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全球主要环境问题

合集下载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02 全球环境问题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02 全球环境问题

CFCl3 + hν → CFCl2 + Cl Cl + O3 → ClO + O2 ClO + O3 → Cl + 2 O2
ODS :消耗臭氧层物质
3、O3对生命系统的重要作用
UV-A区:320-400nm 不能被臭氧吸收,但也不对地表生物圈构成伤害且少量是地表生 物所必需,促进胆固醇转变成VD。
污染土壤 和水体
造成 酸雨危害
间接 污染海洋
造成固体 废弃物污染
降低人的 生命安全
2. 全球性
全球性 气候变暖
发展中国家人口 及贫困问题等
酸雨
全球性环境问题
热带雨林减少
臭氧层破坏
有毒有害废弃物 的越境转移和扩散
生物多样性 锐减
沙漠化
(5)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三个阶段:被动治理污染--地球整体观念--拯救地球的战斗。 •1962 美国女作家卡逊《寂静的春天》,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 考。 •1972 人类环境会议 瑞典斯德哥尔摩,发表《人类环境宣言》, 并提出“6.5世界环境日” ,是人类认识环境问题的一个里程碑。 •1992 环境与发展大会 巴西里约热内卢,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表《21世纪议程》、《里约宣言》 •2002 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
UV-B区:280-320nm 可能到达地表并对人类和生态系
统造成最大危害。
UV-C区:200-280nm 能被大气中O3和O2完全吸收,
不会到达地表造成不良影响。
4、 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
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 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制冷电器
泡沫床垫
生命期:120年 100年全球增温潜势(GWP):296

环境管理学重点知识

环境管理学重点知识

第一章1、环境问题: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的干扰下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或环境系统的结构损毁,从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环境问题按照产生的原因分为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因素引起,次生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3、当代全球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4、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到1981年,我国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以组织环境污染治理为中心。

5、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

6、环境管理的核心问题是遵循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7、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行为、企业行为、政府行为8、环境管理的内容:从环境管理的范围划分:资源管理、区域环境管理、专业环境管理;从环境管理的性质划分: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

9、环境管理的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第二章1、可持续发展(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布氏定义):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公平发展、高效发展、多维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5、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论:资源永续利用理论、外部性理论、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

6、三种生产的关系:7、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1)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2)揭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3)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4)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5)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第三章1、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立法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环资委)。

全球环境问题及中国应对策略(论文)

全球环境问题及中国应对策略(论文)

全球环境问题及中国应对策略专业:2012级经济学学号:2012********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摘要: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

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

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中国政府向最高权力机关报告其最新的思考和应对之策。

关键字:全球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中国、应对策略一、全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主要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

(1)原生环境问题地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

这一类环境问题是自然诱发的,是经过较长时间自然蕴蓄过程之后才发生的,或者主要是受自然力的操纵,且人已失去控制能力情况下发生的,并使人类社会遭受一定的损害。

这类环境问题包括地震、火山活动、滑坡、泥石流、台风、洪水、干旱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昼做到预防减少损害。

(2)次生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环境问题。

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①环境破坏,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

主要指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②环境污染与干扰,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性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1、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百万分之一单位)上升到2005年的379ppm,超过了近65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范围,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

全球环境问题题目汇总

全球环境问题题目汇总

题目1:近年来社会上主要关注哪些(全球性)环境问题?简要论述其影响?答:(1)酸雨蔓延(Acid rain)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危害水中生物;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的流失,导致土地贫瘠化;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与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

(2)臭氧层破坏(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

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与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与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与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与水体的自净能力。

(3)全球气候变暖(Greenhouse effect)全球海平面上升一些岛国便会被淹没;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两极冰川融化;大量物种灭绝;淡水资源流失;农作物减产;疾病肆虐;造成新的冰河期。

