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K3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合集下载

COX2、PTEN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COX2、PTEN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COX2、PTEN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组织中COX2和PTEN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SP法检测58例基底细胞癌组织和2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COX2和PTEN的表达情况。

结果C0X2蛋白在正常皮肤中阳性表达率为15%,在BCC中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0.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蛋白在正常皮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0.0%,而在BCC中表达明显减弱,阳性表达率仅为17.2%,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OX2的表达与PTEN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76)。

结论PTEN蛋白在BCC中的低表达,COX2蛋白在BCC中的高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二者可能共同参与细胞基底细胞癌的发病过程。

【关键词】皮肤基底细胞癌;COX2;PTEN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起源于表皮或其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但其发生机制并未完全阐明。

COX2是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的亚型,是前列腺素(PG)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

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组织细胞不表达COX2基因,只有在细胞外刺激物作用下才诱导表达,如许多炎性细胞因子和各种促癌因素等均可诱导体内组织产生COX2。

PTE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有研究表明,PTEN的低表达与胃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但两者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PTEN和COX2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BCC发生、发展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整形外科2005~2007年经病理确诊为皮肤基底细胞癌标本共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36~80岁,平均48.67岁;面部49例,胸部、腹部各3例,头皮2例,颈部1例。

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FADD、Caspase-3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FADD、Caspase-3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FADD、Caspase-3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陈嵘祎;樊翌明;吴志华;李顺凡【期刊名称】《广东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6(24)5【摘要】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基底细胞癌(简称基癌)组织中FADD、caspase-3(简称casp-3)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鳞癌、41例基癌中FADD、casp-3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鳞癌中FADD、casp-3表达及凋亡指数(AI)均明显高于基癌(P<0.01),两种表皮肿瘤的FADD、casp-3表达与AI均呈正相关(r=0.521,P<0.05), FADD与casp-3之间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0.437,P<0.05).低分化鳞癌中的casp-3表达和AI低于高分化者(P<0.05),鳞癌原发灶中的AI高于转移灶(P<0.01).结论:Fas凋亡途径可能是鳞癌、基癌的主要凋亡途径,FADD、casp-3是鳞癌、基癌细胞凋亡中重要的促凋亡因子,并有相互协同促凋亡作用.【总页数】3页(P448-450)【作者】陈嵘祎;樊翌明;吴志华;李顺凡【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广东湛江,52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非小细胞肺癌中FADD蛋白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蛋白P53的关系 [J], 段东奎;李伟;苏鹏飞2.FADD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癌细胞凋亡的关系 [J], 杨超;蒋军广;翟建霞;张婧雯;刘瑞芬;孙曼;史江3.HIF-1α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J], 赵丽;刘林嶓;马长路4.土贝母苷甲通过上调FADD/caspase-8/caspase-3的表达促进人胶质瘤 U251细胞凋亡 [J], 贾耿;夏锡伟;彭亚;王强;邵耐远;王穗暖;杨伊林5.Livin和Caspase-3在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J], 陶菲克;涂亚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ripk3蛋白分子量

ripk3蛋白分子量

ripk3蛋白分子量
RIPK3蛋白的分子量约为53kDa,是一个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

它位于人类染色体14q11的位置上,编码长度为518个氨基酸。

RIPK3蛋白具有一个位于N端的激酶结构域,以及一个位于C端的RHIM结构域,这两个结构域对于RIPK3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至关重要。

RIPK3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但也能够发生核质穿梭。

这种穿梭能力可能对于RIPK3蛋白在细胞中的正常功能起到关键作用。

RIPK3蛋白在各种免疫细胞中均有表达,尤其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NK细胞。

这些细胞在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等生理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在病理状态下,RIPK3蛋白的表达水平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炎症性肠病、过敏性肠炎、慢性肝脏炎症、Steven-Johnson 综合征等疾病中,RIPK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这可能意味着RIPK3蛋白在这些疾病中起到关键作用,或许可以作为新的治疗靶点。

总之,RIPK3蛋白是一个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对于免疫反应和组织修复具有关键作用。

深入了解RIPK3蛋白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将为人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P53、MDM2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P53、MDM2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P53、MDM2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作者:艾东方冯世军马敬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第06期[摘要]目的:研究p53和MDM2蛋白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方法:选取50例基底细胞癌标本,30例正常皮肤组织。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与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p53、MDM2蛋白在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29/50)、46%(23/50),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关键词]p53;MDM2;基底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中图分类号]R7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6-0939-03基底细胞癌(BCC)大约占所有皮肤癌的75%,而且以3%~8%的速度逐年递增,BCC 好发于头颈部,虽然生长缓慢,很少转移,但却有毁损性。

