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阅读理论研究概述_杨素珍
《外国小说》选修教学中探究意识的培养
![《外国小说》选修教学中探究意识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3867f36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3.png)
《外国小说》选修教学中探究意识的培养【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外国小说》选修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背景介绍着重于外国小说在中国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研究意义强调了探究意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文献综述回顾了相关研究现状。
正文部分分别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促进学生的跨文化理解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主要观点,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并提出了实践建议,以期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关键词】外国小说,选修教学,探究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探究兴趣,分析能力,深入思考,跨文化理解,结论,未来研究,实践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外国小说》选修教学中探究意识的培养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外国小说在中国的教育领域逐渐受到重视。
通过选修外国小说课程,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拓宽视野、提升素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侧重于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如何在《外国小说》选修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批判分析,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外国小说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探索作者的意图和背景,是一项挑战。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促进学生的跨文化理解等方面探讨《外国小说》选修教学中探究意识的培养。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希望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外国小说作为选修课程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探究外国小说,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开阔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真伪、分析信息背后含义的能力,而学习外国小说正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通过研读外国小说,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生活和情感表达,从而促进跨文化理解和尊重。
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内外研究评述
![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内外研究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38295c6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6b.png)
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内外研究评述引言英语阅读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学者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成果,探讨其发展趋势,为我国英语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国外研究美国美国在英语阅读教学领域的研究具有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教育研究关注阅读理解的认知过程,如读者阅读策略、文本特征与阅读效果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发现,阅读策略培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Guthrie & Wigfield, 2000)。
此外,美国教育者强调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认为丰富学生的词汇储备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Marzano, 2004)。
英国英国的研究者主要关注阅读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以及评估体系。
英国教育体系中,阅读被视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英国学者提出了“阅读循环”(Reading Loop)模型,强调阅读过程中读者与文本的互动,以及阅读策略的应用(Alexander, 2008)。
此外,英国研究者还关注分级阅读体系,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
国内研究英语阅读教学理论研究国内英语阅读教学研究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
研究者吸收国外阅读教学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了适合我国学生的阅读教学模式。
如郑伟(2010)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和阅读策略的培养。
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国内研究者关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涉及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堂活动等多个方面。
例如,张蕾(2015)对高中英语阅读教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教材质量的建议。
同时,许多研究者通过案例研究,探讨了各种阅读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如王芳(2018)发现合作阅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评估研究国内研究者对英语阅读教学评估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如李梅(2012)提出了基于形成性评估的阅读教学评估体系,强调评估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策略使用和思维能力发展。
美国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史的机理、价值与向度——读《美国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研究(1887—1955)》
![美国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史的机理、价值与向度——读《美国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研究(1887—1955)》](https://img.taocdn.com/s3/m/eb9c414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0.png)
