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外戏剧史》

合集下载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编导)考试大纲概述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编导)考试大纲概述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试大纲1.考试内容及考试科目(1)考试内容:戏剧影视文学和广播电视编导两个专业由于考试内容相同,因此合并编制大纲。

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由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组成,满分200分,其中笔试满分150分,面试满分50分。

(2)考试科目:笔试:①文学常识、影视常识(50分)、②写作(100分)面试:命题编讲故事(满分50分)(3)考试时间笔试:120分钟(如写作部分需播放40分钟影视作品,考试时间为160分钟)。

面试:3分钟,不得超时。

2.《文学常识、影视常识、写作》考试内容(1)文学常识、影视常识部分:①考试目的:考查考试对中学教材所涉及的文学常识;历史、地理常识以及文学艺术常识的掌握程度。

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今后学习和将来从事本专业所应具备的广播电影电视基本知识。

②考试形式:A.集中进行闭卷考试,满分50分。

B.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

③考试要求:A.对本专业需要的基本知识识记准确,对基本概念理解正确。

B.文字通顺,表述准确,卷面整洁。

④考核知识点:A.文学常识部分:*《诗经》中的民歌代表作与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源头*屈原、《楚辞》与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源头*《左传》与编年体史书*司马迁、《史记》与纪传体史书*“三曹七子”及“三曹”的代表作*“唐诗宋词”的重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散文“唐宋八大家”及其代表作*“三言二拍”*中国章回小说与四大古典名著的成就*鲁迅小说和杂文的主要成就*郭沫若的诗歌和历史剧作品*茅盾、巴金的长篇小说*老舍的长篇小说和戏剧作品*曹禺和田汉的戏剧作品*张爱玲、钱钟书、杨沫、赵树理、沈从文、丁玲、周立波的小说*“茅盾文学奖”*古希腊的神话、史诗和戏剧*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巴尔扎克和他的《人间喜剧》*普希金和他的诗歌创作*托尔斯泰和他的长篇小说*高尔基和他的文学成就*海明威、卡夫卡的小说*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泰戈尔和他的文学成就*文学体裁的“三分法”与“四分法”*中学教材中的古典诗词文章名句及含义B.广播电视电影常识部分:*广播的发明及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调频广播与调幅广播;有线广播与无线广播;中波广播与短波广播*电视的发明*中国电视史上的第一:中央电视台创建、第一部电视剧、第一次电视实况转播国庆庆典、彩色电视节目开播、第一所电视大学、第一个新闻频道、第一个电影频道、第一台春节联欢晚会*电视新闻节目、电视文艺节目、电视服务节目、电视社教节目、电视体育节目、电视广告节目*电视栏目与电视频道*镜头运动的基本方式:推、拉、摇、移、跟等*长镜头*远、全、中、近、特写等景别*构图常识*顺光、逆光、顶光等不同光线的表现力*拍摄角度*色彩常识*蒙太奇的类型及含义*后期制作基本常识:非线性编辑系统、电视配音*电影制片、电影导演、电影编剧、电影编辑*主流电影*类型电影*电影的发明及中国电影的诞生*格里菲斯与现代电影叙事形式的确立*卓别林的作品及其所反映的喜剧精神*重要电影流派的代表导演及其主要作品*国外电影著名导演及其代表作*中国著名导演及其代表作*重大的国际电影节及中国电影获奖作品*中国当代电视剧的奖项及代表作(2)写作部分(与文学常识、影视常识合卷考试,答题时间共120分钟)①考试目的:A.考查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B.考查考生对影视艺术常识的掌握程度;C.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相关理论和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D.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今后学习和将来从事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写作能力;E.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今后学习和将来从事本专业的潜在素质。

《中外戏剧史》考试大纲

《中外戏剧史》考试大纲

《中外戏剧史》考试大纲
考试参考书目
详见学校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二、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中外戏剧史》是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生的入学专业考试科目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外戏剧的历史发展脉络、艺术传统和作家作品的理解和掌握。

