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的关联
![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的关联](https://img.taocdn.com/s3/m/b0bfc83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e.png)
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的关联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的关联文化建设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社会文化方面进行组织、规划、指导和管理的过程。
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学生思想道德、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科学文化知识和其他知识等方面进行教育,塑造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文化自信,提升民族精神文化建设是为了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突出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魅力,引导学生树立爱国观念、民族观念,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道路。
2、培养具有文化素质的人才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求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全面发展,特别是在文化素质方面有所提升。
通过课程设置和文化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卓越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要接受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注重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
3、打造和谐校园文化文化建设要打造一种和谐的、健康的文化氛围。
在现代社会,学校必须成为文化建设的领域之一。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加强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和依归感的途径,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对校园文化进行积极的探究和创新,使校园文化逐渐形成以和谐为核心的优良风气。
4、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建设是全社会道德和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着社会的道德素质。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国家、社会和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保证,通过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校园文化创建与思政教育
![校园文化创建与思政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2ee166b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0.png)
校园文化创建与思政教育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校园文化和思政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校园文化和思政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校园文化创建不仅是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校园文化创建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校园文化和思政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校园文化创建与思政教育的关系校园文化是高校和学生在校园内所创造和共同体验的文化活动的总和。
在校园文化中,学生可以体验并感受到学校的理念、价值观念与风格,而思政教育则是通过思想政治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形式,向学生灌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等方面的知识和思想。
校园文化创建和思政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校园文化的创造将给予学生更加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知识积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自我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而思政教育将在校园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校园文化创建与思政教育的关键校园文化的创建和思政教育的开展,关键在于以下几点:1.校园文化的理念要与学校的使命、愿景相契合,须要有一定体系和逻辑,让学生知道在校期间应该学到什么、做什么、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2.校园文化的主题要有针对性,需要从校园生活、文化传承、社会关怀、绿化环保等多个领域入手,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思政教育需要创新,需要学校紧跟新时代形势加强教学改革,推行特色课程,纪念党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校园文化的营造需要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与行为习惯,为学生提供正确的道德指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三、校园文化创建和思政教育的路径1.注重文化建设学校要根据学校的理念和使命,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完善学校文化的创造和传播机制,提高学校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大学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挑战——以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大学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挑战——以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40524cb6137ee06eff91812.png)
大学 的核心本质和功能就是培育人 才 ,服务社会 。这种人才 的标准 最重要 的就要是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 灯塔 ,是人生追求 的不竭动力 ;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 。贵 州商专深知 “ 山不在高 ,有仙则灵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的道理 , 克 服校园பைடு நூலகம்积小 的困难 ,重在塑造校园文化建设 ,打造 了一支既能教 书又 能育人的教 师团队,形成 了 “ 严在当严处 ,爱 在细微 中” 的育人文 化。 在 这种严肃 活泼 的文化熏 陶下许多刚进商专的新 生都从 原来的抱怨逃避 变为喜欢 欣赏 , 对大学生产生了 “ 蓬生 麻中不扶 自直 ” 、“ 入 芝兰 之室 而 自芳” 的教育效果 ,鼓励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建立正 确的 “ 三观” 。
大 学 文 化 在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中 的作 用 与 挑 战
— —
以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为例
李 雷
摘 要:大学文化是 国家文化的精髓 ,也是一个大学的灵魂 与综合 实力的体现 ,对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 着至关重要 的作 用。然而, 随着现代社会 的发展 ,大学文化在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 中 也存在 着不少挑战 ,应对好这些挑战 才能够使大 学文化 建设成为动 力,源源不断地
一
,
一
、
何谓 “ 大 学 文化 ”
大学文化 的研究起源于 2 O 世纪 8 0 年代中期 ,但经 过短 短的三十 年 时间,对大学文化的研究已经非常广泛 ,对大学文化 的定义更 是汗牛充 栋 。大学文化是国家文化中的精华所在 , 是一所大学 区别 于其他高校 的 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 ,是校风、学 风、教 风等 的综合体 现。原 国家教委 高教研究 中心 主任王翼生指 出:“ 大学文化 是大学 在长期办学 实践 的基 础上经过历史 的沉淀 、自身的努力和受 到外部 的影 响而逐 步形成 的一 种 独立 的社会文化形态 ,是大学积淀和创造 的大学精神文 化、大学物质文 化、大学制度文化和大学环境文化的综 合 , 是人类文 化中一种高层次 的 文化 , 具有 传承 性、多元 性、批判 性和前 沿性 ,是大 学赖 以生存 、发 展 、办学和承担重大社会责任的根本 ” 。也 有学者 把大学文化 的构成 分 为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但是 它们都有一些共 同 点 ,就是大学文化是一个 体系 ,是师生 之间代代 相处 的一 种传统特 质。 比如 ,贵州 商专素有 “ 黔商黄埔” 的美誉 ,她 的大学文化特质集 中反映 在 “ 严格 ”上 ,是这种文化特质督促着一代又一代商专人不懈努力 ,打 造商 专的特 色和提高商专 的知名度 。 二、大学文化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的作用 关于大学文化在 思想 政治教育 中的作用 ,教 育部部长 袁仁贵 指出 : 大学与文化具有天 然的联 系 ,对于文 化 ,从起 源说 ,文 化即 “ 人化” , 人的主体性和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从功 能上 说 ,文化是 “ 化 人” ,教化 人 、鳆造人 、熏陶人。大学通过文化来培养人 、塑造人 ,通过 对文化的 传承 、创造来健全和完 善人 的 品格 ,所谓 的大 学教育 ,实质 上是 有 目 的 、有计划的文化教育。接 下来 ,以贵州商专为例来说 明大学 文化在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的作用。 ( 一 )大学文化 有助于大学生树 立正确的理 想信 念 ,建 立正确 的世
校园文化融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校园文化融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4bb54be50e2524de4187e0f.png)
