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设计说明书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范本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范本前言主要叙述矿井概况、开拓方式、通风方式、开采状况及本采区设计依据。
(前言单独一页)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采区概况一、采区范围:说明采区所在的水平,采区四周边界,采区走向长度、倾斜长度、采区面积、开采上、下限标高。
二、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说明邻近采区开采情况三、地面位置及建筑物:采区对应的地面位置、区域、地形地貌、水系、地面积水范围及区域内的建(构)筑物,开采后对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情况、破坏程度及应采取的措施。
四、区内钻孔情况:概述区内钻孔的数量、封孔质量、可利用程度等。
区内钻孔特征表第二节煤层赋存情况及顶底板特征一、煤层赋存情况:概述煤层赋存情况并填下表:煤层赋存情况表煤层特征表煤层工业指标表二、煤层顶底板特征:分煤层详述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颜色、结构性质等。
第三节采区储量分析分析计算采区及各煤层工业储量、可采储量等。
采区储量汇总表第四节地质构造分析采区范围内及其周围的构造分布情况,包括断层的产状、性质、揭露控制程度以及对开采的影响程度等。
断层特征表第五节水文地质一、实见水文地质:叙述已开拓、开采的相邻采区、相同煤层实见水文地质及水害情况。
二、主要含水层及地质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1、说明主要含水层及其主要特征(指从第四系至奥灰对采区涌水有影响的含水层)。
2、主要构造水文地质特征三、安全隔水层厚度:计算受水威胁采区掘进巷道安全隔水层厚度。
四、突水系数计算:采用公式:Ts=P/(M-Cp-Dg)式中:Ts—突水系数(MPa/m);P—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M—隔水层厚度(m);Cp—采矿对底板隔水层的扰动破坏深度(m);Dg—隔水层中危险导高(m);矿压破坏深度Cp:七层煤按11m,正常块段八层暂按12m,九层暂按10m,十层暂按8m。
受多个含水层威胁的,要分别计算突水系数。
根据突水系数划分受水威胁块段范围,确定正常块段突水系数大于0.1 MPa/m和复杂块段突水系数大于0.06 MPa/m的上限标高。
采矿设计说明书(煤矿)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1.1.1 交通位置大斗沟七矿位于大同煤田向斜中段的东南翼,地理位置居大同市西南,直距21公里,行政区属大同市南部区口泉乡,地理座标东径112°58'——113°05',北纬40°00'——40°03'。
1-1如图1.1.2 地形地貌大斗沟七矿位于大同煤田的北中部,井田范围内为平缓的丘陵地形,洪水冲刷切割剧烈东北向沟谷发育,切割深度一般在10—20m。
全区地形为中部高、四周低,最高处在井田中部,标高1426.6m,最低点位于井田南部主井口处,标高1190m,最大相对高差236.6m。
1.1.3气象及地震本区属于黄土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候干燥,风沙严重。
气温一般较低,以年温差与日温差大为特点。
年平均温度为5.1℃,极端最高温度为39.3℃,极端最低温度为-35℃,年最高最低温差可达60℃以上,一般日温差在20℃左右。
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年最大降水量为628.3mm,年最小降水量为259.3mm,最大日降水量79.9mm。
全年日照时间为2880—3140小时,平均为3011.4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8%;历年来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一般蒸发量为降水量的4—5倍。
年蒸发量为1644—2105mm之间,平均为1847.8mm;4—7月间,月蒸发量为200—300mm,最大日蒸发量为19.2mm。
全年日照时间为2880—3140小时,平均为3011.4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8%;历年来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一般蒸发量为降水量的4—5倍。
年蒸发量为1644—2105mm之间,平均为1847.8mm;4—7月间,月蒸发量为200—300mm,最大日蒸发量为19.2mm。
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300万)》上划分为8 度。
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