考试范围
1、中国古典戏曲:
戏曲史基础知识:元明清杂剧、明清传奇、昆曲、京剧及清代地方戏。

重要作家作品: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梁辰鱼、汤显祖、沈璟、洪升、孔尚任、蒋士铨等剧作家生平事迹及作品。

2、中国现代戏剧:
戏剧史基础知识:早期话剧、1920年代戏剧、1930年代戏剧、1940年代戏剧、1950—1970年代戏剧、1980年代戏剧、1990年代戏剧。

重要作家、导演作品:郭沫若、田汉、丁西林、曹禺、夏洐、陈白尘、杨绛、吴祖光、老舍、沙叶新、高行健、过士行、林兆华、赖声川、孟京辉、田沁鑫等。

3、外国戏剧:
古希腊戏剧、莎士比亚戏剧、莫里哀戏剧、契诃夫戏剧、易卜生戏剧、梅特林克戏剧、斯特林堡戏剧、布莱希特戏剧、奥尼尔戏剧、萨特戏剧、贝克特戏剧及荒诞派戏剧、田纳西·威廉斯戏剧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理论及布莱希特戏剧理论。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满分为150分,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1 / 1。

最新 广播电视学中外新闻事业史课程授课计划教案

最新 广播电视学中外新闻事业史课程授课计划教案

《中外新闻事业史》课程标准教案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学习和研究中外新闻事业的历史和现状的课程。

新闻传播系专业的理论和业务等课程都会使用新闻史料来阐释相关问题,因此是本专业业务课程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包含西方新闻史和中国新闻史两个部分。

和《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同为史论理论基础课程。

(二)课程定位该课程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

新闻传播系专业的理论和业务等课程都会使用新闻史料来阐释相关问题,因此是本专业业务课程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包含西方新闻史和中国新闻史两个部分。

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新闻传播的历史演化、社会动因、专业背景、内在逻辑及发展趋势等,展开全面系统分析,点面结合、史论结合、历史与逻辑结合,以期勾画一幅有机的全球新闻传播史,从而既为新闻传播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学术支撑,又为我国新闻传播界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提供科学的历史参照。

前导课程:《新闻学概论》后续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传播学概论》等(三)课程设计思路1、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对讲授次序、课时分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可以根据专业教学计划作适当的调整。

2、本课程作为广播电视学专业必修课,在课程教学中注重新闻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更加注重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综合运用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练习实训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上,明确上课的重点和难点,突出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

并在课后布置相关的课后思考题和课后实践项目,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3、课程成绩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期末综合测试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和对新闻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考核。

4、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运用VCD、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在教学过程应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福建师范大学-2019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628 中外戏剧史

福建师范大学-2019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628 中外戏剧史

《中外戏剧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参考书目
详见学校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二、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中外戏剧史》是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生的入学专业考试科目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外戏剧的历史发展脉络、艺术传统和作家作品的理解和掌握。

二、考试范围
1、中国古典戏曲:
戏曲史基础知识:元明清杂剧、明清传奇、昆曲、京剧及清代地方戏。

重要作家作品: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梁辰鱼、汤显祖、沈璟、洪升、孔尚任、蒋士铨等剧作家生平事迹及作品。

2、中国现代戏剧:
戏剧史基础知识:早期话剧、1920年代戏剧、1930年代戏剧、1940年代戏剧、1950—1970年代戏剧、1980年代戏剧、1990年代戏剧。

重要作家、导演作品:郭沫若、田汉、丁西林、曹禺、夏洐、陈白尘、杨绛、吴祖光、老舍、沙叶新、高行健、过士行、林兆华、赖声川、孟京辉、田沁鑫等。

3、外国戏剧:
古希腊戏剧、莎士比亚戏剧、莫里哀戏剧、契诃夫戏剧、易卜生戏剧、梅特林克戏剧、斯特林堡戏剧、布莱希特戏剧、奥尼尔戏剧、萨特戏剧、贝克特戏剧及荒诞派戏剧、田纳西·威廉斯戏剧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理论及布莱希特戏剧理论。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满分为150分,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中外戏剧史知识点总结

