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PPT课件.ppt

合集下载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引领时代潮流,推动社会变革
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思想和理念,引领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为当今社会的改革 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新文化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新文化运动的精 神? 你认为新文化运动在当代社会还有哪些需要深入思考和 探讨的问题?
社会风气的转变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风 气的转变,使越来越多的 人开始接受新道德观念,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学革命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倡导以白话文代替文 言文,推动了文学语言和文学形
式的革命。
对旧文学的批判
对封建社会的旧文学进行了批判, 认为其陈腐、僵化,无法适应新
时代的需求。
新文学作关注国家大事,为社会发展贡献 自己的力量。
当代青年应具备国际视野和开放 心态,关注国际形势和发展趋势,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坚定理想信念 勇于担当责任 追求创新进步 树立国际视野
当代青年应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 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而努力奋斗。
民族危机加深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深重 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成 为时代主题。
社会思潮涌动
各种社会思潮涌现,为新 文化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西方思想文化传播
西方列强入侵
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的同时,也带来 了西方的文化和思想。
留学生与翻译作品
新式学堂与教育体系
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现代教育体系的发 展,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条 件。
不同观点评价及争议问题
积极评价
新文化运动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推 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39张PPT)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39张PPT)

思想主张
主要活动 结果及影响
阶级 属性
学习层面
抵抗探派究林:魏则源近徐 代师中夷长国技以思制想夷 解编仿放译制书战潮籍舰 流启演迪方人学变们习向西
洋务派派别
曾国藩代表 李张鸿之章洞人物
师夷中长思主体意网;技西想 张以图络另用自:,一强一使方实活方学面洋践动面生让务运将的学动所认生结学识体影自近果知提会强响代及迷识高到化梦开构升中破端成华国灭阶属级性地级主阶
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学习胡适、鲁迅等 代表人物勇于创新 、积极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化运动的内容;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和意义
重 动?
点 与 难
依据:新文化运动 所倡导的思想在当 今社会建设过程中 仍具有现实意义;
依据:通过对新文 化运动兴起原因的 分析,使学生认识 思想文化是当时政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新
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1916 年任北大教授, 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积极宣传进步思想。 十月革命爆发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胡适,原名胡洪,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
者。1910 年留学 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 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 影响。 1917 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 良刍议》。1917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任 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 《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 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 的人物。1919 年发表《多 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 义》,主张改良主义。
意图:使学生对当时北大成为新旧思想交汇、新旧人物 汇聚场所形成深刻的印象。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7张PPT)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7张PPT)

丽春之日,丈夫夭折. 祥林嫂在生命和“名誉” 之间,它依然选择了“名誉”,即永远的有祥 林名誉权的“不嫁二夫”的寡妇 。然而她婆 婆却再也容不下这个克星,用极其野蛮的手段 把她嫁给了贺老六。
丈夫死了,本不是祥林嫂的错, 可她却要被人认为不吉祥。她 本来是遵照封建礼教的规矩 “好女不嫁二男”,可是偏偏 有个婆婆不让她守节,又偏偏 有人嘲笑她,歧视她,说她 “不干不净”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 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 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1923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新文化运动
背景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两大旗帜 活动基地 主要 前期 内容 后期 意义和影响
北京大学始建于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称京师大学堂。 但旧时的北大实质上是一处官僚养成所。
2、开始时间 3、 代表人物
1915年
陈独秀、李大钊、鲁 迅、胡适等
4、兴起的标志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并发表《敬告青年》
5、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6、旗帜(口号)
民主、科学
指自然科学 和科学态度、科 学方法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 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代表人物
贡献
动,提出“文学革命” 的口号 发表《狂人日记》,抨击封建礼 教为“吃人的礼教”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陈 独 秀 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 鲁 迅


李大钊
中国的近代化的探索
2、开始时间 3、 代表人物
1915年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24张PPT)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24张PPT)

秀才征婚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 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 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 晕过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征③婚文信学息革:命“是乌新黑头文发化无运麻动子的脚重不要大组周成正”部分 旧文学——新文学;文言文——白话文
③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得出一定发展;

(1)概况(时间、标志、人物、口号、阵地等)
文 化
兴起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思想革命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

