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音韵学(三)韵母声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講
音韻學(三)
韻母、聲調
一、關於韻母的概念
在現代漢語中,聲母之後的部分就是韻母。韻母分
爲三部分:韻頭(又叫介音)、韻腹、韻尾。並不 是所有的韻母都具備這三個部分,但韻腹是必須的 。韻腹是韻母中開口度大的那個音素。 例:蘇州大學 su zhou da xue
傳統的音韻學沒有“韻母”的概念,衹有“韻”的概
反之,凡韻頭不是[u]或者主要元音不是[u]的韻母,
就是開口呼。
又可根據韻頭或韻腹是否含[i], 將開口、合口兩
大類再各分成洪音和細音兩個小類。韻頭有[i]的 ,就是細音,沒有的,就是洪音。 開口、合口、洪音、細音結合起來即構成四呼: “開口洪音”即“開口呼” “開口細音”即“齊齒呼” “合口洪音”即“合口呼” “合口細音”即“撮口呼”
在漢語語音演變的過程中,常常有陰聲韻轉變爲陽
聲韻、陽聲韻轉變爲陰聲韻、入聲韻轉變爲陰聲韻 或陽聲韻、陰聲韻或陽聲韻轉變爲入聲韻的現象, 傳統的音韻學家把這種變化現象叫作“陰陽對轉” 。 如:“山”是收[-n]尾的陽聲韻,在吳方言中讀作 [sɛ],是陽聲韻轉爲陰聲韻。
又如“打”在中古的反切爲“德冷切”,是陽聲韻
開口呼:指沒有韻頭,而且韻腹也不是[i][u][y]的韻
母,如a,ai,an,ang,ao,o,ong,ou,e,ei, en,eng。 齊齒呼:指韻頭是[i]或韻腹是[i]的韻母,如ia,ian, iang,iao,ie,iou,iong,韻頭是i。in,ing,韻腹 是i。 合口呼,指韻頭是[u]或韻腹是[u]的韻母,如ua,uai ,uan,uang,uo,uei(ui),uen(un),ueng,韻頭是 u。u,韻腹是u。 撮口呼:指韻頭是ü[y]或韻腹是ü[y]的韻母,如üe[ye] ,üan[yan],韻頭是ü。ü[y],ün[yn],韻腹是ü。
三用
四絳獨用 五寘至志同用 六至 七志 八未獨用 九御獨用 十遇暮同用 十一暮 十二霽祭同用
三燭
四覺獨用
十三祭
十四泰獨用
十三佳皆同用 十四皆
十二蟹駭同用 十三駭
十五卦怪夬同用 十六怪 十七夬
十五灰咍同用 十六咍
十四賄海同用 十五海
十八隊代同用 十九代 二十廢獨用
十七真諄臻同用 十八諄 十九臻
十六軫準同用 十七凖 齔字附見隱韻
在注釋後加注又音。 但這個又音只針對被 注字本身,與同小韻 的其他字無關。
上平聲
一東獨用 二冬鍾同用
上聲
一董獨用
去聲
一送獨用
入聲
一屋獨用 二沃燭同用
湩 字附見腫韻 二宋用同用
三鍾
四江獨用 五支脂之同用 六脂 七之 八微獨用 九魚獨用 十虞模同用 十一模 十二齊獨用
二腫獨用
三講獨用 四紙旨止同用 五旨 六止 七尾獨用 八語獨用 九麌姥同用 十姥 十一薺獨用
是同韻的,也就是主 要元音和韻尾相同, 但韻母不一定相同, 聲母更是多種多樣。
同韻中凡是聲母和韻
母完全相同的字,合 爲一個同音字組,以 小圓圈隔開,一組叫 作一個小韻。
每個字下都有小字注
釋。先解釋字義,有 時還引經據典。每個 小韻的第一個字下用 反切注明讀音,並標 出這個小韻的字數。
有的字有兩讀,則會
現代漢語只有兩個鼻音韻尾n[n]、ng[ŋ];古代漢語還
有一個雙唇鼻音韻尾[m],如“今、甘、添、三”等, 現在粵方言中還有保留:
入聲韻:指韻尾是清塞音[-p]、[-t]、[-k]的韻。
入聲韻在普通話中已經消失了,但在有些方言有
不同程度的保留。 粵方言保留有三種塞音尾: 以[-p]結尾的如“立”[lap]、“急”[kap]; 以[-t]結尾的如“日”[jat]、“七”[ʨ‘at]; 以[-k]結尾的如“北”[pak]、“敵”[tik] 吳方言合併爲一個喉塞尾音[ʔ ]。
五卷:上平聲、下平聲、上聲、去聲、入聲。上 平聲28韻,下平聲29韻,上聲55韻,去聲60韻, wk.baidu.com聲34韻,總計206韻。
每個韻目的上面,都以數字標出韻的次序。如平
