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翻译教材研究现状与思考——基于15种外语类核心期刊2001-2010的统计分析
我国翻译教学研究方法现状与反思基于外语类核心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
2、提高研究者素质
研究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研究的质量。因此,提高研究者素质是改进翻译 教学研究的关键。具体来说,研究者需要具备扎实的外语知识和翻译理论知识, 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方法和统计学知识。此外,研究者还需要具备 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良好的学术道德。
3、加强实证研究的外部效度
实证研究的外部效度是指其实证结果能否推广到其他非实验环境中。由于实证 研究是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下进行的,因此其实证结果的外部效度可能会受到一 定影响。为了提高实证研究的外部效度,研究者可以在设计实验时考虑到各种 可能的干扰因素,并采用随机抽样等方法尽量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此外,研 究者还可以采用多变量分析和中介分析等方法,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翻译教学中 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1)外语焦虑的影响因素:该领域研究探讨了影响外语焦虑的各种因素,如 学习者的个性特征、教学环境、家庭背景等。
(2)外语焦虑与学习动力:研究外语焦虑对外语学习动力和态度的影响,以 及如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3)外语焦虑与课堂教学:研究如何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降低学 习者的外语焦虑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2)实证研究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外语焦虑 问题,这有助于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缺乏跨文化比较研究:尽管外语焦虑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学习者可能面临不同的焦虑问题。然而,目前国内跨文化比较研究 相对较少,需要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力度。
四、结论与建议
翻译教学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领域,需要广大研究者不断探索和 创新。未来翻译教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应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多层次多角度综 合研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以推动我国翻译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我国公共档案馆研究现状分析——基于2001-2010年CNKI论文的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
于真正 意义 上的公 共档案馆 尚存 一些分歧 。 因此 ,为 了分析 上 的准 确性 ,笔者 以题 名和 “ 公共档 案馆 ”作 为检索 字段 ,对 中国学术期刊 全文数 据库 、中国博 士 学位论 文全文数 据库 、中国优秀 硕士 学位论文 全文数 据库 、中 国重要 会议论 文全 文数 据库 2 0 —2 1 。 1 0 0这 十年 间的相关论文进行精确检索 ( 检索 时间为 2 1 年 0 1
1 O月 3日 ),通过剔 除无关文献 ( 闻 、摘录 、卷首 新
种实 践探索 也在 火热 进行 。因此对其 进行 统计分 析 , 掌握 其整体 研究 态势势 在必行 。本文 拟通过对 最近 十 年 国内 的相 关研 究进行 梳理 ,以便总 结我 国公共档 案 馆研 究的经 验与 不足 ,从 而推动 该领域 研究 工作 的进
理 解与参 与。 当然 ,这也 显示出 国内相关研 究成果 的 影响力不 足 ,需要档 案界 更加主动 的站在 社会 的角度 去思考公 共档案馆 的建设 问题 。
比例 1 O 0 3 0 5 2 l 8 9 l 4 l 4 2.1 2 1 2 2 l晰 6 . 0 5 2 l 0 0 2 0 6 4 9 9 2
为 发达 有关 。近 些年 来 ,随着 一些 经济发 达地 区公共
一
、
公共档案馆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
由于理 解的不 同 ,国 内关于我 国 的档 案馆是否 属
档 案馆建设 的开 展 ,我 国公共档 案馆 的研 究开始 引起 学界 的关注并成为 一个热点 问题 。2 0 年 ,以第 一篇 01 关注我 国公共档案馆 建设 的文章—— 《 造真正的 “ 打 公
核心期刊翻译类书评发展现状分析【论文】
核心期刊翻译类书评发展现状分析【摘要】文章从发文量、时效性、研究主题、类型、高产作者等方面,对2000—2017年我国12本外语和翻译类核心期刊上刊登的翻译类书评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察,进而得出以下结论:发文数量较20世纪90年代有所提高,但相对数量较少,发展趋势不明朗;主题涉及较广,但对国际热点前沿关注不足;类型多样,但研究性书评比例偏低,近半数书评缺乏批判性;具有高级职称的高校教师是发文主力军,但发文队伍缺乏多样性。
针对以上不足,我国翻译界应提高对翻译类书评的重视程度,以便更有效地发挥其介绍翻译研究成果、引导翻译研究方向、指导翻译类书籍出版的作用。
【关键词】翻译类书评;实践;述评一、我国翻译类书评发展现状本文在CNKI中检索这12本期刊2000—2017年刊登的翻译类书评(包括评介、读后感和序跋等形式),最后搜集到338篇翻译书评,把所评论图书筛选去重后,得到被评的翻译类图书277部。
1.发文量分析18年间翻译书评的总发文量为338篇,年均不到19篇,尽管较2000年前有了较大提高,但占期刊发文总量的比例仍非常低。
以发文量最多的《中国翻译》为例,翻译书评发文量仅占其发文总量的4%。
翻译类书评的发表主阵地是《中国翻译》《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这三本翻译类专业期刊,共发文223篇,约占发文总数的2/3。
其中,《中国翻译》的发文量最多,共132篇,占总数的39.1%,这主要是因为该刊设有“书刊评介”栏目,并且是国内最权威的翻译类期刊。
除排在前4位的期刊的发文量高于平均数28.2篇外,其余期刊均低于平均发文量(《外语电化教学》发文量最低,只有2篇)。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期刊的出版周期有关,一般而言,出版周期越短,期刊整体发文量越大,翻译书评发文量也相应越大;另一方面可能与期刊收录范围有关,除了排名前3位的期刊是翻译研究专业期刊,其他都是外语类综合期刊,刊文侧重点不同。
如《现代外语》刊发的书评总数不低(156篇),但多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类文章,翻译类书评仅占书评总数的3%。
翻译研究方法教材的编写:现状、问题与对策
收稿日期:2015-05-14作者简介:李晗佶(1990—),男,辽宁锦州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詹姆斯·霍姆斯(James Holmes )于1972年发表的《翻译研究名与实》(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一文首次提出了建立翻译学学科的构想,明确了翻译学的两个主要目标即描写客观存在的翻译现象与建立能够解释和预测这些现象的普遍原则[1]。
在该文中霍姆斯首次勾画出了一幅系统的翻译学研究领域地图,描述了翻译学研究的三个分支:翻译理论研究(Theoretical Studies)、描写翻译研究(Descriptive Studies)和应用翻译研究(Applied Studies)[1],吉迪恩·图里(Gideon Toury )将其绘制成图表,如图1所示[2]。
该图清晰呈现了霍姆斯对翻译学的整体架构,广为学界所引用。
当前的翻译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以往对文本字、词、句等微观层面的翻译策略探讨,而是与多学科进行交融,综合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比较文学、神经科学、生态学、经济学与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最新发现,产生了大量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1989年以来,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都陆续设立了一些翻译研究项目。
据张威统计,2000-2013年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量达31675项,其中语言学类达1926项,翻译类达360项。
翻译类项目数量持续增加,比重有所提高[3]。
相关的翻译研究期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版发行,如《中国翻译》《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等。
此外,大量的外语类核心期刊,如《外国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学刊》《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等也为翻译研究开设专栏。
综上所述,翻译这门古老的学科正日渐展现出其系统化、科学化的一面。
一、翻译研究方法课程设置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的增强,我们已经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外来文化。
我国XBRL研究的现状——基于2001—2010年的文献分析
■现 代管理 科 学
一名家观 察
我国X 研究的现状 BL R 基于2 0 — 2 0 1 0 0年的文献分析 1
●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淼 庄 明来
