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及运用
古诗词赏析常用术语
![古诗词赏析常用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e989f91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c.png)
古诗词赏析常用术语古诗词赏析常用术语一、分析关键字词在古诗词中的作用①动词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②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③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④虚词获得疏通文气,开合互映,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⑤特殊词(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摹拟声音形态,使诗文生活形象⑥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二、看语句表达1、颠倒语序——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的侧重点2、省略成分——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三、古诗划定类型基本提问方式:诗人是借助什么来表达感情的?运用了什么基本的表现手法?诗歌类型表现手法不借助外物诗直抒胸臆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叙事抒怀诗叙议结合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四、古典诗歌中常见的5种主要情感①忧国伤时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D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②人生志向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D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③人生感受A伤春悲秋之情B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C世事多变,沧海桑田D告慰平生的喜悦④思乡怀人A羁旅愁思B思亲念友C边关思乡D闺中怀人⑤长亭送别A依依不舍的留恋B情深意长的勉励C坦陈心志的告白六、古典诗歌中经常塑造的形象①豪放洒脱的形象②忧国忧民的形象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⑤爱恨情长的形象概括诗歌的公式:这是一首(?)诗,作者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塑造了一个(?)形象。
七、语言特色类——主要对诗歌语言风格的概括,主要有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主要问法: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常见语言特色方面术语集释1、语言风格类①平淡: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
古代诗歌鉴赏思维导图(高效识记术语+明确考什么)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提分专用(术语+专练)
![古代诗歌鉴赏思维导图(高效识记术语+明确考什么)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提分专用(术语+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6010a8110242a8956aece423.png)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贬谪失意
闺怨宫怨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白居易《琵琶行》
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闲适隐逸
山水田园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
意境
花鸟缠绵——明丽鲜艳的美 云雷奋发——热烈崇高的美
弦泉幽咽——悲凉凄清的美 雪月空明——和平静穆的美
事物
外在特征,内在品质,生长环境,生活习性
技巧
(略) 动(热烈 繁华 喧闹 生机 绚丽)静(恬静 宁静 幽静 静谧)
悲(清冷 凄凉 萧瑟 幽远) 壮(壮阔 壮丽 空旷 雄浑)美(优美 明丽 雅致 清新)
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作用】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这是一首贺婚诗。诗中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果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
衬托
正衬指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比喻,塑造出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想象
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想过程。【作用】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选择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及运用
![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及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c3e4027252d380eb62946deb.png)
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及运用[ 2009-3-17 8:26:00 | By: 陈锦才 ]2推荐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及运用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楼船夜雪厄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赏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赏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赏析: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例:“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赏析: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二、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虚实结合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做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赏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诗歌鉴赏常用术语默写
![诗歌鉴赏常用术语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fad2aa0779563c1ec5da7173.png)
高三语文复习锦囊(一)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整理牟海福 2012年11月12日一.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借代、夸张、设问、反问、排比、对偶、叠词2.描写手法:(1)写人:正面描写——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其中“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如果比较细致、典型,也可称为细节描写。
侧面表现——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物衬人;性质上分正衬和反衬。
衬人即衬托人的情感、性格、形象、品质等。
(2)写景: ①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借代、反复、列锦、叠词等。
②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及心理感觉相结合的多角度描写,视觉包括形、色,听觉包括声音,嗅觉涉及气味,触觉牵涉冷暖硬软糙润,味觉涉及苦辣酸甜。
