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与分级梯度发展重点

合集下载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一、引言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带之一。

作为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深远的历史及文化底蕴,以及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优势,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由此,探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及政策,对于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经济带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

据统计,截至2019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的GDP总量已经突破30万亿元,人口也超过4亿。

但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的环境问题、资源短缺问题也逐渐浮现,这也给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三、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3.1 制定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建设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地区涉及多个省份和城市,制定全面可落实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体现地区特点,具有全局视野,整合各地区产业发展,构建一体化基础设施,推动在吸引投资、促进区域协作、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更好成效。

3.2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

应做好城市的规划管理,重视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入,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能够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

3.3 抓好生态保护与资源整合长江经济带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资源却显得十分紧缺。

应该采取措施,加强生态保护,实现土壤水质的全面治理,节约资源,整合长江经济带资源,加强环保法规的监管,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供给的可持续性。

四、长江经济带发展政策4.1 动员社会力量投入生态保护在社会力量投入上,应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生态保护,发挥社会监督、合作、融合的作用,形成资源节约、互惠共赢的新模式。

4.2 区域协调发展政策针对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城乡差距大、经济结构不均衡等问题,必须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促进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多方联合、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多项主要任务,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一、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长江水道存在瓶颈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黄金经济带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3年7月,国家领导人在武汉调研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

