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的启示
百年翻译运动
![百年翻译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d353e5a67fd5360cbb1adbcf.png)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毁坏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学者们认真研究它们,还把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
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
在公元九世纪到十一世纪之间,阿拉伯掀起了一场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翻译运动。
“阿拉伯翻译运动”。
9世纪初,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
“智慧之城”巴格达拥有一大批专门的翻译人才。
据说,翻译的稿酬以与译著重量相等的黄金来支付。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托勒密、盖伦、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腊人、印度人和波斯人的哲学、科学和医学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
这一人类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即使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在中世纪得以继承,又为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欧洲人是靠翻译这些阿拉伯文的译本才得以了解先人的思想,继而开始他们的文艺复兴的。
可以说没有阿拉伯人和拜占庭人对于西方古典文化的继承保存,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根本没有基础。
在古代,传递和保留知识的书本被看作是巨大财富。
公元九世纪时,巴格达以有100多家书商而自豪。
图书馆大部分是附属于清真寺的。
巴格达在被蒙古人摧毁前,有36家公共图书馆。
当时,建立私人图书馆是有钱人家的业余爱好。
阿拉伯人对书籍的爱好,除了那时的中国人以外,没有一个地方的人可以比得上。
有个医生宣称他图书馆中的藏书,需要400头骆驼才能搬动。
另一个酷爱读书的藏书家,死后留下了600箱书,每箱都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得起。
翻译运动(Harakah al—Tarjamah)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展翻译介绍古希腊和东方科学文化典籍的大规模、有组织的学术活动。
"百年翻译运动"的历史时期被确定为"起自买蒙时代,即伊斯兰教历198年,止于300年"(约公元830年至930年)。
阿拉伯翻译运动从8世纪中叶到9世纪的100多年中,据统计,被译成阿拉伯语的古典名著有数百部之多。
文化交流利器之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究竟如何完成人类文明掠夺?
![文化交流利器之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究竟如何完成人类文明掠夺?](https://img.taocdn.com/s3/m/2af3cfc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7.png)
文化交流利器之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究竟如何完成人类文明掠夺?阿拉伯百年百年翻译运动如何促进阿拉伯文化繁荣?以史为鉴发掘翻译魅力!翻译运动史,实际上也可以将其称之为整个人类文明翻译史的象征性运动,尽管翻译运动算是一场不同种族文明之间的交流运动,是基于精神文化层面展开的,但是其实用性和社会性,却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当然翻译运动之所以能够顺利的展开,其实无形中也给我们传递着一种思想,那就是对于他国先进文化接受的渴望。
人类文明从诞生之日起,就必定造就了他们终将由走向统一融合的一天,尽管我们同处于一个地球之上,但是地球上现存的所有人类文明,看似多种多样,实际上却拥有着相似的文化底蕴,文字作为人类意识的物质表达,尽管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文化,但是殊途同归,人类文明的文化积淀,底层逻辑其实都是一样的。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的前世今生从公元8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接近200年的历史过程中,这场空前绝后的翻译运动,不仅时间跨度长,而且涵盖地域范围广,横跨整个亚非欧大陆,当然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不仅有西方的,还有东方的,其中涉及的国家包括当时的古波斯,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阿拉伯等,在整个世界人类文明史上都当属首屈一指的存在。
从这场阿拉伯翻译运动的起因来看,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多深刻而且有内涵的道理,当然我们也要明白,翻译运动之所以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很显然也要得益于整个人类文明当中的共通性。
曾几何时,我们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这样一个疑惑,当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祖先,他们首次相遇时,究竟是如何沟通交流的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如同整个翻译运动能够开始的原因一样,都是基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异象同源。
阿拉伯帝国之所以进行翻译运动的根本原因博采众长,兼容并蓄起初这场翻译运动最早的发起者,实际上是当时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他为了能够执行自己博采众家之长,使本王朝文化能够欣欣向荣,兼容并茂的文化制度方略,为此大力的提倡和弘扬翻译的魅力,而且还花费大量的财力用于补助那些对于翻译工作有杰出贡献之人。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506c797af242336c1eb95e48.png)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这场历时二百多年,地跨亚、非、欧广茂区域,交融波斯、印度、希腊、罗马、阿拉伯等古代东西方文化的译介活动,在世界文明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分析它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影响,对研究人类文明的阶段性发展,人类智慧的共通性很具学术价值;对阐明阿拉伯伊斯兰哲学与文化的本质与特点更是一段必须了解和深刻理会的历史内容。
基本介绍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也叫翻译运动(Harakah al—T arjamah),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展翻译介绍古希腊和东方科学文化典籍的大规模、有组织的学术活动。
从8世纪中叶起,阿拔斯王朝哈里发为适应帝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发展的需要,实施博采诸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大力倡导和赞助将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译为阿拉伯语,吸取先进文化遗产,以丰富和发展伊斯兰文化。