摘要 .09 2 0 年以来, 我国 出台了一系列关于 X R 应用的重要法规 , BL 特别是 21 年 两套标准的发布 , 00 进一步推动 了
另外 , 有 的研 究 回顾 对 我 国十 年来 研究 的主 现 本 次 盛会 上 ,财 政 部 发 布 了 《 业 会计 准 则 通 用分 类 标 很 大提 高 : 企 准 》 国家标准 化 管理 委员 会 发布 了《 扩展 商 业报 告语 言 题 总结不 是很 统一 . 能较 明 确地 为我们 呈 现一 个研 究 的 , 可 不
问题包 括文 献选 取 标准 “ 有代 表 性 ” 比较模 糊 、 研究 的范 围
没有 涵 盖 近两 年 的 文献 等 . 我 们 的统 计 数据 来看 , 两 从 近 年关 于 X R B L的研究 无 论从 数 量还 是质 量 . 之 以前 都 有 较
月 1 9日至 2 1日, 2 第 1届 国 际 X R B L大 会 在 中 国召开 , 在
在那 些 刊物 上 ?十年 来 我 国 X R B L研 究 成 果 的 数 量 、 量 质
系统 工程 . 志着 后 危机 时代 我 国 以 X R 标 B L应 用为 先导 的
会 计 信 息 化 时 代 的 来 临 . 中 同 会 计 信 息 化 建 设 史 上 具 有 在
里 程碑 意 义。2 1 0 0年 l 2月 9日。 政部 发 布 了《 于 实施 财 关 企 业会 计 准则 通用 分类 标 准 的通 知》 ,拟 订 了首批 实 施通 用分类 标准 的企业 和会 计 师事 务所 名单 以及 相关 要求 时 至今 日 . 管 是 理论 上 , 是 实务 上 我 国都 取得 了很 大 的 不 还
中国二语习得研究15年1994-2008——基于10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的统计分析研究
可编辑修改lUll 1 1 1 I I I U l l II I I UlY20401 02中国二语习得研究1 5年(1 994-2008)——基于1 0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的统计分析研究摘要本研究对15年来中国二语习得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回顾了其发展历程,通过对国内10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的统计分析,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载文量、期刊分布规律、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对中国二语习得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中国二语习得研究的论文载文量从1994年到2004年呈快速增长趋势,到2005年略有下降,随后保持缓慢上升趋势,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
第二,在期刊分布方面,1994年一1998年期间,我国二语习得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和《外语电化教学》上;在 1999年-2003年期间,《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和《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收录了我国二语习得研究的大多数论文;在2004年一2008年期间,《钋语与外语教学》、01-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和《外语电化教学》是发文最多的四种期刊,目前在我国关注二语习得研究的核心期刊中处于重要地位,是从事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信息来源。
第三,中国二语习得研究的内容在过去十五年内逐渐呈现多样化,各主要内容的研究水平也趋于平衡;根据研究热点的分析,生理与心理因素、认知因素、和非语料库的中介语对比分析这三个主题,目前处于研究热点的前三位,属于重点研究对象。
第四,十五年间,定性研究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定量研究与结合研究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三种研究的比例大致呈均衡趋势,并且定量研究与结合研究中统计分析方法更趋多样性,更具复杂性,说明这两种研究方法的使用日渐成熟。
同时,本研究也指出了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语>-j得;国内研究;研究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可编辑修改ESLA RESEARCH IN CHINA(1 994—2008)10心OR U NGUISTIC 一RESEARCH ON SLA INJOURNALSABSTRACTThis thesis provides a general survey of SLA research in China in the 15of biblometrical analysis,reviews years from 1994 tO 2008.It,from a perspectivethe three-smged developments of the research,presents the status quo bynumber of articles,the distribution of joumals,the research highlighting thecontents,methodology,as well as problems in China’S SLA research,andand prospects for future SLA research in China.predicts the directionThe thesis yields four important findings.First,the number of articles of SL久research in China increased rapidly from 1994 tO 2008,decreased a littlein2005,and thenkept a slow upward trend and moved tO a relatively stable stage.Second,in the period of 1994 to 1998,the achievements of SLA research in China were found mainly in Foreign Languages and砌咖Teaching,Modern Foreign Languages,and Computer-assisted Foreign Language.In the period of1999 tO 2003,Foreign Languages and砌折Teaching,Foreign Language WorM, and Journal ofPLA University ofForeign Languages had most of the articles on SLA research in China.In the period of 2004 to 2008,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Modem Foreign Languages,and Computer-assisted Foreign Language were the first four journals in the amount of the published articles and the important source of information of the SLA research,and were in high positions of 10 major journals.Third,the range of China’S SLA research is much wider than before,tending to a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ach field.The research hotspot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top three topics are B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onstrains in SL~Cognitive Factors in SL~and Non—Corpus Analysis of Intedanguage Contrast.mFourth,in the last fifteen years,the proportion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presented a downward trend,while the proportions in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combined research presented an upward trend.Up to 2008,the three types of research represented a roughly balanced trend and the methods of data analysis were more multiple and complex,which implicates that these two types of researches came of age.KEY WORD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hina’s SLA research;research review;research content;research methodIV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可编辑修改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 Backgroun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EA)is a relatively young field only goes back about 40 years.In the past 30-40 years,the field of SLA has developed into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complete with its own research agenda.In addition we have