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微相图绘制
合集下载
沉积微相图绘制
沉积微相标识 T SH H
Q
Y M
自然伽马 箱型
钟形、正韵律 反韵律
指状
微齿
解释成果 厚油层(水层) 厚油层(水层)
油层
薄油层
干层 泥
四、主要绘图步骤
1、确定沉积环境 2、测井相分析 3、读取单井相、建立数据库 4、确定砂组相模式 5、勾绘沉积微相图
沉积微相流程图:
确定宏观物源
分析取芯资料 取芯井岩电组合关系
6_7
W79-145
40 GR 130 深度 砂组 时间单元小层1100 CILD 0 3030 1_1
1_2 1_3 3040
S2下1
1_4 3050
1_5
3060 1_6
1_7
3070
1_8
3080 3090 3100 3110 3120 3130 3140 3150 3160 3170 3180 3190 3200 3210 3220 3230 3240 3250
小层 1100 CILD 0
1_1 3190
1_2 1_3 3200
S2下1
1_4 3210
1_5 3220
1_6 3230
1_7 3240
1_8
3250 2_1
S2下2
3260 3270 3280 3290 3300 3310 3320 3330 3340 3350 3360 3370 3380 3390 3400 3410
5_10
6_1
6_2 6_3 6_4 6_5 6_6
6_7
W79-156
5 GR 13 深度
小层 1000 CILD 0 1_1
1_2
3050 1_3
3060
沉积微相图绘制共22页
沉积微相图绘制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沉积相与小层(2)
ⅱ、河口砂坝微相: 较之于水下分流河道岩性要细,具有反韵律和复合 韵律的沉积特征,多由砾状砂岩、含砾砂岩、中砂岩、 细砂岩、粉细砂岩、粉砂岩互层组成,水体的能量较低, 常见平行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还常见 浪成沙纹层理、波状层理。底部也见有冲刷构造及碳屑、 植物屑、滑塌变形造成的岩性搅混构造。
3、近岸水下扇
近岸水下扇,是全部没于水下的砂砾岩 体,呈楔形体插入湖相泥岩中,洪水型和 滑塌型兼而有之,重力流和牵引流在不同 地区作用地位差异极大。可划分为扇根、
扇中和扇缘三个亚相。
湖
面
罗家地区沙四上水下冲积扇沉积模式示意图
沾化凹陷罗9井沙四上亚段沉积微相剖面图
(2)扇中亚相:
由辫状水道和水道间微相组成。辫状水道微相,主 要是一套砾状砂岩、含砾砂岩、中细砂岩,并有明显的、 厚度不等的泥质夹层,一般由多个正韵律或不显韵律特 征砂砾岩体组成的正序沉积为主,见有底冲刷、块状层 理,递变层理及大型板状交错层理。
5、浊积扇
浊积扇,在湖盆深陷扩张期或高位突发性洪水,通过一定 的水流机制和运载方式,将碎屑搬运卸载于深水或半深水湖盆 中,形成的扇形堆积,可见各种鲍马序列组合:BCD、ABC、 ABCD、DE,主要有三种类型:湖底扇,远岸浊积扇和近岸浊 积扇。
(1)湖底扇
主要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使得物源区的或其他扇体前缘碎 屑物质,滑塌至湖底平原区域,形成规模不同的湖底堆积,平 面上多呈独立产出,纵向上具有多期迭加的特点。如坨76沙四 段砂砾岩体,可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亚相。
者往往难于区别。
王庄地区郑402-郑410井剖面图
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齐欢双地区沙二下扇三角洲纵剖面图
(1)扇三角洲平原亚相:
主要以水上辫状河道沉积为主,属于牵引流类型。 多为砾岩、含砾砂岩,具有正韵律特征,多见块状层
沉积相课件-课件_沉积相模式
如官洲河段西江口门左侧的双口河边滩
沉积特征
- 心滩(河心沙坝)沉积