翻译活动初始自伍麦叶王朝,哈里发哈立德和阿卜杜·阿齐兹出于个人的爱好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命令宫廷学者将一些希腊语和科普特语的炼金术、占星术和医学书籍译成阿拉伯语,翻译运动的鼎盛时期在阿拔斯王朝。
当时翻译活动的特点是以零散的个人译述为主,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领导。
由于阿拔斯帝国哈里发(如曼苏尔、拉希德、麦蒙等)重视伊斯兰教法、财政制度、文化事业的创制与完善,倡导、鼓励学术活动,实行宽松的政治文化政策,吸收容纳帝国境内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者的文化和学术成果,这些作品被学者们翻译、介绍和注释,或由波斯文、古叙利亚文、或由希腊文,译成阿拉伯文。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欧洲因为文本的失传,不得不把一些翻译成阿拉伯文的古典文本,包括文史哲学以及科学,从阿拉伯文又重新译成拉丁文。
时代背景阿拉伯文化源远流长,时间可追溯至公元前数世纪的中古时期,空间上跨越了亚、非、欧三大洲,内容涵盖语言、文学、星象学、宗教学、哲学、历史、艺术、政治学、法律、数学、医学、天文、自然科学等各门学问。
现在我们所说的阿拉伯文化,论其实际内涵就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它由三个部分组成或者说是由三种文化源流汇合而成:1.伊斯兰教产生以前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所固有的文化(中古期-公元7世纪)。
论百年翻译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论百年翻译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ddb5e1fc8d376eeafaa31d5.png)
论百年翻译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摘要:百年翻译运动,是阿拉伯帝国时期展开的介绍古希腊和东方科学文化典籍的大规模、有组织的学术活动。
这场运动是在宽容的社会环境和有力的文化支持下,适应阿拉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兴起的。
到了阿拔斯王朝,由于统治者的鼓励,翻译运动达到了一个高潮,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远远超过前代,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在官方的组织之下被翻译成了阿拉伯语,对阿拉伯文明、西方文明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为后世带来深远启示。
关键词: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人类文明;影响百年翻译运动前后持续了大概两个世纪,从公元8世纪中叶开始,一直到公元10世纪末。
早在伍麦叶王朝,阿拉伯世界对异域的文化典籍、学术经典的翻译工作就开始了,不过当时的翻译还处于自发阶段,是个人的行为。
翻译涉及的范围不广,内容也不多。
直到阿拔斯帝国建立后,特别是公元830年至930年,在统治者哈里发的大力资助和倡导下,大规模、有组织的译述活动开始进行。
这场规模宏大的翻译运动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影响,为后世带来启示。
一、对阿拉伯文明的影响阿拉伯民族起源于广袤的沙漠,相比于他们征服的民族而言,他们是蛮族,在文化上处于劣势。
然而,阿拉伯人却迅速构建起了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阿拉伯文化,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与百年翻译运动的盛行是分不开的。
伊斯兰教从产生起,就十分重视理性,并清醒地认识到当时阿拉伯半岛知识的贫乏和思维的单调,百年翻译运动兴起。
倭马亚王朝对这种翻译工作未加组织,致使移植工作在初兴时收效不大。
阿拉伯帝国进入阿拔斯王朝之后,经过哈里发曼苏尔、拉希德等人,尤其是马蒙的努力,使外来文化的移植运动达到了鼎盛。
翻译运动所处的时期,西方正处于昏暗的中世纪,而亚洲的波斯文明、两河文明也正处于衰退期。
阿拉伯人抓住了这个有利的机会,通过学习其他优秀文明的成果来发展自己的文明。
学者们并未止步于翻译,到了10世纪后期,他们的工作逐渐从引入转变为写作,这一时期的阿拉伯人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最终创造了阿拔斯王朝的五百年黄金时期。
【精品】浅析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
![【精品】浅析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f38a41c22af90242a995e571.png)
【关键字】精品浅析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日)摘要:百年翻译运动是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时期对古代叙利亚、波斯、印度、希腊、罗马著作的规模宏大的翻译活动,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上翻译并传承发扬古代东西方文明成果活动中最精彩的一个阶段。
它使大量濒于绝迹的波斯、印度、希腊、罗马古代著作保存了下来,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助推阿拉伯国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伊斯兰文明,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百年翻译运动的内容、作用、原因及结果,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人类文明的传承,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对于我们看待各文明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文化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正文:“当欧洲还处于中世纪蒙昧状态的时候,伊斯兰文明正经历着它的黄金时代,几乎所有领域里的关键性进展都是穆斯林在这个时期取得的,当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们把知识的边界往前开拓的时候,他们之所以眼光看的更远,是因为他们站在穆斯林世界巨人们的肩膀上”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如是评价伊斯兰文明。
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光辉夺目的成就,阿拔斯王朝时期的百年翻译运动无疑发挥了重大作用,这是一场对古代叙利亚、波斯、印度、希腊、罗马著作的规模宏大的翻译活动,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上翻译并传承发扬古代东西方文明成果活动中最精彩的一个阶段。
一直以来,由于西方抵制伊斯兰教,轻视它的影响,夸大他们所依赖的希腊和罗马的传统,与研究西方历史相比,专门研究阿拉伯翻译运动的著述不多,涉及百年翻译运动的有希提的《阿拉伯通史》,艾哈迈德·爱敏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汉密尔顿·阿·基布的《阿拉伯文学史》等。
我国对阿拉伯史的研究起步较晚、著述较少,但是近年来对阿拉伯史关注的学者越来越多,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著作,如李荣建的《阿拉伯文化与西欧文艺复兴》、郭应德《阿拉伯史纲》、蔡德贵的《阿拉伯哲学史》、蔡伟良编著的《灿烂的阿拔斯文化》等,专业论文有杨文炯和张嵘在1993年第四期《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发表的《伊斯兰教与中世纪阿拉伯翻译运动的兴起》,丁瑞中在2002年第1期《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发表的《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的成因》,王汉熙、宋以超、周祖德、胡树华在2009年第4期发表的《面向科学信息传播的三次科学著作翻译运动》,周放在2011年第1期发表的《阿拉伯翻译运动中的“科技翻译”》等等。