92现代交际·2018年18期作者简介:毛健萍,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融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毛健萍(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在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我们以遵循和谐共生、以人为本、传承创新为基本理念。
高校校园文化的融入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和进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 文化融入 校园文化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8-0092-02高等学校教育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地位,同时高等教育也是我国文化创新的知识来源,我们通过对十八大会议精神的深入学习和领会,大力发展校园文化推动以文化哺育新时期的当代大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增强了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更多文化素养较高的接班人。
一、高校校园文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1)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本质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它在我国文化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社会主义价值观确立了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价值。
其中涵盖了校园文化中的主体、基础和当中的文化精髓,这些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要遵循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出发点,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发展需要的前进动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便于我们消除大众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进而抵消来自西方的文化入侵。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校园文化能够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发展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深入掌握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存在的重要环节。
力争在新的历史时期找到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利用创新性思维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理论,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价值导向,促进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精神,促进文化进步的新思潮,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意义。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ecd33daf12d2af90342e60d.png)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本文对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了概述,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指出,思政教育是建设良好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能够更好的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起保障作用,促使校园文化活动有效开展。
标签: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息息相关,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思政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呈逐渐明显的趋势,因此,教育工作者对思政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概述学校的教育是由很多因素组合而成的,校园文化便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发展中不断积累着经验,优秀的校园文化在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严格的纪律组织性,规范学生的行为,这对于展现学校特色,凝聚学校师生的力量,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与创新性意识,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传统的思政教育重视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枯燥,并且不够形象,学生在思政教育课上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性。
”[1]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开始改革思政教育课,从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在生活、学习以及身心方面的问题,在充分了解教育主体的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体现了良好效果。
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才能充分显示强大的力量,缺一不可。
首先,从两者的目的出发,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都是培养新时代的优秀大学生。
在学校开设思政教育课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了人才。
而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出于这一目标,它在引导鼓舞学生、激励学生向上奋进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是学校立足于社会的标杆。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政治素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模式,在全方位育人上发挥独特作用。
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途径
![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69ff2bb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8.png)
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途径随着高校教育不断深化和发展,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途径成为了高校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文化则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
如何将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发挥出最大的教育效果,成为了现代高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途径,希望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思路与建议。
一、加强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整合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特色之一,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加强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整合,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整合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的全面提高。
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举办一些有思想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的活动,如举办讲座、展览、演出等,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与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也可以通过思政教育的引导,让学生深入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思想品质。
师生之间的沟通是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只有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才能更好地推动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
可以通过开展师生座谈会、设立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专业小组等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升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也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调整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内容,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
在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途径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宽思路,提出更丰富多彩的方法和途径。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通过今天的讨论,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共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途径
