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检验第九章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第9章兰州大学经典课件酶促反应动力学

生物化学第9章兰州大学经典课件酶促反应动力学

根据平衡学说推导速度方程
设Vf 为E与S结合的速度,Vr 为ES解离的速度, 则Vf=k1 ( [E]0-[ES] )( [S]-[ES] )
Vr=k2 [ES] ∵ 平衡时Vf=Vr ∴ k1 ( [E]0-[ES] )( [S]-[ES] )= k2 [ES] 又∵ [S] >>[ES] ∴[S]-[ES]≈[S]
根据稳态学说推导速度方程
产生[ES]的速率 d[d Et]Sk1(E []0[E]S)[S]
消耗[ES]的速率
d[E]Sk2[E]Sk3[E]S dt
稳态时 d[ES] 0
dt
所以 k 1 (E ] [ 0 [E ][ S ) S ] k 2 [E ] k S 3 [E ]S
根据稳态学说推导速度方程
生物化学第9章兰州大 学经典课件酶促反应 动力学
研究酶促反应动力学的意义
酶促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的速率以及影 响此速率的各种因素的科学。在研究酶的结构与功 能的关系以及酶的作用机制时,需要动力学提供实 验证据;为发挥酶催化反应的高效率,寻找最有利 的反应条件;为了解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和某些药物 的作用机制等,都需要掌握酶促反应速率的规律。
⑤ 根据细胞内酶反应正反两方面的底物浓度,以及 两方面的Km值,可以推测细胞内代谢的方向。
米氏方程[S]与 V / Vm 的关系
V Vm[S] Km [S]
V [S] Vm Km [S]
当[S]=10Km时,V=0.91Vm 当[S]=0.1Km时,V=0.091Vm
反之,可以计算出要达到一定的最大反 应速率的分数,需要加多少底物。
➢酶与底物结合后光谱发生变化。
➢溶解度或热稳定性在加入底物后发生变化。
➢分离到了酶底物复合物。

生物化学-核糖体ppt课件

生物化学-核糖体ppt课件

r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对rRNA 折叠成有功能的三维结构是十分重要的;
在蛋白质合成中, 某些r蛋白可能对核糖体的构象 起“微调”作用;
在核糖体的结合位点上甚至可能在催化作用中, 核 糖体蛋白与rRNA共同行使功能。
第二节 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一、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或polysome) 二、蛋白质的合成 三、RNA在生命起源中的地位及其演化过程
主 与mRNA的结合位点:小亚基(16S rRNA )
要 氨酰基位点,又称A位点(受位)
位 于
肽酰基位点,又称P位点(供位)
与tRNA结合的位点
大 E位点(exit site)
亚 基
与肽酰tRNA从A位点转移到P位点有关的转移酶
(即延伸因子EF-G)的结合位点
肽酰转移酶的催化位点:
大亚基(23S rRNA) 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 其它起始因子、延伸因子和
核糖体大、小亚单位r蛋白
核糖体大、小亚基的r蛋白分别记为L蛋白 和S蛋白 ,位于核糖体表面。
r蛋白结合到rRNA具有先后层次性。 细 菌 核 糖 体
三、糖体蛋白质与rRNA的功能分析
核糖体上具有一系列与蛋白质 合成有关的结合位点与催化位点
在蛋白质合成中肽酰转移酶的活性研究
核糖体上具有一系列与蛋白质 合成有关的结合位点与催化位点
在进化上非常保守。 蛋白质结合到rRNA上具有先后层次性。 核糖体的重组装是自我装配过程
核糖体rRNA的结构
E.coli 的16SrRNA的一级结构是非常保守的,二 级结构具有更高的保守性——臂环结构。
核糖体小亚单位rRNA (a) E.coli 16S rRNA;(红色为高度保守区) (b) 酵母菌18S rRNA,它们都具有类似的40个臂环结构(图中1~ 40)(Darnell et al.,1990)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PPT课件(共38单元)09 实验九 脂肪碘值的测定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PPT课件(共38单元)09 实验九 脂肪碘值的测定

