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孩子贴标签_家庭教育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作者:郭真礼来源:《家教世界·V家长》2021年第11期大家都知道不应该给孩子贴标签,但很多家长不知不觉就会给孩子贴标签,例如,“他就是不爱吃饭” “他就是不爱吃肉” “他胆子小” “他脾气大” “他注意力不集中”……还有这些似曾相识的评价:孩子爱笑就是性格乐观;孩子爱哭就是多愁善感;孩子愛生气就是暴躁易怒;孩子害怕就是胆小怕事。
看似简单的话语,其实对孩子而言伤害是很大的。
有的家长就会说:“这就算贴标签吗?贴标签真有这么严重吗?那我该怎样描述孩子呢?”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我们一直强调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家长们却喜欢给孩子的情绪贴上价值判断的标签。
给孩子的情绪“贴标签”的危害在于:一个人,尤其是情绪管理能力还没有养成的孩子,一旦被贴上负面的、不好的标签,不仅不会改变孩子在父母眼中的那些“不良行为”,反而会更容易加入“负面”群体,更容易在“不良行为”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比如,孩子只是正常表达了伤心的情绪,你非要说、反复说他是“爱哭鬼”“胆小鬼”,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胆小爱哭,等到他长大了,遇到事情他可能会动不动就哭个鼻子。
“贴标签”容易忽略孩子的发展2岁左右的孩子正好进入“可怕的两岁”阶段,孩子因为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自己的想法会更坚持,当家长没有满足他们要求的时候,会通过哭闹、发脾气,甚至打人来反抗。
这时候孩子最容易被贴上“脾气大” “喜怒无常” “固执” “动不动就哭”的标签。
往往家长就会说:“这孩子倔得很,长大后可怎么办啊。
”对孩子这一阶段的情绪要么采用说教的方式,要么采用打骂的方式。
但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发展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一阶段孩子还缺乏情绪管理的能力,如果家长给孩子贴了一个“脾气大”的标签,往往会希望通过严厉的管教来让孩子听话,这样反而可能造成更多的行为问题,影响亲子关系,也会让孩子没机会提高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
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意识到孩子的任何行为或情绪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不应该给孩子某一阶段的行为或情绪“贴标签”,这样百害而无一利。
如何培养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父母须知)
如何培养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父母须知)【案例】儿子上初二了,个头快赶上他爸了。
看着眼前高高大大的儿子,我有欣慰也有不安:欣慰的是,儿子乖巧听话,不像其他孩子那么叛逆,特别让我们省心;不安的是,儿子凡事对我们都言听计从,几乎从来没有自己的主见,性格上表现得优柔寡断。
比如,学校春游、秋游,如果去超市购物,问他想买什么东西,他总是选来选去拿不定主意;暑期带他去旅行,让他自己准备行装,什么带什么不带,他也是犹豫不决,折腾上半天;再比如,和同学在一起,他也都是“跟屁虫”,同学说什么,他也从来提不出什么反对意见。
学校老师也反馈说儿子的性格比较“奶油”。
我如何才能尽快帮助孩子摆脱凡事听命于人的性格,成为一个善于独立思考并拥有主见的人呢?【专家解析】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较内向随和,愿意听从和服从他人的决定。
他们并不是没有主见,而是选择了接受别人的意见,在不触及底线的情况下,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会令他们觉得更舒服。
这种个性,其实未必就不好,只不过,当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小孩很有想法的样子,对比之下就觉得自家孩子好像缺了点什么……于是开始担心孩子没主见,将来会吃大亏。
父母为孩子担心,想让孩子改变性格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不管家长想为孩子做什么,都要先明白一点——孩子的心理、性格是否发展健康,并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他对自己个性的接纳程度,接纳程度决定孩子对自己的满意度,也就是自信。
对于天生内向随和的孩子,家长强制要求其改变个性,恰恰可能违背了孩子的意愿,花费大力气培养孩子的“主见”,却磨掉了孩子的舒适感和“自信”,是否值得,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当然,生活中很多孩子没主见并不是个性原因,而是他们从小就接受家长的教育:“要乖,要听话。
”家长什么都帮他们考虑好、决定好、准备好,于是他们也就习惯了放弃自己决断的权利。
因为家长的原因造成的“没主见”,当然就需要家长自我调整,正确地引导,用适当的方式让孩子重新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为自己做决定。
不要急于给孩子贴标签
不要急于给孩子贴标签记得在小班的时候,孩子的年龄基本上都在3岁半。
我们班有个男孩子,语言发展状况一直都很出色,不管是平时上课时老师提问他,还是教一些东西他都学得很快,反应的很快,平时他和老师聊天也能很流利地组织语言回答老师,这是相当一部分孩子办不到的,他们也许很想和你聊天,但都是一些片段的词语,无法组成句子,所以我一直很关注他,我觉得这个孩子现在发展的这么优秀,一定跟他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关系,他父母一定很注重孩子的教育。
一天我替主班老师整理家园联系档案时,发现这个小男孩的爸爸是大学教授,妈妈是高中老师,原来真的跟家里父母的文化教育程度有关系。
当然单凭这点我肯定不能立马下结论,我平时和她聊天时就成问过他:你放学回家以后爸爸妈妈陪不陪你一块学习啊?他告诉我说学。
学问老师也说他爸爸妈妈每天都会帮孩子复习当天学的内容。
所以我对这个孩子的印象一直很好。
直到有一天,我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一天,他和另外一个小男生在一起玩,两个人因为想要同一本绘本发生了争执。
这个口齿伶俐的小男生急了,用牙齿咬住了另一个小男生的手指,于是那个被咬的自然大哭了起来,老师赶紧跑过去把他俩拉开,发现牙印特别深,差点到了出血的程度,太吓人了。
这个孩子一想表现很好的,怎么会有这种举动,我脑子里马上浮现了“攻击性行为”这个词,我想孩子的任何行为都能从家庭教育找到渊源,可是他的父母都是很懂教育的人,而且为人举止都很好啊?没理由会让孩子有这些行为,而且我听保育员老师说这个孩子咬过别人很多次,一不高兴就爱咬别人,并且我们已经告诉他父母很多次了,可是依然没有改进,所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于是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才明白:托班的年纪比较小,入园前人际交往方面的经验仅仅处于和家人相处的模式中,没有经历过集体生活的他们并没有太多和同伴相处的经验。