第36卷第4期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 36 No. 4 2023年12月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s) Dec. 2023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陈远方, 乔志洁(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南岳阳 414006)摘要:长江经济带覆盖我国11个省市, 其区域协调发展是地区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 因此研究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及原因, 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选取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共12个城市, 分析2008—2019年相关数据, 运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协调发展情况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空间和产业的不平衡性是导致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使用系统聚类分析法研究长江经济带不同时期产业的发展特征, 发现农业在2012年表现出其独特的基础性;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产业在2016年异军突起; 住宿餐饮行业在2019年呈现下滑趋势.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区域协调; 人口加权变异系数; 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298(2023)04-0049-08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Regions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CHEN Yuanfang, QIAO Zhijie(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414006, China) Abstract: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overs 11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and its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degree and causes of regional coordination imbalance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This paper selects 12 cities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alyzes the relevant data from 2008 to 2019, and studie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by using the population weight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balance of space and industry in the thre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imbalanc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Further using the system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n different periods, it is found that agriculture showed its unique foundation in 2012; the transportation, storage and postal industries sprung up in 2016; the accommodation and catering industry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in 2019.Key words: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regional coordination; population weight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luster analysis 0 引言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 我国逐步进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共同作用的新发展格局.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 是国内大循环健康发展的基石, 也是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增加国内动能的战略举措.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涵盖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 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1%, 人口和经济总量达到全国的40%以上.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引领全国区域经济增长,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有助于缩小我国东西部发展差异,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在新的国际发展格局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因此研究其区域协调发展对国家经济协调发展意义深远.收稿日期: 2022-11-13基金项目: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YBA177);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XSP21YBZ097)作者简介: 陈远方, 男, 博士,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 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通信作者: 乔志洁, 女,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学50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然而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 无论是空间还是产业上, 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性. 为了测度区域不平衡程度并剖析其成因,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空间和产业两个方面的解读. 发现空间不平衡性体现在区域间不平衡以及区域内不平衡, 且区域间不平衡占主导; 在产业不平衡中, 工业不平衡占比突出, 同时也体现出一些新的产业发展特征.1 文献综述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长江经济带地区得到良好的发展, 已有不少学者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展开广泛研究.在空间方面, 刘梅等[1]通过ArcGIS10.2软件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网络格局图进行分析, 并总结出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多中心、放射状”的空间格局特点, 这与吴常艳等[2]的观点一致. 晁静等[3]则基于多元灯光数据研究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差异演变. 丁如曦等[4]在分析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时发现, 区域流动以及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上的协作互利与长江经济带多中心城市区域协调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王文鑫等[5]基于对长江经济带开发区的空间演化格局的分析, 得出发展阶段不同, 长江经济带开发区技术密集型产业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也有区别. 周筱扬等[6]在分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时发现, 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间、区域内城市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在产业方面, 周正祥等[7]从产业集群辐射作用的角度对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 发现产业转移发展对策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程军等[8]提出产业驱动是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张友国[9]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地区2003年至2015年的产业优势转移模式进行研究, 发现产业模式渐进性对长江经济带产业梯度优势的重构具有显著影响. 巫强等[10]发现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度存在自相关, 并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基础, 要针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的发展差异发挥其自身产业优势, 共同促进长江经济带地区协调发展; 吴传清等[11]以工业为切入点, 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工业聚集水平较高. 郭炳南等[12]利用基尼系数法测度了2005年至2019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差异以及差异来源, 认为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协调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 并提出要高度重视区域之间政策的协同性; 靖学青[13]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分析得出, 经济增长速度不同导致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差距缩小, 表现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势态, 并提出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陈全才等[14]通过各省市间的人均GDP和居民收入以及消费水平、地区间产业结构等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进行探究, 得出促进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推动地区经济增长, 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要调整产业结构, 以适应经济发展新趋势.综上,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 多数研究只对其空间或产业进行单一分析, 本文从空间和产业两个维度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协调发展进行分析, 探讨导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协调的原因, 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以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基尼系数分解法[15]和泰尔指数分解法[16]常被用来分析区域发展不平衡成因, 参考Akita等[17]以及覃成林等[18,19]的分解方法, 运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20]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空间和产业两个维度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聚类法进一步分析产业不平衡, 然后将产业的分布动态演化出来, 显示出产业的独特性, 可以进一步对某一产业进行分析, 以凸显时代发展变化的背景因素.2.1 区域不平衡测度方法分别选取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重庆、宜宾、成都、遵义, 中游地区武汉、岳阳、九江、恩施, 下游地区上海、湖州、无锡、芜湖为代表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情况进行测度. 根据上述划第4期 陈远方, 等: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 51分方式, 将长江经济带划分为m 个区域, 其中区域i 中有i h 个子经济体, 因此长江经济带地区共有1mi i h =∑个子经济体. ij y 为i 区域j 子经济体的人均GDP , ij N 为i 区域j 子经济体的人口, i N 为i 区域的总人口, i Y 为i 区域的GDP , /i i i Y Y N =为i 区域的人均GDP; 11i h m ij i j N N ===∑∑为长江经济带地区总人口, 11ih m ij ij i j Y N y ===∑∑为长江经济带地区的总GDP, /Y Y N =为长江经济带地区人均GDP. 参照文[17]的测度方法,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可以通过式(1)所示的人口加权变异系数的平方来测度:222111()().i h m ij ij i j N CV Y y Y NY ===-∑∑ (1) 其中12(,,,)m Y Y Y Y = , 且12(,,,)i i i i ih Y y y y = .2.2 区域不平衡成因分解基于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 本文从空间和产业两个方面来分析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变化情况. 首先, 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进行空间分解, 分析各个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的不平衡; 其次, 在空间分解的基础上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产业分解; 最后, 综合两个方面的结果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整体分析. 具体分析步骤如下:由式(1)可以将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空间不平衡分解为区域内不平衡和区域间不平衡之和, 得到式(2):22221()().()()m i i i W B i N Y CV Y CV Y CV Y CV CV N Y =⎛⎫=+=+ ⎪⎝⎭∑ (2) 其中22211()(i h ij i ij i i j i N CV Y y Y N Y ==-∑表示i 区域的区域内不平衡, 221()()m i i W i i N Y CV CV Y N Y =⎛⎫= ⎪⎝⎭∑表示m 个区域内的不平衡之和, 22211()()m i B i i N CV CV Y Y Y NY ===-∑表示m 个区域之间的不平衡. 在上述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空间分解的基础上再对其区域不平衡进行产业分解. 假设区域i 的GDP 来自K 个产业, 则1212·,·····ij ij ij ijK i i i iK y y y y Y Y Y Y =+++=+++, 区域i 来自于第k 产业的人均GDP 为11i h ik ij ijk i j Y N y N ==∑, 于是区域i 内不平衡按照产业来源可以进一步分解为21()COV(,).Ki ik i ik k CV Y z Y Y ==∑ (3) 其中11COV(,)()()i h ij i ik iji ijk ik i j i ik N Y Y y Y y Y N YY ==--∑表示区域i 的GDP 和来源于k 产业的GDP 加权协方差变异系数, /ik ik i z Y Y =表示区域i 内k 产业所产生的GDP 占区域i 的GDP 份额.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间不平衡按照产业来源可进一步分解为21 ()COV(,).Kk k k CV Y z Y Y ==∑ (4) 其中*1*)1C OV(,)()(m i k i ik k i k N Y Y Y Y Y Y N YY ==--∑表示长江经济带地区的总GDP 和来自于k 产业所产生的GDP 的加权协方差变异系数, */k k z Y Y =表示长江经济带地区来自于k 产业的GDP 占长江经济带GDP 的份额, 其中12(,,,)k k k mk Y Y Y Y = , *11m k i ik i Y N YN ==∑表示长江经济带地区来自于k 产业的人均GDP.将式(3)和式(4)都代入到式(2)中, 得到52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 22111()()CO .V(,)COV(,)m KK i i ik i ik k k W B i k k N Y CV Y z Y Y z Y Y CV CV N Y ===⎛⎫=+=+ ⎪⎝⎭∑∑∑ (5) 式(5)的两边同时除以2()C V Y , 即得2111.1(mKK i i ik ik k k i k k N Y z s z s N Y ===⎛⎫=+ ⎪⎝⎭∑∑∑ (6) 其中2COV(,)()i ik ik Y Y s CV Y =, 2COV(,)()k k Y Y s CV Y =, 2i i ik ik N Y z s N Y ⎛⎫⎛⎫ ⎪ ⎪⎝⎭⎝⎭表示区域i 内k 产业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做的贡献, k k z s 表示区域间k 产业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做的贡献.2.3 产业系统聚类分析在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产业分析时, 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2012—2019年各个地区的农业、工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房地产业、金融业进行分类. 聚类分析是指在对一定的数据进行研究基础上, 按照数据自身的特性研究分类方法, 然后用此分类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 最终将相似的数据分到同一组. 聚类并不是简单的分类, 而是通过无监督机器学习的方法, 经过多次试验将研究数据归纳为不同的类别并进行比较. 本文将最优类别数量设定为三类, 将不同量纲的变量都标准化为Z 值. 2.4 数据说明本文数据来源于各省市的统计年鉴, 其中空间数据采用2008—2019年统计年鉴数据; 由于2008—2011年九江市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产业数据缺失无法完整测算, 因此在进行产业分析时选取2012—2019年的产业数据, 这对空间分解没有影响.在城市选取方面, 三大区域所选城市中包含一级中心城市(上海)、二级中心城市(重庆、武汉、成都、无锡)以及地区中心城市(芜湖、九江、岳阳、宜宾)和一般城市(湖州、遵义、恩施) , 并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合理分配: 上游选取重庆、宜宾、成都、遵义, 中游选取武汉、岳阳、九江、恩施, 下游选取上海、湖州、无锡、芜湖. 在产业方面, 选取三产业中具有基础性和代表性的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等产业进行分析, 能够有效进行产业方面的分析.3 实证分析3.1 空间分解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空间分解结果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整体上呈缓慢下降趋势, 其不平衡主要是由长江经济带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大区域间的不平衡引起, 相对而言三大区内部不平衡贡献率较小. 为了方便分析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趋势, 制作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空间分解折线图, 如图1所示.