本实验用溴化碘 (Hanus 试剂) 代替碘和待测的脂肪作用后, 用硫代硫
酸 钠滴定的方法测定溴化碘的剩余量, 然后计算出待测脂肪吸收的碘量, 求得脂
肪碘值。
三、 器材与试剂
1.器材
滴定管, 碘量瓶, 锥形瓶 (带玻璃塞), 量筒, 吸量管,
滴管, 分析天平, 烧杯。
2.实验材料
花生油。
三、 器材与试剂
碘值 是鉴别脂肪的一个重要常数, 可用以判断脂肪所含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脂肪
中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一个或多个双键, 能与卤素产生加 成作
用而吸收卤素。 脂肪的不饱和程度越高, 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越多, 与其 双键产
生加成作用的碘量就越多, 脂肪碘值就越高, 故可用脂肪碘值表示脂肪 的不饱和度
挥发损失, 平行试验的 KI 试剂不要在同一时间加入, 应做一份加一份。
四、 实验内容
(5) 结果计算见下式:
日光能促进 Na 2 S 2 O 3 溶液的分解, 所以 Na 2 S 2 O 3 标准溶液应贮存于
棕色试剂瓶中, 放置于暗处。 经 8~14d 后再进行标定, 长期使用的溶液应定
期标定。
7.6g 或 NaOH 1.6g (Na 2 S 2 O 3 溶液在 pH 9~10 时最稳定)
, 稀释到 2000mL。
2.Na 2 S 2 O 3 标准溶液的标定 通常使用 K 2 Cr 2 O 7 基准物标定溶液
的浓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K 2 Cr 2 O 7 先与 KI 反应析出 I 2 :
析出 I 2 的再用 Na 2 S 2 O 3 标准溶液滴定:
(4) 接近滴定终点时, 用力震荡以防滴定过头或不足是本实验
滴定成败的 关键之一, 如震荡不够, CCl 4 层会出现紫色或红色,

生物化学9-氨基酸代谢ppt课件

生物化学9-氨基酸代谢ppt课件
生物化学9-氨基 酸代谢
第9章 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代谢
Degradation of protein and Catabolism of amino acids
体内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氨基氮的排泄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蛋白质代谢概况
蛋白质
氨基酸
α-酮酸
NH4+ 合成 氨基酸 核苷
葡萄糖 (糖异生)
谷草转氨酶
谷氨酸 + 草酰乙酸
α-酮戊二酸
+ 天冬氨酸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脱氨基的最佳方式----联合脱氨基作用 转氨基和氧化脱氨基联合作用方式
NH3 NADH + H+ (脱氨过程) NADPH + H+ (氨基化过程)
α-氨基酸
转氨酶 α-酮酸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脱氢酶 谷氨酸 H2 O NAD+ + H+ (脱氨过程的辅酶) NADP+ + H+ (脱氨过程的辅酶)
Ala + α -酮戊二酸
谷氨酸脱氢酶
Glu + 丙酮酸 α -酮戊二酸 + NH4+
Glu
氨的转运----葡萄糖—丙氨酸循环途径
肌 肉 葡萄糖
血液
葡萄糖 肝
脏 ATP
糖 酵 解
ATP
丙酮酸 血液
丙酮酸
糖 异 生
丙氨酸
意义: 1、实现了氨的无毒转运 2、为肌肉活动提供能量
丙氨酸
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和Cori循环的 主要区别是肌肉向肝脏转运的三碳 化合物不同(丙氨酸和乳酸)
亚氨基酸
H2O

生物化学第九章糖的消化与吸收ppt演示课件

生物化学第九章糖的消化与吸收ppt演示课件
F-6-P
ATP ADP
F-1,6-2P
6.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磷酸二 3-磷酸
Pi、NAD+ NADH+H+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醛
3-磷酸甘油酸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transporter,GLUT)。
6
目录
糖原
糖原合成 肝糖原分解
磷酸戊
酵解
核糖 糖途径
途径
+
葡萄糖
NADPH+H+
消化与吸收
糖异生途径
ATP
丙 有氧 酮 酸 无氧
H2O及CO2 乳酸
淀粉 乳酸、氨基酸、甘油
7
目录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8
目录
一、糖的无氧分解
➢ 在机体缺氧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应 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 解(glycolysis),亦称糖的无氧氧化(anaerobic oxidation)。
5. 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磷酸丙糖异构酶
(phosphotriose isomerase)
磷酸二羟丙酮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3-磷酸甘油醛
16
目录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9章 代谢物酶法分析技术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9章 代谢物酶法分析技术