收稿日期:2022-09-05美国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史的机理、价值与向度———读《美国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研究(1887—1955)》曾斯钰(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广州 510006)摘 要:美国图书馆学教育对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学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章对《美国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研究(1887—1955)》一书做出了评介。
总体来看,该书分5个时期论述了1887—1955年美国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美国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史研究的空白,具有史料翔实、分期严谨、提要钩玄三大亮点,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但思想史会受到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缺乏对美国图书馆学教育思想过渡的外部因素及其联系的探讨是该书的白璧微瑕之处。
关键词:图书馆学教育;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美国图书馆史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136(2023)03-0085-04Mechanisms,Values,andDirectionsofThoughtHistoryofLibraryScienceEducationintheUnitedStates:ReviewofResearchonEducationalThoughtofAmericanLibraryScience(1887-1955)ZENGSi yuAbstract:Americanlibraryscienceeducationhasagreatinfluenceonlibraryscienceeducationintheworld.ThispaperreviewstheResearchonEducationalThoughtofAmericanLibraryScience(1887-1955) Ingeneral,thisbookdiscussesthedevelopmentofthoughtsofAmericalibraryscienceeducationfrom1887to1955infiveperiods,whichtosomeextentfillsthegapinthestudyofthoughthistoryofAmericanlibraryscienceeducation,withthreehighlights:informativearchives,rigorousstagesandsummarizedmajorpoints However,thethoughthistoryisaf fectedbyexternalfactorssuchassocialculture,andthelackofdiscussionofexternalfactorsandtheirconnectionsinthetransitionofthoughtsofAmericanlibraryscienceeducationistheslightflawofthebook Keywords:libraryscienceeducation;thoughtoflibraryscienceeducation;Americanlibraryhistory0 引言以1887年杜威创办哥伦比亚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经营学院(SchoolofLibraryEconomy,以下简称:SLE)为开端,美国图书馆学教育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岁月,可谓思想浩博、人才辈出、举世瞩目。
PISA、NAEP和PIRLS阅读素养概念述评
![PISA、NAEP和PIRLS阅读素养概念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68ace2f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f.png)
PISA、NAEP和PIRLS阅读素养概念述评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阅读素养已经成为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提升全球学生的阅读素养,本文将对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美国国家教育进步评估(NAEP)以及国际阅读素养研究项目(PIRLS)这三个国际性的教育评估项目中的阅读素养概念进行深入的述评。
这些项目不仅为学生阅读素养的评估提供了国际性的参照标准,也为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从概念定义、评估框架、实施策略等多个维度,全面解析PISA、NAEP和PIRLS在阅读素养概念上的异同与特点,以期为我国阅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PISA阅读素养概念述评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的一项全球性教育评估项目,旨在评估15岁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以衡量他们是否具备参与未来社会所需的核心素养。
在阅读素养方面,PISA的定义和评估框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PISA将阅读素养定义为“理解、使用和反思文本的能力,以便在生活和工作中实现个人的目标”。
这一概念突出了阅读素养的多维度性质,不仅包括理解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还包括运用阅读策略、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来理解和使用文本的能力。
PISA还强调阅读素养的情境性,即阅读素养是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为了满足个人需求和目标而发展起来的。
在PISA的评估框架中,阅读素养被划分为四个层次:访问和检索信息、理解和整合信息、形成和表达观点、反思和评价文本。
这四个层次相互关联、逐层递进,构成了完整的阅读素养评估体系。
其中,访问和检索信息是基础层次,主要考察学生能否快速找到所需信息;理解和整合信息是中间层次,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并整合相关信息;形成和表达观点是高级层次,要求学生能够基于文本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表达;反思和评价文本则是最高层次,要求学生能够批判性地评价文本的质量和可信度。
国内外阅读和元认知策略的相关研究回顾
![国内外阅读和元认知策略的相关研究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deaf3008a2161479171128ae.png)
国内外阅读和元认知策略的相关研究回顾作者:张楠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5年第05期【摘要】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有关阅读和元认知策略的相关研究,并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总结,提出了目前研究的缺欠,并对今后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阅读元认知策略一、国外有关阅读和元认知策略的相关研究Paris和Myers通过比较熟练和不熟练的阅读者,发现前者能更多的了解阅读策略,更经常监控阅读过程和更好的回忆起的文本信息。
结果表明,元认知随阅读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Kinnunen等人把阅读理解和理解监控分别区分为不同的水平,进而发现监控水平与理解水平有关,阅读理解水平与理解监控水平完全相关。
Carrell 的研究发现无论是阅读母语文章还是二语文章,读者的元认知意识越高,阅读水平就越高。
这一点在阅读二语文章时尤为突出。
Garner等在考察年龄与使用“复看”策略的关系时,发现相对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而言,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既能发现阅读理解中的问题,也知道如何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加以补救。
Block在研究中考察了不同水平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和英语为第二语言的读者对阅读理解的监控,结果显示,优秀的二语读者和优秀的母语读者一样都能主动地监控自己的理解过程,而且都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而语言水平较差的读者对理解的监控明显低于前者。