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目录目录 (2)前言 (4)摘要 (5)Abstract (6)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 (8)第一节矿区概况 (8)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 (9)第三节煤层的埋藏特征 (13)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两 (17)第一节井田境界 (17)第二节地质储量的计算 (17)第三节可采储量的计算 (17)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19)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 (19)第二节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9)第四章井田开拓 (21)第一节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 (21)第二节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备 (23)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 (25)第一节井筒、石门、与大巷 (25)第二节井底车场 (26)第三节建井工作计划 (27)第六章采煤方法 (29)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29)第二节确定采(盘)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30)第三节回采工艺及劳动组织 (30)第四节采(盘)区的准备与工作面接替 (31)第七章井下运输 (33)第一节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33)第二节运输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33)第八章矿井提升 (37)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41)第一节风量的计算 (41)第二节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43)第三节计算负压及等积孔 (43)第四节选取扇风机 (44)第五节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46)第十章经济部分 (48)(一)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8)(二)矿井设计概算 (51)(三)综合评价 (54)(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54)参考文献 (56)前言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联系矿井生产实际进行矿井开采设计,并就本专业范围的某一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能力训练,也是对一个采矿工程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
此次毕业设计是根据国家煤炭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结合设计矿井的实际情况,遵照采矿专业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在收集、整理、查阅大量资料的前提下,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设计的。
鄂尔多斯市某煤矿设计说明书
鄂尔多斯市某煤矿设计说明书1. 简介本文档为鄂尔多斯市某煤矿设计说明书,旨在对该煤矿的设计方案及工程流程进行详细的说明和阐述。
该煤矿位于鄂尔多斯市的某个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本次设计旨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同时确保矿工的安全。
2. 设计方案2.1 矿井选择根据地质调查和勘探结果,确定了最佳的矿井开采方式。
考虑到地下矿井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采用了深井矿井的开采方式。
深井矿井具有开采效率高、煤炭回收率高等优点,同时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2.2 井筒设计井筒设计是煤矿开采的重要环节之一。
根据矿井开采方案和地质条件,设计了适合该煤矿的井筒结构。
井筒的设计要考虑到井筒的强度、稳定性以及通风等因素。
为了确保矿工的安全,井筒内还设置了防火、排水、通风等设施。
2.3 开采工艺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开采的效率,设计了相应的开采工艺。
开采工艺包括爆破、运输、煤炭处理等环节。
为了减少煤尘对环境的污染,特别设计了煤炭处理工艺,包括煤炭的洗选和脱水等步骤。
3. 工程流程3.1 前期准备在正式开展煤矿开采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地质勘探、资源储量评估、环境评估以及开采方案的制定等。
这些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3.2 设计与建设根据前期准备工作的结果,进行煤矿的设计和建设。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地质条件、开采方式、矿井结构等因素。
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确保煤矿的正常运营。
3.3 正式开采完成煤矿的设计和建设后,可以开始正式的开采工作。