BCC的发生是多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在其他多种肿瘤中可以检测到突变型p53和MDM2的表达,而对于二者在BCC 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则研究较少。

我们在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p53、MDM2在BCC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53、MDM2在BCC发病中的意义。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组织标本来自2005年10月~2009年10月期间沧州市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证实为BCC。

50例BCC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6~82岁,平均62.34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40.25个月,头面部42例(84%),躯干部位8例(16%)。

排除标准:取材前1年内肿瘤经过放射线治疗;取材前3个月内局部应用过咪喹莫特、干扰素等药物或系统应用过维甲酸等化疗性药物。

另选取正常人包皮手术切除标本30例,年龄18~40岁,平均23岁。

1.2 研究方法:手术切除标本均经10%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度4μm,使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切片进行染色,免疫组化操作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

P53、MDM2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P53、MDM2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中国美容医学 2 1 年 6 02 月第 2 卷第 6 C i s unl f e ht e i n. n 0 2 o 2 .0 l 期 h ee ora o A s e c d ie u . 1. 1 1 . n J t iM c J 2 V . N
P 3 MD 5 、 M2在基 底 细 胞 癌 中 的表 达 及 意 义
meh d. s I T e p st e rt fp 3 a d MDM2 i te t s e fte 5 a e fB t o Re ut s h o iv a e o 5 n i n h i u s o h 0 c s s o CC r e p c iey 5 % ( 9 s we e rs e t l 8 2 / v
a d MDM2 p oen i h 0 c s s o n r ti n t e 5 a e fBCC n 0 c s s o o ma ua e u is e y i mu o itc e it a d 3 a e fn r Ic tn o s t u s b m s n hso h m sr S-p y
T e e pr so d i ic h x es i n an sgnf anc 3 and M DM2 pr t n i i e of p5 o ei n bas l al celcar i om a cn AI o g fn , E h-u , n -a g F NG S ij n MA ig D Jn ( p r n f emaoo yT eCe t l o ptl f n z o ,a g h u0 1 0 ,e e,hn ) De at t r tlg ,h nr s i g h uC n z o 6 0 1H b i ia me o D aH a o Ca C Ab ta t Obe t eT e e rh te e pe s n o 5 n src: jci o rs ac h x rs i f 3 a d MDM2 poen i c tn o s b s el acn ma( C , v o p rti n ua e u a a c lc rio J B C)

细胞角蛋白表达在诊断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的应用

细胞角蛋白表达在诊断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的应用

细胞角蛋白表达在诊断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的应用姜辉;李新功;高虹【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年(卷),期】2008(026)003【摘要】目的观察7种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1例皮肤鳞状细胞癌,38例基底细胞癌和20例正常皮肤进行Cytokeratin7(K72.2)、Cytokeratin8(C-51)、Cytokeratin109(DE-K10)、Cytokeratin14(LL002)、Cytokeratin17(E3)、Cytokeradn18(D10)、Cytokeratin19(KS19.1)标记,观察不同细胞角蛋白的表达.结果 41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包括高分化癌36例,中分化癌5例)和38例基底细胞癌中,7种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有所不同.鳞状细胞癌显示CK10+/18+/19-;基底细胞癌为CK10-/18-/19+.结论有选择地检测一组CK的联合表达.有助于皮肤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总页数】3页(P245-246,310)【作者】姜辉;李新功;高虹【作者单位】518028,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57091,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57091,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8;Q279【相关文献】1.细胞角蛋白19基因表达及其他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J], 邓君;杨洋2.半乳糖凝集素-3和细胞角蛋白19表达在甲状腺穿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J], 牛春波;王丽萍;王雪梅;崔亚南;贾飞勇;张广3.肿瘤标志物及细胞角蛋白19基因表达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J], 石岩; 肖继辉4.Scc-Ag联合细胞角蛋白检测在鉴别诊断皮肤鳞状细胞癌与基底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 [J], 李锋;王晨霞5.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表达在早期肺癌与肺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J], 黄茉莉;王卫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肤癌的诊断有哪些新技术应用