聲“一東、二冬、三鍾、四江、五支……”;上 聲“一董,二腫,三講,四紙、五旨……”;去 聲“一送,二宋,三用,四絳,五寘……”。
每個韻目下所轄字都
,現在讀[ta],轉變爲了陰聲韻。 能/態;占/帖;斤/析;每/敏
二、《廣韻》206韻
《廣韻》全稱《大宋重修廣韻》,由北宋陳彭年
等人在公元1007-1008年奉召編修, 反映了隋唐 年間漢語的語音面貌。
《廣韻》是一部韻書,韻書是按“韻”來編排的
工具書。
韻是區別聲調的。因此《廣韻》首先按四聲分爲
二十一震稕同用 二十二稕 齔字附見焮韻
五質術櫛同用 六術 七櫛
二十文獨用
二十一欣獨用 二十二元魂痕同用 二十三魂 二十四痕 二十五寒桓同用 二十六桓 二十七刪山同用 二十八山
十八吻獨用
十九隱獨用 二十阮混很同用 二十一混 二十二很 二十三旱緩同用 二十四緩 二十五潸產同用 二十六產
因此,詩詞“押韻”,需要韻腹、韻尾、聲調相同,
而韻頭不需相同。
1.四呼、洪細:
根據韻頭的不同劃分。 根據韻頭是否含有[u],可將韻母分爲開口、合口兩
大類。
合口呼,就是指韻頭是[u]或以[u]爲主要元音的,如u,
ua,uai,uan,uang,uo,uei(ui),uen(un),ueng。
念。“韻”與現代“韻母”有兩點不同: 1.傳統的“韻”不管韻頭的有無或是否相同,只看韻腹 和韻尾是否相同,如ān、iān、uān、üān,古人視爲同 一韻,而現代語音學卻看成四個不同的韻母。 2. 傳統的“韻”雖然不看韻頭,卻要看聲調:同韻不 僅要求韻腹韻尾相同,聲調也必須相同,如ā、á 、ǎ、à 現代語音學視爲同一韻母,古人卻認爲是四個韻。
2.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
根據韻尾的不同劃分。
陰聲韻:無韻尾或韻尾是元音的韻,如:
a,ia,ua,o,uo,e,ie,üe,i; u;ü(無韻尾) ai,ei,ao[ɑu],ou(元音尾)。
陽聲韻:韻尾是鼻音的韻,如:
an,ian,uan,üan,en,uen,in,ün(n韻尾); ang,iang,uang,ong,eng,ueng,ing,iong(ŋ韻尾)
音韻學(三)
韻母、聲調
一、關於韻母的概念
在現代漢語中,聲母之後的部分就是韻母。韻母分
爲三部分:韻頭(又叫介音)、韻腹、韻尾。並不 是所有的韻母都具備這三個部分,但韻腹是必須的 。韻腹是韻母中開口度大的那個音素。 例:蘇州大學 su zhou da xue
傳統的音韻學沒有“韻母”的概念,衹有“韻”的概
反之,凡韻頭不是[u]或者主要元音不是[u]的韻母,
就是開口呼。
又可根據韻頭或韻腹是否含[i], 將開口、合口兩
大類再各分成洪音和細音兩個小類。韻頭有[i]的 ,就是細音,沒有的,就是洪音。 開口、合口、洪音、細音結合起來即構成四呼: “開口洪音”即“開口呼” “開口細音”即“齊齒呼” “合口洪音”即“合口呼” “合口細音”即“撮口呼”
在漢語語音演變的過程中,常常有陰聲韻轉變爲陽
聲韻、陽聲韻轉變爲陰聲韻、入聲韻轉變爲陰聲韻 或陽聲韻、陰聲韻或陽聲韻轉變爲入聲韻的現象, 傳統的音韻學家把這種變化現象叫作“陰陽對轉” 。 如:“山”是收[-n]尾的陽聲韻,在吳方言中讀作 [sɛ],是陽聲韻轉爲陰聲韻。
又如“打”在中古的反切爲“德冷切”,是陽聲韻
開口呼:指沒有韻頭,而且韻腹也不是[i][u][y]的韻
母,如a,ai,an,ang,ao,o,ong,ou,e,ei, en,eng。 齊齒呼:指韻頭是[i]或韻腹是[i]的韻母,如ia,ian, iang,iao,ie,iou,iong,韻頭是i。in,ing,韻腹 是i。 合口呼,指韻頭是[u]或韻腹是[u]的韻母,如ua,uai ,uan,uang,uo,uei(ui),uen(un),ueng,韻頭是 u。u,韻腹是u。 撮口呼:指韻頭是ü[y]或韻腹是ü[y]的韻母,如üe[ye] ,üan[yan],韻頭是ü。ü[y],ün[yn],韻腹是ü。
三用
四絳獨用 五寘至志同用 六至 七志 八未獨用 九御獨用 十遇暮同用 十一暮 十二霽祭同用
三燭
四覺獨用
十三祭
十四泰獨用
十三佳皆同用 十四皆