因此,在面对与同伴产生矛盾的时候,他们的语言能力缺乏,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很容易出现一些类似攻击性行为的做法,其实,并没我们想的那么严重,不过是他在发泄自己的不满,不要急于判定孩子的一些行为,将孩子身上贴上我们“大题小作”的标签。
别毁了孩子一生 这八种批评教育孩子方式不可取
别毁了孩子一生 这八种批评教育孩子方式不可取
孩子难免会出现这样那这样的错误,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下面列出的是教育孩子的8个禁忌,别让你的教育适得其反。
毁了孩子的一生。
1,教育孩子不要居高临下。
要跟孩子保持在一个平面对话,此外与孩子沟通的语调不宜过高,要让孩子感觉到这是一个平等的对话环境,沟通时要注视孩子的眼睛。
2,不可夸大孩子错误带来的后果。
教育孩子一定要就事论事,客观的表述观点,切不可夸大后果,这样会让孩子做事情畏手畏脚。
3,批评教育没完没了。
对于孩子犯下的小错误,注意批评的分寸,孩子容易造成逆反心理。
4,不要乱给孩子贴标签。
不能因为孩子做错了时间,就给孩子贴上笨笨的标签,容易造成孩子自暴自弃。
5,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孩子。
孩子虽小,自尊心还是比较脆弱的,尽量选择两个人单独沟通。
6,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不可不一致。
对于一件事情的判断,父母一定要保持一个一
致的看法和态度,不然对孩子难以给出一个清晰的判断。
7,不可总是翻旧账。
每次讲孩子之前犯过的错误重新再翻一遍,反而会增加孩子的抵触情绪。
8,不可一味的只批评。
该表扬的时候表扬,孩子会觉得父母是公正的,如果只批评不表扬,孩子会因你只看到他的缺点看不到他的优点,孩子会越来越不自信。
本文作者:给孩子最好的。
给孩子立规矩的几条原则你知道吗?文案
首先,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
家长给孩子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而且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现实生活中,往往会有一些家长因为孩子在某件事上没有遵守规矩,就脱口而出“你除了给我捣乱什么也不会”等言语,这样的话会使孩子丧失信心。
家长们要注意就事论事,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第三,惩罚一定要及时。
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所以惩罚最好及时。
比如早上吃饭慢这件事拖到晚上,TA很可能早就忘了。
所以家长最好一起床就要告诉孩子:“必须30分钟吃完,否则就端走了。
”吃饭中途,也可以提醒一次,告诉孩子还有多长时间。
第四,倾听孩子想法,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
给孩子立规矩不是为了树立父母的权威,制定规则前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你必须听我的!我说不行就不行!”用商量的口气,与孩子共同商定好规矩的“细则”,孩子才更愿意接受和遵守。
第五,家长要以身作则。
孩子潜意识里对父母有模仿和崇拜的心理,父母对规矩的漠视,必然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言行。
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
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身边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使用文明语言。
第六,不要以成年人的行为准则规约孩子。
很多家长会不自觉地以成年人的标准来看待孩子,把孩子的一些淘气行为统统斥责为“犯错误”,从而立下一些并不符合孩子的年龄阶段、对孩子成长也并无益处的规矩。
立规矩时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会孩子发生这一行为的原因,而不能以大人的标准来强行命令孩子。
第七,立下的规矩,要遵守“一致性”。
首先是“内外一致”。
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
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在外一套。
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困惑,无所适从。
其次是“全家一致”。
立规矩最怕的是家庭成员之间不一致,比如你刚定下“每周只能吃一块巧克力”的规矩,家里老人转身就给孩子买一堆吃个够。
内向的孩子怎么变开朗
内向的孩子怎么变开朗?1、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不会说话、内向、胆小鬼”等标签。
这只会增加孩子心理压力,其实孩子没有父母想象的那般不勇敢,反而在父母的标签和责备下会变得愈胆小退缩。
所以,尽可能地用鼓励的话语和孩子交流,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内向的孩子多半是因为不善于交际,或者害怕交际。
要知道人是群居动物,如果一直都是独来独往的话,对于孩子的性格养成势必会有影响。
而朋友多了,其性格自然就会活泼开朗起来。
所以平时,可以领着孩子没事就去公园或者公共场合去,帮助孩子用各种方式交上朋友,时间久了,孩子的性格自然就会改变。
不过,这个过程,需要父母随时在旁,防止霸凌事件及孩子安全。
3、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会使他们从小养成养尊处优的心态,无形中便增强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应该更多地让孩子跟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给孩子一个多与人交流接触的空间,帮助孩子培养出阳光自信的心态。
4、父母应耐心引导当孩子在某方面表现的过于胆小时,家长千万不要过于着急,更不要过于斥责。
要耐心引导,告诉孩子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鼓起勇气就一定会克服的。
如果只是一味地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胆小,这么没出息呀!这样一系列的话,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更加抵触。
5、给孩子安全感孩子内向是由于缺乏安全感,缺乏自尊和自信,父母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平时父母多抽时间陪孩子一起玩游戏、亲子共读等,在这些过程中给予孩子表扬和肯定,让孩子感到自己很棒。