上端高下端低 洪水期: 连片成大沙洲,或变成许多小块, 或连岸为河漫滩的一部分 江心洲:二元结构,即下部为心滩沉积的河床 相,发育交错层理;顶部不厚的河漫滩相沉积, 发育水平层理 如滦河:众多菱形砂砾质心滩,长300-400m, 宽30-50m,平行水流剖面以板状交错层理为主, 小型槽状纹理亦发育
相
中三叠统冲积扇
中三叠统冲积扇
• 20-40m,变质砂泥 • 分选差,粒度中值0.5-3.7mm,砾石直径2-60mm,
次棱角状 • 普扁发育洪积层理 • 常见支撑砾 • 电性分区明显 • 泥岩下部透镜,上部层状 • 少见炭化植物 • 五个冲积扇由西南向东北厚度增大,泥质含量则
减薄。
61-91%符合率
中国现代河流沉积
• 沉积特征 • 发育模式
沉积特征
• 河床沉积
- 滞留沉积
汛期:巨砾、树干、动物遗体,近岸半固结泥团、沙 粒等,不连续透镜体
如中更新世以前的古滦河在故道中发现珠状石英砂、 砾石与大木块组成的透镜状滞留沉积物
- 边滩和凸岸边滩(曲流沙坝)沉积
边滩下部粗,向上变细分选好,槽状交错层理发育, 水浅流急处平行层理
亚相划分
• 滨湖亚相
- 氧化环境 - 红色、紫色杂灰绿色泥岩 - 常见暴露标志 - 砂岩成熟度高 - 低角度大型交错层理 - 重矿物富集条带 - 鲕粒和生屑贝壳 - 横向相变快
亚相划分
楔形,近岸带顶部有削蚀和顶超,底部为下超或上超,连续性差-中等和中-弱振 幅的发散同相轴组成
亚相划分
• 扩张湖亚相
水下冲积扇
• 实例
-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部滨县凸起南缘
沉积特征
- 心滩(河心沙坝)沉积
上端高下端低 洪水期: 连片成大沙洲,或变成许多小块, 或连岸为河漫滩的一部分 江心洲:二元结构,即下部为心滩沉积的河床 相,发育交错层理;顶部不厚的河漫滩相沉积, 发育水平层理 如滦河:众多菱形砂砾质心滩,长300-400m, 宽30-50m,平行水流剖面以板状交错层理为主, 小型槽状纹理亦发育
相
中三叠统冲积扇
中三叠统冲积扇
• 20-40m,变质砂泥 • 分选差,粒度中值0.5-3.7mm,砾石直径2-60mm,
次棱角状 • 普扁发育洪积层理 • 常见支撑砾 • 电性分区明显 • 泥岩下部透镜,上部层状 • 少见炭化植物 • 五个冲积扇由西南向东北厚度增大,泥质含量则
减薄。
61-91%符合率
中国现代河流沉积
• 沉积特征 • 发育模式
沉积特征
• 河床沉积
- 滞留沉积
汛期:巨砾、树干、动物遗体,近岸半固结泥团、沙 粒等,不连续透镜体
如中更新世以前的古滦河在故道中发现珠状石英砂、 砾石与大木块组成的透镜状滞留沉积物
- 边滩和凸岸边滩(曲流沙坝)沉积
边滩下部粗,向上变细分选好,槽状交错层理发育, 水浅流急处平行层理
亚相划分
• 滨湖亚相
- 氧化环境 - 红色、紫色杂灰绿色泥岩 - 常见暴露标志 - 砂岩成熟度高 - 低角度大型交错层理 - 重矿物富集条带 - 鲕粒和生屑贝壳 - 横向相变快
亚相划分
楔形,近岸带顶部有削蚀和顶超,底部为下超或上超,连续性差-中等和中-弱振 幅的发散同相轴组成
亚相划分
• 扩张湖亚相
水下冲积扇
• 实例
-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部滨县凸起南缘
沉积相及微相划分
3、层理一般不发育,可见 粒序层理和交错层理
4、可划分为扇根、扇中和 扇端 亚相
5、物源充足时,形成向上变粗变厚的相序 6、平面相组合:物源区残积、坡积物相--扇--沉积区冲积平原或湖海区 7、砂体平面上为扇形、横剖面为透镜状,纵剖面为顶面下凹的透镜型
冲积扇
冲积扇沉积微相及特征
(一)泥石流沉积--冲积扇沉积的主体 泥石流:山区发生的,泥、砂、砾与水混合而成的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搬 运的高密度流体。 泥石流沉积特点:常出现在冲积扇根部。形态为:长舌状。沉积物为: 泥、砾、砂,粗碎屑分布不均,成分复杂;砾石分选、磨圆差; 杂基支 撑;沉积体内成层性不明显,多呈块状。
沉积岩特征包括:岩性特征(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 石类型及组合)、古生物特征(生物的种属和生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
