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艺学 考纲

合集下载

食品工艺学考试资料

食品工艺学考试资料

食品工艺学考试资料名词解释:(5道,2分)1面筋:面粉加水和成面团,面团在水中搓洗时,淀粉、可溶性的蛋白质、灰分等成分渐渐地离开而悬浮于水中,最后剩下的一块具有粘性、弹性和延伸性的软胶状物质(湿面筋)。

2糖的反水化作用:糖具有吸湿性,它不仅吸收蛋白质胶粒之间的游离水,同时会使胶粒外部浓度增加,对胶粒内部的水分子产生反渗透作用,从而降低蛋白质胶粒的胀润度,造成面筋形成程度降低,弹性减弱。

3辊压:将面团经多道压辊、多次重叠、转向90°压制成一定厚度的面带,便于冲印或辊印成型,并通过机械作用使面带发生物理变化,改善面带品质。

4解冻:结冻时,食品中形成的冰晶状态的水分转化为液态,同时恢复食品原有的状态的过程。

5软饮料:乙醇含量在0.5%以下的饮用品。

6饮料:指供给人体水分,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一种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

它是经过一定的加工程序而制成的食品。

7反渗透:用反渗透膜的选择性对溶液施加压力以克服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8超滤:利用孔径为1.0—20.0nm的超滤膜过滤含有大分子或微细粒子的溶液,使大分子或微细粒子从溶液中分离的过程。

9过滤:通过特殊装置将流体提纯净化的过程。

(掌握)10离子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剂,把原水中人们所不需要的离子暂时占有,然后再将它释放到再生液中,使水得到软化。

11一次罐装(预调式):水和调味糖浆按一定的比例先调好,再经过冷却混合将达到一定含气量的成品灌入容器中的方式。

(特点掌握)12二次罐装(现调式):水先经冷却和碳酸化,然后再与调味糖浆分别灌入容器中调合成汽水的方式。

(特点掌握)13杀菌:通过加热来杀灭牛乳中所有病原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并且不破坏牛乳的风味和营养价值的加热处理方法。

14灭菌:通过加热杀灭牛乳中所有微生物,以增长保存性的加热处理方法。

15无菌包装:用蒸汽、热风或化学试剂将包装材料灭菌后,再以蒸汽、热风、无菌空气等形成正压环境,在防止污染的条件下进行的灭菌乳包装。

(工艺技术)食品工艺学考点

(工艺技术)食品工艺学考点
基本要求:
1.掌握肉制品加工常用的辅料、添加剂的种类和性质。
2.掌握肉制品腌制作用机制和方法。
3.了解肉制品加工的粉碎、混合和乳化。
4.了解肉制品加工的充填、成型与包装。
5.掌握肉制品熏制的方法、目的和有害成分的控制。
6.了解肉制品的干制及油炸。
7.掌握肉制品煮制过程中的变化。
8.掌握低温肉制品优点。
本章难点:肌肉的显微组织。
第二章 肌肉生物化学及宰后变化
主要介绍屠宰后原料肉发生变化的生物化学机制。
基本要求:
1.了解肌肉的收缩形式。
2.掌握肌肉的收缩机制。
3.了解肌肉宰后的物理变化。
4.掌握肌肉宰后的化学变化。
5.掌握肌肉的僵直和成熟。
本章重点:肌肉的僵直和成熟。
本章难点:肌肉的显微组织。
第三章 肉的食用品质及其评定
本章重点:1.果蔬汁的分类。
2.果蔬汁原料的预处理。
3.果蔬汁的澄清方法。
4.果蔬汁的浓缩方法。
本章难点:果蔬汁的澄清方法。
第七章果蔬罐头
基本要求:
1.了解罐头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使学生认识罐头食品仍然在食品工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掌握各种果蔬罐头的加工工艺过程和有关重要的工艺参数。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1.果蔬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现状。
2.果蔬资源的综合利用思路及方法。
3.果蔬加工的研发方向。
本章难点:果蔬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
第二章 果蔬的化学成分及其加工特性
基本要求:
1.使学生了解果品、蔬菜的分类及其生物学特性和化学特性。
2.掌握各类化学组成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3.控制加工工艺参数,使果品、蔬菜的营养成分保留率达到最高。

(完整版)食品工艺学大纲

(完整版)食品工艺学大纲

d高纲1140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3280食品工艺原理江南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食品工艺原理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和学位课程。

食品工艺原理是研究食品加工和保藏的一门科学,主要任务是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食品保藏与加工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国内外食品工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各类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食品工艺原理是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它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地说,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原理)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营养学、药学以及食品工程原理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的加工与保藏,研究加工对食品质量方面的影响以及保证食品在包装、运输好销售中保持质量所需要的加工条件,应用新技术创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型食品,探讨食品资源利用以及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实现食品工业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选用由夏文水主编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食品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作为教材,全书共分8章,教材体系完整、知识新颖、理论先进。

为便于自学考生学习,首先说明考生不要求掌握的章节,具体为:教材第八章《典型食品的加工工艺》的具体内容不作要求,涉及的保藏原理结合在相应章节中掌握。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掌握食品加工与保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了解食品加工工艺、以及与食品质量的关系。