中外戏剧史知识点总结

中外戏剧史知识点总结一、中国戏剧史知识点总结1. 中国古代戏剧的起源中国古代戏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祭祀活动和舞蹈表演。

周代初期,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戏剧表演开始融入了宗教祭祀仪式,逐渐演变成为有戏剧性质的祭祀舞蹈表演。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些祭祀舞蹈表演逐渐演变成了具有故事情节和角色扮演的戏剧形式,这些表演形式成为了中国古代戏剧的源头。

2. 中国古代戏剧的发展演变中国古代戏剧在历史上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包括先秦戏剧、汉代戏剧、唐代戏剧等。

其中,元代戏剧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元代戏剧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戏曲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元代戏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元曲选》和《元曲大系》,这些作品在中国古代戏剧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 中国古代戏剧的戏曲形式中国古代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散曲两大类。

戏曲是中国古代戏剧的主要形式,它包括了很多种不同的曲艺表演形式,比如说京剧、豫剧、越剧等。

这些不同的曲艺表演形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特点,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4. 中国古代戏剧的传统题材中国古代戏剧的传统题材包括历史剧、传奇剧、宫廷剧等。

这些传统题材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文化、历史传统和精神观念,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5. 中国古代戏剧的艺术特点中国古代戏剧的艺术特点主要包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音乐与表演相结合等。

这些艺术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戏剧在表现形式、表演艺术和文化内涵方面的独特魅力。

6. 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国现代戏剧开始探索现代话剧、实验剧等新形式,逐渐形成了中国现代戏剧的新格局。

在现代戏剧的发展中,陆小曼、白先勇、曹禺等著名戏剧家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外国戏剧史知识点总结1. 古希腊戏剧古希腊戏剧是世界戏剧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西方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外戏剧史

中外戏剧史

中外戏剧史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美术学院《中外戏剧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外戏剧史编制人:谭琼芳学院审核:教务处审核:编制日期: 2008.9中外戏剧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理论必修课课程编号:05070103适用专业:舞台美术设计专业开课学期:第2学期总学时:36学时讲授学时:36学时编写单位:美术学院理论教研室编写日期:2008.9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中外戏剧史是舞台美术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外戏剧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中外戏剧发生、发展的共通和异别,并对中外各时期代表性戏剧家主要成就及其作品思想艺术价值,有较深入的认识。

从中外戏剧的历史发展规律中得到有益的启示,鼓励学生学习、借鉴和继承人类一切优秀艺术遗产,在此基础上创造我们时代的新艺术。

二、课程教学内容纲要引论:世界戏剧的基本格局第一章欧洲戏剧简史(一)教学目的:欧洲戏剧在世界戏剧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以古希腊戏剧为开端,起源与成熟最早,历史最为悠久,曾出现多次高峰,产生许多震撼世界的伟大剧作家与剧作,并形成独立、完善、统一的戏剧体系,影响到世界其他区域的戏剧形态与流派。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欧洲戏剧的发生、发展历史与主要戏剧流派,分析掌握代表性戏剧家作品。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欧洲古典戏剧三大高峰(古希腊、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第二节19-20世纪欧洲戏剧简述第三节欧洲古典戏剧总体特征比较阅读剧本: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洛米修士》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美狄亚》阿里士托芬:《阿卡奈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维伽:《羊泉村》高乃依:《熙德》拉辛:《费德儿》雨果:《欧那尼》席勒:《阴谋与爱情》易卜生:《玩偶之家》果戈里:《钦差大臣》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契诃夫:《三姐妹》高尔基:《底层》第二章印度古典戏剧(梵剧)简史(一)教学目的:印度古典戏剧(梵剧)形成虽晚于古希腊,但戏剧文学成就却可谓光华璀璨。

中国人民大学812-中外戏剧史 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

中国人民大学812-中外戏剧史 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

中国人民大学812-中外戏剧史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812-中外戏剧史课程介绍《中外戏剧史》为“艺术教室”丛书中的一本,全书计25万字、150幅图,生动简明地讲解了从古希腊罗马以来的中外戏剧发展历程,以年代为主序,照顾国(洲)别,注重名家名作,兼及整体概貌。