以上国外研究均说明,有效的阅读理解离不开读者的元认知策略的运用。
优秀的读者总是有较强的元认知策略运用意识,他们总是积极地监控自己的阅读过程,不断地进行调整,控制自己的阅读策略以求有效地达到自己既定的理解目标。
Armbruster & Brown的研究表明,虽然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学生元认知策略,帮助他们有效地阅读,进而理解文本信息。
这一研究结论证实了开展阅读元认知策略培训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Paris和Okay的研究证实了元认知策略培训对阅读能力的效用。
在这项研究中,受试者被教导反思阅读过程。
英语阅读研究十年回顾
![英语阅读研究十年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10d31769caaedd3383c4d364.png)
第21卷 第1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 Vol. 21 No.1 2008年1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Jan. 2008—————————————— 收稿日期:2007 - 08 - 01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课题(20051662)。
作者简介:方 英(1977 -),女,江西乐平人,宁波大学科技学院讲师,硕士。
英语阅读研究十年回顾方 英(宁波大学 科技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摘要:近十年来国内的英语阅读研究发展迅速,成果丰硕。
在英语阅读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是对国外阅读理论的介绍和总结;英语阅读过程研究大多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阅读过程的本质、认知模式和母语的影响;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研究多为实证研究,涉及词汇、句法、篇章等语言因素和阅读策略、元认知与认知策略、图式知识等非语言因素。
局限性在于:英语阅读能力研究很不充分,研究材料和方法多为对国外研究的模仿。
关键词:英语阅读;阅读理论;阅读过程;阅读理解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5124(2008)01 - 0067 - 05在把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中,无论是从学习过程还是从学习目的来说,英语阅读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二语习得的研究领域内,英语阅读研究一直是一大热点。
国外的英语阅读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涉及阅读感知、理解过程、阅读教学、阅读模式等方面。
国内这方面研究起步晚得多。
但近十年来,有关英语阅读的研究源源不断,发展迅速。
因此,有必要对此领域的研究成果作一个总结。
本文重点分析近十年在国内重要外语教学刊物上发表的英语阅读研究论文,旨在对国内英语阅读研究动态进行回顾与总结。
本文的“英语阅读研究”既包括不区分一语、二语的对英语阅读的研究,也包括二语阅读研究。
一、阅读理论研究英语阅读理论研究在国外受到了较早、较多的关注,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阅读模式。
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edf6d4b3c1ec5da50e270f7.png)
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综述关于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内外研究很多,并且也取得了很多非常有影晌力的成果,下文将就英语阅读教学在国内外的研究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英语阅读教学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其中Robert.M.Gay(1犯6年)提出的通过阅读教写作,将读写结合于英语阅读教学中;在1967年学者Goodman提出了有名的"Psycholinguistic Model of Reading"即"也理语言阅读模式",该一模式也被称作是"Top-Down"-种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Pattern-Model在课堂上出现了,这是将读写教学结合,用读写引导阅读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在1977年学Rumhart提出了" an Intera如ve Model of Reading。
即相互作用阅读理论;在1980年学者Stanovkh 提出了"an Interactive-Compensation Model of hdividual Differences"即阅读能力的交互补偿模式:接着是在巧83年由学者Carrel和Eisterhold共同提出的"Schema Theory"即现在很有名的图式理论;在上个世纪90年代保罗等提出将批判性思维教学引入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其后便有许多学者进行相关研究;Wmiam Grabe和Fredricka.L.Stoller在《阅读与教学一书》中,英语词块的方法被引入到英语阅读教学中并取得了显着效果;1990年,学者O’Malky和学者Chamot提出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词汇教学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等等;1995年学者Stoffer提出了关于词汇的记忆应当强调语境的真实性,因为巧有这样才能有助于词汇的学习;2002年,学者Nagy和学者Sokmen分别提出了隐性词汇教学与显性词汇教学的方法,前者认为词汇教学要依靠语境,而后者则认为要将词汇进行单个的记忆;同年,学者Lee在西班牙对某学校一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任务型英语教学实验,发现任务型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2007年,学者Bill Van Patten指出通过交流或者互动的方法可W有效地促进语言学习者对于语言的进一步理解;同年,学者Jane Willis和学者Dave WiUis在其著作"公〇喊庶sA-公知麟"中提出了任务型英语教学方法实施的基本框躲这一框架的提出对该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化该W后也有很多学者进行英语教学的研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方法有;任务型的教学方法、基于内容的教学方法和整体型教学方法。
英语翻译论文
![英语翻译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53fc2db4daa58da0114a77.png)
广州地铁英汉翻译考察-------从中揭示的中英翻译问题【摘要】当今有很多同学都觉得英语翻译很难,觉得很难去掌握,为了使大家更好的去掌握,本人从地铁英语入手,希望可以总结出对大家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字] 考察中英翻译策略今天在地铁里面进行英语翻译考察,获益良多,而且记录了里面的某些英语翻译以供研究.其实在地铁里面遇到的多数是一些比较短小的翻译,以下是本人遇到的一些小翻译。
Attention, please! The train is approaching请注意,列车正在进站.The train is bound for Sanyuanli. Don’t get over the yellow line. Please keep your things with you.不要越过黄线,保管好您的随身物品.Mind the gap. 小心站台间隙。
Lean on the door prohibited.禁止倚靠。
Cation!Risk of pinching hand.当心夹手。
This door would not open with the light on.灯亮时此门不开。
Don’t enter or exit the train when there’s a flashing light or warning chime.灯亮铃响时请不要上下列车。
…………………………………………………………………………………………在地铁里面遇到的这些翻译,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简洁明了,专业准确。
好像我里面遇到的翻译:灯亮铃响时请不要上下列车。
Don’t enter or exit the train when there’s a flashing light or warning chime.巧妙地引用了一个there’s就把整个翻译简化了,而且感觉还使整个翻译没有硬生生的,很符合英国人的讲话习惯,并没有“中化”。