十二蟹駭同用 十三駭
十五卦怪夬同用 十六怪 十七夬
十五灰咍同用 十六咍
十四賄海同用 十五海
十八隊代同用 十九代 二十廢獨用
十七真諄臻同用 十八諄 十九臻
十六軫準同用 十七凖 齔字附見隱韻
在注釋後加注又音。 但這個又音只針對被 注字本身,與同小韻 的其他字無關。
上平聲
一東獨用 二冬鍾同用
上聲
一董獨用
去聲
一送獨用
入聲
一屋獨用 二沃燭同用
湩 字附見腫韻 二宋用同用
三鍾
四江獨用 五支脂之同用 六脂 七之 八微獨用 九魚獨用 十虞模同用 十一模 十二齊獨用
二腫獨用
三講獨用 四紙旨止同用 五旨 六止 七尾獨用 八語獨用 九麌姥同用 十姥 十一薺獨用
是同韻的,也就是主 要元音和韻尾相同, 但韻母不一定相同, 聲母更是多種多樣。
同韻中凡是聲母和韻
母完全相同的字,合 爲一個同音字組,以 小圓圈隔開,一組叫 作一個小韻。
每個字下都有小字注
釋。先解釋字義,有 時還引經據典。每個 小韻的第一個字下用 反切注明讀音,並標 出這個小韻的字數。
有的字有兩讀,則會
現代漢語只有兩個鼻音韻尾n[n]、ng[ŋ];古代漢語還
有一個雙唇鼻音韻尾[m],如“今、甘、添、三”等, 現在粵方言中還有保留:
入聲韻:指韻尾是清塞音[-p]、[-t]、[-k]的韻。
入聲韻在普通話中已經消失了,但在有些方言有
不同程度的保留。 粵方言保留有三種塞音尾: 以[-p]結尾的如“立”[lap]、“急”[kap]; 以[-t]結尾的如“日”[jat]、“七”[ʨ‘at]; 以[-k]結尾的如“北”[pak]、“敵”[tik] 吳方言合併爲一個喉塞尾音[ʔ ]。
五卷:上平聲、下平聲、上聲、去聲、入聲。上 平聲28韻,下平聲29韻,上聲55韻,去聲60韻, wk.baidu.com聲34韻,總計206韻。
每個韻目的上面,都以數字標出韻的次序。如平
聲“一東、二冬、三鍾、四江、五支……”;上 聲“一董,二腫,三講,四紙、五旨……”;去 聲“一送,二宋,三用,四絳,五寘……”。
每個韻目下所轄字都
,現在讀[ta],轉變爲了陰聲韻。 能/態;占/帖;斤/析;每/敏
二、《廣韻》206韻
《廣韻》全稱《大宋重修廣韻》,由北宋陳彭年
等人在公元1007-1008年奉召編修, 反映了隋唐 年間漢語的語音面貌。
《廣韻》是一部韻書,韻書是按“韻”來編排的
工具書。
韻是區別聲調的。因此《廣韻》首先按四聲分爲
二十一震稕同用 二十二稕 齔字附見焮韻
五質術櫛同用 六術 七櫛
二十文獨用
二十一欣獨用 二十二元魂痕同用 二十三魂 二十四痕 二十五寒桓同用 二十六桓 二十七刪山同用 二十八山
十八吻獨用
十九隱獨用 二十阮混很同用 二十一混 二十二很 二十三旱緩同用 二十四緩 二十五潸產同用 二十六產
因此,詩詞“押韻”,需要韻腹、韻尾、聲調相同,
而韻頭不需相同。
1.四呼、洪細:
根據韻頭的不同劃分。 根據韻頭是否含有[u],可將韻母分爲開口、合口兩
大類。
合口呼,就是指韻頭是[u]或以[u]爲主要元音的,如u,
ua,uai,uan,uang,uo,uei(ui),uen(un),ueng。
念。“韻”與現代“韻母”有兩點不同: 1.傳統的“韻”不管韻頭的有無或是否相同,只看韻腹 和韻尾是否相同,如ān、iān、uān、üān,古人視爲同 一韻,而現代語音學卻看成四個不同的韻母。 2. 傳統的“韻”雖然不看韻頭,卻要看聲調:同韻不 僅要求韻腹韻尾相同,聲調也必須相同,如ā、á 、ǎ、à 現代語音學視爲同一韻母,古人卻認爲是四個韻。
2.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
根據韻尾的不同劃分。
陰聲韻:無韻尾或韻尾是元音的韻,如:
a,ia,ua,o,uo,e,ie,üe,i; u;ü(無韻尾) ai,ei,ao[ɑu],ou(元音尾)。
陽聲韻:韻尾是鼻音的韻,如:
an,ian,uan,üan,en,uen,in,ün(n韻尾); ang,iang,uang,ong,eng,ueng,ing,iong(ŋ韻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