表1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空间分解时间 CV W (区域内不平衡) CV B (区域间不平衡) CV (Y )2 (区域不平衡)2008 O.2875 0.7445 1.03202009 0.2925 0.7197 1.01222010 0.2902 0.6834 0.97352011 0.2796 0.6074 0.88702012 0.2714 0.5356 0.80702013 0.2654 0.5102 0.77552014 0.2583 0.4857 0.74402015 0.2484 0.4700 0.71842016 0.2381 0.4621 0.70022017 0.2387 0.4419 0.68062018 0.2458 0.4363 0.68212019 0.2282 0.4033 0.6315第4期陈远方, 等: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 53图1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空间分解折线图由图1可以更直观看出, 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程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三大区域间不平衡是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的主要原因.3.2 产业分解选取农业、工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八个产业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产业分析, 绘制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发展不平衡产业分解条形图, 如图2所示.图2 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发展不平衡产业分解条形图从图2中可以明显看出, 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不平衡产业分解中, 各产业不平衡贡献率所占比重差异较大. 其中, 工业的贡献率所占比重最高, 其次是批发业和零售业、金融业, 占比最低的是住宿和餐饮业, 另外, 可以明显看出, 房地产业的贡献率在逐步上升.2012年、2016年、2019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分解结果表2. 从表2的数据中可以发现: (1)三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发展不平衡的总体贡献率分别为2012年的61.32%、2016年的57.83%、2019年的60.91%, 是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在产业上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2)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地区区域内的产业不平衡贡献率较大. 2012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内的产业不平衡贡献率分别为0.0745、0.1215、0.1908; 2016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内产业不平衡贡献率分别为0.0473、0.1669、0.2075;2019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内产业不平衡贡献率分别为0.0651、0.1785、 0.1473.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 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产业不平衡中, 上游地区不平衡贡献率最小, 而中游和下游地区的产业不平衡贡献率较大. (3)各个产业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的贡献率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工业对区域不平衡的贡献率最高, 2012年达到49.53%, 2016年达到38.97%, 2019年达到43.57%, 其次是批发业和零售业、金融业, 农业所占比重最低.54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表2 2012年、2016年、2019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分解结果2012年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业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总和区域内不平衡0.0019 0.19450.0253 0.0698 0.0161 0.01370.04550.02020.3868上游0.0015 0.03500.0073 0.0071 0.0038 0.00380.01030.00570.0745中游0.0017 0.07640.0117 0.0135 0.0054 0.0047 0.0084 −0.00020.1215下游−0.0013 0.08310.0062 0.0492 0.0069 0.00530.02670.01470.1908区域间不平衡0.0175 0.30080.0153 0.1296 0.0232 0.01170.07590.03920.6132总和0.0193 0.49530.0406 0.1994 0.0393 0.02540.12140.0593 1.0000 2016年区域内不平衡0.0009 0.17630.0248 0.0685 0.0442 0.01160.06210.03320.4217上游0.0000 0.02300.0021 0.0038 0.0030 0.00280.00910.00340.0473中游0.0023 0.08990.0166 0.0181 0.0074 0.00600.01520.01130.1669下游−0.0015 0.06340.0061 0.0466 0.0338 0.00280.03780.01850.2075区域间不平衡0.0096 0.21330.0049 0.1237 0.0562 0.00810.11130.05110.5783总和0.0105 0.38970.0297 0.1921 0.1005 0.01970.17340.0843 1.0000 2019年区域内不平衡−0.0016 0.17050.0246 0.0530 0.0225 0.00760.06810.04620.3909上游−0.0012 0.02370.0056 0.0085 0.0058 0.00290.01160.00840.0651中游0.0017 0.09970.0214 0.0132 0.0096 0.00300.01280.01700.1785下游−0.0021 0.0471−0.0024 0.0314 0.0071 0.0017 0.0437 0.02080.1473区域间不平衡0.0086 0.26520.0010 0.1132 0.0277 0.00650.12180.06520.6091总和0.0070 0.43570.0256 0.1662 0.0502 0.01410.18990.1113 1.0000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2012年、2016年、2019年12个城市的产业发展特征进行聚类分析, 由于篇幅原因, 在此仅以2016年聚类树状图为例(图3), 依次对2012年、2016年、2019年的聚类结果进行分析.2012年农业的基础性特征明显. 通过对2012年长江经济带产业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将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八个产业划分为三类. 其中, 农业单独分为一类, 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为一类,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工业、金融业、批发业和零售业为一类. 2012年的产业聚类树状图将农业单独划分为一类, 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农业独特的基础性仍然是比较明显的.2016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产业异军突起. 根据图3可知, 建筑业和农业为同一类别,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为单独一类, 其他产业为一类. 国家在2016年前后出台发展物流产业相关政策, 使得2016年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发展突飞猛进, 因此在聚类分析中将其单独分为一类. 2015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加快建立现代物流发展, 增加对物流产业的融资, 多渠道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投入, 建设国际国内以及长江经济带地区物流通道; 同年7月, 商务部明确智慧物流园区建设要在1~2年内提升20%的仓储保管效率. 2016年为“十三五”开局之年, 国家重视物流业供给性结构改革, 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转变经济发展第4期陈远方, 等: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 55 方式, 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与其他产业拉开差距.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异军突起, 引起产业间结构发生变化, 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也反映出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作用.图3 2016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产业聚类树状图2019年住宿和餐饮业出现下滑. 2019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产业数据聚类结果与2016年聚类结果有所不同. 结果显示, 农业、建筑业为一类, 住宿和餐饮业单独为一类, 其他产业为一类. 住宿和餐饮业的变化较为明显, 从2012年与建筑业为一类到2016年与其他产业为一类, 再到2019年成为单独一类, 住宿和餐饮业的下滑, 表现出不同以往的发展方向, 反映出在国际风险不稳定性增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宏观环境下, 住宿和餐饮业受到了明显负面影响.4 结论与建议本文通过分析2008—2019年相关数据, 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进行研究, 通过人口加权变异法以及统计学中的聚类分析, 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空间和产业两个方面的分解,得到以下结论:(1)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程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在空间分解方面, 区域间不平衡占主要原因.2008—2019年的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地区不平衡程度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 体现了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的稳定向好发展, 有助于国家制定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计划.(2)产业分解中, 工业贡献率所占比重最大. 在各个产业中, 工业贡献率的变化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这与敖荣军[21]的观点基本一致, 因此国家以及各省市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重视工业的发展, 根据地区特点进行产业调整,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国家在重视长江经济带地区协调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产业结构升级, 建立长江经济带产业链, 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不同时期下产业贡献率不同. 通过聚类分析发现, 长江经济带2012年、2016年以及2019年产业聚类树状图存在差异, 这是由不同的时代背景引起的. 例如, 2016年国家对物流产业的重视和扶持, 使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得到明显提升; 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国内经济受到影响, 住宿和餐饮业表现56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出与以往不同的下滑现象. 这些都体现出不同时期产业的动态变化与结构调整, 与时代发展特色以及政府政策息息相关, 另外国际环境也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4)空间分解和产业分解具有耦合作用. 在使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进行空间分解发现, 区域间不平衡是导致区域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在产业分解中区域间产业不平衡是导致区域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体现出空间分解与产业分解的结果具有耦合作用, 这种耦合作用进一步验证了区域间不平衡问题的严重性. 在大力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同时, 要特别注意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发挥大城市的辐射作用, 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 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地区协调发展.重视长江经济带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关注其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有助于推动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长远发展, 有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辐射周边地区各产业协调发展. 在面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时, 要重视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发挥长江经济带地区点与面的协调作用, 共同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产业方面各地区要发挥地域特色,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地理位置优先发展优势产业, 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从而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同时, 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三点启示:(1)区域不平衡和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的内在机理;(2)在区域不平衡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中如何寻求他们之间的平衡点及合理值域;(3)在区域不平衡逐步趋于稳定的境况下, 社会经济是否能保持长久活力.后续工作将针对以上问题, 深入探究长江经济带区域不平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参考文献:[1] 刘梅, 赵曦. 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及其经济协调发展: 基于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比较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9 (9): 100−111.[2] 吴常艳, 黄贤金, 陈博文, 等. 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空间格局及其经济一体化趋势[J]. 经济地理, 2017, 37(7): 71−78.[3] 晁静, 赵新正, 李同昇, 等.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差异演变及影响因素: 基于多源灯光数据的比较研究[J]. 经济地理, 2019, 39(5):92−100.[4] 丁如曦, 刘梅, 李东坤. 多中心城市网络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驱动效应: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 统计研究, 2020, 37(11): 93−105.[5] 王文鑫, 杨庆媛, 苏康传, 等. 长江经济带开发区及其产业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1, 30(3): 519−533.[6] 周筱扬, 左国存, 周金城. 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35(4): 61−66+80.[7] 周正祥, 张桢禛. 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6 (11): 84−97.[8] 刘程军, 周建平, 蒋建华, 等. 区域创新与区域金融耦合协调的格局及其驱动力: 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J]. 经济地理, 2019, 39(10): 94−103.[9] 张友国. 区域间产业转移模式与梯度优势重构: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 中国软科学, 2020 (3): 87−99.[10] 巫强, 黄孚, 于涛. 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对三次产业协调度的影响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 29(6): 1257−1267.[11] 吴传清, 龚晨. 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的工业集聚水平测度[J]. 改革, 2015(10): 71−81.[12] 郭炳南, 唐利, 张浩. 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与随机收敛[J]. 生态经济, 2021, 37(11): 46−53.[13] 靖学青. 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J]. 求索, 2017 (3): 125−130.[14] 陈全才, 张启良. 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差异比较与协调发展对策[J].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0(3): 33−36.[15] Johnston J. Theil: Economics and information theory[J]. The Economic Journal, 1969, 79(315): 601−602.[16] Dagum C. A new approach to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Gini income inequality ratio[J]. Empirical Economics, 1997, 22: 515−531.[17] Akita T, Miyata S. Spatial inequalities in Indonesia, 1996–2010: A hierarchic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18, 138: 829–852.[18] 覃成林, 张华, 张技辉.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新趋势及成因: 基于人口加权变异系数的测度及其空间和产业二重分解[J]. 中国工业经济,2011 (10): 37−45.[19] 覃成林, 杨威.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不平衡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基于人口加权变异系数的分析[J]. 产经评论, 2012, 3(4): 115−124.[20] Akita T, Miyata S. The bi-dimensional decomposition of regional inequality based on the weight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J]. Letters in Spatial andResource Sciences, 2010, 3: 91–100.[21] 敖荣军.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化的产业变动因素[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4): 420−424.。