(4)大气污染(Air pollution)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引起呼吸道与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对生物的危害,动物因吸入污染空气或吃含污染物食物而发病或死亡,大气污染物可使植物抗病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叶面产生伤斑或枯萎死亡;对物品的危害,如对纺织衣物、皮革、金属制品、建筑材料、文化艺术品等,造成化学性损害与玷污损害;造成酸性降雨;破坏高空臭氧层;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5)生物多样性锐减(biodiversity)破坏人类未来的食品来源;破坏药物来源;破坏工农业资源;破坏物种的生物遗传基因;影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6)水污染(Water pollution)绝大部分有机化学药品有毒性并且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气,危及鱼类的生存,引起生态破坏;污染的水难以得到净化,人类的饮水安全与健康受到威胁。

(7)海洋污染(Ocean pollution)局部海域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海洋上油船的泄漏会造成大批海洋动物死亡,由海域至路域使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海洋生物死亡后产生的毒素通过食物链毒害人体;破坏海滨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使之失去应有价值。

哪些是全球性环境问题

哪些是全球性环境问题

哪些是全球性环境问题?
有一些环境问题是穿越国界线的,例如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原始森林的采伐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甲烷和其他一些对温室效应有贡献的气体的排放。

其他一些间接与能源有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包括:臭氧的排放;为了获得燃料木材和木炭、扩大农业生产而进行的森林采伐;重金属(例如汞,那是由燃煤热电厂排出,而后进入食物链中的)在活生物体内的积累;电气设备所用液体中的人造有毒化合物(例如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来自核事故、核试验、放射性泄漏的放射性物质。

世界的环境污染及治理

世界的环境污染及治理

世界的环境污染及治理一、引言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分析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现状,探讨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二、环境污染现状1.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和秸秆燃烧等因素导致空气中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浓度升高。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700万人因空气污染而死亡。

2. 水污染水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排放和矿业活动。

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有机溶剂等有害物质严重污染水资源,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

全球约有12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

3.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源于工业废弃物、农药和化肥残留、重金属污染等。

土壤污染导致农作物减产、食品安全问题,并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4. 噪声污染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工业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噪声对人类造成严重影响。

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损伤、心理疾病等。

三、环境污染来源及影响1.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

这些污染物对空气、水和土壤造成严重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2. 交通污染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随着私家车普及,交通污染愈发严重。

3.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残留的农药和化肥进入土壤和水源,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

4. 生活污染日常生活中,废水、垃圾、噪声等污染源对环境造成影响。

尤其是城市地区,生活污染问题更为突出。

5. 矿业污染矿业活动在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周边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

四、环境污染治理措施1. 政府监管政府应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企业违法排污的处罚力度,确保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2. 企业自律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清洁生产。

3. 公众参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绿色生活方式,倡导低碳出行,积极参与环保组织和活动。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1、沙尘暴成因:①自然:干旱、大风、气流上升;②人为:植被破坏。

分布:我国西北、华北(春季)。

危害:降低大气能见度,危害健康、交通、湖泊、水库、农业生产、村庄、城市.措施: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牧。

2、荒漠化成因:①自然:气候干旱,植被退化,物理风化加剧,风力强劲;②人为:滥伐、滥垦、过度放牧。

分布: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

措施: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3、沙化成因:①自然:气候干旱,植被退化,物理风化加剧,风力强劲;②人为:滥伐、滥垦、滥牧。

分布:季风区的边缘地带。

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

措施: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4、水土流失成因:①自然:暴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②人为:滥垦、滥伐及工程建设。

分布:黄土高原,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危害: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洪涝灾害.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森林和植被,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严禁开垦陡坡地。

5、公害病成因: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如日本的“水俣病”(汞)。

分布:城市、工矿区及其周围地区.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出现中毒症状.措施:修建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6、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含N、P的废液大量排入池塘、湖泊、河流。

分布:城镇郊区、江河湖海.危害:水中缺氧,使水生生物生存受到影响。

措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用低存留的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入江河湖海。