体例清晰,语言规范,注释详备,内容精到。

对中国、日本、印度等东方传统戏剧分别专章讲述,对各国各时代剧场制式详加考察,对欧美各戏剧流派有序梳理,是本书的突出优长。

本书既适合为高等院校学生选修戏剧之用,也有助于广大读者步入戏剧艺术殿堂。

导言:人类戏剧的播衍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戏剧第一节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第二节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第三节古希腊喜剧家第四节古罗马悲剧与喜剧第五节古代剧场第六节中世纪宗教戏剧第二章印度梵剧第一节历史演变第二节舞台特征第三节马鸣、跋娑、首陀罗迦第四节迦梨陀娑第五节戒日王、薄婆萨提第六节梵剧剧场第三章中国戏曲第一节历史演变第二节舞台特征第三节关汉卿第四节《西厢记》与《琵琶记》第五节汤显祖第六节“南洪北孔”第七节戏曲剧场第四章日本能、狂言与歌舞伎第一节历史演变第二节舞台特征第三节世阿弥第四节狂言剧作第五节近松门左卫门第六节近松之后的剧作家第七节日本古典剧场第五章文艺复兴到19世纪的欧洲戏剧发展第一节文艺复兴与戏剧复兴第二节莎士比亚第三节古典主义戏剧与莫里哀第四节启蒙运动时期的戏剧第五节浪漫主义戏剧第六节现实主义戏剧第七节易卜生第八节萧伯纳、契诃夫第九节舞剧第十节歌剧第十一节剧场的发展第六章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欧美戏剧思潮第一节现代与后现代戏剧的反叛第二节象征主义戏剧第三节表现主义戏剧第四节未来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戏剧第五节各种导演观念与体系第六节布莱希特叙事剧第七节存在主义戏剧第八节荒诞派戏剧第九节新写实戏剧第十节形形色色的实验戏剧第十一节音乐剧第七章西潮东渐与中国戏剧变革第一节西潮东渐与东方戏剧变革第二节中国戏曲革新与话剧诞生第三节曹禺第四节从戏曲改革到“革命样板戏”第五节新时期的戏剧变革第八章世界各地戏剧的发展状貌一、欧洲戏剧二、东亚和南亚戏剧三、中西亚与北非戏剧四、拉丁美洲戏剧五、北美洲戏剧六、大洋洲、黑非洲戏剧七、国际戏剧协会结语:人类戏剧的未来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学术学位:学科门类政治、外语、专一(数学)、专二、总分01哲学50509090330↓02经济学5555909036003法学50↓50↓909035004教育学5050180330↓05文学5555909035006历史学5050180335↑07理学4545909030008工学4545909030009医学5050180↑30012管理学50↓50↓9090350↓13艺术学45459090330专业学位:专业学位政治、外语、专一、专二、总分备注02经济类专业学位(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50509090340035101法律(非法学)50509090340↓035102法律(法学)505090903300352社会工作505090903300453汉语国际教育50509090315↓0552新闻与传播55559090355↓0651文物与博物馆4545180↑3200852软件工程454580803000951农村与区域发展50509090300100↓50170↓未通过提前面试1251工商管理同教育部A类分数线通过提前面试1252公共管理115↑50180↑12060225↑全日制1253会计120↑50205↑非全日制1255图书情报12055↓195↓40↓40↓9090325↑1351艺术注:1、各学院可根据生源情况上调复试基本要求。

(精品)《中外影视艺术发展史》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doc

(精品)《中外影视艺术发展史》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doc

《中外影视艺术发展史》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外影视艺术发展史》课程简介《中外影视艺术发展史》课是传媒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限先课,课程编号为120121, 学时为48个学时。