6、给孩子创造温馨快乐的家庭环境孩子在温馨快乐的家庭氛围中长大,一般都是比较开朗乐观的。
所以家庭里的氛围,以及家庭里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对于孩子的性格养成占有极大的影响。
别看小孩子小,但是在几个月的时候,孩子就可以清楚的感受到情绪和氛围,尽管,孩子并不会用语言来表达。
但是他会以性格来呈现。
一个健康的内向孩子是享受孤独,而一个因为家庭不睦导致的内性是偏向病态的。
别给孩子贴标签公众演讲
思想指导实践,今年我带这个班我坚持的原则就是不给孩子下定
三年级之前我数学始终很好,可三年级时碰到一位很巴结的年纪很大
论,眼前刚刚发生的事就是一例子。今日我们一年级要进行拼音的笔试
的数学老师,他在我一次考试失败的后请来了家长表示我的数学学习
魏
第3页共4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问题很大,听到此番定论的我好像逃不脱这一魔咒,从今数学上花的时 间最多,而收效甚微,直到考大学时也无法逃脱魔咒,狠狠地栽在了数 学上,无缘理想的大学!”源源的话深深促动了我,提示我千万别给孩 子贴标签。
慰说:“到了我们家就像自己的家,做了齐齐的大伴侣,做个哥哥的
忐忑,因为我帮扶的对象并没有想象中的转变,不过他却转变了我。
样子。”接着与他聊起家住哪里?爸妈干什么?都常常和爷爷奶奶、外
小李与我有一年的缘分,我们之间的酸甜苦辣我用几万字进行了记
公外婆在一起吗?你喜爱吃什么?喜爱家里什么人等。孩子其实挺健谈,
还自己买了小礼物送给齐齐,我问,你哪来
是这样的尴尬境地他依旧保持脸不红心不跳的`状态,让你不得不佩
的钱,他回答:“是妈给的。”我又说:“妈给了钱是让你买学习
服。
上需要的用品,怎么买玩具送小伴侣呢?”他爽朗地说:“送给齐齐的
“为什么我对他这般好,他却还是这般我行我素?”我很多次的问
没关系。”我又望着齐齐:“你谢了没有?”齐齐马上俏皮地答:“感
与其家长联系让她抽空来一趟。小谢的妈妈如约而至,我将她拉到一
这次小李子没有回我!直到离开时也没有一句。
旁拿出孩子的卷子分析给她听,并表示,这一状况咱不批判孩子,我
与小李分开后我们没有交集,多次我与老公表示自己好失败,小李
们合作一起关心他。妈妈是仔细的,孩子是可塑的,星期二的调研考
从来不给孩子贴标签,说他比别人好幼儿园老师举例说明(一)
从来不给孩子贴标签,说他比别人好幼儿园老师举例说明(一)从来不给孩子贴标签,说他比别人好•保持中立–不给孩子贴上好或坏的标签–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鼓励多元发展–学习不止于成绩–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兴趣、才能和个人特点•老师的示例–注重每个孩子的进步和潜力•定期进行个别学习能力评估•发现每个孩子的优势和改进空间–尊重孩子的个人差异•授课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给予每个孩子相同的机会和关注保持中立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避免给他们贴上好或坏的标签。
这样可以确保我们对每个孩子都保持中立的立场,给予他们公正的评价和支持。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个体差异,包括兴趣、才能和个人特点等。
我们需要尊重并接纳这些差异,不将其作为评价孩子的依据。
鼓励多元发展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在引导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多元化发展。
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才能和个人特点,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热爱的领域。
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孩子在未来的道路上更有信心和动力。
老师的示例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始终坚持不给孩子贴上好或坏的标签。
我关注每个孩子的进步和潜力,定期进行个别学习能力评估,发现他们的优势和改进空间。
在授课时,我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
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人差异,给予他们相同的机会和关注。
在我的幼儿园教学经验中,我发现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孩子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释放自己的潜力。
他们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自我认知都得到了提升。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孩子们不再担心被评价为好或坏,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探索和成长。
结论给孩子贴上好或坏的标签是不公平和有害的。
作为创作者,我们应该坚守中立的原则,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多元化发展。
通过不给孩子贴上标签,我们将为他们创造一个积极、充满可能性的成长环境。
提升孩子专注力的10大方法
提升孩子专注力的10大方法但是,每个孩子的先天气质都不同,对事情的专注程度也不一样,所以,要想提升宝宝的专注力,还是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
影响专注力的5大因素1. 生活环境。
由于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现在的生活中又充满了太多的干扰,比如随时会响起来的手机、多得数不清的电视节目等,这虽然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却也减少了孩子们之间的人际互动,同时也不利于孩子专心学习。
因此,孩子的注意力就一代不如一代。
2. 先天气质。
如果孩子本身特质就是属于坚持度低、注意力低的情况,相应的专注力也会比较低。
3. 刺激过多。
现代孩子受到的刺激比较多,所以选择也很多,当孩子觉得眼前的玩具或事物缺乏吸引力的时候,或是对所进行的活动有挫折感时,就很容易找其他东西来代替,而不是专注于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
4. 过度宠爱。
如今家庭中的孩子都很少,所以家长的宠爱就更多地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处处都帮他打理好一切,学习的机会减少,专注力的培养就更加困难。
5. 大肌肉活动不足。
孩子心中明明想要骑车、溜滑梯,父母却一直要孩子画画、玩拼图,造成大肌肉活动不足,专注力集中的情况就会很差。
专注力的4种类型因为先天气质有所不同,所以每一个孩子的专注力表现也不一样。
总体来看,孩子的专注力大概可分为4种类型。
