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音乐形态分析
[嘎达梅林,长号,独奏曲]长号独奏曲《嘎达梅林》赏析
长号独奏曲《嘎达梅林》赏析场号独奏曲《嘎达梅林》是一首具有民族风情的曲目,描写蒙古大草原上人民反抗压迫的英雄事迹。
马友道先生在1959年秋利用长号特有滑音等多种技巧来变现蒙古的长调和蒙古人们的情怀,感情色彩是及其浓厚的。
此作品自诞生以来,深受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长号演奏者们和广大听众喜爱。
一部深入人心的伟大作品,值得每位音乐爱好者用心聆听、感悟,更重要的是,需要演奏家的不断传承,让这部伟大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长号器乐作品可以源远流长,感动更多的心灵。
一、乐曲简介与写作背景简介(一)乐曲简介。
《嘎达梅林》是马友道先生改编为长号曲。
在乐曲中,总共分为了四个部分来描绘这个故事。
1、引子:着重描写蒙古草原上壮丽而绚丽的风景;2、奋起反抗:嘎达梅林带领与恶势力进行激烈的战斗;3、思念家乡,战死沙场:描写嘎达梅林怀念家乡的情感与嘎达梅林在战役中不幸牺牲;4尾声:以光辉明朗的曲调描写蒙古人民对嘎达梅林的怀念之情。
(二)写作背景简介。
故事中的嘎达梅林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蒙古族人,汉名孟青山。
清朝末期,为了防止沙皇的进一步侵略,中央政府逐渐在蒙旗开垦荒地,从1916年开始,军阀张作霖开始大量放垦。
1929年。
东北易帜之后,张学良继续开垦土地,嘎达梅林等人终于开始反抗,最后嘎达梅林的起义失败,战死沙场。
马友道先生在这个时期改编创作长号独奏曲《嘎达梅林》无疑是印证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在迎合着时代背景和艺术背景,在这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更加有深意,是有血有肉的成功作品。
二、《嘎达梅林》中主要的音乐特色表现手法及应用(一)演奏技巧的运用1.引子部分的技巧。
引子中长号长音的表达以及音准的把控很重要,在连续的几个长音中将用平稳的音色的演奏。
引子可以说是整曲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同样也是最适合长号来演奏的部分,慢而低沉的表现形式突出长号乐器本身的演奏特色。
2.音乐展开部分的技巧。
音乐展开部分,节奏较快,需要连续运用打键来缓解拉管在快速演奏中的不便。
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音乐形态分析
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音乐形态分析民歌《嘎达梅林》作为我国蒙古族民歌的代表性作品,在蒙古族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蒙古族的人民中流传之广、影响之深、传播之久足以看出它的地位及意义。
分析《嘎达梅林》的音乐形态特征,从而更好地窥探其审美特质,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背景嘎达梅林(1892-1931),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人。
嘎达是儿子的意思,梅林则代表着官职。
在当时的社会上,欧洲列强入侵我国,年代处于动乱时期。
达尔汗旗王爷与军阀反动派相互勾结,强行开垦草原。
嘎达梅林为了群众的利益强行阻止,结果丢失官职,被逐出王府,定为死罪。
嘎达梅林出狱后带领农民起义抗争,领导七百多人的队伍,与军阀进行激烈战斗,最终因实力悬殊,战死在辽河流域。
在科尔沁草原上,关于嘎达梅林的故事流传至今,影响广泛而深远。
代表性的题材有叙事诗、民歌、交响诗等。
嘎达梅林这一人物也是蒙古人民崇拜的对象和英雄。
其中民歌的传唱与流传甚广,家喻户晓。
二、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歌词“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北方飞来的大鸿雁啊,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天上的鸿雁从南往北飞,是为了追求太阳的温暖,反抗王府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幸福。
”三、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音乐形态分析1.整体结构分析这首蒙古族民歌整体风格为慢板,调式为 A 羽五声调式。
其曲式结构为两句类一段式。
第一乐句 5 个小节,第二乐句也是 5 个小节。
两个乐句之间的关系为对称性。
2.主题乐句分析民歌《嘎达梅林》的主题乐句在前五小节便展现出来,其中第一和第二小节为动机材料,也属于核心材料。
第三四小节是一二小节的引申发展。
前两小节使用的节奏类型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可以划分出三个三音组。
也是三个具有特征性的曲调。
前三个音为五度旋律音程上行进行,属于主音到属音的关系。
嘎达梅林的歌曲简介
嘎达梅林的歌曲简介这歌呀,就像是从大草原深处吹来的一阵风,带着浓浓的草原气息。
它讲述的是一个特别英勇的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故事。
在那片广阔的草原上,嘎达梅林为了保护牧民们的土地和权益,挺身而出。
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就像一个人要单挑一群大坏蛋一样勇敢。
歌曲的旋律呢,特别的悠扬,就像马背上的缰绳,一下就把你的心给牵住了。
开头的时候,那音符就像是小羊羔在草原上轻轻跳跃,慢慢地带你走进那个充满传奇的世界。
等旋律慢慢展开,就像是草原上的骏马开始奔腾,充满了力量。
听着这旋律,你仿佛能看到嘎达梅林骑着马,带领着牧民们与那些贪婪的坏人斗争的场景。
歌词也特别的有画面感。
每一句歌词都像是一幅草原上的画卷,描绘着草原的美丽,也诉说着嘎达梅林的英勇事迹。
它不是那种文绉绉的词,而是特别直白又充满感情的话,就像牧民们围坐在篝火边,你一言我一语讲述这个英雄故事一样。
在蒙古族人民的心中,《嘎达梅林》可不仅仅是一首歌,它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就像我们心中的超级英雄一样,嘎达梅林永远活在这首歌里。
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只要这首歌的旋律响起,大家都会不自觉地跟着哼唱起来。
而且呀,这首歌还传播得特别远呢。
它让很多没有去过草原的人,也知道了嘎达梅林这个英雄,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蒙古族的文化。
每次听到这首歌,就感觉自己好像被带到了那片蓝天白云下的大草原,能看到成群的牛羊,能感受到牧民们的热情。
《嘎达梅林》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音乐的皇冠上。
它用独特的方式,传承着历史,传递着勇敢和正义的力量。
