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堆热工基础-第四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两相流热工参数
对于流动系统,在流动通道的某一个横截面上, 若蒸汽的流速和液体的流速分别为vg和vf ,蒸汽和液 体的密度分别为ρg和ρf ,蒸汽和液体占据的截面积分 别为Ag和Af ,则含气量x(也称真实含气量)为:
g vg Ag 蒸汽的质量流量 x 汽液混合物的 总质量流量 g vg Ag f v f Af
(2)燃料的热导率 Ku是温度的函数,随温度的变化不是线性的。 积分热导率
ru2 1 Tu Ku dT 4 qV 4 ql
T0
燃料的辐照效应 未经辐照的二氧化铀熔电是2840℃。辐照后的熔 点随燃耗的增加而下降、燃耗每增加104MW· d/t,熔 点下降约30℃。考虑这种情况,在进行燃料元件设计 时,可以保守地取二氧化铀的熔点为2593℃。 反应堆的燃料元件峰值温度应该始终保持低于熔 点,以防止:①过份膨胀;②燃料元件形状不稳定; ③裂变产物释放和迁移过多;④燃料与包壳之间发生 有害的化学反应;⑥溶融燃料与包壳接触。
第2节 燃料元件表面到冷却剂的传热 燃料元件表面与冷却剂间的传热为对流换 热,可使用牛顿冷却公式来计算
q h (Tw Tf ) h f
式中: q——燃料包壳外表面热流密度, W ·m-2 ; h——传热系数, W ·m-2 ·℃-1 ; Tw——包壳外表面温度,℃; Tf——冷却剂主流体温度,℃; Δθf——膜温压,℃
(1)强迫对流的换热系数 圆形通道内强迫对流时的传热系数 强迫对流传热系数计算公式大多是根据圆管的实验数据 整理而得,目前广泛使用的是:
Nu 0.023 Re Pr
0.8
0.4
适用范围:Re>104,0.7<Pr<120,管长l和管内径D之比 l/D>60,管道壁面光滑,不适用于液态金属。
Nu c( Gr Pr)
n
式中c、n为实验所得的无因次常数,对于非金属流 体,它们的值列于下表:
对于液体金属可应用下列公式 对竖壁、层流
Pr 0.5 0.25 Nu 0.68( )( Gr Pr ) 0.952 Pr
对横管、层流
Pr 0.25 0.25 Nu 0.54( ) ( Gr Pr ) 0.952 Pr
压水堆堆芯在正常工况下的传热基本上属于垂直 通道单相强迫对流传热和两相过冷沸腾传热,而沸水堆 堆芯在正常工况下还会发生两相大容积沸腾(池式沸 腾)。
1. 单相对流传热系数
计算传热系数的公式,基本上都是按照相似理论得 出的无因次数(例如雷诺数Re、普朗特数Pr、努谢尔特 数Nu、格拉晓夫数Gr等)整理而得,wenku.baidu.com属半经验性。
ql rw Tg - Tw ln( ) 2K w rg
r T(r) Tg ln( ) w r g ln(1 ) rg
Tg Tw
rg r rg w
式中: Tw——包壳外表面温度,℃; Tg——包壳内壁温度,℃; rg——包壳内径,mm ; δw——包壳厚度,mm ; Kw——包壳的热导率, W ·m-1 ·℃-1

• 沸腾传热可分为池式沸腾(也称大容积沸腾) 和流动沸腾(管内强制对流沸腾)两大类。 • 池式沸腾是指加热面浸没在无宏观流速的液体表面 下所发生的沸腾。这时从加热面产生的气泡能脱离 表面而自由浮升,自然对流传热起了主要作用。 • 流动沸腾是指液体在压差作用下以一定的速度流过 加热通道时所发生的沸腾。这种液体的流速对沸腾 过程产生影响、而且在加热面上产生的气泡不能自 由浮升,被迫与液体一起流动,出现复杂的两相流 动结构。 • 无论是池式沸腾或者流动沸腾都可以发生欠热沸腾 和饱和沸腾。
在非流动系统中,或在汽相与液相之间没 有相对运动的流动系统中,汽-液混合物的含汽 量xs为:
g Ag 混合物内蒸汽的 质量 xs 汽液混合物的 总质量 g Ag f Af
空泡份额α定义为蒸汽体积占汽液混合物总 体积的份额。在流动通道中,则是某一横截面 上蒸汽流通面积Ag与该横截面的总流通面积 Ag+Af之比,即:
平行流经棒束时的传热系数 水堆中,冷却剂流经燃料元件之间的空隙可视为 这种情况,半经验公式为:
Nu c Re Pr
0.8
0.4
式中c值是栅格形状、栅距P (m)和燃料棒径d(m)的函数. 对正方形栅格 当1.1≤ P/d ≤ 1.3, 则c=0.042 P/d-0.024 对三角形栅格 当1.1≤ P/d ≤ 1.5, 则c=0.026P/d-0.006 上述公式适用于水,也适用于气体。但对气冷堆的燃料元件 及快中子堆的液体金属冷却剂,应参看有关资料或由实验确定。
目前计算间隙总热传导系数的方法大致有三类: ①气隙导热模型 ②气隙导热和接触导热混合模型 ③经验数值
目前,国外设计轻水动力堆,一般是采用间隙传 热系数的经验值,典型值取hg =5678 W ·m-2 ·℃-1 ,以此作为整个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低值。
3. 包壳中的温度降
包壳也可看作是一个没有热源的固体薄层,热量传递靠导 热作用,适用于导热微分方程,解得
2. 燃料芯块与包壳之间的间隙热传导
间隙可看作是一个没有热源的薄层,热量传递主要 靠导热作用,适用于导热微分方程,解得
T(r) Tu -
Tu Tg ln(1
g
ru
)
r ln( ) ru
ru r ru g
式中: T(r)——间隙内r处的温度,℃; Tu——燃料芯块表面温度,℃; Tg——包壳内壁温度,℃; ru——燃料芯块半径,mm ; δg——间隙厚度,mm ;
Ag 混合物内蒸汽的 体积 汽液混合物的 总体积 Ag Af
滑速比S为:
气相流速 vg S 液相流速 v f
(3)两相流的流型
(4)两相流的形式
(5)沸腾传热和临界热流密度
(6)流动沸腾的传热系数 ①泡核沸腾的传热系数 对于欠热沸腾或饱和沸腾的泡状流,一般不采用 传热系数概念,而直接把表面热流密度q和壁面温度Tw 表示成以下的关系式: q n Tw Ts ( 6 ) 10 式中: q——加热表面热流密度, W ·m-2 ; Ts——系统压力下液相的饱和温度, ℃ ; Tw——加热表面温度,℃; β 、n——实验所得系数。
4. 总结
圆柱体燃料元件中心温度T0与包壳表明温度Tco之差为
式中: ql——线功率密度, W ·m-1 ; ku——燃料芯块平均热导率,W ·m-1 ·℃-1; Ru——燃料芯块半径, mm; hg——间隙的总传热系数, W ·m-2 ·℃-1 kc——包壳平均热导率,W ·m-1 ·℃-1; Rco ——包壳外半径,mm ; Rci ——包壳内半径,mm 。
1. 燃料芯块内的温度 分布及导热
(1)燃料芯块内的温度分布 燃料芯块的导热过程可看作具有内热源的固体热传导 问题,适用于导热微分方程,稳态情况下解得:
qV 2 T(r) T0r 4K u
式中: T(r)——燃料芯块内r处的温度,℃; T0——燃料芯块中心温度,℃; qV——燃料芯块的体积释热率,W ·m-3; Ku——燃料芯块的平均热导率,W ·m-1 ·℃-1 ;
2. 两相流的传热系数
(1)基本概念 • 多相流:多种物相在同一个系统内一 起流动。 多组分多相流 单组分多相流
• • 沸腾:液体受热超过其饱和温度时,在液体内部和 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的现象。 欠热沸腾(过冷沸腾):流体处于未饱和状态即流 体温度低于饱和温度的沸腾现象。 饱和沸腾:若液体的主体温度达到或超过饱和温度, 气泡脱离壁面后会在液体中继续长大,直至冲出液 体表面,这样的沸腾称为饱和沸腾。
ql q Tu - Tg 2ru hg hg
式中: hg——间隙的总传热系数, W ·m-2 ·℃-1 。
