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课程教学设计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去采访从旧中国走新中国的老人,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归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理想。
加深对国旗、国歌的认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开国大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同学们,新学期好!我们上学期结束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
在你们的记忆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学生可能回答:屈辱史,血泪史,挨打史,抗争史,探索史,老师加以肯定)是的,坚强的中国人民正是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情况。
2.讲授新课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后,就积极筹备建立新中国,各民主党派和著名爱国人士空前团结,为新中国的建立出谋划策。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正式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做了哪些准备呢?2.思考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通过的纲领、作出的决定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部編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详细过程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认识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音频,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
3.板书设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阐述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产生的深远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要内容、意义,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
2.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年月在召开。
2.大会的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的作用;②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首都,以为代国歌,以___________ 为国旗,采用_______ 纪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推翻了、封建主义和___________ 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的力量。
4. 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合作探究1.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三、随堂演练1.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所有地区全部解放4.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A.西藏地区和平解放B.香港、澳门回归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5.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时空观念: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使学生能够建立起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空间的认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史料实证: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资料,使学生能够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提高学生的历史实证能力。
(2)结合某一历史事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际意义。
答案:以抗美援朝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中国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展现了英勇的战斗精神,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这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际意义,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内容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4.论述题
(1)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意义。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自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材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对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历史意义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课内容相结合,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和宣告成立的过程,掌握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的过程。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史料分析: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程。
4.口述历史:邀请见证新中国成立的老一辈人士,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文献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历史图片,如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的瞬间、天安门广场上的庆祝活动等,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如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政府的垮台等,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导入新课(1分钟)
由阅兵式来导入新课
二.学习目标(1分钟)
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意义
2.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三、预习指导题(2分钟)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哪些准备?
2.认识国旗国歌国徽,了解其含义。
(二)开国大典
1.观看影片,了解开国大典毛主席的讲话,了解开国大典的基本过程。
2.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西藏和平解放
1.简述为什么说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领土
2.找出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人物和意义
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5分钟)
让学生根据预习导题,独立完成
五、学生展讲,师生质疑(15---20分钟)
1.分层次,根据预习题难易程度找学生讲解
2.教师强调重难点;预习题难题
六、当堂检测(5分钟)
1.了解政协会议的内容。
2.简述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七、师生总结(2---3分钟)
让学生自己总结课文的每一子题目。
(或者知识树,思维导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在师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听、读等途径的自主发挥,结合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并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通过看课文插图,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在小组内讲述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给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的更加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我和我的祖国》(5分钟左右)。
教师:1949年10月1日,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
因为在这一天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你想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时刻吗?你想了解新中国成立背后的故事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和这温暖的歌曲,在鲜艳的五星红旗的指引下,走进这段历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课讲授】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做准备教师提问:毛主席进京的第一个考试就是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什么要召开此次会议?此时,政协有何作用?提示: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为了筹建新中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二)政协会议的内容1.引导学生回答:展示图片,读课本,说说政协会议的几项主要内容。
提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七个“一”:一个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一个主席: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一面国旗:五星红旗;一首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一个首都:北京;一种纪年法:公元纪年;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2.展示史料:材料: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取得了伟大成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事件和政策也需要加强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史料教学法:运用历史史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材料,提前熟悉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新中国成立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设计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意义;2.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3.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4.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观看开国大典的资料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人民群众的喜悦之情。
2.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难点: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发出了响彻云霄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我们伟大祖国70周年华诞。
70年风雨同舟,70年砥砺奋进。
国家的面貌和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何成立的?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对世界又产生了哪些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自主学习】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学生自学课文2-3页,标划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主要内容、职能、作用。
组内交流,相互对照,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注。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点拨)1.为什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因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建国的总政策和总原则,集中体现当时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毛泽东在会议上被选举为国家主席吗?不是。
会议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是不是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不是。
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将它定为国歌。
3.说说会议确定的国旗及图案的象征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其内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过去学习过的知识的回忆,帮助理解本课的内容。
2.通过向学生播放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作品或纪实片,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2.通过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
解放军进藏,有力地维护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内容;开国大典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新学期好。