长江上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现实困境与策略选择

长江上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现实困境与策略选择

长江上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现实困境与策略选择作者:刘鸿渊蒲萧亦刘菁儿来源:《重庆社会科学》2020年第09期摘要:长江上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江上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整体创新发展能力弱、环境污染治理压力大、四大中心城市发展差距大和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困境。

长江上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应立足于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从整体上明确其发展指导思想,在区域层面建立健全协同发展机制,在四大中心城市层面着力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信用体系的建立,在城市群内部应着力解决城乡发展差距。

关键词:长江上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发展策略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发展理念下成渝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模式研究”(SC19A005)。

[中图分类号] F299.2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0)009-0056-012[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ki.css.2020.009.006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把握高质量发展新态势,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核心和关键。

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目标实现的手段。

应对高质量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需要持续深化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1]。

立足于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2]。

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这客观上要求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重视资源的合理配置、生态环境保护,降低社会风险的过度积聚等问题[3-6]。

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布局

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布局

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布局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布局是指以长江流域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跨越11个省市,覆盖了中国东部的核心经济区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引擎。

建设长江经济带是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布局的核心目标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但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因此,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协同发展、可持续发展。

首先,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注重统筹协调。

长江流域内存在着东部发达、中部欠发达、西部欠发达的区域发展差异。

为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合作,推动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构建全域联动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系。

其次,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传统的重化工业和资源型产业在长江经济带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受限于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需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可以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应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循环。

第四,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长江流域地域辽阔,交通网络相对薄弱。

因此,需要加大对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互联互通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

第五,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人才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因此,要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国家三大战略之长江经济带:发展举措与趋势研判