(2)内容主张 ③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反对旧文学

④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历史影响
①进步性:思想解放 ②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具有片面性
开始时间
1915年
兴起标志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 陈独秀 (葫芦里盛菜)
口号
民主、科学
主要阵地 《新青年》、北京大学
领导阶级 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
胡适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材料三: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 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汪叔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期
“新文化”:资产阶级文化,主要是指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思想; “旧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中国束缚人思想行为的封建礼 节和封建道德,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
一.探原因:新潮之前的旧中国
1.旧中国的政治形势
①政治:民初政局混乱,袁世凯企图复辟帝 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4、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叶 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请你说说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的哪项内容( A )
A.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局限性: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 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板书设计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口号 主要阵地
背景 概况
①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内容 ② 提倡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③ 文学革命
③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开 始: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口 号:民主 科学 主阵地:《新青年》 北京大学
代 表: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内容
前期: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评价 启 示: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积极影响: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 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材料旨在说明( )
A. 洋务运动的影响 C. 戊戌变法的巨大作用
B.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C 2、下图是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幅漫画。根据漫画可知,这场运动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 B. 农民革命运动 C. 思想解放运动 D. 无产阶级革命
“巨大的希望”指的是什么? “巨大的落差”指的是什么?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19张PPT)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19张PPT)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 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 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1、内容:(2)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
和民主制度
学精神、科学方法。
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新青年》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1917 年,每期的发行量已达1.6万份,被誉为青年的“良师 益友”。
3、代表人物:
陈独秀
终身以“新 青年”自居
李大钊 胡 适
铁肩担道义 中国自由 妙手著文章 主义之父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4、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北大之父”蔡元培 想一想: ○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
么? ○ 为什么这样一所充满官僚气息的学校能够转变为新
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利用文学作品揭露专 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
• A. 反对尊孔和复古 • B. 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 C. 宣传马克思主义 • D. 提倡民主和科学
课堂练习
6、胡适说过:“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 ,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 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
兔)。”这三个“兔子”最早发起的运动是( C )
• A.一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⑤毛泽东
A、①② C、①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20张PPT)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20张PPT)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12.(2022·山东滨州)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 到新文化运动,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了 不懈探索。这些探索的共同作用是( D )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C.实现了国家的富强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1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目标 史料实证:搜集材料,结合史实,探讨新文化运动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家国情怀:了解陈独秀、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
精神和先锋作用,学习他们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新青年
北京大学 思想解放
白话文
白话文 狂人日记
片面性
核心概念梳理
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用资产阶级的文化反 对封建文化,即用资产阶级的新道德观反对封建的旧道 德观;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用“民主”与“科学”反 对封建专制和愚昧。因此,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 是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
4.12新文化运动
课程 标准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 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 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唯物史观: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时空观念: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
素养 的地位和作用
陈独秀
新青年
蔡元培 北京大学
易错点梳理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戊 易混点 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新文化运
动开启了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 易错字 李大钊、鲁迅、刍议
课堂练习

高中历史第7课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高中历史第7课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资源和精神动力。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科学、民主、进步等价值观念在当 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和精神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 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推进中国的 现代化进程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提倡女子教育
女子教育得到重视和推广, 女子学堂和女子大学等教 育机构相继成立。
科学技术发展推动
提倡科学精神
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精神 和科学方法,反对迷信和 封建思想。
推广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得 到重视,科学杂志、科学 社团等相继成立。
促进科技发展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科技的 发展和进步,为中国的现 代化奠定了基础。
01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02
主张文学改良,推动新文学发展
《文学改良刍议》等文章阐述其文学观念
03
新文化运动在各方面
03
的影响和表现
文学艺术领域变革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推广新式标点符号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文学语言的变革, 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成为文学创作 的主要语言。
新式标点符号的使用使得文学作品更 加易于阅读和理解,推动了文学的传 播和普及。
总结:回顾新文化运
06
动,并探讨其现实意

简要回顾本次课程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0世纪初,中国面临深重的民 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新文化运 动应运而生。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 物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 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 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6张PPT)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6张PPT)

陈独秀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陈独秀
1915年在《青年杂志》 创刊号上发表《敬告 青年》一文,正式吹 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 角。
1915年陈独秀在 上海创办《青年 杂志》
《青年杂志》从第二 卷改名为《新青年》。
3.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陈独秀
李大钊 胡 适
鲁迅
4.重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 历史意义
新课讲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 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 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 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1915年 标志: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
《敬告青年》一文。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 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代表
胡适、陈独秀、鲁迅。
1917年1月,胡 适发表《文学改良 刍议》一文,提倡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 文。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的白话文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同时也是中国 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还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 是二十世纪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思想家。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民国初年的北京大学,是靠三只“兔 子”而成名的∶一只“老兔子”是校 长蔡元培,生于清朝的同治六年丁卯, 生肖属兔;一只“中兔子”,是北大 文科学院长陈独秀,生于 清朝光绪五年辛卯,亦属 兔;再一个“小兔子” 就是北京大学胡适, 比陈独秀小12岁,恰好也属兔。

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34张PPT)

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34张PPT)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 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 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新闻稿
背景 时间


化 北洋政

府统治 时期尊
191
动 孔复古 5
逆流
兴起 标志
陈独秀 在上海创 办《青年 杂志》, 并在创刊 号上发表 《敬告青 年》一文
1.思想上——新旧思想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得到进一步 传播。
袁世凯 “祭孔”图
孔子之道,自古常新,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复辟帝 与天无极……本大总统 制,为实现独裁和专制,在思想文 躬膺重任,早做夜思, 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恢复孔教,立国之根本。
旧道德(封建道德礼教):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 仁、义、礼、智、信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贞节)、妇言、妇容、妇功
新道德?
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西方道德观念。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 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表1:1913年
序号 被崇拜者 1 封建孔道德子礼教
2
孟子
3
民孙主中共山和

