底、农田基底、城市用地基底等。
在许多景观中,景观总体动态常常受到基底所支配和控制。
4.景观结构是指景观的组分构成及其空间分布形式,包含景观的空间特征(景观元素的大小、形状及空间组合)和非空间特征(景观的类型以及面积比率),是景观性状最直观的体现,也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5.景观格局是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具有强烈的尺度特征。
6.异质性是指在一个景观中,景观元素类型、组成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特征。
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理论,也是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论基础和核心。
7.全球景观生态学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北美学派、欧洲学派。
前者是从生态学中发展起来的,主要进行景观生态学研究,侧重于景观的多样性、异质性、稳定性的研究,形成景观生态学基础和理论研究的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景观生态规划与景观生态设计是从结构到具体单元,
从整体到部分逐步具体化的过程。它们既相互联系,
又各有侧重,而在一个具体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中,规划与设计是密不可分的。 (规划:大尺度、 整体、框架;设计:小尺度、个体、细部)
四、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发展
1.发展历程 (1)景观生态规划的思想可以追朔到19 世纪末; 那时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比较贫乏,人类为了生存, 从自然中不断索取。景观规划多集中在农业景观 规划和城市景观规划 (2)至20 世纪初, 景观设计开始强调自然过程与 人类活动的协调,追求人地共生,至此景观生态规 划的思想初步形成。
4.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
①涉及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人类生态学、地 理学、社会政策法律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高 度的综合性; ②建立在充分理解景观与自然环境的特性、生态过 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基础之上; ③其目的是协调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及人与自 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生产与生态、资源开发与保 护、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而改善景观 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内容:景观中的生态过程包括能流、物流、 信息流和物种流,这些过程引起物质、能量、信 息和物种在景观中的重新聚集和分散,形成新的 景观空间格局,最终表现在土地利用格局上。
4Hale Waihona Puke 景观生态分类与制图(1)目的:全面了解一定区域景观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特征,并 以此作为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管理的基础 。 (2)意义:景观生态图可以客观而概括地反映出规划区景观生 态类型的空间分布模式和面积比例关系。其意义在于它能划 分出一些具体的空间单位,每一单位具有独特的非生物与生 物要素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独特的物流能流规律,独特的 结构和功能,针对每一个这样的空间单位,可以拟订自己的 一套措施系统,以求得在保证其生态效益的前提下,获取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七、景观生态规划步骤
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 景观生态调查 景观的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 景观生态分类与制图 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 景观功能区划分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评价及实施
1、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一般可分为三类: 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进行的自然保护 区规划; ②为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而进行的规划; ③为调整当前不合理景观格局(如土地 利用)而进行的规划。
适宜性评价方法和格局优化方法的互补
适宜性评价方法主要强调景观单元要素的匹配,有利
于土地利用与自然条件的协调,但对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 互影响及景观整体的综合效益反映不够;而格局优化方法则 较关注景观单元水平方向的相互关联,以及由此形成的整体 景观空间结构,从而对传统的以适宜性评价为主导的生态规 划方法形成了有利补充。
2.发展趋势
①将可持续发展融于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中; ②预测预报功能加强; ③生态合理性与实效性更强; ④定性向定量模拟发展,方法与技术更新。
五、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1.综合整体性原则 2. 可持续性原则 3.经济合理性和针对性原则 4.社会广泛参与原则 5.景观改造谨慎性原则
六、景观生态规划方法与类型
6.景观功能区划分
将区域按照景观结构特征、景观的生态 服务功能、人类的生产和文化要求,划分为 不同的功能区,形成合理的景观空间结构, 有助于协调区域自然、社会、经济三者之间 的关系,促进规划区域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7.景观生态规划方案评价及实施
对备选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案进行进一步 的分析评价,主要是成本效益分析和区域持 续发展能力分析,以供公众和决策者参考。 并且,在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规划还需随 着客观情况的改变而进行修正和调整,以满 足变化的情况,达到对景观资源的最优管理 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步骤: ①土地利用分类; ②空间格局的确定和评价; ③敏感度分析; ④空间联系分析; ⑤影响结构分析 。
2)景观格局优化方法
特点:该方法主要针对景观格局的整体优化,其核心是将 生态学的原理和原则与不同的土地规划任务结合起来,以 发现景观利用中所存在的生态问题和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
第七章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一、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1.生态规划
利用生态学理论而制定的符合生态学要求的 土地利用规划称为生态规划 目前,生态规划主要集中于土地利用、自然 资源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方面。
2.景观规划 起源于园林设计和景观建筑 我们可将所有可能造成景观格局或组分发生 变化的规划设计活动都称为景观规划,如城镇建 设规划、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风景园林规 划等都可纳入景观规划的范畴。
(3)20 世纪中期, 景观生态规划的迅速发展阶段.I.
