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五章1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第五章

离散数学第五章

第五章函数Function函数在数学、应用数学等许多领域,尤其计算机科学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函数的思想、概念和应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它主要是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函数的划分有很多种。

有线性与非线性之分、连续与离散之分。

例如,x12345…y357911…5.1 函数假定A,B是两个非空集合,f : A→B,称f为A到B上的函数,对每个a∈A, 有唯一的f(a)∈B, 记做b = f(a)。

函数也叫映射mappings或变换transformations(错误)a叫做函数f的自变量argument,b被称为因变量,b=f(a)叫做函数的值value,也叫a的像。

例1. A={1,2,3,4}, B={a,b,c,d},,则f是一个函数。

也可以简单记为,f={(1,a), (2,a), (3,d), (4,c)}另外,g={(1,a), (1,b), (2,a), (4,c)}因为对于1来说,1∈A, 不是唯一的f(1)∈B与之相对应,f(1)=a,并且f(1)=b, 因此g就不是一个函数。

例2.f:Z→Z,f(a)=f是函数。

例3.恒等函数1A(a)=a是函数。

正如,我们在第四章里表述的,函数f : A→B,b=f(a), 是一个特殊的二元关系,我们知道,由函数f可以确定一个关系,简单地,可以表示为(a,b)∈,或 ab。

关系的特征函数为或者简记为因此,这样一来,我们以前所讨论的有关集合或关系的运算和性质对于函数来说,就可以完全适用。

例如,f:A→B, g:A→B,函数的复合设f:A→B,g:B→C,是函数,则g◦f:A→C,是函数。

g◦f(a)=g(f(a))例4.函数的复合设f,g都是整数函数,f(a)=a+1, g(b)=2b.则g◦f (a)=2(a +1) 是整数集到偶数集的函数。

f◦g(a)=2a+1也是整数集到奇数集的函数。

特殊函数Special Type of Functions设f是从A到B的一个函数,如果Dom(f)=A,则称f是处处有定义everywhere defined;如果 Ran(f)=B,则称f是满射;如果对于集合A中两个不同的元素a和b,有f(a)≠f(b), 则称f是单射,即a≠b f(a)≠f(b), 或f(a)=f(b) a=b;例5. A={1,2,3,4}, B={a,b,c,d}, f={(1,a), (2,a), (3,d), (4,c)}f是一个函数,但是f既不是单射,也不是满射。

武汉大学《离散数学》课件-第5章

武汉大学《离散数学》课件-第5章
(1) 若i(1il), vi1, vi是ei的端点(对于有向图, 要求vi1是始点,
vi是终点), 则称为通路, v0是通路的起点, vl是通路的终点, l为通路的长度. 又若v0=vl,则称为回路.
(2) 若通路(回路)中所有顶点(对于回路, 除v0=vl)各异,则称为 初级通路(初级回路).初级通路又称作路径, 初级回路又称 作圈.
32
通路与回路(续)
定理 在n阶图G中,若从顶点u到v(uv)存在通 路,则从u到v存在长度小于等于n1的通路. 推论 在n阶图G中,若从顶点u到v(uv)存在通 路,则从u到v存在长度小于等于n1的初级通路.
定理 在一个n阶图G中,若存在v到自身的回路,则 一定存在v到自身长度小于等于n的回路. 推论 在一个n阶图G中,若存在v到自身的简单回 路,则存在v到自身长度小于等于n的初级回路.
D
D[{e1,e3}]
D[{v1,v2}]
26
补图
定义 设G=<V,E>为n阶无向简单图,以V为顶点集, 所有使G成为完全图Kn的添加边组成的集合为边集 的图,称为G的补图,记作 G . 若G G , 则称G是自补图.
例 对K4的所有非同构子图, 指出互为补图的每一对 子图, 并指出哪些是自补图.
图论
1
图论部分
第5章 图的基本概念 第6章 特殊的图 第7章 树
2
第5章 图的基本概念
5.1 无向图及有向图 5.2 通路, 回路和图的连通性 5.3 图的矩阵表示 5.4 最短路径, 关键路径和着色
3
5.1 无向图及有向图
▪ 无向图与有向图 ▪ 顶点的度数 ▪ 握手定理 ▪ 简单图 ▪ 完全图 ▪ 子图 ▪ 补图
27
5.2 通路、回路、图的连通性

离散数学第五章

离散数学第五章

• 二元运算的性质
1.算律: 设 为S上的二元运算, (1)如果对于任意的x,y∈S,有x y=y x, 则称运算在S上满足交换律.
(2)如果对于任意的x,y,z∈S有 (x y) z=x (y z),则称运算在S上满足结 合律. (3)如果对于任意的x∈S有x x=x,则称 运算在S上满足幂等律.
4.群的性质 (1)群的幂运算规则 设G为群,则G中的幂运算满足: 1) a∈G,(a-1)-1=a. 2) a,b∈G,(ab)-1=b-1a-1. 3) a∈G,anam=an+m,n,m∈Z. 4) a∈G,(an)m=anm,n,m∈Z. 5)若G为交换群,则(ab)n=anbn.
设 和 为S上两个不同的二元运算,
(1)如果对于任意的x,y,z∈S有(x y) z= (x z) (y z)和z (x y)=(z x) (z y),则称 运 算对 运算满足分配律.
(2)如果 和 都可交换,并且对于任意的 x,y∈S有x (x y)=x和x (x y)=x,则称 和 运算满足吸收律.
(5) S为任意集合,则∪、∩、-、 为S 的幂集P(S)上的二元运算,这里∪和∩是初级 并和初级交.
(6) S为集合, SS为S上的所有函数的集合, 则函数的集合运算 为SS上的二元运算.
• 一元运算
1. 定义: 设S为集合,函数f:S→S称为S上的一 个一元运算,简称为一元运算. 2. 例: (1) 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整数集合Z,有理数集 合Q和实数集合R上的一元运算. (2) 求一个数的倒数是非零有理数集合Q*,非 零实数集合R*上的一元运算.
3.真子代数 任何代数系统V=<S,f1,f2,…,fk>,其子代数一定 存在. 最大的子代数就是V本身. 如果令V中所有代数常数构成的集合是B,且 B对V中所有的运算都是封闭的,则B就构成 了V的最小的子代数. 这种最大和最小的子代数称为V的平凡的子 代数. 若B是S的真子集,则B构成的子代数称为V的 真子代数.

