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省地理考试说明解读
(总结)16年考纲解读 地理
![(总结)16年考纲解读 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cb8b663abcd126fff7050b19.png)
一、考纲解读(一)大纲要求:1、学会从地理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入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分析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2、联系区域,以图为纲,提高学科能力。
以图示材料作为载体提供信息,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
(二)与2015年考纲对比1、从“考试性质”看,无任何变化。
2015、2016年的表述均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2、从“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看,无任何变化。
2015、2016年的表述均为: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
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
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历史学科选修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
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3、从“考核目标与要求”看,无任何变化2015、2016年的表述均为: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2016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
![2016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a76c3ca300a6c30c229ff5.p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016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地理试题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既属于清洁能源,又为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炭B.天然气C.风能D.核能
A.垂直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4.C
【解析】华北地区的自然植被类型应该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该山因土壤类型不同而生长不同植被,和自然植被不同,这反映了地方性分异轨律。
5.统计数据表明,在多数太阳活动高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在太阳活动低峰年,歉收的几率更高一些。这说明太阳活动会
A.运输能力B.科技力量C.国防安全D.劳动力素质
【答案】10.D 11.A
【解析】第10题,火箭制造属于技术密集产业,在天津制造主要考虑天津市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其区位与地价、工资水平、铁路关系不大,技术密集产业最好靠近航空港。第11题,材料中“大型运载火箭”;文昌与其他卫星发射基地相比,纬度低、临海,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节省能源;临海便于运输大型火箭运输。
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7.C
【解析】生物是土壤成土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选项中植被条件最差的为荒漠带,故在成土过程微弱的是荒漠带。
16年浙江高考(文)地理部分真题解析
![16年浙江高考(文)地理部分真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e0bec328ea81c758f5787f.png)
绝密★启封前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科综合(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份。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回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1、2题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A. 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 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C. 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 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②①D. ②①③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3、4题。
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②→①D. ③→①→②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下图为某河谷地址、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文综地理试题答案及解析(杨小娣)概要1讲解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文综地理试题答案及解析(杨小娣)概要1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9f2b7ee195f312b3069a523.png)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答案及解析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A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 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 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 高精尖的技术水平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A 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 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C 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 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1、B2、C第1题,庄园经济的生产经营项目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就要求庄园经济要立足本地资源、技术优势,形成本地区的特色和优势,以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产品开拓占领市场,形成长远的经济优势。
所以,选B。
第2题,由材料分析可知,现代茶庄园引进采用了现代化的生产加工、管理技术,使各种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产业链连接紧密,产品种类多,其增值潜力更大,经济效益更高。
所以,选C。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 市场规模B 劳动力成本C 原材料成本D 技术水平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 市场规模大B 技术水平高C 劳动力素质高D 基础设施水平高5.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3、B4、A5、D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不断地向经济较为落后,人口较为稠密的国家转移,而家电组装所需劳动力数量较多。
2016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地理测试卷及参考答案2
![2016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地理测试卷及参考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4a448cde770bf78a65295483.png)
2016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适应性测试卷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
完成1、2题。
1.冰岛位于A .极地高气压带B .副极地低气压带C .盛行西风带D .副热带高气压带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A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 .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C .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 .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①、②表示两个不同的等压面。
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气压值最低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4.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气温最高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甲乙丙①②丁下图为某区域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与台湾北部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A.风力较小,风向为西北风B.风力较大,风向为西北风C.风力较小,风向为东南风D.风力较大,风向为东南风6.此时A.黄河下游地区阴雨绵绵B.渤海湾沿岸雨雪交加C.福建沿海地区狂风暴雨D.金沙江河段风和日丽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
完成7、8题。