要求应考者对食品工艺原理总体上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食品分类方法、食品加工的目的,掌握食品的质量因素及其控制;。

食品加工工艺学考试大纲

食品加工工艺学考试大纲

食品加工工艺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食品加工工艺学》是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之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对食品加工工艺学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该考试由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各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的特点,本着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食品工程中食品加工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评价目标根据食品工程硕士的培养计划与培养目标,攻读学位的考生应具备以下的能力:(1) 系统理解和掌握食品保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要点;(2)掌握和理解不同类型的食品加工工艺理论及相关技术特点;(3)应用食品保藏及食品加工的基本知识分析食品加工的相关实际问题。

三、考试内容《食品加工工艺学》的考试内容包含食品保藏原理、果蔬加工工艺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小麦制品食品加工工艺学。

(一)食品保藏原理食品保藏原理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分析;食品保藏的目的和分类;食品保藏技术的基本原理;栅栏技术及其应用;具体各种食品保藏方法的基本原理、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及基本技术,食品保藏方法主要包括低温保藏技术、冷冻保藏技术、干藏、罐藏、化学保藏、辐照保藏、腌制、烟熏等。

(二)果蔬加工工艺学果蔬加工工艺学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果蔬加工原料学,主要包括构成果蔬组织的细胞、各种果蔬的组织特性、果蔬化学成分与加工性质等;果蔬原料加工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果蔬加工对原料的要求、果蔬加工前处理,包括,原料的分级、清洗、去皮、原料的修整、烫漂、抽空处理、工序间的护色和保藏等工序的加工原理和具体工艺;果蔬的干制工艺,重点是果蔬脆片及脱水蔬菜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技术;果蔬汁加工工艺,包括果蔬汁加工基本工艺、饮料用水的处理、果汁饮料加工技术等,重点是果蔬汁的提取技术和澄清技术;果蔬糖制及腌制工艺;果蔬速冻技术等。

食品工艺学课程考核大纲

食品工艺学课程考核大纲

《食品工艺学》课程考核大纲一、课程编号4302243二、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三、编写说明本大纲根据《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它是《食品工艺学》(48学时)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适用于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绪论1. 识记:(1)食物与食品的概念;(2)食品的分类依据及种类;(3)食品的特性;(4)食品加工的概念;(4)食品工艺学的概念。

2. 理解:(1)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内容;(2)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

3. 应用:食品工业未来发展状况。

第一章食品的成分1. 识记:(1)食品中的一般化学成分;(2)植物蛋白质种类及特性;(3)肉类蛋白质的种类及特性;(4)禽蛋的蛋白质种类及特性;(5)鱼类蛋白质种类及特性;(6)加热、冷冻、干制及碱处理对蛋白质变性的影响;(7)淀粉的水解;(8)淀粉的老化及防止措施;(9)果胶的变化与果蔬品质变化的关系;(10)油脂酸败的类型;(11)维生素在加工保藏中的变化。

2. 理解:(1)微生物蛋白质的种类及特性;(2)其他一般成分在加工保藏中的变化;(3)脂类酸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4)油脂酮型酸败、光敏氧化及自动氧化的机理;(5)矿质元素及在加工保藏中的变化;(6)食品的呈味成分;(7)食品的呈香成分;(8)食品的色素成分;(9)食品的毒素成分。

3. 运用:(1)蛋白质的加工特性;(2)碳水化合物的加工特性;(3)脂类的加工特性;(4)褐变作用及防止措施;(5)油脂自动氧化的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

第二章食品加工保藏原理1. 识记:(1)影响食品变质的生物学因素、化学因素及物理因素;(2)低温保藏的类型及特点;(3)影响低温抑菌的因素;(4)冷却方法;(5)食品冻结方法;(6)冻结点、初始冻结点、低共熔点的定义;(7)罐藏容器的类型及特点;(8)低酸性食品和酸性食品的划分;(9)D值、TDT值、TRT值、F值的定义;(10)食盐腌制的防腐机理;(11)影响扩散和渗透的因素;(12)食糖对微生物的作用;(13)食品腌制方法及特点;(14)食品烟熏方法及特点;(15)栅栏技术的概念及基本原理;(16)烟熏的目的;(17)栅栏技术、栅栏效应的概念;(18)栅栏因子的定义及种类。

食品工艺原理考试大纲

食品工艺原理考试大纲

食品工艺原理注:以下内容为考试大纲(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参照《食品工艺学》夏文水主编第一章绪论1.1食品的概念[1]领会:⑴.食物(P1)、食品的概念(P1)食物:可供人们食用或具有可食性的物质统称食物PTT解释:供人类食用的物质称为食物食品:各种供人们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物品PTT解释:经过加工制作的食物统称为食品[2]掌握:⑴.食品的分类方法(P1)*1 按加工工艺分类罐头食品、冷冻食品、干制食品、冷冻食品、腌制食品、烟熏食品、辐射食品、焙烤食品、挤压膨化食品*2按原料来源分类有肉制品、乳制品、水产制品、谷物制品、果蔬制品、大豆制品、糖果、巧克力*3按产品特点分类健康食品、营养食品、功能食品、方便食品。