正式开采过程包括采煤、运输、处理等环节。
在开采过程中,要注重化验检测、设备运维以及安全管理等工作,确保矿工的安全和煤炭的质量。
3.4 停产与修复当煤矿的资源耗尽或者达到设计要求后,需要进行停产与修复工作。
停产过程包括矿井的封闭、设备的拆除以及安全维护等。
修复工作包括地表的复原、环境的治理以及矿井的封堵等。
停产与修复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地表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长城煤矿设计说明书
目录总说明 (1)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5)第一节井田概况 (5)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 (7)第三节水文地质 (14)第四节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16)第五节地质勘探程度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第二章井田开拓 (22)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 (22)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6)第三节井田开拓 (27)第四节井筒 (35)第五节车场及硐室 (39)第三章大巷运输及设备 (41)第一节运输方式的选择 (41)第二节运输设备选择 (41)第四章采区布置及装备 (42)第一节采煤方法 (42)第二节采区布置 (46)第三节采区运输及其他装备 (48)第四节巷道掘进及支护 (49)第五节井巷工程量 (51)第五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52)第一节概况 (52)第二节矿井通风 (53)第三节井下灾害预防 (59)第六章提升、通风、排水及压缩空气设备 (63)第一节提升设备 (63)第二节通风设备 (77)第三节排水设备 (79)第四节压缩空气设备 (81)第七章地面生产系统 (82)第一节煤质及用途 (82)第二节煤的加工 (90)第三节生产系统 (95)第四节辅助设施 (97)第八章地面运输 (99)第一节概况 (99)第二节煤炭运输方案 (99)第三节道路主要技术条件及工程量 (99)第九章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 (101)第一节概况 (101)第二节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101)第三节竖向设计与场地排水 (104)第四节场内运输 (104)第五节管线综合布置 (105)第六节防洪排涝 (105)第七节矿井工业场地主要指标 (106)第十章电气 (107)第一节供电电源 (107)第二节电力负荷 (107)第三节送变电 (108)第四节地面供配电 (109)第五节动筛车间供配电 (109)第六节井下供配电 (112)第七节安全监控 (113)第八节矿井计算机管理系统 (113)第九节矿井通信 (114)第十一章地面建筑 (115)第一节设计原始数据 (115)第二节工业建筑与构筑物 (117)第三节行政公共、生活福利建筑 (120)第十二章给水排水 (126)第一节给水 (126)第二节排水 (128)第三节室内给排水 (130)第十三章供热、通风及空调 (131)第一节采暖及通风空调 (131)第二节生活供热 (132)第三节井筒防冻及空气加热 (133)第四节锅炉房设备 (135)第五节室外供热管网 (136)第十四章职业安全卫生 (137)第一节概述 (137)第二节瓦斯灾害防治 (138)第三节粉尘灾害防治 (140)第四节井下火灾防治 (143)第五节水害防治 (144)第六节顶板灾害防治 (146)第七节提升运输安全 (147)第八节供电安全 (148)第九节矿井医疗卫生及救护 (148)第十五章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 (149)第一节概述 (149)第二节矿井开发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150)第三节地表塌陷治理 (151)第四节矸石的综合利用 (152)第五节污水处理 (152)第六节噪音治理 (152)第七节环境管理机构及专项投资 (152)第十六章建井工期 (154)第一节建井工期 (154)第二节产量递增计划 (156)第十七章节能 (157)第一节地面建筑节能 (157)第二节给排水暖通环保节能 (157)第三节机械设备节能 (158)第四节矿井供电节能 (158)第十八章防火与消防 (159)第一节概述 (159)第二节地面建筑防火 (159)第三节井下消防及洒水 (163)第四节电气防火 (164)第十九章财务评价 (165)第一节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65)第二节项目劳动定员 (166)第三节项目概算及资金筹措 (167)第四节成本费用估算 (168)第五节销售收入估算 (170)第六节财务评价 (170)第七节不确定性分析 (172)第八节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74)设计其它文件一、设计图纸:42张另册二、投资概算书:1本另册三、设备材料清册1本另册总说明内蒙古鄂托克旗长城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的内蒙古境内,行政区隶属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
第四章煤矿设计说明书