皮肤癌的诊断有哪些新技术应用

皮肤癌的诊断有哪些新技术应用皮肤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早期准确的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系列新技术在皮肤癌的诊断中得到了应用,为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皮肤镜技术皮肤镜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它通过特殊的光学放大设备和照明系统,能够观察到皮肤表面以下的微观结构和特征。

在皮肤癌的诊断中,皮肤镜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肉眼难以察觉的细微变化,如色素分布、血管形态和结构等。

对于黑色素瘤的诊断,皮肤镜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可以识别出一些典型的模式,如不对称、不规则的色素网络、蓝白结构等,这些特征提示着病变可能为恶性。

此外,皮肤镜还能用于区分良性的色素痣和早期的黑色素瘤,减少不必要的活检。

二、反射共聚焦显微镜(RCM)RCM 是一种新型的光学成像技术,能够在细胞水平上实时观察皮肤的微观结构。

它通过扫描皮肤组织,生成类似于组织病理学的图像,但却是无创的。

在皮肤癌的诊断中,RCM 可以清晰地显示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和真皮结构。

对于基底细胞癌,RCM 能够观察到肿瘤细胞的巢状排列和周围的纤维组织。

对于鳞状细胞癌,RCM 可以检测到异常的角质形成细胞和细胞间连接的改变。

与传统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相比,RCM 具有实时、无创、可重复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病变的动态监测和随访。

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OCT 利用近红外光的干涉原理,获取皮肤组织的断层图像。

它能够提供皮肤不同层次的结构信息,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在皮肤癌的诊断中,OCT 可以检测到肿瘤的浸润深度、边界以及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

对于一些早期的皮肤癌,OCT 有助于评估病变的范围,为手术治疗提供指导。

四、多光子显微镜(MPM)MPM 基于多光子激发的原理,能够对皮肤组织进行三维成像。

它可以同时检测到胶原蛋白、弹性纤维和细胞内的成分。

在皮肤癌的诊断中,MPM 能够揭示肿瘤细胞的形态、分布以及与周围基质的相互作用。

p53、Bcl-2和Ki-67表达与综合方法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p53、Bcl-2和Ki-67表达与综合方法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p53、Bcl-2和Ki-67表达与综合方法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疗效的相关性分析樊静媛;李娟;王素林;王晶;包图雅【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16(0)10【摘要】目的探讨p53、Bcl-2和Ki-67表达与综合方法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4月来该院就诊的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46例,统一给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手术及咪喹莫特等综合疗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组织p53、Bcl-2和Ki-67的表达水平,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有效组患者p53、Bcl-2和Ki-67的组织表达程度明显低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对患者p53、Bcl-2和Ki-67的组织表达程与疗效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项分子最大似然估计值和OR值均<0。

结论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综合方法治疗后其疗效与组织p53、Bcl-2和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总页数】2页(P135-136)【作者】樊静媛;李娟;王素林;王晶;包图雅【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相关文献】1.P53、Bcl-2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脂溢性角化病中联合表达的意义2.胃癌组织中CerbB-2 EGFR bcl-2 P53 Ki-67的表达及相关性3.乳腺癌组织中Ki-67、P53表达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分析4.P53蛋白和Ki-67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和预后分析P53蛋白和Ki-67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和预后分析5.PCNA、BCL-2和P53^(mt)蛋白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不同病变皮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底细胞癌分期标准

基底细胞癌分期标准

基底细胞癌分期标准基底细胞癌的分期主要基于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来确定,这就是TNM 分期系统。

一、T 分期(肿瘤原发灶)1.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这可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信息,或者肿瘤已被部分切除而难以准确判断其初始大小和范围。

2.T0: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比如经过详细的检查,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等,都没有发现肿瘤存在。

3.Tis:原位癌。

肿瘤细胞局限于上皮内,尚未突破基底膜侵犯到周围组织。

在基底细胞癌中,这代表非常早期的阶段,例如只在皮肤的表皮层发现异常细胞,而没有向下生长。

4.T1:肿瘤最大直径≤2cm。

并且根据是否有高危因素可进一步细分。

如果没有高危因素,如神经侵犯、脉管侵犯、高风险组织学类型(如硬斑病样型、微结节型、浸润型等)等,属于T1a;若存在这些高危因素,则为T1b。

5.T2:肿瘤最大直径>2cm 但≤5cm。

同样,没有高危因素为T2a,有高危因素为T2b。

6.T3:肿瘤最大直径>5cm,无高危因素为T3a,有高危因素为T3b。

7.T4:肿瘤侵犯深部的皮下组织,如筋膜、肌肉、骨骼等。

例如肿瘤生长到了面部的骨骼,或者侵犯到了肢体的深部肌肉组织。

二、N 分期(区域淋巴结)1.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这可能是因为检查方法的限制,或者之前的手术等因素导致无法确定淋巴结状态。

