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设计分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意:
a.马在众多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 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成 语显示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所以将这种封 火墙称之为“马头墙” b.从高处往下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 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 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声望发达
徽州民居天井
徽州古民居
Biblioteka Baidu
著名的古民居村落有西递、宏村、唐模、南屏、 呈坎、昌溪等。
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 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 在装饰方面采用徽派三雕,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 为一体,使建筑精美如诗。
风格独特的古民居
徽州古民居,多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 砖木结构楼房,平面有口、凹、H、日 等几种类型。一层多进,各进皆开天井, 充分发挥通风、透光、排水作用。人们 坐在室内,能够晨沐朝霞、夜观星斗。 经过天井的“二次折光”,比较柔和, 给人以静谧之感。雨水通过水枧流入阴 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肥水不 外流”。有些民居楼上天井周沿,还设 有雕刻精美的栏杆和“美人靠”。一些 大的家族,随着子孙繁衍,房子就一进 一进地套建,形成“三十六个天井,七 十二个槛窗”的豪门深宅,似有“庭院 深深深几许”之感。走进黟县“小桃 源”(西递),人们可以从尚存的三千五 百多幢鳞次栉比的古民居中看到“东方 文化的缩影”。
徽派建筑简介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 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 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以及泛徽州地区 (浙江淳安、江西浮梁)。它的工艺特征和造 型风格主要体现在古民居、古祠庙、古牌坊、 古桥、古亭、古书院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在 徽州地区现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 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 游客纷至沓来。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 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 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 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 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 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 和叹服。
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
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这里原来 是古越人的聚居地,其居住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的“干栏式” 建筑。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 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 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早期徽派建筑中典型的“楼上 厅”形式,楼上厅室特别轩敞,是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这 是因为山区潮湿,为了防止瘴疠之气,而保留了越人“干栏式” 建筑的格局。同时,由于大量移民的涌人,人稠地狭,构建楼 房也成为最佳选择,但多依山就势,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 照问题,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 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 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早期 的徽派建筑形式,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融的产物。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界。致富后的徽州商人, 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他 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给徽 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由于“贾而好儒”的特点,具有 很高文化素质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 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 的建筑体系,使徽派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有丰富的文 化内涵。
天井:中国传统建筑中,空间比较 狭小而高的庭院通常称为天井,多 见于南方湿热地区,有利于建筑通 风,排水,透光。
四水归堂意为“肥水不流外 人田”,体现了徽商聚财、 敛财的思想
徽州三雕
三雕即为木雕、石雕、砖雕(以绩溪、 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
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 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 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 徽州三雕 徽州三雕(石雕、木雕、砖雕)是古 徽州人民聪明才智的艺术结晶,是 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组成部分。
徽派建筑
Huizhou architecture
徽州简介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为 浙江省最早雏形唐末两浙道的组成部分,也是 江南省分割后安徽之“徽”的命名来源。今徽 州分属安徽省与江西省,并分隔为黄山市、绩 溪县(宣城市)与婺源县(上饶市)。宋徽宗 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今 歙县,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 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明清 时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 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文化也成为中 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黄 山市下属的徽州区长期来一直为歙县地治,歙 县徽城镇古为徽州府城,黄山市成立后,划歙 县岩寺和潜口、呈坎、罗田、西南溪、洽舍、 富溪、杨林以及郑村乡的瑶村置徽州区。
马头墙
马头翘着谓之“武” 方正者谓之“文”。
形式:
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以三阶、四阶最为常 见。
作用:
a.应对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相邻民居 发生火灾情况下,起到隔断火源的作用 b,错落有致,黑白辉映,会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 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感受 c.高大、封闭、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 而显出一种动态美感 d.徽州男子十二三岁便背井离乡,踏上商路,马头 墙是家人们望远盼归的物化象征
平面布局:
规模灵活、变化无穷、紧凑通融 徽派民居在布局上是以天井厅堂为中心,采用中轴线为主,两 边对称地各建房屋,四周有高高的墙围护
空间结构和利用:
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
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
融砖雕、石雕、木雕(徽州三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粉墙黛瓦
在空间结构 和利用上,造型 丰富,讲究韵律 美,以马头墙、 小青瓦最有特色; 在建筑雕刻艺术 的综合运用上, 融石雕、木雕、 砖雕为一体,显 得富丽堂皇。
徽派建筑风格
—— 青砖小瓦马头墙, 灌木回廊绣阁藏 风格特点:
外观上的粉墙黛瓦,四水归堂的天井庭院,错落有致的马头墙, 气宇轩昂的门楼门罩,巧夺天工的雕刻技巧,高大宽敞的楼上 厅堂,临水观赏的飞来椅、美人靠等等
总体布局:
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和谐流畅 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与亭、台、 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 的优美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