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大纲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历史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和任务。
掌握人格的概念。
本章重点:人格的概念
本章难点:人格的概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对象
(一)人格的词源分析
(二)其他学科对人格概念的理解
(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
(四)本书的人格定义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体系与任务
(一)人格心理学的学科内部关系
(二)人格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
(二)西方人格心理学思想发展
(三)人格心理学的建立
(四)科学人格心理学的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
(一)人格心理学的对象
人格的定义
对人格定义的理解
(二)人格心理学的体系与任务
1、人格心理学的任务
(三)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1、人格心理学产生的理论与方法来源
2、人格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四、考核要求
(一)人格心理学的对象
1、人格的定义(识记)
2、对人格定义的理解(领会)
(二)人格心理学的体系与任务
1、人格心理学的任务(识记)
(三)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1、人格心理学产生的理论与方法来源(识记)
2、人格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识记)
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人格理论的评价标准、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假设。
2、熟悉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人格理论的评价标准、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假设、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难点:人格理论的评价标准、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假设
二、课程内容
人格理论
(一)人格的前科学理论
(二)人格的科学理论
(三)人格的前科学理论与科学理论的关系
(四)范型与人格理论流派
(五)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
精确性
可检验性
概括能力
简洁性
逻辑一致性
有用性
(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
自由意志——决定论
理性——非理性
整体说——原素说
素质论——环境论
主观性——客观性
前动性——反应性
稳态——异态
可知性——不可知性
可改变——不可改变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一般方法论原则
1、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的结合
2、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3、元素分析与整体综合
4、心理学研究中的生态化趋势与现场研究
5、伦理性原则
(二)人格心理研究过程
(三)主要研究途径
临床研究
相关研究
实验研究
(四)人格研究的具体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人格理论
1、人格理论的评价标准
2、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和基本假设
(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原则
2、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途径
四、考核要求
(一)人格理论
1、人格理论的评价标准(识记)
2、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和基本假设(领会)
(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原则(识记)
2、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途径(领会)
第三章古典精神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精神分析的起源。
2、掌握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3、掌握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4、熟悉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本章难点:无意识与泛性论、防御机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
(一)、弗洛伊德德生平
(二)、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渊源
1、欧洲近代学术界对无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
2、古典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与医学背景
3、欧洲临床精神病学对精神分析的作用
第二节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动力结构(一)、无意识、前意识、意识
(二)、本我、自我、超我
(三)、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
第三节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一)、性、里比多、动欲区
(二)、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口腔期
肛门期
性蕾期
潜伏期
生殖期
(三)、停滞、倒退和人格特征
第四节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
(一)自由联想
(二)梦的分析
(三)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