等*4按食品对象分类老年食品、儿童食品、妇女食品。

等⑵.食品的特性(P4)*1安全性*2保藏性*3方便性1.2食品加工工艺[1]领会:⑴.食品加工(P6)与食品工艺(P9)食品加工:将食物(原料)经过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它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食品)的过程食品工艺:将原料加工成半成品或将原料和半成品加工成食品的过程和方法⑵.食品加工的目的(P8)*1满足消费者要求*2延长食品的保存期*3增加食品安全性*4提高附加值1.3食品工业及其发展趋势[1]领会:⑴.食品工业的组成(P10)食品工业包括4大类,21个中类,79个小类。

四大类为: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⑵.我国食品工业的概况和发展趋势1.4食品工艺原理的研究内容和范围[1]领会:⑴.食品保藏的途径(P16)*1运用无菌原理*2抑制微生物活动*3利用发酵原理*4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2]掌握:⑴.食品工艺原理的主要研究范围和内容一:食品工艺学的定义食品工艺学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和营养学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的加工保藏;研究加工、包装、运输等因素对食品质量、营养价值、货架寿命、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开发新型食品;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实现食品工业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一门应用科学。

(工艺技术)章食品工艺学原理复习提纲

(工艺技术)章食品工艺学原理复习提纲

1-4章食品工艺学原理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栅栏效应:这些栅栏因子(应举几个例子)及其协同效应形成了食品腐败变质的栅栏,是存在于食品中的微生物不能逾越,决定了食品微生物的稳定性。

2.栅栏因子: 食品要达到可贮性与卫生安全性,其内部必须存在能够阻止食品所含腐败菌和病原菌生长繁殖的因子。

例如(高温处理)、(低温冷藏)、(降低水活性)、(酸化)、(降低氧化还原值)、(应用乳酸菌等竞争性微生物)和(应用亚硝酸盐、山梨酸盐等防腐剂,或烟熏等)。

3.Q10:是温度每增加10K时因酶活性变化所增加的化学反应率。

4.冰点:冰晶开始出现的温度。

5.共晶点:食品汁液中的水分随冰结晶过程的进行而逐步减少,使剩余汁液的浓度增大,冻结点也随之降低,浓缩的水溶液完全冻结时的温度。

6.冰晶最大生成带:指-1~ -5℃的温度范围,大部分食品在此温度范围内约80%的水分形成冰晶。

(食品约80%的水分形成冰晶的温度范围)7.冻结率:冻结终了时食品内水分的冻结量(%)。

8.二重卷边:用两个具有不同形状的沟槽的卷边滚轮依次将罐身和罐盖钩边同时弯曲,相互卷合,最后构成两者相互紧密重叠的结构。

形成密封的二重卷边的条件离不开四个基本要素,即圆边后的罐盖,具有翻边的罐身,盖钩内的胶膜,和具有卷边性能的封罐机。

二重卷边共5层。

9.保质期,指在规定的保藏条件下,能够保持食品优良质量的期限。

10.保存期,指在规定的保藏条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终日期。

11.食品保存期限:指食品进入流通和消费领域之后,至其丧失商品价值或食用价值所经历的时间。

12.实用冻藏期----在某一温度下不失去商品价值的最长时间。

13.高品质冻藏期----初始高质量的食品在某一温度下冻藏,组织有经验的食品感官评价者定期对该食品进行感官质量检验。

若其中有70%的评价者认为该食品质量与冻藏在-40℃温度下的食品质量出现差异,此时间间隔即为高品质冻藏期。

14.TTT指速冻食品在生产、储藏及流通各环节中,经历的时间、经受的温度及其品质的容许限度的影响。

食品工艺原理复习提纲

食品工艺原理复习提纲

食品工艺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考点:1、食品概念P 1将食物经过不同的配制和各种加工处理,从而形成了形态、风味、营养价值各不相同、花色品种各异的加工产品,这些经过加工制作的食物统称为食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指出食品的含义:“指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广义上食品的概念包括了可直接食用的制品以及食物原料、食品配料、食品添加剂等一切可使用的物质。

2、食品功能P2~4(一)营养功能食品的营养功能是食品的第一功能能,也是最基本的功能。

食品是人类为满足人体营养需求的最重要的营养源提供了人体活动的化学能和生长所学要得到化学成分,保持人类的生存。

(二)感官功能食品在饮食的过程中满足人们视觉、触觉、味觉、听觉等感官方面的需求。

食品的感管功能通常体现在外观、质构、风味三个方面。

(三)保健功能某些食品有调节机体、增强免疫功能和促进康复的作用或有阻止慢性疾病发生的作用。

3、食品加工的目的P 8食品加工的目的可以归为下列几个主要方面:(1)满足消费者要求(2)延长食品的保藏期(3)增加食品的安全性(4)提高附加值4、食品工艺概念p 9食品工艺就是将原料加工成半成品或将原料和半成品加工成食品的工程和方法,它包括了从原料到成品或将配料转变成最终消费品所需要的加工步骤或全部过程。

(食品工艺决定了加工食品的质量,食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工艺的合理性和每一工序所采用的加工技术。