国外阅读理论研究概述_4
![国外阅读理论研究概述_4](https://img.taocdn.com/s3/m/640b1f37f78a6529657d5329.png)
---------------------------------------------------------------最新资料推荐------------------------------------------------------国外阅读理论研究概述国外阅读理论研究概述杨素珍近几十年来,国外学者对阅读理论的研究给予极大关注。
他们从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各个不同角度,对第一、第二语言及外语阅读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本文沿阅读理论研究发展的轨迹,介绍近年来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就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作简要的论述。
一、五、六十年代的阅读教学尽管阅读理论研究已有百年历史,但在五、六十年代,由于受生成语法和结构语言学的影响,人们普遍不重视阅读教学。
在语言教学中,阅读被看成是孤立于其它各种技能的独立活动,是四项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中最不可教的(least teachable)。
学习者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就自然会读。
因此无阅读理论研究可言,更无描述阅读全过程的阅读模式。
到了 60 年代,由于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阅读被看成是被动、精确、自下而上的过程。
读者对印刷符号的刺激作出反应,由字母、单词辨认直至对更大的语言单位(如短语、句子等)的识别。
通过逐词逐句的解码就可获取意义,因为意义附身于文。
Caroll(1964)对当时的阅读过程作过这样的描述:1/ 11阅读沿着视觉刺激口头重新编码作出字义反应这一单向流程进行。
在这一阅读模式中,读者只对语言形式作出反应,忽视上下文及其它因素的作用,低估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能动作用,显然,用这种阅读理论指导教学,不利于学习者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心理语言学对阅读理论研究的影响 Smith和Goodman率先用心理语言学理论观察分析了第一语言阅读过程。
1971 年, Sm ith首次提出冗余(redundancy)理论,他认为,阅读时信息来源有四个:视觉、听觉、句法和语义,这四个信息来源往往是重复的,如果阅读者能充分利用其它三个信息来源,就可减少对视觉信息的需求,他还进一步指出:语言的各层次都存在冗余现象(字母间,单词间,句子间和语篇间)。
以读促写的国内外研究
![以读促写的国内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99fc64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3.png)
以读促写的国内外研究【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以读促写的国内外研究概述1.国外研究2.国内研究三、以读促写的作用与意义四、以读促写的实践方法与策略五、总结正文【引言】在知识经济时代,阅读与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是在学术研究和日常工作中,阅读与写作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为了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以读促写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文将对这些研究进行概述,并分析以读促写的作用与意义,最后提出一些实践方法和策略。
【以读促写的国内外研究概述】1.国外研究国外关于以读促写的研究较早开始,主要集中在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等方面。
一些研究表明,阅读能够提高写作水平,有助于培养读者的思维能力、扩展知识面和丰富语言表达。
同时,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对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有所差异,功能性文本和学术性文本的阅读对写作能力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
2.国内研究国内关于以读促写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研究者们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阅读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些研究认为,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够帮助写作者拓宽思路、提高创新能力。
此外,研究者们还提出了一些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如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创设情境教学等。
【以读促写的作用与意义】以读促写具有以下几个作用与意义:1.提高写作能力: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培养思维能力: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
3.扩展知识面: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信息。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提高写作的语言水平。
【以读促写的实践方法与策略】为了实现以读促写,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实践方法和策略:1.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推荐适合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以读促写的国内外研究
![以读促写的国内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42a45a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7.png)
以读促写的国内外研究摘要:一、引言二、国内外研究以读促写的发展概况1.国外研究2.我国研究三、以读促写的优势和应用1.提高写作能力2.丰富写作素材3.培养写作思维四、以读促写的实施策略1.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2.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3.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五、以读促写在教学中的实践案例1.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2.读书笔记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优化。
以读促写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关注。
本文将对以读促写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分析,以期对该教学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二、国内外研究以读促写的发展概况(一)国外研究以读促写在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国外学者认为,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拓宽视野,提高思维能力。
(二)我国研究我国对于以读促写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我国学者在继承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读促写的具体实施策略。
我国学者认为,以读促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以读促写的优势和应用(一)提高写作能力以读促写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其最直接的作用。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丰富写作素材阅读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各种人物、事件、现象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