国家三大战略之长江经济带:发展举措与趋势研判

国家三大战略之长江经济带:发展举措与趋势研判国家三大战略之长江经济带:发展举措与趋势研判导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长江经济带成为新一轮三大区域经济战略之一,本期内容,我们为大家详细解读长江经济带。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

各省市应扭转只重项目、重基建的思路,把产业培育、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放在重要位置,提出推动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立足当地实际和资源秉赋条件,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规划好本省市产业布局,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形成各省市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分工合理、衔接有序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愿景1.缘起作为一个区域概念,长江经济带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线一轴”构想,“一线”指沿海城市线,“一轴”便指长江航道;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进而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20世纪90年代出现“长二是探索改革的试验田,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使资源要素在更大的范围自由流动、市场机制在更深的层次发挥作用;三是产业整合的示范带,根据各省市特点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转移及转型升级,为全国区域产业调整提供示范;四是区域联动的探路者,在东中西三个板块联动、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协调发展方面探索路子。

3.战略定位长江经济带建设瞄准4个目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重点推进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促进新型城镇化、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等7方面工作。

打造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意图,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二是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

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发展问题及政策研究

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发展问题及政策研究

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发展问题及政策研究第一章:背景介绍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地带之一,其紧贴中国长江流域,包括11个省份和直辖市,总面积达2.0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29亿。

长江经济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以及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链,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背景之一。

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发展问题和政策研究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尤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增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整个地区的综合实力,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重要议题。

第二章: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发展问题1、协同发展不够长江经济带覆盖的区域较广,涉及到许多省份和城市,但长期以来协调发展的机制还没有形成,造成了各地区之间合作不够紧密,宏观调控水平亟待提高。

尤其是在跨省跨市发展重点产业、拓展市场、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协同发展的进程还不够明显。

2、环境污染较严重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较大矛盾。

长期以来,许多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略环保问题,导致了该地区的水、空气、土壤等多方面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治理成为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3、人口迁移问题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分布相对集中,尤其是大城市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人口规模的增加确立了该经济带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实力基础,但也面临人口过度集中导致的交通、环保、医疗等资源矛盾问题。

第三章:政策研究1、制定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全方位、多维度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并明确区域协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同时,规划中要注重开展产业优化升级、环境治理、交通网络完善、公共设施建设等多项工作,提高长江经济带的核心竞争力。

2、建立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协调机制要建立多级政府间、省省间、市市间的协调发展机制,并明确各省市在协同发展方面的角色与任务。

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统一管理、协调推进的机制,形成协同发展和共赢发展的格局,提升经济发展整体水平。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长江经济带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重庆7个省市,总面积达到6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4亿。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成果以及未来展望,是业内人士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发展现状1.重点经济区域,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其经济规模和发展潜力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

2019年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已超过30万亿元,超过全国GDP的三分之一,其中上海、江苏、浙江位列前三。

2.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果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果,重化工业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轻工业、服务业转型升级。

如浙江省传统纺织、制鞋等领域的企业,加大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成功升级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

3.环保观念不断提升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普及,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企业和政府开始重视环境问题。

2018年,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的PM2.5浓度同比分别降低20.5%、16.6%、14.3%,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

二、未来展望1.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创新升级未来长江经济带将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升级新战略。

通过科技创新,提升长江经济带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重点领域技术研发和产业转移。

同时也需要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和人才加入到创新创业中来。

2.着力疏解非首都功能近年来,政府已经着力推动疏解非首都功能区,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也在积极响应。

目前,上海已开展千亿级产业转移,并在崇明引进高精尖产业;重庆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等产业;合肥加强生态修复,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未来,长江经济带将加速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城市协同发展。

3.环境治理继续加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与日俱增。

未来,长江经济带将继续加强环境治理,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加快完善环境监测、警示、评估、治理机制。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鲁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鲁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是()。

A. 提升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水平B. 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全面开放C.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D. 加强长江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2、以下哪个城市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主要节点城市?()A. 上海B. 武汉C. 成都D. 广州3、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中,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范畴?A. 一轴:长江黄金水道B. 两翼:珠三角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C. 三极: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下游城市群、长江上游城市群D. 多点:多个重点城市和城镇4、以下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说法,正确的是:A.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点是发展高科技产业B.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C.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D.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目的是提高长江流域的航运能力5、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以下哪个城市被定位为长江经济带的国家级中心城市?A. 武汉B. 成都C. 重庆D. 杭州6、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以下哪个地区被定位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生态屏障?A. 长江三角洲B. 环太湖地区C. 成渝地区D. 长江中上游地区7、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A. 提高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能力B. 优化长江流域的产业结构C. 促进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D. 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8、以下哪项不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措施:A.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B.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C.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D. 淘汰落后产能9、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以下哪个城市被定位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A. 武汉B. 南京C. 杭州D. 成都 10、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以下哪项措施是为了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A. 优化产业布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能力C. 加强环境保护,实施水污染治理工程D. 优化人口分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1、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以下哪项不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目标?A. 建设成为世界级经济带B. 提高流域内居民生活水平C.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D. 发展新型城镇化12、关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以下哪项表述是错误的?A. 长江经济带覆盖了我国东部的多个省份B. 长江经济带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C.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D.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重点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13、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是“一轴、两翼、三极、多点”,以下哪项不属于“两翼”中的内容?A.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同发展B. 加强长江中上游生态保护,打造绿色生态走廊C. 发展长江经济带沿海地区,形成对外开放前沿D. 推动长江流域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水平14、以下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目标,哪项表述不准确?A. 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B. 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C. 成为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新引擎D. 旨在提高长江流域居民的生活水平15、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核心是?A. 提高长江流域的资源利用效率B. 加强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C. 推动长江流域的经济一体化发展D. 建设长江流域的基础设施16、以下哪个城市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主要港口城市?A. 上海B. 重庆C. 武汉D. 广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它覆盖了11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产业基础。

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策略

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策略

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策略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并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策略。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涵盖了11个省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规划策略,以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首先,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生态保护。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第三长的河流,其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对整个经济带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减少水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湿地、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其次,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绿色产业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为特点的产业,它能够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加大对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绿色产业领域。

第三,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

长江经济带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政府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状况,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