)5、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引起食品变质的因素、食品保藏途径、加工对食品质量的影响)食品工艺学是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一)根据食品原料的特性,研究食品的加工保藏1.食品原料的特性2.引起食品变质的原因3.食品爆仓的途径(二)研究食品质量要素和加工对食品质量的影响1.食品的质量要素2.加工对食品的影响3.影响食品质量变化的因素(三)创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型食品(四)研究充分利用现有食物资源和开辟食物资源的途径(五)研究加工和制造过程,实现食品工业生产的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第二章食品的脱水考点1、水分活度、影响水分活度的因素、MSI曲线、水分活度与食品保藏性的关系(水分活度极限与生物生长的关系、钝化酶的时间选择)水分活度: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影响水分活度的因素:通常取决于食品中水分存在的量、温度、水中溶质的浓度、食品成分、水与非水部分结合的程度等。

石河子大学832食品工艺学考试大纲

石河子大学832食品工艺学考试大纲

石河子大学《食品工艺学》考试大纲食品工艺学Ⅰ.考察目标食品工艺学是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适宜的加工工艺及方法,掌握几种主要动植物食品的加工技术和现代生产工艺技术。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食品工艺学100%四、试卷题型结构填空(6小题,每空1分,共20分)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判断题(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名词解释(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简答题(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论述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五、参考教材赵晋府主编.《食品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

夏文水主编.《食品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1。

李新华主编.《粮油加工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蒋爱民主编.《畜产品加工工艺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刘心恕主编.《农产品加工工艺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

Ⅲ.考查范围食品工艺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食品的原料和材料、罐藏食品工艺学、软饮料工艺、果蔬制品工艺、乳制品工艺、肉制品加工工艺、糖果与巧克力加工工艺、粮谷制品加工工艺、调味品加工工艺、食品工业的三废处理。

要求考生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加工工艺及方法。

一、食品的原料和材料考试内容植物性食品原料、动物性食品原料、食品加工用的其它材料考试要求1.了解果蔬等植物性食品原料的成分种类及主要植物性食品的成分特点。

2.了解肉的定义、组成和形态以及水产原料的特性。

3.了解常用食品油脂的种类及基本组成及蛋与蛋制品的加工工艺。

4.掌握常用食品油脂的种类及基本组成。

5.掌握肉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6.掌握食用油脂的基本组成。

7.掌握食用油脂的种类。

二、罐藏食品工艺学考试内容果蔬类罐头软罐头考试要求1.了解罐藏对果蔬原料的基本要求、果蔬原料的处理方法。

食品工艺学复习提纲

食品工艺学复习提纲

食品工艺学复习提纲食品工艺学复习试题一三、名词解释(每题 3分,共 12 分) 1、局部腐蚀 2、市乳3、食品工艺学4、无菌包装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单宁的加工特性?2、罐头杀菌工艺条件表达式是什么?如何合理选择杀菌工艺条件?3、冰淇淋生产中,产生收缩的原因是什么?4、真空封罐时,在什么情况下要补充加热?5、生产甜酥性饼干和面包用油有什么要求?五、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 1、食品干制前的水分含量为87.8%,干制品水分含量4.2%,干制品和复水后的干制品沥干重为3.3kg和14.8kg,计算它的干燥率和复水率?2、今有1000kg含脂率为3.1%的原料乳,欲使其脂肪含量为3.5%,应加脂肪含量为32%的稀奶油多少?六、综合题(15分)生产面包对面粉有什么要求?如不符合如何改良?试设计一次发酵法生产主食面包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食品工艺学复习试题二三、名解释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食品罐藏 2、集中腐蚀 3、异常乳4、酸性极限PH值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果胶的加工特性?2、根据食品的PH值,食品可分为哪几大类?3、热杀菌罐头为什么要冷却?冷却时应注意什么问题?4、奶油加盐和压炼的目的是什么?5、分析归纳焙烤用的原辅料对酵母发酵起什么作用?五、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1、在标准大气压下真空封罐时,食品温度为85℃,真空室的真空度应为多大才不会产生瞬间沸腾现象?(85℃时的饱和蒸汽压为57.8(Kpa))2、今有1000kg含脂率为3.5%的原料乳,因含脂率过高,拟用脂肪含量为0.2%的脱脂乳调整,例标准化后的混合乳脂肪含量为3.2%,需加脱脂乳多少?六、综合题(15分)生产韧性饼干对面粉有何要求?如不符合,如何改良?试设计韧性饼干生产的工艺流程,并写出工艺条件。

食品工艺学复习试题三三、名解释解释(每题 3分,共 12 分) 1、大豆蛋白的溶解度 2、泡沫体 3、冰淇淋 4、排气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在果蔬加工中,为什么要用铝制品或玻璃器皿而不用铁制品?2、在加热过程中,肉的颜色和蛋白质有何变化?3、在制蜜饯过程中,硬化处理的目的及原理是什么?4、淡炼乳和甜炼乳在生产工艺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巧克力制品在商品保藏期内会有哪些变化五、计算题(16分)1、某罐头厂生产蘑菇罐头时,根据工厂的卫生条件及原料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等,通过微生物检测选择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为对象菌,如在标准温度121℃下蘑菇罐头杀菌的安全F安为24.92(min)。