离散数学课件(第5章)

离散数学课件(第5章)

的概率。
02
条件概率的性质
条件概率具有可交换性、可结合性、可分解性和归一性等性质。
03
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
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A|B)=P(A∩B)/P(B),其中P(A∩B)表示事件A
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P(B)表示事件B发生的概率。
独立性
事件的独立性
如果两个事件之间没有相互影响, 即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影响另一个 事件的发生,则这两个事件是独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关系的并运算是指两个关系的并集,表示两个关系中都存 在的关联;关系的交运算是指两个关系的交集,表示同时 存在于两个关系的关联;关系的差运算是指两个关系的差 集,表示存在于一个关系但不存在的关联;关系的逆运算 是指一个关系的逆关系,表示元素之间的关联方向相反。 这些运算可以用来对关系进行操作和变换,以得到所需的 关系。
路径与回路
总结词
路径是指一系列节点和边的有序集合,而回 路是指路径中至少有一条边是有向的。
详细描述
路径是指从图中的一个节点出发,经过一系 列的边和节点,最后回到起始节点或有终止 节点的一条路径。在路径中,所有的边都是 无向的。而回路则是指至少有一条边是有向 的路径,即起点和终点相同的路径。在图论 中,回路的概念非常重要,因为许多问题可
立的。
独立性的性质
独立性具有传递性、对称性和可 分解性等性质。
独立性的计算公式
如果事件A和事件B是独立的,则 P(A∩B)=P(A)P(B),即两个独立 事件的概率乘积等于它们各自的
概率。
05
离散随机过程
随机变量
定义
分类
随机变量是定义在样本空间上的可测函数 ,它将样本点映射到实数轴上。
离散随机变量和连续随机变量。

离散数学 第五章 无限集合

离散数学 第五章 无限集合

那么Fk包括所有这样的函数, 其象是包含在B的枚举的前k个元素
组成的集合中; |Fk|=kn。 因为A是有限的, 对每一函数f:A→B存在某
m∈N, 如果取k>m, 那么f∈Fk; 所以
。 但每一集合Fk
是有限的因而BA是可数的。证毕。
5.1.3 基数c
不是所有无限集都是可数无限的, 下一定理说明需要新的无 限集基数。

(b) 设Σ={a,b}, S是Σ上以a带头的有限串集合, 考虑S的基数。 因为
f: Σ*→S, f(x)=ax
是一个双射函数。所以, |S|=|Σ*|=

第一个定理叫做三歧性定律。
定理5.2-2(Zermelo) 成立:
A和B是集合,那么下述情况恰有一个
N所
属等价类的名称。
(ii) 要证明一个集合S有基数α, 只需选基数为α的任意集合S′, 证明从S到S′或从S′到S存在一双射函数。选取集合S′的原则是使 证明尽可能容易。
例1 (a) 设E是正偶数集合, 考虑E的基数。因为
f: I+→E, f(x)=2x
是从I+到E的双射函数, 所以, |E|=|I+|=
(b) |(0,1)|=|[0,1]|。这两个集合的不同仅在于区间 的两端点; 为了构造从[0,1]到(0,1)的一个双射函数, 我们必须 在(0,1)中找出0和1的象而保持映射是满射的。定义集合A是
, 定义映射f如下:
图 5.1-4
(c) |R|=c。 我们定义一个从(0,1)到R的双射函数如下:
是Ai的枚举; 如果Ai是有限的我们用无限重复枚举。如果Ai= ,
我们置第i行等于第i-1行。这样, 数组包含所有A的元素而无其它
元素。A元素的一个枚举由图5.1-3中的有向路径指定。 从定理

离散数学第五章__谓词逻辑详述

离散数学第五章__谓词逻辑详述
S(c):张明是位大学生。
又如,在命题“武汉位于北京和广州之间” 中,武汉、北京和广州是三个个体,而“…位 于…和…之间”是谓词,它刻划了武汉、北京和 广州之间的关系。设P:…位于…和…之间,a: 武汉,b:北京,c:广州,则
P(a,b,c):武汉位于北京和广州之间。
定义5.1.2 一个原子命题用一个谓词(如P)和n 个有次序的个体常元(如a1,a2,…,an)表示 成P(a1,a2,…,an),称它为该原子命题的谓 词形式或命题的谓词形式。
注意:
1. n元谓词不是命题,只有其中的个体变元用特定个体或个 体常元替代时,才能成为一个命题。
例如,令S(x):x是大学生,这是一元谓词,不是命题; S(c):张明是位大学生,这就是一个命题。 2. 个体变元在哪些论域取特定的值,对命题的真值有影响。
例如,令S(x):x是大学生。若x的论域为某大学的计 算机系中的全体同学,则S(x)是真的;若x的论域是某中 学的全体学生,则S(x)是假的;若x的论域是某剧场中的 观众,且观众中有大学生也有非大学生的其它观众,则 S(x)是真值是不确定的。
例如,著名的亚里士多德三段论苏格拉底推理: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根据常识,认为这个推理是正确的。若用命题逻 辑来表示,设P、Q和R分别表示这三个原子命题, 则有
P,Q┣ R
(P∧Q)→P, (P∧Q)→Q都是永真式
然而,(P∧Q)→R并不是永真式,故上述推理形 式又是错误的。一个推理,得出矛盾的结论, 问题在哪里呢? 问题就在于这类推理中,各命题 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是体现在原子命题之间,而 是体现在构成原子命题的内部成分之间,即体 现在命题结构的更深层次上。对此,命题逻辑 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在研究某些推理时,有 必要对原子命题作进一步分析,分析出其中的 个体词,谓词和量词,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的 逻辑关系、正确的推理形式和规则,这些正是 谓词逻辑的基本内容。