第四,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带涵盖了多个省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存在差异,需要加强协调和合作。

政府应该制定统一的发展战略,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间的均衡发展。

最后,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的培育。

可持续发展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应该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意识。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正式印发重点布局三大城市群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正式印发重点布局三大城市群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重点布局三大城市群作者: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37期近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

纲要对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等各方面任务作出了具体部署,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纲要提出了“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格局。

其中,“一轴”是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两翼”是指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三极”是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9月12日,环保部发布了8月全国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空气质量状况。

8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9.6%,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

PM2.5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7%;PM10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5%。

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3.6%,同比提高21.6个百分点。

PM2.5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2%;PM10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2.3%;臭氧超标率为12.7%,同比下降8.2个百分点。

9月12日,央行同时进行了7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和45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均持平于上期。

与此同时,央行进行了28天期逆回购询量,系4年来首次在年中进行。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28天期逆回购的询量,体现了央行以长换短,综合抬高市场杠杆成本,倒逼机构主动去杠杆的指导意图。

近日,为保护银行卡持卡人合法权益,央行等六部门发布通知,决定于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联合整治非法买卖银行卡信息专项行动。

深析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发展深度解析

深析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发展深度解析
十 八 大 以 来 ,以 习近 平 为 总 书 记 的 新 一 届 中央 领 导 集 体 高 瞻远 瞩 、审时 度势 , 依 据 世 界 发展 的 新 趋 势 , 基 于 大 国 复 兴 的 新使 命 ,系统 谋 划 了新
时期 我 国发 与 海域 统 筹 开发 的 大 国 土 观 , 极 具创新 性地提 出 了 “ 一 带 一 路 ”、京 津 冀协 同 发展 、长 江 经 济 带 三 大 战 略 。其 中 , 长 江 经 济 带这 一 重 大 区域 发展 战 略 ,与 经济 结构 调 整 、 产 业转 型 升 级 、新 型 城 镇 化 、生 态文 明建 设 等 密切 相 关 ,具 有 强 大 的联
肩 负着 重 塑 区域 经 济格 局 、支撑 经 济 转 型 升 级 、 推 动 区 域 协 调 发展 、 构
建 生 态文 明示 范带 的 重任 。
长 江 经 济 带 的 上 中下 游各 有 其 特 点和 战 略 意义 。长江 下 游 发展 较 早 , 经 济 已经接 近世 界 发达 地 区 , 但 新 贸 易规 则 、自由 贸 易协 定 等 来 自国 际
域 管理模 式 下 ,出现 了地 区差距增 大 、矛盾摩擦 增 多 、 缺乏 纵深合作 、
自然 环 境 恶化 等 弊 端 ,因 此 ,要促 进 区域 内 的 协 同 发展 ,必 须 强 化 各 城
市 ( 群 )间要 素的流动 、 职 能的分工互补和 生 态统 筹治理 , 从 而加 强区
域 整体 竞 争 力和 对 外 影响 力 。
响 , 一度较为 薄弱 , 但 其连 南通 北的天然枢 纽地位 、丰富的资源 禀赋和
巨大的市场 潜力 , 使 其 成 为 承 接 沿 海 地 区 产 业梯 度 转 移 的 热 点地 区和 我

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第三长的河流,它源于青藏高原,横贯中国境内,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经济带是指沿江而建的一些城市和地区,这个区域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挑战。

长江经济带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环境问题也十分严重。

首先,水污染是长江经济带面临的一大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导致水质恶化,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其次,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填埋和围垦,导致土地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系统的退化。

农村地区也面临着土地过度利用和土地荒漠化的问题,农田质量在不断下降,粮食生产和生态农业受到了威胁。

此外,大气污染也是长江经济带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工业废气、车辆尾气和燃煤等排放物质大量释放到空气中,导致空气质量恶化,直接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是关键。

政府应严格监管污染企业,严惩违法排污行为。

同时,加大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处理水平,确保排放的废水符合国家标准。

此外,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管理,推广水肥一体化和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改善土壤质量。

保护好长江的水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其次,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是重要的措施。

政府应加大土地保护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占地、非法围垦等违法行为。

合理进行土地开发,保护好耕地和生态用地,推行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的原则。

同时,建立健全城市规划体系,优化城市布局,减少城市空间扩张对土地资源的消耗。

此外,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也是不可忽视的。

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

长江经济带发展路径探索

长江经济带发展路径探索

长江经济带发展路径探索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江河流域经济发展经历了由单一城市到区域或省份的集群式发展,再到现在的沿江城市群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

其中,长江经济带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经济带,被誉为中国经济增长的“脊梁”,将南方和北方、东部和中西部联系起来,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如何探索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路径,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进行探讨。

一、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近几年来,长江经济带地区在加快构建新型城镇化、健全交通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长江流域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

因此,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通过大力发展合作共赢,加强产业互补,实现优势互补,扩大区域经济联系和合作,形成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局面”,这是当前重要任务。

二、建设城市群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群建设已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抓手。

城市群作为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力量,具有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长江经济带范围内的城市群发展,应注意引导产业转移和投资分布,完善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环境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梯度和优质资源流动空间。

三、推动绿色发展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道路上,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

当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绿色经济已被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借助长江经济带这一发展平台,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绿色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手段,推动全流域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让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四、加快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优化科技创新链条,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加快长江经济带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

同时,可借鉴海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

五、优化布局结构对于长江经济带的“后发优势”地区,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明确发展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比较优势转化为绝对优势。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政策思路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政策思路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政策思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提升,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域,地域广阔,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具有无限发展潜力和空间。

对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既要关注存在的难点和问题,也要及时总结经验,采取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长江经济带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一、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与人口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人口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长江经济带各地的人口分布格局存在着极大差异,不同城市的人口发展速度也千差万别。

这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

1、资源禀赋及城市规划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长江经济带中的城市规划和资源禀赋已有着明显的差异。

城市规划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市中心建设、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上。

