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课程设计跨距计算
接触网常用计算公式参考资料
附件一、接触网常用计算公式:1.平均温度t p和链形悬挂无弛度温度t o的计算t max+t min①t p=2t max+t min②t o弹= -52t max+t min③t o简= -102式中t p—平均温度℃(即吊弦、定位处于无偏移状态的温度);t o弹、t o简—分别表示弹性链形悬挂和简单链形悬挂的无弛度温度℃;t max—设计最高温度℃;t min—设计最低温度℃;2.当量跨距计算公式n∑L I3LD= i=1n∑L I√i=1式中L D—锚段当量跨距(m);n∑L I3=(L13+ L23+……+ L n3)—锚段中各跨距立方之和;i=1n∑L I=(L1+ L2+……+ L n)—锚段中各跨距之和;i=13.定位肩架高度B的计算公式B≈H+e+I(h/d+1/10)h/2式中B—肩架高度(mm);H—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mm);e—支持器有效高度(mm);I—定位器有效长度(包括绝缘子)(mm);d—定位点处轨距(mm);h—定位点外轨超高(mm);4.接触线拉出值a地的计算公式Ha地=a-hd式中a地—拉出值标准时,导线垂直投影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mm)。
a地为正时导线的垂直投影应在线路的超高侧,a地为负时导线的垂直投影应在线路的低轨侧。
H—定位点接触线的高度(mm);a—导线设计拉出值(mm);h—外轨超高(mm);d—轨距(mm);5.接触线定位拉出值变化量Δa max的计算公式Δa max=I z-√I2z-E2max式中Δa max—定位点拉出值的最大变化量(mm);I z—定位装置(受温度影响)偏转的有效长度(mm);E max—极限温度时定位器的最大偏移值(mm);由上式可知E=0时Δa=06.定位器无偏移时拉出值a15的确定:(取平均温度t p=15℃)a15=a±1/2Δa max式中a—导线设计拉出值(mm);Δa max—定位点拉出值的最大变化量(mm);a15—定位器无偏移时(即平均温度时)的拉出值(mm)。
接触网实训教案-软横跨软横跨测量、计算作业指导书
一.施工准备1、组织2、工具、机具3、材料设备二.操作程序1、工艺流程2、操作方法(1)测量①测量准备根据设计平面图绘制测量示意图。
(2)现场测量①电化股道曲线超高的测定。
将水平仪设置在适于观测一组或数组软横跨跨越股道的位置上。
调平仪器。
把塔尺分别置于软横跨跨越股道的每根钢轨轨面上,并记录水平仪观测读数。
确定同组软横跨最高轨面的股道和各股道外轨超高。
然后将塔尺置于基础面(混凝土支柱为地线孔)上,用水平仪测出基础面(或地线孔)的相对标高(如图2),现场计算出H值(钢柱为基础面至最高轨面的距离;②测量软横跨横向跨距用50m钢卷尺在支柱最高轨面标高线平面上,依次测量CX1、CX2、(或CX1′、CX2′)和各线间距a2、a3、a4、a5的数值(钢筋混凝土支柱以支柱内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内缘;钢柱以支柱外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外缘,如图3)。
③测定d值置经纬仪于支A柱顺线路方向适当距离、横线路方向与被测支柱基本相同的位置上。
调平仪器,将望远镜十字丝瞄准支柱顶端(钢柱为外缘,钢筋混凝土柱为内缘)。
然后,望远镜竖直向下到支柱下部测量基点水平位置。
(钢柱为基础面,钢筋混凝土柱为预留地线孔)。
用钢卷尺配合量取d1值。
以相同的方法测量B柱的d2值(如图4)。
2.计算 (1)手工计算①整理测量数据表(测量计算数据表见附表)。
②计算 a .支柱斜率 钢筋混凝土柱注:式中10.8m 为钢筋混凝土软横跨支柱耳环孔至地线孔的距离。
钢 柱b .上部固定绳的总长L 上= a 1′+a 2+……an+an+1′其中钢筋混凝土柱a 1′ = CX 1+d 1′=CX 1+S 2·δ1a n+1′= CX2+d2′=CX2+S2·δH2钢柱a1′ = CX1′±d1′=CX1′±S2·δ1a4 ′= CX2±d2′=CX2′±S2·δ1钢柱小于外缘直立时取“-”,大于外缘直立时取+。
接触网设计计算原理
第四章 接触网设计计算原理4.1 接触网设计计算气象条件的确定接触网设计中所用到的气象资料包括;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大风速及其出现时的温度、线索覆冰厚度、覆冰时的风速及温度、雷电日(或小时)、接触线无弛度时的温度、吊弦及定位器处于正常位置时的温度、,此外还有线路横跨河滩及山谷时的最大风速等。
4.1.1气象条件的确定1、最大风速采用距地面10m 高处(基本风速高度),15年一遇的10分钟最大值。
其计算方法有:平均法、变通法和数理统计法,其中常用数理统计法。
(1)平均法平均法是将占有的年份气象资料分成若干组,然后求得各组最大风速值的平均值作为最大计算风速。
例如,没有M 年气象资料,按每5年为一组,可分为n /5组(取整数,如遇小数可四舍五入),然后在M /5组资料中取每组中的最大值,再取最大值的平均值可得/5max1max /5n i i vv n ==∑ (4-1)式中max i v ——第i 组中最大风速值;n ——占有资料的年份数;/5n ——占有资料的组数。
(2)变通法变通法即是将求得的各组最大风速的平均值作为最大计算风速。
计算中只是所占有风速资料年份的分组方法与平均法不同。
即/5max1max 4n i i vv n ==-∑ (4-2)式中max i v ——第i 组中最大风速值;n ——占有资料的年份数; 4n -——划分的组数。
(3)数理统计法设计上要求一定概率下的最大风速,即一定重现期的年极大风速值。