不管时间怎么流转,这首歌都会一直传唱下去,因为它背后的故事和它所蕴含的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科尔沁民歌的内容特点探析——以三首科尔沁民歌为例
艺林漫话 ┃ The art circles科尔沁民歌种类多样,有反压迫剥削的《嘎达梅林》,有思念亲人、怀念故土的《诺恩吉雅》,更有表达爱情、互诉衷肠的 《韩秀英》 。
三种不同种类的科尔沁民歌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各自的特点。
本文从背景内容、音乐本体等角度对以上三首民歌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总结出科尔沁民歌的内容特点以及折射出的历史文化。
一、科尔沁民歌研究现状近些年来,关于科尔沁民歌的相关研究论文逐渐增多,笔者搜集到的资料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研究传统音乐方面的论文有:陶秀珍的《科尔沁民歌文化研究》,色音套格特的《科尔沁民歌外来文化影响研究》等五十余篇。
2.研究创作方面的论文有:包清文的《科尔沁民歌在当代音乐创作中融入的研究》一篇。
3.关于内蒙古地区民歌传承与保护方面的论文有:王兴斌的《科尔沁地区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与传承研究》等七篇。
二、科尔沁的历史概况科尔沁原本是一个蒙古部落的名称,现在是科尔沁部族居住、生活的地区。
十三世纪初,科尔沁部落经过几次大规模迁徙之后,于明朝中叶进入松嫩平原。
目前,科尔沁地区指以通辽市为中心,包括兴安盟以及周边的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等地区。
受到部落文化的发展和地缘关系的影响,当今的科尔沁已成为文化地理学名称,科尔沁文化可谓是以蒙古科尔沁部落社会文化为基础组成的地域文化范畴。
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十三世纪时曾使用畏兀儿字母来拼写蒙语。
到忽必烈时代,藏族喇嘛八思巴于1269年创造了一种蒙古新文字,即八思巴字。
1307年,蒙古族语言学家搠思吉斡节儿创造了至今通用的蒙古文字。
中国的蒙古语的使用由于环境的影响和对语言结构要求的严谨,使得现在大部分蒙古族年轻人,特别是城市里的一代,渐渐不再使用母语交流,语言的传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内容、风格、形成及特点与蒙古族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历史传承等方面有密切的联系。
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欣赏《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嘎达梅林》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蒙古族民歌历史悠久、内容非常丰富。
有长调和短调之分。
长调民歌高亢悠远,与草原的环境和蒙古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族的历史,既善于叙事又善于抒情。
《嘎达梅林》是一首蒙古族短调民歌,具有叙事性的特点,歌颂了民族英雄嘎达梅林带领牧民起义,反抗王爷统治的英雄事迹。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经过几年循序渐进的学习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简易的音乐欣赏,形成了一定的良好音乐欣赏习惯,但对音乐的文化背景等把握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教师对音乐知识上的教学继续加强并有针对性地引导。
教师要做到注重因材施教,利用生动活泼,赋予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音乐习惯,提高音乐学习欣赏能力;用激励性的语言,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审美。
三、教学目标1.欣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感受歌曲悲壮的情绪,并熟练演唱歌曲。
2.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3.通过欣赏及演唱《嘎达梅林》,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
四、学习重点难点马头琴《嘎达梅林》和民歌《嘎达梅林》都是本课欣赏的重点。
《嘎达梅林》有多种音乐形式,包括民歌、叙事诗、大提琴协奏曲、电影音乐及交响诗等,根据本单元内容的系统性,我把马头琴《嘎达梅林》和民歌《嘎达梅林》作为重点内容,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感受不同歌唱家所演唱的《嘎达梅林》所表达的感情和情绪的不同。
五、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活动1.课前播放蒙古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光片。
2.导入新课、交流蒙古族的风俗人情:教师播放马头琴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提问:这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这是哪个名族的乐器?他的音色有什么特点?3.认识马头琴、讲马头琴的故事。
(1)认识马头琴。
(课件出示马头琴图片)。
师: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传统乐器,因在琴杆的顶上雕着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嘎达梅林》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嘎达梅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嘎达梅林》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一首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民歌,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歌词描绘了嘎达梅林英勇斗争的故事。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蒙古族的音乐特点,感受民歌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蒙古族音乐特色较为特殊,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嘎达梅林的故事可能不太熟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介绍。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音乐特点,感受民歌的魅力。
