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学生的爱
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凤台小学郭太生
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
教育是对生命的关爱,需要我们用虔诚耘教育沃土,用挚爱播洒心灵阳光,让孩子真正享受童年的天真和快乐,让教师正切感受职业内在的尊严幸福,努力把学校办成师生幸福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我始终追寻一个至真至纯的“爱”字,用真心去点亮每一个人的心灯,用真情去陪伴每一个人的成长,用真爱去支撑每一个人的梦想。
通过用真诚的爱心感染人、用全新的理念引领人、用科学的管理鼓舞人、用务实的作风感召人、用有效的活动培养人、用良好的机制激励人,紧紧围绕“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特色亮校”办学目标,通过构建学校文化滋养每一个生命,通过理念文化、行为文化、视觉文化、环境文化等,点点滴滴滋润师生的心灵,拓宽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打造了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加快了学校科学发展的步伐。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和全校教师一道,用全部的心血,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郭太生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凤台小学校长、高级讲师、晋城市名校长、三晋名校长、第五届全国百名优秀校长)
1。
教育与爱的名言
教育与爱的名言
以下是关于教育与爱的名言:
1."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引导;不是压迫,而是启迪;不是模仿,而是创
新。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
2."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自由的人,他的内在能力可以用来创新,而
不仅仅是重复过去的事情。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教育文选》
3."教育的最大任务是产生一个完整的人,能将生活加以整体地表达出来。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4."教育是使人学会如何学习,以及如何生活,而不是仅仅学会一些事实和
技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
5."教育的真谛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和激发人的潜能。
"——卡
尔·罗杰斯《成为一个人》
6."教育不仅仅是教课和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
识。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
7."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学术成就,还在于培养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公民。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8."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爱的教育是引导人走向自我教育的途径。
"——鲁道夫·斯坦纳《人智学》
9."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
选》
10."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社会
对未来的爱。
"——卡耐基《人性的优点》。
用心做教育
用心做教育晋朝锋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
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
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了教育永恒的主题。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多么朴实的道出了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
1、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
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物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差距的我们,则必须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2、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
有一句话说得好:“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是事”。
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
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
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爱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当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
3、用心做教育,就要树立一颗恒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作为我们来说,体会到的只是重复: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渐增多,思想在不断变化,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当然,这些不会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可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体会得到,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的结果。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
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我们应该用心去做好我们的工作。
什么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什么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的最高水平和境界。
它不仅仅是指教师在教学技巧和教育理念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传递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高度统一和价值终极追求。
教学的最高境界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立意高远。
最高境界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理想和追求。
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教育目标,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教学内容有深度。
教师在教学中需追求知识的深度,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
3. 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主动探索、积极实践。
4. 师生关系融洽。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要建立一个融洽而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
5. 价值观塑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通过正面的言传身教,引领学生健康、积极向上地发展。