上学期我们结束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
在你们的记忆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学生可能回答:屈辱史、探索史、抗争史、挨打史……老师加以肯定。
)是的,坚强的中国人民在屈辱中探索,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的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现代史的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合作探究: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史料研读: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率中共中央机关就要离开中国共产党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离开中共中央所在地。
临行前,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
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会意地笑道:“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在教学本节课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还有待提高。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我发现以下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讲授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时,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实证来理解历史事实,培养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全国各族人民欢庆新生。
5.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
- 1950年代进行的土地改革、国营工商业改造、农村合作化运动等。
- 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一)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我们学习到了新中国成立的筹备过程,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的建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通过了《共同纲领》,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歌、首都等。我们还学习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了解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天安门广场上的大规模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全国各族人民欢庆新生。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 新中国成立意义
- 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政策
3. 结构:
- 顺序:背景 → 成立 → 巩固措施
- 关系:因果、并列、递进
4. 艺术性和趣味性:
- 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内容
- 绘制国旗、国徽图案,增强视觉效果
- 适当使用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插图,增加趣味性
5. 概括性:
- 每个板块用简短词语或短语概括,如“开国大典”、“土地改革”等
2. 辅助材料:准备开国大典历史影像、新中国国旗、国歌等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措施的图表和案例。
3. 教室布置:提前将教室分为若干讨论区,便于学生分组讨论;设置多媒体展示区,方便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本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方便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内容。
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还有待提高。他们对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政权措施的意义认识不够充分,可能是因为缺乏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历史背景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 加强课堂提问和讨论的引导,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 了解国旗、国歌、首都等象征国家的元素的产生过程,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 通过查阅资料,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 讨论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以及如何成功实现这些任务。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方法上,我运用了多媒体展示、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手段,旨在让学生更直观、深入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和巩固政权的措施。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的确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Leabharlann ,提高了课堂参与度。过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领导人,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和纪年方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
(2)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的内容,培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对历史事件概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指导学生观看课文插图或相关影视资料,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这句话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影响了世界。
难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三、教学策略和手段建议1.采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引领,自主探究——思维拓展,提炼升华等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完成目标任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知识线索,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2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三大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今天我们接着了解,当年怎样在组织机构上完成建国工作。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学生根据第1页“导入框”,1 、讨论回答: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建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示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以及开国大典的盛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已经在 previous learning 中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详细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理解这个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掌握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参与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开国大典的盛况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和自豪。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自主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3.准备好合作探讨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展示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盛况、西藏和平解放等史实。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概况和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的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理想。
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境引入同学们,新学期好!我们上学期结束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
在你们的记忆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学生可能回答:屈辱史,血泪史,抗争史,探索史,老师加以肯定)是的,坚强的中国人民正是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情况。
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生:回顾民主革命历程,思考问题,回答展示,阅读“导入框”内容,明确学习内容。
自主探究指导学生做学案自主探究部分,标划知识点。
师:明确做题要求,指导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并完成学案自主探究问题。
生:速读课文,完成自主题,勾画重点知识,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问题1】观察《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场》图片,结合教材,口述政协一师:出示图片,指导学生了解政协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问题2】出席会议代表的有哪些党派和团体?说明了什么?【问题3】本次会议有何内容?《共同纲领》的作用是什么?【问题4】国旗上有很多寓意,你能从国旗上看出哪些寓意?【问题5】假如你当时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请你向全国人民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概况(包括: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等。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3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近代史,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具体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等手段,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包括解放战争胜利、政治协商会议、宣告新中国成立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其内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过去学习过的知识的回忆,帮助理解本课的内容。
2.通过向学生播放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作品或纪实片,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2.通过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
解放军进藏,有力地维护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内容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国旗。
教师: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冉冉升起,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揭开了中国现代史崭新的篇章。
(二)合作探究: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史料研读: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率中共中央机关就要离开中国共产党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离开中共中央所在地。
临行前,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
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会意地笑道:“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凝视车队将要开往的方向,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问题: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教师:作为革命领袖,毛泽东以非凡的洞察力和战略远见充分估计到,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所面临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
所以他把进入北平城称作“进京赶考”。