因此,在我们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之前,应该先来考察孩子属于哪一种类型,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1. 拖拖拉拉的孩子要这一类型的小孩专心没有问题,但是要他静下来专心做事,却得让家长花费不少力气,他们的性情大多容易紧张、敏感或羞怯,可能每天都需要妈妈唠叨,他才会把该做的事做好,做功课时可能又喜欢东摸西摸,等长大之后,也可能是不拖到最后一刻就不把事情做完的人,一直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印象,属于专注力最低的孩子。
2. 复杂型的孩子这一类型孩子的专心情况如何,要看他当天的心情、环境、身体状况而定。
如果生理或心理稍有不适,很可能就会对专注力表现产生巨大影响。
在未成年以前,大部分的孩子都属于这一类型。
小贝妈妈:接纳是理解,是不给孩子贴标签
小贝妈妈:接纳是理解,是不给孩子贴标签作者:来源:《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20年第10期有时候,我们相信人定胜天,相信孩子的脾气秉性都是可以由后天改造的。
孩子太内向,我们就给他报个主持班;孩子太好动,我们就给他报个书法班。
好像不管孩子什么样,我们都能把他变成另一个样儿。
我也时常陷入这样的纠结中。
不知道我们到底是在养育孩子,还是在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未来?我们到底是想成就孩子,还是希望成就自己?好像真的有那么一天,孩子在我们的各种操作下,终于变得不一样了,那就是我们的教育成功了!我的女儿一直是个安静的孩子,话不多,也不爱动,幼儿园上了两年多了,甚至没有一个处得很好的小伙伴,家里人都觉得这样的性格将来长大了,进入社会肯定要吃亏,所以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是全家总动员尝试去改变她。
只要是能带上她的公开场合,我们都带着她,爸爸给安排了游泳课和羽毛球课,我给她报了表演主持班,爷爷奶奶则是天天晚上带着她在小区里溜达,每天帮忙约小区里同龄小朋友跟她一起玩。
然而,一顿操作下来,我们发现孩子更加沉默了……我尝试去理解她、接纳她,是缘于一次补课的经历。
某个周末,因为爷爷奶奶带她去参加了一个聚会,我们缺了一节表演课,所以后来就跟老师约了另一个时间段补课。
可是,补课相当于进入一个全新的班级,全都是不认识的孩子,我估计她更加放不开了。
果不其然,在去补课的路上,她就开始抽抽搭搭,问我能不能不去补课,我当然不会同意。
到了补课的地点,我想把她送进去就走,可是她一直抱着我的胳膊不撒手,两眼泪汪汪地就那样看着我,也不吭声。
老师看到了,就想来抱她,但是她并不理会。
于是,老师尝试着拉她,我则用力推她进教室。
就在这一拉一推之间,她彻底崩溃了,号啕大哭,我怎么哄劝都停不下来。
那一刻我真的很火大,也觉得很没面子,于是用力甩开了她的手。
周围的家长也都围过来劝我:“没事,你走吧,小孩都这样,进去了就安静了……”真的可以这样吗?我后来很庆幸我那一刻的犹豫,因为我想到,即便是她第一次去幼儿园,也没有这样哭过,她可能真的不是因为陌生、害羞或分离焦虑,也许只是不喜欢。
教育的正确姿势:不要轻易贴标签
教育的正确姿势:不要轻易贴标签昨天上午,有两个初一(7)班的孩子来办公室找我。
其中一个孩子满脸的笑容,他对我说:“邓老师,我进步了,我这次数学考试比上次多考了4分,你不是说要奖励我的吗?”我当时就说:“进步了?试卷给我看看,如果你进步了,我下午就请你吃糖!”孩子把试卷递到了我的跟前,我一看就傻眼了,因为试卷上的分数分明只有38分。
当时的我很镇定,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失望,或是不屑。
我要的是进步,而不是分数,我要的是态度,而不是高度。
于是,我非常坚定地对孩子说:很好,你进步了,我就必须奖励你,你下午到我办公室来,我请你吃糖。
另外一个孩子说:“老师,我也进步了哦,有没有奖励啊?”我抬头看了一眼说话的孩子,原来他是被我处分过的学生,因为抽烟被我处以留校察了。
我于是就问他:“你真的进步了?还有没有抽烟呢?”他很肯定的回答了我的问题:“进步了,从被处分后再也没有抽过烟!”我看了看他的表情,尤其是他的眼神,他的表情透露出的是诚恳,他的眼神中流露出的是渴望,是希望被肯定的渴望。
我很开心,当时就一拍手,非常兴奋、异常坚定说:“我相信你,绝对相信你,你下午跟他一起来我办公室,我请你吃糖”。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就跟女儿商量,希望她能够给我一些零食,我要奖励给进步的学生。
女儿很配合,大大方方地把她自己平时都舍不得吃的糖都拿给了我。
妻子在一旁打趣地说:“你呀,干脆去开个小卖部好了,今天表扬,明天奖励,家里哪有那么多的糖给你发呀!”我笑笑,不说话,因为我知道,妻子只是随便说说而已的,对我的工作,妻子是非常理解和支持的。
下午的时候,两个学生都来我办公室了。
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糖给了他们,其中一个孩子问“老师,可不可以多拿一些呢?”我说:“可以,你们全部都拿走!”孩子非常高兴,连袋子一起都拿走了,只留下一路的欢笑声给我。
孩子很开心,我也很开心,但愿我的付出,能够让孩子们看到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此越来越好。
我是一个很喜欢看篮球比赛的人,自己也喜欢打篮球。
孩子爱撒谎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孩子爱撒谎的教育方法有哪些妙招1、不要随意给宝贝“贴标签”当宝贝的说谎往往并不是为了故意伤害他人,父母不要轻易将宝贝的说谎行为与宝贝的品质划等号,不能因为宝贝的某一次谎言就给宝贝定性,给宝贝贴上“小骗子”、“谎话专家”、“吹牛大王”等标签。
这样做不但对宝贝改掉说谎的毛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对宝贝的说谎行为起到了强化的坏作用,可能会促使宝贝今后更加努力地说谎。
精一招2、协助宝贝区分现实和想象宝贝说谎并非都是有意的,尤其是年龄小、想像力、创造力丰富的宝贝更易进行想象型撒谎。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告诉宝贝什么是发生的,什么是想像的,让宝贝逐渐把现实和想像区分开来。
精一招3、证实宝贝与否在撒谎当父母怀疑自己的宝贝说谎时,应该首先进行仔细的调查、了解,搞清楚宝贝是不是真的在说谎,因为有的时候父母的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没有搞清事情真相就鲁莽行事,可能会给宝贝的心灵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精一招4、弄清楚宝贝撒谎的原因当宝贝预期事情会有负面后果而说谎时,父母应了解宝贝的需要,订立更实际的规则;假如是宝贝可以做得到且愿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说谎了。
另外,有些宝贝会因为跟父母的接触机会少,所以用说谎的方法去争取父母的关注。
换句话说,父母平日应加强与宝贝沟通互动,多了解宝贝的想法,让宝贝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与注意。
精一招5、将计就计,将谎言转变为智慧可能妈妈们没有想到,在小孩的谎言背后还孕育着智慧种子吧!对小孩而言,说谎,尤其是幻想性说谎是他们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的最好见证。