离散数学第五章 递归函数论-数论函数和数论谓词

离散数学第五章  递归函数论-数论函数和数论谓词
目录(数理逻辑)
第一章 命题演算基础 (6学时) 第二章 命题演算的推理理论(4学时) 第三章 谓词演算基础(5学时) 第四章 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5学时) 第五章 递归函数论(4学时)
递归函数——可计算性理论
递归函数——数论函数,是以自然数为研究对 象,定义域和值域均为自然数。
它为可计算函数找出各种理论上的、严密的类 比物,因此,递归函数又称为可计算性理论。
否则
因为π的展式是一个无穷序列,要计算上述函数可 能是一个无限过程。故函数为不可计算函数。
第五章 递归函数论
5.1 数论函数和数论谓词 5.1.1 数论函数 5.1.2 数论谓词和特征函数
5.2 函数的构造
数论函数
定义:数论函数是指以自然数集为定义域及值域的 函数。
常用的数论函数(其中x,y均为自然数域中的变元):
可计算性理论的计算模型
1) Turing机 2) 递归函数 3) λ演算 4) POST系统 5) 正则算法
可计算函数、不可计算函数
例1
g(n) n
表示取自然数n的平方根的整数部分。 将n依次与12,22,…作比较总可求得g(n)的值,所 以g(n)是可计算的。
例2
0 g(n) 1
的展式中有n个连续的8
f(x1,…,xn)= g(x1,…,xn), 即语句A特征函数是唯一的。
定理2 (p55)
如果有一函数f(x1,…,xn)满足下列条件: A(x1,…,xn)为真当且仅当f(x1,…,xn)=0
则N2 f(x1,…,xn)为语句A 的特征函数。
此时, 把函数f(x1,…,xn)称为准特征函数。
定理2 (p55) 如果有一函数f(x1,…,xn)满足下列条件: A(x1,…,xn)为真当且仅当f(x1,…,xn)=0

离散数学第5章_函数

离散数学第5章_函数

第5章 函数
证明 f和ρf的图示如图5 ― 2所示。 1) 任取a∈A, 有f(a)=f(a), 所以 (a, a)∈ρf, 故ρf自反; 任取a, b∈A, 若(a, b)∈ρf, 则f(a)=f(b), 所以 f(b)=f(a), 即(b 任取a, b, c∈A, 若(a, b)∈ρf, (b, c)∈ρf, 则f(a)=f(b), f(b)=f(c) , 所以 f(a)=f(c), 即(a, c)∈ρf; 故ρf传递。 综上ρf是A上的等价关系。
第5章 函数
任取b∈Rf, 由Rf的定义, 有a∈A, 使f(a)=b, 即有[a]∈A/ρf, 使得 g([a])=f(a)=b。 所以 g是满射。 综上g是双射。 定义 5.1 ― 5 恒等关系IA={(a, a)|a∈A}是A 到A的双射, 它称为A上的恒等函数。 定义 5.1 ― 6 若函数f: A→B, 对一切a∈A, 都 有f(a)=b, b∈B, 则f称为常函数。
第5章 函数
定义 5.1 ― 2 设有函数f: A→B, g: C→D, 若 有A=C、 B=D且对所有的x∈A, 有f(x)=g(x), 则称 函数f和g相等, 记为f=g。 定义 5.1 ― 3 集合A到集合B的所有函数的集合记 为BA, 即 BA={f|f: A→B}
第5章 函数
定理 5.1 ― 1 当A和B是有限集合时,有 |BA|=|B||A| 证明 设|A|=m, |B|=n(m, n∈N); 又设A={a1, a2, …, am}。 因为 Df=A,所以 f={(a1, f(a1)), (a2, f(a2)), …, (am , f(am))}。 而每个f(ai)(i∈Nm)都有n种可能, {n·n·…·n } =n +m个 m个即 |BA|=|B||A|

离散数学-第一部分-数理逻辑-第五章 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

离散数学-第一部分-数理逻辑-第五章 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
(4) 量词分配等值式 ① x(A(x)B(x)) xA(x)xB(x) ② x(A(x)B(x)) xA(x)xB(x)
注意:对,对无分配律
5
量词分配等值式证明
设A(x),B(x)是任意的含自由出现个体变项x的公式,则
(1)x(A(x)∧B(x)) xA(x)∧xB(x) (2)x(A(x)∨B(x)) xA(x)∨ xB(x)
置换规则、换名规则、代替规则
1. 置换规则
设(A)是含A的公式, 那么, 若AB, 则(A)(B).
2. 换名规则 设A为一公式,将A中某量词辖域中个体变项的所有约束 出现及相应的指导变元换成该量词辖域中未曾出现过的个 体变项符号,其余部分不变,设所得公式为A,则AA.
3. 代替规则 设A为一公式,将A中某个个体变项的所有自由出现用A中 未曾出现过的个体变项符号代替,其余部分不变,设所得 公式为A,则AA.
14
实例
解法二
xy(F(x)G(y)) x(F(x)yG(y))
辖域缩小等值式
x(F(x)G(a)G(b)G(c))
(F(a)G(a)G(b)G(c))
(F(b)G(a)G(b)G(c))
(F(c)G(a)G(b)G(c))
15
实例
(2) xyF(x,y) xyF(x,y)
x(F(x,a)F(x,b)F(x,c)) (F(a,a)F(a,b)F(a,c))

x(F(x)G(x))
x(F(x)y(G(y)H(x,y))) 不是前束范式,
17
前束范式存在定理
定理5.1(前束范式存在定理) 一阶逻辑中的任何公式都存在与之等值的前束范式
例4 求下列公式的前束范式 (1) x(M(x)F(x)) 解 x(M(x)F(x))