![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5c9bb17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b.png)
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途径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而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如何将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起来,以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吸引力,成为了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下面将探讨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途径。
要把思政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
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以思政教育为核心,将思政教育纳入到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当中。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或机构岗位,负责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确保思政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内容。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们参与的重要载体,应该注重思政教育的渗透。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有思想性、道德性、艺术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思想讲座、主题演讲、优秀作品展览等,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和影响。
要推行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课程。
学校可以设计一些主题课程,将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校园文化的传播与创新、校园文化的历史与现状等方面的内容,既能提高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又能培养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兴趣和热情。
第四,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拓宽思政教育的教学途径。
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但是课堂教学的单一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些新的教学途径,如开设思政教育主题的微课堂、辅导班、读书会等,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质量。
学校应该注重招聘和培养具有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经验的专业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校还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途径有:将思政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内容、推行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课程、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拓宽思政教育的教学途径,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ec92ae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2.png)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大学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除了在理论知识上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而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有深远而独特的影响。
首先,校园文化可以改善大学生的道德风气,促进他们的自我教育。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的文化大熔炉,是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功能的集中展示。
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生们在互相交流中可以交流思想和体验,在激烈竞争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大学生的礼仪、道德、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得到强化和提高,为未来做好道德准备。
其次,校园文化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作为未来的栋梁之才,大学生应该担当起社会责任,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源头。
通过接触多元文化,强化道德修养,开发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社会责任的态度和行动。
这样,大学生就可以在平凡的日子里显得格外优秀。
第三,校园文化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在校园文化熏陶之下,大学生们不仅要遵纪守法,还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
锤炼自我意识之下,大学生必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来完成自己的学业和毕业任务。
最后,校园文化可以增加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作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不但能够欣赏各种艺术体验和文学作品,还可以熟悉并了解各种传统文化知识。
而大学生正是在校园文化中接触到各种文化产物,如校园电影、校友讲座、校园艺术节等等。
参与其中可以增广见闻,丰富文化素养,使大学生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内涵。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十分重要。
大学生们应该在校园文化中努力成长,提高自身素养水平,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念,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0b41160561252d380eb6e62.png)
生思想行 为 , 缺乏 新鲜感 , 使学生 产生 活 动是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 的重
抵 触情绪 , 效果不佳 。
存 在 不 足 和 问题 的 原 因分 析
要场所 。 高校校园文化是适合高校精神
的校 园文 化 活 动 , 造 优 良的 思 想 教 育 营
二 、 园 文化 建 设 在 思 政 教 育 方 面 环境和文化氛隔的产物。 校 创造丰富多彩 目前 , 国高 校 校 园 文 化 在 发 挥 其 氛 同, 我 把思想政 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
量。
一
足 , 园文化 的内容单一 , 校 专业色 彩强 的作 用 。
、
校园文化 建设在高校思政教 育 而综合性不足 , 从校 同文化活动 的质量
( ) 三 全员参 与, 强调 主体 。要广泛
功效发挥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来看, 艺术性 、 思想性 、 知识性强 的文化 发动全体师生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 , 形
三 、 挥 校 园 文化 在 思 政 教 育 方 面 发
俗文化 以其 独特的生存 方式 和极 大 的 育 人作 用 的对 策 思 考 ( ) 一 明确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 校园 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的重要作用 ,
( ) 园文化建 设滞后致使 高校 主 要 体 现 在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先 , 效 i 校 首 有 思想政 治教育依 旧以管理和说教为主。 地 开 展 校 园 文 化 活 动 是 贯 彻 党 的 教 育 目前许多 高校都通过各 种方式 加强思 方针的重要体现 。 高校校园是传播优秀 想政治教育建设 , 日常辅导和管理仍 文化 , 养爱 国主义 、 体主 义 和民族 但 培 集 以说教 为主 , 仅仅通过细化学校行为规 精神 的重要阵地 , 担负着全面贯彻党的 范、 加大学生管理及处分力度来规范学 教育方针的历史 重任 。其次 , 校园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b900e4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5.png)
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校园文化建设则与之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给予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学校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相关的教学载体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宣传,使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等素养得以提升。
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是学校综合办学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办学特色和个性魅力的表现,它是基于学生这个庞大的群体,以校园为空间,积极的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建设活动。
本文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对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提升素质一、背景全球经济多元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输送文化越来越便捷。