6. 情感共鸣。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起情感共鸣,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并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7. 长远影响力。
教师的最高境界是要通过教学产生长远的影响力。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导师和引路人,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学的最高境界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师德修养。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人格,引导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面对世界。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不断追求和进步的过程,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2018年《用心做教育》读书笔记-精选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用心做教育》读书笔记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
要如何才能做好一个老师的职责呢?本文由小编为大家搜集的《用心做教育》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用心做教育》读书笔记【一】最近我有幸拜读了张思明老师的《用心做教育》,感触颇深,我为张老师那种对学生对教育博大精深的爱所折服,惊叹张老师30年教师生涯的传奇经历,感佩张老师所取得的丰硕教育成果。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
”多么朴实的一句话。
这是张思明老师给我最好的启发,也是我最大的收获。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一年多了。
当我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用心做教育了吗?我有了深深的感悟:只有倾注真实情感的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应该时时提醒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孩子是我的”,这样,对于学生做出的种种事情,才能采取比较客观公正的处理方法。
教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既要包容学生的优点和成绩,更要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
我们的工作很苦很累,也许很少能感到它的乐趣所在,但是我们仍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去努力工作,用爱心去帮助学生,用真心去打动学生,用百分之二百的心血去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
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去感化我们的学生。
通过我们的真情谈话,扬起学生理想的风帆。
用教师的真爱和点滴话语,不断敲击学生心灵的键盘。
也许我们的努力和话语在短期内起不到任何作用,但是人心总是肉长的,我想日久天长,我们的学生总会由漫不经心到提高精神,由面无表情到有了笑容……教师传授的知识可能很快被遗忘,但教师做人、做事的态度,教师的人格却常常对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用语言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不如力求用自己的行动,让学生悟出做人和治学的道理。
用心和用力是不一样的。
用心就是要努力认识、感悟教育的规律,努力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转变成自己的教育实践,把自己的教育工作不仅看成是一项事业,而且是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断地想着它、念着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陈如平进入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学上”的问题总体上得到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需求更加凸显,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显著标志。
2019年7月,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推动多样化办学,为不同性格禀赋的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教育。
”这赋予因材施教更加丰富更加鲜亮的现代内涵和使命担当,对于教师、家长、学校,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深远而全新的意义。
“因材施教”古已有之。
宋代大儒程颐最先从孔子教人的经验中,概括出“圣人教人,各因其材”的说法。
另一位大儒朱熹接着说道:“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
”“因材施教”由此而得,这是古代圣贤留下的一项弥足珍贵的教育财富,是凝结了两千多年深厚教育思想的重要法宝。
实现因材施教既是人类的教育梦想,也是千百年来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最高境界。
从根本上说,因材施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也是一条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还是一种最佳的教育方式。
在它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根据學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及不同个性特征,运用不同的具体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育,最后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由于因材施教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因人而异、各尽其才,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因此,它对教育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是根本的、普遍的、深远的,必须为任何正常的教育所遵循和运用,不得违背和篡改,要成为推动学生走向成人、成才、成功的必由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的教育条件下,如何实施因材施教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现实情况是,应试演变成了应试教育,学习被练习取代,训练被刷题取代,所有教育教学都直奔分数、成绩和升学率,简单粗暴、罔顾一切,功利色彩浓厚。
因材施教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甚至是一种标签。
陶行知的三十句教育名言
陶行知的三十句教育名言1.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灌输知识,而在于培养创造力与实践能力。
2. 学生与教师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应该从学生中学习,而不是只教不学。
3. 教育需要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和理解,可以让学生去发现、创造、探索自己的兴趣和天赋。
4. 教师的品格与能力,是教育的基础。
5. 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应该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启发学生自主、求知的兴趣,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