城市规划不完善、公共服务进一步的落后,直接导致了一些区域的人口向发达城市转移。

同时由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的差异,人口在不同城市的分布也有不同。

2、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工业的立足和繁荣是我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些工业区经过较短时间的发展,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在这些工业区呈现出的引领周边地区发展的效应下,人口分配的格局也在发生重大变化。

因此,促进经济发展,加速长江经济带内部的城市经济格局调整,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换,对于人口的分配有着重要意义。

二、陆路交通的影响因素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是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交通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各类资源要素的流动,城市彼此之间的竞争加剧,最终导致国家区域性经济差别的扩大。

1、全国“大交通”的建设目前,全国“大交通”的建设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成熟。

高速公路、水路、航道、铁路往来畅通,带来的巨大流通的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然而对于长江经济带而言,对于陆路交通改善的重视不足,造成了区域交通体系的极度脆弱。

2、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发展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发展起来,各自之间又存在交通和信息技术的依赖。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资源环境压力日益突出,环境治理的 任务繁重
长江丰富的水资源既是支撑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 的基础,又是全国淡水资源的保障,但目前水资 源开发利用率较高导致开发过度。截至2012年, 长江流域内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51600多座。每 年巨大的用水、蓄水、调水量,对维持河流正常 的生态和航道用水产生巨大的影响。
整体城镇化水平不高,农业和生态地区 的贫困化趋势显著
除油料、麻类、水果外, 其余农产品在全国的的 比重均呈逐年下降的趋 势。农业地位的下降, 一方面引发了农民收入 的不稳定,特别是对以 农业为主要产业的省份 影响尤为显著。
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
尽管长江三角洲等区域的合作机制得到不断完善, 但区域之间相互协调还存在一定困难,许多涉及 长江经济带共同发展的问题,省级政府无法协调, 如上中下游之间水资源分配与水环境保护及生态 补偿,重大水利设施工程修建及环境影响评估, 以及港口功能定位与港口资源合作开发的一些问 题。
the end
发展的主要特征与问题
一级轴线地位依然显著,但增长速度迟缓
空间结构呈现向长江三角捷的集疏运网络还未形成
外向型经济增长较快,产业同质化竞争显著
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外贸进口额和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均呈增长态势, 其中出口额持续增长,进口额在2007年以后有下降趋势;与长江经济带相比, 沿海地带外贸进口额和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现阶段建设长江经济带的若干建议
I. 从国家层面针对性的区域政策,确立长江经济带一级轴线地位 II. 构筑高效的国土空间结构,保障长江经济带的有序发展 III. 加快提升综合交通运能,支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IV. 建设并完善统一市场体系,积极培育“新型”经济增长的 V. 控制开发强度,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 VI.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对内对外合作与开放格局 VII. 中央政府尽快出面统筹经济带面临的跨省份、跨区域的重大问题

长江经济带沿江布局五大城市群三个为重点(名单)长江中游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沿江布局五大城市群三个为重点(名单)长江中游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沿江布局五大城市群三个为重点(名单)长江中游长江经济带资料图【推荐阅读】一图看清长江经济带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规划全文以沿江综合运输大通道为轴线,以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跨区域城市群为主体,以黔中和滇中两大区域性城市群为补充,以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9月25日,国务院全文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意见》除了布局提升黄金水道功能和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还重点优化沿江城镇化格局。

其中提到,以沿江综合运输大通道为轴线,以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跨区域城市群为主体,以黔中和滇中两大区域性城市群为补充,以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促进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部的分工协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联通,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城融合,引导人口集聚,形成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布局五大城市群《意见》提出,按照沿江集聚、组团发展、互动协作、因地制宜的思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提高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

对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文件提到要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促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充分发挥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龙头作用,加快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建设。

提升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区的国际化水平。

推进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和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

优化提升沪宁合(上海、南京、合肥)、沪杭(上海、杭州)主轴带功能,培育壮大沿江、沿海、杭湖宁(杭州、湖州、南京)、杭绍甬舟(杭州、绍兴、宁波、舟山)等发展轴带。

合理划定中心城市边界,保护城郊农业用地和绿色开敞空间,控制特大城市过度蔓延扩张。

另外,文件提出,培育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

增强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功能,促进三大城市组团之间的资源优势[-0.40%]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极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示范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与分级梯度发展重点方创琳,周成虎,王振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长江经济带是推动中国区域发展由“T ”字型战略格局转变为新常态下“H ”型战略格局的重要支撑带。

长江沿江的六大城市群是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但在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脱离发育标准、带有强烈的政府主导性,整体发育程度弱于沿海城市群,越往上游城市群发育程度减弱,资源与生态环境保障形势严峻,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竞争大于合作,缺乏一体化统筹协调机制等问题。

为此,应以流域一体化和交通一体化为主线,推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建设的一体化和市场化进程,构建“1+2+3”分级梯度发展的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新格局;以差异化驱动力为支撑,因地制宜地突出各级各类城市群的发展优势与建设重点。

未来,为确保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战略措施:成立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委员会,建立流域一体化的统筹协调机制;遵循城市群发育的科学规律,避免脱离实际催生扩大城市群;构建以城市群为战略桥墩的上下联动、以轴串群的流域生态经济带束簇状城镇体系;建立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和公共财政储备机制;加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建成生态型城市群;加快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创新驱动步伐,建设创新型城市群;重点建设一批支撑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重大工程和国家级新区。

关键词:城市群;“1+2+3”的城市群空间格局;现状问题;战略对策;长江经济带1引言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全球城市群的发育正在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时代。

在此背景下,中国城镇化进程就成了21世纪全球科学界、政治界以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Tabuchi,2013)。

城市群担当起了中国在国际化分工与全球竞争体系中的基本地域单元和区域重要增长极(方创琳等,2014)。

目前,国外城市群已经发育到成熟阶段,面临的问题与压力小,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群内部的人文社会结构方面(Alfaro et al,2014;Schlecht et al,2015)。

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市群的发育。

1990年代开始,城市群的基本内涵、范围界定(方创琳,2009)、动力机制(吴启焰,1999)、空间结构(姚士谋等,2006)、发育测度(方创琳,2014)、发展阶段(叶磊等,2012)、生态环境效应(黄金川等,2003;Wang et al,2015)等成为政府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内容。