2.学会《嘎达梅林》这首歌曲,并能用正确的姿势和表情进行演唱。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嘎达梅林》这首歌曲,掌握蒙古族的音乐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特色,准确表现歌曲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了解嘎达梅林的故事背景。
2.运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采用分组教学法,让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
4.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蒙古族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特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讲述嘎达梅林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景。
2.学唱歌曲: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模仿,注意音准和节奏。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4.展示:各组依次展示演唱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5.拓展:介绍蒙古族的其他音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民族音乐魅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名《嘎达梅林》、蒙古族音乐特点、教学重点难点等内容。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演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终结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和音乐素养的提升。
蒙古族民歌艺术特色的比较研究——以《牧歌》和《嘎达梅林》为例
蒙古族民歌艺术特色的比较研究一以《牧歌》和《嘎达梅林》为例一、蒙古族民歌历史文化背景蒙古族自称“蒙古”。
原来是蒙古语族中一个部落的名称,再后来,蒙古部落的首领成吉思汗统一其他部落后,遂成就“蒙古”这一新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族是古老的游牧民族,人民大多数以畜牧业为生,也有少部分以农业为生。
早在一千多年前,蒙古族并不是以游牧为主要生存方式的民族,而是以林间狩猎为主要生存方式,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再加上位处草原,地理因素,人们为了生存便转向了游牧业的发展,蒙古族人民由林间狩猎民歌转化为草原游牧民歌,经过世人传承与演唱,形成了蒙古族各个地区不同体裁的蒙古族民歌,蒙古族幅员辽阔,人民能歌善舞,在劳动生活中衍生了一系列不同种类的歌曲。
蒙古族人民能征善战,所征战之领地一度横跨亚欧大陆,经过千年的时间洗礼,蒙古族民歌中所沾染的外国异域风情,能歌善舞的蒙古人民口中形成一种独特的魅力一宜延续至今。
至今,蒙古族民间歌曲已经成为民间音乐中最丰富、且流传最广的民间艺术歌曲形式。
如果按照题材分类,可以将蒙古族民歌分为宴歌、狩猎歌、牧歌、思乡曲、礼俗歌、叙事歌和儿歌等。
按照音乐特点可以分为长调民歌,在蒙古族语中称为为“乌日图音道”,也叫长歌,音如其名,节奏自由。
短调民歌,也称“宝格尼道工二、蒙古族民歌音乐作品分析与艺术特色的比较研究本章着重对蒙古族民歌的长短调体裁进行分析,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虽涌现出很多的不同体裁的民歌,有一段时间我都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以什么歌曲为例进行分析,我知道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他们有一种歌曲体裁叫做牧歌,它既是一种体裁又是一首歌曲,同时它也是一首长调歌曲,所以我将这首歌曲作为长调进行音乐分析。
在短调中有一首以歌颂英雄故事体裁的歌曲《嘎达梅林》,这首歌曲对于蒙古族意义深远,代表着农民独立的坚强意志。
(一)以长调民歌《牧歌》为例1 .音乐分析首先我们应对蒙古族长调民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蒙古族长调民歌起源于蒙古族人民在草原游牧时,歌唱牛、羊、骏马、草原和天空的一种牧歌,表达对大自然与万物的一种情感。
浅谈歌曲的艺术处理——以歌曲《嘎达梅林》为例
Abstract
The artistic treatment of the song is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plan for the solution of the song after getting the work, including the skill problem of the whole song here. Here the idea of planning is not blind and follow one's inclinations, tune ups and downs, from works until to harmony, rhythm and the singer of the performance give direction to singer inner emotional inspiration effect, can fi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entire work, must be grasped in particular, in the process of singing art of comparative, in a work of art and GeChangXing has far dynamics in work, has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The key is to find the highs and lows of a song. Use low points as foreshadowing to highlight high points. Care should be taken not to gild the lily when singing. The key sentence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articulation and emo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a small section, and even spend time on a small after sound to find the most suitable way of singing. Through consulting professional books and substantial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singing, this paper makes a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song "gada merlin" through the guidance of the tutor, the summary and combing of the treatment and the reference of other professional papers.