食品工艺学复习提纲

食品工艺学复习提纲

第五篇 第一章
市乳的概念; 灭菌和杀菌的区别; 牛乳UHT灭菌的基本原理; 市乳的生产工艺流程; 牛乳的Pearson法标准化计算;
第五篇 第一章
速溶乳粉的特点; 导致冰淇淋出现收缩现象的主要原因; 酸乳的定义和形态学分类; 确定酸乳接种量的依据; 干酪的定义。
第五篇 第二章
第七篇
硬糖的质构特征; 发烊和返砂; 导致糖浆在糖果内起到抗结晶作用的因素; 影响
泡沫体能否具备最佳特性的影响因素; 凝胶型糖果的类别; 巧克力的物态体系; 巧克力的基本组成; 巧克力加工中簸筛的作用和原理; 巧克力加工中调温过程的变化及调温的作用。
食品工艺学
知识要点
绪论
食品工艺学的涵义; 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对象; 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内容; 食品加工制造中必须注意的三个问题; 食品工艺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篇 第二章
肉的组成; 骨的基本组成; 浸出物的概念; 肌肉中的蛋白质有哪些; 导致肉类腐败的因素;
第一篇 第二章
肉类在加热过程中脂肪的变化; 鱼类和其他动物在组成成分上的不同点; 鱼类氮化合物代谢排泄类型; 乳蛋白包含哪三类蛋白质; 酪蛋白和乳脂质的定义; 乳糖的三种溶解度指的是什么。
第九篇
酱油的发酵方式; 酱油发酵原理; 固态低盐发酵酱油的基本工艺; 食醋酿造的三个主要过程; 黄酒生产所用的原辅料; 黄酒生产的传统工艺方法。
第十篇
食品工业废水的主要特点; 废水的水质污染指标。
乳饮料的定义和分类; 植物蛋白饮料的一般生产工艺流程; 茶饮料的一般生产工艺流程; 茶乳酪的涵义; 固体饮料的涵义。
第四篇
果品涂层的作用; 果蔬贮藏保鲜的环境; 果蔬的高限温度; 气调贮藏法的原理; 冷冻工艺对果蔬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艺学考试大纲