离散数学讲解第五章PPT课件

离散数学讲解第五章PPT课件

17
又例如 (a2)3 a6 因为 (a2)3(a (2)1)3(a2)1(a2)1(a2)1
(aa)1(aa)1(aa)1
根据结合(a律 a )(a 1a1)(a1a1)(aa)e 所以 (a a)1 a1a1 因此 (a2) 3 (a1a1)(a1a1)(a1a1)
a 1a 1 a1a1a1a1 (a 1)6 a 6
2021/4/8
7
定理5-2:设h是从代数系统V1= <S;*>到V2= <S;>的 满同态,其中运算*和都是二元运算,则 (1)若V1是半群,则V2也是半群; (2)若V1是独异点,则V2也是独异点。
2021/4/8
8
四、有限独异点的幂等元 设<S;*>是生成元为g的有限循环独异点,考虑无限序列: e,g,g2,g3,.... ,gn-1,gn,gn+1,......
证明:对任意的a∈S,令Sa={ a0,a1,a2,...,an,...} 因为S有限,而SaS,所以Sa也有限。 可以验证<S; * >是一具有生成元a的有限循环独异点。 因此,至少有一幂等元akl,这里的k和l如前定义。 记j=kl,即aj是幂等元。 注:这里j≥1,有可能aj=e
2021/4/8
(1)令FA={f|f:AA},则<FA;>是一个群。 (N)
(2)令EA = {f|f:AA是双射}, 则<EA;>是一个群。 (Y )
(3)EA 定义同上,<EA;>是一个交换群。 (N)
(4)EA 定义同上,<EA;>是一个循环群。 (N )
2021/4/8
25
5.3 群的性质
一、关于相约性 定理5-6 设<G;*>是一个群,则对任意的a,b G, (1)存在唯一的元素xG,使a*x=b; (2)存在唯一的元素yG,使y*a=b。

《离散数学》 第五章 函数

《离散数学》 第五章  函数
(1)函数的基本概念 (2)单射、满射和双射函数 (3)函数的复合运算 (4)函数的逆运算 (5)置换
主要内容
5.1 函数的概念 5.2 函数的性质 5.3 复合函数与逆函数
5.1 函数的概念
定义5.1.1 设和Y是任意两个集合,f是一个从X到Y的二元关系, 如果f满足:对于每一个x∈X,都有唯一的y∈Y,使得<x, y>∈f,则称关系f为X到Y的函数,记作: f:X → Y 或 X Y 当<x,y>∈f时,通常记为y=f(x),这f时 称x为函数的自变量 (或原象),y为x在f下的函数值(或映像)。集合X称为f的 定义域,由所有映像组成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值域,记作f(X) 。
5.1 函数的概念
例5.1.1 判断下列关系中哪个能构成函数。 (1)集合X={a,b,c,d},Y={1,2,3,4,5,6},f1,f2, f3分别是X到Y的二元关系,其中 f1={<a,2>,<b,5>,<c,1>,<d,4>} f2={<a,2>,<b,6>,<d,4>} f3={<a,3>,<b,1>,<c,5>,<d,2>,<d,4>}
解 (1)f1不是从X到Y的函数,因为dom f1={1,2,3}≠X; f2是从X到Y的函数,但f2(3)= f2(5)=c,ran f2={a,b,c, e}≠Y,因此f2既非单射也非满射; f3是从X到Y的双射函数。
5.2 函数的性质
例5.2.1 确定如下关系是否是函数,若是函数,是否是单射、满射、 双射。
(3)设f:X → X,对于任意的x1,x2∈X,如果x1< x2,则有f(x1)≤f(x2),就称f为单调递增;如果x1<x2, 则有f(x1)<f(x2),就称f为严格单调递增的。类似地 也可以定义单调递减和严格单调递减的函数。它们统称为 单调函数。

离散数学结构 第5章 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复习

离散数学结构 第5章 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复习

第5章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主要内容1. 等值式与基本的等值式①在有限个体域中消去量词等值式②量词否定等值式③量词辖域收缩与扩张等值式④量词分配等值式2. 基本规则①置换规则②换名规则③代替规则3. 前束范式4. 推理理论①推理的形式结构②推理正确③构造证明④新的推理规则全称量词消去规则,记为UI全称量词引入规则,记为UG存在量词消去规则,记为EI存在量词引入规则,记为EG学习要求1. 深刻理解重要的等值式,并能熟练地使用它们。

2. 熟练地使用置换规则、换名规则和代替规则。

3. 准确地求出给定公式的前束范式(形式可不唯一)。

4. 正确地使用UI、UG、EI、EG规则,特别地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

5. 对于给定的推理,正确地构造出它的证明。

5.1 一阶逻辑等值式与置换规则定义5.1设A,B是一阶逻辑中任意两个公式,若A B是永真式,则称A与B是等值的。

记做A B,称A B是等值式。

谓词逻辑中关于联结词的等值式与命题逻辑中相关等值式类似。

下面主要讨论关于量词的等值式。

一、基本等值式第一组代换实例由于命题逻辑中的重言式的代换实例都是一阶逻辑中的永真式,因而第二章的16组等值式给出的代换实例都是一阶逻辑的等值式的模式。

例如:xF(x)┐┐xF(x)x y(F(x,y)→G(x,y))┐┐x y(F(x,y)→G(x,y))等都是(2.1)式的代换实例。

又如:F(x)→G(y)┐F(x)∨G(y)x(F(x)→G(y))→zH(z)┐x(F(x)→G(y))∨zH(z))等都是(2.1)式的代换实例。

第二组消去量词等值式设个体域为有限域D={a1,a2,…,a n},则有(1)xA(x)A(a1)∧A(a2)∧…∧A(a n)(2)xA(x)A(a1)∨A(a2)∨…∨A(a n) (5.1)第三组量词否定等值式设A(x)是任意的含有自由出现个体变项x的公式,则(1)┐xA(x)x┐A(x)(2)┐xA(x)x┐A(x) (5.2)(5.2)式的直观解释是容易的。