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2欣赏《嘎达梅林》1人教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嘎达梅林》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民歌,它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充满了蒙古族特色。(详细解释概念)。它不仅是音乐艺术的体现,也承载着蒙古族的民族情感和文化传承。(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欣赏《嘎达梅林》这首歌曲,来看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表达蒙古族的民族情感。
3.丰富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4.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学唱歌曲,掌握典型节奏和音色,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3.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分析歌曲曲式结构,鼓励改编和创新,提高音乐创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尊重,深入了解《嘎达梅林》所蕴含的民族情感,增进对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与尊重。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集体演唱,学会倾听、配合,培养协作精神。
-深入理解曲式结构:曲式结构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情感表达:歌曲的情感表达较为深沉,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蒙古族文化背景,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举例解释:
-在突破节奏难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互动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典型节奏。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2欣赏《嘎达梅林》1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2欣赏《嘎达梅林》1,人教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了解《嘎达梅林》的创作背景及蒙古族音乐特点。
2.欣赏《嘎达梅林》的歌曲旋律,感受其节奏、速度、音色等音乐元素。
3.学习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并能够准确地演唱。
小议《嘎达梅林》的音乐风格
小议《嘎达梅林》的音乐风格《嘎达梅林》交响诗,辛沪光作曲,1956年创作。
交响诗取材于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并以流传极广的内蒙民歌《嘎达梅林》的曲调为基本音调创作。
嘎达梅林的音乐风格体现了蒙古族的音乐情感,现实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为最后胜利继续进行着武装斗争的思想情感。
嘎达梅林交响诗音乐风格《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一首短调民歌。
它所歌唱的,是现代历史上蒙古族的一位英雄。
“嘎达”是人名,“梅林”是官衔。
嘎达梅林是蒙古哲里木盟达尔汉族的职位低微的小官。
他面对封建王爷勾结国民党军阀,欺压人民的残酷现实,扯起了造反的旗帜,提出“为了土地,为了自由,让我们拿起武器起义”的庄严口号。
于是,四面八方的贫苦牧民纷纷加入了起义军。
他们转战在辽阔的科尔沁草原上,后因被内奸陷害,在辽河畔战斗中被敌包围,全部人马壮烈牺牲。
英雄倒下了,悲壮的歌声却永存于蒙古族人民的心间。
东蒙人民将嘎达梅林的事迹变成长篇叙事体的颂歌。
原有歌词五六十段,音乐家安波整理、翻译成现在的4段词。
它突出了原民歌的主题,也便于演唱和记忆。
《嘎达梅林》的每段歌词都以飞得高原的鸿雁起兴,比喻英雄的宏伟大志。
歌曲结构方整,他是两个对称的乐句。
上句从羽调式的主音6开始,首先进入上五度音3,63这五度进行,为整首民歌奠定了一个庄严、肃穆的基调,然后经两次起落,最后再起,奋力作出三个向上的四度跳跃,到达了整曲的1,后转主音6上,进行长时间的发挥。
这种起伏跌宕的旋律,象征着英雄百折不挠,经历艰辛,他那高大形象终于耸立在内蒙古草原上。
下句同样经过三次曲折,最后落在主音6上。
如果说,上乐句突出了对英雄的歌颂,那么下乐句则突出了对烈士的怀念。
嘎达梅林诞生于民间,他牺牲了,人民把他的名字深深地埋在心底。
请看第七小节5616,这里的六度大跳,八度进行,都很有悲壮气势,紧接的第八小节1156又转入低回婉转,表现了先烈与人民间的骨肉之情,第九小节中的51是五度下行跳进。
它与曲首63那个上五度跳进相互呼应,不仅含有悲壮气氛,还具有稳定、沉静的功能,再次显示了嘎达梅林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古筝《嘎达梅林》介绍
有关古筝曲《嘎达梅林》的介绍
古筝曲《嘎达梅林》是一首由蒙古族传统叙事长歌改编而成的筝曲,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有关古筝曲《嘎达梅林》的介绍如下:
1.曲目来源:《嘎达梅林》原是一首流传于内蒙古地区的叙事民歌,讲述的是蒙古族英雄
嘎达梅林为了保卫草原、抵抗封建王爷的暴政而发起的武装起义的故事。
这首民歌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民族文化内涵。
2.曲目特点:古筝曲《嘎达梅林》通过独特的音乐手法,展现了这首叙事长歌的壮丽与
悲壮。