多元的文化拓宽我国大学生的视野,开阔眼界,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隐患,部分学生崇洋媚外。
另外,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深刻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比较功利,甚至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各个学校已经开始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体的发展规划之中。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我国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是为了通过多彩的活动以及科学的教育方式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精神素养。
在科学指导的前提下,校园文化建设才能顺利开展。
以每周的青年大学习为例,虽然每次团课都有不同的主题,但都是围绕着思想政治开展的。
在每周团课的影响下,学生了解了中国的政治和历史的发展,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发展至今的艰难困苦,以及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另外,“青年大学习”也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唤醒他们的爱国之心,让他们明白:中国的发展是青年一代的责任,人民富强和国家昌盛是青年努力奋斗的目标。
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浅探
![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浅探](https://img.taocdn.com/s3/m/8ae52ea57fd5360cbb1adb1c.png)
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浅探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重大。
探讨校园文化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及如何充分发挥这一功能,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功能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重大。
探讨校园文化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及如何充分发挥这一功能,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
通过研究和宣传科学理论,可以把人们紧紧地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作用;通过传授人类文明,可以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发挥其引导作用;通过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可以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先进文化要发挥社会作用,就要把文明内化到人们的灵魂里,积淀到人们的思想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鼓舞学生,成为激励他们的一种内在动力。
高校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校园文化现象,在学校创建的过程中依托传统文化而产生,在学校一代代教师与一批批毕业生之间的教育活动和学校的建设活动中延续、发展,并通过学校的建筑、雕塑以及模范人物得到物化、强化。
因此,校园文化往往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隐性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另一种是显性的校园舆论、校园环境、校园风貌。
作为一个由师生员工、校园景观等众多独立要素构成的开放系统,校园文化在与学校师生员工及外界社会进行信息、物质交换的过程中,常常强烈地表现出调节约束、集体意识功能和教育导向功能。
二、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分析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先锋,它通过营造良好环境和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其“成才”,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德育实效的前提。
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分析
![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89252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e.png)
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在逐步成熟,仍存在一些不良倾向。
校园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体现了一所大学独特的精神、神韵,影响着学生的言行和思维方式。
本文认为对大学生德育影响的主要途径有:合力营造适宜思政教育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非正式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提炼促进思政教育的大学精神内核,建立配合思政教育的校园制度,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手段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标签:人格;大学生;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大学的名片,是大学精神獨有的标签和烙印。
大学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内核,是一所大学长期的历史积淀,办学思想、学术氛围的传承和衍生。
当然,校园文化内涵丰富、多元,围绕校园文化的内核衍生出来的还有物质层面的校园环境、建筑、实验设备等,也有制度层面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更有行为层面的各种丰富的校园活动、宿舍文化、师生往来等隐性课程。
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离不开宽松的发展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而积极、健康、民主的校园文化正是提供此的沃土。
现代化的设施,美的建筑,科学合理的组织制度及浓厚的学术氛围将作用于大学生的思维、心理、行为模式中,起到良好的同化作用,最终校园文化将逐步沉淀、凝结、升华,最终内化为一种价值体系。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定义首先,先进的思想、独一无二的精神、有创造力的规则以及优美的外部环境是一所学校在若干年的成长过程中浓缩下来的一部分。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培育大学生如何选出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最后,高校校园文化的体系是非常繁冗而有规则的。
良好的高校文化建设会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政治教化工作的发展。
二、校园文化在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及价值(一)校园文化在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一是确认制度文化的作用。
高校的制度政策是按照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制定,内容具体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治学观念和最终培育人才的方向。
对于学校来说,有利于维持学校正常秩序,更好的管理学生和开展教研活动。
思政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思政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94c430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9.png)
思政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政教育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政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发展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从思政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入手,探究其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当代高等教育的一项基本素质要求,也是一项与技术性理性知识相对应的非技术性理性素质。
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教育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
通过课程教育,学生可以领略到人类文化的源泉和发展历程,理解文化形态、文化观念和文化传承的多元性和独特性。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到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培养关注社会问题和对社会感知的能力。
校园文化建设则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形成了一种思想、信仰、道德、行为和审美的统一整体。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可以在集体和个人中感受到人文情怀,体验到人文关怀,增强人文情感。
二、思政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思想。
高校思政教育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必须要鼓励学生学习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思政课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哲理,并通过实践,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践行。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可以被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例如校园文艺、劳动教育、院系活动等。