毛泽东把进京执政当做是“进京赶考”,是说明进京对共产党人来说至关重要。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的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知道中华民国的成立,以及在北伐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这为学生在八年级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奠定了基础。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它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转折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程。从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0年10月全国基本解放,这个过程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人民建立起一个新的国家。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意义和巩固的过程。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新中国成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板书设计
①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1. 新中国成立的背景
- 解放战争的胜利
-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 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的第一课。
教材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庆祝开国大典、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四个方面来全面介绍新中国的成立。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对中国的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讨论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材、教案、PPT、视频等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分析和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视频等资料,再次呈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场景,让学生加深对新中国的成立的印象,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以及成立的意义。
教材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详细描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人民群众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庆祝活动。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和国际背景,如国共内战、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形势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新中国成立的具体过程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学生可能对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和激动情绪有共鸣,但对于新中国成立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国际地位的影响可能理解不足。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和过程。
2.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和国际意义。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具体过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视听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理解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多媒体设备。
3.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照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包括国共内战、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等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国内背景、国际背景、成立过程、意义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深远影响,如中国的历史变革、国际地位的提升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和国际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建设新中国的决心。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展示图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道路”。
一曲《走进新时代》为我们刻画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的自立、自强的发展之路。
正如歌词中所说的“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就沿着这样一条路一起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了解我们的祖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的。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第一篇——二中全会引乾坤
播放视频:“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讲话”片段。
文字材料:
从现在起,重新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毫无疑问,城乡必须兼顾……绝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但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
我们由此可以看到,在这次七届二中全会中,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重大决定。
会后,毛泽东更是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他们将开创一个新事业,缔造一个崭新的共和国,带领全国人民跨进新时代。
为了这个伟大的新事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各界作了充分详细的筹备,下面我们来一起
了解他们为新中国到底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第二篇——开国大典辟新天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政协会议
展示图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场
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结合图片找出以下知识点:
练习:
在第一届政协会议中,共出现了八个“一”,你能根据表格的提示分别说出是什么吗?
展示图片: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曲谱
思考1:五星红旗被选定为国旗的原因是什么?它有什么寓意?
(提示:红色旗面象征革命,五星采用黄色意为在红色大地上显出光明;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
四颗小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其间的位置关系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
思考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理由是什么呢?
(提示:从创作背景、歌曲旋律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国内形势来思考。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采用了进行曲的旋律,铿锵有力,唱出了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
虽然新中国成立了,但我们还将面对国内国际方方面面的困难和威胁,这就要求我们用这种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建设我们的国家,克服各种困难,
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同时也警示后人,不要忘记这段民族战争的历史,居安思危,以史为鉴。
)
展示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毛主席纪念堂以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
碑身正面(北面)镌刻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是由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思考:在人民英雄纪念碑背面的碑文中,分别提到“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那一时期?
(提示:“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三十年以来”指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近代史)
小知识: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的十块浮雕分别承载着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一次次的抗争,你知道有哪些吗?
(图组展示十块浮雕)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正式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情绪激昂地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段视频来重温那个万众瞩目、激动人心的时刻!
2、开国大典
播放视频:开国大典精彩片段
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亲自按动电钮升国旗,当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冉冉升起时,全国上下为之沸腾了!中国人民欢呼雀跃,终于迎来了自己渴望已久的崭新生活!
小趣闻:
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吗?为什么要齐鸣28响呢?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示总结:54门礼炮一说是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54个民族,也有说是象征参加会议的54个单位;28响普遍认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
)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提问:同学们,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那么,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
(提示: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找到答案,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有极为重要的国内意义,而且在国际上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它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是对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中国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是巨大的鼓舞,极大地增强了他们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信心。
然而,当新中国成立、天安门广场成为一片红色的海洋的时候,我们祖国大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民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第三篇——解放西藏迎统一
1、西藏和平解放
展示图片:新中国成立前后大陆领土解放示意图
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西南、东南沿海、海南岛、新疆等地仍盘踞着大量的国民党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的指挥下,人民解放军继续进军,到1950年底,除西藏外的大陆全境基本解放。
解放前西藏情况十分复杂,外国的一些政治势力利用宗教和历史上遗留的民族矛盾插手西藏问题,企图使西藏与祖国分离。
所以解放西藏的核心问题是政治问题,应采取和平解放的办法。
提问:西藏的和平解放是怎样实现的?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
1951年5月中国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10月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插上了雪域高原,西藏千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西藏的和平解放是我党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它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强调:西藏和平解放只是标志祖国大陆的统一,而不是整个中国的统一。
1、拓展
思考:想想现在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回归祖国?(引出台湾回归祖国问题)
当代社会,依然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想把西藏从祖国的大家庭里分离出去,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提示:中国政府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绝不允许把西藏分裂出去。
中国百年巨变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会实现经济的腾飞、民族的复兴。
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坚定信念,不管用什么方式,统一是我们的立场、统一是我们的原则,因为统一必将促进中华民族的再次腾飞!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1949年10月1日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实现了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从此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大步跨进新时代。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让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让站起来的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