在重现期内不出现这种极大风速的保证率是1/(1)p p -(4-3)而出现大于此值的极大风速的概率为1/1(1)p p -- (4-4)各种各样的统计方法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从统计理论上确定年极大风速应该服从的概率线型,然后从实际资料决定其参数;二是从经验概率上确定年极大风速分布线型,然后从实际资料决定其参数。
其计算公式为1m p n =+ (4-5)式中P ——风速出现的频率; n ——占有资料的年份数;m ——将统计年份内出现的全部风速值由大到小按递减次序排列的序号数。
接触网当量跨距公式模板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锚段号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实际跨距 60 60 55 60 60 60 60 60 60 55 60 60 60 60 60 60 55 60 60 60 60 60 60 55 60 60 60 60 60 60 55 60 60 60 60 60 60 55 60 55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55 60
7 7 7 7 7 7 7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60 60 60 60 60 55 60 60 60 60 60 60 60 55 60 60 60 60 60 60 55 60 60 60 60 60 60 55 60 60 60 60 60 60 55 60 60
站 /区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海坨子至建设
跨距的计算
接触网技术课程设计报告班级:电气073学号: 200708952姓名:龚庆指导教师:张廷荣评语:年月日1.基本题目1.1 题目某地区跨距长度的计算 1.2 题目分析跨距就是两相邻支柱间的距离,其长度的决定涉及到一系列经济、技术问题,是接触网设计中重要的问题之一。
跨距有经济跨距和技术跨距两个概念。
单从经济观点考虑问题所决定的跨距为经济跨距;而按技术要求决定的跨距称为技术跨距。
在一般情况下,经济跨距总是要大于技术跨距的。
技术跨距是根据接触线在受横向水平力(如风力)作用时,对受电弓中心线所产生的许克偏移而决定的,对于简单接触悬挂,弛度也是决定跨距的重要因素。
某地区的接触悬挂类型决定了这地区跨距长度的计算结果。
为了能够达到经济和技术的最优化,就需要对两种接触悬挂类型下的跨距长度进行比较。
简单接触悬挂的受风偏移和最大跨距要使接触线良好地工作,就要保证在受风作用下,接触线对受电弓中心线的受风偏移值不要超过其规定的最大许可值。
根据受电弓滑板的最大工作宽度,铁路工程技术规范规定,在最大计算风速条件下,接触线对受电弓中心的最大水平偏移值不应超过500mm 。
在接触网设计中,仍按此规定处理。
2.跨距长度的计算为了简化计算,假设跨距两端是死固定,即不考虑补偿器的补偿作用,同时认为在受风以后,导线内张力变大,而不考虑张力变大后的导线的弹性伸长。
此时,接触线的水平偏移值j b 如图1所示。
图中表示的是接触线在跨距内任意点的横断面,接触线在水平负载j p 的作用下位于斜面内。
由图中可知图 1接触线的水平受风偏移vj j q p ybyj b j pj gv q即 vj j q p yb = (1)接触线在跨距内任意点的弛度y 值可由式Tx l gx y 2)(-=得 jv T x l x q y 2)(-⋅=(2)将y 值代入式(2)中得jj j T x l x p b 2)(max -⋅=(3)当2/l x =时,具有最大水平风偏移,即jj j T l p b 82max ⋅=(4)在直线区段上,当接触线布置成之字形时,对其线路中心(也即是受电弓中心)线的偏移巨鼎与1y 及2y ,如图2所示。
接触网课程设计计算部分第九气象区
计算部分一、接触网负载计算第9典型气候区的气象条件下的负载计算: 已知条件:max t =40︒C ,min 20t C =-︒,5v t C =-︒max 30V m s =,15b V m s = b=20mm ,30.9b r g cm ==9003kg m 承力索GJ —70:11c d mm =,c 0.615g kg m =,0.85a =, 1.25K =K —风负载体型系数 a —风速不均匀系数 接触线TCG —100:11.8A mm =,12.8B mm =,j 0.89g kg m =垂直负载:1、接触线TCG —100自重负载:j 0.89g kg m =2、承力索GJ —70自重负载: c 0.615g kg m =3、吊弦及线夹自重负载: d 0.05g kg m =4、接触悬挂无风无冰的自重负载0j c d q g g g =++=0.89+0.615+0.05=1.555kg m =15.55310m kN -⨯ 5、承力索纯冰负载m kN g d b b g H b cb /1089.16108.9)5.1020(2090014.310)(3990---⨯=⨯⨯+⨯⨯⨯=⨯⨯+⨯⨯=γπ 6接触线纯冰负载9093()10222202010.8610.763.14900()9.810 5.75510/222b jb H b b A Bg g kN mπγ---+=⨯⨯+⨯+=⨯⨯+⨯⨯=⨯水平负载7、最大风速时承力索风负载26263max 0.615100.6150.85 1.25301110 6.46910cv cP aKV d kN m ---=⨯=⨯⨯⨯⨯⨯=⨯ 8、接触线上所承受的水平风负载(被认为传给了定位器而忽略不计)26263j max 0.615100.6150.85 1.253010 6.94010v P aKV A A kN m ---=⨯=⨯⨯⨯⨯⨯=⨯9、覆冰时承力索风负载26262630.615100.615(2)100.6151 1.2515(11220)108.82110/cb b cb b c p a K v d a K v d b kN m----=⨯⨯⨯⨯⨯=⨯⨯⨯⨯+⨯=⨯⨯⨯⨯+⨯⨯=⨯10、覆冰时接触线风负载26jb 2-6-30.615(A+b)10=0.6151 1.2515(11.820)10=5.510kN/mb p a K v -=⨯⨯⨯⨯⨯⨯⨯⨯⨯+⨯⨯合成负载11、最大风速时的合成负载及与铅垂线的夹角33max 1016.8410/v q kN m --===⨯12、覆冰时的合成负载及与铅垂线的夹角331039.8810/b q kN m--====⨯00333arctanarctan()()8.82110arctan12.7815.5510(17.17 6.176)10cb cbb c j d cbo jb p p g g g g g g g ϕ---==+++++⨯==︒⨯++⨯二、最大跨距计算已知条件:T j =10KN , 当量系数 m=0.9(0.85~0.9),直线区段接触线许可风偏移值b jx1=0.5m ,曲线区段接触线许可风偏移值b jx2=0.45m ,接触线水平面内支柱扰度j γ=0.05m 。