第四章煤矿设计说明书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四章井下开采第一节采区布置一、首采采区特征初期移交生产时,投产采区为901、1601采区,位于井田内F27、F30断层煤柱之间。
采区倾斜长约3300m,走向宽约550~1360m,适合布置综采工作面。
901采区工业储量16.72Mt,可采储量11.89Mt,按0.48Mt/a的生产能力可以开采约17.7年。
1601采区工业储量28.91Mt,可采储量19.03Mt,按0.72Mt/a的生产能力可以开采约18.9年。
二、采区巷道布置采区巷道布置的主要原则是简化巷道系统和运输环节,并为轨道运输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本井田煤层厚度稳定,煤质较硬,尽可能做煤巷,少做岩巷。
设计矿井主水平大巷位于16号煤层中,辅助水平大巷布置在9号煤层中。
根据矿井开拓部署及煤层赋存特点,采用下山式开采,井田全部为下山采区式布置,单翼采区开采,沿9、16号煤层平行F30断层东西方向各布置三组集中斜巷。
901、1601采区回采工作面均布置在集中斜巷的南侧,工作面巷道垂直于集中斜巷并沿煤层走向布置,为了综掘和生产时辅助运输方便,工作面巷道采用港布置,回风侧单巷,运输侧双巷,双巷布置,两巷道中心间距为25m,两巷道每隔200m 设置联络巷。
各工作面巷道直接与集中斜巷联接,不设区段煤仓及溜煤眼。
工作面运输巷道铺设胶带输送机,用于煤炭的运输;运输巷道外侧布置辅运巷道,用于辅助运输,另外,工作面回采结束后,为了便于综采设备的撤出,在工作面停采线附近布置有设备撤出巷。
回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开采,前一个工作面的辅运巷兼作下一个工作面的回风巷。
考虑大型设备运输、通风、掘进、巷道服务年限等因素,设计确定各煤层集中斜巷道断面形状采用半圆拱,支护方式采用锚(索)网喷;工作面巷道断面形状采用矩形断面,采用锚(索)杆加钢带联合支护;开切眼采用锚索、锚杆支护。
三、采区车场和硐室布置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1.采区车场901采区布置有2个中部接力车场、1个上部车场。
煤矿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目录一、工作面开采条件 (1)1.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1)1.2 煤层赋存条件 (1)1.3 顶底板岩性 (2)1.4 地质构造 (3)1.5 水文地质情况 (3)1.6 瓦斯与煤尘情况 (4)1.7 工作面储量 (4)1.8 地质建议 (5)二、工作面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 (6)2.1 巷道布置 (6)2.2 巷道断面规格及支护形式、材料 (7)2.3.1 出煤系统 (8)2.3.2 运料系统 (9)2.3.4 供电系统 (9)2.3.5 排水系统 (9)2.3.6通风系统 (9)2.3.7防尘系统 (10)2.4 安全避险系统 (11)2.4.1 瓦斯监测系统 (11)2.4.2 压风、供水施救系统 (13)2.4.3 人员定位系统 (14)2.4.4 紧急避险系统 (14)2.4.5 通讯联络系统 (14)三、采掘工艺及生产能力 (15)3.1 掘进 (15)3.1.1 掘进方法及掘进工艺 (15)3.1.2 掘进施工顺序、队伍安排、工程量及工期 (15)3.2 回采方法及工艺 (16)3.2.1 回采方法 (16)3.2.2 工作面设备选型 (16)3.2.3 采煤方法 (26)3.2.4 工艺流程 (26)3.2.5 移架方式 (26)3.2.6移架步距 (27)3.2.7 生产能力 (27)3.2.8工作面的上、下端头支护形式以及顶板管理 (27)3.2.9 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管理 (27)四、回采工作面支架的安装和拆除 (28)4.1、支架的运输方式 (28)4.2、工作面安装 (28)4.2.1 工作面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的安装 (29)4.2.2 皮带输送机的安装 (32)4.2.3 支架安装方法及技术要求 (33)4.2.4 采煤机的安装 (35)4.2.5 设备列车、开关、乳化泵、注浆泵和阻化泵安装 .. 364.3、工作面回撤 (37)4.3.1 设备回撤顺序 (37)4.3.2 技术要求 (38)4.3.3 设备及支护材料回撤 (38)4.3.3.1 转载机的回撤 (38)4.3.3.2 采煤机的拆卸 (39)4.3.3.3 刮板机拆卸 (40)4.3.3.4 移变列车设备回撤 (41)4.3.3.5 液压支架回撤 (41)4.3.3.6 撤架时的其他要求 (44)4.3.3.7 回撤时的配件回收、文明生产 (45)五、通风 (45)5.1 回采工作面风量计算 (45)5.2 掘进工作面风量及风机选型 (48)5.2.1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49)5.2.2局部通风机选型(压人式通风) (51)六、供电 (53)6.1负荷统计 (53)6.2变压器的选择 (54)6.3电缆的选择 (55)6.4、电缆的校验 (58)6.5开关的选择 (59)6.6保护整定校验 (60)6.7 13207工作面设备及材料见表6-3 (61)七、工作面防火设计 (62)7.1 工作面日常防火 (62)7.2 防止自燃发火设计 (62)八、工作面避灾路线 (63)8.1 掘进期间避灾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煤矿设计说明书