……
票数 157 61 17 …
表2:1924年
序号
被崇拜者
1
民孙主中共山和
2
民陈主独科秀学
3
蔡元培
14 封建道孔德子礼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好,包好!这样 的趁热吃下。
这样的人血馒头,什 么痨病都包好!”
——鲁迅《药》
以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为例,它是由南洋富商于 1892年投资创办。90年代,全部海外资产约合白 银7000万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 可谓“富可敌国”。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公司 亲笔题赠“品重醴泉”。1915年张裕公司的白兰地 红葡萄、雷司令、琼瑶浆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 博览会”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德先生——Democracy——民主 赛先生——Science ——科学
场景 陈烈女之死
家住上海的陈宛珍,
年17,许配给王菁士, 思考:
尚未过门,连未婚夫的
1、陈烈女为什
面也没见过。王菁士病 么要自杀?
死后三时,陈氏便也服 毒自尽,做了烈女。过 了两天,上海县知事竟 给江苏省长送一个“呈
2、县知事“呈 文” 要褒扬她,说 明什么问题?
重温历史
自主学习
观看影 视资料,了 解新文化运 动开始的标 志、代表人 物、指导思 想和运动中 心。
不合时宜现象之一:
1914年9月 25日,袁世凯颁 发祭孔告令说: “孔子之道,亘 古常新,与天无 极。” 28日, 率领官员到孔庙 举行祭孔大典。 同年12月,在天 坛举行祭天仪式。
不合时宜现象之二:
一、背景
1、政治: 辛亥革命失败,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列 强加紧侵略
2、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 量壮大,要求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3、思想
1)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入中国; 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走近伟人,品味经典,解读历史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号 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 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 的创作生涯,至1926年,又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 《呐喊》和《彷徨》等。
新派还是旧派,
浙籍人均占三分
之二以上,特别
是在对新文化和
新文学起风向标
作用的文学院里,
可以说是占据统
治地位。
鲁 李迅 蔡大 元钊 培
辜鸿铭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
材料:文字和图片材料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设问:
突出课文主题,为接下来的教学
你知道图片中的人物中,有 营造氛围,做好铺垫。
哪些浙江籍的?
通过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
品味经典 解读历史
《药》节选
他(小栓)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
轻轻说: “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
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
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
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
头。— 不多工夫,已经全在肚里了,却全忘了什
么味;面前只剩下一张空盘。他的旁边,一面立着
愚昧
他的父亲,一面立着他的母亲, 两人的眼光,都仿佛要在他身 上注进什么又要取出什么似的; 便禁不住心跳起来,按着胸膛, 又是一阵咳嗽。
品味经典 解读历史
《狂人日记》节选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
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
年;大哥正管着家务,妹子恰恰
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饭菜里,暗
暗给我们吃。
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

在所在专题三中,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内容的延续 和后节内容的铺垫,在这一主题的知识体系中起着重
和 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在本节内容中,主要包括“《新青年》的新觉醒”、 “高扬科学民主大旗”、“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三目
用 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新文化运 动对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有助于学生
现在也轮到我自己,……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
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专制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 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 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 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 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 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 秀 材料中所称的“德先生”和 “赛先生”究竟指什么?
文”,请予褒扬。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仔细 观察漫画, 思考:
什么 是靠不住的, 为什么?
靠不住的 (漫画)
《 新文化运动 》
楚门中学 方鑫海
说课内容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3
1
2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地位与作用
概述新文化运 动的主要内容, 探讨其对近代 中国思想解放 的影响。
教学目标
重点与难点
在必修三中,本节内容是讲述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
重要内容之一,紧密联系必修1和必修2相关内容,在近
地 代中国史的知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3、归纳小结,情感提升
4、学以致用,巩固创新
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
材料:文字和图片材料 设问: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 趣,突出课文主题,为接下 来的教学营造氛围,做好铺 垫。
通过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 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讲坛上的教授
胡 适

北京大学由蔡元 独
培出掌,在北大 秀
的教授中无论是
培养历史思维和解 它需要一代代人不
决问题的能力。
断的探索、努力。
③通过分组学习,
讨论,培养合作探
究的能力。
重点
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Biblioteka 点突出方法:阅读教
动?

材、引入材料、问 题探究
突破方法:情景创 设、合作探究学习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2、合作探究、剖析主题
步 骤
这场有众多浙江学者的运动 本节课的学习。
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
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
的影响,我们该怎样来看待
呢?
合作探究、剖析主题
新课讲授
设计意图
主题:新文化运动
剖析主题的角度:背景、内 容、评价
剖析主题的方法:合作探究 (组成学习小组)
通过教材的阅读,史料的引入, 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小组 合作探究的方式,突出重点知识, 突破难点知识,剖析这节课的主 题,使学生在掌握、理解相关知 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探究学习 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新文化背 景、主要内容、 评价。 ②培养学生辨证 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
①提高学生通过多 让学生感悟历史的
种途径获取历史信 进步离不开思想文
息的能力;
化的进步;历史的
②通过分析、综合、 进步是大势所趋,
概括等认知活动, 但不是一蹴而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