阿巴斯王朝翻译理论的现实意义
![阿巴斯王朝翻译理论的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3bac684b52acfc788ebc907.png)
(一)侯奈因·本·易司哈格的翻译思想 侯奈因是一位知名、多产的医学著作翻译家,“侯奈因最 著名的工作,是把格林全部的科学著作,从希腊语译成叙利 亚语和阿拉伯语。”侯奈因翻译时留下的翻译话语也十分丰 富,主要从他的一些书信中获取第一手材料[6]。 1侯奈因翻译中的读者意识 侯奈因的翻译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目的进行翻译,他会 基于医学从业人员或者其他客户的要求和目的进行适当的 改编。而且,侯奈因在一些情况下也是不得不这么做,因为
二、阿巴斯王朝翻译运动
(一)阿巴斯王朝介绍 阿巴斯王朝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公元 751 年,圣裔家族和波斯人的联盟建立了阿巴斯王朝,该王朝一 直延续 了 500多 年 之 久,于 1258年 被 蒙 古 旭 烈 兀 西 征 所 灭[3]。一开始,这个“从沙漠中走出来的阿拉伯人既缺乏文 化传统,又缺乏政治管理经验,制度建设更无从谈起。因此, 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文化自信成为新 王朝统治者急需解决的难题”[4](母仕洪、冀开运,2017)。 而且当时的阿拉伯人也乐于接受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 正如中世纪阿拉伯著名历史学家伊本·赫勒敦说过,“阿拉 伯人天性近于文化,能从所交往的民族吸取益处。”正是在这 样统治者鼓励、民众乐于学习的氛围之下,通过翻译其他民 族的著作 学 习 各 类 学 科 知 识 的 翻 译 活 动 如 火 如 荼 地 展 开 了[5]。因此,阿巴斯的沙漠文化吸收了米索不达米亚平原的 农业文明,同时又吸收了古罗马、古希腊的海洋文明,在这种
2019年 2月 第 38卷第 2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9.02.040
鲜为人知的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
![鲜为人知的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98a3c03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9.png)
鲜为人知的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来自沙漠的野蛮民族阿拉伯人没有被他们所征服的较高文明征服,而是通过吸纳拜占廷、波斯、埃及文化的营养,迅速构建起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全新的阿拉伯文化,他们不仅没有为先进的文明所同化,反而在文化方面迅速跃居领先地位。
而这一切都有赖于闻名于世的“百年翻译运动”。
阿拉伯人对异域文化学术经典的翻译工作实际上早在倭马亚王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那个时候的翻译活动还是属于个人的行为,翻译的范围也不广,数量也不大。
到阿拔斯王朝时期,尤其是哈里发马蒙时代,哈里发和政府都鼓励翻译,所以翻译工作无论是在范围上还是在数量上都远远超过了前代。
据说,为了鼓励翻译,马蒙甚至用与译稿同等重量的黄金来支付翻译的稿酬。
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在政府的规划下有组织、有领导地被译成阿拉伯文。
由于国家对翻译事业的重视,出现了一个独立的翻译阶层。
一般认为,“百年翻译运动”始于8世纪中叶,一直持续到10世纪末,实际长达两个多世纪。
这个运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哈里发曼苏尔至哈伦·拉希德执政时期,即从754年到809年。
这期间翻译的著作主要有:波斯文的《卡里莱和笛木乃》、印度文的《信德罕德》、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托勒密的《天文大集》等等。
这个阶段最著名的翻译家是波斯人伊本·穆加发。
第二阶段:自哈里发马蒙当政的813年直至913年。
这100年是翻译运动的高潮,也就是传统所说的“百年翻译运动”。
这一阶段最著名的翻译家是侯奈因和他的儿子伊斯哈格。
侯奈因擅长四种语言:波斯语、希腊语、阿拉伯语和古叙利亚语,从17岁就开始从事翻译工作。
他和他的儿子及学生们重译了托勒密的《天文大集》,翻译了毕达哥拉斯、希波克拉第与格林的全部著作,以及柏拉图的《法律篇》、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
范围包括医学及科图3-9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思想家,生于古希腊北方的斯达奇拉。
学的各个领域。
第三阶段:自913年到阿拔斯朝衰亡之前。
各时期西方翻译思想
![各时期西方翻译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677907b9284ac850ad0242d3.png)
罗斯康芒伯爵
1、译诗者也须是诗人,而且还要具备原作者的诗歌禀赋。
2、译者与原作者应建立友谊,译者选取与自己知识结构、禀赋相近的题材,而且还要有兴趣,才能翻译好。
3、翻译应忠实原作的精神实质,及不应该死扣原诗歌的字句,也不能随意增减。
二、阿拉伯帝国的翻译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初期)始于曼苏尔哈里发,止于拉希德时代。
(2)第二个阶段(中期或鼎盛时期)起自麦蒙时代,即伊斯兰教历198年,止于300年。
(3)第三个阶段(尾声)大致从10世纪末至11世纪中叶。
欧洲的百年运动
一、翻译中心分别为西班牙的托莱多,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意大利的西西里。
2、公元5世纪~6
世纪
波伊提乌
1、翻译中内容与风格不可兼得,只能保留其一。
2、翻译中译者应该放弃主观判断,尤其是某些题材(宗教类)的翻译只需准确的内容,而非优雅的风格。
3、大约公元9世纪
阿尔弗雷德
1、翻译中有时逐词译,有时意译,尽量做到明白易懂。
2、采取灵活译法。
阿拉伯世界的百年翻译活动
一、在巴格达创建了一个专门的翻译和学术机构“智慧宫”。
晚期的民族翻译
3、15世纪
卡克斯顿
1.翻译目标为读者看得懂。
2、翻译风格为“朴素粗犷”。
3、中世纪默末期
但丁
1、原文的特征在译文中几乎无法体现,因此翻译从根本上是不可能的。
4、中世纪末期
布鲁尼
1、译者翻译要量力而行,如果译者没有这个能力,就不要去翻译,免得费力不讨好。
2、翻译的本质:翻译的全部真谛就是把一种语言中写下的内容在另一种语言中正确地转达出来。
概括阿拉伯帝国百年翻译运动的特点
![概括阿拉伯帝国百年翻译运动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945d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3.png)
概括阿拉伯帝国百年翻译运动的特点一、背景介绍1. 阿拉伯帝国百年翻译运动的历史背景在阿拉伯帝国的繁荣时期,翻译运动是十分活跃的。
二、翻译对象的多样性2. 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涉及的领域广泛阿拉伯帝国的翻译运动不仅包括文学作品,还有医学、数学、哲学等领域的翻译。
三、翻译文化的传播作用3. 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对阿拉伯文化的传播翻译运动使得希腊、印度等文化的精华得以传入阿拉伯帝国,同时也推动了阿拉伯文化的传播。
四、对阿拉伯学术发展的影响4. 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推动了阿拉伯学术的繁荣翻译运动为阿拉伯帝国的学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其学术繁荣有着积极的影响。