witnessed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onferences dealing、Ⅳith SL九Furthermore,the field has journals devoted exclusively to research(Studies觑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Language Learning,and SecondLanguage Research).Finally,there are now numerous edited volumes dealing wim subareas in the field.From the middle 1980s,the study of SLA began to develop in china,and then experienced more than 20 years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countries’SLA theories to the independent and innovative research,晰tll its subject construction,the research contents,methodology,and achievements having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First,there are numbers of core journals reflecting SLA research in Cbi彻一,,D比r,讹Z of PLA Universityof Foreign Languages,Foreign Language andLiterature,Foreign Languages,Computer-assisted Foreign Language,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Research,Foreign Language Worm,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Foreign Languages and刀l折Teaching,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and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Contemporary Linguistics,Foreign Languageand Linguistic Education,Language TeachingStudies.Second,monographs and symposiums of SLA have beensuccessively published,mainlyincludiIlg_—Z删Learning Strategies(Wen Qiufang,1996),Stud/es ofLanguageAcquisition Oin Honggang,1997),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o Defa,1997;Jiang Zukang,1999;Lin Li,2000),Empirical Studies on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Wen Oiufang and Wang Lifei,2003),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r English Majors ping Yangren,2004),Teaching and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A Guide to Recent Research and Its Applications(Macaro andSLA Rehash in Chma(1994·2008)—-Researcll O n SLA in 10 Major Linguistic Journals可编辑修改Cai Jinting,2008),Introduc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Wang Lifei,2009),Major Issu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Wen Qiufang,2010),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ductory Course(Shen Hongchang,Liu Xiwen,and Ji Zhongrnin,2010).Finally,important academic activities are held regularly in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Seminar,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ELT in China,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National Symposium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his thesis choose China’S SLA research of the period from 1994 to 2008 as its research object,for the research of this period gradually entered a mature stage,not only the emerg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but also broadening of the research field,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research—level,and the gradual growth of research team.This thesis,耐tll the purpose to provide a general survey of SLA research in China in the last 15 years,reviews the published articles from 1994 to 2008 by adopting biblometrical analysis for objective results.In order to review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research,this research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by highlighting the number of articles,the distribution of journals,the research contents,methodology,as well as problems in China’S SLA research,and predicted the direction and prospects for future SLA research in China.The main research questions are as follows:1)How did the number of articles change in the last 15 years?2)How did the joumal distribution change in the last 15 years?3)How did the research topics change in the last 15 years?4)How did the research method change in the last 15 years?2可编辑修改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1.3 Research significanceMost researchers in china have mainly focused their attention on micro studies of specific SLA theories,but rarely on macro studies of theory construction or on meta.studies of the SLA research.tnlis thesis provides a general survey of SLA research in China in the last 15 years.It,from a perspective of biblometrical analysis,reviews the three—staged developments of the research,presents the status quo by highlighting the number of articles,the distribution of journals,the research contents,methodology,as well as problems in China’S SLA research,and predicts the direction and prospects for future SLA research in China.First,it can help researchers have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China’SLA research by#ving the trend of thenumber of articles.Second,it can help researchers know the core joumals’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SLA field by giving joumal distribution analysis.Tbird,it Call help researchers form a general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LA research and have an idea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SLA.Fourth,it can help researchers know the trend and features of research methods application of China’S SLA research by analyzing samples and comparing with foreign countries’SI A research.