2.N0: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 等)或淋巴结活检等手段,未发现癌细胞转移到附近的淋巴结。

3.N1: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

这表明肿瘤细胞已经通过淋巴系统扩散到了附近的淋巴结,例如颈部淋巴结、腋窝淋巴结等,具体取决于肿瘤的位置。

三、M 分期(远处转移)1.MX: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可能是因为没有进行全面的检查来确定是否有远处转移,或者目前的检查手段无法明确是否存在转移。

2.M0:没有远处转移。

即经过全面检查,包括胸部X 光、CT 扫描、骨扫描等,未发现肿瘤细胞转移到身体其他远处部位,如肺、肝、骨等。

细胞死亡的类型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细胞死亡的类型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细胞死亡的类型及其分子机制研究细胞死亡是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之一,它对细胞组成的组织、器官,以及个体生存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细胞死亡主要分为坏死和凋亡两类。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种细胞死亡类型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一、坏死坏死是细胞死亡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一般指在细胞外界因素作用下,细胞发生严重功能失调而导致的死亡。

在坏死过程中,细胞膜完整性损伤,细胞内外环境失衡,从而导致有机官和细胞结构瓦解。

坏死一般难以发现早期信号,而且坏死细胞的成分会释放出来,可能对周围细胞产生毒性或影响组织形态。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病理学的不断深入,有关坏死的分子机制也得到了逐步阐明。

其中激活大小球蛋白相关激酶(RIPK1)和RIPK3信号通路,以及交联型酶聚合酶-介导的细胞死亡(necroptosis)机制是比较新颖和前沿的研究领域。

1.激活RIPK1/RIPK3信号通路RIPK1和RIPK3是细胞死亡信号通路中的重要分子。

RIPK1在死亡因子配体作用下,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激活,即坏死、凋亡和坏死样凋亡(necroptosis)等三种。

其中,早期RIPK1的自泛素化和K63泛素化是坏死样凋亡信号的转移点,而导致坏死的结果是RIPK1的去泛素化。

而在骨髓炎性肠病等疾病中,RIPK3通过激活其下游效应蛋白MLKL,直接导致细胞坏死。

RIPK3的高表达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也有一定关系。

因此,研究RIPK1/RIPK3信号通路对于坏死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交联型酶聚合酶-介导的细胞死亡坏死样凋亡即necroptosis是坏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过程中细胞膜完整性失调,细胞结构不可逆性损伤而导致胞液外溢。

在过去,人们认为坏死是一种随机的、被动的和无调控的细胞死亡类型。

但是,随着一些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应用,2013年交联型酶聚合酶(MLKL)被发现是介导坏死样凋亡死亡的具体机制。

在RIPK1/RIPK3未得到修复或抑制的情况下,MLKL激活并作用于细胞膜,使得细胞膜完整性损伤导致细胞死亡。

RIP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RIP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RIP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李健;周峥;熊立新;邓科平;尹清华;何恒正【摘要】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索其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分子调控机制.收集肝癌和癌旁组织,免疫组化检测RIP1蛋白的表达,筛选高表达RIP1的肝癌细胞系.对肝癌细胞系进行RIP1沉默处理并设置阴性对照.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RIP1的表达量;Tranwell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结果显示,48例肝癌组织中,22例存在RIP1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45.83%,其中,强阳性患者为15例,中等及弱阳性7例,该研究中有6例复发患者.RIP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高表达RIP1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RIP1的患者(均P<0.05).抑制RIP1基因后其相对表达量、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均下降(P<0.05).RIP1在肝癌中存在高表达,可能参与肝癌细胞侵袭与迁移过程.【期刊名称】《中南医学科学杂志》【年(卷),期】2019(047)001【总页数】5页(P20-24)【关键词】肝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组织病理;细胞侵袭;细胞迁移【作者】李健;周峥;熊立新;邓科平;尹清华;何恒正【作者单位】长沙市第一医院普外一科,湖南长沙410005;长沙市第一医院普外一科,湖南长沙410005;长沙市第一医院普外一科,湖南长沙410005;长沙市第一医院普外一科,湖南长沙410005;长沙市第一医院普外一科,湖南长沙410005;长沙市第一医院普外一科,湖南长沙41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肝癌是当前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恶性程度极高,发现较晚,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