五、留存作品的价值5. 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留存作品的文化价值通过翻译运动留存下来的文化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结与回顾在阿拉伯帝国百年翻译运动中,翻译对象的多样性、翻译文化的传播作用、对阿拉伯学术发展的影响以及留存作品的价值,共同构成了翻译运动的独特特点。
这一翻译运动不仅对当时的阿拉伯帝国有着重要影响,也对后世的学术发展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对阿拉伯帝国百年翻译运动的研究,我深切感受到翻译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阿拉伯帝国百年翻译运动中体现的文化融合与创新精神,对当时的文化传播和学术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我们今天的翻译工作也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上是对阿拉伯帝国百年翻译运动的特点进行的深度评估和文章撰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阿拉伯帝国百年翻译运动的特点包含了翻译对象的多样性、翻译文化的传播作用、对阿拉伯学术发展的影响以及留存作品的文化价值。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这一翻译运动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涉及的领域广泛。
在这一翻译运动中,翻译对象不仅包括了文学作品,还包括了医学、数学、哲学等领域的翻译。
这种多样性的翻译对象促进了不同领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使得阿拉伯帝国成为了当时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带。
百年翻译运动中希腊文化对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初探
![百年翻译运动中希腊文化对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7bd137e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7.png)
百年翻译运动中希腊文化对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初探摘要:百年翻译运动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上的一颗最璀璨的明珠,它横贯“亚、非、欧”三大地域,会通波斯、印度、希腊、罗马、阿拉伯等东西方古典文化,堪称“世界文明史上交流互鉴的一则盛举”。
在这场浩浩荡荡的学术运动中,大量的希腊典籍被翻译成阿拉伯文,继而阿拉伯文化开始染上了希腊的色彩,这一时期希腊文化对阿拉伯的影响不容忽视,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本文以艾哈迈德·爱敏所著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为主要文本,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研究百年翻译运动中希腊文化对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从形式上看,希腊对阿拉伯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希腊逻辑学的影响,给阿拉伯学术打上了逻辑学的烙印;从内容上看,则主要是希腊哲学的影响,阿拉伯人的思想开始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关键词:百年翻译运动;希腊文化;阿拉伯文化艾哈迈德·爱敏是20世纪阿拉伯世界最杰出的伊斯兰学者之一。
他毕生致力于阿拉伯历史的研究,著作颇丰,其中研究阿拉伯学术思想、宗教、文化生活的八卷本巨著《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影响最大,被称为《艾哈迈德·爱敏伊斯兰百科全书》。
本文也是以爱敏的八卷本《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为研究文本,探析百年翻译运动中希腊文化对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首先,我们要对百年翻译运动有所了解。
公元八世纪中叶,阿拔斯王朝建立后,阿拉伯人基本不再向外扩张,帝国的局势日渐安定。
随着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生活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阿拉伯语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因此,阿拉伯封建统治阶级迫切需要将波斯、印度、希腊的古典著作系统地译为阿拉伯文。
哈里发买蒙时期(公元813——833年),是阿拉伯人的翻译事业达到极盛的时期。
买蒙派人到拜占廷,要求拜占廷皇帝代为搜集古典抄本;又鼓励穆斯林远行各方,既搜寻古籍、又访求学问。
阿拔斯王朝时代,穆斯林搜集到的古籍都汇集到巴格达。
巴格达城有如古代文化遗产的无尽宝藏。
哈里发提倡学术翻译,鼓励穆斯林学习阿拉伯文译本,王公大臣亦竞相效尤,以爱好和提倡学术文化为标榜、从而提高自己的地位。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名词解释(一)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名词解释(一)](https://img.taocdn.com/s3/m/d6324a3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0.png)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名词解释(一)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名词解释1.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指的是从19世纪末开始,阿拉伯世界中产生了一系列翻译活动的运动。
这个运动旨在翻译西方世界的科学、哲学、文学等知识,为阿拉伯文化带来新的血液和观念。
2. 知识穷尽主义•知识穷尽主义是指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的一种思潮,主张翻译和吸收所有来自西方的知识,以填补阿拉伯世界在现代科学、哲学等领域的落后。
这一思潮反映了当时阿拉伯知识分子对于追赶西方文明的渴望和执着。
3. 文化借鉴•文化借鉴是指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中,阿拉伯世界通过翻译西方的文化作品和学术著作,将其中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借鉴到自身文化中。
这一行为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为阿拉伯世界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艺术的元素。
4. 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指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中,阿拉伯世界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重塑。
通过翻译和吸收西方的知识,阿拉伯知识分子开始思考阿拉伯文化的特点、优势和不足,逐渐产生了文化自觉的意识。
这一意识推动了阿拉伯文化的自我更新和发展。
5. 文化翻译•文化翻译是指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中,将西方文化作品和学术著作翻译成阿拉伯语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仅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思想和价值观的传递。