③动静结合,声寂相衬——或以动衬静,或以声衬寂。
④虚实结合,或虚实相衬;⑤正侧结合;⑥白描;⑦意象名词罗列;⑧观察点、观察角度:远近、高低结合——或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或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或移步换景,或定景换点,或定点观察。
3.抒情手法: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抒情)、借事抒情、借典抒情、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比喻、设问、反问、排比、反复、呼告等。
4.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衬托、抑扬、照应、渲染、起兴、诗画合一。
二.语言风格特色:平淡、工丽、直率、委婉(含蓄)、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悲慨、洗练、沉郁。
三.常见诗人风格:陶渊明,平淡淳厚,质朴凝练;王维,清新淡远;孟浩然,清淡;高适,雄浑质朴、苍劲悲壮;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豪放悲壮;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浅直均易;韩愈,平易清新,奇险怪僻;孟郊,硬语盘空,拗折奇险;贾岛,清奇僻苦;刘禹锡,含蓄豪俊;柳宗元,明净简峭;李贺,奇崛冷艳;杜牧,豪迈俊爽,遒劲峭拔;李商隐,深情绵邈、绮丽精工。
四.表达意境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苍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639375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e.png)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思辨与情感精品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思辨与情感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baec063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4.png)
中学语文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思辨与情感思辨与情感任何文体的写作方法都不是单纯的。
记叙中可以争论,争论中可以抒情。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人起先关注争论文的形象性语言和情景式构思,在争论文体的写作中运用一些抒情技巧,融入自己爱憎情感,增加一份思辨色调。
一、增加论证的思辨性。
事物是纷繁芜杂的,我们相识事物、分析事物不能简洁化,说理论证要具有思辨性,就是要看到事物的各个侧面以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冲突,从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合乎事理的评价。
回顾二十余年的高考作文题,始终强调了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实力,注意现实性与哲理性相结合,形象思维与辩证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辩证分析就是在分析问题、阐释道理时要有实事求是的看法,客观地、全面地分析事物,学会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由此与彼,由表与里地深化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
辩证地分析应力避说“过头话”和偏执一词,切忌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
1.相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正确把握是进行辩证分析的前提。
论述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两个事物必需明确二者关系的指向。
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1)依存关系。
例如“学与问”,学而知,问而广,勤学与好问总是连在一起。
不能问者,学必不能进,不能学者,必不能有疑。
(2)主次关系。
(3)取舍关系。
(4)条件关系。
2.详细问题详细分析问题。
只有详细问题详细分析,才能避开说理的片面性、肯定化。
从写作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对话题材料的多角度认知和对论据的剖析两个方面。
例如: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高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用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请文中的故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分析】这则故事涉与的人物只有两个,情节简洁,主要是写薛谭接受教化接着深造的故事。
详细地分析材料(对故事多角度的思索),选择一个全新的视角切入,就简洁写出新意。
这则故事材料的立意举例如下:(1)“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说明他有自满心情,可立论为:学无止境,不行浅尝辄止;(2)“乃谢求反”,说明薛谭能够接受教化帮助,可立论为:知错就改,为时未晚;(3)“终身不敢言归”,这种看法不对,值得思索。
古诗词鉴赏常用术语
![古诗词鉴赏常用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ce14605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6.png)
古诗词鉴赏常用术语一.常见的思想感情欢快,愉悦,激动,现实,浪漫,雄浑,旷达,豪放,忧愁,寂寞,伤感,惆怅,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思乡,思乡念亲,忆友怀旧,别恨离愁,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热爱自然,沉郁悲愤,婉约,清新,明丽,豪迈,豪放,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消极,积极,朴实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
对统治者的悲愤,面对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名族前途担忧,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怀才不遇的愁苦,寄情山水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决意的苦闷,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意的告白。
二.诗歌赠友送别,咏史怀古,边塞征战,山水田园,写景抒情,咏物言志,闲适隐逸,谈禅说理,思妇闺情,羁旅行役,禅念之者。
三.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忧国忧民,心系社稷,历经磨难,坚持追求,胸怀宽广,豪放洒脱,转战沙场,舍身保国,寂寞愁苦,身世飘零,孤傲高洁,坚守节操,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送别友人,思念故乡,反对征伐,同情疾苦,重情重义,儿女情长,辛苦劳作,纯朴善良。
四.著名诗人风格李白:愤世嫉俗,清新飘逸,豪放洒脱,淡泊富贵,傲视圣贤,傲岸不羁。
杜甫:忧国忧民,沉郁顿挫,广阔深厚,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张九龄:委婉含蓄。
孟浩然:语淡味重,恬静浑健。
王维:恬淡含蓄,气韵生动。
王昌龄:雄健浑厚,情思婉约。
高适,岑参:雄浑质朴,苍劲悲壮。
韦应物:清新典雅。
韩愈:气势磅礴,奇特新颖。
贾岛:萧瑟悲秋。
李贺:奇诡变幻。
忧郁激愤。
元稹:艳丽浅近。
白居易:平白清新,雅俗共赏。
刘禹锡:清俊明朗。
李商隐:清丽俊逸。
杜牧:豪迈俊爽,遒劲峭拔。
温庭筠:浓烟香软,清新疏明。
古诗鉴赏之诗歌意境常用术语
![古诗鉴赏之诗歌意境常用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42a52e9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c.png)
古诗鉴赏之诗歌意境常用术语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因此,把握意境就得关注意象特点及作者情感。