因此,思政教育具有强大的文化自信促进作用。
三、思政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在于知识技能和道德素质,在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思政教育课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世界前沿科技、新型产业和人类未来发展趋势,开阔眼界,拓展思路。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社会经验,提升思辨和创新能力。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079fd70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4.png)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摘要】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发展科技的重要平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成为高校发展的关键。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和意义,明确了研究目的。
接着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文化自信等方面的作用。
然后探讨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模式,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从发展趋势、作用与意义、未来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展望。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仅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望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路径和方向。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重要性、作用、模式、实践案例、发展趋势、作用与意义、未来发展建议、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当前高校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其背景介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
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的软实力和精神家园,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通过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这对于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和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既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也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重要举措。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围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展开深入探讨,探讨其重要性、作用、融合模式、实践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1.2 研究意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当前高校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96969cd6137ee06eff91874.png)
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的探讨摘要:大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都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它们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促进和渗透。
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体现,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和熏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合理利用校园文化,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59-02一、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体系中的定位“校园文化”这一概念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是指在各高等院校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反映校园中的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
“校园文化”体现了高等学校特有的精神和人文价值取向,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的需要。
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使大学生全面成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
由此可见,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综合协调发展,而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二者作用殊途同归,相互影响而又相互促进。
具体来说,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以下作用。
论校园文化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作用
![论校园文化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8bb53f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9.png)
论校园文化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作用摘要: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正确利用校园文化可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政教育目前,多数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模式,灌输的方式仅能做到理论知识层面的教育作用,很难引起大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很难得到高质量提升。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发展的新内容、新形式,是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抓手,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渠道。
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校园文化可以与直接的理论教育相辅相成,潜移默化的提升育人质量与效果,是增强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形式。
一、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一)校园文化活动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在高校育人环境中,校园文化活动是围绕学生育人工作开展的,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资源和载体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思想育人的主渠道,而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育人环境的“第二课堂”,可以立足学科特色、学生喜好特点与认知程度,将思政教育主题与校园生活特色结合,丰富主题内容、创新表现形式。
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更直接有效的将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与育人实践有机融合,提升思想育人效能。
(二)校园文化活动是巩固教育成果的重要保障思政教育如果想保持教育成果的延续或质量的提升,需要紧密的围绕积极有效的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可以体现在学生的日常课堂学习、宿舍生活、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个具体方面,全方位、多层次的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优良的校园文化可以营造既有意义又有趣味性的物质环境,为思政教育实践提供积极的物质支持,促进育人品质的提升。
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与活动实践结合,进行深层次的推广,在思政教育的全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巩固作用。
(三)校园文化活动对于教育具有两面性作用校园文化作为校园育人环境的产物,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
其作为高校育人手段的软实力,伴随着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在引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等诸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政教育功能探究-以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为例
![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政教育功能探究-以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688315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8.png)
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政教育功能探究 -以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为例摘要: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的有力载体。