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Chapter One is Introduction.This part presem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purpose,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about the China’S SLA research in the past 15 years from 1994 to 2008.Chapter Two is Literature Review.This part mainly,Call bedivided into four parts.The first one is about bibliometricsand its relative theories.The second one iS about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LA research,mainly including linguistic嬲pect,psychological aspca,and social aspect.The third part is about research method ofSL九The last one is about literature on SLA research inChina.Chapter Three is Research Design.It includes four main parts of the research questions.Chapter Four is Problems in China’s SLA research concerning with research theory,research method,disciplinary orientation,and the application of SLA theory.3可编辑修改 SLA Research in China(1994-2008)—-R e∞砌on S LA in 10 Major L inguisticJournalsChapter Five is Prospectfor China’S SLA Research .The last part is conclusion .It concludes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points outlimitations ,and gives suggestionsfor future studies . 4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可编辑修改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2.1 BibliometricsBibliometrics is a set of methods used to study or measllre texts and information.Citation analysis and content analysis are commonly used bibliometric methods.While bibliometric methods are most often used in the field ofinformation science,bibliometrics have wide applications in other library andareas.In fact,many research fields use bibliometric method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ir field,the impact of a set of researchers,or the impact of a particular article.Bibliometrics are now used in quantitative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s of academic output which is starting to threaten practice based research.2.2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LA research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is a research field that focuses on leamers and learning rather than teachers and teaching.In their best-selling text,Gass and Selinker(2008,P.1)define SLA硒“the study of how learners create a new language system.”As a research field,they add that SLA is the study of what is learned of a second language and what is not leamed.An examination of any other introductory or overview texts would reveal similar definitions and discussions of the scope of SLA research(e.g.,Doughty&LoI培,2003;Ellis,1994;Hghtbown&Spada,2006;VanPatten,2003;White,2003).Moreover,such definitions wodd include a concern for botll processes and products involved in how languages are leamed,as the field isinformedby a variety of disciplines such嬲linguistics,psychology,and education.Interes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dates back many centuries(e.g.see McCarthy 2001),but it is only since the 1960s that scholars have formulated systematic theories and models to ad&ess the basic questions in the field of SLA:(1)What exactly does the L2 learner know?(2)How does the learner acquire this knowledge?S可编辑修改SLA Research in China(1994-2008)——-ReSearch Oil SLA in 10 Major Linguistic Journals:(3)Why are some learners more successful than others?There are corresponding differences in what is emphasized by researchers who come from each of these fields:*Linguists emphas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the languages that are being learned,and the linguistic competence(underlying knowledge)and linguistic performance(actual production)of learners at various stages of acquisition.*Psychologists and psycholinguists emphasize the mental or cognitive processes involved in acquisition,and the representation of language(s)in the brain.·Sociolinguists emphasize variability in learner linguistic performance,and extend the scope of study to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underlying knowledge that additionally accounts for language use,or pragmatic competence).*Social psychologists emphasize group-related phenomena,such as identity and social motivation,and the interactional and larger social contexts of learning.Table 2.1 Frameworks for study of SLA(Muri吐2伽16)\Linguistic Psychological Social1950sand Structuralism Behaviorism Sociocultural Theory beforeTransfomalism.Gen Neurolinguistics Ethnography of196瓶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妇riation erative GrammarProcessing TheoryAcculturation Theory 1970s Functionalism Humanistic modelsAccommodation Theory Principlesand198鹏Connectionism Social Psychology Parameters Model199惦Minimalist Program PmcessabilityPrior to the 1960s,interest in L2 learning was tied almost exclusively 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oncelalS.The dominant linguistic model through the 1950s was6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可编辑修改Stmcturalism(e.g.Bloomfield 