20
试剂酶:作为诊断试剂来测定化合物浓度或酶活性的一类酶。主要来自动植物组织提取及 微生物发酵工程 ,基因重组酶蛋白也有应用。
试剂酶的质量要求: ① 酶的比活性,即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酶活性 (U/mg)。酶的比活性越高 ,酶的纯 度越高。 ② 杂酶含量有“允许限度”的要求。
21
本章已结束 谢谢观看!
氧化酶指示系统的主要缺点 催化该反应的POD对底物专一性差。 反应过程中容易受维生素C等还原性物质的干扰。
4-AA 4POD( peroxidase )
GOD
13
酶循环法(enzymatic cycling methods)是建立在底物和产物之间、氧化性辅 酶和还原性辅酶之间的循环反应 ,待测物浓度不变 ,经过循环使有限的待测物经过 酶促反应后 ,指示产物不断增加 ,实现对含量较低的待测物的测定。每分钟循环的 次数决定了检测的灵敏度。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代谢物酶法分析技术的概念,平衡法和速率法测定的理论基础,脱氢
酶指示系统和过氧化物酶指示系统及酶循环法测定的方法原理与评价。
熟悉:酶激活和酶抑制测定法的方法原理与评价。 了解: 代谢物酶法分析技术的发展前景。
2
酶法分析(enzymatic method) :以酶促反应为基础 , 酶作为主要试剂 测定酶促反应的底物、辅酶、辅基、激活剂或抑制剂 , 以及酶偶联法测定酶 活性等的一类方法。
NAD+
NADH
340nm
乳酸 + NAD+ 乳酸脱氢酶LD 丙酮酸 + NADH + H+
NADH
NAD+
340nm
丙酮酸 + NADH + H+ 乳酸脱氢酶LD 乳酸 + NA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缺氧、酸中毒等使细胞损伤甚至死亡时,钾即从细胞内 移出
K+ 细胞内液占98% 红细胞内为150mmol/L
细胞外液占2% 血清为4.0mmol/L
思考题
氯平衡
氯是细胞外液中主要阴离子 通过膳食及食盐摄入氯 肾脏是氯的主要排出途径 氯在体内的变化基本与钠一致 血清氯水平一般与碳酸氢盐水平呈相反关系
2021/3/13
24
原因
◦ 主要是细胞外液的丢失,丢失的电解质和水基本平衡,血浆 渗透压仍维持在正常水平
烧伤、失血及胃肠液的丢失等,各部分液体之间无明显 水的转移
血浆[Na+] 130~150mmol/L
[Cl-]+[HCO3-] 120~140mmol/L
细胞外液减少,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外周血液循环 障碍
4.水的排出 主要依赖于ADH、醛固酮和肾脏等
临床上常见脱水原因
①消化道丢失 如呕吐、腹泻、消化道梗阻等 ②肾脏丢失 如尿崩症、肾小管疾病、糖尿病等 ③肺脏丢失 如由于呼吸道、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呼吸加快、
加深 ④皮肤丢失 如高热、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⑤烧伤等造成的创面渗出 ⑥各种原因造成的水摄入不足。
第二节 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的 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
一、水平衡紊乱
水平衡紊乱
脱水、水过多、水中毒 原因
总体水的变化,或水分布有差异,水摄入和排出不相等, 不能维持平衡
1.水平衡的调节中枢 下丘脑
2.调节途径 通过口渴中枢、抗利尿激素 (antidiuretic hormone,ADH)以及肾 三大环节完成调控 3.水摄入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肾张素Ⅱ增多、生活习 惯等刺激下丘脑的渴觉中枢,引起口渴而增加水摄入量;摄入 量到一定程度后,渴饱满中枢兴奋,口渴感受消失
27
ADH分泌失调(过多)——某些恶性肿瘤导致的异源性 ADH分泌、肺部感染(肺组织合成和释放ADH)和中枢神 经病变影响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等。
根据血浆钠浓度的变化 分为高渗性、等渗性和 低渗性失水三种
进水不足 呈高渗
概念
补给水或低渗溶液 治疗
2021/3/13
20
轻度失水(体重的2-3%): 口发渴 尿量少 饮水多
中度失水(体重的4-6%): 口渴重 咽下难 心率快 皮肤干 工效低
重度失水(体重的7%以上):躁谵幻 脱水热 可昏迷 休克现 肾衰竭 体重轻
Na+和Cl-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少量由汗液排出。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钠平衡
主要通过细胞外液量和血浆钠的浓度变化进行调节 ◦ 细胞外液量↓NA+ ↓ :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 固酮,促进近曲小管重吸收钠 ◦ 细胞外液量↑ NA+ ↑ :心房和心室压力增大,利 钠肽增多,集合管重吸收减弱,排泄增加
2021/3/13
21
呕吐、腹泻、 胃肠引流、大量出汗、
大面积烧伤…… 只补水分,忽视钠补充
钠丢失> H2O丢失 细胞外液呈低渗
概念
原因
及时给予生理盐水补充血容量, 纠正低钠和低氯的低渗状态
治疗
2021/3/13
22
以电解质丢失为主 原因见左图 表现
(1)血浆渗透压降低,水份由 血液经组织间液流向ICF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摄入(intake):
食物
吸收(absorption): 肠道
2021/3/13
11
排泄(excretion) :
肾(urine 80%~90%) 肠 (feces 10%) 皮肤 (sweat)
2021/3/13
12
K+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约为细胞外液的40倍——依 赖于细胞膜上的Na+-K+ATP酶来维持两者正常梯度,使细胞 排钠储钾
第一节 概述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郑秋金
体液的概念
机体中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约占体 重的60%。主要由水、电解质、蛋白质和小分子有机物组 成。
水和电解质是人体体液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机体许多 重要的生理和生化过程。
电解质:体液中能解离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与部 分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有机物统称为电解质。葡萄糖、尿 素等不能解离的有机物称为非电解质。电解质包括H+、 K+ 、Na+ 、Cl-、Ca2+ 、P (HPO42-、H2PO4-) 、Mg2+ 、 HCO3- 等。
体液含量及分布
成人体液含量占 60%
细胞内 液40%
细胞外 液20%
血液5% 组织液15%
2021/3/13
3
一、水平衡 正常人每日水的摄入和排出量

