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总统府中轴线建筑组群内部空间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总统府中轴线建筑组群内部空间解析
徐 瑶
摘要:南京总统府作为我国目前尚存的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组群案例。
其建筑组织模式为:利用
三条并列的线性轴线支撑整个组群。
主体建筑为五进贯穿的中轴路线,与旁边的东西两侧的轴线形成三组主次分明、分合
自如、内外有别的合院式建筑组群。
几百年来的反复修建能遵循这条轴线井然有序地进行空间布局,无论整体的建筑空间
组织形式,还是单体建筑空间的装饰风格都独具特色,因而成为南京总统府建筑群的重点、突出篇章。
关键词:南京总统府 中轴线 建筑组群 内部空间
南京总统府作为我国目前尚存的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组群案例,其建筑布局始建于明洪武年
间,经历六百余年风雨。
建筑组群坐北朝南,呈不规则矩形,占地面积约为51240平方米,包含从晚清到民国时期不同类
型的建筑约82幢。
作为一个由众多单体建筑连成一体的遗址建筑组群,南京总统府整体建筑层次前低后高,中密旁疏。
其建筑组织模式为:利用三条并列的线性轴线支撑整个组群。
主体建筑为五进贯穿的中轴路线,与旁边的东西两侧的轴线
形成三组主次分明、分合自如、内外有别的合院式建筑组群。
(图1)占据中心位置的中轴线建筑组群从照壁开始,穿越
大门,将大堂、二堂、礼堂、会客室、麒麟门、政务局办公楼直至子超楼,由各式穿堂相连。
(图2)这条中轴线上的建
筑,几乎每一进的建造时间、建筑功能与风格都不相同,其宽大的组织力、包容力和吸收力,将混杂的众多单体建筑连接
成一体,使得其中的每座单体建筑存在的意义最大化。
几百年来的反复修建能遵循这条轴线井然有序地进行空间布局,无
论整体的建筑空间组织形式,还是单体建筑空间的装饰风格都独具特色,因而成为南京总统府建筑群的重点、突出篇章。
一、中轴线建筑组群单体建筑内部空间组织结构
现存的南京总统府建筑作为近代政府办公机关,从对外交流的会客厅到办公空间以及私密性的生活空间,不同机能的
空间共同组合、相互配置。
中轴线上的几个节点单体建筑的内部空间作为官式建筑的室内空间,与外部空间一样都具有自
图1、南京总统府平面示意图图2、南京总统府中轴线建筑组群序列示意图
图4、礼堂室内实景图
图3-1、大堂室内实景图图3-2、大堂室内平面图
身建造标准、定型化的建造方式和规范样式等。
早期的官府建筑组群,其内部空间以中轴对称分布,前堂后寝,横向分为
左、中、右三部分,纵向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南京总统府中轴线上的室内空间组织,鉴于每个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平面功能的多少,形成了一种“主”、“从”分
明的空间关系。
作为中轴线上的主要节点,单体建筑室内空间大致分为三种类型:a 、大堂与二堂这种单一空间中,中间
的通道区域为主要空间,旁边耳房或厢房为辅助空间。
b 、接待室与礼堂这类空间,若功能单一,面积较大的功能空间是
主要空间,通道一般为次要空间。
c 、政务局与子超楼这类室内空间相对较多的现代建筑单体,一般面积较大且视野较为
开阔的空间为主要空间,它通常处于中间位置,如子超楼三层正中的会议室空间。
以下分别对重要的单体建筑进行解析,
它们作为整体建筑群布局中的节点,往往既是一个空间的结束,也是另一个空间的开始。
(一)大堂
大堂作为整个建筑组群的核心,内部空间平面如图3所示,早在两江总督署时期即作为当时的主体建筑,是总督署审
理办公之处。
建筑结构为间架组合,平面为长方形,南北角设有耳房,这是组合建筑的惯用平面。
内部抱厦五间、面阔七
间,长约33米,宽约20米,中间廊道宽约7米,殿内立柱24根。
室内装修简单,正中设有一公案,后置屏风,东西两侧另
有耳房,建筑入口处设有丹墀和甬道,是典型的清代南方衙署风格。
作总统府期间,其功能主要作为建筑组群入口通道,
内中已不置一物,作为流动空间存在。
(二)二堂
太平天国时期,二堂作为内宫建筑大厅存在,后为民国政府举行仪式的场所,现今作为连接大堂与会客厅的中式穿
堂。
二堂空间属于典型的流动连接空间,西通礼堂,北通大堂,南通会客厅。
室内立柱8根,平面长33米,宽10米,面积
350平方米左右,通过与大堂相连,呈“工”字型组合。
(三)礼堂