(三)培养写作思维以读促写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逻辑,从而培养自己的写作思维。
四、以读促写的实施策略(一)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是实施以读促写的关键。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以保证阅读的效果。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实施以读促写的重要保障。
国外阅读疗法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国外阅读疗法研究知识图谱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7c609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a.png)
国外阅读疗法研究知识图谱分析作者:杨芳吕冰玉来源:《新世纪图书馆》2021年第06期摘要文章通过梳理国外阅读疗法研究文献,分析研究其现状、热点和趋势,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阅读疗法相关文献,采用文献共被引网络、关键词共现网络及突现词、研究演进路径图分析,以信息可视化为手段,对国外阅读疗法研究进行分析,共检索到1975—2019年相关文献735篇,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发文量居前3位;相关研究共被引网络形成主要聚类13个,探测突现术语12个,直观揭示了统计时域内国外阅读疗法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其中,国外阅读疗法研究热点包含:诗歌疗法研究、认知阅读疗法研究、情感阅读疗法研究、书目处方疗法研究、阅读疗法方法研究、课程培训应用研究、疗效评价研究。
关键词阅读疗法可视化分析研究态势分类号 G353.1;G252.1DOI 10.16810/ki.1672-514X.2021.06.016Abstract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review of Reading Therapy overseas with respect to research status, the hotspot issues, and the trend in the realm. This review was conducted by searching related articles from Web of Science to analyze the parameters such as Citespace, overlapped keywords web, and mutation terms in a visible way of evolutionary maps. In this research, 735 articles are employed from 1975 to 2019. Among them,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and Australia top the list. There are 13 aggregations in citation web, and 12 mutation terms arefound. These outcomes reveal the significance and hot issues in this realm intuitively. The recent research hot issues are: poet theory research, cognitive reading therapy, affective reading therapy, booklist offered therapy, reading therapy methodology, training applied research,effect assessment.Keywords Reading therapy. Visualize analysis. Research status.0 引言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武汉“方舱医院”一位讀书的年轻人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以读促写的国内外研究
![以读促写的国内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cf2eb2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a.png)
以读促写的国内外研究(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二、以读促写的国内外研究概述1.国外研究现状2.我国研究现状三、以读促写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1.理论基础2.实践探索四、以读促写的效果分析1.阅读对写作的积极影响2.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策略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
阅读可以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写作则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长期以来,教师和研究者们一直在探讨如何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以读促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以及效果分析等方面展开论述。
二、以读促写的国内外研究概述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以读促写的研究较早开始,主要集中在阅读对写作的影响、阅读教学策略以及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方法等方面。
一些研究表明,阅读能够提高写作水平,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和技巧,培养写作思维。
2.我国研究现状我国关于以读促写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研究者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学者认为以读促写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践探索方面,我国教师和研究者们尝试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以读促写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1.理论基础以读促写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阅读对写作的积极影响、阅读与写作的相互关系以及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等方面。
其中,阅读对写作的积极影响是核心理念,认为阅读能够为写作提供素材、技巧和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2.实践探索在实践探索方面,我国教师和研究者们尝试采用多种方法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如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利用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写作实践等。
四、以读促写的效果分析1.阅读对写作的积极影响阅读对写作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阅读能够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其次,阅读能够传授写作技巧,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如何表达;最后,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使他们在写作时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
课外阅读兴趣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课外阅读兴趣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5fc37b6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6.png)