7、赤潮成因:①自然:温度高;蒸发大,降水少;水体交换少;丰富的营养物质。

②人为:含N、P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大海。

分布:工业、城市集中的沿海;我国最易发生的海域是:珠江口、长江口、渤海等。

(环境管理)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与环境问题烟台市芝罘区福安中学7年级5班周洁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环境主要指人类的生存环境。

环境科学与环境保护所研究的环境问题主要不是自然灾害问题,而是人为因素所引起的环境问题。

这种人为环境问题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超出环境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二是人口增加,城市化和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总之,环境问题是指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所引起的问题。

从人类诞生开始就存在着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就出现了环境问题。

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也在发展,大体经历了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环境问题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前)、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20世纪50—60年代)、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20世纪80年代后)四个阶段。

从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可知:人为的环境问题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从表面上看,工农业的高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局部虽有所改善,但总的趋势仍在恶化。

因而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提出了“反增长”的错误观点。

诚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高生产、高消费的政策,过多地浪费资源、能源,应该进行控制;但是,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贫穷落后、发展不足和发展中缺少妥善的环境规划和正确的环境政策造成的。

所以只能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既要保证环境,又要促进经济发展。

只有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人类的总资源进行最佳利用的管理工作。

当资源以已知的最佳方法来利用,以求达到社会为其本身所树立的目标时,考虑到已知的或预计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优化开发利用资源的规划方案,那么资源的利用是合理的。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由于对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没有谨慎地选择利用的方法和目的,因而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

EHS_企业环境管理

EHS_企业环境管理
企业环境管理
1
内容
• 环境保护的大背景
–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 企业环境管理思路
– 环境管理体系 – 污染控制 – 节能减排
2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 大气污染 • 水污染
1. 全球变暖和温室效应 2. 臭氧层破坏 3. 生物多样性锐减 4. 酸雨蔓延 5. 森林锐减 6. 土地荒漠化 7. 资源短缺 8. 水污染 9. 大气污染 10.固体废物
• 花旗: /citi/environment/index.htm • 通用电气: /citizenship/index.jsp • 霍尼韦尔: /hser/sustainable-
34
EHS 风险评估
目标:
建立一个全面的识别 和评估流程,从而能 够识别、减少和消除 HSE风险。
预期:
• 应用一个识别和评估程序来识别危险 和风险。
• 开发和执行行动计划,控制危险并减 少风险。
• 建立一个有效的反馈/交流程序,以便 对该体系进行持续的改进。
实施该要素的目标和预期(样本)
35
定义
致病微生物 主要来自生物制品、制革业、饲养场和生活污水,有各种病菌、病毒和寄生 虫等种类。常能引起各种传染病。
植物营养素 主要来自食品、化肥、工业的废水和生活污水。有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 和磷酸盐等。这些营养素如果在水中大量积累,造成水的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 导致水质恶化。
耗氧污染物 主要来自食品工业、造纸工业、化纤工业排放的废水及生活污水,如碳水 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纤维素等。当水中微生物分解这些有机物时,要消耗 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中缺氧,并产生硫化氢、氨等气体,使水质恶化。
林火灾 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夏季高温导致降温所需能源增加,

全球化时代环境问题

全球化时代环境问题

全球化时代环境问题答案:全球化时代环境问题是指由全球化进程引起的各种环境挑战和威胁。

这些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污染和废物处理等。

这些问题对全球稳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构成重大威胁。

气候变化是全球化时代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温室气体排放,地球的气候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暴雨、洪水、干旱和飓风。

这些事件给社会经济系统造成巨大损失,同时威胁到生态系统的稳定。

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另一个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环境问题。

人类的活动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和栖息地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食物链和生态服务的提供。

土地退化是全球化时代面临的另一个环境挑战。

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导致土壤侵蚀、荒漠化和土地污染。

这些问题威胁着农业生产、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短缺是全球化时代的紧迫问题之一。