离散数学第五版第五章(耿素云、屈婉玲、张立昂编著)

离散数学第五版第五章(耿素云、屈婉玲、张立昂编著)
称+(G),+(G),-(G),-(G)分别为G的最大出度、 最小出度、最大入度和最小入度。
12
5.1 无向图及有向图
五、握手定理(定理5.1-5.2)
设G=<V,E>为任意无向图,V={1,2,……,n},|E|=m,则
n
d ( i ) = 2 m
i =1
设D=<V,E>为任意有向图,V={1,2,……,n},|E|=m,则
20
5.1 无向图及有向图
例5:下列图中那些图具有子图、真子图、生成子图的
关系?
e4 2
1 e5
e1 3
e3 4 e2
(1)
2 e4
1
e5
(2)
e4 1 2
e1 3
e3 4
(3)
1 e1
e3
2
e2 3
1 e1
e3
2
3
1 e1
2
e4
(4)
(5)
(6)
21
5.1 无向图及有向图
23
5.1 无向图及有向图
例3: (1)画出4阶3条边的所有非同构的无向简单图。 (2)画出3阶2条边的所有非同构的有向简单图。
24
5.1 无向图及有向图
例4:下列图中那些图互为同构?
e a
b
d
c
1
4
5
2
3
(1)
(2)
(3)
(4)
(5)
(6)
25
第五章 图的基本概念 5.1 无向图及有向图 5.2 通路、回路、图的连通性 5.3 图的矩阵表示 5.4 最短路径及关键路径
十一、补图的定义(定义5.9)

离散数学课件 第五章 代数结构_1

离散数学课件 第五章 代数结构_1

例:P182 例题9,10,11,12
例:设X={e,a,b,c,d},*是X上的二元运算,*的 运算表如下。 从表中可知,<X,*> * e a b c d 是代数系统,e是关于* e e a b c d 的幺元。X中无零元。 a a a a e e 表中 b*c=c*b=e; b b a a e e b*d=d*b=e,故c和d均 c c e e c c 为b的逆元,即b的逆元 d d e e c c 不唯一。原因在于运算 *不满足结合律。 从本例还可以看到a的逆元也是c, d。 运算*满足可交换性,但不满足等幂性。
子独异点
定义5-3.3 设代数结构<S,>为半群,若BS且 在B上封闭, B含有<S,>关于 运算的幺元,那么 <B, >称为子独异点,或子幺半群。
独异点举例
设Σ是一个非空有限集合,称为字母表,由 Σ中有限个字母组成的有序集合(即字符串)称 为Σ上的一个字,串中的字母个数m称为字长, m=0时,称为空字,即为单位元,记为e。Σ∗表示 Σ上的字的集合,Σ∗上的连接运算· 定义为α, β∈Σ∗,α· β=αβ,则<Σ∗,· >是一个代数系 统,而且是一个独异点, 是在计算机科学中自动 机理论及形式语言中最基本的结构。Σ∗的任一子 集就称为语言。
(2)如果对于任意的x,y,z∈S 有
(xoy)oz=xo(yoz),则称运算o在S上满足结合律。 (3)如果对于任意的x∈S有xox=x,则称o运算在 S上满足幂等律(等幂律)。
二元运算的主要算律(续)
定义 设o和*为S上两个不同的二元运算, (1)如果对于任意的x,y,z∈S有 (x*y)oz=(xoz)*(yoz) 和 zo(x*y)=(zox)*(zoy), 则 称o运算对*运算满足分配律。 (2)如果o和*都可交换,并且对于任意的x,y∈S 有xo(x*y)=x和x*(xoy)=x,则称o和*运算满足吸收 律。

离散数学 第五章 格与布尔代数

离散数学 第五章 格与布尔代数

由于这里的*和⊕就是上面格中的*运算和⊕运算,故有
a*b=glb{a,b}= GLB{a,b} a⊕b=lub{a,b}= LUB{a,b}
下面证明半序关系≤等于半序关系≤’。 1)若a≤b,则有GLB{a,b}=a ,又因为a*b=GLB{a,b}, 故有a*b=a,即a≤’b,由(a,b) 的任意性知≤ ≤’。 2)若a≤’b,则有a*b=a ,又因为a*b=GLB{a,b},故有 a=GLB{a,b},由下确界的定义知有a≤b,由(a,b)的任意性知 ≤’ ≤。
例2. 设I是整数集合, a,b∈I, 定义运算*和⊕如下: a*b=min{a,b} a⊕b=max{a,b} 则<I, *,⊕>是代数系统。 1)由于 a∈I, a*a=min{a,a}=a a⊕a=max{a,a}=a
故由定义1知,*和⊕运算均满足幂等律。 2)任取a,b∈I,由于有
a*(a⊕b)=min{a,max{a,b}}=a
由集合相等的定义知≤’=≤,即≤和≤’是同一个半序关 系。
由此可知,格与任意两个元素有上、下确界的半序集 是等价的,即格就是格。于是得到 格的另一种等价的定义。
定义3’ 设<L, ≤>是半序集,若L中的任意两个元素有上、 下确界存在,则称<L, ≤>是格。 由于定义3和定义3’的等价性,以后关于格,既可以用 <L,*,⊕>表示,也可以用 表示。当用<L,*,⊕>表示时,半序 关系是用a*b=a或a⊕b=b定义的。当用<L, ≤>表示时,两个运 算是用
故*运算和⊕运算满足结合律。
2)由于 a,b∈I,有 a*b=min{a,b}=min{b,a}=b*a a⊕b=max{a,b}=max{b,a}=b⊕a 故*运算和⊕运算满足交换律。