课外阅读兴趣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一、引言对于学生来说,课外阅读是一种开阔眼界、提升个人素质的有效途径。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都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就课外阅读兴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论述,并对其进行评述。
二、课外阅读兴趣的国内研究现状1. 课外阅读兴趣的概念课外阅读兴趣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并对此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国内学者对于课外阅读兴趣的定义多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性定义、情感性定义和行为性定义等。
2. 国内学者对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方法在国内,对于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和实验研究等。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学者们可以分析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的态度、影响因素以及对个体学习成绩的影响等。
3. 国内学者对课外阅读兴趣的结论国内学者研究发现,课外阅读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阅读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显著的影响。
同时,学生的阅读动机、家长的支持和学校的鼓励等因素也对课外阅读兴趣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课外阅读兴趣的国外研究现状1. 国外学者对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热点在国外,对于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阅读动机、阅读选择和阅读环境等方面。
国外学者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方面,探索出了一系列与课外阅读兴趣相关的重要理论。
2. 国外学者对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方法国外学者对于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纵向追踪和文献综述等。
这些研究方法可以帮助学者们深入了解学生的阅读动机和阅读行为变化的规律。
3. 国外学者对课外阅读兴趣的结论国外学者研究发现,个体的动机、兴趣和自我效能感对于课外阅读兴趣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家庭和学校对于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及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对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现状进行评价1. 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学者对于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一直相对滞后,主要集中在对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而国外学者则更加注重对于课外阅读兴趣的动机和环境的研究。
国外全民阅读活动现状与经验研究阅读札记
![国外全民阅读活动现状与经验研究阅读札记](https://img.taocdn.com/s3/m/217c68e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b.png)
《国外全民阅读活动现状与经验研究》阅读札记一、全球背景下的全民阅读活动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全民阅读活动已成为各国提升国民文化素养、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国外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
全民阅读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及性和广泛性的特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推动全民阅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吸引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参与其中。
各国政府普遍对全民阅读活动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包括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建设阅读设施、推广阅读文化等。
政府的作用在于引导和推动,使全民阅读活动得以持续发展。
国外全民阅读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读书沙龙等。
这些活动既有传统的图书馆阅读,也有线上阅读、社交媒体阅读等新型阅读方式,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国外全民阅读活动注重与教育的结合,通过推广阅读,提高国民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一些国家还将阅读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国外全民阅读活动在推进过程中,不断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全民阅读模式。
也注重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和创新全民阅读活动。
全球背景下的全民阅读活动呈现出普及性、广泛性、政府支持、多元化形式、与教育的结合以及深入研究等特点。
这些特点和趋势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有助于推动我国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发展。
1. 国际全民阅读活动概述在全球文化多元化和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全民阅读活动已成为各国推动文化繁荣、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国际全民阅读活动旨在倡导阅读文化,培养全社会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国民的阅读素养和知识水平。
这些活动不仅在发达国家广泛开展,也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它们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手段,激发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阅读的热爱。
在国际全民阅读活动的推广过程中,各国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色、历史传统和教育体制等实际情况,采取了各具特色的策略和措施。
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内外研究评述
![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内外研究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4f7023b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8.png)
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内外研究评述国内研究概述在国内,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策略教学:研究者探索了不同的阅读策略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
他们发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预测、推断、概括等策略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 词汇教学:许多研究关注如何教授学生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读的英语文本。