只要妈妈根据小孩撒谎的情况分别看待,并展开恰当鼓励,小孩的撒谎就不再就是而令妈妈头痛的问题。
恰好相反,利用小孩的撒谎犯罪行为,妈妈可以培育出来一个更加充满著想像力与创造力的聪颖小孩。
妙招6、让责罚变得更策略些当小孩说谎,为躲避责罚而撒谎的时候,妈妈不要如临大敌般地看待他们。
这样可以给小孩导致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不见得能够立竿见影地发生改变小孩的撒谎犯罪行为,恰好相反还可能将使小孩更加倚赖撒谎去躲避责罚。
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专家为问题孩子把脉
钱报络版“关注青少年成长”专题报告会昨举⾏ 本报记者⽅云凤 厌学、对师长不敬、惹事⽣⾮,家有“问题孩⼦”,真是让家长伤透了脑筋。
上周,本报关于问题孩⼦的连续报道,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共鸣。
昨天下午,本报举办的“关注青少年成长”专题报告会在浙江⽇报三楼会议室举⾏,50多名家长和友从各地赶来,聆听了专家的理论分析和案例解析。
三个多⼩时的报告中,家长们听得认真,记得仔细。
报告结束后,天已⿊了,他们迟迟不肯散去,围着专家⼀⼀讨教。
教育孩⼦遇到的问题,当然不是⼀场报告会就能解决的。
但我们相信,专家的解析,也许能助你⼀臂之⼒。
本次报告会嘉宾:江西庐⼭卓尔教育中⼼校长胡⼀夫,副校长胡顺安,关注青少年成长问题专家王经忠教授。
你的孩⼦是被带坏的?错! 校长胡⼀夫说,他从事教育30多年,听到不少家长这样说:“我的孩⼦以前是个好孩⼦,但交了坏朋友,就被带坏了。
”他认为,这样推论是不科学的。
胡⼀夫认为,⽬前家庭教育存在⼗⼤问题:隔代教育、寄养、离异、⽗母双亡、领养、保姆抚养、家庭过度溺爱、暴⼒家庭、教育观念不⼀致及家长做了歪榜样。
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归因、正确归因,科学解决问题。
他举了⼀个例⼦:孩⼦被椅⼦碰倒了,哭了,不少家长会说:“都是椅⼦不好,打它!”这就是错误的归因,会给孩⼦培养出不良的归因习惯。
正确的做法是:询问孩⼦有没有受伤,然后告诉孩⼦今后⾛路要⼩⼼,同时也对⾃⼰没有把椅⼦放好⽽道个歉,这才是正确的归因。
为什么有家长会觉得孩⼦是被坏孩⼦“带坏”的呢?这还要从⾃⾝来找原因。
胡⼀夫把交朋识友分为四个层次:最低层次,滥交狐朋狗友;其次是懂得“近朱者⾚,近墨者⿊”,远离不好的孩⼦,接近好的孩⼦;第三层次是“出污泥⽽不染”,哪怕⾝边都是坏孩⼦,照样做好你⾃⼰;层次是“取⼈之长,补⼰之短”,善于学习他⼈的长处,避免他⼈的缺点。
家长应该引导孩⼦往⾼的境界⾛,⽽不是错误⼀味地归咎给别的孩⼦。
胡⼀夫认为,孩⼦出问题,要从多⽅⾯寻找原因。
客观艺术地评价孩子
客观艺术地评价孩子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有效评价,而家长的评价是通过语言表达的,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意评价的艺术性,客观公正的评价孩子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首先,客观公正地评价孩子,不给孩子乱贴标签。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给一个孩子“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心理学中的暗示作用。
有些家长容易感情用事,遇事不够冷静,在孩子犯错或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往往会讽刺挖苦、口无遮拦、想啥说啥,给孩子贴上一些负面标签,像“你真笨”,“越来越差了”等等。
其实,越是在这样的时候,孩子越需要来自家长的关怀和鼓励。
其次,掌握火候,巧妙“激将”。
在激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开朗,活泼自信。
但是,激励要讲究艺术性,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把握好火候,因人而宜,有的放矢,否则会适得其反。
对于性格倔强但有志气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可以采用激将的方法,促使其更上一层楼;对于学习基础薄弱,自尊心较强的孩子,家长不要轻易使用激将法,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
第三,放大优点,弱化缺点。
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孩子身上存在缺点是极为正常的,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缺点,给孩子进步的信心与动力。
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及时肯定孩子取得的进步,会使孩子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懂事;盯住孩子的缺点,不停地数落、指责,只会使孩子的缺点越来越多;在家庭教育中最忌讳的就是唠叨,再好的话,听过三遍都觉得腻味了,更何况是孩子呢。
家长频繁地数落孩子,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第四,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
合理的评价如春风温暖,家长要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细心人,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不要死盯住孩子的学习成绩,要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记住孩子的点滴进步并及时鼓励。
我们常说,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如果说,盲目的横向比较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找不到着力点,那么,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这次跟上次比,就能从点滴的进步中找到快乐,升华自信。
教育心得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教育心得-不要随意给孩子贴
标签
教育心得: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丁丁是个嘴巴很甜、很会说话的孩子,无论在外面还是在幼儿园里总是笑嘻嘻的,待人都很
有礼貌。
但除此以外丁丁也是个很调皮的小男孩,没事就喜欢去拉拉女孩子的小辫子或是突
然伸出脚来绊倒别人;区域游戏常常把别的孩子搭好的玩具推倒或是抢走;户外活动时故意
用身体去碰撞别人。
他总是频繁的与同伴发生冲突,产生矛盾,常常听到孩子们对他的控诉
,因此在自主游戏时很少有孩子选择他为自己的玩伴。
并且集体教育活动中,常常会乱说话
,很难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
我一直对他感到头疼。
