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引起。此外,原始坯料愈高,愈容易冲偏。 措施:坯料高度 H 一般小于直径 D,个别情况下 H/D≤1.5;采用平冲头,圆角
不取太大。(锥形冲头和椭圆形冲头均有助于减小“走样”,但很容易将 孔冲歪。) ● 裂纹: (1)外表面裂纹:A 区金属外流时 B 区外径被迫增大,受到切向拉应力过大
引起。 措施:D/d 不宜太小。 (2)内孔圆角处裂纹:此处温度低,材料塑性低,且冲子都有锥度,将此处
B.终锻温度:碳钢的终锻温度约在铁-碳 平衡相图 A1 线以上 25~75℃,要保证钢在
终锻前具有足够的塑性,又要使锻件能够获得 良好的组织性能。终锻温度应高于再结晶温度, 以保证锻后再结晶完全,使锻件得到细晶粒组 织。过高的温度也会使锻件在冷却过程中晶粒继续变大,降低了机械性能,尤其是冲 击韧性降低得更多。确定终锻温度时必须综合平衡图和再结晶立体图来考虑。 ①、从碳钢平衡图可知,GSE 线以上是高温单相奥氏体区,塑性较好,变形抗力较低, 其终锻温度不能低于 A1 线。否则,塑性显著降低,变形抗力增大,加工硬化现象严 重,容易产生锻造裂纹。一般高于 A3、Acm 线 15~50℃。②、对于亚共析钢,在 A3 线以上 15 ~50℃。
但必须先锻成六方形再进行拔长,达到一定尺寸时再锻成圆形。 ★C.冲孔:
常用的冲孔方法:开式冲孔、实心冲子冲孔、空心冲子冲孔、在垫环上冲孔和闭 式冲孔 (1)质量问题及措施:
● 走样:“走样”:开式冲孔坯料高度减小,外径上小下大,而且下端面凸出, 上端面凹进。D/d 越小,走样越严重。
措施:一般取 D/d≈3。 ● 孔冲偏:冲子放偏,环形部分金属性质不均,冲头各处圆角、斜度不一致
矩形截面坯料: 当 B / H>1.5 时,A>0.4B 当 B / H<1.5 时,A>0.5B 圆形截面坯料:A>0.3D 7)倒角时对角线裂纹 原因:不均匀变形和附加拉应力引起的 措施:倒角时轻锻,对低塑性材料在圆砧内倒角 圆形截面(略): (1) 质量问题:用平砧采用小压下量拔长圆截面坯料时,不仅效率低,锻件内部易 产生纵向裂纹: 芯轴拔长 (1)质量问题 1.锻件的壁厚不均匀。 2.内壁容易产生裂纹,尤其是两端孔壁。 (2)原因 ①、内壁容易产生裂纹的原因:经一次压缩后内孔扩大,转一定角度再一次压缩 时,由于孔壁与芯轴间有一定间隙,在孔壁与芯轴上、下端压靠之前,内壁 金属由于弯曲作用受切向拉应力。另外,内孔壁长时间与芯轴接触,温度较 低,塑性较差,当应力值或延伸率超过材料当时允许的指标时便产生裂纹。 金属切向流动的愈多,即内孔增加愈大时,愈易产生孔壁裂纹,因此,在平 砧上拔长时,t/d 愈小(即壁越薄)时愈易产生裂纹。采用 V 型砧,可以减 小孔壁裂纹产生的倾向。 ②、端部孔壁更易产生裂纹的原因: a、由于芯轴对变形区金属摩擦阻力的作用,空心件端部呈图形状,下一次压
胀裂。 措施:冲子锥度不宜过大,对于低塑性材料(Cr12 型钢)可采用多次热冲。 当孔径大于 450mm 时,多采用空心冲头冲孔,一方面防止表面裂纹,并能除掉锭料 中心部分不好的金属。
(2)冲孔时为什么胚料有的变高,有的变矮,有的基本不变? 1)D/d 较小时,环壁较薄时,︱r︳较小, ︱︳较大,应力顺序, z 和r,且z ≈r,由应力应变顺序对应规律可知εz<0, 冲孔后坯料高度减小。
第十一章
1. 冷锻件图的功能及与零件图的 6 大区别(因素): 功能:用于锻件的检验。 因素:分模面的位置、加工余量和公差、模锻斜度、圆角半径、冲孔的连皮形式和 技术条件。