图5-1、会客厅平面图图5-2、会客厅西间、中部、东间实景图
图6-3、政务局一层实景图图6-4、政务局一层实景图
图6-1、政务局办公楼一层平面图图6-2、政务局办公楼二层平面图
二堂与大堂之间有一处L 型穿堂,其连接之处便是礼堂,为国民政府举行典礼仪式的场所。
礼堂原址是清两江总督署
大堂的西暖阁,作为礼仪空间,其室内空间功能及构造较为固定,布置较为简单、灵活,以应对不同的庆典要求。
扩建之
后的礼堂,采用西式风格,立柱均为方形,室内空间平面呈矩形,东西两侧及南立面均有通道连接中轴线、西花园,室内
空间功能包括北端的典礼舞台,长33米,宽23米,面积约700多平方米。
由民国建筑师卢树森执手,室内空间采用西方近现代装饰手法,地面铺设当时最新样式的拼花地砖,木质柱体包为方
形,吊顶根据建筑结构及空间功能布置灯光。
入口通道的墙体上嵌黑色大理石护壁和朱漆柱,顶面为有暗花玻璃的藻井,
内置灯光。
同时还将中间穿堂和西边通礼堂的走廊两边都装上了固定的毛玻璃长窗(此窗不能开),这样既保持光亮,又
把走廊和穿堂两边的破旧瓦房统统遮盖住了。
(图4)
(四)会客厅
会客厅的整体建筑是西式平房结构,室内平面长30米,宽12.7米,面积约为380平方米,入口五层台阶,南立面设有
外廊,中间的穿堂宽3.5米连接南北甬道,中间走廊两侧都有护墙板,顶部是雕花装饰,悬一盏铜制进口吊灯,其东西各
有一空间,分别为内、外宾接待室,面积各为120平方米左右,其中东侧为套间,内置休息室间。
沙发围绕四周墙体,形
成向心集中布局。
此外,在原有室内空间中,通过地毯等不同地面材质手段,象征性地划分出带有一定独立性和领域感的
虚拟空间,划分出了功能区和交通区。
(图5)
(五)政务局
西式两层楼房的政务局,整体为砖木结构,整体建筑平面长约30米、宽约18米,建筑面积560多平方米,两层使用面
积1287平方米,中间甬道近3米宽,以其为中心,上下两层均等分4间办公室,后期因展览需要又分隔成8间,并有内部房
门将其连接,空间流线成环型。
建筑东西两侧均有楼梯,一、二层的南北两面均有2米宽的阳台。
(图6)
(六)子超楼
子超楼作为探索新民族建筑形式的现代主义建筑,共分为6
层,其室内空间按照对称格局分布,建筑坐北朝南,上小
图7、子超楼
表1、南京总统府中轴线建筑室内顶棚
表1-1、大堂木质粱架表1-2、礼堂通道玻璃吊顶表1-3、礼堂砖木吊顶天花板表1-4、二堂木质框架天花
下大,平面呈长方形,长30米,宽18米,六层的室内使用面积约为2259平方米,有办公空间、会议空间、交通联系空间
以及配套服务空间等,强调使用功能。
东西端设有楼梯,另有一座电梯贯穿一至三层。
第一层及地下室部分为文书局办公室,正中入口是四方形抱柱,内引10级台阶,直通中间穿堂。
穿堂中置穿衣镜,
以穿堂为中心东西划分,办公空间开敞,符合群体办公的功能。
第二层是总统府的枢要,为总统办公室以及文书局上级领
导办公室,以套间形式出现,内部有休息室和办公室,通过侧门连接。
第三层为会议接待空间,东西两边各有一间小型的
会客厅与会议室,会客厅利用沙发采取中心围合式,会议室也是利用中心会议桌布置空间,正中是国务会议厅,面积约为
130平方米,厅内呈长方形,坐北向南,通过东西两侧的双扉雕花门与两边的会客厅与会议室相连。
其室内中间置四张长
条桌,走向三条南北,一条东西,呈“山”字型,周围设高背皮靠椅,会议室北墙正面墙上挂五色旗,北侧正中为蒋介石
的座位,两侧附记录员座位。
厅外南端为长形露天阳台。
第四层为电讯室和卫兵职员室。
为平面呈“凸”字型。
第五层面
积仅2平方米,是警卫的岗楼。
第六层平台为木质瞭望亭,是整个总统府建筑群的制高点。
(图7)
二、中轴线建筑组群内部空间界面处理特征
南京总统府中轴线建筑组群的内部空间装饰,主要体现于室内顶部的藻井桁椽、梁架柱坊、壁面的墙板门窗及底部的
门槛、地面,以及家具陈设。
衙署建筑的装饰特征有别于同属官式建筑最高等级的宫殿建筑,多强调实用性,突出办公、
会议的使用功能,避免炫耀和浪费,着力体现庄重、严谨、正直的为官之风。
其装饰既有变化,又强调统一。
有白色、浅
黄的粉刷墙面和褐色的木质墙面、地板,局部有时使用拼花砖石,简洁朴素。
(一)界面装饰
1、顶面
大堂顶部体现出清代传统,采用暴露式的梁架结构;礼堂顶部则是民国样式,采用吊顶天花,砖木结构,装有玻璃与
近现代照明设施,造型简单规整;二堂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其内放置小而密的木方格,以掩盖建筑梁架。
(表1
)表3、中轴线建筑组群室内立面
会议室
木制护壁(高约为2米)+黄色涂料饰