通过文化翻译,阿拉伯世界得以了解并吸收外来文化,从而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6. 现代知识体系•现代知识体系是指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中,通过翻译和吸收西方知识,阿拉伯世界逐渐接触和掌握了现代科学、哲学等领域的知识。
这些知识使得阿拉伯世界的知识体系得到了现代化的更新和改进。
7. 文化断层•文化断层是指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中,由于翻译的选择和限制,部分西方文化作品和学术著作未能被翻译和引入到阿拉伯世界中。
这导致了阿拉伯世界对某些领域的知识和观念存在断层,未能完全吸收和理解相关内容。
8. 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指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中,阿拉伯世界的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认同。
阿拉伯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阿拉伯文化发展的里程碑](https://img.taocdn.com/s3/m/f2dcb156bed5b9f3f80f1c19.png)
阿拉伯文化发展的里程碑作者:杨格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15期摘要: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也叫翻译运动,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展翻译介绍古希腊和东方科学文化典籍的大规模、有组织的学术活动。
从8世纪中叶起,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实施博采诸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大力倡导和赞助将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译为阿拉伯语,吸取先进文化遗产。
本篇就对翻译运动的过程成果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翻译;阿拉伯;运动;著作在伊斯兰阿拉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翻译运动起过重要的作用。
翻译运动是为适应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开展的。
它或是为确定宗教礼拜的朝向和斋月的起讫日期,或是为获得治疗疾病的验方,或是为掌握神学论辩的工具。
除了前王朝零星的翻译外,约从公元8世纪中叶到10世纪的100多年间,可以称的上是哈里发帝国的翻译运动时期。
在此期间,阿拉伯人当时可能挖掘的一些希腊,叙利亚和印度、波斯的哲学、医学和科学方面的著作大都翻译成了阿拉伯文。
浩浩荡荡的翻译运动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初期)起自曼苏尔哈里发,止于拉希德时代,即从伊斯兰教历136年至193年。
这期间翻译的著作有:波斯文的《卡里莱和笛木乃》、印度文的《信德罕德》、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托勒密的《天文大集》等等。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翻译家有:伊本·穆加发,他的作品成为文化融合的典范,本文稍后将有简略介绍。
在这个时期,伊斯兰教义学派穆阿台及勒派的元老如奈扎木已经了解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阅读了他的一些哲学著名,该派具有崇尚理性的倾向,这派的教义学者们已经在运?"飞跃"、"本质"和"现象"等哲学范畴来讨论宗教问题。
第二阶段(鼎盛期)起自麦蒙时代(813~833在位),即伊斯兰教历198年,止于300年。
麦蒙在首都巴格达创建了国家级的综合性学术机构"智慧馆",由翻译局、科学院和图书馆组成,统一组织和集中领导全国的翻译和学术研究活动,从此,翻译活动进入新的高潮。
百年翻译运动对阿拉伯语影响
![百年翻译运动对阿拉伯语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9dd355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2.png)
百年翻译运动对阿拉伯语影响摘要:在中世纪疆域辽阔的阿拉伯帝国开始了一场规模宏大、历时长久、影响深远的百年翻译运动。
这个运动在阿拉伯历史中乃至世界历史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促进了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发展,更是为保留希腊、罗马等思想文化遗产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个著名的学术运动给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带来了新的生机,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带来了古老文明的熏陶,并且给阿拉伯语引进外来词、丰富语言词汇提供了契机。
本文主要探讨百年翻译运动给阿拉伯语所带来的影响,为学习阿拉伯语发展史,学习阿拉伯语提供资料补充和研究材料关键词:百年翻译运动;外来词;阿拉伯语;阿拉伯语发展;影响由于倭马亚王朝以及阿巴斯王朝统治者对知识学术的向往,也由于阿拉伯帝国政治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百年翻译运动渐渐拉开了序幕。
翻译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而第二阶段翻译运动最为活跃。
百年翻译运动给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以及整个世界都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而其对阿拉伯语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量外来词融入阿拉伯语,丰富了词汇,并逐渐阿拉伯化2.促进阿拉伯语语法标准化3.促进文学繁荣1 百年翻译运动规模宏大的翻译运动历时百年之久,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曼苏尔哈里发时期开始,到拉希德时代结束。
《卡里莱和笛木乃》、《信德罕德》、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托勒密的《天文大集》等是这一时期的翻译成果。
著名的翻译家有伊本・穆加发、伊斯兰教义学派穆阿台以及研究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奈扎木。
这一时期翻译运动刚刚起步,翻译以及研究领域多为印度和希腊的作品第二阶段为鼎盛时期,开始于麦蒙时代。
麦蒙在首都巴格达创建了”智慧宫”。
在这里,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翻译家和学者们。
他们一起收集资料文献,研究学术,翻译作品,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考证与校订,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希腊和罗马文化遗产,为世界学术研究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这段时期是翻译运动的成熟时期,研究翻译工作已形成了一种有规律的体系。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奠基欧洲文艺复兴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奠基欧洲文艺复兴](https://img.taocdn.com/s3/m/d81040d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79.png)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奠基欧洲文艺复兴【老何史地杂记】何新:阿拉伯百年翻译奠基欧洲文艺复兴约翰·威廉·德雷珀(JohnWilliamDraper,1811~1882年)在《欧洲知识发展史》一书中说:“欧洲文献故意系统性地抹杀穆斯林的科学成就,对此我不得不表示悲愤。