食品工艺学考试大纲

《食品工艺学》考试大纲考试参考书:指定参考书为《食品工艺学》第一版,汪志君、韩永斌、姚晓玲主编考试内容:第一章食品的成分第一节食品的一般成分一、蛋白质二、碳水化合物三、脂质四、维生素矿物五、矿物元素第二节食品的特殊成分一、呈味物质二、香气成分三、色素成分四、天然毒性成分与污染物第三节食品成分的加工特性一、蛋白质的加工特性二、碳水化合物的加工特性三、脂质的加工及贮藏特性四、维生素的加工特性五、矿物元素的加工特性第二章食品加工保藏原理第一节食品加工保藏中的质量变化一、食品质量构成因素二、食品的变质因素第二节热冷处理保藏原理一、热处理与食品保藏二、冷处理与食品保藏第三节脱水处理保藏原理一、水分活度与微生物控制二、水分活度与酶活性的关系三、水分活度与非酶褐变的关系第四节腌渍与烟熏处理保藏原理一、影响渗透压的阴虚二、食盐的保藏作用三、食糖的保藏作用四、烟熏的保藏作用第五节发酵保藏原理一、食品发酵类型二、发酵对食品品质的影响第六节化学保藏原理一、常用化学防腐剂及其作用机理二、食品化学保藏剂使用原则三、酸化处理对食品保藏的作用第七节辐照保藏原理一、食品辐射加工的基本原理二、食品辐照技术的特点三、食品辐照推荐的剂量范围第八节其他加工保藏原理一、超高压技术及原理二、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技术及原理第三章畜产食品加工工艺第一节肉制品加工工艺一、分割肉的类别二、肉的主要化学成分三、肉的食用品质四、肉的贮藏和保鲜五、中式肉制品六、西式肉制品第二节乳制品加工工艺一、乳的化学组成二、原料乳的验收与预处理三、消毒牛乳的加工工艺四、炼乳加工五、发酵乳制品加工工艺六、乳粉生产七、其他乳制品第三节蛋制品加工工艺一、禽蛋的化学组成二、湿蛋制品加工三、蛋粉加工四、其他蛋制品加工第四章水产食品加工工艺第一节水产原料及特点一、水产原料的成分二、水产原料的特点第二节水产食品冷冻工艺一、水产食品的冷却与冷藏二、水产品的微冻保鲜三、水产品的冻结、冻藏四、水产品冷冻加工实例第三节水产食品干制工艺一、水产干制品种类二、干制品加工工艺三、干制品包装第四节水产食品腌制工艺一、腌制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二、水产腌制品及加工工艺第五节水产食品熏制工艺一、熏烟的产生与作用二、熏制品种类三、熏制方法与设备四、熏制加工工艺第六节鱼糜制品加工工艺一、鱼糜制品的凝胶化及弹性二、鱼糜制品加工工艺第五章农产食品加工技术第一节面制食品加工工艺一、小麦粉的分类及特点二、面包的生产技术三、饼干的生产技术四、糕点的生产技术五、挂面的生产技术第二节米制食品加工工艺一、米的种类及其特点二、米粉加工工艺三、方便米饭加工工艺四、膨化米果加工工艺第三节豆制食品加工工艺一、大豆的成分及特点二、豆腐加工工艺三、腐竹加工工艺四、速溶豆粉加工工艺第六章园艺产品加工工艺第一节园艺产品原料的预处理1、园艺产品加工对原料的要求2、园艺产品加工原料的预处理第二节果蔬干制工艺1、干制方法2、影响果蔬干制速度的因素3、果蔬干制工艺流程及加工要点第三节果蔬罐藏工艺一、果蔬罐藏基本工艺二、果蔬罐藏加工要点第四节果蔬制汁工艺一、果蔬汁分类二、果蔬汁加工基本工艺三、果蔬汁加工技术要点第五节果蔬速冻工艺一、果蔬速冻工艺二、果蔬速冻操作要点三、果蔬速冻实例第六节果蔬糖制工艺一、食糖的种类与作用二、果胶在糖制加工中的作用三、果蔬糖制品的种类四、蜜饯类糖制加工工艺及技术要点五、果酱类糖制加工工艺及技术要点第七节蔬菜盐腌工艺一、蔬菜腌制品种类二、蔬菜在腌制过程中的劣变及其防止措施三、蔬菜盐腌工艺及要点四、蔬菜酱制工艺及要点五、蔬菜泡制工艺及要点第七章调味品加工工艺第一节食醋酿造工艺一、制醋原料;二、固态发酵法酿制麸曲醋;第二节酱油酿造工艺一、生产酱油原料;二、种曲制备;三、固态低盐法酱油发酵工艺;第八章软饮料加工工艺第一节包装饮用水生产工艺一、包装饮用水的类别二、饮用天然矿泉水加工工艺三、饮用纯净水加工工艺第二节碳酸饮料加工工艺一、碳酸饮料的类别二、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第三节茶饮料加工工艺一、茶饮料类别二、茶饮料基本生产工艺第四节蛋白饮料生产工艺一、蛋白饮料类别二、含乳饮料三、植物蛋白饮料生产工艺第五节固体饮料加工工艺一、果味型固体饮料二、蛋白型固体饮料三其他型固体饮料第六节特殊用途饮料加工工艺一、运动饮料二、营养素饮料第七节果汁和蔬菜汁类饮料加工工艺一、果汁和蔬菜汁类饮料类别二、果汁和蔬菜汁类饮料生产工艺第九章白酒酿造工艺第一节白酒种类与主要原辅料一、白酒种类;二、白酒生产原辅料;第二节酒曲生产工艺一、大曲分类;二、高温曲生产;第三节白酒生产工艺一、浓香型大曲白酒生产工艺;二、清香型大曲白酒生产工艺;第十章黄酒酿造工艺第一节黄酒的种类与特点一、黄酒种类;二、黄酒生产特点;第二节黄酒酿造工艺基础一、糖化发酵剂制备;二、原料处理;第三节黄酒传统酿造工艺一、摊饭式发酵;二、喂饭式发酵;第十一章啤酒酿造工艺第一节啤酒生产工艺一、啤酒生产原辅料;二、啤酒麦芽制备;三、啤酒发酵;第二节啤酒的稳定性一、啤酒的生物稳定性;二、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第十二章葡萄酒酿造工艺第一节酿造用葡萄一、果皮;二、果核;三、果肉和汁;第二节葡萄酒酿造前预处理一、果汁分离与压榨;二、葡萄汁成分调整;第三节葡萄酒的发酵一、葡萄酒酵母发酵剂;二、红葡萄酒发酵工艺;三、白葡萄酒发酵工艺;第四节葡萄酒的稳定性与贮存管理一、葡萄酒的稳定性;二、葡萄酒的贮存管理;。

食品工艺学导论(系统大纲版)

食品工艺学导论(系统大纲版)

绪论1、食品原料:果蔬,粮油,畜禽奶,水产,糖果巧克力,软饮料2、食品工艺学:①包装(package)②保藏原理(preservation)③加工工艺(processing)3、按保藏原理分食品保藏方法:①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冷藏法,气调法)②抑制变质因素的活动达到食品保藏目的的方法(冷冻,干燥,腌制)③运用发酵原理保藏④运用无菌原理保藏(罐藏,辐照,无菌包装)第一章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1、食品的基本条件:①安全卫生;②有一定营养成分;③可以接受的感官性状2、食品应该具备条件:①外观良好,包装合理;②可耐贮藏,携带方便;③开启容易,食品方便;3、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征:(1)生物学因素:①微生物:细菌,霉菌,酵母菌②害虫和啮齿动物(2)化学因素:①酶的作用:氧化酶,脂酶,果胶酶②非酶作用:褐变,食品成分与容器,硫化物与铁等③氧化作用:受温度,光线,金属离子影响(3)物理因素:温度;水分;光;其他因素(机械损伤;乙烯;外源污染物)4、食品保藏基本原理:(1)微生物的控制:加热/冷却;控制AW;控制PH;烟熏;改变气体成分;添加剂;辐照;微生物发酵;(2)酶和其他因素控制:①酶:加热;PH;水分活度;②其他因素:压力,湿度,物理化学因素5、栅栏技术——栅栏技术引用于食品保藏是德国肉类研究中心Leistner提出的,他吧食品仿佛的方法或原理归结为高温处理(F),低温冷藏(t),降低水分活度(aw),酸化(ph),降低氧化还原电势(Eh),添加防腐剂(Pres),竞争性菌群及辐照等因子的作用,将这些因子成为栅栏因子。