《离散数学》函数

《离散数学》函数

A
B
C
y=f(x)
z =g( y ) =( g◦f )( x )
x
29
函数的复合

– f : → ,f (x) = x+1, – g : → ,g(x) = 2x+1, – h : → ,h(x) = x2+1, g ◦ f (x)=g(f(x)) =2f(x)+1 =2(x+1)+1=2x+3 f ◦ g(x)=f(g(x)) =g(x)+1 =2x+1+1=2x+2 h ◦ g ◦ f (x)=h(g(f(x))) = (2x+3)2+1
20
函数的性质
练习 – f: + → + , – f(1) = 1,f(n) = n–1 (n>1)
– 单射? – 满射? – 双射?
21
函数的性质
对于有限集合上的函数,有如 下主要结果:
定理 假设 A 和 B 是两个有限集合
且满足 |A| = |B|,则函数 f : AB 是单射当且仅当 f 是满射。
第五章 函数
《离散数学及应用》
第五章 函数
§5.1 函数的定义 §5.2 函数的性质 §5.3 函数的复合 §5.4 逆函数 §5.5 计算机科学中的常用函数 *§5.6 双射函数及集合的势
2
函数
A 和 B 为非空集合 设 f 为 A 到 B 的二元关系, 若对于任意 xDom( f ) 都存在唯一的 yRan( f ) 使得 (x, y)f 成立,则称 f 为函数 (function)。 函 数 也 称 作 映 射 ( mapping ) 或 变 换 (transformation)

离散数学第5章

离散数学第5章
19
练习:
3.已知:f:X→Y, g:Y→Z, h= gf , f是满 射,h是单射,求证g是单射.
20
证明3:已知:f:X→Y, g:Y→Z, h= gf , f是满射,h是单射. 求证g是单射.
证:假设 不是单射 假设g不是单射 假设 不是单射, 1.则存在y1≠y2,而 g(y1)=g(y2); 2.而f是满射,每个y都一定有对应的x,所以对于y1 和y2 必存在y1=f(x1), y2=f(x2) 2, 3.y1≠y2 所以f(x1)≠f(x2),所以x1≠x2 ; 4.h(x1)=g(f(x1))=g(y1) h(x2)=g(f(x2))=g(y2) 所以h(x1)=h(x2) 对于不同的x,h函数具有相同值, 显然就不是单射了,与已知条件矛盾! 所以原假设不成立! 所以原假设不成立!
一一对应
定义:集合X和Y间,存在从X到Y上的双 射,则称集合X和Y一一对应 一一对应. 一一对应 集合X和Y一一对应,则:
映射的条件 单射的条件 满射的条件
1.X中每个元素在Y中有唯一 象. 唯一的象 唯一 2.X中不同元素 象各不相同 不同元素的象各不相同. 不同元素 3.Y中每个元素在X上都有原象 原象. 原象
13
实例
判断从{a,b,c,d}到{1,2,3,4,5}是否一一 是单射吗? 是满射吗? 是双射吗? 对应. 是单射吗? 是满射吗? 是双射吗? f为:f(a)=4, f(b)=5,f(c)=1,f(d)=3 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虽然是单射,但 不是满射.所以不是双射.所以不是一 一对应的关系.
14
23
反函数的性质
也是双射函数. 是双射的, 也是双射函数 定理 设 f:A→B是双射的 则f 1:B→A也是双射函数 : 是双射的 是函数, 是关系, 证 因为 f 是函数 所以 f 1 是关系 且 dom f 1 = ranf = B , ran f 1 = domf = A, 假设有x 对于任意的 y∈B = dom f 1, 假设有 1, x2∈A使得 ∈ 使得 <y,x1>∈f 1∧<y,x2>∈f 1 ∈ ∈ 成立, 成立 则由逆的定义有 <x1,y>∈f∧<x2,y>∈f ∈∧ ∈ 从而证明了f 是函数, 根据 f 的单射性可得 x1 = x2, 从而证明了 1是函数,且是 满射的. 的单射性. 满射的 下面证明 f 1 的单射性 若存在 y1, y2∈B 使得 f 1 (y1) = f 1 (y2) = x, 从而有 <y1,x>∈f 1∧<y2,x>∈f 1 ∈ ∈ <x,y1>∈f∧<x,y2>∈f y1 = y2 ∈∧ ∈

离散数学第五章函数

离散数学第五章函数
在本章中,首先将定义一般的函数,然后讨论特种函数,由一种特殊函数—— 双射函数引出不可数集合基数的比较方法。在以后的各章中,这些概念将起着 重要作用。在开关理论、自动机理论、可计算性理论等领域中,函数都有着极 其广泛的应用。
主要内容
PART 01
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PART 02
函数的合成和合成函数的性质
5.1 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例5.5 设集合X={a,b,c,d}和Y={1,2,3,4,5},并且有 f={<a,1>,<b,3>,<c,4>,<d,4>}
试求出domf,ranf 和 f 的矩阵表达式。 解: domf ={a,b,c,d}
ranf ={1,3,4}
f 的简化关系矩阵为:
a 1
5.2 函数的合成和合成函数的性质
例5.10 设Z是整数集合,并且函数f: Z→Z给定成f(i)=2i+1。试求出合 成函数f3( i ) 。 解:合成函数 f3( i ) 是一个由Z到Z的函数,于是有
f 3(i) f 2 (i) f (i) ( f (i) f (i)) f (i) f ( f ( f (i)) f ( f (2i 1)) f (4i 3) 2(4i 3) 1 8i 7
Mf
b
c
3 4
d 4
5.1 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定义5.4 设A和B是任意两个集合,记:BA { f f : A B} 为从A到B的 所有函数的集合。
例5.6 设集合X={a,b,c}和集合Y={0,1}。试求出所有可能的函数f: X→Y。 解:首先求出的X×Y所有序偶,于是应有
X Y {a,0, b,0, c,0, a,1, b,1, c,1}