2. 为什么设计模锻斜度和圆角,分模面怎样选择? A.设计模锻斜度的原因:模锻时金属被压入型腔内,模壁受到弹性压缩,外力去除 后,模壁弹性回复而夹紧锻件,另外,由于金属与模壁间有摩擦存在,故锻件不易取 出。为减少材料损耗和机加工余量,在锻件易于取出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小的模锻斜 度。当锻件为钢、钛耐热合金时:外斜度取 5°~7°,内斜度取 7°、10°、12°; 当锻件为铝、镁合金时:外斜度取 3°~5°,内斜度取 5°~7°。 B.为便于金属在型腔内流动,提高模具使用寿命,锻件上所有尖锐棱角都必须做成 圆弧。 C.分模面选择原则: (1)、必须保证锻后锻件能完整地从型腔中方便的取出,锻件的侧表面上不得有内 凹的形状; (2)、保证金属容易充满型腔,最好使金属以镦粗方式充满型腔,避免以压入方式 充满型腔; (3)、应使模锻和切边模制造容易,为此,分模面应尽可能选择平面,如不可能时 选折面,尽量不选曲面; (4)、容易检查上下模间的错移; (5)、有利于平衡错移力; (6)、有利于干静地切除飞边。
5.金属的加热规范: 主要内容有:装炉温度、加热各个阶段炉子的升温速度、各个阶段加热(保温)时间 和总的加热时间、最终加热温度、允许的加热不均匀性和温度头等 原则:保证金属在加热过程中不产生裂纹、过热和过烧,加热均匀、氧化脱碳少,加 热时间短、生产效率高和节省能源等,总之应保证高效、优质、低消耗。 1、 加热温度:包括装炉温度,各个阶段的保温温度及出炉温度,对于尺寸小、塑形 好、导热性高、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可以哟个高温装炉,否则,为避免加热时产 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而出现裂纹,一般应低温装炉,加热过程中各阶段的保温时间, 也按钢的性能与毛胚的尺寸确定,出炉温度一般比始锻温度要高一些。 2、 加热速度:单位 t 表面温度上升的度数,也可用单位 t 内金属热透的厚度来表示, 有两种: a. 可能的最大的加热速度(快速加热):炉子以最大的供热能力加热时所能达到 的加热速度;(与炉子的结构型式、燃料种类及燃烧情况、坯料的形状尺寸及 在炉中的放置方法有关。) b. 金属允许的加热速度:金属在加热时不产生加热裂纹的加热速度。即不破坏 金属完整性的条件下所允许的加热速度。 (取决于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应 力。) 3、 加热时间:坯料在炉中均匀加热到规定温度所用的时间,它是加热各个阶段保温 时间和升温时间的总和,一般按实验数据和图表确定。也有按经验公式确定。
热锻工艺及模具设计
第九章
1、 常用的下料方法:锯切、剪切、折断下料、砂轮切割、火焰切割(气割)、阳极切割。 2、 锻前加热的目的及方法:提高金属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使之易于流动成形并获得良好
的锻后组织。 方法:火焰加热、电加热(电阻炉加热,接触电加热,盐浴炉加热和感应电加热)、少 无氧化加热。 3、 热锻温度范围的确定: A. 始锻温度:首先保证钢不出现过热和过烧现象。一般应低于铁—碳平衡图的固相线(或
第十章
1、自由锻工序分类: 基本工序:镦粗、拔长、冲孔、芯轴扩孔、芯轴拔长、弯曲、切割、错移、扭转、锻接等。 辅助工序:钢锭倒棱、预压钳把、分段压痕 修整工序:鼓形滚圆、端面平整、弯曲校正