饮水
1200ml/天
食物水
Na+
1000ml/天
代谢水 300ml

呼吸蒸发 350ml/天
皮肤 蒸发
尿
1500 ml/天 Na+
500ml/天 粪便
Na+
排出
150ml/天
2021/3/13
4
体液的交换
血浆与细胞间液
血浆胶体渗透压与静水压之差
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
晶体渗透压
钠氯的正常代谢
正常成人钠、氯的来源主要是食物中的NaCl,血清钠 参考范围为135 ~ 145mmol/L,尿Na+ 参考范围为: 130~260mmol/24h。氯也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血清中 氯含量为96 ~ 108mmol/L。
(2)血容量明显降低、尿钠减 少
(3)血浆[Na+] <130mmol/L [Cl-]+[HCO3-] <120mmol/L
轻度(血浆钠130mmol/L左右):乏、晕、 尿钠低 中度(血浆钠120mmol/L左右):恶心吐、肌肉痛、
手足麻、静脉陷、 血压低、尿钠无 重度(血浆钠110mmol/L左右):休克木僵昏迷
钾的正常代谢
人体K+主要来自食物。 其中98%存在于细胞内液,仅有2%存在于细胞外液。 血清K+为3.5 ~ 5.5mmol/L,细胞内液中K+浓度为 150mmol/L左右。
K+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排出,每日尿中排K+量约占排 出总量的80%。通过粪便排出的K+约占总排出量的10%,仅 有少量K+经汗液排出。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水火无情 大水冲了龙王庙 水漫金山
看来,水多了也是祸---
2021/3/13
26
水过多(水肿)是水在体内过多潴留的一种病理状态。 若过多的水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内水过多则称为水 中毒。
分类:按照体液晶体渗透压的不同,水肿可分为高渗 性(盐中毒)、等渗性和低渗性(水中毒)水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