此处涉及另外一个概念,岩相(lithofacies),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 岩石或岩相组合,因此,岩相是构成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序递变规律(Walther 相律)
1 相序定律: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互邻接的相和相区,才 能重叠在一起”,或者说,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 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沉积
相临沉
坡度
积体系
沉积物
陡 阵发性水流、重力流、 盆内水体
分 选、
较陡 阵发性水流、重力流、 粒 磨
盆内水体
度圆
较缓
阵发性水流、盆内水 体
变变 细好
缓 稳定水流、盆内水体
扇三角洲 •旱地型扇三角洲 •湿地型扇三角洲
辫状河平原 扇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山麓——洪积相
洪积扇: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出现
季节性暴雨时,山区河流携带 大量的碎屑物质进入平原,在 出口处,碎屑物堆积下来,形 成的半圆锥形沉积体。
4、可划分为扇根、扇中和 扇端 亚相
5、物源充足时,形成向上变粗变厚的相序 6、平面相组合:物源区残积、坡积物相--扇--沉积区冲积平原或湖海区 7、砂体平面上为扇形、横剖面为透镜状,纵剖面为顶面下凹的透镜型
冲积扇
冲积扇沉积微相及特征
(一)泥石流沉积--冲积扇沉积的主体 泥石流:山区发生的,泥、砂、砾与水混合而成的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搬 运的高密度流体。 泥石流沉积特点:常出现在冲积扇根部。形态为:长舌状。沉积物为: 泥、砾、砂,粗碎屑分布不均,成分复杂;砾石分选、磨圆差; 杂基支 撑;沉积体内成层性不明显,多呈块状。
沉积岩特征包括:岩性特征(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 石类型及组合)、古生物特征(生物的种属和生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
此处涉及另外一个概念,岩相(lithofacies),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 岩石或岩相组合,因此,岩相是构成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序递变规律(Walther 相律)
1 相序定律: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互邻接的相和相区,才 能重叠在一起”,或者说,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 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沉积
相临沉
坡度
积体系
沉积物
陡 阵发性水流、重力流、 盆内水体
分 选、
较陡 阵发性水流、重力流、 粒 磨
盆内水体
度圆
较缓
阵发性水流、盆内水 体
变变 细好
缓 稳定水流、盆内水体
扇三角洲 •旱地型扇三角洲 •湿地型扇三角洲
辫状河平原 扇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山麓——洪积相
洪积扇: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出现