直到有一次区域游戏结束后,小朋友都玩得很兴奋,到了收玩具的时间了满地都是区域游戏
的材料却没有人愿意去捡。
就在这时丁丁默默的开始收拾整理自己拿的游戏材料,并大声的
对同伴说“老师不是说收玩具了吗?我们得快点,要不然就来不及了!”虽然我并不知道他
所说的来不及了是什么意思,但丁丁确认认真真的在整理着游戏材料,嘴里还时不时的碎碎
念叨着什么。
我发现他在收拾玩具时还很会将游戏材料进行分类摆放。
活动结束后在组织幼
儿的餐前活动时,我表扬了他并奖励了一个爱心宝宝给他,我注意到丁丁把我奖励给他的爱
心宝宝小心地放到了兜里,这大概是他得到的第一个爱心宝宝,觉得十分珍贵,生怕被别人
抢走。
活动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其实每个幼儿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对于每个孩子,特别
是我们眼中的调皮孩子,更应该带着一颗敏锐的心,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
小孩撒谎应该怎么教育最好
小孩撒谎应该怎么教育最好妙招一:不要随意给宝贝“贴标签”当婴儿撒谎时,通常不会故意伤害他人。
父母不应该轻易地将婴儿的撒谎行为与婴儿的素质等同起来。
他们不应该因为一个谎言来描述婴儿,而应该给婴儿贴上“小骗子”、“骗子专家”、“吹牛王”等标签。
这不仅有助于宝宝摆脱撒谎的问题,还可以加强宝宝的撒谎行为,这可能会促使宝宝在未来更难撒谎。
妙招二:不要帮助宝贝区分现实和想象并不是所有的谎言都是故意的,尤其是年轻、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婴儿更可能以想象力撒谎。
父母应注意告诉宝宝日常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和想象了什么,这样宝宝才能逐渐区分现实和想象。
妙招三:证实宝贝是否在说谎当你怀疑你的宝宝在撒谎时,你应该首先进行仔细的调查和理解,以确定宝宝是否真的在撒谎,因为有时候父母的判断并不一定正确。
如果你在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鲁莽行事,可能会对婴儿的灵魂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妙招四:弄清宝贝说谎的原因当婴儿处于对负面后果的预期中时,父母应该理解婴儿的需求并制定更实用的规则;如果婴儿能做到并且愿意做到,他自然不必撒谎。
此外,一些婴儿会用撒谎的方式来赢得父母的注意,因为他们与父母的接触较少。
也就是说,父母应该在工作日加强与宝宝的沟通和互动,更多地了解宝宝的想法,让宝宝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
妙招五:帮助宝宝想补救方案当孩子撒谎时,母亲必须相信孩子会纠正错误,并为孩子提供怀孕和实施补救计划的机会。
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可以反省自己,还可以让他们用自己的大脑解决问题,并通过给他们机会尝试寻找补救办法,形成对错误行为负责的习惯。
例如,当孩子把其他孩子的玩具带回家时,母亲可以让孩子自己思考。
他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弥补他的错误?聪明的孩子可能会想出很多计划,比如把玩具还给别人和道歉;把你的玩具借给别人,同时还给别人;先把玩具还给其他人,然后与其他人讨论,说服孩子们借给他们玩一会儿。
如果孩子想不出计划,母亲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菲菲的玩具被你拿走了,她会很伤心。
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题及答案
21.孩子告诉我说:因为说实话挨了老师的批,另一个同学说谎逃过一“难”,以后他也不说实话了。
我知道不对,也无法说服孩子,该怎么办?答:孩子说谎的原因是为了逃避事实。
孩子说谎,家长怎么做?一、不能主观臆测如果仅仅是因为孩子表达不明确或认知局限导致的理解上的错误,而家长错怪了孩子或者对他进行了批评,就会严重伤害到孩子。
这种时候,爸爸妈妈应该进行询问、深入了解,搞清楚孩子是不是真的在说谎,并适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认知。
二、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孩子的眼里,爸爸妈妈是最值得信任和亲近的人,他们一旦发现父母骗自己或者骗别人,他们会感到失望、委屈和生气,进而开始怀疑父母,或者不自觉地模仿父母“说谎”的行为。
三、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孩子说谎往往不是为了故意造成伤害,家长切勿因孩子一次的表现而把他定性为“小骗子”、“吹牛大王”等,对他进行全盘否定,更不能因此而实施过激的惩罚甚至体罚,因为这样做非但不利于孩子改正错误,还容易导致孩子“叛逆”,进而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谎。
更有甚者,他们会为了逃避惩罚而努力在以后把谎话编得更加巧妙、更加圆满、更加不容易被父母识破。
说谎是人人都会有的一种行为,爸爸妈妈要认识到,孩子说谎并不是洪水猛兽,多从自身和孩子平日的经历找找原因,用爱心、耐心、关心,去帮助孩子纠正错误的认知!22、孩子上小学二年级,总是咬手指头,做了微量元素检测,结果也正常。
该怎么办?答:1、教给孩子分辨识别习惯性行为出现的情况,例如想办法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最爱咬手指头。
2、教给孩子掌握在习惯性行为出现时运用的对抗反应,例如对自己说“妈妈说了,咬指甲容易生蛔虫。
我不要长虫子。
”3、让孩子想象用对抗反应控制习惯性子行为时的情景,如想象肚子里不再有蛔虫,不再闹肚子疼了。
4、父母要给予必要的督促,当孩子成功地使用对抗反应不再出现习惯性行为时,一定及时给以表扬,这叫作社会支持。
对抗反应应该是一种容易做而且与神经性习惯不相容的自然行为。
家庭教育的六大误区
家庭教育的六大误区家庭教育是家长们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家长常常陷入一些误区,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下面,我将介绍六大家庭教育误区。
误区一:以成绩为唯一标准家长往往将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衡量孩子的成长。
他们通常用成绩排名和奖励惩罚来激励孩子,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这种教育方式会降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并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方法: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天赋,鼓励他们开展自己热爱的活动,并在其中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
这样,孩子会感到重视和被尊重,进而变得更加自信和积极向上。