3. 语篇理解:这方面的研究探讨了学生如何理解并解读连贯的英语语篇。
研究者研究了语篇结构、主题句、上下文等因素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
4. 阅读能力评估:一些研究关注如何准确地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便教师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国外研究概述国外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也涉及了多个方面:1. 跨文化阅读:研究者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策略使用。
他们发现,跨文化因素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2. 多媒体阅读:随着技术的进步,研究者开始探索利用多媒体资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他们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多媒体教材对学生阅读理解的效果。
3. 阅读教学策略比较:研究者对比了不同的阅读教学策略,探讨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以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策略。
4. 阅读理解困难因素:一些研究聚焦于阅读理解过程中的困难因素,如词汇障碍、语法障碍和修辞障碍等,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阅读困难并提供针对性的教学。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涉及了多个方面,包括阅读策略教学、词汇教学、语篇理解以及跨文化阅读等。
这些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帮助他们设计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西方阅读史研究述评与中国阅读史研究的新进展
![西方阅读史研究述评与中国阅读史研究的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95369a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3.png)
西方阅读史研究述评与中国阅读史研究的新进展【学科前沿】西方阅读史研究述评与中国阅读史研究的新进展●王余光许欢(北京大学北京100871)[摘要]文章通过对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西方阅读史研究从理论上到实践中的探索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回顾,对西方阅读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相关方法做出了介绍和分析,并指出在阅读史研究中需要跨学科方法的支持,并对阅读史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提出了一些看法,最后提出了中国阅读史研究的任务与内容。
参考文献34。
[关键词]西方阅读史阅读人口中国阅读史研究进展[中图法分类号]G35020世纪80年代前后,随着西方书籍史研究的迅速展开,以及从接受美学思潮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文学批评理论以读者为中心的读者反应理论(reader2respon se theo ry)[1]和书籍史研究的成功对接:读者反应理论强化了阅读接受和批评活动的主体性观念,揭示了读者反应种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接受美学与阐释学又深化了人们对文本意义的理解[2],于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阅读史应运而生。
有关阅读史的课程开始在欧美的许多大学中开设,如斯坦福大学人文研究中心、芝加哥大学历史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埃伯塔(U alberta)大学、罗马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学院等等,同时一些国际性学术研究机构也开始开展阅读史研究工作,设立优秀论文和图书奖,鼓励阅读史研究的进行,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成立于1991年、在20多个国家拥有1000多个会员的国际性组织:作者、阅读、出版史学会(SHA R P: Society fo r the H isto ry of A u tho rsh i p,R eading and Pub lish ing),还有总部设在伦敦,在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都设有分支机构的目录学会(TH E B I BL I O GRA PH I CAL SO C IET Y)和国际阅读协会(I RA)下面的“阅读史研究小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阴师专学报 第17卷1995年第4期(总第69期)国外阅读理论研究概述杨素珍 近几十年来,国外学者对阅读理论的研究给予极大关注。
他们从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各个不同角度,对第一、第二语言及外语阅读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本文沿阅读理论研究发展的轨迹,介绍近年来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就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作简要的论述。
一、五、六十年代的阅读教学尽管阅读理论研究已有百年历史,但在五、六十年代,由于受生成语法和结构语言学的影响,人们普遍不重视阅读教学。
在语言教学中,阅读被看成是孤立于其它各种技能的独立活动,是四项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中最不可教的(least teachable)。
学习者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就自然会读。
因此无阅读理论研究可言,更无描述阅读全过程的阅读模式。
到了60年代,由于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阅读被看成是被动、精确、“自下而上”的过程。
读者对印刷符号的刺激作出反应,由字母、单词辨认直至对更大的语言单位(如短语、句子等)的识别。
通过逐词逐句的解码就可获取意义,因为意义附身于文。
Caroll(1964)对当时的阅读过程作过这样的描述:“阅读沿着`视觉刺激→口头重新编码→作出字义反应’这一单向流程进行。
”在这一阅读模式中,读者只对语言形式作出反应,忽视上下文及其它因素的作用,低估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能动作用,显然,用这种阅读理论指导教学,不利于学习者阅读能力的提高。
起了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他们原先的言语行为等只在小范围内(自己内部)发挥微小的作用。
如西方民族很忌讳的数字“十三”很快为他们所接受。
这“十三”并且通过电影、电视、书刊等很快印进经济落后民族人的脑海里,以致他们不知不觉地在言语行为上实践了起来。
当然,并不是说落后民族的文化中没有别人可以学习、接受的东西。
但就禁忌语而言,他们很难进入到经济发达的先进民族的文化中。
有些禁忌语是属于共性,如猥亵性词语,象fuck, shit等;辱骂性的词语,象“混蛋”、“蠢猪”等;涉及疾病、死亡、人体排泄的词语,象“癌症”、“艾滋病”等。
在不得不使用这些禁忌语时,人们往往会选用委婉一些的词。
如:英语中人们常说癌病为“the Big C”,“C、A”或者“Gro wth”等。
有些禁忌语对人们的影响是短暂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超自然”的具有一些迷信色彩的语言材料逐渐失去了“功”和“能”,如,人们对诸如“天打雷劈”等词语不再存有恐惧心理。
有些禁忌语则可能是永远遭人忌讳的。
如涉及到性、人体排泄、死亡的词语等,但是,不管怎样,旧的忌讳消失了,又会出现新忌讳。
而且人们对一些言语虽忌讳,但有时又偏要使用,这跟人们的精神寄托、感情发泄的需要等都有直接的关系,只是由于身份、年龄、性别、社会集团等的不同在使用程度上、次数上会有所不同。
《礼记·曲礼》说:“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周礼·地宫·育训》也说:“掌道方焉,以治辟忌,以知地俗。
”总之,了解人们的各种言语禁忌及其价值趋向对人们增进了解,促进合作,和平相处,对人类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战术。