季节性暴雨时,山区河流携带 大量的碎屑物质进入平原,在 出口处,碎屑物堆积下来,形 成的半圆锥形沉积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层 1100 CILD 0
1_1 3190
1_2 1_3 3200
S2下1
1_4 3210
1_5 3220
1_6 3230
1_7 3240
1_8
3250 2_1
S2下2
3260 3270 3280 3290 3300 3310 3320 3330 3340 3350 3360 3370 3380 3390 3400 3410
S2下1
3110 1_5
3120
1_6
1_7
3130
1_8
3140 3150 3160 3170 3180 3190 3200 3210 3220 3230
S2下4
S2下3
S2下2
2_1
2_2 2_3 2_4 2_5 2_6 3_1 3_2
3_3
3_4 3_5 3_6
3_7 3_8 4_1 4_2 4_3 4_4 4_5
沉积微相标识 T SH H
Q
Y M
自然伽马 箱型
钟形、正韵律 反韵律
指状
微齿
解释成果 厚油层(水层) 厚油层(水层)
油层
薄油层
干层 泥
四、主要绘图步骤
1、确定沉积环境 2、测井相分析 3、读取单井相、建立数据库 4、确定砂组相模式 5、勾绘沉积微相图
沉积微相流程图:
确定宏观物源
分析取芯资料 取芯井岩电组合关系
W179-17
20 GR 170 深度 3100
小层 1100 CILD 0 1_1 1_2
1_3
1_4 3110
S2下1
3120 3130 3140 3150 3160 3170 3180 3190 3200 3210 3220 3230
S2下4
S2下3
S2下2
1_5
1_6 1_7 1_8
2_1
2_2 2_3
4_6 4_7 4_8 4_9
4_10
4_11 4_12 4_13
3240 3250 3260 3270 3280 3290
S2下6
S2下5
5_1
5_2 5_3 5_4 5_5
5_6
5_7 5_8 5_9 5_10 6_1 6_2 6_3
6_4 6_5 6_6 6_7
W79-169
0 GR 90 深度
S2下6
S2下5
S2下4
S2下3
S2下2
2_1
2_2 2_3 2_4 2_5 2_6 3_1 3_2 3_3 3_4 3_5
3_6 3_7 3_8 4_1 4_2 4_3 4_4
4_5
4_6
4_7
4_8
4_9 4_10 4_11 4_12 4_13
5_1
5_2 5_3 5_4
5_5
5_6 5_7 5_8 5_9 5_10 6_1 6_2 6_3 6_4 6_5
5_10
6_1
6_2 6_3 6_4 6_5 6_6
6_7
W79-156
5 GR 13 深度
小层 1000 CILD 0 1_1
1_2
3050 1_3
3060
1_4
S2下1
1_5
3070
1_6
1_7
3080
1_8
3090 3100 3110 3120 3130 3140 3150 3160 3170 3180 3190 3200 3210 3220 3230 3240 3250
沉积微相类型
测井曲线
实地考察
模式指导
沉积背景
形成测井相版图 划分时间单元 读取单井相数据 建立沉积相数据库 平面钻遇井资料
旋回对比 分级控制
小层砂体变 化规律
借鉴地震振 幅属性
厚层韵律 段细分
缩小时间单元 建立小层模型
精细小层沉积微相图
完成区带沉积微相图
动静结 合
1、以小层划分为基础,细化沉积单元
6_6
6_7
W79-165
20 GR 130 深度 3130
小层 1100 CILD 0 1_1
1_2
3140
1_3
3150
1_4
3160
S2下1
3170
1_5
3180
1_6
3190
1_7
3200
1_8
S2下2
3210
2_1
3220
2_2
3230
2_3
3240
2_4
2_5
3250
2_6
3260
3_1
测井相分析
单层测井曲线形态与代表相表
测井相分析
Y
Y T Q Y Y Y
测井相分析
(2)主要沉积相的测井曲线特征
主要 砂岩 环境 的自 然电 位和 自然 伽马 的典 型响 应
测井相与沉积微相间的响应
测井相分析
沉积微相标识简记表
沉积微相类型