目前针对肝癌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以及生物治疗等,但由于该病易出现复发和远处转移,肝癌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2]。

RIP3是TNFα-诱导性细胞坏死途径的关键调控蛋白的开题报告

RIP3是TNFα-诱导性细胞坏死途径的关键调控蛋白的开题报告

RIP3是TNFα-诱导性细胞坏死途径的关键调控蛋白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RIP3是TNFα-诱导性细胞坏死途径的关键调控蛋白背景:TNFα-诱导性细胞坏死途径(TNFα-induced cell death pathway,TICD)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凋亡途径,其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如免疫细胞激活、癌细胞毒杀和炎症反应调控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TICD途径中,RIP3作为一种关键的调控蛋白,能够启动坏死途径的信号传导,从而导致细胞死亡,因此对RIP3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TICD途径的分子调控机制。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RIP3在TICD途径中的作用,以及其调控机制,以期从分子层面上深入解析TICD途径,为相关疾病的治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1. 制备RIP3的抗体: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制备RIP3的抗体,以便于对RIP3在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进行检测。

2. 分析RIP3在TICD途径中的作用机制: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RIP3的表达,观察其对TICD途径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TICD途径下游蛋白的表达情况。

3. 探究RIP3表达调控机制:利用CHIP技术检测RIP3的上游基因组区域中的转录因子结合情况,分析RIP3表达的调控机制。

4. 验证RIP3在人肝癌细胞中的作用: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人肝癌细胞中的RIP3基因,观察其对TICD途径的影响以及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

研究意义:1. 对TICD途径的深入理解:本研究可深入探究TICD途径下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揭示该途径的生物学功能,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 RPI3作为肿瘤治疗靶点的潜力:通过验证RIP3在人肝癌细胞中的作用,本研究可为RIP3作为肿瘤治疗靶点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3. 为RIP3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可为未来将RIP3作为临床治疗的靶点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CD10和Bcl-2表达通常为阳性,与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等其他淋巴瘤进行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04
皮肤基底细胞癌可能导致皮肤出现溃疡,表现为皮肤缺损、糜烂,有时伴有渗血或渗出液。
临床表现
皮肤溃疡
皮肤基底细胞癌通常为实性结节,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xx年xx月xx日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病理学研究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治疗和预后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
contents
目录
引言
01
皮肤基底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肿瘤,具有较低的恶性程度和较好的预后,但仍然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肿瘤边界
癌细胞形态多样,但通常呈现为基底样细胞、梭形细胞和多形性细胞等。
肿瘤细胞形态
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
核仁和核分裂象
皮肤基底细胞癌具有较低的侵袭性,很少发生转移。
侵袭性
组织病理学特征
角蛋白表达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角蛋白表达通常为阳性,有助于与鳞状细胞癌等其他皮肤肿瘤进行鉴别。
CD10和Bcl-2表达
诊断标准和方法
皮肤基底细胞癌需要与良性肿瘤进行鉴别。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无浸润性生长,表面光滑,无溃疡和瘙痒等症状。
良性肿瘤
皮肤基底细胞癌还需与其他恶性肿瘤进行鉴别,如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这些恶性肿瘤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
其他恶性肿瘤
鉴别诊断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治疗和预后
05
手术切除
皮肤结节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
皮肤瘙痒
临床诊断
根据皮肤溃疡、结节、瘙痒等症状,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医生可初步诊断为皮肤基底细胞癌。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李子全;庄乐;戚其超;王宇芃;马伟元【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年(卷),期】2011(27)12【摘要】Objective: To measure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Dl, cyelin- dependent kinase4(CDK4)and pl6 protein in basal cell carcinoma (BCC), and to explore its significance.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Dl, CDK4 and p16 was detected with the PV - 9000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in the samples from 30 BCC patients and 30 healthy controls. Results: Compared with normal epithelium,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Dl and CDK4 in BC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than that in healthy controls, with the expression rates of 83.3% and 80.0% , respectively . The expression rate of pl6 was 53.3 % in BCC which was lower than normal controls ( P <0.05 ) .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CDK4 and cyclinD 1 in BCC (r = 0.83395, P < 0.05).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l6 and CDK4 was negative in BCC ( r = - 0.84458, P < 0.05). Conclusion: CyclinDl, CDK4 and pi6 may play a significant synergic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BCC.%目的:确定细胞周期素D1( CyclinDl)、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和p16蛋白3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皮肤基底细胞癌( B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PV-9000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基底细胞癌(BCC)皮损及30例正常皮肤中CyclinD1、CDK4、p16 3种蛋白的表达.结果:CyclinD1和CDK4在B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和80.0%,p16在B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3.3%,与正常皮肤相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与CDK4表达呈正相关(r=0.83395,P<0.05),CDK4与p16表达呈负相关(r=-0.84458,P<0.05).结论:CyclinD1、CDK4和p16 3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协同作用,可能与BCC发病密切相关.【总页数】3页(P835-837)【作者】李子全;庄乐;戚其超;王宇芃;马伟元【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医学院,济南,250012;山东大学医学院,济南,250012;山东大学医学院,济南,250012;山东大学医学院,济南,250012;山东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研究所,济南,25001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皮肤科,济南,25001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S期激酶相关蛋白2及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在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严丽2.细胞周期突变体相关蛋白激酶2、P-糖蛋白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π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刘思思;田佳;张美艳;侯巧燕;莫文法;周英琼3.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激酶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陈一思;易维4.Yes相关蛋白、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细胞周期蛋白D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王志强;贺璇;李思维;田佳;徐龙宽;周英琼5.连接蛋白43、Kai1和PTEN蛋白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陈世玖;郭瑞珍;杜金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胞信号传导在癌症中的作用