《屮外影视艺术发展史》是为加强艺术类学生的影视艺术修养,增加影视艺术知识、开阔艺术眼界而开设的,课程注重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和实用性,并结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讲解内容,它不仅向学生较为全面系统传授屮外影视艺术发展过程、主要流派及其特点、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欣赏与理解优秀影视作品的能力,分析与评价影视艺术作品的能力。

《屮外影视艺术发展史》是以中外彩视艺术的发展为纲,以主要流派的特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为纬,重点讲解西方电影发展过程屮的优秀作品。

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影视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为线索,把介绍现影视艺术知识与分析导演作品结合起来,并适当介绍各个不同吋期文化、政治发展为影视艺术的关系,让学生对中外影视艺术的发展有一个较为全面和较为深入的认识。

•课堂讲授相结合,《中外影视艺术发展史》还要求学生注重课外阅读与影视艺术发展有关的书籍,观摩各个历史吋期有代表性的影片资料,加强学生艺术修养与认知能力,为今后从事广播影视创作为编导工作打下良好的文化少艺术基础。

《中外影视艺术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120121二、课程类型、学时、适用专业、先修课程课程类型:限选课。

学时:48。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先修课程:无。

三、课程性质与任务性质:本课程为高等院校艺术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础课程。

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世界与我国电影、电视发展的大体历程,基本流派与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从而认识电影、电视发展的基本规律打发展趋势,加深对影视艺术基本特点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修养少素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奠定基础。

卩q、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电影的诞生第一节卢米埃尔兄弟与梅里爱一、卢米埃尔兄弟二、梅里爱第二节格里菲斯与好莱坞的形成一、好莱坞的形成及格里菲斯在其中的工作二、《一个国家的诞生》与《党同伐界》第二章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第一节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的电影实验第二节爱森斯坦的电视实践与理论一、理论建树与创作概况二、《战舰波将金号》第三节普多夫金的电影实践与理论一、创作概况与理论建树二、《母亲》三、对苏联蒙太奇的评价第三章好莱坞电影第一节IH好莱坞电影一、好莱坞制片制度二、卓别林与美国喜剧学派三、好莱坞类型电影第二节新好莱坞电影一、新好莱坞的艺术特点二、新好菜坞代表导演与作品三、新好莱坞的“大片策略”与高科技趋势笫四章现代电影笫一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一、代表人物二、新现实主义风格第二节巴赞的电影理论一、电影本体论二、影像木体与历史之间的关系第三节法国新浪潮电影一、自來水笔与作者论二、电影手册派三、左岸派第五章东方电影第一节tl本电影•、FI本电彫概况二、重要电影导演第二节韩国电影一、韩国电影概况二、《我的野蛮女友》与《春逝》第三节伊朗电影一、伊朗电影概况二、代表人物与作甜第六章中国电影第一节建国前的中国电影一、张石川与郑正秋的电影活动二、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第二节十七年电影一、分期问题二、十七年电影的浪漫情怀第三节新时期的电影一、第四代导演的艺术价值二、笫五代导演的艺术创新第四节港台电影一、香港电影的概况二、台湾电影的概况第七章中国电视的发展第一节中国电视的起步第二节八十年代的复苏与发展第三节九十年代以来的全面繁荣五、教学基木要求木课程的教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以屮外电影、电视的发展历程为线索,重点分析屮外影视不同发展时期的理论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影视艺术的分析与认识能力。

中外广播电视史 教学大纲

中外广播电视史 教学大纲

《中外广播电视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学时数:32学时学分:2编写者:编写日期:2011年2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二版)是一门以广播电视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以世界和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经验为教学内容的史论性课程。

本课程分“外国广播电视事业”和“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两大部分。

上篇从广播电视的科技进步、体制发展及未来趋势等方面作了宏观阐述,并对主要国家的广播电视事业作了深入的梳理贯通。

下篇的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则“以时为经,以事为纬”,融史料和论述于一体,对中国本土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状况构筑了完备的框架。

二、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1、教学要求第一,认真阅读相关教材、参考书,掌握每个章、节的要点和最基本内容;第二,努力提高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对每章线索脉络要清楚把握;及时学习,基本知识要牢固掌握,记忆准确。