水下分流河道 河口坝
水下分流河道侧翼 水下天然堤 前三角洲泥
S2下5
S2下4
S2下3
2_2 2_3 2_4 2_5 2_6 3_1 3_2 3_3 3_4
3_5
3_6 3_7 3_8 4_1 4_2 4_3
4_4
4_5
4_6 4_7 4_8 4_9 4_10 4_11 4_12 4_13
5_1
5_2 5_3 5_4 5_5 5_6 5_7 5_8 5_9
5_10
5_10
6_1 6_2 6_3 6_4 6_5 6_6
6_7
应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等方法,对沉积单元进行精细划分对比,开展沉积 微相研究。
980
✓根据测井相录入数据,结合物源和沉积背景勾绘沉积微相图
Y
沉积微相的测井相标志 水水下下分分流流河河道道微微相相特特征征
水下天然堤微相特征
水下天然堤微相特征
测井相分析
1.利用曲线形态进行相分析
a.形态 形态反映砂体沉积过程中水动力能量及物源供应的变化情况。 钟形曲线:反映正粒序结构或水进层序,是曲流河、点砂坝及河边沉积的曲线特征 漏斗型曲线:反映反粒序结构或水退层序,代表岸外砂坝或三角洲前积砂体。 箱形曲线:反映沉积过程中物源供给和水动力条件稳定。 齿形曲线:反映沉积过程中能量的快速变化,它可以分为正齿形、反齿形及对称齿 形,为辫状河、冲积扇和浊积扇所具有。
自然伽马
0
20
自然电位
20
150
自然伽马
岩性剖面
沉微积相深(m度) 0
20 自然电位
沉积 微相
岩性剖面
20
150
Q
SH
3000
水下分流次河道微相特征
席状砂微相特征
自然伽玛 深
(API)
度
岩性剖面
电阻率 (Ω.m)
自然伽玛 深
电阻率
30
90 (m)
0
2.8 (API) 度 岩 性 剖 面 (Ω.m)
30 110 (m)
1_2 1_3
3030
1_4
S2下1
3040 3050 3060 3070 3080 3090 3100 3110 3120 3130 3140 3150 3160 3170
S2下4
S2下3
S2下2
1_5
1_6
1_7 1_8
2_1
2_2 2_3 2_4 2_5
2_6
3_1 3_2 3_3 3_4 3_5 3_6 3_7
1、入湖三角洲相
WNW 陆上分支河道
天然堤
漫滩
水下分支河道 河口沙坝 决口扇
远沙坝
2、湖泊相
沉积模式
三、主要研究方法 岩芯观察描述 测井相分析
测井相分析
测井相分析思路 在岩心相分析的基础上,将岩心井的测井曲线与岩心资料
进行比较,确定测井响应与各亚相或微相之间的对应关系,建 立油藏的各类储层类型沉积相的测井响应模式,再使用典型的 模式对其它井进行测井相分析,确定沉积亚相或微相。
3_8 4_1
4_2 4_3 4_4 4_5 4_6 4_7 4_8 4_9 4_10
4_11
4_12 4_13
3180 3190 3200 3210 3220 3230 3240
S2下6
S2下5
5_1
5_2 5_3 5_4 5_5 5_6 5_7 5_8 5_9 5_10 6_1
6_2
6_3 6_4 6_5 6_6
3490 3500
5-11
3440 3450 3460 3470 3480 3490 3500
5-1
3440
5-2
3450
5-3
5-4
3460
5-5
5-6
3470
5-7
3480
5-8
3490 3500
5-9 5-10 5-11
水道
河口坝
支流间湾
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
通过各微相的测井相标志,研究分析各井点、各小层测井相展布情况,结合小层砂体发育变化规律 等资料,绘制出各小层沉积微相图。
S2下3
3_2
3270
3_3
3_4
3280
3_5
3_6
3290
3_7
3_8
3300
4_1
4_2
3310
4_3
4_4
4_5
4_6
3320
4_7
4_8
S2下4
4_9
3330
4_10
3340
4_11
4_12
3350 4_13
W79-162
20 GR 140 深度 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