7.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A.蒙古高原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8.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A.大气成分的差异B.海陆分布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D.大洋环流的差异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
完成9、10题。
9.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径流10.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A.基本不变B.总趋势为增加C.总趋势为降低D.在冰期相对较低2012年8月,图示地点发生火灾,大片森林被大火吞噬。
2016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地理测试卷参考答案
![2016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地理测试卷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c67856cc17552707220889.png)
沙漠广布;植被覆盖率较低;河流少,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有冰期。(4 分)
(2)土地荒漠化。(2 分)措施: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牧,合理载畜量;
科学用水,合理灌溉;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发展滴灌、喷灌技术。(合理即可,6
2011 年 8 月 3 日的夜空中,月球、土星和室女座阿尔法星(为恒星)构成了一个超大
的三角形。回答 1~2 题。 1.图示天体按质量和体积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阿尔法星 土星
A.月球、土星、阿尔法星
B.阿尔法星、月球、土星
C.阿尔法星、土星、月球
D.土星、阿尔法星、月球
月球
2.图示天体均位于
A.总星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8
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地区
C.③气候类型最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D.①、②、③三种气候类型夏季均是高温多雨
右图为美国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回答 13~14 题。 13. 图中数码代表水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其中代表煤炭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关于美国能源利用状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7
2016 年 4 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地理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A C D C B B B B C A B A B 题序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C C A C A D B A B 二、非选择题 26.(10 分) (1)逆 (2)“低-低-低”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晚;虚假 (3)④;亚欧 (4)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盛行西风 (5)位于亚欧大陆西部,大西洋沿岸;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位于东半球 27.(10 分) (1)东部季风区 旱地 (2)交通便利 建设用地多且便宜 (3)大气 垂直 (4)煤炭 矿产资源 (5)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海水淡化 28.(15 分)
2016年10月浙江选考高考地理解析版
![2016年10月浙江选考高考地理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28c566f01dc281e43af02c.png)
2016年10月浙江选考地理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产业部门中,最需要选择科技发达、信息富集区位的是A.服装加工B.有色冶金C.汽车制造D.软件开发【解析】1、D。
科学家最近发现,距太阳4.2光年的比邻星周围有一颗潜在的宜居行星。
宜居行星与比邻星相距约700万千米,比邻星比太阳暗1000倍。
完成第2题。
2.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A.具有与地表相近的温度B.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C.距比邻星接近日地距离D.获得与地面上相似的可见光【解析】2、A。
宜居,则温度应相近,这是课本上的,还是要多看课本呀~A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该行星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B错;由材料可知700万千米小于日地距离(149,597,870,700米,1万多万千米),C错;比邻星比太阳暗1000倍,该行星难以获得与地面相似的可见光,D错。
下图为城市风向频率与工业区、居住区的布局图。
完成第3题。
第3题图3.图中布局合理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3、D。
④中东北侧风频最小。
风频可以理解为一定时期内风的次数。
近年来,我国某些区域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要,需从其他区域购买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来自农村居民点整理后新增的耕地),这样可实现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
完成4、5题。
4.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B.控制城市化增长速度C.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D.提高建设用地的成本5.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可①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②优化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③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④促进土地资源区际流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4、A。
耕地占补平衡:占多少,补多少,保证耕地不减少。
5、B。
仔细读题,题意是在城市旁边占耕地,在远处另一个地方补耕地。
下图为浙江省铁路分布示意图。
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地理 含答案
![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地理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709be72f60ddccda38a0e3.png)
2013年浙江高考地理考试说明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按题目要求作答。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3.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4.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2.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1.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2.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3.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4.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二、考试范围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地理I)(一)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第二部分人文地理(地理Ⅱ)(一)人口与城市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Ⅲ)(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数字地球的含义第四部分旅游地理(选修Ⅲ)(一)旅游和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内涵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二)旅游景观的欣赏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中国的世界遗产的重要价值(三)旅游规划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四)文明旅游根据旅游资源状况,确定旅游点和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五部分环境保护(选修Ⅵ)(一)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二)自然资源保护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人类保护和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四)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威因、过程和危害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第六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义务教育部分的地理课程内容是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内容。
浙江教师录用考试中学地理学科考试说明-浙江教育考试院
![浙江教师录用考试中学地理学科考试说明-浙江教育考试院](https://img.taocdn.com/s3/m/6cb1cee3700abb68a982fbd6.png)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中学地理学科考试说明Ⅰ.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与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分析和处理实际教学问题等五个方面。