第四章钻井工程与完井工程设计根据煤层气井钻井工艺技术和本区HE-01、HE-002、鹤参03井等的工程实践,在本次的钻井工艺设计中,采用垂直井井型、常规钻井、套管完井技术。
第一节参数井+生产试验井钻井工程设计一、目的与任务获取目标煤层的储层参数,主要包括煤层埋深、厚度、煤岩及煤质特征、割理及裂隙发育程度、含气量、气体组成、等温吸附常数、渗透率、储层压力、地应力、煤层顶底板力学性质等参数。
进行单井生产试验,以获得单井产能。
二、钻井设计方案1、钻井地质设计根据《鹤岗矿区瓦斯(煤层气)抽采及民用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井位部署方案,初期先在峻德深部、兴安深部、益新深部和鸟山等4个区,布置7口参数+ 生产试验井,其中峻德、兴安、益新每个区2口井,鸟山区1口井,进行煤层气参数井兼生产试验井施工,待取得经验与成效后,再在每个参数井周围按照合适井距布置4口煤层气生产井,进行煤层气小井网排采生产试验,根据获取的煤层气各种参数及产能数据,对鹤岗矿区煤层气的商业性开发作出经济技术评价。
同时,根据可研报告中对各个区的目的煤层的数量要求,本次设计的目的煤层为:峻德区一层,17煤层;兴安区三层,17、21、22煤层;益新区三层,11、15、18煤层;鸟山区两层,11、18煤层。
各井的井口坐标和设计深度见表4-1。
2、钻井工程设计1)井身结构及套管程序鹤岗试验区煤层气井设计为直井井型。
井身结构如表4-2。
一开井径φ311.15mm,进入基岩20米,下入φ244.5mm表层套管并固井。
二开井径φ215.9mm,至完井深度,裸眼测井,下φ139.7mm技术套管。
并固井、射孔、压裂、排采。
最底层目的煤层以下留40m口袋。
峻德矿目的煤层为一层、兴安、新一矿目的煤层为三层、鸟山矿目的煤层为两层。
井身结构图如图4-1。
本井井身结构和套管程序如表4-2。
表4-2 井身结构及套管程序表4-1 鹤岗矿区煤层气钻井地质设计参数32)钻探工程量根据钻井地质设计,7口参数井+生产试验井的钻探工程量为6095m。
第三章煤矿设计说明书
第三章井田开拓第一节开拓方式及井口位置一、矿井开拓方式(一) 井田特点及其对井田开拓的影响根据现有地质资料,本井田具有如下特点:1. 井田全区位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四合木保护区的工业实验区内,往西侧靠近四合木的核心区,仅东南侧原白音乌素煤矿现有工业场地已无四合木生长,适宜作为矿井工业场地。
2. 井田西部煤层埋藏深度大,主要可采煤层埋深260m~840m;主采煤层为9、16、17煤,煤层呈东西向倾斜,西低东高,倾角为8~12°,属于缓倾斜中厚煤层。
3. 本井田煤层属易自燃煤层,矿井为高瓦斯矿井。
4. 开采对象为煤层群,深浅部高差最大约460m。
5.井田内断层皆为倾向断层。
根据上述特点,本井田开拓应遵循如下原则:1. 完全利用现有工业场地,减少对四合木的影响。
2. 尽可能考虑煤巷,少做岩巷。
3. 所有井巷工程,尤其是井筒不应穿过奥陶系石灰岩层。
(二) 原白音乌素煤矿概况白音乌素煤矿为乡镇集体所有制,原井田面积0.932km2,设计能力为0.15Mt/a,采煤方法为炮采,开采9-2、10、16-1号煤层,因矿井生产能力不符合相关规定而停产。
原白音乌素煤矿现有一个主斜井和一个回风斜井,两井筒断面均很小,且井下巷道弯道较多,无法满足矿井主运输要求,改造工作量巨大,故利用价值不高。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并经当地国土部门确认的以往采空区资料,井筒所穿地段位于原矿井的井下巷道及硐室上部(未开采)。
老井采空区位于新开凿井筒东部,经计算老其影响范围在副斜井井筒保护岩柱之外,故老井采空区不影响新开凿井筒的建设。
故本次设计仍按可研推荐方案考虑,利用白音乌素煤矿原有工业场地。
(三) 矿井工业场地位置根据本井田的位置和地形特点,结合原白音乌素煤矿现有工业场地,白音乌素煤矿现有工业场地为本矿井唯一可选的工业场地。
二、矿井开拓方案本井田可采煤层多,煤层倾角8~12°,埋藏深度380~840m,井田内断层众多,且多沿煤层倾向方向展布。
昭苏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该井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东北约30km处,行政区划隶属昭苏县乌宗布拉克乡。
井田东起煤层资源量估算标高+1200m以浅,西到煤层隐伏露头线,南自断层,北至7勘探线。
F地理极值坐标为:东经81°15′37″~81°20′12″,北纬43°12′05″~43°15′45″,井田东西走向长度5.8km~7.6km,南北宽度2.2km,面积13.98km2。
交通条件便利,井田南距特克斯—昭苏公路10km,有简易公路相通;东距特克斯县城42km。
距伊宁市约185km,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约815km。
矿区内简易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
井田邻近的伊宁市有民航直通乌鲁木齐市,航程约500km。
伊宁机场距伊宁市约3km,距井田约188km,可全天候起降中型客机。
交通位置见图1-1-1。
二、地形及地貌井田位于昭苏县东部,矿区地势北高南低。
井田内西北部地表起伏不平,东南部较平坦,多被第四系覆盖,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属低—中山地貌。
井田最高点为北部的切特木斯山,海拔高度+2222.5m,最低点位于井田南部的乌宗布拉克河沟内,海拔高度+1906.5m,相对高差316m。
三、河流水系由于昭苏县特有的盆地地形特征,水利资源十分丰富。
除最大的特克斯河外,木扎尔特河、夏塔河、阿克苏河等三十余条河流,分别自天山各支沟发源后汇入特克斯河,其境内年径流总量约为40.73亿m3,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为5.38亿m3。