1933),which emphasized the description of differentlevels of production in speech:phonology(sound systems),morphology(compositionof words),syntax(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of words within sentences,such弱ordering and agreement),semantics(meaning),and lexicon(vocabulary).The most influential cognitive model of learning that was applied to language acquisition at thattime was Behaviorism(Skinner 1957),which stressed the notion of habit formation resulting from S-R—R:stimuli from the environment(such as linguistic inpuO,responses to those stimuli,and reinforcement if the responses resulted in some desired outcome.Repeated S—R—R sequences are learned(i.e.strong stimulus-response pairings become“habits’,).The intersection of these two models formed the disciplinary framework for the Audiolingual Method,an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which emphasized repetition and habit formation that was widely practicedin much of the world at least until the 1980s.Although it had not yet been applied tosecond language concerns,Vygotsky’S Sociocultural Theory(1962 in Englishtranslation)was also widely accepted as a learning theory by mid-century,with other people as critical to the learning process.This emphasizing interactionview is still influential in SLA approaches which are concerned with the role of inputand interaction.2.2.1 Linguistic perspectiveThere have been two foci for the study of SLA from a linguistic perspectivesince 1960:internal and external.111e internal focus has been based primarily on the 。
国际传播10年:理论研究述要与思考——基于2001—2010年《新闻与传播》的文献研究
主
媒体研究和跨文化管理等新领域。这一主题的研究给人留下
的 印 象 是 不 够 宏 观 , 微 观观 照 更 聚 焦 、 给 力 。这 一 主 题 下 但 更 的 研 究 热 点 主 要 集 中 在 文 化 冲 突 、 化 自 觉 和 文 化 安 全 。 研 文 究 者 从 这 些 次 级 主题 出发 , 求 跨 文 化 传 播 中 我 国 国 际 传 播 寻 的 可 行 性 路 径 , 建 立 在 既 有 文 化 底 蕴 、 有 全 球 传 播 视 野 即 又 和 国 家 安 全 高 度 的 传 播 与 国家 安 全 理 论 之上 。这 一 主 题 的 理 论研究 可 以归纳 为以下 特点 :一是 时间跨 度依 然呈 现为 V 形 , 与 上 一 主 题 的 时 间 特 点 一 样 , 成 果 主 要 集 中 在 2 0 — 0 3年 和 2 1 02 2 0 0 0年 , 论 研 究 出 现一 定 的 中 断 现 象 ; 理 二 是 研 究 方法 上 突 出 了 批 评 立 场 , 篇 论 文 几 乎 都 不 约 而 同 地 三 采 用 了批 判 方 法 , 跨 文 化传 播 中不 同理 论 场 域 的 互 动 性 不 对 足 、 自觉 主 张 西 方 中 心 主 义 的 倾 向和 迎 合 西 方 的东 方 主 义 不 思 维 逻 辑 等 提 出 批 判 ; 是 研 究议 题 较 为 集 中 , 研 究 者 身 三 但 份 较 为 单 一 , 了 一 篇 综 述 之 外 , 它 两 篇 论 文 均 为 同 一 作 除 其 者 , 发 媒 体 为 同一 杂 志 , 大概 是 微 观 研 究 的 “ 天 不 足 ” 首 这 先 , 同 样 应 该 是 二 次 文 献 “ 一 漏 万 ” “ 天 不 足 ” 挂 的 先 。 跨 文化 传 播 是 构 建 国 际传 播软 实 力 的 重 要 内 容 , 以 达 可 成软实 力和硬 实力“ 轮驱 动” 双 的传 播效果。刘 阳在《 中国跨
国内口译教材_1999_2010_研究_出版及编写现状综述_吴爱俊
2012 年第 1 期
国内口译教材(1999 ~ 2010) 研究、出版及编写现状综述
○ 吴爱俊
( 中国外文局 华语教学出版社,北京 100038)
[摘 要] 本文将对 1999 年至 2010 年我国口译教材相关论文研究数量及口译教材的出版数量分别进行
统计,对比分析口译教材的研究与出版速度,得出出版力度强于研究力度的结论,并提出加强口译教材研究的必要 性。然后从口译教材所经历的四大编写理念入手,即分别以培养语言能力、口译技能、口译实战能力以及跨文化交 际意识为理念指导所编写的口译教材实例进行了评述,分别指出可进一步提升各类教材编写模式指导效果的建 议。最后对未来口译教材的编写程序及建设做出思考和展望。
6%
5%
5%
1%
译教程做了进一步分类,将其分为交替传译教程、同声传译教 程和视译教程。笔者在利用该检索库搜索口译教程时,还搜
在笔者所搜索到的 146 本口译教程当中,英汉互译类口
索到了这样一些教程,如齐伟钧编著的《英语口译基础能力证 译教程出版种类所占比例为最多,接近 80% 。其中在英汉互
书考试基础听力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年出版) , 译口译教程当中,主要出版的是交替传译类口译教程,其比例
3
1
17
6
2003 - 2004 3 21
2005 - 2006 5 35
2007 - 2008 7 27
2009 - 2010 15 40
总数 34 146
从以上的统计数据来看,口译教材的出版数量和相关口
Section Ⅲ 篇章口译 Text Interpreting
译教材研究性论文的数量都在逐年增加。我们发现,相关年
近十年国内文献计量学的应用研究状况——基于CNKI 2001—2010年核心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
1 研 究背 景 文 献计 量学 作 为情报 科 学 的一 门重要 分 支学 科 ,
是 国 内外 图书情 报 学界研 究 最 活跃 的专业 领 域 之一 。 我 国文 献 计 量 学 的研 究 始 于 20世 纪 70年 代 末 ,经 过 30多 年 的努 力 ,迄今 已形成 理论 、教 育 和应 用全 面 发展 的 良好 局 面 .并 不 断 取 得 新 的进 展 。针 对 国 内文献 计 量 学 的研 究 状 况 ,图 书情 报 学 界 不 断 进行 回顾 与反 思 。有学 者 从 宏 观 描 述 和理 论 阐释 的 角度 来 讨论 ,如 邱 均平 等 在 《我 国文 献计 量 学 发 展 的 回 顾 与展 望 》 中将 我 国文 献 计 量 学 的发 展 历 程 分 为 三 个 阶段 ,对 其发 展 和现 状做 了基 本估 计 和全 面 分析 , 认 为 它 取 得 了七 个 方 面 的 重 要 进 展Ⅲ;也 有 学 者 利 用 文献 计 量 的方法 ,对 某 段 时 间 内 发表 的 国 内文献 计 量学 研 究 的相关 论 文 进 行 统计 分 析 。从 而 得 出相
文 献 计 量学 是 一 门实 践性 、应 用 性非 常 强 的学 科 .应 用 研 究作 为 其 内容体 系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因而 受 到研 究 者 的 高度 重 视 ,即利 用 文 献计 量 学 的方 法 对 某 一 学 科 、领 域 或 专 题 等 进 行 定 量 研 究 与 分 析 , 相 关 论 文 层 出 不 穷 。 韩 丽 风 曾 经 于 1997年 在 《1990- 1995年 我 国文 献 计 量 学 应 用 研 究论 文 定 量 分 析》 中通 过对 1990- 1995年 间我 国文献 计量 学应 用 研 究论 文 的 统计 .定 量 地分 析 了期 间我 国文 献 计 量 学 应 用 研 究 的发 展 状 况 [3]。 十 多 年过 去 了 ,当 前
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
中国翻译与翻译探究现状反思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息加快,翻译作为信息沟通的重要工具,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翻译事业蓬勃进步,然而在面临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熟识到中国翻译与翻译探究的现状,准时进行反思,以推动翻译事业的进步。
起首,我们需要反思的是翻译行业的现状。
目前,中国的翻译市场规模不息扩大,需求量也日益增长。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翻译行业的专业水平与之不相称。
在一些大规模翻译项目中,存在译员素养参差不齐的状况。
部分译稿存在语法错误、理解偏差以及风格不当等问题,严峻影响了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译员为了赶进度,屡屡轻忽对源语言的专注理解,导致翻译不准确甚至错误。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翻译行业的声誉,更严峻地影响了信息的传递和跨文化沟通,因此,我们需要深度反思和沉思如何提高翻译行业的整体素养。
其次,我们需要反思的是翻译探究的现状。
虽然中国的翻译探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相对于国际上的翻译探究水平,仍有差距。
起首,翻译理论探究相对薄弱。
中国的翻译理论多以西方理论为主导,缺乏独立的理论体系。
一些经典翻译理论在中国并未得到充分应用与进步,以致在实践中无法解决特定问题。