细胞信号传导在癌症中的作用

细胞信号传导在癌症中的作用癌症,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词汇,一直以来都是医学领域的重大挑战。

要深入理解癌症的发生、发展机制,细胞信号传导是一个关键的切入点。

细胞信号传导就像是细胞之间的“语言交流”,它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死亡等重要生命活动。

当这一“语言交流”出现异常时,癌症就有可能发生。

细胞信号传导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涉及到众多分子和信号通路。

其中一些常见的信号通路包括 PI3K/Akt/mTOR 通路、MAPK 通路、Wnt 通路和 Notch 通路等。

这些通路通过一系列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和化学信号传递,将细胞外的信息传递到细胞内部,从而调节细胞的行为。

以 PI3K/Akt/mTOR 通路为例,它在细胞的生长、存活和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

当细胞外的生长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时,会激活PI3K,进而激活 Akt。

Akt 可以调节许多下游的靶点,包括 mTOR。

mTOR 是细胞生长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调节因子。

在癌症中,PI3K/Akt/mTOR 通路常常过度激活,导致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和增殖。

MAPK 通路则在细胞的应激反应、生长和分化中发挥作用。

当细胞受到外界刺激时,MAPK 通路被激活,通过一系列的磷酸化反应将信号传递到细胞核内,调节基因的表达。

在许多癌症中,MAPK 通路的基因突变或过度激活会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

Wnt 通路在胚胎发育和细胞的干性维持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正常情况下,Wnt 信号的传递受到严格的调控。

然而,在癌症中,Wnt 通路的异常激活会导致细胞的无限增殖和肿瘤的形成。

Notch 通路参与了细胞的命运决定和组织发育。

当 Notch 受体与配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的酶切反应,释放出 Notch 胞内段,进入细胞核调节基因表达。

Notch 通路的异常在多种癌症中都有发现,例如白血病和某些实体瘤。

细胞信号传导的异常在癌症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基因突变是导致信号传导异常的常见原因。

Akt和mTOR在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的开题报告

Akt和mTOR在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的开题报告

Akt和mTOR在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Akt和mTOR在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一、研究背景皮肤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其中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占据了绝大部分。

过去几十年间,人们对这两种皮肤癌的治疗和预防已有了很大进展,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有效地治愈所有患者。

因此,研究其相关的遗传和生物学机制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Akt和mTOR是两个常见的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既是细胞增殖生长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也是癌症细胞的关键表达物。

因此,研究Akt和mTOR在皮肤癌中的表达以及它们对皮肤癌发病机制的影响,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Akt和mTOR在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具体目标如下:1. 确定Akt和mTOR在正常皮肤组织和皮肤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2. 分析Akt和mTOR的表达与皮肤癌的不同类型、分级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3. 探究Akt和mTOR信号通路对皮肤癌发病机制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1. 病例选择及组织检测:选择已经经过病理诊断的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癌患者的组织标本,同时选取正常皮肤组织样本作为对照组;2. 实验操作: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kt和mTOR在上述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来鉴定其结果的准确性;3. 数据分析:利用SPSS软件分析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来鉴定其分组和表达情况的差距。