但是我肯定,他们再也不会继续被隐瞒下去了。
建立在宗教敌视与民族自负基础上的偏见永远都不会长久。
”1阿拉伯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此一事件对后来世界历史进程影响甚大,但中国学界则甚少知之者。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发起的翻译古代东西方文化典籍的学术活动,肇始于倭马亚王朝(661—750—1492年,白衣大食)时期,高潮在阿巴斯王朝时代(公元750-1258年,黑衣大食),迤逦数个世纪。
之所以被称作“百年翻译运动”,是因为它的鼎盛期在阿巴斯帝国时代持续约一百年的时间。
(阿拉伯史家认为“百年翻译运动”的历史时期,应被确定为“起自马蒙时代(第7任哈里发),迄于戛希尔时代(第19任哈里发),即始于伊斯兰教历198年,止于伊斯兰历300年”,即约公元830年至930年的一百年间。
)实际上,连同初期和尾声,这场文化建设运动实际累加时间超过了三百年,从8世纪直到11世纪。
如果考虑到伊比利亚半岛的后倭马亚王朝,那么这个泛阿拉伯的文化运动持续了超过五百年。
2阿拉伯帝国的这一翻译运动,地跨欧、亚、非等广袤区域,广泛收集波斯、印度、希腊、罗马、阿拉伯等古代作品,转译为阿拉伯文,同时进行研究和评介,借以巩固伊斯兰信仰,发展兴旺阿拉伯帝国的科技和文化。
翻译运动将包括亚里士多德及波斯、印度、希腊的多种古代学术及文学著作翻译成阿拉伯语,后来又通过西班牙的阿拉伯王朝传播到欧洲,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具有深远之影响。
大翻译运动能够发生的原因,是阿拉伯帝国在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而取得政治强有力统一后,有远见的历代哈里发认为有必要对阿拉伯帝国境内的学术、宗教、制度和文化进行综合与统一。
概括材料一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的特点
![概括材料一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21684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4.png)
概括材料一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的特点阿拉伯帝国的翻译运动可是一场超级有趣又意义非凡的文化大事件呢!一、规模宏大那时候啊,参与翻译的人员众多。
从各地汇聚而来的学者、知识分子都投身到这个伟大的翻译事业当中。
无论是城市里的学术中心,还是偏远的宗教寺院,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这些人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嗡嗡嗡地在知识的花园里采集花蜜,然后把它们转化为宝贵的翻译成果。
他们翻译的书籍数量也是极为可观的,涵盖了哲学、科学、医学、文学等各个领域,就像一张巨大的知识网络,把不同文化的精华都网罗其中。
二、内容丰富在哲学方面,古希腊哲学家的著作被大量翻译。
像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这些伟大哲人的思想,通过翻译运动,如同一股清泉流入阿拉伯帝国的知识海洋。
这使得阿拉伯的学者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思考,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哲学体系。
在科学领域,天文学、数学等知识的翻译让阿拉伯帝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医学方面就更厉害了,古希腊和印度的医学典籍被翻译过来后,阿拉伯的医学家们吸收其中的精华,建立起先进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体系,还出现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医学大家。
文学作品的翻译也让阿拉伯文学更加丰富多彩,像一千零一夜就融合了多种文化的故事元素。
三、文化交融性强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是不同文化碰撞交融的美妙乐章。
阿拉伯人将古希腊、罗马文化与波斯、印度文化等融合在一起。
在翻译的过程中,他们不是简单地把文字转换过来,而是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消化。
比如在翻译古希腊哲学著作时,会结合阿拉伯本土的宗教文化和哲学思想进行阐释。
这种交融就像烹饪一道美味佳肴,把各种食材的味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全新的口味。
不同文化的元素相互交织,相互促进,让阿拉伯帝国的文化呈现出多元而独特的魅力。
四、官方支持这个翻译运动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
统治者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像慷慨的赞助人一样,为翻译者们提供资金、建立图书馆和学术机构。
这些图书馆就像知识的宝库,收藏着大量等待翻译的书籍和已经翻译好的成果。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e87d10d4ad51f01dc281f12c.png)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阿拉伯文化源远流长,时间可追溯至公元前数世纪的中古时期,空间上跨越了亚、非、欧三大洲,内容涵盖语言、文学、星象学、宗教学、哲学、历史、艺术、政治学、法律、数学、医学、天文、自然科学等各门学问。
现在我们所说的阿拉伯文化,论其实际内涵就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它由三个部分组成或者说是由三种文化源流汇合而成:1.伊斯兰教产生以前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所固有的文化(中古期-公元7世纪)。
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一些古迹、古钱币及铭文表明在也门曾出现过辉煌灿烂的阿拉伯古文化,而在伊斯兰以前的麦加也有较高水平的文化,并且由于兴盛的商业往来,麦加的古莱氏商人通过与邻近地区居民的接触,将较发达的东方古国的文化(如伊拉克、叙利亚等地)逐渐带回半岛内部,成为最早的文化交流的使者,为古代阿拉伯文化注入了新鲜的养分。
这一时期文化的内容包括阿拉伯语言、诗歌、谚语、故事、星象等,在古代诗歌中出现了早期阿拉伯有关宇宙的哲学思想的萌芽。
2.伊斯兰教文化,可以说它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体,自公元7世纪中期伊斯兰教产生至今,在阿拉伯文化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语言学、哲学、文学、艺术、宗教学、政治学、法学方面都受到伊斯兰教的深远影响。
伊斯兰教文化包括《古兰经》经注学,圣训教义,教法学等。
3.由穆罕默德逝世后的四大哈里发执政时期至阿拉伯帝国的形成期间的向外扩张领土、征服大块版图,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人的铁骑所到之处,正是人类文化的先驱所在,拜占庭、波斯、印度西北部、两河流域、叙利亚、埃及、马格里布、西班牙、中亚等地,正是通过吸收并发展了这些地区的各族人民(包括不同种族信仰)所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成果,如:拜占庭、波斯文化、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希腊、罗马和中国文化,才得以形成延续至今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浩如烟海、繁若星斗的学术文化作品,出现了盖世不朽的阿拉伯-伊斯兰思想家、艺术家。
阿拉伯人的百年翻译运动,一千年前阿拉伯世界的一次对外开放历程