此外,虽然翻译技术和工具的进步为翻译工作提供了便利,但对于翻译理论的深度探究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其次,翻译探究的深度度仍有不足。
探究者往往停留在对翻译现象的表面观察,缺乏对深层次问题的探究。
翻译即文化的特性,需要通过深度探究,充分理解译文与原文之间的跨文化差异。
然而,目前仍有许多探究停留在描述性的层面,对于翻译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没有赐予足够的关注。
在反思中国翻译与翻译探究现状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沉思如何推动翻译事业的进步。
起首,翻译培训应当更加重视专业性与实践能力的培育。
为了提高整个行业的素养,相关机构和教育部门需要审慎设置翻译培训课程内容,增加实际案例和实践训练的比重,让同砚能够直接接触和解决真实的翻译问题,提高实践能力与应变能力。
英语翻译教材现状浅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 随着 “ 一带一路” 建设的深入推 进,涉外业务对于加强与各国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日益凸显。社会对各类翻译人才的需要的不断增加,各类英 语翻译教材应运而生, 可谓种类繁多, 数量可观。但各个院校 并没有统一编写的教材, 一些老师是自己编选翻译课的材料, 还有的是综合各种教材, 挑选其中认为合适的为教学使用。 这 一现象, 也引起了对翻译统编教材编写的必要性的探讨。 1 我国英语翻译教材现状 张美芳(2001)将传统的英语翻译教材分为了三类, 一类是 以词法句法为纲的词法句法流派,一类是以专题语言功能或 翻译功能为基础的功能流派,最后是以当代翻译理论为基础 的当代译论流派。这种分类对教材改革起到了启示的作用。 通过对现有主要英语翻译教材的比较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 这 些教材有以下的特点: 1.1 译论不足 “理论来源于实践, 总结翻译中的实践经验, 并把经验上 升为理论, 以进一步指导实践, 搞好翻译” 即可。 但是有人提 出 “翻译理论真的能指导实践, 指导出好的翻译来吗?” 的质 疑,这是翻译理论的实用主义态度。认为不学理论也能实践 的人, 其实他们在翻译中在潜意识中也有自己的认识, 但是这 些认识大多是经验性, 并且未理性化、 系统化, 没有上升到理 论的层面。 英语翻译教材或翻译教学是以理论为主还是以实践为主, 也一直困扰着我们。上个世纪 60 年代就有过一场辩论。主 张翻译课 “以实践领先” 的同志批评 “以讲授知识领先” 的做法 实质上是实践降为次要地位,违反了人类认识是由特殊到一 般的规律, 因此就不能很好的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高 1965) 年生, , 主张翻译课 “以知识为主线” 的同志则批评 “以实 践领先” 的教学思想的人, 事实上是把学校传授知识与人类的 一般的认识过程混为一谈。因为要求学生对讲授的全部知识 都有直接经验, 即从亲身的翻译实践中体会, 是不可能的。 (蔡 毅 1963) 。 近年来这种相持不下的情况似乎在改变, 比如有人 批评: “在翻译问题上, 主要问题不是不重视实践, 而是不重视 甚至忽视理论” (孙家孟等 1988) “传统的英语翻译教材编写体 例比较陈旧, 理论部分显得薄弱, 对翻译相关的学科理论几乎 没有涉及。 ” (顾炎龄 1993) “技巧教学翻译课教学的全部或者 说唯一的内容,翻译课应该至少将百分之五十的时间用于科 学翻译理论的讲授,因为只有科学的翻译理论才有可能揭示 翻译中最本质的东西, 从而在宏观上指导翻译实践。 ” (林克难 188
国内英语写作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对十大外语类核心期刊近五年(2012-2016)的统计分析
2018年06期总第394期ENGLISH ON CAMPUS用,加强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方面的研究。
从教师职业背景来看,对高校英语教师相关研究较多,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师相关研究较少。
总体而言,我国英语教育中的反思性教学研究方向呈现从理论研究到实证研究的趋势,但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上仍不够丰富,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薛笑丛.反思教学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界,2000(04): 17-19.[3]高翔,王蔷.反思性教学:促进英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英语教学,2003(02):87-90.[4]彭华茂.关于小学教师反思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中国心理学会, 2001:1.[5]罗洁云.反思性教学研究综述和展望[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5(07):51-52.[6]彭晓娥.大学英语教师反思性教学与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4(06):91-94.[7]施惠平,王姣.大学英语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的个案研究[J].教师教育学报,2015,6:33-38.[8]陈文娟.大学英语教师反思性教学行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6,12:35-36.[9]冯艳春,李梅.反思性教学在内蒙古地区高校英语教师中的开展现状及其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5,11:99-100. [10]朱江梅,刘丽红.国内外反思性教学的研究综述与展望[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7:155-156.[11]甘玲玲.反思性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08):103-105.[12]王竞辛,孙树文.论反思教学与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J].科技信息,2012(20):12.[13]汪琼.构建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反思型教学模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6(08):116-117.[14]徐婷,李晖.浅析反思性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师的新定位[J].才智,2017(13):38-40.[15]陆晓妹,陆苾雯.初中学生反思性英语学习的实证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7(12):140-142.[16]刘玉杰.反思性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26(09):68-69.[17]李晓旭.反思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03):65-68.[18]许展.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反思教学实证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06):92-96.[19]Wallace,M.J.1991.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A Reflec-tive Approach.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国内英语写作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对十大外语类核心期刊近五年(2012-2016)的统计分析文/张丽【摘要】对近五年来(2012-2016)发表在国内十大外语类核心期刊上有关英语写作的文章进行检索统计:(1)过去五年里,英语写作研究虽有起伏,但大致呈平稳上升的趋势;(2)研究的内容比较丰富——教学法、语言和语篇、作文评价与测试、学术英语写作以及影响写作的因素等;(3)研究方法上,采用实证性研究多于非材料性研究。
国内翻译教材分析与思考
国内翻译教材分析与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出现,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学习语言技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传统的语言教材文章以及外国语学习者对翻译技能的需求,促使传统教材中加入了翻译教材,翻译教材得到普遍认可,成为了学习者获取语言技能的重要教材。
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外语学习大国,翻译教材的教学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国内翻译教材分析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如果能够深入分析翻译教材的特点并与发展趋势相结合,将有助于对翻译教材的有效利用。
首先,要分析国内翻译教材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翻译教材本质上是双语或多语教材,外语文章与汉语文章相互呼应,以汉语为基础,从外语文章中掌握语言文法,并增加学习者对翻译的理解能力。
第二,翻译教材注重学习者的实践能力,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水平,将外语文章分解成语法和词汇要素,并通过翻译实践锻炼学习者的实践能力。
第三,翻译教材紧密结合异文文化,把外语文章嵌入文化环境,使学习者掌握外语文化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翻译教材注重外语文章整体理解,做到译文连贯通顺,使学习者掌握句法语法,并通过训练来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翻译教材中也有词汇和句型的训练,解决学习者的发音和语法问题,增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翻译教材紧密结合双语或多语技能,以培养学习者外语语言表达能力为主要目的,因此,翻译教材应能有效教学,实现真正的教学目标。