乐曲中运用了丰富的节奏变化、音色对比以及情感表达,古筝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现力在这首曲目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3.结构分析:这首古筝曲目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乐曲开始以缓慢的引子引入,逐渐展
开,进入高潮部分,最后以壮烈的尾声结束。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通过运用不同的演奏手法,如滑音、颤音、拨弦等,表现出曲目中丰富的音乐元素和情感内涵。
4.意境表现:古筝曲《嘎达梅林》不仅表现了曲目本身所叙述的故事情节,还通过音乐
语言,展现了蒙古族草原的辽阔壮美、英雄形象的崇高以及人民对于自由和正义的渴望。
整首曲目意境深远,令人感受到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历史文化底蕴。
5.演奏技巧:演奏这首曲目需要较高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演奏者需掌握古筝的
多种演奏手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以表现出曲目中丰富的音乐元素和情感内涵。
同时,演奏者还需深入理解曲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音乐表现出其内在的艺术价值。
《嘎达梅林之歌研究》范文
《嘎达梅林之歌研究》篇一一、引言嘎达梅林,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名字,是内蒙古草原上一位英勇的传奇英雄。
其历史事迹被后人编撰成歌曲广为流传,这首名为“嘎达梅林之歌”的歌曲也成为了民族音乐的经典之作。
本篇论文将就嘎达梅林之歌的背景、音乐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二、嘎达梅林之歌的背景嘎达梅林之歌的创作背景源于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
嘎达梅林是一位草原上的英勇骑士,他在人民起义运动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成为人们心中勇敢的象征。
此歌讲述了嘎达梅林抗争暴政,反抗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表达了人民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三、嘎达梅林之歌的音乐特点1. 旋律优美:嘎达梅林之歌的旋律悠扬动听,富有民族特色。
其曲调既表现了草原的辽阔与宁静,又展现了草原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2. 节奏明快:歌曲的节奏感强烈,符合蒙古族人民豪放、奔放的性格特点。
在歌唱过程中,人们能够感受到草原上的风驰电掣和奔腾不息的力量。
3. 乐器伴奏:歌曲通常由马头琴等蒙古族传统乐器伴奏,使得歌曲更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四、嘎达梅林之歌的文化内涵1. 爱国主义情怀:嘎达梅林之歌展现了人民对祖国和自由的热爱,表现了人们对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捍卫精神。
这种精神鼓舞着后人为了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2. 民族精神:歌曲中蕴含了蒙古族人民的团结、勇敢、顽强等优秀品质,反映了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
3. 历史记忆:通过歌唱嘎达梅林的故事,人们得以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将这一段历史记忆代代相传。
五、嘎达梅林之歌的影响1. 艺术影响:嘎达梅林之歌作为民族音乐的经典之作,对蒙古族音乐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创作灵感。
2. 社会影响:歌曲传播了正义与自由的思想,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它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3. 历史影响:通过歌唱嘎达梅林的故事,人们得以了解历史、传承文化。
这首歌曲成为了一部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为后人研究蒙古族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嘎达梅林
3.聆听两首蒙古族乐曲片段,分辨它们分别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可从下列乐器中选择。
第一首
第二首
板胡
中胡
马头琴
第一首《草原上》由 ___中___胡______演奏;第二首《清凉的泉水》由__马___头___琴____演奏。
参考答案
乐评专栏
我的编创
请听辨下列歌曲,说说它们属于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 还是“短调”。
全曲的节奏舒展从容、深沉有力,一字一拍一音。
音调宽广豪迈、庄重肃穆,既抒发了人民对英雄的怀念和 崇敬之情,又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歌曲范唱
歌曲伴奏
歌曲欣赏
常用装饰音记号
用以装饰旋律的音叫做“装饰音”,被装饰的音叫“本音”。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是一首蒙古长调民歌,是阿拉善长 调民歌的代表曲目,位居阿拉善八大长调民歌之首。
《乌云珊丹》 《辽阔的草原》
长调 短调
参考答案
听音频的效果,写出合适的装饰音名称。
音频一 音频二 音频三 音频四
滑音(上滑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倚音(单倚音、前倚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波音(上波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形马 蒙声的头 古音琴琴 族圆身是 人 润, 和 一 民低雕种 喜回刻两 爱宛成弦 的转马的 乐,头弦 器音形乐
量状器 较的, 小琴有 。柄梯
歌曲范唱
歌曲伴奏
请仿照上句旋律线在图上画出下句的旋律线,体会歌曲旋律的特 点。
歌曲范唱
歌曲伴奏
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为单乐段,上下句结构,五声 羽调式。属于蒙古族民歌中的短调。
《2024年清唱剧《嘎达梅林》女高音唱段分析》范文
《清唱剧《嘎达梅林》女高音唱段分析》篇一一、引言清唱剧《嘎达梅林》是一部以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为题材的经典作品,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情的歌词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本文将重点对女高音唱段进行详细分析,探究其音乐特征、情感表达及演唱技巧等方面,以期为该作品的研究和演绎提供参考。