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农业用水量的增加导致水资源供应不足。

水资源短缺威胁到人类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污染和废物处理是全球化时代的严重环境问题。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的污染物和废物的产生,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不合理的废物处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扩展与深入分析:在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贸易和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

这带来了大量的跨国生产和国际经济活动,然而,这种经济增长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例如,全球贸易导致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加剧了气候变化问题。

同时,跨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源开采和制造业活动,导致当地的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

因此,全球化时代的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国家面临的挑战,也需要全球合作来应对。

为了解决全球化时代的环境问题,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巴黎协定更进一步,要求各国采取具体的减排措施,以限制全球气温上升幅度在2摄氏度以内。

世界的主要环境问题

世界的主要环境问题

世界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造成危害的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气候变化1.1 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主要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使地球平均气温上升。

气候变暖导致的后果有: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等。

1.2 极端气候事件极端气候事件包括干旱、洪水、热浪、寒潮等,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等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呈现上升趋势。

二、生物多样性丧失2.1 生物种类减少由于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系统功能受损。

2.2 生态系统退化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导致碳汇减少、水资源涵养能力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等,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三、水资源短缺3.1 水资源分布不均全球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有的地区水资源丰富,有的地区却面临严重干旱。

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加剧水资源危机。

3.2 水资源污染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排放导致水资源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

水资源污染使得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四、大气污染4.1 颗粒物污染颗粒物(PM2.5、PM10等)污染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燃煤、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等是主要污染源。

4.2 臭氧污染臭氧层破坏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对人体皮肤、眼睛等造成伤害。

制冷剂、溶剂、化肥等是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因素。

五、土壤污染5.1 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如铅、镉、汞等)污染影响土壤质量,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工业排放、废弃物堆放等是主要污染源。

5.2 有机污染有机污染物质(如农药、化肥、石油等)损害土壤结构,影响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

农业、工业活动是主要污染源。

六、海洋污染6.1 塑料垃圾污染塑料垃圾污染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第十二章 全球环境问题与管理

第十二章 全球环境问题与管理
一、全球环境管理的原因、对象和内容 二、全球环境管理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当前环境管理的主要机构 四、当前全球环境管理的重要国际行动 五、全球环境管理行为效果的检查与监督

一、全球环境管理的原因、对象和 内容

1.
(一)原因
自然环境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必须对人类环 境进行全球管理 地球环境中的财产属全人类所共有,这些共有 财产需要人类共同给予保护 为了维持国际社会的安全和政治秩序的稳定, 也需要通过共同的行动对全球环境问题进行管 理
一、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特点

(一)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 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水污染加剧,淡水资源短缺 自然资源遭破坏,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南极臭氧
空洞
(二)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
1. 2.
3.
4.
全球化 综合化 社会化 政治化
二、全球环境问题的类型及其产生 原因
环境问题的类型 (一)环境污染 1. 气候变化 2. 臭氧层耗竭 3.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越境转移 4. 海洋污染 5. 水污染
二、全球环境问题的类型及其产生 原因
1.
2.
(二)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土地资源破坏
二、全球环境问题的类型及其产生 原因
1.
2.
3.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高消耗的生产模式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 发展不足(贫穷) 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三、全球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源已超出其自然再生能力 温室气体释放量仍然高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 架公约》所提出的,并经国际议定的稳定量指 标 自然区域所含有的生物多样性将会因农业土地 和人类居住区的扩展而逐渐丧失 日益广泛地使用化学品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做法 构成了重大的健康风险、环境污染和处置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能源部门的开发不符合可持久 性的原则