流经该井田的河流自西向东主要为乌宗布拉克河、哈拉哈德河及切特木斯河,均发源于阿拉喀尔他乌山脉的南麓。
其中乌宗布拉克河和哈拉哈德河分别从井田西部及中部自北向南流过,水量较小,为常年性地表水体,乌宗布拉克河洪水流量可达0.139m3/s。
切特木斯河河长37km,年均流量2.08m3/s,年径流量为0.66亿m3,为常年性地表河流。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县××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单位二OO×年×月××县××煤矿采区设计工程编号:建设规模:××万t/a 设计单位(盖章):设计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煤矿(盖章):矿长:总工程师:二OO×年×月×日参与设计人员名单目录前言 (1)第一章矿井概况 (5)第一节概况 (5)第二节矿井现状 (6)第二章矿井地质 (8)第一节地层 (8)第二节地质构造 (8)第三节煤层、煤质 (9)第四节开采技术条件 (10)第三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3)第一节水平采区划分 (13)第二节采区储量 (14)第三节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5)第四章采区布置 (16)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 (16)第二节巷道掘进 (19)第三节采煤方法 (26)第五章通风与安全 (28)第一节概况 (28)第二节通风 (28)第三节通风设施及防止漏风、降低风阻措施 (37)第六章主要设备 (38)第一节提升设备 (38)第二节排水设备 (42)第三节通风设备 (43)第四节压风设备 (46)第七章采区供电 (48)第一节供电方式 (48)第二节电力负荷 (48)第三节采区供电 (50)第四节井下通讯 (50)第八章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52)第九章安全技术措施 (54)第一节瓦斯灾害防治措施 (54)第二节综合防尘措施 (55)第三节消防火措施 (55)第四节水害防治措施 (56)第五节顶板事故防治措施 (56)第六节运输事故防治措施 (58)第七节提升事故防治措施 (59)第八节电气事故防治措施 (64)第九节井下安全监控系统及自救器配备 (65)第十节矿山救护 (66)第十章技术经济 (66)第一节建井工期 (66)第二节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68)第三节建设投资估算 (70)第四节采区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1)附录1、采矿许可证;2、煤炭生产许可证;3、煤矿生产能力复核证书;4、安全生产许可证;5、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6、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7、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
龙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车集煤矿28采区初步设计说明书编制单位:车集煤矿二00八年四月参加设计人员名单矿长:杨联合总工程师:葛妙英采矿:穆朝元、徐星华地质:陈旺明、高琪测量:张道德通风:王义民机电:徐亲成目录前言 ............................................................................................................. - 3 -第一章矿井28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 5 -第一节概况 (5)第二节地质构造情况 (6)第三节煤层发育情况 (7)第四节水文地质情况 (8)第五节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11)第七节采区涌水量计算 (19)第八节28采区储量计算 (21)第二章 28延伸采区开拓方案的确定.............................................................. - 23 -第一节境界及储量 (23)第二节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4)第三节方案确定 (25)第三章采区布置及装备 ................................................................................... - 29 -第一节采区布置 (29)第二节采煤方法 (29)第四章通风与安全 ........................................................................................... - 30 -第一节概况 (30)第二节通风 (30)第三节灾害预防 (38)第五章28采区斜巷轨道运输及设备选型.................................................... - 40 -第一节斜巷人员提升 (40)第二节斜巷提升系统 (40)第六章28采区皮带运输系统 ........................................................................ - 43 - 第七章28采区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 - 48 -第一节排水设备选型 (48)第二节压缩空气设备 (51)第三节供水管路 (52)第八章28采区供电系统 .............................................................................. - 52 -前言根据车集煤矿的采区接替安排,矿井北翼26采区的二2煤回采结束后,将接采26采区下部的28采区。