(四)幽默
(五)弗洛伊德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六)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体系的评价
三、考核知识点
(一)精神分析的起源
1、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渊源
(二)以无意识原欲为核心的人格动力结构
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本我、自我、超我
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
(三)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1、性、里比多、动欲区
2、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3、停滞、倒退和人格特征
(四)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
1、自由联想
2、梦的分析
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
4、幽默
5、弗洛伊德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6、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体系的评价
四、考核要求
(一)、精神分析的起源
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渊源(识记)
(二)以无意识原欲为核心的人格动力结构
1、无意识(识记)
2、前意识(识记)
3、无意识的特点(领会)
4、无意识、前意识、意识构成的人格结构(领会)
5、本我、快乐原则(简单运用)
6、自我、现实原则(简单运用)
7、超我、道德原则(简单运用)
8、本我、自我、超我构成的人格结构(领会)
9、本我、自我、超我分别与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之间的关系(领会)
10、焦虑以及焦虑的分类(简单运用)
11、自我防御机制(领会)
12、压抑、否认、投射、反向作用、合理化、替代和升华(综合运用)
(三)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里比多、动欲区(识记)
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领会)
俄底浦斯情结、爱莉克拉情结(识记)
停滞(简单运用)
倒退(简单运用)
(四)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
1、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识记)
2、弗洛伊德研究方法的特殊性(领会)
3、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体系的评价(领会)
第四章新精神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从本我心理学向自我心理学的转变
2、掌握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3、掌握安娜、哈特曼、爱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理论
4、掌握霍妮、弗洛姆等的社会文化论
本章重点: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安娜的自我理论、哈特曼的自我理论、爱里克森的自我理论、霍妮的社会文化论、弗洛姆的社会文化论本章难点: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安娜的自我理论、哈特曼的自我理论、爱里克森的自我理论、霍妮的社会文化论、弗洛姆的社会文化论
二、课程内容
阿德勒德个体心理学
(一)阿德勒的生平
(二)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
1、器官缺陷与补偿
2、自卑感
3、追求优越
4、社会兴趣
(三)生活风格与创造性自我
1、生活风格及其类型
2、生活风格的形成
3、理解生活风格的途径
4、创造性自我与活动程度
(四)个体心理学简评
自我心理学
(一)从本我心理学转向自我心理学
1、从本我心理学转向自我心理学
2、安娜总结出的15种自我防御机制
3、安娜提出的儿童的自我发展路线
(二)哈特曼与自我心理学的建立
(三)爱里克森与自我心理学的发展
自我及其同一性
人格的终生发展阶段理论
社会文化论
(一)霍妮关于神经症人格的理论
1、神经症、人格与文化
2、关于神经症的人格理论
3、关于神经症的自我理论
(二)弗洛姆社会精神分析论
1、气质、性格与人格
2、孤独感、逃避自由与积极自由
3、性格取向
4、社会性格
三、考核知识点
(一)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1、补偿和过度补偿
2、自卑感
3、追求优越
4、社会兴趣
5、生活风格及其类型
6、理解生活风格的途径
7、创造性自我
8、对个体心理学的简评
(二)自我心理学
1、从本我心理学转向自我心理学
2、安娜总结的15种自我防御机制
3、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观点
4、哈特曼的两种自我的自主性
5、爱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
6、爱里克森的人格终身发展阶段理论
(三)社会文化论
1、霍妮关于神经症的观点
2、霍妮关于神经症的人格理论的观点
3、霍妮关于神经症的自我理论
4、弗洛姆的社会精神分析论
5、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论
6、弗洛姆的性格取向分类
7、弗洛姆的社会性格分类
四、考核要求
(一)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1、补偿和过度补偿(领会)
2、自卑感(领会)
3、追求优越(运用)
4、社会兴趣(领会)
5、生活风格及其类型(简单运用)
6、领会生活风格的途径(识记)
7、创造性自我(领会)
8、对个体心理学的简评(领会)
(二)自我心理学
1、从本我心理学转向自我心理学(识记)
2、安娜总结的15种自我防御机制(识记)
3、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观点(领会)
4、哈特曼的两种自我的自主性(识记)
5、爱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领会)
6、爱里克森的人格终身发展阶段理论(综合运用)
(三)社会文化论
1、霍妮关于神经症的观点(领会)
2、霍妮关于神经症的人格理论的观点(领会)
3、霍妮关于神经症的自我理论(领会)
4、弗洛姆的社会精神分析论(领会)
5、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论(领会)