国内翻译教材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翻译教材,可能会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网络技术,让学习者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翻译实践,通过多元化的学习形式和交互式的学习模式,来提升学习者的翻译技能。
总之,翻译教材是学习者获取语言技能的重要工具。
国内翻译教材应不断向着更丰富的内容、更多元化的形式、更实战化的学习模式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
“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资料合集目录一、我国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基于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载文的统计分析二、我国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基于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载文的统计分析三、课程论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调查与展望基于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的论文分析我国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基于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载文的统计分析多模态外语教学是近年来我国外语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的综述,基于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载文的统计分析,总结研究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外语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
多模态外语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旨在通过多种感官和渠道协同作用,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效果。
近年来,我国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进行综述,并通过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
研究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理论探讨、应用研究、实验教学等多个方面。
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化,包括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证实验等。
同时,我国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多模态外语教学理论的完善、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及实际应用效果的显著等。
然而,研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研究深度不够、实证研究不足、缺乏对比研究等。
本文选取了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中发表的关于我国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的载文进行统计分析。
共有20篇论文符合要求,涵盖了2010年至2020年期间的研究成果。
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总结了我国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模态外语教学理论探讨,如概念、特点、原则等;多模态外语教学模式探讨,如设计、实施、评估等;多模态外语教学的实证研究,如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等。
浅析国内外语文化教学研究现状——对8种外语类核心期刊10年(1997年-2007年)的统计分析
3
2
0
7
2
0
6
O
0
O
3 8
6
12 0
所 占百 分 比
9 % l.% 1 % 3 % 8 % 1. 1. 2 % 6 % 5 % . 8 1 l. 1 . . 7 7 7 8 6% 3% 7 7 . . . 9 7 9
本文选 取了 19 年至2 0 年间 国内外 语教学8 97 07 种核心期 刊有关 外语 文化教学研 究的文章共 12 ( 0篇 见表 1 ,其 中有 )
表 1 过去 1 间 8种外语 类核心期刊发表 文化教学研究论文情况 0年
年份 , 期刊 名称 9 7 9 8 9 9 0 0 0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7 数
A B
《 外语 教学 与研 究 》 《 现代 外语 》
1 0
2 0
1 1
O 1
0 0
0 0
0 O
0 0
1 0
0 O
0 0
4 2
C D
F
《 外国语 》 《 外语界 》
《 外语 教学 》
评沦
浅析 国 内外语 文化教学 研究现状
对 8种外语类核心期: 0年 (9 7年 一2 0 F1 I J 19 0 7年 ) 的统计分析
重庆市开县温泉中学 付可林 郭玉萍
【 摘要 】本 文对过去1 年  ̄(97 20 ), o 19 - 0 7q 登在 国 内8 : ] 种主要外语 类核心期刊上 有关外语文 化教 学研究 的文 章进 行检 索统
明 国内对文 化教学研究 的关注 程度不够高 。另外从表 1 还可 以看到 :各个核 心期 刊对文化教学研 究的关注程度也不 同 , 期 刊D、期 刊F 和期 刊G 在这 十年间对文化教 学的关注最 多 ,
2001年以来国内生态翻译学研究综述
2001年以来国内生态翻译学研究综述2001年以来国内生态翻译学研究综述陈金莲(广东医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东莞523808)摘要: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
它肇始于中国,发轫于2001年。
生态翻译学填补了译学“生态维度”的系统研究空缺,促进了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
本文分两个阶段回顾了2001年以来中国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状况,就其发展历程、研究队伍、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纵向总结研究;就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进行了剖析;对生态翻译学的未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指出未来生态翻译学研究要加强理论研究的系统性、拓展应用研究的深度、完善研究方法和壮大研究队伍,培养领军人物;期望能够对当前和未来的生态翻译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翻译理论;外语教学;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5)02-0086-08Abstract:Eco-translatology,originated in China in the year of 2001,refers to an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which fills the vacancy of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dimension"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general survey ofeco-translatology in China since 2001. It presents a longitudinal summary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research team,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research contents ofeco-translatolog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some limitations in these aspects and suggests that systematic research in theory should be reinforced,the depth of applied research should be expanded,research methodology should be improved,research team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more leading experts in this field should be cultivated,hoping to offer some help to the current and future study on eco-translatology.Keywords:eco-translatology;translation theory;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research survey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调查与思考谈建立我国翻译教材的新体系
内容摘要
4、总结和展望: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建立我。国的住房社会保。障 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继续努力探索新的思 路和方法,不断完善我国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引言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休闲研究也日益受到,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次演 示旨在探讨国内外休闲研究现状和建立我国休闲学科体系的设想,以期为我国休 闲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问题陈述