一)表现阳刚之美的1、雄奇阔大(雄浑壮丽):这种意境的诗词往往在写景的时候,雄奇壮美,气势磅礴,抒情则奔腾震荡,语言方面它往往是渲染夸张,惊心动魄。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旷放开朗”:写景往往是脱尘拔俗,虚实相生;抒情的时候往往是旷大开朗,舒缓绵长,语言方面一般就是健朗明快,奇谲俊逸。
3、苍凉悲壮:写景色方面,往往是苍茫阔远,峭拔萧疏,抒情方面往往是豪纵雄健,慷慨悲凉,语言方面往往是古朴遒劲。
4、深邃沉郁:这类诗词,它一般的特点是,内容上深蓄厚积,感情深沉,曲回郁结,在语言上往往是不事雕琢,绝少夸张,长于以情事动人。
二)表现阴柔之美的1、浓艳瑰丽:这类诗词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酒边花下,盛装美人;它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往往是浓抹彩绘,刻意雕琢;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往往是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2、清幽静谧:这类诗词的意境,往往它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飘逸情绪。
3、清新素雅:这类的诗词一般说来,作者所描写的也大多是大自然的景物,青山绿水,芳草鲜花,比较素淡。
或者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
它的表现手法往往是细致纤丽的、清奇婉转的,好像是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4、凄凉哀婉:这类诗词,所表现的情事环境大多是哀伤凄冷的,往往以凄婉楚恻来打动人心。
读这类诗词,它可以引发人们的畏惧和悲悯,用一种悲剧的方式来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如李清照《声声慢》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寥廓、雄奇、开阔、旷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秀美、恬淡、淡雅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悲壮、悲凉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凄清、阴冷衰败、孤寂“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意境术语汇总
![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意境术语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8551594de80d4d8d15a4f9e.png)
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意境术语汇总一、意境“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
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
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
2、描述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清丽柔美杏花,春雨,江南。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柔波漾漾,小荷初露芳容;芳草萋萋,风来一道碧痕。
花丛蝶飞,柳间莺啼;洲中白鹭宿,梁上双燕栖。
日迟迟,云漫漫,波渺渺,柳依依。
细雨如丝,润造化之万物;和风似缕,绽人间之百花。
轻舟短棹,笑语骊歌。
娇容玉面,映芙蓉之妖艳;素手纤指,采莲子之清圆。
总此情景,是谓清丽柔美。
2)凄迷朦胧(迷离恍惚、扑朔迷离、凄厉萧索、寂静迷蒙)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烟笼寒水,云漫长空。
问斜阳,斜阳不语;望天际,数点寒鸦。
水边蒹葭苍苍,堤上烟柳茫茫。
雾里看花,花影摇曳实可爱;水中望月;月华浮动自堪怜。
风雨凄凄,似鸿蒙之再现;烟雾蒙蒙,如混沌之未开。
两行鸿雁,望长天之凄唳;一叶孤舟,凌万顷之茫然。
月朦胧,鸟朦胧,凄凄落照,纷纷残红。
总此情景,谓之凄迷朦胧。
(3)莽苍苍凉胡马,秋风,塞北。
长河奔流水中水,彤云翻滚天外天。
大漠平沙,绝人世之踪迹;夕阳落日,照洪荒之孤烟。
秋风萧萧扫落叶,冬雪皑皑压冷川。
水色苍茫,月光清寒,树秃草枯,夜色阑珊。
鸟飞已尽,兽藏深山。
寂寥江山,有孤舟蓑翁,垂钓水边。
总此情景,谓之莽苍苍凉。
(4)幽深绵邈(凄清悠远、幽渺、清幽、幽远、幽美邈远、深邃高远)青山隐隐,众鸟飞尽;绿水迢迢,一帆远行。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专业术语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专业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4774d3c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9.png)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专业术语
1.韵律:指诗歌的音韵规律,包括平仄、押韵、叠韵等。
2. 押韵:指诗句末尾的音节相同或相近,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3. 叠韵:指诗句中间和末尾的音节相同或相近,如“如梦令、浣溪沙”中的“令”和“沙”。
4. 平仄:指诗句中的音节有高低之分,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山”、“绝”为仄声,而“飞”、“径”、“人”、“踪”为平声。
5. 对仗:指诗句中的用词、语法、意义相对应、呼应,形成平衡、对称的结构,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6. 比喻:指用一个意象来比拟另一个事物,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 暗示:指用委婉、隐晦的语言或表达方式来暗示某种意义或信息,需要读者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理解,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8. 借代:指用一个代表性的词汇来代替整个事物或情景,达到简洁、生动的效果,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9. 比兴:指用诗歌中的隐喻、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形象地描绘具体事物或情境,如“雄黄酒一杯,替你消愁解闷”。
10. 拟人:指用人的行为或感受来形容非人的事物或情景,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如“江水如练,生生不息,日夜东流,无穷
无尽”。
诗歌鉴赏应知应会的术语及其运用一览表
![诗歌鉴赏应知应会的术语及其运用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4854df51caaedd3382c4d303.png)
诗歌鉴赏应知应会的术语及其运用一览表类别概念说明例句1. 表达方式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1. 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1.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2.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类别概念说明例句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1.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诗歌语言(三)
![诗歌语言(三)](https://img.taocdn.com/s3/m/c09523204b73f242336c5ff5.png)
本诗运用对比手法。(1分)前两句写旱情严重, 百姓吹奏箫管,表演歌舞祈求龙王赐雨;(1分) 后两句写豪门闲适欣赏歌舞,担心阴雨弄湿乐器而 不能尽兴。(1分)百姓的焦虑急切与豪门的闲情 冷漠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和对 豪门的愤怒之情。(1分)(大意对即得分)
练习4:(2009年上海春季高考试卷 ) 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 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 莫学衰翁样。 【背景资料】宋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135年), 五十九岁的叶梦得卸任归居吴兴。此词为他独登 卞山绝顶亭时北望中原的抒怀之作。 问:简析作品的语言特色。(3 分)