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 接触网的设计计算
▪ 自由悬挂导线的张力与弛度计算 ▪ 简单悬挂的状态方程 ▪ 半补偿链形悬挂的张力与弛度 ▪ 全补偿链形悬挂的安装曲线 ▪ 接触线受风偏移和跨距许可长度的计算 ▪ 链形悬挂接触线的受风偏移和跨距长度 ▪ 链形悬挂锚段长度的计算
2.1 自由悬挂导线的张力与弛度计算
等高悬挂的弛度计算 不等高悬挂的弛度和张力计算 悬挂线索实际长度的计算
1. 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的计算 Nhomakorabea锚段:将接触网分成若干一定长度且相互独立的分段。 划分锚段的目的:加补偿器;缩小机械事故范围;使吊弦的 偏移不致超过许可值以及改善接触线的受力情况等。 划分锚段的依据:在气象条件发生变化时,使接触线内所产 生的张力增量不超过规定值。
1. 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的计算
2.不等高悬挂的弛度和张力的计算
斜弛度 重要结论:一个不 等高悬挂的弛度可 转换为等高悬挂进 行计算。
2.不等高悬挂的弛度和张力的计算
不等高悬挂的张力
2.不等高悬挂的弛度和张力的计算
上拔力计算图
3.悬挂线索实际长度的计算
悬挂线索长度微分段
3.悬挂线索实际长度的计算
2.2 简单悬挂的状态方程
风偏移值的当量理论计算法
国外风偏移值的计算方法
1.风偏移值的平均值计算法
2.风偏移值的当量理论计算
2.风偏移值的当量理论计算
2.风偏移值的当量理论计算
3.国外风偏移值的计算方法
1)俄罗斯的计算方法; 2)德国的计算方法; 3)日本的计算方法。
2.7 链形悬挂锚段长度的计算
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的计算 全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的计算 隧道内锚段长度的计算
曲线区段
2.简单接触悬挂的受风偏移和最大跨距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接触网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接触网九区平面设计院系:电气工程系专业:铁道电气化年级:2007 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王老师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年月日接触网课程设计一、原始资料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2.气象条件:学号尾数1的为第一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2的为第二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3的为第三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4的为第四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5的为第五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6的为第六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7的为第七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8的为第八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0、9的为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学号尾数0、1的结构高度为1.1米,学号尾数2的结构高度为1.2米,学号尾数3的结构高度为1.3米,学号尾数4的结构高度为1.4米,学号尾数5的结构高度为1.5米,学号尾数6、7的结构高度为1.6米,学号尾数8、9的结构高度为1.7米。
站线:承力索GJ—70,Tcmax=1500kg;接触线TCG—100,Tjm=1000kg。
正线:承力索GJ—70,Tjm=1500kg;接触线TCG—100,Tjm=1000kg。
e=8.5m4.土壤特性:(1)女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º,挖方地段。
(2)男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º,填方地段。