四、研究意义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癌是很常见的癌症类型,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Akt和mTOR在皮肤癌中的作用机制,进而更好地地理解癌症细胞增殖生长的过程,从而有助于开发出新的治疗方案和预防策略,并推动癌症领域的研究发展。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病程及预后
皮肤基底细胞癌生长缓慢,病程长。 预后良好,复发率较低。
淋巴结转移并不常见,但可能发生。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恶变倾向
皮肤基底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 性肿瘤,具有恶变倾向。
恶变可能导致其他器官转移。
恶变后治疗难度增大,预后不 良。
04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诊断标准
06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预防与控制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预防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防晒措施
长期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增加皮肤癌的风险,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防晒措施,如使用遮阳帽、太阳伞等。
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
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某些化妆品、洗涤剂等,以减少对皮肤的损害。
加强健康教育
01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皮肤癌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健康筛查
02
开展皮肤癌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提高早期发现率。
心理支持
03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减轻心理负担,提高治疗信心。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皮肤基底细胞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低的皮肤肿瘤,具 有较好的预后效果。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病理学特征包括癌细胞呈巢状、核 分裂象少见等。
阴性表达。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病理分类
结节型
结节型皮肤基底细胞癌是较为常见 的类型,边界较清晰,常伴有钙化 和坏死。
色素型
色素型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肿瘤细胞 内含有大量黑色素颗粒,容易与黑 色素瘤混淆。
腺样型
腺样型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肿瘤组织 呈腺样或囊样排列,常伴有明显的 淋巴细胞浸润。
浸润型

RIPK3介导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研究

RIPK3介导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研究

RIPK3介导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研究高辉;殷玉敬;孙志慧【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23(40)1【摘要】目的:探究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RIPK3)介导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在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收集CRLM患者结肠肿瘤及其癌旁组织,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分析。

通过RT-qPCR法检测RIPK3、CD68、精氨酸酶-1(Arg-1)表达量。

采集CRLM患者和结肠癌患者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分型,利用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IL)-1β、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IL-4、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0含量。

使用慢病毒将PLKRIPK3和PLK-NC转染至THP-1细胞,采用PMA/IL4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细胞极化程度。

将两组细胞分别与人结肠癌细胞系WiDr共孵育,检测WiDr细胞迁移、侵袭变化和结肠癌相关转移1(MACC1)、原癌基因MYC(c-MYC)表达情况。

结果:CRLM患者结肠肿瘤病理结构符合肠腺癌肝转移。

与癌旁组织相比,RIPK3在CRLM肿瘤组织表达降低,CD68、Arg-1表达增加。

与结肠癌患者相比,CRLM患者外周血中富集更多的M2型巨噬细胞,血清中IL-4、TGF-β、IL-10含量增加,IL-1β、iNOS含量减少。

与WiDr+PLK-NC-THP-1组相比,WiDr+PLK-RIPK3-THP-1组被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的程度减少,对WiDr细胞的促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MACC1、c-MYC表达量减少。

结论:RIPK3表达降低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促进结直肠癌细胞MACC1、c-MYC表达和肿瘤转移。

【总页数】8页(P71-78)【作者】高辉;殷玉敬;孙志慧【作者单位】包头市肿瘤医院肿瘤综合内科;包头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包头市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相关文献】1.射频消融术对大鼠肝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2.牡荆素调控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抗肺腺癌转移的作用研究3.低氧条件下结直肠癌外泌体miR-449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实验研究4.M1/M2型巨噬细胞在调控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中的研究进展5.结直肠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34a对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er-EP4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表达及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Ber-EP4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表达及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Ber-EP4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表达及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王寒;次仁曲珍;廖瑞倩;罗含欢;霍真【期刊名称】《西藏医药》【年(卷),期】2022(43)2【摘要】目的探讨Ber-EP4免疫组化染色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收集本院近3年来病理确诊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20例作为研究组,并收集同时期病理确诊的其他皮肤病变35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病例均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Ber-EP4染色,并观察组织病理表现及免疫组化表达结果。