2、从金属流动方面分析自由锻产生的质量问题的原因及其措施。 A.镦粗 (1)、主要质量问题:侧表面易产生纵向或呈 45°方向的裂纹;锭料镦粗后上、下端 常保留铸态组织;高坯料镦粗时常由于失稳而弯曲等。 (2)、原因: ①、Ⅰ区金属变形程度小、温度低,镦粗锭料时此区铸态组织不易破碎和再 结晶,仍保留粗大的铸态组织。Ⅱ区金属变形程度大、温度高, 铸态组织被破碎和再结晶充分,形成细小晶粒的锻态组织,锭料 中部的原有间隙也被焊合了。(内部组织不均匀) ②、Ⅱ区变形大,Ⅲ区变形小,Ⅱ区金属向外流动时便对Ⅲ区金属作用有径 向压应力,并使其在切向受拉应力。愈靠近坯料表面切向拉应力 愈大。当切向拉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或切向变形超过材料允 许的变形程度时,便引起纵向裂纹。低塑性材料由于抗剪切的能 力弱,常在侧表面产生 45°方向的裂纹。 ③、不同高径比尺寸的毛坯进行镦粗时,产生的鼓形特征和内部变形分布也 不同。 (3)、保证内部组织均匀,防止侧表面裂纹产生应采取的措施: ①、使用润滑剂和预热工具、②、采用凹形毛坯、③、采用软金属垫、④、采
缩时端部孔壁与芯轴间的间隙比其他部分大。 b、由于端部的外侧没有外端(刚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故此处被压缩时,切向拉应力很大。 c、 端部金属与冷空气长时间接触,降温较大,塑性较低。 (3)措施 ⑴、毛坯加热要均匀,拔长时每次转动角度和压下量也要均匀; ⑵、在高温下先锻毛坯的两端,然后再拔长中间部分: ① 厚壁锻件(t/d>0.5),一般采用上平下V型砧; ② 薄壁空心锻件(t/d<0.5),上、下均为V型砧; ③ 在锤上拔长厚壁锻件时,为了节约V型砧的制造费用等,上、下都用平砧,
a.A 区(困难变形区)的金属带着其 a 区金属向轴心方向流动,B 区金属则带着 靠近它的 b 区金属向增宽方向流动,a、b 两区的金属朝相反方向流动。DD1 和 EE1 便成为两部分金属最大的相对移动线,该两线附近金属变形最大。剧 烈的变形产生了很大的热量,使得两区急剧温升,发生过热乃至熔化现象, 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很快沿对角线开裂。
熔点)150~250 ℃。在有些情况下,还应考虑 坯料的原始组织、锻造方式和变形工艺等因素。 ①、当以钢锭为坯料时,由于其液态凝固时所 获得的原始晶粒组织比较稳定,产生过热和过 烧的倾向性小,钢锭的始锻温度比同种钢的钢 坯和钢材要高 20~50℃。 ②、当采用高速锤锻造时,高速变形时热效应 非常显著,始锻温度应比通常的始锻温度低。 ③、对于大型锻件的锻造,在确定其最后一火 (或两火)的始锻温度时,必须考虑最后工序剩 余的锻造比,如果此时的锻比小于 1.5,则应 适当降低始锻温度,以防晶粒长大,这对不能 用热处理方式细化晶粒的某些特殊钢来说尤 其重要。
2)D/d 较大(D/d≈5),环壁较厚,︱r︳ 较大, ︱︳较第一种情况小,应力顺序 , z 和r,且z ≈ 0.5(r + ),坯料 高度变化不大
3)D/d 很大,环壁很厚,外侧的, z 和r 均较小,内侧应力顺序z , 和 r,可算得冲孔后坯料内侧高度增加。
(2)措施: 1) 选择合适的送进量,l/h=0.5~0.8 。 2)拔长高速钢时采用“两轻一重”的方法;拔长低塑性钢材和铜合金时,锤砧有
较大的圆角,以促使接触面附近的金属轴向流动,降低不均匀变形程度; 3)生产大型锻件时为了保证中心部分锻透,采用表面降温法(中心压实法)锻造。 4)表面折叠: 原因:送进量很小,压下量很大,上下两端金属局部变形引起的。措施:增大送进量。 5)侧表面折叠 原因:拔长时压得太扁,翻转 90°压缩时坯料弯曲形成。 措施:减小压缩量,an/hn<2~2.5。 6)端面内凹 原因:送进量太小,表面金属变形大,轴心部分金属未变形或变形较小引起的。 措施:保证有足够的压缩长度和较大的压缩量,端部所留的长度应满足:
③、对于低碳钢(含碳量小于 0.3%),其终锻温度可以在 A3 线以下的两相
区。
因为这时材料仍具有足够的塑性,变形抗力也不大,并且还扩大了锻造温度范围。 ④、对于过共析钢,当温度低于 Acm 线以下时,还将析出二 次渗碳体,且沿晶界呈 网状分布。这时不能停锻,应继续锻打以破碎网状渗碳体。温度的进一步下降将因塑 性的显著降低而必须终止锻造。所以其终锻温度一般应在A1线以上 50 ~ 100℃。 4.钢在加热中的常见缺陷:氧化、脱碳、过热和过烧、裂纹。
b.当材料塑性差,锻件加热时间短,内部温度低或打击过重时,对角线处金属 流动过于剧烈,产生严重的加工硬化现象,也促使金属沿对角线开裂。
c.若送进量过大,沿长度方向流动的金属减少,沿横截面上的金属变形就更为 剧烈,沿对角线产生纵向裂纹的可能性增大
4)内部横向裂纹 拔长大锭料时,常遇到 l<0.5h 的情况,此时变形主要集中在上、下两部分,中 部变形小,在轴心部分沿轴向受到附加拉应力,在拔长锭料和低塑性材料时, 轴心部分原有的缺陷(缩松等)进一步扩大,易产生横向裂纹。
用铆镦、迭镦和套环内镦粗、⑤、采用反复镦粗拔长的锻造工艺。 B.拔长 矩形截面 : (1)、主要质量问题
①、坯料外部表面横向裂纹, ②、坯料外部表面角裂 ③、内部组织和性能的不均匀 ④、内部的纵裂纹(对角裂纹) ⑤、内部的横向裂纹 1)侧表面裂纹 当送进量较大(l>0.5h)时:心部变形较大,表面受拉应力; 当送进量过大(l>h)和压下量也很大时:展宽过多而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引起 侧表面开裂,类似于镦粗裂纹。 2)角裂 拔长时外端的存在加剧了轴向附加拉应力,尤其是边角部分冷却较快,塑性降 低,更易开裂。因此在拔长高合金工具钢和某些耐热合金时,易产生角裂,操 作时需注意倒角。 3)内部纵向裂纹(对角线裂纹) 当送进量较大,并且在坯料同一部位反复重击时产生。
不取太大。(锥形冲头和椭圆形冲头均有助于减小“走样”,但很容易将 孔冲歪。) ● 裂纹: (1)外表面裂纹:A 区金属外流时 B 区外径被迫增大,受到切向拉应力过大
引起。 措施:D/d 不宜太小。 (2)内孔圆角处裂纹:此处温度低,材料塑性低,且冲子都有锥度,将此处
B.终锻温度:碳钢的终锻温度约在铁-碳 平衡相图 A1 线以上 25~75℃,要保证钢在
终锻前具有足够的塑性,又要使锻件能够获得 良好的组织性能。终锻温度应高于再结晶温度, 以保证锻后再结晶完全,使锻件得到细晶粒组 织。过高的温度也会使锻件在冷却过程中晶粒继续变大,降低了机械性能,尤其是冲 击韧性降低得更多。确定终锻温度时必须综合平衡图和再结晶立体图来考虑。 ①、从碳钢平衡图可知,GSE 线以上是高温单相奥氏体区,塑性较好,变形抗力较低, 其终锻温度不能低于 A1 线。否则,塑性显著降低,变形抗力增大,加工硬化现象严 重,容易产生锻造裂纹。一般高于 A3、Acm 线 15~50℃。②、对于亚共析钢,在 A3 线以上 15 ~50℃。
但必须先锻成六方形再进行拔长,达到一定尺寸时再锻成圆形。 ★C.冲孔:
常用的冲孔方法:开式冲孔、实心冲子冲孔、空心冲子冲孔、在垫环上冲孔和闭 式冲孔 (1)质量问题及措施:
● 走样:“走样”:开式冲孔坯料高度减小,外径上小下大,而且下端面凸出, 上端面凹进。D/d 越小,走样越严重。
措施:一般取 D/d≈3。 ● 孔冲偏:冲子放偏,环形部分金属性质不均,冲头各处圆角、斜度不一致