误区二:过度包办和指导孩子一些家长对孩子极度娇惯和溺爱,为他们包办一切,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不让孩子练习。
另一些家长则过于指导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把孩子当成直接可以掌控的物品,影响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解决方法:家长应该适当减少对孩子的包办和指导,让孩子有独立思考和行动空间。
家长可以设置适当的任务和难度,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独立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误区三:过于溺爱和放任一些父母容易放任孩子,过度宠爱,迁就孩子。
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孩子习惯于得到,丧失了努力向上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解决方法:家长应该适度放手,让孩子有适当的自由和责任。
对于孩子的不当行为,家长应该进行适当的限制和规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误区四:批评和惩罚过度一些家长可能会用严厉的话语、体罚、威胁等惩罚孩子,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失望和伤害,使孩子陷入情绪失控和心理闭塞的状态。
解决方法:家长应该尝试通过沟通和改变方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调整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到安全和被接受。
对于孩子的不当行为,家长应该采用递进式的惩罚方式,根据孩子的错误情况和行为性质,应适度调整惩罚方式和力度。
误区五:给孩子贴标签一些家长会把孩子的行为和性格简单地归结为某个标签,比如"懒散"、"固执"、"自卑"等,这样会让孩子产生负面的自我设定,降低其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不要随意给小孩贴标签的读后感
不要随意给小孩贴标签的读后感When we read the article about "Don't label children at will", we couldn't help but be moved by its deeply roote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his is not just a suggestion about how to treat children, but a profound insight into how to understand and respect human nature.First,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at parents often unconsciously make comparisons between their children and then label them with various labels, such as "naughty", "good boy", "slow", etc. These labels, good or bad, can have profound effects on children. Because children will define themselves based on these labels and then adjust their behavior to fit these labels. This is the so-called "labeling effect."The labeling effect is a psychological concept that describes how people are affected by labels given by the outside world and then adjust their behavior to conform to these labels. This effect is especially obvious in children, because children are forming their own values and worldview, and they are very sensitive to external evaluations. If a child is labeled "naughty," he may believe that he is that person and become more mischievous. Conversely, if a child is labeled a "good kid," he may struggle to maintain that image but may also lose the courage to try new things and take risks.Therefore, the article calls on parents to try to avoid labeling their children, especially negative labels. Parents should vie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ldren objectively and respect their personal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instead of defining them with labels. Every child is unique, with their own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nterests and dreams. Parents should work to identify and understand these differences rather than summarizing them with simple labels. Furthermore, the article reminds us that even labeling a child “good” can cause problems. Because such a label may make other children feel discouraged, think that they cannot meet such standards, and give up their efforts. This “role-specific” setting may limit children’s potential and development, preventing them from fully realizing their talents and potential.Overall, this article provides us with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concept: respect and understand the person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child, and do not label them at will. We should accept them with an open mind, guide them with encouragement and support, and let them become the best version of themselves. Such an educational concept not only helps childre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ut also helps us build a more harmonious and inclusive society.中文版:当我们阅读关于“不要随意给小孩贴标签”的文章时,我们不禁被其深入人心的教育理念所打动。