参考文献:①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25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②杨宗、聂喜思、郭全盛:《中国实用禁忌大全》第10页,上海文化出版社。
③Rchard M usman,"Background to th e U.S.A"P120.④The Bible Societies Holy Bible--Good New s Edition ,Printed in Great Britain at th e Uni v ersity Press,Cambridge.⑤⑦Francis L.K.HSU.Am ricans&Chines e:Passage toD ifferences.Th e Univers ity Press of Haw aii,U.S.,1981.⑥庄和诚:《英语禁忌语刍议》现代外语,1990第2期。
⑧《上海译报》1995年9月18日。
责任编辑 吴 围 37二、心理语言学对阅读理论研究的影响Smith和Goodman率先用心理语言学理论观察分析了第一语言阅读过程。
1971年,Smith首次提出“冗余”(redunda ncy)理论,他认为,阅读时信息来源有四个:“视觉、听觉、句法和语义”,这四个信息来源往往是重复的,如果阅读者能充分利用其它三个信息来源,就可减少对视觉信息的需求,他还进一步指出:语言的各层次都存在冗余现象(字母间,单词间,句子间和语篇间)。
因此读者如果能利用其它各方面的信息来源(世界知识等),就可以减少对阅读篇章可见信息的需求。
根据这一理论,Goo dman(1967)提出了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
他认为,阅读过程就是一个预测,选择,检验,证实等一系列认知活动,有效的阅读并不信赖于对所有语言成份的精确辨认,而在于能否用输入信息中尽可能少的线索作出准确判断。
Smith和Goodman的心理语言学理论在研究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引起了众多理论家对这项研究的深厚兴趣,他们用心理语言学理论对第二语言及外语阅读进行了研究,其研究成果可看作是心理语言学阅读理论的延伸,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阅读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
许多理论家(Esey,1973a nd Sav ille-T roike, 1973)认为,单纯解码阅读模式不能反映实际阅读过程,因为它低估了读者在阅读中的积极作用,它不能说明读者如何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对读物预期,也不能解释已有的语言知识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
另外一些第二语言阅读专家(Clar ke,Silber stein和Widdewson 1978,1983)则把阅读看成是积极的过程,阅读是读者与文章(或作者)的交流过程,宛如两人面对面谈话,有问有答。
在阅读中,作者根据文字不断提供的信息,联系自己既存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世界知识,对读物依次作出反应。
他说:“成功的阅读是一个创造过程,读者和阅读材料相互交流创造意义。
”2.阅读的目的是获取意义,要获取意义并不依赖于某些具体词句,而取决于词句在上下文语篇中的使用意义。
为了论证这一论点,Widdow so n对命题意义(sig-nificance)和价值(v alue)作了界定:命题意义(sig nifi-ca nce)指句子在所有话语中具有的普遍意义;而价值(v alue)指具体的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话语意义,是在特定条件下的语言使用。
他指出:“句子只有使用才具有价值。
”因此,阅读时,了解文章中的语言特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语言在特定条件下的使用价值,才能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此外,Widdonso n还对粘着手段和连贯两个概念加以界定:粘着手段(cohes iv e de-v ices)指的是语义连贯,阅读不仅要了解粘着手段的作用,而且要理解语义连贯、连贯是阅读理解的根本。
W iddo nson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语言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语篇理解的重要性。
3.在第二语言及外语阅读理解中,除阅读材料传递信息以外,非可见信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979年,Coady以心理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提出第二语言阅读设想:第二语言阅读者的背景知识和概念能力(Conceptual abil ities)及其运作技巧(process stra tegies)相互作用,产生对读物的理解。
自那以后产生了第二语言阅读的自上而下模式,这一模式强调,读者是阅读的积极参加者,他们利用现存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对读物预测、经检验对预测作出反应,或肯定或反驳。
在这一过程中,读者的语言知识,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有关读物的背景知识,读物的修辞组织结构方面的知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图式理论和相互模式近二十年来,阅读理论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对图式理论的研究。
图式(schemata)本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最早由Immannel Kant(1781)提出。
他认为概念只有和个人的已知信息相联系才具有意义。
Sir Fr ederic Bartlett认为,图式是个不断发生作用的既存知识结构,遇到新事物时,只有把这些新事物和已有的图式相联系才能被理解。
因此图式又被称为认知框架。
所谓图式理论就是运用这一认知心理学理论,分析这一认知框架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基于这样一个原则: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语篇本身都不具有意义,意义在读者的脑海里,取决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大脑中图式知识的启动。
研究表明,阅读过程中,认知框架中的信息给阅读预测提供依据,它们作为典型形象反映现实规律,赋予读物以意义。
它们引导读者对语言及非语言输入的理解,理解实质上是输入(如课本)及运作者(读者)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过程具有一定的层系结构,其顶层和底层分别代表最普遍及最特殊的概念。
而对输入资料的处理过程包括自下而上(bottom-up)及自上而下(to p-dow n)两种方式,由下而上的运作是由输入资料引起的,被称为资料推动,输入的具体文字能引起高一层次概念的反应。
另一方面顶层的概念知识可以用来对读物进行预测,在输入信息有多种可能性时,读者可以通过概念的判断择其合理的一种。
这一运作过程被称为概念推动。
图式理论认为,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运作在各层次同时发生(Rumelhart,1977)。
输入信息作为实例证实图式结构中的相关概念或填补图式的空白,当输入资料提供的信息和读者的图式知识或根据图式知识所作的预测吻合时,自上而下的概念驱动可促进两者的同化;而当输入信息与预测不吻合时,自下而上的运作过程帮助读者对此作出敏锐的反应。
自上而下过程还有助于读者利用已知的概念,消38除歧义,从输入信息中选择合理的解释。
图式理论还对图式知识的内容作了研究。
Ca rrell 指出。
图式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引导理解文字内容的内容结构(content schemata)和引导理解文字中修辞组织的形式结构(formal sch ema ta)。
Ca rrell (1984b,1987)就图式理论在第二语言阅读中的作用所作的调查表明:启动(或提供)和读物相关的内容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读物的理解,也有助于对已读内容的回忆;形式结构对阅读理解也有很大贡献(a sig mficant independent co ntributo r)。
他断言,缺乏图式知识的启动是第二语言阅读者的主要阅读困难。
图式理论的研究促使专家们修正单纯的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相互作用阅读模式由此产生。
相互作用阅读模式是近年来理论研究的主旋律,人们普遍认为,自上而下模式过分强调利用背景知识这一理解技巧,忽视了诸如快速辨认词汇,句子结构等低层次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