7.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面对现实、掌握未来的发展。
8. 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于培养人才,更在于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9. 科技教育应该注重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验、创新感受科技的神奇。
10. 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应该得到关注,学校应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11. 教育需要有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不能只看重分数和升学率。
12. 父母的爱应该是爱孩子的天性、才干和内心,而非只是为了面子和成就。
13. 教育不仅应该注重学生的理智发展,也要关注情感、品德、人格等方面的培养。
14. 伦理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它不仅关注个人行为,也意味着责任和义务。
15. 学生应该接受不同意见的教育,培养尊重他人,包容多样性的思维。
16. 学校应该让学生接受更加自由、平等的教育,让学生更加关注内在的成长和发展,而非仅仅求高分。
17.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优点,帮助他们成长。
18. 学校应该注重生命教育,告诉孩子们生命的宝贵和人性的尊严。
19.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让孩子们掌握自己的情感,并学会处理情感问题。
20. 教育不能过于功利化,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和名次,这样只会剥夺孩子们的童年快乐和自由。
21. 教育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考,让他们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和实践。
22. 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是教育的核心,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思考。
关于教育的经典格言
关于教育的经典格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许多伟人、思想家都对教育发表了深刻的言论。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与教育相关的经典格言,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1. “教育不是填满桶,而是点燃火焰。
”——威廉·巴特勒·叶芝2. “教育是将我们无知变成知识,欲望变成兴趣,惰性变成进取心的过程。
”——亚历山大·巴特勒3.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刻,交流使人清醒。
”——培根4. “教育需要的是热情、创意、灵感,而不是机器设备。
”——R. W.艾默生5. “要学习漫长而又不可避免的道路,就要有好奇心。
”——多萝西·帕克6. “教育应该是,一个人在学会如何学习的过程中,适应他自己的环境。
”——约旦·皮特森7. “一切智慧都是从热爱开始的,热爱父母,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克里斯蒂娜·罗萨8. “最好的教育始于最好的师爱。
”——约翰·黄莱特9. “教育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生活更有意义。
”——杜威10. “教育的本质在于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蒙特梭利11. “成功的秘密在于不断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R. 斯爱夫曼12. “学习并不是一件苦役,而是一种享受。
”——纪伯伦13. “教育是唤醒人心灵,伸出未来的手臂。
”——让·雅克·卢梭14.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他们的特点和需要。
”——李约瑟15. “学习应该是一种快乐的体验,而不是枯燥、无聊的任务。
”——约翰·马克思16. “学习并不是为了逃避贫困,而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
”——马丁·路德·金17. “教育使人变得更加具有价值,而不是更有价值。
”——卡尔·梅尼格18. “教育的本质在于教会人们独立思考和判断,而不是教会他们相信什么。
”——伏尔泰19.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人才,而不是培养出经验。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阅读精选(1):孔子教育思想及启示一、孔子及其教育思想(一)生平简介公开前551-前479年,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字仲尼,春秋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曾在鲁国做过小吏。
他30岁开始私人讲学,50岁任鲁国中宰,继任司寇,不久辞职,率弟子周游列国,但始终不得重用,在外14年,68岁重返鲁国,专门从事教育工作。
他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教育家,孔丘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同时又不不断提出和丰富了自我的教育思想与学说。
(二)教育思想1。
首创私学。
践行“有教无类”,扩大教育对象,促进文化学术下移。
他开办了规模宏大的私学,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教育对象由贵族推广到平民,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为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开辟了道路,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
2。
主张培养君子。
“以政为德”、“学而优则仕”。
他认为法治具有强制性,只能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而德治具有感化力,能影响人们的心灵。
他认为人才务必靠教育来培养,提倡“学而优则仕”,其教育目的是为统治阶级培养“君子”或“士”,从而造就改良政治需要的“贤才”,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
3。
强调立志有恒、克己内省等品德修养。
他是中国古代伦理学和道德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仁以礼为准则,包括克己和爱人两个方面。
4。
进行教材建设。
他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教授科目,以《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太经”为教材,为保存和传播中国文化遗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5。
提倡尊师爱生。
他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他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到达潜移默化的目的,并生张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
6。
创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他极力主张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创造了以培养自觉性为中心的“因材施教”教学地,包括学习要虚心踏实、注意个性差异、善于启发诱导,学习与思考结合,学习与行动结合等。
爱的教育可以用哪八个字来写概括
爱的教育可以用哪八个字来写概括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2.爱的教育的内涵;3.如何用八个字概括爱的教育;4.
结论。
正文
【引言】
教育,是一项关乎国家未来、民族希望的事业。
在教育的众多方面中,爱是一种最为深沉、最为真挚的情感,也是教育工作者最为重要的素质之一。
那么,如何用八个字来概括爱的教育呢?