结果研究组均可见肿瘤细胞与表皮基底部相连,均成团、巢或条索排列,细胞大小较一致、核质比增高,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方面:研究组18例(90.0%)Ber-EP4呈阳性表达,其中2例为复发病例;对照组中7例(20%)Ber-EP4呈阳性表达,其中鳞癌和脂溢性角化病全部阴性。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Ber-EP4对于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有助于基底细胞癌与皮肤鳞癌、脂溢性角化病的鉴别诊断。

【总页数】3页(P23-25)【作者】王寒;次仁曲珍;廖瑞倩;罗含欢;霍真【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BCL-2、CK20、CD10、AR表达在基底细胞癌和毛母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2.Bcl-2、CD10、CD34、CK15表达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3.头颈皮肤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MMP-1的表达水平意义4.RIPK3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5.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组织中VEGF、COX-2及ID-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ernOncology2019,27(17):3105-3109
【摘要】 目的:研究 RIPK3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皮肤基底细 胞癌和正常皮肤组织中 RIPK3蛋白的表达情况。用 RIPK3特异性 siRNA干扰 RIPK3在原代表皮角质形成细 胞 HEKa中的表达,用 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在所收集的正常皮肤组织中, RIPK3的阳性表达率为 90.0%,而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皮损中其表达呈明显下降,阳性率为 7.5%,两组 RIPK3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EKa细胞特异性敲低 RIPK3表达后 细胞凋亡数量减少。结论:RIPK3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织,RIPK3在皮肤基底细 胞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程序性死亡而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关键词】皮肤基底细胞癌;RIPK3;免疫组化;细胞凋亡 【中图分类号】R739.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4992.2019.17.029 【文章编号】1672-4992-(2019)17-3105-05
RIPK3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 NK细胞中表达较高,在肝脏 细胞、肌肉细 胞、视 网 膜 细 胞 和 上 皮 细 胞 中 也 有 表 达[2-4]。 RIPK3被认为是 TNFR-1信号传导复合物的组成部分,可 轻度活化 NF-κB的转录因子,并在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的
【Abstract】 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xpressionandsignificanceofRIPK3proteinintheskinbasalcellcarci noma(BCC).Methods:TheSPmethodofimmunohistochemistrywascarriedouttodetecttheexpressionofRIPK3 proteininBCCandnormalskintissue.RIPK3-specificsiRNAwasusedtointerferewiththeexpressionofRIPK3in theprimarykeratinocytesHEKa,andcellapoptosiswasdetectedbyAnnexinV-FITC/PIstainingflowcytometry. Results:Inthenormalskin,thepositiveexpressionrateofRIPK3proteinwas90.0%,whiletheexpressionofRIPK3 proteinwassignificantlydecreasedintheskinbasalcellcarcinomaandthepositiveratewas7.5%.Thedifferencein positiveexpressionrateandexpressionintensityofRIPK3protein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P<0.001).ThenumberofapoptosiscellswasdecreasedwhenexpressionofRIPK3wasspecificallyknockeddown inHEKacells.Conclusion:TheexpressionofRIPK3proteininskinbasalcellcarcinomaissignificantlylowerthan thatinnormalskintissue.TheabnormalexpressionofRIPK3inskinbasalcellcarcinomamayplayaroleinthede velopmentandprogressionbyinhibitingprogrammedcelldeath. 【Keywords】skinbasalcellcarcinoma,RIPK3,immunohistochemistry,cellanCaifeng2,DuanQiqi1,WangNing1,WangMin1,LiuMeng1,ShaoYongping3,ZhengYan1
1DepartmentofDermatology,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ShaanxiXi'an710004,China;2FujianProvincial Hospital,FujianFuzhou350001,China;3KeyLaboratoryofBiomedicalInformationEngineeringoftheMinistryofEducation,Schoolof LifeScienceandTechnology,Frontier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Xi'anJiaotongUniversity,ShaanxiXi'an710049,China.
现代肿瘤医学 2019年 09月 第 27卷第 17期 MODERNONCOLOGY,Sep2019,VOL27,No17
?骨·软组织肿瘤?
RIPK3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3105·
张梦迪1,陈彩凤2,段琪琪1,王 宁1,王 敏1,刘 萌1,邵永平3,郑 焱1
TheexpressionandsignificanceofRIPK3inskinbasalcellcarcinoma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 3(receptor-interactingprotein kinase3,RIPK3),是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的受体相互作 用蛋白激酶家族的成员,含有独特的不同于其他家族成员的 C端 RHIM 结 构 域,其 编 码 的 蛋 白 质 主 要 位 于 细 胞 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