针对当前中国城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未来城市群的选择与发展要严格遵循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全国城镇体系规划(Fang et al,2015),并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政策作用分区,培育形成“5+9+6”(5个国家级城市群、9个区域性城市群和6个地区性城市群)的“以轴串群、以群托轴”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新格局(方创琳,2014)。

长江经济带是国务院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的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国家经济格局收稿日期:2015-10;修订日期:2015-11。

基金项目:201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1590840,415908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433008)。

作者简介:方创琳(1966-),男,甘肃庆阳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城市发展与规划研究,E-mail:fangcl@。

1398-1408页第34卷第11期2015年11月地理科学进展Progress in GeographyV ol.34,No.11Nov.2015第11期方创琳等: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与分级梯度发展重点规划的重大战略决策。

2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地位与空间主体长江经济带的空间范围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9省2市(图1)。

总面积205.7万km 2,占全国的21.27%。

是中国横跨东中西不同类型区域的巨型经济带,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业规模最大、城市体系最为完整的流域经济带,在国家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2014年长江经济带总人口5.84亿人,占全国的42.71%,其中城镇人口3.17亿人,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42.32%。

2.1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地位从战略意义分析,2014年长江经济带GDP 总量28.46万亿元,占全国的44.71%,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为8.77%,快于全国(7.3%)、东部地区(8%)、中部地区(7.92%)、西部地区(8.76%)和东北地区(5.96%)(表1),是各大板块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

可见,长江经济带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和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成败直接决定着国家新型城镇化的安全与成败。

在由西部丝路轴线、中部沿江轴线和东部沿海轴线三条主轴线组成的中国城乡发展“H ”型空间格局中,长江经济带作为唯一的东西向横轴,也是推动中国区域发展格局由“T ”字型长期主导的战略格局转变为适应新常态的“H ”型战略格局的重要支撑带。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的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4.81%提高到54.28%,大体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54.77%)。

根据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判断,长江经济带目前尚处于城镇化快速成长阶段。

从城镇密度分析,该带现有9071个城镇,城镇密度为44.25个/万km 2,超出全国城镇密度(20.96个/万km 2)1倍多。

可见,长江经济带是一个城市与城镇高度密集带,也是未来高密度城镇化集聚地区。

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形成了“顶端小、底端大”的金字塔型格局,下游地区城市职能分工互补性强,中上游地区尚未形成互补的职能分工体系。

城镇体系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运行成本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下游高于中上游。

城镇化发展对流域资源环境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2.2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长江经济带自下游往中上游,目前已形成了长江三角洲、江淮、长江中游、成渝、黔中和滇中6个规模和发展阶段不同的城市群,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2.1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主体以“流”空间支撑的信息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新的经济业态,资本与生产技术在“流”空间迅速向全球扩张,产品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被快速分解到全球区域(方创琳,2011)。

城市群作为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适应与参与全球竞争和塑造国际城市体系地位的支撑平台。

依附于全球最长的长江内河航道,以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14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集中了全国30%的总人口和37%的城镇人口,其城镇化水平达56.65%,分别比长江经济带和全国高3个百分点和表12014年全国及不同地区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对比分析表Tab.1China's national and regional average economic growth rate in2014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及各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计算得到。

图1长江经济带的空间范围示意图Fig.1Spatial scope sketch map of the YangtzeRiver Economic Belt(YREB)1399地理科学进展第34卷1.8个百分点,其中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达71.42%,高出全国水平6.7个百分点。

城市化水平较低的滇中城市群(52.48%)和黔中城市群(49.13%)分别比所在云南省(39.31%)和贵州省(37.83%)高13.17和11.3个百分点。

作为长江经济带和所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先行区,上述六大城市群分别在东、中、西三大区域成为带动长江经济带和全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的主体。

2.2.2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战略核心区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竞争力的核心区和中国内引外出的重要枢纽与门户。

2014年,长江经济带六大城市群以占45.31%的土地承载了长江经济带70.98%的人口、82.85%的GDP、77.75%的固定资产投资和93.04%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因此,六大城市群作为引领长江经济带参与全球竞争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地域单元,将成为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的战略核心区和未来增长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地区。

2.2.3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体功能区划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空间基础与主导路径。

城市群作为长江经济带经济发达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大,开发强度与未来发展潜力均较高(方创琳,2014)。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可分为两类,一是开发程度较高、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较大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优化开发区;二是发展程度较高且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的江淮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均为重点开发区。

可见,长江经济带六大城市群中有5个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被列为重点开发区。

2.2.4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最为严重和亟待重点治理地区长江经济带快速城镇化进程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费,对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

2013年,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总量达16.90亿t标准煤,占全国的45.08%,且2000年以来每年以9.2%的速度增长。

2013年,六大城市群废水排放量67.07亿t,工业SO2排放量456.35万t,工业烟尘排放量135.43万t;固体废弃物产生量5.02亿t,分别占长江经济带的17.81%、64.60%、37.95%和51.17%。

可见,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和亟待重点治理的地区。

3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育的空间格局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总体判断3.1长江经济带“1+2+3”的城市群空间格局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包括1个世界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个国家级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和3个地区性城市群(江淮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形成了“1+2+3”分级梯度发展的城市群空间组织格局。

其中:长三角城市群由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共16个城市构成;长江中游城市群由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襄阳、宜昌、荆州、荆门,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益阳、常德、娄底、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抚州、宜春、萍乡、上饶、吉安共31个城市组成;成渝城市群由重庆(包括万州、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双桥、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县、云阳、石柱31个县区)、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共16个城市组成;江淮城市群由合肥、芜湖、蚌埠、淮南、安庆、池州、铜陵、马鞍山、滁州、宣城共10个城市构成;滇中城市群由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共4个城市构成;黔中城市群由贵阳、遵义、安顺、毕节、凯里(黔东南州县级市)、都匀(黔南州县级市)共6个城市构成(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