离散数学第五章1

离散数学第五章1
的二元运算*. 使得对于任意Π1,Π2∈p(s), Π1*Π2是由Π1的 每个元素(s的子集)与Π2 中的每个元素的交集所组成的集合,
其中去掉空集φ.
如: s={a,b,c,d,e,f} Π1={{a,b}{c}{d,e,f}}, Π2={{a,b,c}{d}{e,f}} Π1*Π2={{a,b,}{c}{d}{e,f}} 则< p(s),*>是一个独异点. 因为集合p(s)对运算*是封闭的,即< p(s),*>是一个代数系统.
3). 对 任意a∈ G, 存在a-1∈ G, 使 a-1* e = e * a -1=e.
交换群称为阿贝尔群. 例 1.<I,+>是阿贝尔群. a-1= -a
2. <Q-{0}, . >是阿贝尔群. a-1= 1/a 3. 独异点<Z,+> ,<I, . >都不是群.
例4: A={1,2,3} 则A上的所有置换为
设n-m=L,观察(1)可知,任意i≥m, ai=a i+hL (2) (L类似于周期). 为证明定理: 可 取i=kL, 这里kL是使kL ≥m的L的最小倍数. (如m=10,L=3, 则取k=4) h ∈Z
显然,另外可取h为k,即 h=k (2)仍成立,故有 ai=akL=a kL+kL=a kL*a kL 则akL是幂等元.证毕. 前例中:sc={c0,c1,c2,c3,c4, ……}={1,c,b,a,d,b,a, ……}