郑煤集团马池煤矿11061采面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矿井概况一、矿井大体情况郑煤集团马池煤矿,位于登封市白坪乡马池村境内,是由郑煤集团与原登封市马池煤矿、曹村煤矿、申发煤矿、马池六井依据河南省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豫资源整合办[2005]11号”文批准成立的整合矿井。
本次技改由义马广宇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可采储量438万吨,服务年限年。
矿井开采二1煤层,设计正常涌水量75m3/h,最大涌水量111m3/h,目前实际涌水量20 -50m3/h,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煤层不易自燃,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矿井开拓方式采用一立两斜混合开拓,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主立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
第二节采面概况一、采面位置及四邻关系11061工作面位于专用回风下山以东,西临皮带下山,东至井田边界,北部为未开采实体煤层,南部为已回采的11041工作面。
11061上付巷设计625m,掘进断面m2,净断面。
沿11041采空区边缘不大于2m掘进;11061下付巷设计630m,掘进断面m2,净断面。
沿煤层底板掘进;11061下付巷抽放巷设计635m,掘进断面12 m2,净断面,切巷设计100m,掘进断面,净断面。
11061上付巷标高-25m~-20m,地面标高+452m。
下付巷标高-76m~-80m,地面标高+580m。
二、采面储量及可采期11061工作面平均走向长625m,倾斜100m,面积为62500m2。
11041工作面的煤层厚度在米之间,平均厚度m,推算11061工作面的平均厚度3.7m,埋深440~580m,煤层走向90~93°,偏向0~3°,平均倾角25°,表现为单斜构造。
圈定地质储量:62500××=万t;可采储量:×90%=万t。
工作面可采期:工作面生产能力为万t/月,可采期为个月。
第三节采面地质特征一、矿区地层本矿区为沉积岩地层,其中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二叠系,大部为第四系冲积层所覆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钻井工程与完井工程设计
根据煤层气井钻井工艺技术和本区HE-01、HE-002、鹤参03井等的工程实践,在本次的钻井工艺设计中,采用垂直井井型、常规钻井、套管完井技术。
/ 第一节参数井+生产试验井钻井工程设计\
一、目的与任务
获取目标煤层的储层参数,主要包括煤层埋深、厚度、煤岩及煤质特征、割理及裂隙发育程度、含气量、气体组成、等温吸附常数、渗透率、储层压力、地应力、煤层顶底板力学性质等参数。
进行单井生产试验,以获得单井产能。
二、钻井设计方案
1、钻井地质设计
根据《鹤岗矿区瓦斯(煤层气)抽采及民用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井位部署方案,初期先在峻德深部、兴安深部、益新深部和鸟山等4个区,布置7 口参数+生产试验井,其中峻德、兴安、益新每个区2 口井,鸟山区1 口井,进行煤层气参数井兼生产试验井施工,待取得经验与成效后,再在每个参数井周围按
照合适井距布置
\
4口煤层气生产井,进行煤层气小井网排采生产试验,根据获取的煤层气各种参数及产能数据,对鹤岗矿区煤层气的商业性开发作出经济
技术评价。
同时,根据可研报告中对各个区的目的煤层的数量要求,本次设计的目的煤层为:峻德区一层,17煤层;兴安区三层,17、21、22 煤层;益新区三层,11、15、18煤层;鸟山区两层,11、18煤层。
各井的井口坐标和设计深度见表4-1。
2、钻井工程设计
1)井身结构及套管程序
鹤岗试验区煤层气井设计为直井井型。
井身结构如表4-2。
一开井径© 311.15mm进入基岩20米,下入© 244.5mm表层套
管并固井。
二开井径© 215.9mm至完井深度,裸眼测井,下© 139.7mm技
术套管。
并固井、射孔、压裂、排采。
最底层目的煤层以下留40m 口袋。
峻德矿目的煤层为一层、兴安、新一矿目的煤层为三层、鸟山矿
目的煤层为两层。
井身结构图如图4-1。
本井井身结构和套管程序如表4-2。
3
见煤滦鹿
见煤深度
见煤深度
完井洙度
图4-1新参1井(组)井身结构图
2)钻探工程量
根据钻井地质设计,7 口参数井+生产试验井的钻探工程量为6095m。
按照该数据计算,则7个小井网的总钻探工程量为30475m。
考虑到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另外再加上10%的放大量,总计为33522.5m。
3、钻井程序
/ 1) © 311.15mm( 12-1/4 ” 井眼钻至基岩20 米,下入“ 244.5mm
(9-5/8 ”)套管并固井。