幼儿园大班教育笔记《请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教育随笔:请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我有幸与无数稚嫩的心灵相遇。
每当我踏入一个全新的教室,心中总是充满了期待与好奇。
孩子们的天真无邪,他们的每一次微笑和每一个眼神,都是我教学生涯中宝贵的财富。
然而,我经常听到一些声音,它们试图定义孩子们的特质,将他们归类于某个特定的“标签”之下。
“他是班上的捣蛋鬼”,“她总是害羞得不敢说话”,“他总是反应慢半拍”。
这些标签,无形中限制了孩子们的潜能,束缚了他们探索世界的脚步。
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天赋和潜力不应被简单的标签所掩盖。
在课堂上,我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现自己,无论是大胆发言还是静静聆听,都是他们个性的体现,都值得被尊重和鼓励。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和引导,而非评判和限制。
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责任是创造一个包容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其中自由地成长,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
我们不应因为孩子们的一时表现,就给他们贴上永久的标签。
家长和教师们,让我们携手努力,拒绝给孩子贴标签。
让我们用开放的心态,去发现和欣赏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
因为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正是这些不同的特质,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社会。
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没有标签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在尊重和理解中,勇敢地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给孩子贴标签_家庭教育
什么是给孩子贴标签?
想想,自己小时候有没有被大人们贴上过什么标签?贴标签就是给人定义,划归到某一类别上去。
比如,这个孩子就是脾气倔强,这个孩子就是懒惰,这个孩子就是粗心大意!我印象中,我上学的时候总是被贴上粗心大意的标签,老胡上学的时候一般都能排在10几名的情况,每次考试结束以后,老师和家长都会评价我说,某某题就是粗心大意了,本来可以做对的,等等说法,好像伴随我整个学生时代!现在,我儿子自己要是说某道题粗心大意了,我都会直接告诉他,无论是哪种原因虽然都是可以原谅和接受的,但是错了就是错了,没有哪种错误更容易被接受,哪种错误不可接受的。
贴标签这件事儿,在生活中是实在是太常见了吧!好像我们大人,天生就喜欢,把特殊的事情总结成一般的现象,然后就不断的自圆其说,自我暗示,如此一来好像事实真的是那样!孩子也会因为得到相似的暗示,久而久之,真的就所想即所见了。
这个危害有多大,亲爱的科学育儿的粑粑麻麻们,你们能体会吗?
我相信,在你的心理,一定也有某几个标签始终难以忘记。
所以,科学育儿是坚持反对贴标签的,要在育儿的过程中,努力做到就事论事,而不是泛泛的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
当然也包括给大人自己贴标签!这种贴标签往往最终就会演化成真实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完全是因为贴标签形成的持久暗示而形成的!举例,当一个孩子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的时候,时间一长,他自己也接受了自己是坏孩子的暗示了,于是他的行为将会按照他理解的坏孩子的行为去做,然后这行为的结果,将会带去更大的暗示。
这让他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反而觉得自然而然。
有哪个家长会希望自家的孩子,贴着懒惰、贴着爱哭,贴着注意力不集中,贴着不讲理的标签长大哪?一定是没有!那就需要好好修炼自己的沟通,跳出固定的模式,用科学育儿的方式去沟通,不要滥用贴标签的语言!
一旦标签已经贴上了,怎么撕下去哪?
1.抓住机会让孩子看到完全不同的自己
举例,如果你已经给孩子贴上了粗心的标签,那么可以抓住孩子做的非常好的事情,或者上次遗忘了,这次没忘的事情,告诉孩子,这次做的非常好,你是个细心的孩子。
一个一直以来被贴了粗心标签得到孩子,当再被贴上细心的标签的时候,孩子就会看到完全不同的自己,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之前的暗示。
2.创造机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厉害
举例,孩子的发展是有无限可能的,所以他会表现出来多面性的。
当孩子被贴上粗心的标签以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搭积木,拼图这样的游戏,当游戏完成的时候!告诉孩子,他有多厉害,这么需要认真细致的能力来完成的事情,他都能搞定!
3.以身作则
这个不用说了,孩子就是大人的复印件,这个道理我想科学育儿的粑粑麻麻们都应该懂的!
4.记住孩子的那些精彩时刻,时常和孩子回顾一下,这样来鼓励和化解不良标签给孩子带去的影响!
5.当孩子还是做标签描述的事情时,就事论事告诉他大人的期待和希望。
举例,考试孩子依然因为1+1=2的计算出了问题,按照以往大人的沟通,一定会说,你能不能不要粗心大意,这样的问题都能答错!取而代之的是,这个知识你是掌握了的,但还是做错了,我希望你能避免犯相同的错误!把所有会的知识,全部做对!用这样的沟通技巧,帮助孩子从负面标签的困扰中走出来,尽可能让负面标签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当然,对于科学育儿的粑粑麻麻来讲,最好的是从一开始就不要给孩子
贴上什么负面的标签,而始终是按照就事论事的原则来和孩子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