矩形截面坯料: 当 B / H>1.5 时,A>0.4B 当 B / H<1.5 时,A>0.5B 圆形截面坯料:A>0.3D 7)倒角时对角线裂纹 原因:不均匀变形和附加拉应力引起的 措施:倒角时轻锻,对低塑性材料在圆砧内倒角 圆形截面(略): (1) 质量问题:用平砧采用小压下量拔长圆截面坯料时,不仅效率低,锻件内部易 产生纵向裂纹: 芯轴拔长 (1)质量问题 1.锻件的壁厚不均匀。 2.内壁容易产生裂纹,尤其是两端孔壁。 (2)原因 ①、内壁容易产生裂纹的原因:经一次压缩后内孔扩大,转一定角度再一次压缩 时,由于孔壁与芯轴间有一定间隙,在孔壁与芯轴上、下端压靠之前,内壁 金属由于弯曲作用受切向拉应力。另外,内孔壁长时间与芯轴接触,温度较 低,塑性较差,当应力值或延伸率超过材料当时允许的指标时便产生裂纹。 金属切向流动的愈多,即内孔增加愈大时,愈易产生孔壁裂纹,因此,在平 砧上拔长时,t/d 愈小(即壁越薄)时愈易产生裂纹。采用 V 型砧,可以减 小孔壁裂纹产生的倾向。 ②、端部孔壁更易产生裂纹的原因: a、由于芯轴对变形区金属摩擦阻力的作用,空心件端部呈图形状,下一次压
胀裂。 措施:冲子锥度不宜过大,对于低塑性材料(Cr12 型钢)可采用多次热冲。 当孔径大于 450mm 时,多采用空心冲头冲孔,一方面防止表面裂纹,并能除掉锭料 中心部分不好的金属。
(2)冲孔时为什么胚料有的变高,有的变矮,有的基本不变? 1)D/d 较小时,环壁较薄时,︱r︳较小, ︱︳较大,应力顺序, z 和r,且z ≈r,由应力应变顺序对应规律可知εz<0, 冲孔后坯料高度减小。
第十一章
1. 冷锻件图的功能及与零件图的 6 大区别(因素): 功能:用于锻件的检验。 因素:分模面的位置、加工余量和公差、模锻斜度、圆角半径、冲孔的连皮形式和 技术条件。
2. 为什么设计模锻斜度和圆角,分模面怎样选择? A.设计模锻斜度的原因:模锻时金属被压入型腔内,模壁受到弹性压缩,外力去除 后,模壁弹性回复而夹紧锻件,另外,由于金属与模壁间有摩擦存在,故锻件不易取 出。为减少材料损耗和机加工余量,在锻件易于取出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小的模锻斜 度。当锻件为钢、钛耐热合金时:外斜度取 5°~7°,内斜度取 7°、10°、12°; 当锻件为铝、镁合金时:外斜度取 3°~5°,内斜度取 5°~7°。 B.为便于金属在型腔内流动,提高模具使用寿命,锻件上所有尖锐棱角都必须做成 圆弧。 C.分模面选择原则: (1)、必须保证锻后锻件能完整地从型腔中方便的取出,锻件的侧表面上不得有内 凹的形状; (2)、保证金属容易充满型腔,最好使金属以镦粗方式充满型腔,避免以压入方式 充满型腔; (3)、应使模锻和切边模制造容易,为此,分模面应尽可能选择平面,如不可能时 选折面,尽量不选曲面; (4)、容易检查上下模间的错移; (5)、有利于平衡错移力; (6)、有利于干静地切除飞边。
5.金属的加热规范: 主要内容有:装炉温度、加热各个阶段炉子的升温速度、各个阶段加热(保温)时间 和总的加热时间、最终加热温度、允许的加热不均匀性和温度头等 原则:保证金属在加热过程中不产生裂纹、过热和过烧,加热均匀、氧化脱碳少,加 热时间短、生产效率高和节省能源等,总之应保证高效、优质、低消耗。 1、 加热温度:包括装炉温度,各个阶段的保温温度及出炉温度,对于尺寸小、塑形 好、导热性高、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可以哟个高温装炉,否则,为避免加热时产 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而出现裂纹,一般应低温装炉,加热过程中各阶段的保温时间, 也按钢的性能与毛胚的尺寸确定,出炉温度一般比始锻温度要高一些。 2、 加热速度:单位 t 表面温度上升的度数,也可用单位 t 内金属热透的厚度来表示, 有两种: a. 