【爱的教育的内涵】
爱的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以深厚的爱心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成长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道德品质的人。
爱的教育,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如何用八个字概括爱的教育】
“尊重、理解、关心、引导、帮助”这八个字,可以很好地概括爱的教育。
- 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尊重中成长。
- 理解:理解学生的困惑,理解学生的困扰,理解学生的苦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理解中找到出路。
- 关心: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情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关心中感受到温暖。
- 引导: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引导中成长。
- 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帮助学生实现梦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帮助中实现自我。
【结论】
爱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只有用爱,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成长。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在中国古代的儒家教育传统中,师德一直是教育者们所重视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其德为师德。
而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教育界,师德更是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使命。
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奉献自己的人生,都是师德的具体体现。
而师德的灵魂,正是在于对学生的深切关爱。
一、关爱学生是师德的起点关爱学生,是每一位教育者肩负的重要使命。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朋友和榜样。
只有真正对学生怀有深切的关爱之心,才能够在教育过程中指导他们健康成长。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各自的成长历程、学习方式和心理需求。
只有教师用心呵护每一个学生,才能让他们收获温暖和成长。
二、师德的具体体现在于关心每一个学生关爱学生,不只是口头上的说说,更需要用心和行动去体现。
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状况,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家庭情况,并对他们的困难与问题给予关心和帮助。
有的时候,孩子们的成绩并不代表他们的全部,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只有教师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才能够找到他们内心的需求和困扰,使他们渐渐走出心理的困境。
三、在教育实践中温暖学生的内心教育是一门温暖人心的事业,而师德的灵魂就在于对学生内心的温暖。
每一个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梦想和烦恼走进学校的,他们需要的是老师在学习上的指导,更需要的是在心灵上的抚慰。
教师要用爱和耐心化解学生的种种情绪,帮助他们解决困扰和人生迷茫。
只有当学生的内心得到真正的关怀,才能够在教学中有更好的表现。
而这就是师德的最高境界。
四、师德的存在是学生成长的基石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而老师的引导是以师德为基础的。
师德的存在,是学生成长的基石。
只有当老师对学生怀有真挚的关爱,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得到充分的照顾和指导。
教师的言传身教都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而这就需要师德的塑造。
五、关爱学生的师德是教育者的灵魂担当师德是教育者的灵魂担当,而关爱学生则是其最为核心的内容和价值所在。
教育情怀的经典语句
教育情怀的经典语句
1.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育自我,只有教育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黄炎培
2. 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学生的“爱”。
——佚名
3. 教育是全局性的事业,是整个民族的事业。
——周恩来
4. 教育不仅要求有高尚的思想,更要亲身实践,才能成为合格的教育者。
——陶行知
5. 教育是改变世界的最有力的武器。
——曼德拉
6. 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人的思想和激发人的智力。
——爱因斯坦
7.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使一个人感到无限的欣喜和敬畏。
——爱默生
8. 真正的教育是培养人的自觉精神,让人们具备主动创造的能力。
——毛泽东
9. 教育的本质是启迪内在的火种,引导人们开启智慧之门。
——苏格拉底
10. 教育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能够获得多少知识,而在于能够培养人的良好品格和健全人格。
——庄子。
耐心等待,静候花开一浅谈后进生转化
耐心等待,静候花开一浅谈后进生转化摘要: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那些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这些特殊的孩子更需要发挥教育的力量去引导他们,关爱他们,让这些晚开的“花”能在爱的沃土与阳光下健康成长。
转化后进生是教育教学工作者极具挑战性、重要性的工作。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工作,是我们需要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后进生爱指导沟通“后进生”一般指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但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并非只是能力有问题,也绝对不是毫无“可塑性”的,更多原因在于错误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或者客观环境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不良学习心态,进而导致其学习成绩不理想。
只要教师用心了解他们“后进”的原因,用真诚、爱心、耐心来加以引导,使用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鼓励他们培养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们的优点会更突出,进步会更大。
一、关注后进生,相信事出有因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需要有深刻的认识,综合分析后进生的特点和成因,在认识的基础上坚持教育。
班主任在接手接新班时,首先要从上一届班主任手中了解该班级的情况,尤其是后进生:有那些双差生、特困生、留守儿童、问题家庭学生等,全面了解他们的家庭教育、性格特点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班主任要明确转化目标,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关键是要充分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后进生不可能在一两天内形成。
因此,班主任需要从学生的过去、现状、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保持同理心,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了解后进生的优势和长处。
并多与后进生交流,进而打开后进生的内心世界,让后进生愿意信任班主任,愿意改变自己,从而保证后进生的转换目标的高效实现。
二、爱是教育的钥匙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学生亲近教师,信任教师,才会积极主动接纳教师及其传授的知识和方法。
爱是学生亲近和信任教师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谈不上真正的教育,更谈不上成功的教育。
师德报告会心得体会3篇
师德报告会心得体会师德是教师职业行为的标准规范基本规范,同时也是教师作为道德实践主体的一些则品性。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师德报告会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师德报告会心得体会范文1最近听了十二位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深受感动,深深地重新认识多多少少到师德标兵的平凡和伟大,明白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光荣之处,他们的适时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进一步发扬。