李商隐的清丽俊逸; 李煜的伤感细腻; 范仲淹的苍凉悲壮; 苏轼的旷达豪迈; 黄庭坚的自然流畅; 李清照的婉约凄切
杨万里的新鲜活泼; 陆游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辛弃疾的气势雄壮; 姜夔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
巩固练习
阅读刘禹锡的诗《浪淘沙》,体会其语言特色。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本诗语言质朴浅近,准确精练。(叙)描写的是太 阳冉冉升起,拨开江上迷雾,淘金姑娘散满在江弯淘沙 拣金,上层社会的首饰金印,都是劳动者从沙中浪底拣 来的。 “照”“开”两个动词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 时间的推移,“满”字写出了人数之多,也暗示了淘金 者的劳动早已开始。“尽”充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本质。 (析) 诗人对那些在“沙中浪底”的淘金妇女表示了关 切和同情,对那些不劳而获、养尊处优、生活奢华的富 贵者予以鄙视讽刺。(评)
练习3: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 点?试作简要赏析。 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或答批判性)(明特 色)。 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 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 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 例证)。 一样“忧”,两样情,讽刺了朱门大户不关心百 姓疾苦,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 (析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术语(经典)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术语(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d38d9f2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b.png)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术语(经典)1. 韵律- 平仄:指古代文学作品中音节的声调昇降情况。
平仄:指古代文学作品中音节的声调昇降情况。
- 平韵:声调平的字。
平韵:声调平的字。
- 仄韵:声调降的字。
仄韵:声调降的字。
- 押韵:指一句诗中的末尾音节的读音相同。
押韵:指一句诗中的末尾音节的读音相同。
- 韵脚:同一韵脚韵母相同的字或音节。
韵脚:同一韵脚韵母相同的字或音节。
2. 平仄格律- 平水韵:古代韵书中的一种用于韵律分析的方法。
平水韵:古代韵书中的一种用于韵律分析的方法。
- 平水韵五韵平章:以平水韵为基础的分韵法。
平水韵五韵平章:以平水韵为基础的分韵法。
- 平水韵四声平平仄仄:指平水韵五韵平章中的一种格律。
平水韵四声平平仄仄:指平水韵五韵平章中的一种格律。
3. 曲体诗- 乐府古题:指古代乐府诗歌流派中一种常见的诗题形式。
乐府古题:指古代乐府诗歌流派中一种常见的诗题形式。
- 律诗:以五言或七言诗为主的韵文诗。
律诗:以五言或七言诗为主的韵文诗。
- 绝句:四行诗,亦称“四行古诗”。
绝句:四行诗,亦称“四行古诗”。
4. 体制- 宫体:古典诗歌中的一种诗体,包括《乐府诗集》中的乐府诗和《古体诗鉴》中的古体诗。
宫体:古典诗歌中的一种诗体,包括《乐府诗集》中的乐府诗和《古体诗鉴》中的古体诗。
- 朝代体制:指不同朝代对古典诗歌的体制和风格要求的差异。
朝代体制:指不同朝代对古典诗歌的体制和风格要求的差异。
5. 修辞手法- 比喻:用某种形象的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
比喻:用某种形象的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
- 夸张:对事物进行程度上的递增或递减来增强表现力。
夸张:对事物进行程度上的递增或递减来增强表现力。
- 排比:通过并列或连辙的语句安排来达到修辞目的。
排比:通过并列或连辙的语句安排来达到修辞目的。
- 对仗:指诗句中韵脚的对应关系。
对仗:指诗句中韵脚的对应关系。
以上是一些古代诗歌鉴赏中常用的术语。
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41850e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d.png)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
记叙类*: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
说明类*: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
议论类*: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答题常用术语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答题常用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679e965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9.png)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答题常用术语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答题常用术语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答题常用术语题材方面的: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表达技巧方面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生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象征用典含蓄对仗韵脚反映诗歌语言特点的词语: 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反映古诗结构特点的词语: 开门见山、逐层推进、环环相扣、前呼后应等。
反映古诗总体风格的词语: 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豪放、委约等反映古诗表达效果的词语: 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等.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答诗歌鉴赏题的具体步骤第一步,把全诗默读两遍,先有个总体印象。
第二步,找出诗中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第三步,找出诗中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如惜、哀、悲、痛、愤、怒、叹、笑、喜、乐等〕,弄清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第四步,看看标题有什么提示,然后做一个总体思考。
例如: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做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感情?〔近年全国高考甲卷〕诗中画横线的名句告诉你所写的景、人、事:在秋风的日子里,身处洛阳城的诗人写信回家,临到要把信发出去,又打开信封。
“寻常〞的细节是“临发又开封〞。
“开〞是个动词,很传神,它表达了什么情感呢?“家书〞即将发出,又打开信封补写,是因为有“说不尽〞的“意万重〞。
古典诗词鉴赏基本知识
![古典诗词鉴赏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4cf192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8.png)
古典诗词鉴赏基本知识古典诗词鉴赏基本知识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一)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写了(意象或者事情),通过什么方法(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意象或者事情)的什么特征,对于表现(突出)什么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常见的意象和意境(1)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予着作者情感的物象。
意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如《声声慢》中的“我”),也包含了物象(如“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白鹭”(2)意境是指有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诗歌的整体情境。