二、设计内容1.负载计算2.最大跨距计算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5.平面设计(1)基本要求(2)支柱布置(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4)锚段关节(5)咽喉区放大图(6)接触网分段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拉杆及腕臂/定位管及定位器、安装参考图号三、验算部分1.各种类型支柱校验2.缓和曲线跨距校验四、使用图纸按学号最后两位相加之和末位数使用站场0---站场9的图纸五、课程设计于第七周末交,延期交以不及格论处,特殊情况申请延期除外。
接触网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课程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前言此课程设计是对渡市车站的正线及站线接触网的设计,依据《接触网课程设计》及《接触网》相关专业书籍对该车站设计所需的各项材料、气象等参数进行选择,设计内容包括计算负载的确定、最大跨距的计算、锚段长度的确定、安装曲线的计算与绘制、软横跨的预制、支柱选择与容量校验等,最终完成渡市车站的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与咽喉区放大图。
在接触网系统设计过程中,本设计组严格参照课程设计任务书,并遵循接触网设计规范。
在经济性方面,对于跨距和支柱的选取进行了校验,最终跨距与支柱型号选择在满足技术条件的情况下经济合理性达到最大。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设计组对于接触网工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及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此,向一直对我们有极大期许的董昭德老师表示感谢,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3)第二章基本负载计算 (2)第三章锚段长度的机械计算 (7)第一节半补偿链形悬挂的张力差计算 (7)第二节全补偿链形悬挂的张力差计算 (8)第四章 安装曲线的计算与绘制 (14)第一节 正线全补偿链形悬挂的安装曲线.......................................14 第二节 站线半补偿链形悬挂的安装曲线.......................................16 第三节 补偿安装曲线 (21)第五章 软横跨预制...........................................................................24 第六章 支柱负载的计算及类型选用......................................................27 第七章 设计总结 (31)第一节 对接触网设计的认识......................................................31 第二节 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1 第三节 设计的经验与体会 (32)参考文献…………………………………………………………………………… 32 附图1 渡市车站接触网平面图 附图2 咽喉区一、二放大图第一章 设计任务书一、原始设计资料1、渡市车站平面图(初步设计),图一张2、悬挂类型: 车站正线采用全补偿弹性链型悬挂:12095-+-CHTA THJ车站站线采用半补偿弹性链型悬挂:95110T J C H T A -+- 全线采用BT 供电方式,回流线与接触网同杆架设。
接触网课程设计--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控制参数设计
1题目分析1.1 题目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控制参数设计。
1.2 具体内容根据高速接触网的控制参数及理论分析,设计京—沪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控制参数。
1.3 设计思路高速接触网控制参数,就是接触网自身影响高速运行的基本参数,研究这些参数的最终的目的是保证良好、稳定地受流及使接触线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研究和计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波动速度,反射因数,多普勒因数,增强因数,接触线应力,链形悬挂的固有频率,此课程设计将对京沪高速接触网的具体控制参数进行设计、分析和计算。
1.4 设计方案京沪高速电气化铁路的时速为350 km/h。
通过比较弹链、复链及简链的技术性能及施工、维护成本,并考虑到我国的基本情况,悬挂模式选择全补偿弹性链型悬挂,其中接触线材料选择CuMg120,承力索材料选择BzⅡ120,现将对京沪高速电气化铁路的主要设计参数整理,如表1所示。
表1 京沪高铁各种参数技术参数符号单位量值T kN21承力索张力cT kN27接触线张力jm kg/m 1.08承力索线密度cm kg/m 1.08接触线线密度j列车实际速度v km/h350跨距l m63l m9近支撑点吊弦间距12 设计计算2.1 波动速度当受电弓高速运行时,受电弓就要给接触悬挂一个外界抬升力,接触线在受电弓抬升力的作用后产生沿接触线传播的横向振动波,这个波按接触悬挂的固有频率所形成的波动速度沿接触线向受电弓前、后两个方向传播,后续受电弓在遇到前弓形成的振动波时,会产生对受流不利的影响。
接触线所形成的振动波的传播速度p C 可按下式计算:p C =(2.1)式中 T —— 接触线的张力(N);m —— 接触线的单位长度质量(kg/m)。
将数据代入式2.1得p 3.6569(km/h)C ==由经验可知,当行车速度v 远小于p C 时,具有较好的受流质量。
国外的大量运行及实践表明,在运行速度为波动速度的65% ~72%时,具有最佳效果。