教育工作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业务水平以师德为本。
新时期的教育对师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教师们教育把爱献给了教育影视业,在平凡人的工作中铸就了闪光得师魂,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人教师的光辉榜样。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看得出来了优秀教师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扬皮尔区的高尚品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乐善好施的高尚职业道德,而这些正是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有待学习的地方,在的工作和学习中多多发挥这些精神,提高自己。
这些优秀教师都有着共同协作的特点:热爱教育事业,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他们可以选择了教育事业,就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为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他们都有着同样的心——爱心。
这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他们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学生的学习更是“特别的爱人给特别的你”。
他们确实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信念、同一种态度和同一种廉洁,那就是甘于寂寞、甘于奉献、甘于钻研和敢作人梯,是在用生命的全部激情认真对待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
他们的经验是教学的缩影,让我更深层次认识教育工作,了解了教员与学生的关系,让教学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在他们的经验中处处体现了宽容与交流。
我们的教育不仅在教学活动,更在课堂另外的时间。
陆燕老师鲜明是先进的师德典型,是我们学习的座右铭。
她像妈妈一样,在履行人民教师职责的同时,把爱从女生宿舍向家庭、社会延伸,用心书写教师的真爱与大爱,将教师轻松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道义家庭美德融为一体,描绘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人生观、幸福观。
读书笔记读后感:读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读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主题一探寻教育的真谛——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教师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不埋怨差异,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的感觉不是难受,而是享受。
教师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
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强调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
总之,适合教育就是要吸纳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精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特征,继续发扬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世上没有样样都会的教育,教育将终身面对差异,与其埋怨差异,不如面对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
教育不仅要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适合的教育,要扬长避短,教室里的学生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不是样样都会的教育,而是因材施教、个性张扬、特长发展的教育。
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洞察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
冯校长提到要培养以下四种能力: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走上社会应该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这个学习能力决定着他对社会的贡献,也左右着他的自身的人生幸福。
《爱与智慧的教育》读后感
《爱与智慧的教育》读后感《爱与智慧的教育》是一本备受推崇的教育类书籍,它深刻地探讨了爱和智慧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爱和智慧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它们融入到教育实践中。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这本书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一、爱的教育1.1 爱是教育的基石。
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情感,它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1.2 爱能够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
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教育才能够取得成功。
1.3 爱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学生会更加勇敢地探索未知,发现自己的潜力。
二、智慧的教育2.1 智慧是教育的灵魂。
智慧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2.2 智慧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认知和行为。
通过培养学生的智慧,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做出正确的选择。
2.3 智慧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在一个充满智慧的教育环境中,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三、爱与智慧的结合3.1 爱与智慧的结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只有将爱和智慧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3.2 爱能够让智慧更加有温度。
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智慧会变得更加亲切和可贵。
3.3 智慧能够让爱更加有力量。
通过智慧,爱能够更加有力地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爱与智慧的教育实践4.1 培养师生之间的爱与信任。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的爱与信任,教育才能够取得成功。
4.2 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4.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培养学生的智慧,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五、结语通过阅读《爱与智慧的教育》,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爱与智慧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只有将爱和智慧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让学生在爱与智慧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希望我们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将爱与智慧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师爱——教育的灵魂
师爱为魂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而师爱则是教育的灵魂。
师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够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帮助学生茁壮成长。
师爱是教育的基石。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心学生的成长。