二、作品背景与女高音唱段概述《嘎达梅林》清唱剧以历史人物嘎达梅林为原型,讲述了其英勇抗争的故事。
作品在音乐上融合了蒙古族民间音乐元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女高音唱段作为该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高亢激越的旋律、深情厚重的歌词,展现了剧中人物的情感世界。
三、女高音唱段的音乐特征分析1. 旋律特点:女高音唱段的旋律高亢激越,具有强烈的冲击力。
在音乐进行中,运用了大量的跳进和级进手法,使得旋律更加富有动感和张力。
同时,旋律中融入了蒙古族民间音乐的元素,使得整个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 节奏特点:女高音唱段的节奏鲜明,多采用富有动力的节奏型,使得音乐更加富有活力和激情。
在演唱过程中,通过节奏的变化,表达了剧中人物内心的起伏和情感的变化。
3. 和声特点:女高音唱段在和声上运用了丰富的手法,包括平行和弦、分解和弦等,使得整个作品在和声上更加丰富和饱满。
同时,和声的运用也使得女高音的旋律更加突出,更加动人。
四、女高音唱段的情感表达分析女高音唱段在情感表达上具有深厚的内涵。
通过高亢激越的旋律、深情的歌词以及演唱者的表演,将剧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女高音唱段不仅表现了剧中人物的勇敢、坚韧和忠诚等优秀品质,还表达了他们对爱情、家乡和民族的深厚感情。
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需要通过深入理解剧本和角色,将情感融入音乐中,以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
五、女高音唱段的演唱技巧分析1. 音色控制:女高音唱段要求演唱者具备优美的音色和良好的音准。
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需要控制好音色的明暗、刚柔等变化,以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 气息运用:女高音唱段在气息运用上要求较高。
说课稿 人音版 音乐 五年级 下册 《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交响诗《嘎达梅林》它描写并歌颂了蒙古英雄嘎达梅林为了保护草原,率领牧民起义,与当时残酷的封建王爷、军阀英勇战斗的悲壮事迹。
音乐素材来自同名的民歌,作品曲式为奏鸣曲式,分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
作品体裁为交响诗,是一首叙事性及戏剧性的大型单乐章管弦乐曲,使用了交响形式的手法,以著名的蒙古民族历史故事为题材,故事情节形象地呈现于乐曲中,全曲用时约17分钟。
2.教材中的地位《嘎达梅林》是一首交响诗,从作品深度来说更加深刻,容量也更大,鉴于此,应把这一内容安排为欣赏的第二课时。
从各民族音乐体系来说,作为一首以蒙古民歌为素材的音乐作品,它也应当承担起帮助学生了解蒙古民族民间音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民歌和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让学生从“情”的角度,了解和体会民族音乐文化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热爱民族英雄、热爱民族音乐。
2.技能目标:聆听交响诗《嘎达梅林》,感受和体验乐曲中用各种音乐要素(如:力度、旋律、节奏、音色、速度等)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并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3.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标题音乐的特点,并能对标题音乐感兴趣。
三、教学重点欣赏《嘎达梅林》,并通过各音乐要素的分析、比较来充分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
四、教学难点1.注意乐器音色的听辨。
五、教学方法1.想象体验法2.比较法3.自学法4.节奏模仿法六、教学过程1.导入(1)欣赏马头琴演奏《嘎达梅林》。
提问: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什么歌曲?学生回答后总结:这是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由马头琴演奏,它那古朴、苍凉的音色特别能蒙古大草原的辽阔和蒙古人的性格,所以音色对于音乐形象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意图:一上课就聆听马头琴演奏的《嘎达梅林》,那种悲壮、扣人心弦的音色一下子就带动了学生的情绪,迅速进入到课堂气氛中,并初步认识音色这一音乐要素在音乐形象塑造中的重要性。
(2)复习歌曲《嘎达梅林》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民歌旋律,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找到民歌与交响诗之间的联系。
浅析民歌《嘎达梅林》
浅析民歌《嘎达梅林》————给小君君的参考《嘎达梅林》这首内蒙古民歌,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
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
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
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
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原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
歌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
1、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二句体乐段,四句歌词,上下两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a(4)+b(4)。
从调式上看除了D音是主音外,在旋律中F音出现了六次,从而旋律的色彩变得如大调式般明亮、坚定。
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
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