![阿拉伯人的百年翻译运动,一千年前阿拉伯世界的一次对外开放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cdb94ae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8.png)
阿拉伯人的百年翻译运动,一千年前阿拉伯世界的一次对外开放历程中世纪扩张的阿拉伯人和蒙古人的不同之处很多,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他们对异族的征服方式上,蒙古人多半是不太讲究道理的,只是善于运用他们的弓箭和马鞭,而阿拉伯人却是一手执刀剑,另一只手高举着经书——来吧兄弟,只要咱们有了共同信仰,那么你就能享受我们的同等待遇。
百年翻译运动的兴起背景:阿拉伯人一向以伶牙俐齿著称,善于辩论,他们把这种传统也带到了思想意识领域,同一宗教会有不同派别,他们之间对教义学的蓬勃发展都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但他们首先需要说服对方,那就要用到教义经典,但各方的教义本无多大差异,很难说服彼此。
同一宗教下不同教派的纷争倒还容易,想要说服信奉基督教和犹太教的近邻,麻烦显然更大。
古希腊人不仅懂得炼金术,他们还有哲学思辨的固有传统,当阿拉伯人在与受古希腊罗马人影响更大的基督徒或犹太教徒辩论的时候,难免有些力不从心。
形势逼迫着阿拉伯人用新的理论知识填充他们的头脑,古希腊、古罗马、古代波斯、古印度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著作,何不为我所用,拿来主义,借鉴一下?除了用于辩论,触发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的诱因还有完善自身信仰体系和提升现世生活质量的需求,随着阿拉伯世界的版图扩张,很多原先信奉其他宗教、浸淫于异质文化背景的人们也皈依了伊斯兰教,深植于他们世界观中的强力因子不会被轻易消除,人家自己会在内心里判断解读不同文化、宗教的结构和基础,往往会对新皈依的宗教带有自己的解释。
波斯人就曾经强烈质疑阿拉伯人——你们总是长期与骆驼交流,导致了你们语言的粗俗下流。
就这还跟我们谈思想?是时候该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了。
百年翻译运动的兴起时间:阿拉伯翻译运动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从上而下发起的一场翻译古代东西方科学文化典籍的学术活动,发生的时间段处于阿拔斯王朝(公元750-1258年)。
之所以被称作“百年翻译运动”,是因为它的鼎盛期持续了大约一百年的时间,连同初期和尾声,实际累加时间为近三百年,从八世纪末到十一世纪中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文化篇·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的启示张宏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指的是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750~1258年)时期持续一百多年的译述活动。
是发生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上古代东西方文明成果译介、注释活动中规模最宏大、内容最精彩的一个阶段。
据阿拉伯史料记载,在阿拉伯倭马亚王朝期间,就已出现自发的、无组织的文化译介活动,直到阿拔斯帝国建立后,特别是在阿拔斯王朝中期的830~930年,在统治者哈里发的大力资助和倡导下,大规模、有组织地进行译介活动;以巴格达为中心的学术研究,形成了文化史上的巴格达学派,它取代了早期的亚历山大学派,并引发了阿拔斯王朝后期的西班牙的科尔多瓦文化中心和埃及的开罗文化中心,共同构成了辉煌绚丽的阿拔斯王朝“五百年文化黄金时代”。
这场历时一百多年,地跨亚、非、欧广茂区域,交融波斯、印度、希腊、罗马、阿拉伯等古代东西方文化的译介活动,在世界文明史上是不多见的。
分析它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影响,对研究人类文明的阶段性发展,人类智慧的共通性很具学术价值,对阐明阿拉伯伊斯兰哲学与文化的本质与特点更是一段必须了解和深刻理会的历史内容。
期间,阿拉伯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游牧的蛮荒进入城居的文明;阿拉伯人由操纵牧鞭,挥舞宝剑,攻城夺关,到掌管帝国纷繁庞杂的社会事务。
政治统治的需要,使阿拉伯人面对异族异域的先进文化,为了防止政权旁落,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们竭力提高本民族的文化素质,兼收并蓄,通过大量译介宗教、医学、天文学、数学、哲学、历史、政治、文学、音乐等各领域的书阿拉伯研究第3辑籍,学习别人的长处,以便更有效地进行统治。
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风格的改变,以往凭借天赋进行宗教活动的阿拉伯人,不再仅仅是操着变幻多端、词汇繁杂的阿拉伯语,吟咏豪放与爱情的游牧民族,而变成善于逻辑分析和哲学思辨的理性学者。
“伊斯兰世界涌来的知诚如美国学者基佐在他的《欧洲文化通史》中坦言:识潮流,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
”①在当今世界里,我们重温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及其影响,至少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几方面的启示:一、翻译是东西方文明和文化相互交流的桥梁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冲击,人们对此感到震惊和害怕,甚至茫然不知所措。
然而,让我们翻开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的历史篇章,看一看历史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我们不难看到,世界各种文化虽有碰撞,但交流与借鉴、取长补短,以致融合是最主要的。
阿拉伯人正是翻译了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波斯等国的文化精髓,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以致后来又反过来影响欧洲的文艺复兴及欧洲的发展与进步。
再后来,拿破仑东征,又带来了阿拉伯和西方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文化既是人类创造的价值,又具有民族、地域、时代的特征,因此不同文化需要沟通。
这种沟通离不开翻译,因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
②二、翻译让世界各国便于相互理解和沟通翻译之事,由来已久,古籍中早有记载。
《礼记·王制》篇中说,中国“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北方曰译。
”以后佛经译者在“译”字前加上“翻”字,遂有“翻译”一词,沿用至今③。
翻译的意思是“把一种语言文①转引自锡德尼·芬克斯坦.:《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
②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页。
③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页。
·社会文化篇·字所表达的意义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指民族共同语与方言、方言与方言、古代语与现代语之间的转换”①。
翻译自古有之,世界上人种、民族、部族、部落众多,语言文字、方言符号各有不同,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不能没有翻译。
翻译代表和反映了社会的交往、文化的沟通与互惠互促。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闹革命时期,就非常清楚翻译的作用,因此创立了抗大三分校俄文大队,就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一直关心中国的外语教学和外交外事工作,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和对外交流与合作做出过许多指示,为中国的翻译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至今,中国驻外使领馆的外交官都懂外语,尤其是懂驻在国的语言文字,从而使中国与各国的交往更为顺利,关系发展更快更好。
