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命题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命题规律

一、有关特征的描述 (2)

(一)地形特征 (2)

(二)气候特征 (2)

(三)河流特征 (2)

(四)农业生产特征 (3)

(五)工业生产特征 (3)

二、成因问题 (3)

三、分布规律描述 (6)

四、区位因素分析评价型 (9)

1.农业布局: (9)

2.工业布局: (9)

3.城市布局: (10)

4.人口分布: (10)

5.铁路布局: (10)

6.港口分布: (11)

7.旅游区位: (11)

五、判断说理型 (11)

六、解决措施型 (11)

补充:对方向的描述 (12)

一、有关特征的描述

(一)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有哪些地形)、地势及起伏状况(海拔、相对高度)、主要地形区分布、以那些地形为主、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二)气候特征

气温(生长期、积温)--热量条件、最高最低气温、年较差;

降水(干湿状况)--水分条件、季节分配情况、年际变化大小、总量多少;

大气运动(盛行风(季风)、风带、气压带);

水热组合—同一地区时间上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地区空间上水热组合状况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地区差异

(三)河流特征

水文特征:水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小,补给类型,汛期长短,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凌汛,流速、落差、水能资源等。

水系特征: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落差或峡谷分布、弯曲状况、是否有地上河等。

如:松花江水文特征和成因分析:松花江由于纬度位

置较高,冬季长,气温低,所以结冰期较长;春季由积雪融水补给出现春汛,夏季由雨水补给出现夏汛,有两个汛期;流经地区林木茂密,含沙量较少;由于水量较充足,汇入支流较多,水量较大。

(四)农业生产特征

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部门结构、生产水平(五)工业生产特征

发达程度、部门结构、技术水平、地域分布

二、成因问题

自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因果关系规律。资源环境优势、缺陷的形成,灾害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注意用联系的观点,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尤其如此:

(一)自然环境特点—综合成因分析

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应注意图表中的数值,在平面地图中植被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环境”为中心,围绕“气候—地形”这一重要成因因子来分析。如气候成因分析

(1)气温高低:

纬度—太阳辐射;

洋流—寒暖流;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

地形—地势高低;

人—植被破坏和城市热岛。

(2)降水多少

风带、气压带、季风—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

带、海风、夏季风);

洋流—寒暖流;

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

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人—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

下面是近几年常用的考法:

在小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因素。

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格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因素和人为因素。

(二)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例: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和措施?

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

人(社会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又如: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天(气候因素)--夏季多暴雨;

地(地形因素)--山区地势起伏大;

(地质因素)--地壳活跃,断裂发育,岩石破碎人(社会因素)--破坏植被和地表结构

再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天(气候因素)--夏季多暴雨;

地(地形因素)--千沟万壑,地形破碎;

(土壤因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河流因素)--河流比降大,流速快,流水侵蚀

作用强

(植被因素)--地表植被稀少;

人(社会因素)--破坏植被和地表结构

此外北方地区春季沙尘暴多发的原因、华北春季缺水的原因、西北荒漠化的原因等都可以按此思路思考分析。

(三)地理事物时空特点的成因分析

锁定使用的地理原理。以季节变化原理、大气运动原理、河水补给原理、地质作用原理等最为重要,应注意进行逆向推理。

1、如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多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原理进行分析,用“气温-气压-气流-天气”进行逻辑分析。

2、海上什么时候出行多与风浪有关;其逻辑关系为“温差大(如冬季)-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海浪大-出行不便”,“温差小(如夏季)-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海浪小-出行方便”

3、对于河流的补给要掌握不同地区的补给类型和规律(与气温、降水类型有关):我国东北春季雪水、夏季雨水补给;华北是夏季雨水大量补给;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华南是春季锋面雨、盛夏台风雨;地中海气候则是冬雨补给等。

三、分布规律描述

(一)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的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1.“点”状分布一般有“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疏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如北京市市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如上海“宝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

2.“线”状方位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疏密特点。

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

又如“我国1月0℃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为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平行;西段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3.“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

(二)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描述的分类

1.按形状分类

(1)线状地理事物(2)面状地理事物(3)点状地理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