6、弗洛姆的性格取向分类(识记)
7、弗洛姆的社会性格分类(识记)
第五章特质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2、掌握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
3、掌握大五人格理论
4、熟悉对特质论的评价
本章重点:奥尔波特的特质论、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大五人格理论本章难点:奥尔波特的特质论、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大五人格理论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一)奥尔波特其人
(二)特质的概念
(三)人格特质的常规研究法和特殊现象研究法
(四)机能自主性
(五)自我认同感
(六)健康人格
第二节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
(一)卡特尔生平
(二)特质及其分类
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
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
(三)特质的因素分析方法
(四)因素分析的材料来源
(五)人格的发展
第三节特质论的发展、争论与评价
(一)、大五人格因素
(二)、对特质论的批评
(三)、特质论的辩护
(四)、对特质论的简评
三、考核知识点
(一)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1、奥尔波特的特质概念
2、奥尔波特特质的特点
3、奥尔波特对人格特质的两种研究法
4、奥尔波特的主要特质、次要特质和核心特质
5、奥尔波特的机能自主概念
6、奥尔波特的“统我”或“自我认同感”
7、奥尔波特的健康人格的六大特点
(二)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
卡特尔对特质的三种分类法
表面特质、根源特质、个别特质、共同特质
卡特尔因素分析方法
卡特尔因素分析的材料来源
卡特尔的16种根源特质
卡特尔的人格发展的三种学习
(三)特质论的发展、争论与评价
1、大五人格因素
2、对特质论的评价
四、考核要求
(一)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1、奥尔波特的特质概念(识记)
2、奥尔波特特质的特点(领会)
3、奥尔波特对人格特质的两种研究法(识记)
4、奥尔波特的主要特质、次要特质和核心特质(领会)
5、奥尔波特的机能自主概念(识记)
6、奥尔波特的“统我”或“自我认同感”(识记)
7、奥尔波特的健康人格的六大特点(识记)
(二)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
1、卡特尔对特质的三种分类法(识记)
2、表面特质、根源特质、个别特质、共同特质(领会)
3、卡特尔因素分析方法(领会)
4、卡特尔因素分析的材料来源(识记)
5、卡特尔的16种根源特质(识记)
6、卡特尔的人格发展的三种学习(识记)
(三)特质论的发展、争论与评价
1、大五人格因素(简单应用)
2、对特质论的评价(识记)
第六章交互作用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人格的文化决定论中的重要研究、了解环境对人格的影响的当前研究、
了解个人与情景交互作用的当前研究
2、掌握林顿和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的相互作用论
3、掌握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
4、掌握默里的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
本章重点:林顿和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论、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默里的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
本章难点:林顿和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论、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默里的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
二、课程内容
人格与文化的交互作用论
(一)人格的文化决定论
(二)林顿和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的相互作用论
1、文化与制度
2、基本人格结构与早期经验
3、人格投射与文化的次级制度
(三)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
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
(一)默里其人
(二)默里的人格理论
1、心因性需要
2、压力
第三节环境的作用
第四节个人与情景的交互作用
三、考核知识点
(一)、人格与文化的交互作用论
1、人格的文化决定论的相关研究
2、林顿和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论的主要观点
3、卡丁纳对制度的分类
4、基本人格结构
5、人格投射
6、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的主要观点
7、人格化、好我、坏我、非我
8、沙利文的人格发展六阶段
(二)、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
1、心因性需要
2、压力的分类
3、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
4、自我理想
(三)、环境的作用
1、关于环境对人格的影响的研究
(四)、个人与情景的交互作用
1、个人与情景的交互作用的研究
四、考核要求
(一)、人格与文化的交互作用论
1、人格的文化决定论的相关研究(识记)
2、林顿和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论的主要观点(领会)
3、卡丁纳对制度的分类(识记)
4、基本人格结构(识记)
5、人格投射(领会)
6、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的主要观点(领会)
7、人格化、好我、坏我、非我(识记)
8、沙利文的人格发展六阶段(识记)
(二)、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
1、心因性需要(领会)
2、压力的分类(简单运用)
3、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简单运用)
4、自我理想(领会)
(三)、环境的作用