基于上述原因,波动速度被一致认为是控制运行速度的重要条件,并表示为:p v C β=(2.2)式中 v —— 实际运行速度(km/h); p C —— 波动速度(km/h);β——无量纲系数,一般取0.65~0.70。
接触网跨距和锚段许可长度的决定
图中表示的是接触线在跨距内任一点的横断面。接触线 在水平负载pj作用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位于斜面内,由图中可知:
第二节 链形悬挂受风偏移 和跨距长度
链悬的受风偏移主要取决于链悬的结构形式,线材 参数,线索的受力状态,风负载及值等。要精确计算较 困难。首先假定线索互不相干,它们的受风偏移分别 为: bj=pjl2/8Tj (4-2-1) bc=pcl2/8Tc (4-2-2) 有: bj/bc=(pj/Tj)/(pc/Tc) (4-2-3) 分析式(4-2-3),可判断承力索,接触线相互作用的性 质。 pj/Tj>pc/Tc,索减小线的偏移,当 pj/Tj>pc/Tc,
第三节 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 长度的计算
决定锚段长度的方法主要由接触线和承力索在中心锚 处和补偿器之间的张力差来决定。 张力增量由当温度变化、且在补偿器工作的条件下, 定位器和吊弦发生偏移和移动,使接触线在吊弦和定位器 固定点处的张力产生判别。规定△Tj不超过 15%Tj.而Tj 代表接触线在补偿器处的张力。 一、吊弦造成的张力增量△Tjd 如图,ψn—吊弦对铅垂线的偏斜角 C —吊弦长度 △l—线在一跨距内的伸长
索增大线的偏移;当pj/Tj>pc/Tc时,线索偏移值相等。只有 在受电弓中心上部的线索,在支柱上为死固定时,上面所 讲的内容才是正确的。根据这可求出接触线最大偏移值公 式为: bj=(pj/Tj+pc/Tc)l2/16+4a2/[(pj/Tj+pc/Tc)l2]+γi (4-2-4) 式(4-2-4)的物理意义是把接触线和承力索看成两个 单独的简单悬挂,同时考虑到在风载作用下,承力索对接 触线的影响,接触线的受风偏移取线索的受风偏移的平均 值。如图4-2-3所示 Pc A’ AA’—索单独受风偏移 D D’ BB’—线单独受风偏移 D’’B’—线实际风偏 B’ Pj
接触网课程设计跨距计算
接触网技术课程设计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评语:2012 年 2 月24 日1.基本题目1.1 题目某地区跨距长度的计算1.2 题目分析跨距就是两相邻支柱间的距离,其长度的决定涉及到一系列经济、技术问题,是接触网设计中重要的问题之一。
跨距有经济跨距和技术跨距两个概念。
单从经济观点考虑问题所决定的跨距为经济跨距;而按技术要求决定的跨距称为技术跨距。
在一般情况下,经济跨距总是要大于技术跨距的。
技术跨距是根据接触线在受横向水平力(如风力)作用时,对受电弓中心线所产生的许克偏移而决定的,对于简单接触悬挂,弛度也是决定跨距的重要因素。
某地区的接触悬挂类型决定了这地区跨距长度的计算结果。
为了能够达到经济和技术的最优化,就需要对两种接触悬挂类型下的跨距长度进行比较。
要使接触线良好地工作,就要保证在受风作用下,接触线对受电弓中心线的受风偏移值不要超过其规定的最大许可值。
根据受电弓滑板的最大工作宽度,铁路工程技术规范规定,在最大计算风速条件下,接触线对受电弓中心的最大水平偏移值不应超过500mm 。
在接触网设计中,仍按此规定处理。
2.跨距长度的计算为了简化计算,假设跨距两端是死固定,即不考虑补偿器的补偿作用,同时认为在受风以后,导线内张力变大,而不考虑张力变大后的导线的弹性伸长。
此时,接触线的水平偏移值b j 如图1所示。
图中表示的是接触线在跨距内任意点的横断面,接触线在水平负载p j 的作用下位于斜面内。
由图中可知图 1接触线的水平受风偏移yj bj p j gv q由图可知vj j q p yb =即 vj j q p yb = (1)接触线在跨距内任意点的弛度y 值可由式 Tx l gx y 2)(-= 得 (2)jv T x l x q y 2)(-⋅=将y 值代入式(2)中得jj j T x l x p b 2)(max -⋅=(3)当x 为l 的中点时,具有最大水平风偏移,即jj j T l p b 82max ⋅=(4)在直线区段上,当接触线布置成之字形时,对其线路中心(也即是受电弓中心)线的偏移巨鼎与y1及y2,如图2所示。
接触网的设计计算
第三节 自由悬挂导线的张力和弛度 计算
• 弛度的概念: 从接触线弧垂最低点,到连接两悬挂点的 垂直距离,称为弛度F。 -----等高悬挂 由导线弧线最低点分别到两悬挂点的垂直 距离称为悬挂点A、B的弛度,由F1和F2 表示。 -----不等高悬挂
等高悬挂
不等高悬挂
一、等高悬挂的弛度计算 • 力平衡原理 :
g --无冰时单位长度导线自重负载(KN/m)
R –导线半径(mm), b --冰密度。
第二节 计算负载的决定
计算负载:垂直负载、水平负载 一、线索自重负载: g Sg H 109 KN / m
二、冰负载(瞬时负载)
gb0 0.25109 b .g H [(d 2b) 2 d 2 ] b .b(b d ) g H 109
t x [t1
•
q12 l D 2 24T12
q x 2l D 2 Tx T1 ] 2 ES ES 24Tx
----计算线索的线胀系数(K 1 ) 2 E--计算线索的弹性系数(MPa) S--计算线索的计算横截面积( m m ) q——负载;T——张力; 下标“x”指待求条件;下表“1”为起始条件。
2
[1 (
因为
dx
)2 ]
2 dx
y
4 F x(l x) l2
dy 4F (l 2 x) dx l2
所以得到
16F 2 (1 2 x) 2 12 dL [1 ] dx 4 l
(1 x) m 1 m m(m 1) 2 m(m 1)...(m n 1) n x x ... x ... 1! 2! n!
• 覆冰:在冬季,接触线及承力索上出现
第五章接触线风偏移计算与跨距确定
电气工程系精品课程——接触网
主讲人: 王毅非 吴卫伟
接触网
第五章 接触悬挂风偏移及跨距值的确定
第一节 前 言 第二节 简单悬挂的风偏计算 第三节 缓和曲线的风偏计算 第四节 链形悬挂的风偏计算