第三,学习本课要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不足和欠缺的历史知识要尽快弥补才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2、教学方法本课程是一门知识介绍性质的课程,因此教学方法上,采用教师专题讲授与课堂抢答、分组讨论、学生讲解等方式相结合进行,把知识的传授和思维的启发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在学习之前,学生应该对《中国新闻事业史》和《外国新闻事业史》的知识有所了解,在学习这两门课程的基础上再来进行《中外广播电视史》课程的学习,才能让学生对整个广播电视的发展有深入清晰的掌握和了解。

三、教学学时分配和安排本课程理论教学32学时四、成绩考评平时成绩40%,包括日常到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检查。

期末考试60%,笔试。

五、指定教材: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

六、参考书目1、丁诠林,中国新闻事业史,北京,高教出版社.2007.82、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七、教学内容和要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了解中外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变化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世纪宗教戏剧发展概况 萌芽
公元10至11世纪
发展
公元12至13世纪
衰败
16世纪前后
在基督教弥撒仪式中重新 萌芽,随即发展成为宣扬 基督教教义的教会戏剧, 如著名的《探访圣墓》。
12世纪,教会戏剧走出 教堂,成为较普通的艺 术形式。 13世纪后,戏剧开始脱离 教会控制,产生了“神迹剧”、 “道德剧”、“世俗剧”等。
2007年10月
古 希 腊 罗 马 戏 剧
印 度 梵 剧
中 国 戏 曲
日 本 能 、 狂 言 与 歌 舞 伎
第二章 印度梵剧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Hale Waihona Puke 印度梵剧的历史演变和舞台特征
人类文明史上第二种古老而成熟的戏剧样式。 出现在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后最为繁盛,公元12世纪走向衰竭。 舞台形式:歌舞与诗歌结合; 写意型:重在象征性地表现人生情境,并不刻意摹仿现实生活。 戏剧观念:更直接地建立在对于舞台形式美的欣赏之上。
古代剧场(略)
2007年10月
中外戏剧史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文 艺 复 兴 到 十 九 世 纪 的 欧 洲 戏 剧 发 展

1 9 世 纪 末 到 2 0 世 纪 的 欧 美 戏 剧 思 潮

西 潮 东 渐 与 中 国 戏 剧 变 革

世 界 各 地 戏 剧 的 发 展 状 貌
中外戏剧史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文 艺 复 兴 到 十 九 世 纪 的 欧 洲 戏 剧 发 展

1 9 世 纪 末 到 2 0 世 纪 的 欧 美 戏 剧 思 潮

西 潮 东 渐 与 中 国 戏 剧 变 革

世 界 各 地 戏 剧 的 发 展 状 貌
2007年10月
定义:摹仿说(亚里士多德) 悲剧是对 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 行动的摹仿
喜剧是对 丑的、滑稽的事件的摹仿
萨提洛斯剧 用来调节悲剧表演的沉重气氛
2007年10月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戏剧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古希腊悲剧和喜剧
古希腊戏剧发展概况
悲剧:前534产生 喜剧:前487产生
早期
前4—前1世纪
成熟期
1—3世纪
鼎盛期
4—7世纪
衰落期
8—12世纪
民间阶段 作家作品无从考察
走向成熟 进入文人阶段 马鸣、跋娑 首陀罗迦
黄金时代 光辉顶点 迦梨陀娑 戒日王、薄娑菩提
王顶
2007年10月
第二章 印度梵剧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印度梵剧的历史演变和舞台特征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戏剧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古罗马悲剧和喜剧
早期罗马戏剧是一种粗鲁的即兴喜剧——阿特拉笑剧(闹剧),结构松散, 情节不定,表现一些笑柄人物的愚蠢或奸诈,包含笑闹场面和即兴幽默。
古罗马戏剧发展概况
前240产生
发展繁荣
衰败:公元476
希腊奴隶编剧 李维乌斯· 安德烈尼斯库
马鸣、跋娑、首陀罗迦
首陀罗迦《小泥车》
1、剧情简介:以婆罗门商人善施与妓女春军的爱情为主线,思想深刻、情节丰富, 戏剧性极强,印度梵语文学的经典。 2、突出特色:⑴成熟的结构艺术; ⑵淳朴流畅、善用比喻、充满幽默感的语言艺术,人物语言既符合性格, 又能够传达出作者心中流动的诗情画意; ⑶宽广的社会画面、丰富的情节内容,展现了古印度下层社会的生动图景,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认识价值; ⑷道德情操的宣扬:积德行善、以德报怨、克己让人的道德情操; ⑸典型的人物形象。 3、人物分析:善施:慷慨仁慈、乐善好施,美誉广被,重视名誉和友谊胜,同情弱小, 克己让人,是古代印度文学所树立的道德和人格典范,但不缺少人间烟火。 春军:聪明美丽、热情善良、助人为乐,品格端正,不爱财富爱人品, 对于邪恶势力拼死抗争。印度下层女子的理想化身。
古 希 腊 罗 马 戏 剧
印 度 梵
中 国 戏 曲