6、栅栏效应——在数个栅栏因子中,他们单独或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栅栏”,使存在于食品中的微生物不能逾越这些“栅栏”,这种食品从微生物学角度考虑是稳定和安全的,这就是所谓的栅栏效应。

7、预处理:①包括:选择,分级,清洗,去皮,切分,修整,烫漂,硬化,护色,抽空等;②目的:取出不可食品部分及一切杂质;减少带菌量,保证卫生;尽可能提高品质,减少吨耗,便于后续交加工技术条件掌握,使产品符合规格要求。

食品工艺学考点

食品工艺学考点

食品工艺学考点考试内容分为三篇,要紧是果蔬加工、乳品加工与肉制品加工,具体要求如下第一篇果蔬加工工艺学第一章果蔬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基本要求:1.熟悉我国有丰富的果蔬资源(地理位置横跨热带、亚热带、温带与严寒带)及资源利用现状。

2.要求学生掌握果蔬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与通常方法。

3.果蔬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

本章重点:1.果蔬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现状。

2.果蔬资源的综合利用思路及方法。

3.果蔬加工的研发方向。

本章难点:果蔬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

第二章果蔬的化学成分及其加工特性基本要求:1.使学生熟悉果品、蔬菜的分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与化学特性。

2.掌握各类化学构成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3.操纵加工工艺参数,使果品、蔬菜的营养成分保留率达到最高。

4.学会对有些特殊的果品、蔬菜原料采取特殊的处理方法,除弊保利,实现综合利用。

本章重点:1.果品、蔬菜的分类方法及果蔬原料的生物学特性。

2.各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各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3.特殊成分的水解作用。

4.挥发性成分的回收、利用。

5.植物色素的特性及开发利用。

本章难点:各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各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果蔬加工原料的处理基本要求:1.熟悉原料的处理是加工过程中最关键的工序,是影响加工品质量高低重要因素之一。

2.掌握各类果品、蔬菜原料的通常处理方法。

3.如何根据原料的特性,选择某一工序的最佳处理方法。

本章重点:1.原料选择的原则。

2.果蔬去皮的目的及方法。

3.原料切分、破碎的目的与意义。

4.原料烫漂的方法。

5.原料的护色措施。

本章难点:根据原料的特性,选择某一工序的最佳处理方法。

第四章果蔬干制工艺基本要求:1.熟悉果品、蔬菜为什么要进行干制。

2.掌握果蔬的干制方法、工艺参数。

3.干制品的包装、贮藏与复水特性。

本章重点:1.自然干制与人工干制有何优缺点?2.人工干制方法有什么?各有何优缺点?3.冻干食品有何特点?冻干食品为什么进展速度比较缓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医科大学编(高纲号0763)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食品工艺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最基本的食品保藏和加工的专业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内容分为7章,首先是绪论,介绍食品保藏的历史和发展,食品工艺学的内容和任务以及食品储藏加工的目的和类型。

第1章是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介绍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以及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

第2章是食品的低温保藏,介绍食品低温保藏原理,食品的冷藏、冻藏、解冻的方法及其质量控制。

第3章是食品罐藏,介绍食品罐藏的原理及基本工艺过程。

第4章是食品的干制保藏,介绍食品干藏的原理及食品常用的干燥方法。

第5章是食品的腌制与烟熏,介绍食品腌制的基本原理,食品常用的腌制及烟熏方法。

第6章是食品的化学保藏,介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和食品抗氧化剂。

第7章是食品的辐照保藏,介绍食品辐照杀菌的基本原理及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

通过修读本课程,要求应考者能熟练掌握食品工艺学的基本原理,为今后学习后续的各类食品加工工艺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1、理解食品加工原理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并掌握食品加工基本原理;2、各种食品加工原理的要点。

重点掌握热加工、杀菌、冷藏、冷冻、脱水的保藏加工原理;3、掌握食品保藏加工的主要方法4、基本掌握加工因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应在学习了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等课程之后进行教学,学习了本专业课后,可继续学习软饮料工艺学、乳制品工艺学、农产品加工、焙烤工艺学等工艺学课程。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课程内容主要介绍食品工艺学的内容和任务,食品保藏的历史和发展,食品储藏加工的目的和类型。

(二)学习要求了解食品工艺学在营养、与健康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内容、任务。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第一节引言不作考试要求第二节食品工艺学的内容与任务1、领会:食品工艺学的主要任务2、掌握:食品工艺学的定义第三节食品储藏加工的目的和类型1、领会:食品保藏方法的分类2、掌握:食品保藏学的定义第四节食品保藏的历史和发展不作考试要求第一章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一)课程内容介绍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和特性。

(二)学习要求了解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控制食品质量变化的主要途径。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第一节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性1、掌握: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2、熟练掌握:生物学、化学及物理因素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特性第二节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1、领会:酶活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2、掌握:微生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第三节栅栏技术不作考试要求第四节食品保存期限和食品标签1、领会:食品保质期和保存期的定义第二章食品的低温保藏(一)课程内容介绍食品低温保藏的原理,食品的冷藏、冻藏方法及其质量控制。