第五节 张力差的计算
接触网
第一节 前 言
本讲主要内容 一 选择跨距大小需要考虑的因素 二 简单悬挂风偏移的计算方法 三 链形悬挂风偏移的计算方法
(6)腕臂长度和线路情况对锚段长度的影响 (7)投资和受流质量
在一定区段,锚段长,相应的锚段关节小,投资偏少,节约成本, 但不能满足张力差和偏移的要求;锚段短,在一定长度内的锚段关节 增加,投资增加,弓网受流的薄弱环节增加。运营维护的安全性变差, 运营成本增大。
第五节 张力差的计算
接触网
相关规范: 《高客设计暂规》规定: 正线区段,锚段长度不宜大于2X700m。 个别困难地段不宜大于2X750m。 05版《设计规范》 接触网锚段长度应根据补偿的接触线和承力索的张力
移; (4)接触线拉出值造成的负偏移; (5)最大风时支柱挠度造成的偏移。
第三节 缓和曲线的风偏计算
接触网
缓和曲线的受风偏移:
第三节 缓和曲线的风偏计算
接触网
第三节 缓和曲线的风偏计算
接触网
第四节 链形悬挂的风偏计算
接触网
链形悬挂的受风偏移与其结构形式、线材材料及形状、接触线和承 力索受力、风负载大小、拉出值、线路情况均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加之 承力索和接触线的相互作用,情况比简单悬挂复杂,
考虑弹性变形影响后
T
T jd T jw
1 2 T jd Tjw
3 E S( t )
接触网
第五节 张力差的计算
跨距的计算
接触网技术课程设计报告班级:电气084学号:200809323姓名:张仁杰指导教师:余小英评语:年月日1.题目及分析1.1 题目某地区为160km/h的直线区段,该地区的计算风速是25m/s,求该地区的跨距。
1.2分析跨距就是两相邻支柱间的距离,其长度的决定涉及到一系列经济、技术问题,是接触网设计中重要的问题之一。
某地区的接触悬挂类型决定了这地区跨距长度的计算结果,假设该地区接触悬挂的类型为简单的接触悬挂,对于简单接触悬挂,弛度也是决定跨距的重要因素。
跨距的大小与接触悬挂弹性、接触线磨耗、接触线风偏移有密切关系。
跨距偏大,跨中弹性偏大、弹性差异系数偏大、跨中接触线的磨耗偏大,接触线的疲劳应力增加,疲劳断裂的概率随之增加;跨距偏小,跨中弹性与定位点弹性差异降低,接触悬挂的弹性均匀度增加,但一方面不经济、另一方面增大产生硬点的概率,定位点磨耗增大,对受流不利,同时接触线寿命缩短。
因此,在大跨距和小跨距之间有一个最佳跨距问题,研究和实践都表明,在高速接触网中采用60m跨距较为合理。
要使接触线良好地工作,就要保证在受风作用下,接触线对受电弓中心线的受风偏移值不要超过其规定的最大许可值。
根据受电弓滑板的最大工作宽度,铁路工程技术规范规定,在最大计算风速条件下,接触线对受电弓中心的最大水平偏移值不应超过500mm。
在接触网设计中,仍按此规定处理。
确定跨距的理论基础:技术要求:接触线在最大风速情况下能满足受电弓取流。
计算方法:静力学分析法,按给定的最大计算风速,计算接触线在水平面内的最大偏移,由此确定最大跨距的取值。
假设条件:(1)只考虑极限条件下风对接触线的作用,将这一状态作为静止状态来分析,不考虑动态过程。
(2)只考虑水平吹动的极限风速,不考虑风速的变化。
(3)不考虑补偿对导线弛度的影响,即假定悬挂线索在支柱定位点死固定。
(4)不考虑导线在风作用下产生的弹性伸长。
在接触网设计中,一般是先选定最大风偏移值和拉出值,计算出最大跨距值,然后利用该值验算接触网线索的弛度是否满足要求,以此检验跨距值的选取是否合理。
接触网——跨距及接触线风偏移的确定
lmax = 2
Tj pj
(bj max
+
b2 j max
−
a2
)
(3-43)
第四节 跨距及接触线风偏移的确定
一、简单接触悬挂受风偏移
2.直线区段接触线水平偏移及最大跨距 (2)不等之字值布置 当相邻两定位点“之”字值不相等时,如图3-11所示。
a1 a
y1 y2 y3 x
bjx = y1 + y2 + y3
返回
所以
b jmax
=
p jl 2 8Tj
+
2
⎛ ⎜⎝
a1
+ 2
a2
⎞2 ⎟⎠
Tj
p jl 2
+ a1 − a2 2
= p jl2 + (a1 + a2 )Tj + a1 − a2
8Tj
2 pjl2
2
(3-44)
如果将 bjmax 代入公式(3-44),即可求得不等之字值时的 lmax 。
学习目标: 1.掌握直线和曲线上跨距长度的计算方法; 2.掌握直线和曲线接触线受风偏移的计算; 3.能正确分析导线风偏移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习内容:
概述 一、简单接触悬挂受风偏移 二、链形悬挂接触线受风偏移及最大跨距
第四节 跨距及接触线风偏移的确定
跨距是指两相邻支柱中心线间的距离,是接触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其 长度的确定涉及到一系列的经济、技术问题。跨距的确定有经济跨距和技术 跨距两个概念。只从经济方面考虑投资所确定的跨距为经济跨距,从技术角 度考虑受电弓取流要求确定的跨距,称技术跨距。一般情况下,经济跨距总 是大于技术跨距,尤其在高速铁路运行区段,对接触网技术状态要求高。因 此接触网以技术跨距来确定实际跨距值。技术跨距是根据接触线在风力作用 下,相对受电弓中心线所产生的允许偏移值确定;对于简单悬挂,弛度也是 决定跨距的重要因素。通过计算接触线弛度,来校验跨距长度是否满足弛度 要求。对接触线的弛度要求是,在链形悬挂中,接触线的正弛度一般不大于 150mm,负弛度一般不大于100mm。简单悬挂时,接触线的正弛度可以适当增 大些,各种类型悬挂形式下,接触线弛度不得大于250mm 。
第五章 接触线风偏移计算与跨距确定
第三节
接触网
缓和曲线的风偏计算
缓和曲线的受风偏移: 缓和曲线的受风偏移:
第三节
接触网
缓和曲线的风偏计算
第三节
接触网
缓和曲线的风偏计算
第四节
接触网
链形悬挂的风偏计算