2)© 215.9m(8-3/4 ”)井眼二开,钻至第一层目的煤层上方约10m。
无芯钻进。
泥浆钻井。
3)测井,按标准程序。
以下为清水钻进。
4)清水钻进,绳索取芯,至煤层底板10m。
5)© 215.9m( 8-3/4 ”)钻头无芯钻进,并钻进至第二目标煤层上方10m。
6)再绳索取芯,清水钻进,至煤层底板10m。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完成第三层目的煤层的取芯。
7)钻进到设计深度后,测井。
8)固井。
三、工程技术要求
1、工程技术标准和规程
钻井、取芯、分析测试、录井、测井、试井、固井、压裂、排米等工程技术
标准和规程规范参照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制定的一
系列煤层气工程技术规程与规范,这些操作规程和规范将作为本项目
的工作标准,分列如下:
(1)煤层气钻井工程作业规程
(2)煤层气钻井地质录井作业规程
(3)煤层气含量测定技术规范(国标)
(4)煤的高压容量法等温吸附实验技术规程(国标)
(5)煤层气测井作业规程
(6)煤层气井注入/压降试井技术规范
(7)煤层气井压裂技术规范
(8)煤层气井排采工程技术规程
此外,在钻井、室内化验分析等项目中将引用相关的国标、行标。
2、各项工程技术要求
1)钻井
\ (1)钻井结构,一开井径311mm,设计进入基岩20m,下入244mm
表层套管并固井;二开井径© 215.9mm煤层段绳索取芯,直至完成所有目的煤层的取芯钻井。
井斜,最大井斜变化率不大于°30m。
(2)在距煤层10m以上地层段采用泥浆钻井,调整好钻井液性
能,保证井壁稳定;进入煤系地层后应采用清水钻进。
采用常规泥浆钻机。
鉴于该区地层压力较低和清水钻井过程中的
自造浆作用,较高的泥浆液柱压力会引起对储层的伤害,在设计钻柱压力时,遵
循以下原则,做到近平衡钻进:
――能有效地携带煤、岩屑;
――稳定和保护井壁,平衡地层压力,以保障钻进施工安全;
――用清水作钻井液,密度应控制在 1.03g/cm3以下。
若水源充足时,可开放式循环
――配备好固控设备除去有害固相,保持密度在1.03g/cm3以下。
(3)简易水文,二开钻进时应按煤田地质勘探规程进行简易水文观测,水位测量,遇涌(漏)水要详细记录最大涌(漏)水量和深度。
(4)孔深丈量,每百米、钻遇目标煤层均要求丈量钻具,丈量误差超过%时要合理平差。
2)取芯
按《煤层气钻井工程作业规程》执行。
开孔至第一目标层以上50m不作取芯要求;第一目标层以上50m 到其底板以下10m取芯,第二、第三目标层及其顶底各10m取芯。
煤芯的采取要求使用绳索取芯,取煤内管采用半合管。
从煤芯的钻取到提升至地面不超过20mi n;从井口至装罐完成不大于10mi n。
岩煤芯采取率不低于80%。
3)岩屑录井
按《煤层气地质录井作业规程》执行。
钻井过程中必须进行岩屑录井、钻时录井、钻井液录井。
岩屑录井要求:自二开井段开始录井,非煤系地层2-4m捞取1
包,煤系地层1-2m捞取1包,目的层段0.5m捞取1包。
每包岩屑重量不得小于
500g,目的层煤样尽量多取。
钻时录井要求:非煤系地层1-2m纪录1个点,煤系地层-1m纪录1个点,临近目的层段0.5m 1点。
目的层段0.1m 1点。
钻井液录井要求:非煤系地层,每天做一次全性能测定;每两小时测定一次一般性能(密度、粘度)。
煤层段每班做一次全性能测定;每半小时测定一次一般性能(密度、粘度)。
取芯段要进行岩心鉴定,无芯段要根据测井解释进行编录,提供全井的完整地质资料。
4)气测录井
按《煤层气地质录井作业规程》执行。
从二开至完钻进行全井段的气测录井,对含煤段的含气情况进行
重点监测,异常段及时采样分析。
5)取芯化验
按《煤层气含量测定技术规范》、《煤的高压容量法等温吸附试验技术规范》执行。
对目标层进行全层取芯,分段取样,要求每米不少于一个煤层含气量测定样。
煤芯解吸要严格模拟储层温度,在恒温条件下解吸;等温吸附实验要在平衡水分条件下进行。
各参数井采样及测试设计如表
4-3。
表4-3 各参数井煤层采样化验设计方案
9
6)地球物理测井
按《煤层气测井作业规程》执行。
整个二开井段进行标准测井。
项目包括自然伽玛、自然电位、双
侧向、井径。
煤系地层进行综合测井。
项目包括密度、自然伽玛、补偿中子、双侧向、视电阻率、自然电位、声波、井径、井温、井斜测井。
深度比例1:200。
目的层上下200m井段测1:50放大曲线,加密采样点。
生产套管固井后进行固井质量检查测井。
项目包括声幅、自然伽玛、磁定位、声波变密度。
深度比例1:200。
7)试井
①试井方法:注入/压降法,采用下行法打开一层测一层。
②资料录取及分析要求:按《煤层气注入/压降试井技术规范规程》执行。
③数据分析
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处理分析计算,求取煤储层的渗透率、表皮系数、储层压
力、储层压力梯度、地应力及其地应力梯度、调查半径等参数。
第二节固井工程设计
一、套管完井
本次采用垂直井套管完井。
二、常规固井方式
/ \
水泥浆固井。
采用微珠低密度固井技术,声幅、变密度测井,检查固井质量。
根据煤层气井较浅、地层疏松、易漏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水泥添加剂是提高固井质量的关键。
微硅、漂珠、TD-S、GES、XP-1该水
泥浆配方体系,固井效果好,较适合煤层气井及浅井的水泥浆体系。
为减少水泥浆正压差对产层的污染,保证水泥环的强度,要求水泥浆密度控制在
±).05g/cm3,抗压强度达到12MPa以上(38C,常压,48 小时养护),同时控制水泥浆失水在150ml以下(38C .7MPa)。
实验表明:水泥浆密度低于1.50g/cm3,后期强度必然偏低,且失水难以控制,同时加入大量外加剂不仅增加了成本,滤液更加大了对产层的污染。
附表1 煤层气参数井兼生产试验井(单井)工程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