环境管理学第八章全球环境管理精品PPT课件

环境管理学第八章全球环境管理精品PPT课件
根据最新气候模式预测,21世纪全球气温将 以每10年0.2~0.5℃速率升高,到21世纪末,气 温将增加1~3.5℃ 。
全球气温升高将导致北极熊溺死
2、降水格局发生变化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温暖化将提高海洋表面
蒸发量,从而提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大气成分变化已使全球降水格局发生变化,
其总体发展趋势是: ⑴中纬度地区的降雨量增大; ⑵北半球亚热带地区的降雨量下降; ⑶南半球的降雨量增大。
⑸能源开发利用不符合可持久性原则; ⑹迅速而又未经良好规划的都市化,特别是沿 海地区的都市化,正在给邻近地区的生态系统 造成严重负担; ⑺周期复杂且常不为人知的全球生物化学相互 作用正在因人类干扰导致广泛的水文变化、气 候变化、酸化和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生物生 产力急剧丧失。
这些变化都与当今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 方式有着直接和密切的联系,其中人口增长是 导致当今全球环境问题的最主要驱动因子。
一、人口增长
从1850至1999年底短短150年,世界人口 由10亿激增到60亿,预计到21世纪末世界人 口还将增加一倍,高达120亿。
这种庞大的人口数量,意味着人类将需要 更多粮食、衣物和能源,意味着人类将更快地、 更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加迅速地 改变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巨大人口压力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根源, 因此有效控制世界人口增长,已成为解决全球 环境问题的关键。
3、全球云量分布变化 自20世纪以来全球云量有增加趋势,例
如在印度过去50年内云量增加7﹪,欧洲80年 内增加6﹪,澳大利亚80年内增加8﹪,而北美 在过去90年内增加9﹪。云量增加对气候变化 将产生复杂的综合影响。
4、海平面上升 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
20cm,全球温暖化引起的海洋热膨胀、南极 冰盖融化、格陵兰冰盖融化、高山冰川融化是 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全球环境问题

第四节全球环境问题

第四节全球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及其演变(一)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所造成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二)环境问题的演变从人类开始诞生就存在着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环境问题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人类在诞生以后很长的岁月里,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十分突出,有意识地改造环境极弱,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大,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未超出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对环境尚未造成危害后果。

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大,范围越练越广,与此同时相应地发生了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刀耕火种、盲目开采现象,在局部也发生了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繁和沙漠化的环境问题,但问题并不突出。

那时的城市主要是政治、商品交换和手工业的中心,城市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活环境污染问题。

如中国古城西安,公元582-904年隋唐在此建都300多年,人口稠密,生活污水排水量大而造成明显的地下水污染。

据历史记载,宋时(公元1104年),西安“城内泉咸苦,民不堪食”,乃将龙首渠水“引注入城,给民汲饮”。

2.环境问题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前)人类社会进入农牧业社会以后至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以前,人类开始开垦荒地、放牧牲畜,同时向环境排放的污水和废弃物逐渐增多,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一是人类为获取丰富的食物而在人类居住区周围大量开垦土地,破坏天然植被,导致森林被严重破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等严重的局面,使局部地区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全球化时代环境问题

全球化时代环境问题

全球化时代环境问题在全球化时代,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

全球化给环境造成了哪些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本文将从全球化的背景和环境问题的表现入手,分析全球化对环境的影响,并探讨解决环境问题的路径。

全球化给环境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资源消耗、生态破坏和气候变化。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资源的跨国流动加剧了资源的消耗。

各国为了争夺有限的自然资源,采取了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的方式,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枯竭。

同时,全球化还导致了生态破坏的加剧。

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森林砍伐、草原退化、湿地消失等问题日益严重,丧失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此外,全球化还引发了严重的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威胁到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和人类的生存。

为了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环境挑战,各国需要共同努力,采取协同行动。

首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基础。

各国应该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法律法规,限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推动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其次,加强环境保护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关键。

各国应该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此外,全球合作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要手段。

各国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制定共同的环境标准和政策,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此外,个人和企业也应承担起环境责任,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个人应该增强环境意识,从自身做起,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积极支持环保行动。

企业应该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

只有通过合作和努力,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各国和个人都应该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共同努力,为后代留下一个美丽的地球家园。