只有真正关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关爱可以温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时,他们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师爱是无私的奉献。
教师的工作是繁重而琐碎的,他们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即使在面临困难和压力的时候,教师也要坚定地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
教师的无私奉献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更体现在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上。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学生传递着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师爱是理解和尊重。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特长。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差异,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
在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下,学生将更加自信、独立,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
师爱是关心和陪伴。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的是全方位的关心和陪伴。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情感状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要陪伴学生度过每一个重要时刻,让他们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和幸福。
这种关心和陪伴将使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
总之,师爱是教育的灵魂。
它不仅是教育的基石、无私的奉献、理解和尊重,更是关心和陪伴。
师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温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品格。
让我们珍视这份伟大的爱,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传承它、发扬它。
让师爱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这份温暖和力量。
教师对学生的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出自崇高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
这种爱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所持有的一种亲近感、期望感和为学生而献身的热忱。
一、尊重,是爱的最高境界教师应树立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注意他们的兴趣、爱好、特点和特长,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
关心与谋求人的全面发展应成为教师的责任。
在教育中,教师应首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
教师要通过语言、手势和微笑等方式肯定学生,通过作业评语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有情感、有意识、有独立个性的学生;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气度正确对待那些敢于质疑传统、挑战教师、个性鲜明的学生;要以博大的爱心和崇高的师德尊重、爱护、关心并引导那些行为特别、好标新立异的问题学生,让校园七彩斑斓、生动活泼;教师要以科学和民主的精神育人,摒弃封建的师道尊严,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独辟蹊径而不排斥他人,赞美智慧冲动而不盲目,弘扬主体意识、完善个体性格,建立健全崇高的人格精神与完美人个特征。
二、师谊,是爱的最佳体现亲其师,信其道,通常会再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很容易接受该老师的教育。
因此,教师与学生建立好良好的师生感情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而重要的方法。
要用尊重、平等、爱护等人类最崇高的情感支感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应。
情感教育重于情,教师既是教育者也应是学生的朋友。
竭力用你很真实很感人的感情去征服一颗颗纯真的心,去感化之启发之。
使师生都进入其乐融融、其情陶陶的境界。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新的服务观念,以新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教育事业新的辉煌,让爱撑起一片晴空,让爱成就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让爱成就我们教书育人的事业。
“以学定教”是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以学定教”是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品质,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灵魂。
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石。
关爱学生则是师德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职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职责。
关爱学生首先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关怀上。
学生在成长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扰和问题,而教师作为学生最亲近的人之一,应该主动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对学生进行关怀和帮助。
教师要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感受,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对于那些心理不健康、有困扰的学生,教师更要耐心倾听,积极引导他们走出困境。
关爱学生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学业上。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该实行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学习,使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关爱学生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生活上。
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起居,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
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他们的体育锻炼,鼓励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身心素质。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建立起一个和谐、安全的学校环境,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爱学生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培养上。
教师要从自身的言行举止开始,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讲究诚信,培养正义感和责任感。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中最崇高的品质。
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扬他们的优点,消除他们的烦恼。
只有教师用真心对待学生,用爱心去指导学生,才能够真正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良好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是
教师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是引言教师是一个社会中非常重要的职业,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素质。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多重角色,如引导者、启发者、榜样等。