链形悬挂的受风偏移与其结构形式、线材材料及形状、 链形悬挂的受风偏移与其结构形式、线材材料及形状、接触线和承 力索受力、风负载大小、拉出值、线路情况均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力索受力、风负载大小、拉出值、线路情况均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加之 承力索和接触线的相互作用,情况比简单悬挂复杂, 承力索和接触线的相互作用,情况比简单悬挂复杂,
第一节
接触网
前
言
确定跨距的理论基础: 确定跨距的理论基础:
技术要求:接触线在最大风速情况下能满足受电弓取流。 1 技术要求:接触线在最大风速情况下能满足受电弓取流。 计算方法:静力学分析法,按给定的最大计算风速, 2 计算方法:静力学分析法,按给定的最大计算风速,计算接触 线在水平面内的最大偏移,由此确定最大跨距的取值。 线在水平面内的最大偏移,由此确定最大跨距的取值。 3 假设条件: 假设条件: (1)只考虑极限条件下风对接触线的作用,将这一状态作为 只考虑极限条件下风对接触线的作用, 静止状态来分析,不考虑动态过程; 静止状态来分析,不考虑动态过程; (2)只考虑水平吹动的极限风速,不考虑风速的变化; 只考虑水平吹动的极限风速,不考虑风速的变化; (3)不考虑补偿对导线弛度的影响,即假定悬挂线索在支柱 不考虑补偿对导线弛度的影响, 定位点死固定; 定位点死固定; (4)不考虑导线在风作用下产生的弹性伸长。 不考虑导线在风作用下产生的弹性伸长。
第四节
接触网
链形悬挂的风偏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触网技术课程设计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评语:2012 年 2 月24 日1.基本题目1.1 题目某地区跨距长度的计算1.2 题目分析跨距就是两相邻支柱间的距离,其长度的决定涉及到一系列经济、技术问题,是接触网设计中重要的问题之一。
跨距有经济跨距和技术跨距两个概念。
单从经济观点考虑问题所决定的跨距为经济跨距;而按技术要求决定的跨距称为技术跨距。
在一般情况下,经济跨距总是要大于技术跨距的。
技术跨距是根据接触线在受横向水平力(如风力)作用时,对受电弓中心线所产生的许克偏移而决定的,对于简单接触悬挂,弛度也是决定跨距的重要因素。
某地区的接触悬挂类型决定了这地区跨距长度的计算结果。
为了能够达到经济和技术的最优化,就需要对两种接触悬挂类型下的跨距长度进行比较。
要使接触线良好地工作,就要保证在受风作用下,接触线对受电弓中心线的受风偏移值不要超过其规定的最大许可值。
根据受电弓滑板的最大工作宽度,铁路工程技术规范规定,在最大计算风速条件下,接触线对受电弓中心的最大水平偏移值不应超过500mm 。
在接触网设计中,仍按此规定处理。
2.跨距长度的计算为了简化计算,假设跨距两端是死固定,即不考虑补偿器的补偿作用,同时认为在受风以后,导线内张力变大,而不考虑张力变大后的导线的弹性伸长。
此时,接触线的水平偏移值b j 如图1所示。
图中表示的是接触线在跨距内任意点的横断面,接触线在水平负载p j 的作用下位于斜面内。
由图中可知图 1接触线的水平受风偏移yj bj p j gv q由图可知vj j q p yb =即 vj j q p yb = (1)接触线在跨距内任意点的弛度y 值可由式 Tx l gx y 2)(-= 得 (2)jv T x l x q y 2)(-⋅=将y 值代入式(2)中得jj j T x l x p b 2)(max -⋅=(3)当x 为l 的中点时,具有最大水平风偏移,即jj j T l p b 82max ⋅=(4)在直线区段上,当接触线布置成之字形时,对其线路中心(也即是受电弓中心)线的偏移巨鼎与y1及y2,如图2所示。
其值由下式确定图 2 等之字值布置jj T x l x p y 2)(1-⋅=lx l a y )2(2-=其中,a ——接触线之字值(mm)max j baxl1y 2yaj p ——接触线单位长度上的风负载(kN/m)jT ——接触线张力(kN)l ——跨距长度(m)由此可得接触线在跨距长度内任意点(距左侧支柱为x )对线路中心的偏移值b j 为lx l a T x l x p b jj j )2(2)(-+-⋅=(5) 令 0=dxdb j解式(5)得lp aT l x j j⋅-=22 将x 值再代入式(5),整理可得222max 28l p Ta T l pb j jj j ⋅+⋅=(6) 在接触线具有不等之字值和时,如图3所示。
其最大偏移值由下式确定图 3 不等之字值布置221a a a +=由图3可知222121113a a a a a a a y -=+-=-= (7) 将不等之字值布置时形成的偏移分量代入式(6),并将y 3代替式中a 值,就可求得接触线在跨距内最大偏移值b jmax ,得22)(82122212m a x a a l p T a a T l p b j jJj j -+⋅++⋅=(8) max j baxl1y 2y1a a2a如果取式(6)中的b jmax 和b jx ,并求解出l ,即可得到接触线在直线上的最大跨距)(222max a b b p T l jx jx jj -++= (9)其中,l max ——最大计算跨距值(m)T j ——接触线的张力(kN)P j ——接触线单位长度的风负载(kN/m) b jx ——接触线的许可偏移值(m)a ——接触线之字值(在曲线区段上为拉出值)(mm)接触线在曲线区段上布置成割线的形式,拉出值为a ,其曲线区段上的受风偏移如图(4)所示。
图 4 曲线区段上接触线的受风偏移图1—接触线起始位置;2—受电弓中心线行迹;3—接触线的风偏移值曲线线路中心的驰距值y 1由图5决定。
由图中的直角三角形得4)2(211l y R y =-近似解得 Rl y 821=在无风作用时,接触线距受电弓中心的偏移值由图4可知,应为a Rl a y y -=-=8212 (10)当风负载作用于接触线时,接触线对受电弓中心线的最大偏移值可按下式决定ajj T l p 8223la11y2y228y T l p b jj j ±⋅=(11)式中有正负号,其“+”号表示风向曲线内侧吹,而“-”号表示风向曲线外侧吹。
从图5可以看出,在风向曲线内侧吹时,出现最不利的情况。