世界主要环境问题

世界主要环境问题

世界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全球范围内的几个主要环境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工业化和能源消耗过度,大量温室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地球气候系统不稳定。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现象成为了全球公认的现实。

为了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提出了减排措施和转型到可再生能源的方案。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水资源危机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础。

但是,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

许多地区正面临着供水不足的困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水污染、不合理用水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是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水资源危机,各国应加强水资源管理,提倡节水意识,加强水污染治理,并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三、生物多样性损失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大和生境破坏,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威胁。

森林砍伐、生物入侵、过度捕捞和污染等因素导致了大量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全球各国应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控制野生动植物贸易,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四、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另一个重要环境问题。

工业化进程、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等活动导致了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排放,对人类健康和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空气污染不仅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各国应加强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控制,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

五、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由于不可持续的农业和土地管理实践导致的土地质量下降的问题。

全球大面积的土地退化威胁着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土地退化的原因包括过度耕作、过度放牧、土地污染和城市扩张等。

为了解决土地退化问题,各国应制定可持续的土地管理政策,推广保护性耕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主要环境问题近年来,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使人类环境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国际社会对此十分重视,围绕这些问题举行的会谈、讨论日趋增多,仅1989年讨论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国际会议就达9次之多。

经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解决这些总问题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许多国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有关国际环境法律文件并积极采取实际行动。

这说明,人类正在为有效地控制全球性环境问题作出积极努力。

一、地球变暖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氟氯化碳、一氧化二氮、臭氧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层的构成发生了尺人的变化。

许多科学家断言,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温室气体的积累很可能引发全球气候的变暖。

实际上,由于人为的影响,局部区域的变暖已经出现。

根据统计和测算,全球由于燃烧排入大气中的碳已连续6年缓慢增加,1994年达到59.25亿吨。

同时,由于砍伐森林使大气中增加的碳也在1.1-3.6亿吨之间。

众长时间尽度看,全球温度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有着密切而明显的相关性。

尽管没有证据表明二氧化碳水平变化直接引起温度的变化,但自18世纪中叶以来,二氧化碳的水以及其它温室气体已经达到过去16万年中前所未有的浓度。

尽管氟氯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等在大气中也有积累。

但是二氧化碳对全球温度的影响,比这些气体加起来的总和,至少高出60%。

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一个主要原因。

全球碳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变化。

1860年全球丈夫驻为0.93亿吨,1900年急剧上升到5.25亿吨,1950年达到16.2亿吨。

但是,仍然不及瑞在排放量的1/3。

从70年代起,排放量增长的速度开始变慢,1950-1973年平均增长4.6%,而1973-1988年间平均增长仅为1.6%。

近年来碳排放量经较平稳,究其原因,一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衰退,二是前苏联集团经济的萎缩。

但是,在今后一个时期仍保持稳定增长。

虽然近年来碳排放量的增长主要发生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但是,按人均排放量计算,发展中国家仅为0.5吨,百工业化国家排放量达至3吨以上。

按总量计,发展中国家仅占全球总量的1/3,而发达国家则占据2/3以上。

令人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碳排放量的贡献率正在增长,大鸡每14年翻一番。

在2000年前,全球碳排放量预计将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

然而,即使碳排放量维持现在平稳的水平,也仍然超过全球海洋和森林能够吸收的能力,导致滞留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的不断增加。

1994年末,大气中的碳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浓度从上一年度末的357/0ppm上升到358.9ppm,是6年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年头。

1980年以来,大气中增加了3500亿吨碳,其中约有1500亿吨仍然滞留在大气中科学家们估算,要想稳定大气中碳的总量,全球碳排放量至少应降低60%。

1992年全球首脑会议签署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工业化国家制定与今后10年削沽排放目标相应的政策,并采取实际步骤。