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一环,其意义不容小觑。
办好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强学生对校园的认同感,还能够加强思想引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如今,在“大思政”育人格局下,要充分挖掘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助力学生发展。
本文以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为例,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政教育功能进行探究。
关键字:校园文化活动;实践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这对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全面发展“大思政课”的背景下,推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挖掘学校思政课之外的教育资源,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效果。
一、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发展校园文化活动涵盖文体活动、就业创业、实习实践等方方面面。
对于高校而言,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营造良好校园风气,展示良好的校园形象;又可以提高师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增强师生对于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师生之间凝心聚力。
对于学生本身而言,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陶冶情操和施展才华的平台,能够充盈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也会使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人际交往、应用创新等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这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与其他资源相融合,怎样将思政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都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开展系列浸润式、参与式的高质量活动,实现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学在其中,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温度、有深度,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途径
![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0dadcec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2.png)
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途径一、引言高校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教育中两个重要的方面,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高校思政教育是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环节,而校园文化建设则是高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将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起来,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培养,是高校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融合途径出发,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1. 提高教育质量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则是学生在校园内的精神家园。
将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起来,可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使学生成长过程更加全面和均衡。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促进学生思想修养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使他们更加热爱学校、珍视学业。
2.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高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这需要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
通过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精神。
将两者融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凝聚力1. 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相互渗透高校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教育教学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校园文化则是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条件。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融入校园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更要注重教育教学的元素,将思政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道德、智慧、身体、美育的全面锻炼。
2.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具体的文化活动,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精神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有形式上的文化活动,更要有思想上的引导,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高校应该打造具有高尚品德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打造校园文化品牌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塑造校园文化品牌,让文化活动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日益丰富,其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涵盖面极为广泛的长期工程,仅靠思政理论课的学习和学生活动的开展无法完全实现,而校园文化则可以提供一种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氛围,时时引导,不断感染,以此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扮演一种补充作用。
文章致力于通过对大学校园文化浅层次的研究来为新形势下的思政工作提供一种借鉴。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思政教育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个由全校师生员工、校园建筑、景观等众多要素构成的一个开放性系统,在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构成了一种“隐性课程”,常常强烈地表现出感染熏陶功能、教育導向功能和约束规范功能,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富有成效的路径之一,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开阔胸襟、启迪智慧、愉悦身心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从构成上看,校园文化可分为三部分。
一是校园的物质文化,包括校园建筑设施、校园景观设计、校园文体设施等。
二是校园的制度文化,包括大学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校园内各种道德及行为规范标语等。
三是校园的精神文化,其内核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校园主体思想意识、价值观、精神风貌、心理素质以及审美观等。
这三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从本质上来说,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人文环境与精神文化氛围。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
(一)感染熏陶功能
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大学校园精神、文化传承、学风校风的综合体现,对长期置身于其中的大学生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作用,深刻影响着大学生道德情操、行为规范及理想信念的塑造。
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教育人、塑造人、引导人的工作,其核心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它需要校园文化这一隐性文化氛围的熏陶。
与思政理论课的硬生灌输不同,校园文化更多的是通过一种含蓄、间接的方法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育导向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的教育导向功能,是指校园文化通过自身文化精神的指引,使大学生主动接受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自觉调适个人的思想与行动,使自身朝着社会和学校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价值观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就成了新时期高校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又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精神价值的集中体现,能够塑造人、引领人,教育人,可以将大学生引入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他们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把自己培养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三)约束规范功能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核心价值观、集体荣誉感和精神内核的集中反映,它外化为学校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的理想信念,它对大学生具有相当的约束力。