此时,接触线对受电弓中心线行迹的最大偏移值为22max 8y T l p b j j j +⋅=图 5 决定曲线的弛度将式(10)中的y 2代入上式后可得a R T p l a R l T j pb j j jj j -⎥⎥⎦⎤⎢⎢⎣⎡+=-+⋅=1888222max (12) 令式(12)的b jmax 和b jx ,并求解l ,即可得在曲线区段上的最大跨距值为)(22max a b RT p T l jxj j j++= (13) 由式(12)和式(13)可以看出,在曲线区段上,求最大跨距l max 时,需先知道拉出值a ,而在求拉出值a 时,又要知道跨距。
因此,一般是先假设一个拉出值a ,求得最大跨距,然l max 后再验算拉出值a 时候比假设值大,若基本相等,则即为l max 所求;否则需重复计算。
但要指出的是,在一般计算中往往是取a 的经验值,直接求最大跨距,不l max 必反复计算。
在求证b jmax 和时l max ,式中均没有考虑接触线水平面处支柱的受风偏移,若考虑支柱挠度的变化,并令代表支柱在接触线水平面内受风时的位移,则各式为:(1)在直线区段上,接触线以等之字布置时2/l2/lAB12y R -1yOCj j j jj j lp T a T l p b γ+⋅+⋅=222max 28 (14)[]22max )(2a b bpT l j jx j jxjj--+-=γγ (15)(2)在曲线区段上j j j j a R T p l b γ+-⎪⎪⎭⎫⎝⎛+=182max(16)()a b RT p T l j jxj j j+-+=γ22max (17) (3)在缓和曲线上j x j j j a a Rl l T p l b γ++-⎪⎪⎭⎫ ⎝⎛+=282102max(18) 其中,l 0——缓和曲线长度(m)l x ——由直线点至观测点的长度(m) R ——曲线半径(m)应该指出,在缓和曲线上时,由于缓和曲线的长度各不相同,且跨距所在和曲线的位置也是千差万别,因此,不可能求出在缓和曲线上固定的最大跨距值。
式l max (18)是用来校验已布置好的跨距l 的,看其接触线的最大风偏移值b jx 。
若实际的风偏移值大于b jx 时,则应该调整跨距或者缩小拉出值。
2.2 技术参数的选取支柱偏移: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支柱可取为0.02m 钢支柱取为0.03m ,最大可取为0.05m 。
拉出值的取值:考虑高速列车的摆动情况,高速客专接触网的拉出值在直线区段宜取为200~300mm 之间;曲线区段的取值则要通过计算确定。
参考取值:直线区段取为300mm ;高速取为200mm ;R>1800m 时,取为150mm ;1200m<R<1800m 时,取为250mm ;180m<R<1200m 时,取为400mm 。
表1 线索自重及冰风负载 b =5mm自重(kg/m )冰负载(kg/m ) 自重+冰重最大风负载(kg/m )s m v /25max =GLCA2151000.925 1.070 0.685 GJ-700.6150.8410.457查表得风负载体型系数K =1.25,H60支柱a =413mm ,结冰厚度为5mm ,最大风速为25m/s,风速不均匀系数a = 0.85。
接触线采用接触线TCG-100: T j =1000Kg ;A =11.8mm ;B =12.8mm; 当量系数m=0.85,直线区段触线接许可风偏移值b jx1=0.5m ,曲线区段接触线许可风偏移值b jx2=0.45m ,接触线水平面内支柱扰度0.05m 。
直线区段“之”字值a =300mm ,曲线区段拉出值a 见表2。
表2 接触线拉出值曲线半径R (米) 300≤R ≤1200 1200<R <18001800≤R 直线 拉出值a (毫米)300250150±300由下式可得接触线单位长度的风负载2626max 0.615100.6150.85 1.2511.830100.6940(/)j p akAv kg m --=⨯=⨯⨯⨯⨯⨯= (1)直线区段:()⎥⎦⎤⎢⎣⎡--+-=22max2a bb mP T l j jxj jx jj γγ其中,l max ——最大计算跨距(m ); T j ——接触线额定张力(Kg ·m ); P j ——接触线受风负载(Kg/m ); m ——链形悬挂当量系数; b jx ——最大允许偏移(m );a ——直线区段接触线的之字值(m ); γj ——接触线水平面内支柱挠度(m )。
代入数据得:22max 100020.50.05(0.50.05)0.372.980.850.6940l m ⎡⎤=-+--=⎣⎦⨯故对于直线区段,最大跨距取l max=65m 。
(2)曲线区段:)(22m a x a b RT mP T l j jx j j j +-+=γ其中,R ——相应曲线半径(m );a ——曲线区段接触线拉出值(m )。
计算结果见表6。
表3 最大跨距计算值、取用值及标准值(单位:m)曲线半径R3004006007009001800直线最大允许跨39.1144.0751.5654.5259.3964.7372.98 距计算值最大允许跨35404550556065 距取用值3.结论与体会接触网是一种复杂的供电设备,为了列车的安全运行,必须保证列车受流平稳,在技术上在要求接触线具有恒张力。
然而接触网受温度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很大,温度会使接触线和承力索的张力发生变化,不利于列车的安全运行。
为了解决线索能够保持恒张力,在实际中采用了各种形式的张力自动补偿装置。
在这次设计中依次论述了滑轮式张力补偿装置、鼓轮式张力补偿装置、德国Re200C型非并联棘轮式补偿装置、日本弹簧式张力补偿装置以及我国最新的YB型液压补偿装置,采用不同的补偿装置其张力补偿的效果也不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象温度差异很大,在施工过程中可以灵活采用各种形式的补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