根据测定和估算,1994年低层大气平均温度为15.32 ℃,是1991年菲律宾皮拉图波火山爆发以来最热的一年,根据记载,也是1987年以来连续5个最热的年份。

像任何一个地方每日温度变化一样,大气低层每年平均温度也是变化不定和难以解释的。

在上个世纪,温度升高的趋势已很明显。

现在,全球气温比1880年高出0.3-0.6℃。

从1980年以来,已经出现了10个最热的年头。

皮拉图波火山爆发是本世纪内最大的火山爆发,它把数百万吨的尘埃排入到高层大气中,并扩散到全球。

这些尘埃阻挡阳光照射,足以使低层大气温度降低半个摄氏度。

可是这些尘埃颗粒物在随后的两年中以很慢的速度沉降到地球表面。

至1994年初,皮拉图皮火山的影响已经结束,因而全球温度又开始回到皮拉图波火山爆发前的高温水平。

现在,气象学家已经从全球各地的温度监测站监测到了一系列数据,绝大多数气象学家相信,随着大气中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连续积累,全球变暖的趋势最终将会恢复。

现在不甚清楚的只是变暖的趋势何时恢复?有多大幅度?由联合国一些机构资助的政府间气候变化研究组(IPCC)指出,如果矿物燃料的使用继续长期稳定增加,那末,到2050年全球平均温度将达到16-19℃,超过以往的变暖速度而加速全球的变暖。

政府间气候变化研究组所预测的全球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

尽管全球每个地区受其影响的程度很难预测,但是,较高的温度将引起海水平面的升高和极地冰的融化。

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并将淹没一些海岸地区。

全球变暖也可能改变包括降雨、土壤温度和季节长短等气候变化,这些可能导致许多生态系统的缺损和毁坏,威胁数以千计的生物种类的安全。

气候变化对人类将产生一些重大影响,它可能在数十年内改变主要的粮食生产区域。

二、臭氧层的消耗与破坏臭氧浓度较高的大气层约在距地表10-50公里范围内,在25公里处浓度最大,形成了平均厚度为3毫米的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紫外辐射,给地球提供了防护紫外线的屏蔽,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了调节气候的作用。

臭氧层的破坏会使过量的紫外辐射到达地面,造成健康危害;使平流层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地球气候异常,影响植物生长、生态的平衡等后果。

近半个世纪以来,工农业高速发展,人为活动产生大量氮氧化物排入大气,超音速飞机在臭氧层高度内飞行、宇航飞行器的不断发射都排出大量氮氧化物和其他气体进入臭氧层;此外,人们大量生产氯氟化碳化合物(即氟利昂),如CFCL3(氟利昂-11)、CF2CL2(氟利昂-12)、CCI2FCCIF2(氟利昂-113)、CCIF2(氟利昂-114)等,用作致冷剂、除臭剂、头发喷雾剂等,其中用量最多的是氟利昂-11和氟利昂-12。

据统计,1973年全世界共生产这两种氟利昂约480万吨,绝大部分释入低层大气后,进入臭氧层中。

氟利昂在对流层中很稳定,能长时间滞留在大气中不发生变化,逐渐扩散到臭氧层中,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并降低臭氧层的浓度。

臭氧的消除主要是由于一氧化氮、氯氟化碳经光分解产生的活性氯自由基、氯氧自由基等与臭发生反应,而使臭氧层中臭氧的浓度逐渐降低。

自从70年代末发现南极上空巨大的“臭氧洞”,臭氧耗竭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有人估计臭氧层中臭氧浓度减少1%,会使地面增加2%的紫外线辐射量,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增加2%——5%(美国每年新增患者达30——40万人)。

最近美国等国家已禁止使用氯氟化碳喷雾剂,并严格控制其它氯氟化碳的生产与使用。

最近有人估算,如按1977年的水平继续使用氯氟化碳,则将使臭氧减少5%—9%。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最新统计情况看,臭氧减少的趋势还在发展,南极上空的臭空洞仍在扩大,且在北极上空也出现了类似的臭空洞现象,只是范围小一些。

当前,全球环境领域防止臭氧层破坏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努力减少消耗大气平流层臭氧的化学吕产量。