1、关于环境对人格的影响的研究(识记)
(四)、个人与情景的交互作用
1、个人与情景的交互作用的研究(识记)
第七章人格的生物学范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2、掌握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3、熟悉当前关于气质的研究
4、了解当前关于人格的进化与大脑神经生物基础的研究
本章重点: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爱森克的人格理论
本章难点: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爱森克的人格理论、人格的进化和脑神经生物基础研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一)意识、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
1、意识
2、个体潜意识
3、集体潜意识
(二)原型研究
1、人格面具
2、阿妮玛和阿妮姆斯
3、阴影
4、自性
(三)人格动力论
(四)人格发展论
(五)心理类型学
第二节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一)人格类型及其层次模型
(二)人格三个基本维度的生物学基础
(三)人格结构的理论框架
第三节气质的研究
(一)感觉寻求倾向研究
(二)害羞或抑制性气质
(三)EAS气质模型
第四节人格的进化与大脑神经生物基础
(一)人格的进化论解释
(二)人格的大脑神经生物基础
三、考核知识点
(一)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1、个性化
2、个体潜意识、情结
3、集体潜意识
4、原型
5、人格面具、阿妮玛、阿妮姆斯、阴影、自性
6、心理能
7、荣格的人格动力理论
8、荣格的人格发展论
9、荣格的心理类型学
(二)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1、人格类型及其层次模型
2、艾森克的人格维度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3、艾森克的三个人格维度
4、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的理论框架
(三)气质研究
1、感觉寻求倾向研究
2、害羞或抑制性气质研究
3、EAS气质模型
(四)人格的进化与大脑神经生物基础
1、人格的进化论解释
2、人格的大脑神经生物基础
四、考核要求
(一)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1、个性化(领会)
2、个体潜意识、情结(简单应用)
3、集体潜意识(简单应用)
4、原型(识记)
5、人格面具、阿妮玛、阿妮姆斯、阴影、自性(综合应用)
6、心理能(领会)
7、荣格的人格动力理论(领会)
8、荣格的人格发展论(领会)
9、荣格的心理类型学(领会)
(二)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1、人格类型及其层次模型(领会)
2、森克的人格维度与气质类型的关系(领会)
3、艾森克的三个人格维度(领会)
4、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的理论框架(领会)
(三)气质研究
1、感觉寻求倾向研究(识记)
2、害羞或抑制性气质研究(识记)
3、EAS气质模型(识记)
(四)人格的进化与大脑神经生物基础
1、人格的进化论解释(简单应用)
2、人格的大脑神经生物基础(识记)
第八章行为学习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兴起
2、掌握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3、掌握多拉德与米勒的刺激——反应论
4、掌握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本章重点: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多拉德和米勒德刺激——反应论、班杜拉德社会学习论
本章难点: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多拉德和米勒德刺激——反应论、班杜拉德社会学习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兴起
(一)、行为主义的倡导者华生
(二)、行为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简介
第二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一)、操作性条件反射与人类行为的学习
(二)、强化及其原理
1、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则
2、强化的类型
3、强化物的来源
4、强化的安排
5、行为的消退、自然恢复、类化与分化
(三)、行为的塑造和矫正
第三节多拉德与米勒的刺激——反应论
(一)、学习的四个要素
1、内趋力
2、线索
3、反应
4、强化
(二)、学习
(三)、内部精神现象与学习
1、恐惧——一种获得性的内趋力
2、语言和二级泛化
3、冲突
4、潜意识、神经症与精神治疗
5、童年时代的四个关键训练期
第四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一)观察学习
1、观察学习的概念
2、一个经典的观察学习的实验研究
3、行为习得与行为表现
4、替代强化
5、榜样行为的呈现方式——身教和言传
6、观察学习的过程
(二)自我效能感
(三)行为适应与治疗
三、考核知识点
(一)、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兴起
1、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兴起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1、斯金纳对反应的分类
2、强化、强化物
3、强化的类型
4、强化物的来源
5、强化的安排
6、行为的消退、自然恢复、类化与分化
7、行为的塑造和矫正
(三)、多拉德和米勒的刺激——反应论
1、学习的四个要素
2、多拉德和米勒对学习的解释
3、恐惧的实验研究
4、二级泛化
5、冲突的类型
6、移置作用的特点
7、挫折和攻击
8、潜意识、神经症、系统脱敏的精神治疗法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1、观察学习的定义
2、行为习得与行为表现的区别
3、替代强化
4、观察学习的过程
5、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强化
四、考核要求
(一)、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兴起