反之,任意Π1*Π2中的元素(s 中二子集之交)均为s 的子集.
i 1 再证 Ai∩A j=φ, 任意Ai,Aj∈ Π1*Π2,若Ai∩Aj≠φ,则存在
A
r
i
x ∈ Ai∩Aj , x ∈ Ai ,x ∈ Aj x ∈ Ai ,可有 x 是Π I中某元素的元素(也是Π2中某元素的元素) x ∈ Aj ,可有 x 是Π I中另一元素的元素(也是Π2中另元素的元素) (注意Πi中元素), 这与Πi中元素交集非空矛盾.(观察例中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二元运算*. 使得对于任意Π1,Π2∈p(s), Π1*Π2是由Π1的 每个元素(s的子集)与Π2 中的每个元素的交集所组成的集合,
其中去掉空集φ.
如: s={a,b,c,d,e,f} Π1={{a,b}{c}{d,e,f}}, Π2={{a,b,c}{d}{e,f}} Π1*Π2={{a,b,}{c}{d}{e,f}} 则< p(s),*>是一个独异点. 因为集合p(s)对运算*是封闭的,即< p(s),*>是一个代数系统.
<N, . >是独异点, <N,+ >不是独异点, 无单位元.
例5: G是n阶方阵集合, ×是矩阵的乘法,则<G,×>是独异点, 单位元e =I . 例6: 代数系统<2U,∪>, < 2U ,∩>分别是以φ和U为单位元 的独异点.
例7: s是非空集合, p(s)是s的所有的分划的集合,定义在p(s)
1 2 3 I 1 2 3 1 2 3 2 3 1
1 2 3 1 3 2 1 2 3 3 1 2
1 2 3 2 1 3 1 2 3 3 2 1
例3: 代数系统<I, +>, <R+ , . >是半群, 但代数系统<I, - >, <R+ , / >均不是半群, 无结合律.
二. 独异点的概念
定义2: 若半群<s, *>对于运算*有单位元, 则称该半群为 独异点. 定理1 独异点有唯一的单位元.(第四章的结果)
例4: v1=<z, . > 与v1=<z, + >均为独异点, + . 是通常的运算.
在独异点<Z,+>中,0是单位元: a0=0, a n+1=an+ a 可有
证明:设<s,*>生成元g,则任意 a,b ∈s,存在i,j ∈Z 使得 a=gi, b=gj a*b=gi * gj= gi + j = g j +i = g j* gi= b* a 证毕
<Z,+>是一个循环独异点,1是生成元,0是单位元.
且θl* θl= θl, 所以
θl-1* (θl*θl) = θl -1* θl=e 另一方面 θl-1* (θl*θl) = (θl -1* θl)* θl= e * θl= θl 与单位元e不等于任一个左零元相矛盾.
§5.2 群 的 定 义
定义 设<G,*>是一个代数系统,若G上的运算*满足下列 条件,则称<G,*>是一个群: 1). 任意a,b ∈ G, 有a* ( b * c)= (a* b ) * c; 2). 存在元素e ∈ G, 对 任意a∈ G, a* e = e * a =a;
事实上,对任意的Π1,Π2∈p(s)→ Π1 * Π2∈p(s),即Π1 * Π2
仍是s的一个分划。 为此,设Π1 * Π2={A1,A2,A3,……, Ar} Ai均为集合.
设Π I={Lπ11, Lπ12, ……, Lπ1k }, Π 2={Lπ21, Lπ22, ……, Lπ2h }
任意x∈ s, x是Π1 , Π2 中的某元素Lπ1m , Lπ2n的元素,(因为 Π1 , Π2是分划)所以x∈ Lπ1m ∩Lπ2n 所以 s Π1 * Π2 ;
所以Π1 * Π2∈p(s),即< p(s),*>是一个代数系统.进一步:
*运算有结合律(由交的结合律);而Π={s}是p(s)在运算*下 的单位元,所以< p(s),*>是一个独异点. 定义3 若独异点< s,*>中运算*是可交换的 ,则称< s,*>是可
交换的独异点.
例8:<R,*>是一代数系统,*运算由a*b=a+b-ab 所定义,有结 合律,交换律,0是单位元, <R,*>是可交换的独异点. 例9: RA表A上所有关系的 集合,*表示复合运算,则< RA ,*> 是一个不可交换的 独异点.单位元是IA.
环独异点.
1是幂等元,a是幂等元,c3是幂等元, b3是幂等元, d3是幂等元.
证明: 任意a ∈s,考察二元代数<sα,*>,这里sα={e, a,a2, …… }是 S 的子集, 因为s有限,所以sα是有限循环独异点,生成元为a,由于
sα是有限集,必有这样的 n, 它使an是在序列中出现过的元素,
设n是一个这样的最小的正整数,使得am=an m <n, an 是am以后 第一次出现的相等的元素,于是序列可写成: e, a,a2, ……am,a m+1 , ……an-1,an=am, a m+1 , ……an-1,am, a m+1 , ……(1) 所以sα中恰有n个不的元素:即
sα={e, a,a2, …… ,an-1 }
e∈ T, T非空,设任意a,b ∈ T, 有a*a=a,
b*b=b
由可换性: (a*b)* (a*b)= (a* ( b* a ) *b)=(a* (a * b) *b) =(a* a) * (b*b)=a*b
所以a *b是幂等元. 即<T, * >是<s, *>一子代数, 所以
<T, * >是<s, *>一子独异点. 体会证明方法. 定理5.4 设 h是代数系统v1=<s1,*1>到v2=<s2,*2>的满同态,则 1. 若v1=<s1,*1>是半群,则v2=<s2,*2>也是半群;
设n-m=L,观察(1)可知,任意i≥m, ai=a i+hL (2) (L类似于周期). 为证明定理: 可 取i=kL, 这里kL是使kL ≥m的L的最小倍数. (如m=10,L=3, 则取k=4) h ∈Z
显然,另外可取h为k,即 h=k (2)仍成立,故有 ai=akL=a kL+kL=a kL*a kL 则akL是幂等元.证毕. 前例中:sc={c0,c1,c2,c3,c4, ……}={1,c,b,a,d,b,a, ……}
因为c5=c*d=b=c2 所以m=2,n=2 L=n-m=3, 观察证明
任意i≥2, ai=a i+3h h ≥0 L=3 , k=1,h=1, i=3. 所以c 3+3=c3=a是幂等元 即c 3*c3=a*a=a= c3. i≥2=m i=Lk ≥m=2
再考察sd={d0,d1,d2,d3,d4, ……}={1,d,b,a,d,b,a, ……} 其中无c
b b
a
b
b
d a a
d
a b b
d
a b b
c3=c2*c =b*c=a
c4=c3*c =a*c= d 所以c是<s,*>的生成元, <s,*>是一循 环独异点.
c c d d d d
四. 循环独异点的表示,有限独异点的幂等元
定理5.2 设<s,*>是一有限独异点,则对每一a ∈s,存在 j ∈N 使得aj是幂等元.
例11.
<Ne , . >是<N , . >的子半群.非子独异点.
例12. <N , + >与<I,+>均是<R,+>的子独异点. 注意0 ∈N. 例13 G2(R) 是二阶矩阵的集合,则< G2(R) ,*>是独异点;
a 0 1 s { a R } 则<s,*>是独异点, e ( 0 0 0 <s,*>不是< G2(R) ,*>的子独异点, 因为 S E
10=0, 任意n ∈Z+ n=1+1+1+ …… +1=1n 1n = 1n-1+1 例10 设<s,*>是一循环独异点,其中s={1,a,b,c,d} ,乘法表如下: * 1 1 1 a a b b c c d d 可验证*满足结合律,-是单位元,且 c0=1 c1=c c2=c*c =b
a a
* 例14:<s, *>=<{e,0,1},* >是独异点,*由表 给出,<{0,1}*>是<s, *> 的子代数,子半群 e {0.1} , <{0,1}*>不是 是独异点,但 <s, *>的子独异点. e 0 e e 0 0 0 0
0 ) 0
1 1 0
1
1
0 1
定理5.3 设<s, *>是一个可交换的独异点,则s 的所有幂等 元形成的集合在运算 *下是<s, *>一子独异点。 证明 设T是中所有幂等元的集合.因为e是幂等元,所以
说明sd并不是一定等于s的,但d 的某次幂一定是幂等元,类似
前面的讨论,这里仍有d3是幂等元.
五.子半群与子独异点
定义6 若<s,*>是个半群,且<T,*>是<s,*>的子代数,则称 <T,*>是<s,*>的子半群.
性质:
1.子半群也是半群; 2.作为例a∈s,则T={a,a2,a3, ……}时, <T,*>是<s,*>的子半群. 定义 7 若<s,*>是个独异点,且<T,*>是<s,*>的子代数,且 e∈T,则称<T,*>是<s,*>的子独异点.
第五章 群
群的概念与理论在实际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数理化,计算机, 社会科学等方面均有广泛的用途.
§5.1 半群与独异点
一.半群概念
定义1: 设S是非空集合,*是S上的二元运算,若*是可结合的,则 称代数系统<S, *>是半群. 例1: 代数系统<N,+>,<N, . >均为半群.+, . 是通常的加乘运算. 例2: G是n阶方阵集合, ×是矩阵的乘法,则<G,×>是半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