旋律以上下两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由五个小节构成,都结束在羽调式的主音上,并分别分为前后两个小节。
第一乐节是两个小节,第二乐节以三个小节构成,所以是不等长的(2+3)结构。
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2、乐句分析主题乐句在前五小节便展现出来,其中第一和第二小节为动机材料,也属于核心材料。
三四小节是一二小节的引申发展。
前两小节使用的节奏类型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可以划分出三个三音组,也是三个具有特征性的曲调。
前三个音为五度旋律音程上行进行,属于主音到属音的关系,代表着一种功能性,有一种庄严、展开性的特征。
中间三个音为上四度进行,属于下属音到导音的进行,功能序进而使得动力继续,显示出一种功能的过渡作用,后三个音为下八度进行,收拢性的进行表现了一种概括性的气质。
《2024年嘎达梅林之歌研究》范文
《嘎达梅林之歌研究》篇一一、引言嘎达梅林,一位蒙古族英雄,他的故事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都广为流传。
嘎达梅林之歌作为对其英勇事迹的赞颂,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情的歌词,成为了民族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旨在通过对嘎达梅林之歌的深入研究,探讨其音乐特征、文化内涵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
二、嘎达梅林之歌的背景及创作历程嘎达梅林之歌是以内蒙古草原上的民族英雄嘎达梅林为背景创作而成。
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首歌由内蒙古的民族音乐家所创作,以此激励人民的斗志。
嘎达梅林本人是蒙古族人民的英雄,他为了保护家乡和人民,与反动势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这首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和怀念。
三、嘎达梅林之歌的音乐特征1. 旋律特点:嘎达梅林之歌的旋律优美动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其旋律多采用五声音阶,给人一种宽广、激昂的感觉。
同时,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和滑音,使得整个歌曲更具动感和感染力。
2. 节奏特点:歌曲的节奏明快有力,与歌曲的旋律相得益彰。
在歌曲的高潮部分,节奏更加紧凑,给人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3. 歌词特点:歌词以赞美嘎达梅林的英勇事迹为主,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歌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个歌曲更具文学性和艺术性。
四、嘎达梅林之歌的文化内涵嘎达梅林之歌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它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英雄的敬仰和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心声。
这首歌曲在内蒙古地区广为传唱,成为了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激励着人们为家乡和人民奋斗,还传承着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
五、嘎达梅林之歌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1. 教育价值:嘎达梅林之歌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让学生了解民族英雄的事迹,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 文化传承价值:这首歌曲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传唱和演绎,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
3. 社会价值:在当代社会中,嘎达梅林之歌仍然具有激励人们奋发向前的力量。
嘎达梅林歌曲赏析
嘎达梅林歌曲赏析
《嘎达梅林》是一首充满动感节奏的交响乐,它以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为素材,通过辛沪光的巧妙创作,展现出了内蒙古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传奇经历。
乐曲开始时,以宽广宁静的背景徐缓展开,描绘出一幅辽阔壮美的草原风景画。
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微风拂晓,牧草摇曳,成群的牛羊群散步在野花点点的草海中,一派祥和的生活景象。
然而,阴森黑暗的副部主题打破了宁静,封建王爷凶狠、霸道的形象出现了,不协和的和弦预示了灾难,与主部主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里,听到了发自底层的痛苦呻吟。
故事情节急转直下,表现人民的骚动、王爷的残酷镇压和英雄嘎达梅林斗争气概的音调交织在一起,紧张不安的情绪预示着起义的风暴就要来临。
当情绪达到高潮时,坚定果断、勇往直前的副部第二主题骤然而出,充分表现了嘎达梅林号召人民起义的英雄气概和人民群众起来斗争的坚强一面。
曲调几经反复,音色越来越明亮,力度越来越强,音乐在模拟骏马中的奔跑声中开始了具有激烈的戏剧性冲突的展开部。
《嘎达梅林》不仅是一首描绘英雄事迹的交响乐,更是一幅展现内蒙古人民勇敢斗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生活画卷。
它以独特的音乐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嘎达梅林这位民族英雄的伟大精神和人格魅力。
初二音乐 嘎达梅林
THANKS
初二音乐名师课程
《嘎达梅林》
初二音乐名师课程
《天堂》
初二音乐名师课程
《嘎达梅林》
初二音乐名师课程
作品介绍
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为单乐段, 上下句结构,五声羽调式。80多年前, 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保护草原和百姓, 率领人民奋起反抗,壮烈牺牲。歌曲音 调宽广豪迈、庄重肃穆,突出了英雄高 大的形象。
听辨长调、短调 初二音乐名师课程
长调 节奏自由,句幅宽大,旋律舒展悠长,腔长字少,常用 特色衬字,大多为散板,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短调 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较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 的特征,有的带有舞蹈性。