(二)学习要求了解食品低温保藏的原理,食品在冷藏、冻藏和解冻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及控制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第一节食品低温保藏原理1、领会: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2、掌握: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第二节食品的冷却和冷藏1、领会:食品冷却的目的和方法2、掌握:食品冷藏的方法3、熟练掌握:食品在冷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第三节食品的冻结1、领会:食品冰点的定义2、掌握:冻结及冻结速度对食品质量的影响第四节食品的冻藏1、掌握食品在冻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第五节食品的解冻1、领会:食品解冻的定义2、掌握:食品在解冻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第三章食品罐藏(一)课程内容介绍食品罐藏的原理,食品罐藏的基本工艺过程,罐藏食品的变质及罐藏新技术。

(二)学习要求了解微生物的耐热性,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食品罐藏的基本工艺过程,罐藏食品杀菌工艺条件的确定,罐藏食品的变质原因及防止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第一节食品罐藏的原理1、掌握: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2、熟练掌握: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第二节食品罐藏的基本工艺过程1、领会:食品罐藏的工艺过程的基本步骤第三节罐藏食品的变质1、掌握:罐藏食品变质的类型及其特点第四节罐藏新技术不作考试要求第四章食品的干制保藏(一)课程内容介绍食品干藏的原理,干制过程,常用的干燥方法以及食品中在干制过程中的变化。

(二)学习要求了解食品干藏的原理,常用的干燥方法以及食品中在干制过程中的变化。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第一节食品干藏的原理1、领会:水分活度与酶的关系2、掌握: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的关系第二节食品的干制过程1、领会:影响湿热传递的因素2、掌握:食品干制工艺条件的选择原则第三节食品常用的干燥方法1、领会:食品常用干燥方法的类型及主要特点第四节食品在干制过程中的变化1、熟练掌握:食品在干制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第五节干制品的包装和储藏1、领会:干制品的包装要求第六节干制品的干燥比和复水性1、领会:干制品的干燥比和复水性的定义第七节中间水分食品不作考试要求第五章食品的腌制与烟熏(一)课程内容介绍食品腌制的基本原理,食品腌制剂的种类及其作用,常用的食品腌制和烟熏方法。

(二)学习要求了解食品腌制的基本原理,常用的食品腌制剂,熏烟的成分与作用,各类食品的腌制和烟熏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第一节食品腌制的基本原理1、领会:食品腌制的定义2、掌握:腌制剂的防腐原理第二节食品腌制剂及作用1、掌握食品腌制剂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第三节食品常用腌渍方法1、领会:食品常用腌制方法的要点第四节腌制品的食用品质1、领会:腌制品颜色及风味形成的原理第五节食品的烟熏1、掌握:食品烟熏的目的和方法第六章食品的化学保藏(一)课程内容介绍食品化学保藏的有关概念、原理及应用原则,常用食品防腐剂和抗氧化剂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二)学习要求了解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及其作用机理,食品抗氧化剂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第一节概述1、领会:食品化学保藏剂的种类第二节食品防腐剂1、掌握:常用化学防腐剂的种类及其作用机理第三节食品抗氧化剂1、领会:抗氧化剂的作用原理2、掌握: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第七章食品的辐照保藏(一)课程内容介绍食品辐照杀菌的基本原理,辐照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以及辐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二)学习要求了解食品辐照保藏的基本原理,影响电离辐照杀菌作用的因素,辐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第一节概述1、领会:食品辐照杀菌的特点及意义第二节食品辐照杀菌的基本原理1、掌握:食品辐照的化学和生物学效应第三节电离辐照杀菌作用的影响因素1、掌握:影响辐照杀菌作用的因素第四节辐照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1、领会:辐照食品的安全性第五节辐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1、掌握:辐照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的有关说明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和“熟练掌握”等三个能力层次。

“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论述。

“掌握”要求应考者能够识别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的内容要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确的阐述、分析。

“熟练掌握”要求应考者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的主要内容(如名词、公式、概念、特征等),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确的标识、选择和判断,此外还能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自学教材本课程使用教材为:《食品工艺学导论》,马长伟、曾名勇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另外,可参考以下图书:曾庆孝主编,《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广泛,各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很大区别,自学者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1、在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考试大纲,了解课程的性质,熟知课程的基本要求及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以便使今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应考者应首先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内容,对各章知识有所了解,其次,要认识和掌握各章间的联系,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记背,对相应章节的内容可进行对照比较,寻找其相关性,将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

3、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学习中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4、学习教材时,应根据大纲的要求,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辅导时应强调知识的统一性与连贯性,注重各知识点间联系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出现自学中的各种偏向。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辅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领先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应考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自学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1、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考试内容应涉及到所有章节,适当突出重点章节,重点考核所要求的知识点。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比例大致为:“领会”20%、“掌握”40%、“熟练掌握”40%。

3、试题难易程度合理。

分为难、较难、较易、容易四档,所占分数比例为20%:30%:30%:20%。

4、试题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单选)、填空题、简答题、问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