我们在与阿拉伯朋友的交往中常听到他们对我们的羡慕和赞许。
三、翻译给人们带来新的知识、新的科技、新的思想、新的思维、新的动力翻译不仅是一门科学或一种艺术,也是人类知识交换和国际文化沟通的一种实际工具。
由于近现代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接触频繁,翻译的价值更趋重要。
阿拉伯人通过百余年(8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开展的史无前例的翻译运动,如饥似渴地吸取了古代文明民族所遗留下来的文化学术成就。
然而,他们并没有满足于通过翻译所取得的知识,而是进一步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工作。
在翻译过程中,对原版本进行细致的校勘、诠释和评析、补正等工作。
通过这种“借题发挥”式的学术研究,增添了许多新的发明创造,从而创立了一种新型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并把这种文化通过西班牙和西西里传入欧洲,对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催化作用。
例如,阿拉伯人几乎翻译了全部希腊著作,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全部哲学著作。
在翻译过程中,他们进行了大量的注释、详析和增补,并做了把希①李行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年。
阿拉伯研究第3辑腊哲学和伊斯兰教义加以调和的工作,使之伊斯兰化。
这一工作由阿拉伯哲学家肯迪开始,由突厥穆斯林法拉比继续,由波斯穆斯林伊本·西那完成。
又如伦理学,在《古兰经》、“圣训”中有所阐述,阿拉伯人在翻译亚里士多德哲学著作的过程中也吸取了他的伦理道德思想,和伊斯兰的伦理道德思想糅合在一起,从而创立了新型的伊斯兰哲学思想体系和伊斯兰伦理道德思想体系。
又如阿拉伯数字符号及十进位制等数字系统源于印度,但经过了阿拉伯人的加工、改进、提高后,又通过花拉子密的数学著作传入欧洲,故称为“阿拉伯数字”。
“翻译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感受的过程,它不同程度地包含着理解、比较、选择、融会和创新。
”①历史上第一次翻译高潮,给中国送来的是印度哲学和佛教。
从总体上看,它们对中国没有什么积极的效益。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这30年间的第二次翻译高潮,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人民的思想状态,却起过积极的冲击和提高作用②。
五四运动前30年间大量的外国文学译本,在中国读者中间广泛地传布了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使他们获得新知识,改变世界观;使他们相信,应当取鉴于西方文化,来挽救、改造封建落后的中国文化③。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了解、研究、实践和创新,而对马列主义的了解却离不开翻译。
俄国的十月革命给我们带来了新思想、新思维、新动力,这也是翻译的结果。
我们对欧美科技的翻译、学习、研究和实践,也给中国的科技发展赋予了新思想、新思维、新理念和新动力。
中华民族“是善于学习的民族,对域外文化兼收并蓄,为我所用,这其中翻译起了桥梁作用。
贺麟先生在谈及我国的翻译事业时曾说,翻译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华化西学,使西方文化中国化。
”④这就是说,翻译可以内化外学,及时吸取进步的思想精华,充实自己的文化。
①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71页。
②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52页。
③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56页。
④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66页。
·社会文化篇·四、翻译是改革开放的源泉每一种开放的文化就像空气一样向世界传播。
每个开放的民族都可以从中吸收,互相影响,互相补充。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作为一种开放的文化也不例外。
世界上各种开放的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相互补充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
近代中国和日本面临西方的挑战,受到震动,转而大规模学习西方,翻译外国书,传介外域思想,对本国的现代化进程发生了极大作用,构成世界近代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
在吸收外域思想中,中国选择性较强,如先取科技方面,后取社会制度方面,而后才全面摄取;而日本接受性较强,从早期就表现出多学者多方位的摄取①。
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一批改革家们吸取国外新思想、新思维,结合中国具体情况而做出的变革。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也伴随着对国际局势的不断了解,这一了解也离不开翻译。
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别于俄罗斯,我们的“中国模式”获得成功,受到普遍的认同,正是我们了解国际局势变化,结合自身国情,进行循序渐进改革开放的结果。
中国经过十多年的谈判,最终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而入世的谈判经历了多少的翻译!即使是入世了,所签署的文件及世贸组织的相关文件就有一千多页,这都需要翻译。
试想一下,没有翻译,哪能有对国际变化的了解?哪能与国际接轨?哪能有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与深入发展?五、翻译是全球化的传媒全球化原本是指“经济全球化”,它的本意是“生产要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并进行资源配置,从而使人类经济生活在全球范围不断实现全方位沟通、联系、融合与互动的客观历史进程”②。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全球化的含义、内容、范围也在扩大,涉及经济、①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65~66页。
②庄芮:《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起点与分期》,《国际论坛》,2000年第1期。
阿拉伯研究第3辑贸易、政治、社会、文化、新闻、通信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公然宣称:“全球化不仅是经济。
我们的目标是使全世界团结在自由、民主和和平的周围。
”①2000年2月,联合国第十届贸发会议通过的《曼谷宣言》说:“全球化是一个既提供机遇,也带来风险与挑战的进程。
全球化使技术进步与有效加入国际经济的前景得以扩大,它促进繁荣,并使各国受益的可能性增加。
然而全球化也增加了边缘化的风险,尤其是最穷国家和各国国内最易受到损害的集团。
国家之间和各国内部收入差距继续扩大,贫困人口增加。
国际经济中不对称和失衡现象加剧。
”②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必然,是不可避免或抗拒的。
全球化在深入发展,我们了解全球化也是通过翻译得以实现的。
阿拉伯语中的全球化(aolama),是由世界一词(aalam)派生出来的。
我们在与阿拉伯朋友交往中发现,许多阿拉伯人尤其是那些国家制度与欧美国家不同的阿拉伯国家的朋友对全球化谈虎色变。
他们惧怕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担心自己的国家受到伤害,但也不得不认真地硬着头皮去面对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