常见的诗歌的意境有:孤独凄凉、淡泊闲适、清新自然、优雅飘逸、沉郁顿挫、幽深僻远、安谧美好、华丽壮美、雄浑刚健……(三)常用的表达技巧(四)常见的情感、主旨(1)在古典诗歌中常常表达这样的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等。
(2)评价主旨类常用术语①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②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③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④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⑤此外还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等等词语(五)常见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六)古典诗歌鉴赏分类大致把古典诗歌分为边塞诗、送别诗、思乡怀人诗、怀古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和即景感怀诗等七大类。
一、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及运用[ 2009-3-17 8:26:00 | By: 陈锦才 ]2推荐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及运用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楼船夜雪厄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赏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赏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赏析: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例:“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赏析: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二、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虚实结合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做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赏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赏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赏析: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的作用。
例:“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赏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赏析: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赏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赏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例:“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赏析: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10.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赏析: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三、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意象、意境1.用典:(1)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情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赏析: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赏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
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3.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赏析: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像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4.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例:(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赏析: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5.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赏析: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6.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赏析: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
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7.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例:“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赏析: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8.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赏析: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地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9.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例:“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赏析: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10.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例:“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呜。
”(杜甫《漫成一首》)赏析: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11.正侧: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例:(1)“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2)“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从军行》)赏析: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2.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赏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13.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犹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14.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例:“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赏析: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15.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例:“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