可能的最大的加热速度(快速加热):炉子以最大的供热能力加热时所能达到 的加热速度;(与炉子的结构型式、燃料种类及燃烧情况、坯料的形状尺寸及 在炉中的放置方法有关。) b. 金属允许的加热速度:金属在加热时不产生加热裂纹的加热速度。即不破坏 金属完整性的条件下所允许的加热速度。 (取决于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应 力。) 3、 加热时间:坯料在炉中均匀加热到规定温度所用的时间,它是加热各个阶段保温 时间和升温时间的总和,一般按实验数据和图表确定。也有按经验公式确定。
热锻工艺及模具设计
第九章
1、 常用的下料方法:锯切、剪切、折断下料、砂轮切割、火焰切割(气割)、阳极切割。 2、 锻前加热的目的及方法:提高金属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使之易于流动成形并获得良好
的锻后组织。 方法:火焰加热、电加热(电阻炉加热,接触电加热,盐浴炉加热和感应电加热)、少 无氧化加热。 3、 热锻温度范围的确定: A. 始锻温度:首先保证钢不出现过热和过烧现象。一般应低于铁—碳平衡图的固相线(或
第十章
1、自由锻工序分类: 基本工序:镦粗、拔长、冲孔、芯轴扩孔、芯轴拔长、弯曲、切割、错移、扭转、锻接等。 辅助工序:钢锭倒棱、预压钳把、分段压痕 修整工序:鼓形滚圆、端面平整、弯曲校正
2、从金属流动方面分析自由锻产生的质量问题的原因及其措施。 A.镦粗 (1)、主要质量问题:侧表面易产生纵向或呈 45°方向的裂纹;锭料镦粗后上、下端 常保留铸态组织;高坯料镦粗时常由于失稳而弯曲等。 (2)、原因: ①、Ⅰ区金属变形程度小、温度低,镦粗锭料时此区铸态组织不易破碎和再 结晶,仍保留粗大的铸态组织。Ⅱ区金属变形程度大、温度高, 铸态组织被破碎和再结晶充分,形成细小晶粒的锻态组织,锭料 中部的原有间隙也被焊合了。(内部组织不均匀) ②、Ⅱ区变形大,Ⅲ区变形小,Ⅱ区金属向外流动时便对Ⅲ区金属作用有径 向压应力,并使其在切向受拉应力。愈靠近坯料表面切向拉应力 愈大。当切向拉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或切向变形超过材料允 许的变形程度时,便引起纵向裂纹。低塑性材料由于抗剪切的能 力弱,常在侧表面产生 45°方向的裂纹。 ③、不同高径比尺寸的毛坯进行镦粗时,产生的鼓形特征和内部变形分布也 不同。 (3)、保证内部组织均匀,防止侧表面裂纹产生应采取的措施: ①、使用润滑剂和预热工具、②、采用凹形毛坯、③、采用软金属垫、④、采
缩时端部孔壁与芯轴间的间隙比其他部分大。 b、由于端部的外侧没有外端(刚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故此处被压缩时,切向拉应力很大。 c、 端部金属与冷空气长时间接触,降温较大,塑性较低。 (3)措施 ⑴、毛坯加热要均匀,拔长时每次转动角度和压下量也要均匀; ⑵、在高温下先锻毛坯的两端,然后再拔长中间部分: ① 厚壁锻件(t/d>0.5),一般采用上平下V型砧; ② 薄壁空心锻件(t/d<0.5),上、下均为V型砧; ③ 在锤上拔长厚壁锻件时,为了节约V型砧的制造费用等,上、下都用平砧,
a.A 区(困难变形区)的金属带着其 a 区金属向轴心方向流动,B 区金属则带着 靠近它的 b 区金属向增宽方向流动,a、b 两区的金属朝相反方向流动。DD1 和 EE1 便成为两部分金属最大的相对移动线,该两线附近金属变形最大。剧 烈的变形产生了很大的热量,使得两区急剧温升,发生过热乃至熔化现象, 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很快沿对角线开裂。