根据统计和估算,1994年全球氯氟化碳产量进一步下降,连续6年保持下降的势头,总产量从1988年时的高峰下降了77%。

由于外交努力的结果,1987年签订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在1990年和1992年得到进一步强化,工业化国家同意到1995年12月31日停止生产氯氟化碳,已经签字的发展中国家则有10年的宽限期,到2005年停止生产。

至1994年底,全球共有146个国家签署了这项议定书。

尽管发展中国家氯氟化碳产量比工业化国家低得多,然而,对这些化学品的需求量却明显增加。

90年代初期,印度、中国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氯氟化碳的使用量少于美国的一半,但是,其中一些国家氯氟化碳的消耗量却几乎以两位数的速率增长。

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和消除氯氟化碳,工业化国家应建立开发替代氯氟化碳产品技术的基金。

但是,基金捐助国家并没有兑现他们的承诺。

在1991—1994年间,捐助国家所捐赠的金额只有他们原先承诺的3.93亿美元的2/3。

缺少资金和技术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减少氯氟化碳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阻碍氯氟化碳产量减少的另一个原因是日益发展起来的“国际氯氟化碳黑市”。

1994年从俄罗斯和爱沙尼亚法进口到欧盟的氯氟化碳约2500吨,相当于欧盟合法进口总量的10%。

而在美国,对氯氟化碳征收高额执照税,又进一步刺激了机会主义贸易者,1994年美国非法进口的氯氟化碳量估计在1万吨左右,占美国总产量的10%。

现在已经清楚,由于臭氧层破坏将使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而增加对生物的损害。

实验和流行病研究表明,紫外线—β增加可能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包括非黑色瘤皮肤发病率增高和导致农作物减产。

三、酸雨酸雨作为一个环境问题,大约出现在50年代。

那时,美国的东北部和欧洲地区就存在酸雨的危害。

到了60年代后期,酸雨的范围扩大了,并且在北欧的瑞典、丹麦等国出现了明显的危害。

70年代以后,酸雨迅速蔓延至几乎所有国家。

1950—1972年的20年间,欧洲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增加了2倍,雨水的酸度,每年平均以10%的速度增加。

雨水PH值一般在4.0—4.5左右。

美国对15个州的河流与湖泊的监测表明,17%的河流与20%湖泊由于酸化而外于危险状态。

对18.8万公里长的河流监测发现,有近4万公里长度的河流因酸化而处于危险状态。

科学家们指出,如按目前的酸雨趋势发展下去,安大略地区的48000个湖泊20年后就会失去生机。

在近3年中,德国酸雨危害面积增加了6倍。

酸雨已由一个局部问题迅速发展为一个区域性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酸雨对环境有多方面的危害。

据报道,瑞典9万个湖泊中有2万个已经或正在成为“死湖”,鱼、虾等水生生物绝迹。

这种情况在加拿大、美国、西欧、北欧等地区也都出现了。

酸雨破坏土壤的结构和营养,使土壤贫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长,使作物减产。

据估计,美国和加拿大每年因酸雨造成的农业损失达160亿美元。

酸雨对森林也有很大的破坏性。

据统计,欧洲大约有6500万公顷的森林遭酸雨污染危害,德国森林受酸雨危害的面积由1982年的8%扩大到目前的52%,中欧有100万公顷的森林枯萎死亡。

酸雨还严重腐蚀建筑物、工业设备、仪器以及损害的体健康。

酸雨在一些地区不仅成为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成为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国与国之间因酸雨引起的纠纷日益增多。

欧洲各国和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首脑多次磋商酸雨的防治问题,但进展缓慢。

称之为“空中死神”的酸雨,正在全球各地蔓延,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四、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资源支撑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并且使人们能够适应环境的需求的变化。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据联合国环境署估计,全球大约有500万种到3000万种生物。

目前人类描述过的生物大约有140多万种,利用的仅150种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