这五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3.能够选择和运用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4.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2.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2016年高考试题(地理)新课标Ⅱ卷 解析版
![2016年高考试题(地理)新课标Ⅱ卷 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ae1d02866fb84ae45c8df4.png)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地理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A.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 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 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 高精尖的技术水平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A. 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 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C. 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 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答案】1.B 2.C【解析】2. 结合材料和问题,对比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突出优势是品牌一个(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更多,效益更高,产品价格更高,投入多,生产成本高。
传统的茶园的产品主要以茶叶为主,现代茶庄园以茶为中心,延长了茶的加工、储藏、销售等各环节,增加了产品种类,同时还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考点:本组题考查“庄园经济“的发展条件和优势。
现代农业的发展变化。
【名师点睛】本组题以“庄园经济”为背景材料,考查现代农业向工业化经营模式转变的条件及优势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解决第一小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农业资源”及“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建设的现代茶庄园,说明庄园的建设首先要有市场认可的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在此基础之上才可以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产业链,发展文化、旅游和其他产业,形成现代茶园。
第2小题从材料的“庄园经济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等关键词语中都可以分析出产品种类增多,产业经营多元化,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大提高。
2016年高考试题(地理)浙江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16年高考试题(地理)浙江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e507eb50e2524de4187e28.png)
绝密★启封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部分(共140分)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份。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回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1、2题。
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A. 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 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C. 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 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②①D. ②①③【答案】1.B 2.D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名师点睛】从图表中读取云杉林分布区变化和冰盖面积变化信息,来综合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状况。
3S技术的各自主要应用领域需要重点辨别:RS主要针对面的事物的信息获取;GPS主要针对点事物的信息获取;GIS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针对信息的分析处理。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3、4题。
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②→①D. ③→①→②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答案】3.D 4.C【解析】试题分析:3.该题需要理解三者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
最全面2016年10月浙江选考高考地理解析版(精华版)
![最全面2016年10月浙江选考高考地理解析版(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9606766edb6f1afe001f0d.png)
2016 年10 月浙江选考地理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0 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产业部门中,最需要选择科技发达、信息富集区位的是A. 服装加工B.有色冶金C.汽车制造D.软件开发【解析】1、D。
科学家最近发现,距太阳 4.2 光年的比邻星周围有一颗潜在的宜居行星。
宜居行星与比邻星相距约700 万千米,比邻星比太阳暗1000 倍。
完成第 2 题。
2.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A. 具有与地表相近的温度B.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C.距比邻星接近日地距离D.获得与地面上相似的可见光【解析】2、A 。
宜居,则温度应相近,这是课本上的,还是要多看课本呀~A 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该行星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B 错;由材料可知700 万千米小于日地距离(149,597,870,700 米, 1 万多万千米),C 错;比邻星比太阳暗1000 倍,该行星难以获得与地面相似的可见光, D 错。
下图为城市风向频率与工业区、居住区的布局图。
完成第 3 题。
第 3 题图3.图中布局合理的是A. ①B.②C.③D.④【解析】3、D。
④中东北侧风频最小。
风频可以理解为一定时期内风的次数。
近年来,我国某些区域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要,需从其他区域购买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来自农村居民点整理后新增的耕地),这样可实现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
完成4、5 题。
4.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A. 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C.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B.控制城市化增长速度D.提高建设用地的成本5.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可①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②优化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③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④促进土地资源区际流动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4、A。
耕地占补平衡:占多少,补多少,保证耕地不减少。
5、B。
仔细读题,题意是在城市旁边占耕地,在远处另一个地方补耕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按题目要求作答。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3.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4.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2.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1.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2.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3.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4.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二、考试范围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地理Ⅰ)
(一)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地理Ⅱ)
(一)人口与城市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Ⅲ)
(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
不同尺度区域(如大洲、地区、国家等)的主要地理特征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 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