1、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兴起(识记)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1、斯金纳对反应的分类(识记)
2、强化、强化物(领会)
3、强化的类型(识记)
4、强化物的来源(识记)
5、强化的安排(综合应用)
6、行为的消退、自然恢复、类化与分化(领会)
7、行为的塑造和矫正(领会)
(三)、多拉德和米勒的刺激——反应论
1、学习的四个要素(识记)
2、多拉德和米勒对学习的解释(识记)
3、恐惧的实验研究(识记)
4、二级泛化(识记)
5、冲突的类型(简单运用)
6、移置作用的特点(简单运用)
7、挫折和攻击(综合运用)
8、潜意识、神经症、系统脱敏的精神治疗法(识记)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1、观察学习的定义(简单运用)
2、行为习得与行为表现的区别(领会)
3、替代强化(综合运用)
4、观察学习的过程(识记)
6、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强化(领会)
第九章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熟悉人本主义的五个中心论点
2、掌握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论
3、掌握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4、掌握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论
本章重点: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论、罗杰斯的自我理论、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论本章难点: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论、罗杰斯的自我理论、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论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五个中心论点
第二节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理论
(一)、需要层次论
1、动机理论的基本假设
2、五种基本需要
3、需要各层级之间的关系
4、满足基本需要的条件与后果
(二)自我实现的理论
1、自我实现的概念
2、自我实现者的类型与特征
(三)、自我实现的条件与障碍
(四)、自我实现的途径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一)现象学与自我概念
(二)人格发展的基础——自我实现倾向与积极看待
(三)机能完善者的特征与形成
(四)自我实现倾向的受阻与恢复正常
1、威胁的形成
2、防御过程
3、心理调整
4、瓦解和崩溃
5、重新整合
第四节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论(一)、存在论
(二)、人格论
1、人格的概念
2、人格的特征
3、原始生命力的发展
(三)人性善恶并存论
三、考核知识点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五个中心观点
(二)、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论
需要层次论
需要层级之间的关系
满足需要的条件和后果
自我实现的概念
自我实现者的类型与特征
高峰体验
自我实现的条件和障碍
自我实现的途径
(三)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1、罗杰斯的自我概念
2、现实自我、理想自我、自我一致
3、自我实现倾向
4、积极自我看待的需要
5、价值的条件
6、机能完善者的特征
7、自我实现倾向的受阻到恢复正常的阶段
(四)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论
1、罗洛•梅的存在论
2、罗洛•梅的人格概念
3、人格的特征
4、原始生命力的发展阶段
5、人性善恶并存论
四、考核知识点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识记)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五个中心观点(领会)
(二)、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论
1、需要层次论(综合运用)
2、需要层级之间的关系(领会)
3、满足需要的条件和后果(识记)
4、自我实现的概念(识记)
5、自我实现者的类型与特征(识记)
6、高峰体验(领会)
7、自我实现的条件和障碍(简单运用)
8、自我实现的途径(简单运用)
(三)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1、罗杰斯的自我概念(识记)
2、现实自我、理想自我、自我一致(领会)
3、自我实现倾向(领会)
4、积极自我看待的需要(领会)
5、价值的条件(简单运用)
6、机能完善者的特征(识记)
7、自我实现倾向的受阻到恢复正常的阶段(领会)
(四)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论
1、罗洛•梅的存在论(识记)
2、罗洛•梅的人格概念(领会)
3、人格的特征(领会)
4、原始生命力的发展阶段(识记)
6、人性善恶并存论(识记)
第十章认知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威特金的认知方式与心理分化论
2、掌握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
3、掌握罗特的行为预测与控制点理论
4、掌握人格的认知因素
本章重点:威特金的认知方式与心理分化论、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罗特的行为预测与控制点理论、原型、图式理论
本章难点:威特金的认知方式与心理分化论、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罗特的行为预测与控制点理论、原型、图式理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威特金的认知方式与心理分化论
(一)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的实质与成因
(二)心理分化论
(三)对认知方式理论的评价
第二节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
(一)人是科学家
(二)构念的含义及CPC循环
(三)人格建构的基本假设和推论
(四)心理问题及固定角色疗法
(五)对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的评价
第三节罗特的行为预测论与控制点理论
(一)行为预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