日 本 能 、 狂 言 与 歌 舞 伎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戏剧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古希腊悲剧和喜剧
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悲剧和喜剧是人类最早的成熟戏剧, 也是欧洲戏剧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 古希腊延续了300年,其后被古罗马承接继续繁衍近600年。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由古希腊开创的戏剧演出传统断绝。
发展繁荣
衰败:前120
1、酒神祭祀;狄俄尼索斯 2、“山羊之歌” 3、忒斯庇斯登台 4、社会环境和条件 5、戏剧比赛
三 大 悲 剧 家 喜 剧 家
1、埃斯库罗斯 2、索福克勒斯 3、欧里庇得斯
1、阿里斯多芬 2、米南达
随着公元前120年 大酒神节的最后一次 举行而永远退出了 历史舞台
2007年10月
喜 1、普劳图斯 剧 2、泰伦提乌 家 悲剧家 塞内加
随着西罗马帝国的 灭亡而永远退出了 历史舞台
2007年10月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戏剧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中世纪宗教戏剧
公元476年——15世纪文艺复兴,前后约千年,史称“中世纪”,是 欧洲历史上的“黑暗时期”。 宗教戏剧大行其道,宗教成为戏剧艺术必须反映和表现的唯一内容。
拓展思考
印度梵剧发展与佛教关系
印度梵剧与中国戏曲的关联
2007年10月
第二章 印度梵剧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印度梵剧的历史演变和舞台特征
历史演变
梵剧的形成也是从祭祀仪典发展而来,由颂神歌曲和拟神行为逐渐演变而成戏剧。 “史诗时代”(前6-前4世纪)的两大著名史诗 《摩柯婆罗多》、《罗摩衍那》对其内容和形式产生直接影响。
舞台特征
(一)不是彻底的代言体,有明显的史诗和说唱艺术的痕迹 (二)梵剧表演具有浓郁的指事性和象征性 (三)剧种和角色类型体系比较完备 (四)演出时空自由变换,节奏由鼓点掌握 (五)戏剧语言散文体与韵文体杂糅 (六)追求实现观众生理和心理的愉悦,着重发挥戏剧的 抒情和观赏功能,以人的基本情感为中心,热衷于 大团圆结局
2007年10月
第二章 印度梵剧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马鸣、跋娑、首陀罗迦
马鸣戏剧残卷
1、剧作家简介:杰出的佛教诗人 其戏剧作品标志着印度梵剧的成熟和进入文人阶段。
2、叙事长诗代表作品:《佛所行赞》、《美难陀传》。 3、梵剧残卷:代表作《舍利弗》,剧情介绍、人物分析
2007年10月
第二章 印度梵剧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马鸣、跋娑、首陀罗迦
跋娑十三剧
1、跋娑十三剧的发现及简介。 2、《惊梦记》:最典型的英雄史剧。剧情、特色及其影响简介。 3、《断股》:唯一一部悲剧。风格独特,剧情介绍、人物分析。
2007年10月
第二章 印度梵剧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