问题陈述
休闲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内容零散:国内外休闲研究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内容分散,缺 乏统一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向。
问题陈述
2、研究方法不规范:部分休闲研究的方法不够规范,存在主观性强、数据不 准确等问题。
3、缺乏本土化理论:我国休闲研究起步较晚,大部分理论都是从西方引进的, 缺乏本土化的理论支撑。
内容摘要
2、创新教材体例:打破传统教材体例,采用项目化、模块化编写方式,以实 际翻译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翻译知识和技能。
内容摘要
3、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重,设计形式多样的翻译实践项目,鼓励 学生参与实际翻译工作,提高其翻译实践能力。
内容摘要
4、融入新技术: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材编写中,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 创新教材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内容摘要
3、针对性强: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 提高教材的适用性。
内容摘要
4、强调评估指标:建立完善的教材评估指标,以确保新体系教材的质量和效 果。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3 No.10 Oct. 2012
国内翻译教材研究现状与思考
— ——基于 15 种外语类核心期刊(2001-2010)的统计分析
0
0
0
0
0
0
0
0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0
0
0
0
0
0
1
0
0
0
1
外语研究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0
0
0
0
0
0
1
0
0
0
1
山东外语教学
0
0
0
0
0
0
0
0
1
1
2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0
0
0
0
0
0
0
1
0
0
1
总计
1
2
7
4
1
4
8
2
6
5
40
比 例 (%)
2.5 5.0 17.5 10.0 2.5 10.0 20.0 5.0 15.0 12.5 100
图 1 2001-2010 年国内翻译教材研究发展趋势
图 1 显示了近 10 年翻译教材研究成果的整体 趋势。 从整体来看,教材研究在整个翻译教学研究 领域比较滞后。 15 种核心期刊全年发刊总量加起 来不超过 8 篇, 除 2003、2007、2009 年全年发文量 突破 6 篇, 其他年份则寥寥无几。 从历时角度看,
自 2006 年翻译本科专业的招生到 2009 年翻 译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MTI) 的 设 立 , 近 十 年 来 我 国 翻 译 教学研究步入了繁荣期。翻译教学研究逐渐呈现立 体化、多方位的研究趋势,但翻译教材建设、师资队 伍发展及教学评估等方面尚不够充分[1]。 正如张美 芳[2]所 指 出 的 ,目 前 翻 译 教 材 的 需 求 量 相 当 之 大 , 一 个与此极不相称的现象是,对翻译教材的研究却没 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十年来我国翻译教材研究的 现状如何? 研究中存在哪些问题? 翻译教材的研究 应朝哪些方面发展? 带着上述问题,笔者拟对近十 年来国内翻译教材研究做简要回顾,以期致力于翻 译教材研究的同仁们对此展开更深入的讨论与思 考。
2001 至 2005 年共刊登了 15 篇相关文章, 占总数 的 37.5%;后 5 年 (2006-2010)中 翻 译 教 材 研 究 呈 现回暖趋势,占 10 年中发文总量的 62.5%。 由此可 见,教材研究与学科建设息息相关,尤其是近五年 来翻译本科招生权的获准以及翻译专业硕士学位 的设立使翻译专业教育及翻译教学转型得到了社 会的重新审视,由此也推动了翻译教材建设。
吴熙
(甘肃联合大学 外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在对近十年来(2001- 2010)15 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中翻译教材相关研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简 要回顾了翻译教材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以引起译 界同仁对此研究的关注和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翻译教材;研究现状;研究内容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0-0150-04
表 2 2001-2010 年翻译教材类研究论文的分类情况
类别 翻译教材体系的构建 翻译教材的编写原则 翻译教材评介 翻译教材教学体会 翻译教材研究综述
பைடு நூலகம்篇数
所 占 比 例 (%)
5
12.5
11
27.5
19
47.5
4
10.0
1
2.5
有个别回顾和总结翻译教材研究趋势和现状的综 述类文章。
三、研究要点综述 (一)翻译教材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翻译教材体系的研究主要围绕统编教 材存在的问题、教材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等方面展 开。 曾剑平、林敏华[3]从目前翻译教材存在的诸多问 题入手,提出教材编写应该在科学性原则的指导下 理论结合实践, 加强教材内容的知识性和实用性。 刘 季 春[4]在 对 比 国 内 统 编 翻 译 教 材 和 国 外 优 秀 翻 译 教材的基础上,认为新的教材体系必须体现“知识 领先”,而非“实践领先”;“描写为主”原则应当作为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结合点或切入点。 陶友兰[5] 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出发,从翻译概念的拓展、多元 化翻译标准的引入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我国翻译专 业课程教材的构建模式。 李运兴[6]系统阐述了语篇 翻译教材的理论支撑以及教材设计、 教学方法、测 试等教学实践环节。 (二)翻译教材的编写原则 国内对教材编写原则的研究主要分为口译教 材和笔译教材两方面。 译界普遍认为我国目前的口 译教材理论基础薄弱, 还未形成自有的体系和标
基金项目:全国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改课题“高职高专应用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之 研 究 成 果 (GZGZ7611453)
- 150 -
表 1 2001-2010 国内 15 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翻译教材类论文发刊统计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总计
一、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文献检索和统计分析的方式。 根据北 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2 版),选取了 12 种 外国语核心期刊及 3 种语言学核心期刊 (翻译类) 所刊登的有关翻译教材类论文作为调查范围。经过 初 步 统 计 , 最 终 选 定 15 种 核 心 期 刊 2001 年 至 2010 年 十 年 间 发 表 的 共 40 篇 翻 译 教 材 研 究 论 文 分析对象。 并运用 Excel 软件从研究内容、研究趋 势、 研究分类等方面以图表形式进行了统计和分 析。
中国翻译
1
1
3
2
1
1
1
0
1
1
12
上海翻译
0
0
3
2
0
1
1
0
3
0
10
中国科技翻译
0
1
0
0
0
0
2
0
0
3
6
外语教学与研究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国语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语与外语教学
0
0
0
0
0
0
2
0
0
0
2
现代外语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语界
0
0
1
0
0
2
0
1
1
0
5
外语学刊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语教学
0
0
0
二、国内翻译教材研究论文统计 (一)发刊统计 2001-2010 年 15 种核心期刊各刊发文数量如 表 1 所示。 40 篇翻译教材类论文中,其中 28 篇来 自《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和《中国科技翻译》三大 翻译专业学术期刊,占近十年来核刊翻译教材论文 总量的 70%,而其它 12 种外语核心期刊 10 年来仅 刊登了 12 篇论文,其中《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 语》、《现代外语》杂志自 2001 年以来几乎没有刊登 过有关研究翻译教材的论文。 (二)研究趋势
(三)研究分类 考虑到翻译教材研究论文几乎全部采用非实 证性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依据研究内容将 40 篇论文分为五大类,具体见表 2。 在近十年发表的 40 篇翻译教材类文章中,近一半的(47.5%)文章属 于 “ 教 材 评 介 ”, 不 到 三 分 之 一 的 文 章 (27.5% ) 主 要 探讨“教材的编写原则”,其次分别是“翻译教材体 系的构建”以及“教材编写及教学中使用体会”,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