其中,大学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条例等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是全校学生不可逾越的红线,起着直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作用。
这些规章制度为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及行为划定了范围,从而能使学生能自觉规范个人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符合学校和社会的要求。
与此同时,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集体认可的精神价值,可以凝聚成一种道德评判标准,让大学生自觉对照,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
三、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系
当前,校园文化越来越被重视,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新载体,其地位和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认可。
从本质上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校园文化为思政工作开辟出许多新的视角和路径,思政工作的提升反过来能促进校园文化内核的凝聚。
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校园文化,解放思想,推陈出新,主动对接大学生的新思路、新需求,创造更加健全的思想政治工作平台,营造更具向心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以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从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四、校园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启示
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研究文化是现代大学全部活动的基础。
高校校园文化不仅是一所大学文化传承的集中呈现,更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意义重大。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坚定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校园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引导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强化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一)突出校园文化主旋律建设
大学是人类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地。
大学不仅要传承和创新知识,同时还承担着熔铸、守望人文精神的神圣使命。
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这一使命的必然途径,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重要前提。
高校必须建设一个文化层次较高的校园文化环境,传承大学精神,使广大青年学生能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校园文化主旋律建设,要切实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促进校园文化主体思想观念的提高;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营造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校园氛围;要切实坚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提高校园文化整体水准;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充实校园文化的内涵。
(二)注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环境在育人中的作用不应忽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突出环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校容校貌建设。
校容校貌建设包括学校的建筑风格、绿化美化的程度、自然风景特色、环境整洁水平、设备现代化层次等。
校容校貌这种物质文化一方面能够通过治学前辈的名言在精神上激励大学生进一步前行,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包括学校格局在内的各种
“艺术精品”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强化大学生辨别美的能力。
二是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校园人文环境是一个大学生对自己学校最为值得自豪和骄傲的内容。
“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大师之大总起来说就是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大师的精神传递要通过校史、板报、宣传窗、校训标志、电子标语等方式向学生进行传播。
所以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能够起到对学生的人文情趣的引导作用。
(三)搞好社团组织建设
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遵循专业性、自愿性等原则建立起来的各种文化群体。
学生社团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既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又增添了有益知识,对于密切人际关系、增进身心健康,特别是提升多方面的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高校社团要开展各式各样的论坛、讲座、“三下乡”服务和西部志愿者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要大力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的“三文明”建设和评比活动,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培养他们自觉养成文明行为的意识。
组织好学生社团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合理地融入社团活动,是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的有力举措。
(四)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当今社会,互联网日益发达,网络以其便捷性、及时性、高效性的优势迅速蔓延,深入到了大多数人的生活,青年学生自然也不例外。
高校应该利用大学生对网络高关注度这一特点,借鉴优秀高校校园网
站的开发经验,不断改善校园网和网页的建设,不断完善校园网站的建设,不断拓展校园文化的网络元素,从而使学生能更便捷地关注思政教育,拓宽其了解思政教育的渠道,从而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政治导向。
高校可以在校园网站上开展有关思政教育的活动,如关于价值观方面的问卷调查、关于国内国际时事的网络投票等,借此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念,并针对其不健康的思想和价值导向进行深刻教育,同时引导大学生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
另外,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学校论坛等,建立辅导员与大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使辅导员每周固定的时间在网络上与学生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为其提供及时、有教育意义、趣味性强的优质服务。
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加大对校园网络的监管,坚决杜绝暴力、色情、拜金主义、反动言论等负面信息對学生的侵蚀,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网络空间,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价值逐渐趋于多元化,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思政工作应主动适应新形势,不断丰富工作内涵,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成效。
文章通过梳理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启示,致力于研究高校思政工作的校园文化路径,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提供一种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森,李永菊,刘敏,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探研究[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10).
[2]霍朋,郭红玲.多元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11).
[3]慕彦巾,段晓芳.大学组织的文化性及其基本功能[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4).
[4]王德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
[5]王飞霞,龚静.论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怀化学院学报,2008(6).
[6]甘忠涛.网络文化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4).
[7]温美琳.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浅析[J]. 安徽文学,2010(11).
[8]伊力哈木江·吾买尔.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