面墙+木质装饰线条+石膏装饰线脚礼堂木制护壁附加储物柜(高约为1.5米)+几何纹样饰面板+石膏装饰角线办公室木质踢脚线+黄色涂料饰面墙裙(约为2.6米)+白色涂料饰面及装饰角线接待室木制护壁(约为1米)+黄色涂料饰面墙+木质装饰线条+白色涂料饰面及装饰角线
表2、南京总统府中轴线建筑室内挂落及罩
2-1、大堂的木质挂落2-2、大堂的落地罩彩绘2-3、礼堂落地罩彩绘
大堂与二堂的内门两柱中间均设有木质镂空的飞罩与绘有彩绘的落地罩,以对柱梁两侧的空间作虚拟界定。
挂落代表
一种礼仪空间,是空间层次的一种表达,客人被主人准许后,方可跨入挂落后的室内。
如表2所示,官衙建筑的天花板下
大都施有彩绘,大堂彩绘反映出清式特点。
顶面则多为西式,线条简单,围绕建筑的立面结构。
从立面到顶面布置装饰线
条,由密到疏,自然而然的将不同材质的立面与顶面结合到一起。
2、立面
立面墙体是围合建筑空间的主体要素,也是建筑装饰的重点所在,是建筑中面积最大的表现部分。
建筑的基本风格和
特征往往取决于墙面的处理手法。
大堂与二堂主要采用传统建筑立面装饰,民国建筑则采用西式。
传统形式为非承重的
梁柱结构与墙体结合,墙裙及门楣装饰用石材处理。
(图3)民国建筑物中,护墙体的装饰构造、色彩选择及材质大体一
致,仅有木质护壁、涂料饰面及角线的比例因具体空间使用功能的不同而各有区别。
(表3)
室内护壁板大都采用高级的柚木材料,构件按图样预先制好,然后嵌到墙面预留的木龙骨和木砖上。
壁板表面拼板缝
处做一些简单的几何装饰条纹处理。
接待室、政务局及子超楼等近代建筑中,门框、窗楣均采用回纹线条装饰,窗帘盒与
吊顶石膏线条追求协调统一。
以上洋为中用的装饰,突破了以往传统建筑中的单一手法,形成了典型民国装饰特征。
官式建筑的装修隐喻着严肃、
稳重,却又不失灵活,既威严壮观,亦淡泊儒雅。
3、底面
铺地方面,大堂用青砖,礼堂用拼花石砖,会客厅、子超楼用水磨石、木地板和进口瓷砖。
民国建筑常用木地板。
铺
地装饰也因室内使用功能及空间区域的划分而各有特色。
在空间功能转换的出入口,地面铺装的变化效果良好。
礼堂的内
部空间入口,多种不同的材质组成线状过渡效果;文书局的室内入口,地面铺装材质凸显着通道的位置;子超楼的通道地
表5、中轴线建筑室内灯具
表5-1、铜质进口吊灯表5-4、几何式样的吸顶灯
表6-1、会客厅的坐具承具表6-2、子超楼会议室的坐具承具
面用不同材质线条收边;会议室的木制地板上则铺设地毯以明确通道。
(表4)
(二)家具与陈设
家具陈设设置主要包括照明的灯具、办公的坐具承具以及其它附属设施三大类。
现存完好的室内陈设主要在子超楼与接待室内。
照明灯具大都采用进口品牌,外观造型式样使用较为现代的几何形与西方古典的植物卷曲形,与建筑外观装饰纹样呼应,显示出官式品级。
(表5)坐具承具有色彩稳重的布艺沙发、简洁的木质茶几、皮质的高靠背椅及传统的办公桌椅等,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组合。
(表6)其它附属设施也引进了西方先进设备,彰显出总统府的高规格。
例如子超楼内的美制“奥迪斯”电梯,为1935年建造子超楼时专门定制,连接地下室至三楼,箱笼由金属制成,里面是铁栅栏,一次可乘坐4至6人,当时服务对象仅限总统等少数高官,至今仍可使用。
(表7)
南京总统府中轴线建筑组群内部空间,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建筑的室内平面丰富。
由于建筑功能的复杂化和建筑本身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先进技术提供的多种选择,使建筑平面可以充分遵循功能的需要以及建筑师的个人喜好,如从传统的“一”字形变为“T”字形、“工”字形平面。
第二,室内立面的装饰由少到多,从彩绘到立体浮雕线条,从传统的砖墙、粉刷到贴面砖、壁纸等,墙面实现了“包裹”建筑的功能。
第三,在空间表达与组织上,从传统的单层、横向单体建筑到层数增高、纵向高层建筑,通过高度的变化来组织不同功能平面,内部空间逐渐具有开放性,例如楼梯的置入便直接影响到室内空间的格局。
(徐瑶,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表4、中轴线建筑室内地面铺装表4-1、礼堂入口地面铺装
表6-3、子超楼办公室的坐具承具
表7-1、美制电梯表7-2、制冷采暖设备表7-3、会议室衣帽架表7-4、嵌入墙体的储物柜
表7、中轴线建筑室内附属设备
表4-2、政务局室内通道地面铺装表4-3、子超楼走道地面铺装表4-4、接待室通道地面铺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