要准确确定hg非常困难,因为: ①随着反应堆的运行工况不同,由于芯块和包壳膨胀, 使间隙尺寸变化; ②随着反应堆不断运行,燃耗加深,芯块会发生肿胀 和碎裂,使燃料和包壳直接接触,然而由于表面有 一定粗糙度,两个表面之间不可能完全接触,仅在 高点上接触,这样热量可以通过接触点传导,也可 以通过接触点以外表面间的气隙传导; ③随着燃耗的加深,释放的裂变气体会使间隙中的气 体成分不断改变。裂变气体中氪Kr约占15%,氙Xe 约占85%。由于重原子气体的热导率比较低,因而 混合气体的热导率减小。
f
0.02675 F Re Pr
0.8 f 0.4 f
Kf De
式中: h——传热系数, W ·m-2 ·℃-1 ; Kf——液体的热导率, W ·m-1 ·℃-1 ; cf——液体的比热容, J ·kg-1 ·℃-1 ; ρf——液体的密度, kg ·m-3 ; ρg——蒸汽的密度, kg ·m-3 ;
Δ p——相应于Tw 的饱和压力与系统压力之差 ,Pa; σ ——表面张力, N ·m-1 ; μ f——液体的粘度, Pa ·s ; Hfg——汽化潜热, J·kg-1 ; S——泡核沸腾抑制因子; gc——重力换算因子; F——实验常数。
②过渡沸腾的传热系数 测量相当困难,研究成果有限,可采用Tong提出的公式:
在环状流情况下,含汽量较高,核心中蒸汽流速可 能相当高,致使汽-液交界面上产生很大的扰动。在环 状流区域内的传热系数可采用Chen推荐的公式:
h 0.08513 S
.79 0.45 0.49 0.24 0.75 0.25 K0 c ( T T ) p g f f w s c f .29 0.24 0.24 0.5 0 H f g
h 3.9753 10
4
1 e
0.0144 (Tw Ts )
0.02675
Kg De
e
1
105 Re 0.8 Pr 0.4 Tw Ts
式中: Kg——汽相的热导率, W ·m-1 ·℃-1 。
③膜态沸腾的传热系数 膜态沸腾的传热系数要比泡核沸腾小得多。如果热 流密度也很高,则可能使包壳烧毁。因此在反应堆正常 运行过程中不允许发生膜态沸腾。但在事故工况时可能 会出现膜态沸腾,为了估计包壳烧毁的可能性,可使用 Bishop等提出的计算膜态沸腾放热系数的公式 :
假设冷却剂与包壳外表面之间的传热系数为h,冷却剂 的平均温度为Tm,则有
式中: ql——线功率密度, W ·m-1 ; ku——燃料芯块平均热导率,W ·m-1 ·℃-1; Ru——燃料芯块半径, mm; hg——间隙的总传热系数, W ·m-2 ·℃-1 kc——包壳平均热导率,W ·m-1 ·℃-1; Rco ——包壳外半径,mm ; Rci ——包壳内半径,mm 。
根据傅立叶定律: 可得
dT q K g dr
rg ql Tu - Tg ln( ) 2K g ru
式中: q——热流密度, W ·m-2 ; ql——线功率密度, W ·m-1 ; Kg——间隙的热导率, W ·m-1 ·℃-1 ;
间隙传热过程存在多种复杂因素,通常用下式计算计算 间隙中的温度降
(2)自然对流的传热系数 自然对流是流体内部密度梯度引起的运动过程,其 运动的强度取决于温度梯度的大小及流体运动空间的大 小。 在核工程中,自然对流传热对反应堆的正常冷却及 事故分析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自然循环沸水堆正常工 况下的传热计算,压水堆、钠冷快堆的事故分析以及乏 燃料贮存水池或运输容器中燃料元件的散热计算等,都 会遇到自然对流传热问题。 计算自然对流传热系数的公式可表示为如下形式:
核反应堆热工基础
教师:刘晓辉
成都理工大学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第四章 反应堆堆芯的传热过程
堆内的热源来自核燃料的裂变,要把堆芯裂变产 生的热量输出到堆外,需依次经过燃料元件内的导热、 元件壁面与冷却剂之间的对流放热和冷却剂将热量输 送到堆外的输热等三个过程。
第1节 燃料元件的径向 导热
燃料元件的径向导热 过程:燃料芯块内产生的 热传导至芯块表面→芯块 表面与包壳内壁间气体层 (间隙)导热→包壳壁中 的导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