熔点)150~250 ℃。在有些情况下,还应考虑 坯料的原始组织、锻造方式和变形工艺等因素。 ①、当以钢锭为坯料时,由于其液态凝固时所 获得的原始晶粒组织比较稳定,产生过热和过 烧的倾向性小,钢锭的始锻温度比同种钢的钢 坯和钢材要高 20~50℃。 ②、当采用高速锤锻造时,高速变形时热效应 非常显著,始锻温度应比通常的始锻温度低。 ③、对于大型锻件的锻造,在确定其最后一火 (或两火)的始锻温度时,必须考虑最后工序剩 余的锻造比,如果此时的锻比小于 1.5,则应 适当降低始锻温度,以防晶粒长大,这对不能 用热处理方式细化晶粒的某些特殊钢来说尤 其重要。
2)D/d 较大(D/d≈5),环壁较厚,︱r︳ 较大, ︱︳较第一种情况小,应力顺序 , z 和r,且z ≈ 0.5(r + ),坯料 高度变化不大
3)D/d 很大,环壁很厚,外侧的, z 和r 均较小,内侧应力顺序z , 和 r,可算得冲孔后坯料内侧高度增加。
(2)措施: 1) 选择合适的送进量,l/h=0.5~0.8 。 2)拔长高速钢时采用“两轻一重”的方法;拔长低塑性钢材和铜合金时,锤砧有
较大的圆角,以促使接触面附近的金属轴向流动,降低不均匀变形程度; 3)生产大型锻件时为了保证中心部分锻透,采用表面降温法(中心压实法)锻造。 4)表面折叠: 原因:送进量很小,压下量很大,上下两端金属局部变形引起的。措施:增大送进量。 5)侧表面折叠 原因:拔长时压得太扁,翻转 90°压缩时坯料弯曲形成。 措施:减小压缩量,an/hn<2~2.5。 6)端面内凹 原因:送进量太小,表面金属变形大,轴心部分金属未变形或变形较小引起的。 措施:保证有足够的压缩长度和较大的压缩量,端部所留的长度应满足:
③、对于低碳钢(含碳量小于 0.3%),其终锻温度可以在 A3 线以下的两相
区。
因为这时材料仍具有足够的塑性,变形抗力也不大,并且还扩大了锻造温度范围。 ④、对于过共析钢,当温度低于 Acm 线以下时,还将析出二 次渗碳体,且沿晶界呈 网状分布。这时不能停锻,应继续锻打以破碎网状渗碳体。温度的进一步下降将因塑 性的显著降低而必须终止锻造。所以其终锻温度一般应在A1线以上 50 ~ 100℃。 4.钢在加热中的常见缺陷:氧化、脱碳、过热和过烧、裂纹。
b.当材料塑性差,锻件加热时间短,内部温度低或打击过重时,对角线处金属 流动过于剧烈,产生严重的加工硬化现象,也促使金属沿对角线开裂。
c.若送进量过大,沿长度方向流动的金属减少,沿横截面上的金属变形就更为 剧烈,沿对角线产生纵向裂纹的可能性增大
4)内部横向裂纹 拔长大锭料时,常遇到 l<0.5h 的情况,此时变形主要集中在上、下两部分,中 部变形小,在轴心部分沿轴向受到附加拉应力,在拔长锭料和低塑性材料时, 轴心部分原有的缺陷(缩松等)进一步扩大,易产生横向裂纹。
用铆镦、迭镦和套环内镦粗、⑤、采用反复镦粗拔长的锻造工艺。 B.拔长 矩形截面 : (1)、主要质量问题
①、坯料外部表面横向裂纹, ②、坯料外部表面角裂 ③、内部组织和性能的不均匀 ④、内部的纵裂纹(对角裂纹) ⑤、内部的横向裂纹 1)侧表面裂纹 当送进量较大(l>0.5h)时:心部变形较大,表面受拉应力; 当送进量过大(l>h)和压下量也很大时:展宽过多而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引起 侧表面开裂,类似于镦粗裂纹。 2)角裂 拔长时外端的存在加剧了轴向附加拉应力,尤其是边角部分冷却较快,塑性降 低,更易开裂。因此在拔长高合金工具钢和某些耐热合金时,易产生角裂,操 作时需注意倒角。 3)内部纵向裂纹(对角线裂纹) 当送进量较大,并且在坯料同一部位反复重击时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