长调:《辽阔的草原》
初二音乐名师课程
马头琴是蒙古民间拉弦乐器, 有梯形的琴身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 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 相传有一牧人为怀念小马,取其腿骨为 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 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 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初二音乐名师课程
问:歌曲表现了什么情感?
初二音乐名师课程
1.歌曲表现了什么情感? 表现了人民对民族英雄的怀念和崇敬
初二音乐名师课程
用“Wu”哼唱歌曲旋律
初二音乐名师课程 跟音乐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北方飞来的大鸿雁啊,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造反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天上的鸿雁从北往南飞是为了追求太阳的温暖, 造反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小提示:注意情感的递进
初二音乐名师课程
带入感情演唱歌曲
初二音乐名师课程
跟琴摸唱二声部歌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书 婷 白城 师 范 学 院 音 乐 学 院
摘要 : 民歌 《 嘎达梅林》 作 为 我 国 蒙 古族 民歌 的代 表 性 作 品 , 在 蒙 古 族 音 乐 的发 展 历 程 中 占有 重要 的地 位 。在 蒙 古族 的 人 民 中 流传 之 广 、 影 响之 深 、 传播 之 久 足 以 看 出它 的地 位 及 意 义 。 分析 《 嘎 达梅 林》 的 音 乐形 态 特 征 , 从 而 更 好 地 窥探 其 审 美特 质 , 是 本 文论 述 的 主要 内容 。 关键词 : 嘎 达梅 林 音 乐形 态 主 题 节 奏 蒙古 族 民歌 《 嘎 达 梅林 》 的 背 景
通 过 分 析 我 们 可 以看 出 这 首 民 歌 具
雄 。 其 中 民歌 的 传 唱 与 流传 甚 广 . 家 喻户
晓。
壮特质紧密联系在一起 . 与 民歌 旋 律 线 条
的发 展 形 成 高 度 统 一
主题 乐 句 的第 三 四 小 节 功 能 的 进 行 是 下 属 到 主 和 主 到 下 属 的 关 系 这 是 主题
向往 与 追 求 民歌 旋 律 分 为 上 下 两 句 , 上
句 旋 律 主 要 建 立 在 中 低 音 区 调 式 为 羽调
式 的 主 音 作 为 开 始 .上 行 八 度 到主 音 结
束 带有 一 种 庄 严 肃 穆 的音 乐情 绪 和 叙 事
性 的 风 格 特 征 第 二 乐 句则 是 由 高到 低 的 进行 . 一 直到主音结 束 . 和 第 一 句 的 节 奏 完全相 同 . 充 满 了英 雄 的 气 概 . 带 有 历 史 的描 绘 性
从 南 往 北 飞 .是 为 了追 求 太 阳 的 温 暖 . 反 抗 王 府 的嘎 达 梅 林 . 是 为 了 蒙古 人 民 的幸
二、 蒙古 族 民歌 《 嘎达 梅 林 》 的歌 词
“ 南 方 飞 来 的小 鸿 雁 啊 . 不 落 长 江 不 呀 不起飞 . 要说起 义的嘎达梅 林 . 是 为了 蒙古 人 民 的土 地 !北 方 飞 来 的 大 鸿 雁 啊 . 不落 长 江 不 呀 不 起 飞 . 要 说 起 义 的 嘎达 梅
展 开 性 的特 征 。 这 也 是 蒙 古 族 民歌 《 嘎达
梅林》 史 诗 性 和 英雄 性 的一 种 描 绘 。 中 间 三 个 音 为上 四度 进 行 . 属于 下属 音 到 导 音 的进 行 , 带 有 一 种 连接 意 义 。 因 为 下 属 到 属 的进 行 .功 能 序 进 而 使 得 动 力 继 续 . 显 示 出一 种 功 能 的过 渡 作 用 后 三 个 音 为 下 八 度 进 行 收 拢性 的进 行 表 现 了一 种概 括 性 的气 质 在 一 二 小 节 中 , 以上 三 个 三 音 组 构 成 了不 同 的旋 律 曲调 体 现 出 不 同 的 功能进行和音调性质 . 决 定 了这 首 民歌 的 富有 动 力 性 的 雄 伟 特 质 . 抒 情 的旋 律 与雄
现 了 蒙 古 族 人 民 的 历 史 和 对 美 好 生 活 的
嘎达梅林 ( 1 8 9 2 — 1 9 3 1 ) , 内 蒙古 科 尔 沁 左 翼 中旗 人 。 嘎 达 是 儿 子 的 意 思 , 梅 林 则 代 表 着 官职 。 在 当时 的 社 会 上 , 欧 洲列 强入 侵 我 国 , 年代 处于 动 乱 时期 达 尔汗 旗王爷与军阀反动派相互勾结 . 强行 开 垦
题 动 机 材 料 的 引 申 和 继 续
3 . 节奏 分析 民歌《 嘎达梅林 》 的 节 奏 使 用 一 共 分 为 四种 。 分 别 为 四 分音 符 、 八 分音 符 、 全音
征 。 因此 , 蒙 古 族 民歌 《 嘎达梅林》 不 仅 在
蒙 古 族 中 也 在 中 国 民歌 中 有 其 特 殊 的 历 史 地 位 与 价 值
符 和 八 分 音 符 。 可 以划 分 出 三 个 三 音 组 。 也 是 三 个 具 有 特 征 性 的 曲 调 前 三 个 音 为 五度 旋 律 音 程 上 行 进 行 . 属 于 主 音 到 属 音 的 关 系。 代表 着 一 种 功 能 性 , 有一 种 庄 严 ,
征
一
、
四、 蒙古 族 民歌 《 嘎达 梅 林 》 的审 美 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少数 民族 的音 乐是 我 国 民族 音 乐 的 重 要 组成 部 分 。 各 民族 的 民歌 浩 瀚 如 歌 , 多 彩 多样 为我 国 民歌 编 织 出 一 幅 美 丽 的 画卷 蒙古 族 作 为北 方游 牧 民族 . 其 民歌 具 有 独 特 地 风 格 特征。《 嘎达 梅 林 》 作为其代表性作品 , 体
草 原 嘎 达 梅 林 为 了群 众 的 利 益 强 行 阻
止 . 结果 丢失 官职 , 被逐 出王 府 。 定 为 死 罪 。 嘎 达 梅 林 出狱 后 带 领 农 民 起 义 抗 争 , 领导七百多人的队伍 . 与 军 润进 行 激 烈 战 斗, 最 终 因 实 力悬 殊 , 战 死 在 辽 河流 域 在 科 尔沁 草 原 上 , 关 于 嘎达 梅 林 的故 事流传至今 , 影 响广 泛 而 深 远 。 代 表 性 的 题材有叙事诗、 民歌 、 交 响 诗等 。 嘎达 梅 林 这 一 人 物 也 是 蒙 古 人 民 崇 拜 的 对 象 和 英
林. 是 为 了 蒙 古人 民 的土 地 !天 上 的鸿 雁
有 以下几个特征 : 传 唱 范 围广 , 根 据 这 首 民歌 改 编 的 题 材 多 . 代 表 了游 牧 民族 崇 尚 英 雄 的 特 征 , 具 有 科 尔 沁 游 牧 草 原 的 特
乐句 的第 四个 特 征 性 的 曲调 八 度 的 进行 可 以看 出. 旋律 音来源于一 二小节 . 是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