Mcharg (麦克哈克)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把土壤学、
气象学、地质学和资源学等学科综合起来考虑,并应用到 景观规划中,提出了自然设计模式。
(4)进入80 年代, 景观生态规划已经发展成为综合考虑生
态、社会过程以及二者之间时空耦合关系,利用景观生态 学的知识及原理经营管理景观资源以达到既要维持景观生 态功能,又要满足持续利用土地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强 调景观空间格局对过程的影响,通过格局的改变来控制景 观功能、物质流和能量流,这种思想是景观生态规划方法 论的又一次思维转变。
④规划强调立足于当地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 条件的潜力,形成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及社 会经济功能的互补与协调,同时考虑区域 乃至全球的环境,而不是建立封闭的景观 生态系统; ⑤侧重于土地利用的空间配置; ⑥不仅协调自然过程,还协调文化和社会经 济过程。
二、景观生态规划、景观规划、生态 规划的区别与联系
2. 景观生态调查
(1)调查目的
收集规划区域的资料与数据,以了解规划区域的景观结 构与生态过程、生态潜力、人类对景观影响结果及程度、以 及社会文化状况等,从而获得对区域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认
(2)调查内容 ①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资料 ②人文社会要素资料
3. 景观的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
(1)目的:认识自然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 景观生态过程的影响,进而认识规划区景观与当 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加深对规划区域景观的 理解 。
3.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是指运用景观生态学、风景园 林学、地理学、生态经济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 识与方法,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 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 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份,调 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 达到人的经济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同进化。
3.基于系统分析与模拟的生态规划
特点:注重以区域的生态持续为目标,从 整体来把握景观的利用; 步骤:景观生态分类—各单元(生产单元、 保护单元、人工单元和协调单元)类型间 能量和物质转移过程和机制—以区域生态 系统的整体为对象来研究自然和社会经济 输入、输出的调控机制,为区域土地利用 的分配提供决策依据。
2.基于适宜性评价的景观生态规划 (Mcharg方法)
特点:根据区域自然环境与资源的特性进行 生态适宜性分析,强调土地利用应体现土地 本身的内在价值,而这种内在价值是由自然 过程决定的,从而使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 及其它活动与景观的自然特征和过程相协调 统一。
步 骤
①确定研究分析范围与目标; ②广泛收集研究区域的自然与人文资料,并分别 描绘在地图上; ③根据目标对上述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取进一 步信息; ④对各主要因素及各种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进行 分类、分级等评价为主的适宜性分析; ⑤形成综合的适宜性分析图件,为分配土地利用 提供依据。
4.基于格局分析的景观生态规划
1)土地利用分异战略 特点:提出10%规则,适用于高密度人口地区 ; “10%”规则,即: ①在一个给定的区域自然单位中,占优势的土地利用类 型不能成为唯一的土地类型,应至少有10%~15%的土 地为其它土地利用类型; ②对集约利用的农业或城市与工业用地,应至少有 10%的土地被保留作为诸如草地和森林的自然景观单元 类型; ③这10%的自然单元应或多或少地均匀分布在区域中, 而不是集中在一个角落; ④应避免大片均一的土地利用,在人口密集地区,单一 的土地利用类型不能超过8~10h㎡。
生态途径 。
Forman的理想景观格局模式: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 则”的中心思想 ,将相似的用地类型集中起来,但在建 成区保留一些自然廊道和小的自然斑块,在大型自然植被 斑块的边缘也布局一些小的人为活动斑块。
5.Metland程序
特 点:在规划中提出了景观分析、景观评估和评 价的意图、特征等基本问题;同时引入各种参数, 对景观的属性赋予不同的权重,以说明其相对重 要性,也有利于GIS在规划中的应用。 步 骤:复合景观评估—可选规划的系统阐述分 析—规划评价 景观评估:指用各种景观参数来评价景观,是在 规划之前进行的,主要目的是辨识景观; 景观评价:是在规划之后进行的,主要目的是用 来评价各种可选择规划的效果。
1.综合景观生态规划
2.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景观生态规划 3. 基于系统分析与模拟的生态规划 4.基于格局分析的景观生态规划 5.Metland程序
1.综合景观生态规划
特点:面临土地利用的各种要求,以既定区 域的生态能力来支持所设计的土地利用项目。
主要步骤: ①区域景观生态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采集; ②景观生态数据的解释; ③优化(核心):包括评价和建议两部分内容。
景观生态设计: 更多地是从具体的工程或具体的生 态技术来配置景观生态系统,着眼的范围较小, 往往是一个居住小区、一个小流域、各类公园或 休闲地等的设计。
2.景观生态规划: 强调从空间上对景观结构 进行规划,通过景观结构的区别,构建不 同的功能区域,具有地理科学中区划研究 的性质; 景观生态设计: 强调对功能区域的具体设计, 由生态性质入手,选择其理想的利用方式 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