而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道德、智慧和能力。
而对于教师来说,最高境界就是能够真正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才。
爱心与责任教师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启蒙者,他们需要用爱心和责任感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表现,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成长。
只有用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师的自我修养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他们需要积极参加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更新知识和拓展视野,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活力。
重视教育方式教师教育孩子的方式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特长,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只有创新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表现,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们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帮助他们发展健康的人格和品德,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的社会人才。
结语教师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是能够真正地影响学生,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和付出。
只有用爱心、责任感和智慧对待教育,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让他们成为有用之人,造福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学生的爱
一、教师的爱是从内心“接纳”每一位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中的最微妙的接触。
”教育工作者都明白:在这种接触中,教师会自觉不自觉地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不同的学生。
如: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优等学生, 用厌恶的眼光看待后进生。
对学生而言,教师用欣赏接纳的眼光看待自己,就会从内心感受到被尊重与重视,由此增强信心并会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改变以前的消极状态,变得乐观向上;相反,如果教师用厌恶的眼光看待自己,就往往会有被否定的感受, 产生悲观抵触情绪,并失去上进的动力。
身边就有这样的事例,邻居的儿子上初中,课余时间爱玩电脑游戏,一有时间就往网吧跑,以致对学习放松,上课吋不太遵守纪律,也不认真听课,常被老师批评,还被多次请家长。
在教师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情况感到极为烦忧,表示积极配合老师管理,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建议班主任在管教的同时尽量发现一些优点并给予鼓励,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对自己肯定的前提下,再指出他犯的错误,这样他可能会心理舒服些。
没想到,班主任一时生气了,说:“这孩子最近表现都很差,哪有什么优点来表扬他!”这时家长的尴尬不言而喻。
这种做法,难道不是一个典型的用挑剔的眼光对待学生的例子吗?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你面前,怎么会一点优点都没有呢,只
是你没有用心接纳罢了,也可能他平时的表现总是不太会令人满意,你就习惯了用排斥的眼光看待他。
在现在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时代,“接纳” 一词应当赋予越来越丰富的含义,它不仅可以用来说明人们对事物所持的态度,还可以用来说明一种健康的人际沟通。
接纳是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友好的人生态度,是建立在善良与热情的基础匕的优秀品质。
教师要学会用善良与宽容接纳所有学生、接纳每位学生的优缺点,切不可因学生一时的过错全盘否定。
教师只有做到公平、全面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阳光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热情,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人格基础。
二、教师的爱是真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20多年的工作中,我悟出了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理性的爱、闪光的爱。
这种爱才是工作的出发点,是教育艺术产生的源泉。
十个指头还长短不一, 更何况每一个鲜活的个体。
由于先天与后天的因素,班级中学生的性格、习惯、能力、智力都会有差异,自然就会有优等生与后进生存在,那些后进生往往会受到更多的来自老师与学生的冷落与责备,他们的心灵在无数次的挫折中逐渐归于沉寂,成为没有自尊心的孩子。
针对这种情况,我便在平时的工作中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积极创造让他们“出人头地”的机会。
例如,课堂上,我会对后进生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回答正确了就及时肯定:“你进步挺快的,越来越自信
了。
”等;即便是回答错了,我也会说:“虽然答案还不够准确,但你有自己的想法,也很独特,希望继续努力!”这样,渐渐地一些后进生的热情明显提高了,他们会从内心真切地体会到老师的尊重、鼓励与真情的爱,我感受到与每一个学生心中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他们的点点滴滴都温暖着我的心。
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的黏合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的一切前提,也是教育力量所在。
老师的爱应该播洒在整个集体中,播洒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田里,包括对优等生的提高,对一般生的促进,对后进生的特殊的关怀与偏爱。
三、教师的爱是用“真诚”的态度感化每一位学生
人与人之间,真正要得到爱,还是要互相关心,师生间也是如此,想要得到学生的爱戴最根本的方法还是关心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喜欢和尊重。
怎样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真情真意?你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吗?或许“因为老师有魅力,所以学生爱上你”,学生是可爱的孩子,他们对你的衣着打扮、语言、眼神都观察入微,那么你付出真心的爱,学生怎么会感受不到呢?上课的吋候,有个小朋友在做小动作,我对他使了个眼色,他马上做得很神气,听得津津有味,我没有点名,已经给足了面子,他何尝不知道呢?同样,打动学生的不仅是你的爱心和宽容, 老师有深厚的功底,才能征服学生,并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成为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教师不但要精通所教的学科,了解本学科的历史和发展,更要
尽力了解专业以外的知识,因为我们的工作不仅是教书而且是育人。
记得在一次练习课上,布置好作业刚一会儿,马同学第一个就交上来了,我一看那字又是“龙飞凤舞”,真是生气:“请你重新写一遍。
”他听话地下去了,一会儿又交上来了,其潦草程度比刚才的有过之而无不及,怎么办呢?当众批评不但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作业情绪,更会使他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一一人的自尊心。
我说:“马同学,你家肯定是养了只小花猫吧?”他一脸疑惑:“没有呀。
”“怎么没有啊?老师看了你的字就能肯定有,不然你怎么学小花猫写字学得那么像啊?”全班学生都笑了,他也笑了:“我肯定比小花猫写得好是吗?那老师就给你和小花猫做个裁判吧,比比谁写得好。
”接下来的时间我也没有再盯着他,其他学生做作业明显认真多了,等到他再次交上来时,正如我预想的那样,比刚才的作业有了较大的进步。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在与他沟通吋也“狡猾” 了一回。
我们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上帝,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如果不能宽容学生的过失和缺点, 与学生斤斤计较,教育往往会适得其反。
只要我们内心充满爱,就能传递
给学生最美的眼神、最真的爱,就能实现每个生命个体
自由、理性和金商的发展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