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以中国银行业为例

合集下载

基于外资参股中国银行业情况下银行经营效率的实证研究

基于外资参股中国银行业情况下银行经营效率的实证研究

银行业利润水平下降 、 风险管理水平上 升 , 在中国的背景下可 以认 定 这是外资银行积极作用 的发挥 ; 外资银行机构数量 的增加和持股比重
的上升都能刺激 中国银行业效率 的改进 , 是 , 但 外资银行持股 比重 的 影响更具普遍性 ;不 同类型银行对外资银行进入 的反应存在差异 , 国 有商业银行反应 比较迟钝 , 而股份制和城 市商业银行反应比较迅速 。 3技术优势造福 中国银行业 国际化进程 . 江 汕、 毛夕 、 寅昱 、 刘智勇(0 5对 中国银行业在世界 1 0 20) 0家大 0 银行排名的分析 中认为 ,中国银行业 的资产 同报率和资产 收益率 均 较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极大 的差距 。 因此 , 外资的进入同时会伴 随着 先 进的管理技术和金融产品的制作与运用技术 的引入 。 另一种观点认 为, 外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 的正面 因素也有一定 的 负面影 响。李东耳 ̄o 8通过利用我国 l o) 4家商业银行 19 - 20 9 5 0 7年 的面板数据 , 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理论 和 实证分析 , 主要结论是外资银行进入对我 国银行的盈利能力 、 展能 发 力 产生了负面影响 , 降低 了国 内商业银行 的经营成本 , 与银行抗风 险 能力提升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外 资银行的市场竞争 、 技术外
系列动作都 向中国银行业不断施加 着竞争压力 。银行不 能再 坐以 待毙 , 而必须主动开拓新业务 , 朝着 国际大银行的发展方 向前进 。叶

欣 ̄ 0 ) 为 , 面 , 06 认 一方 外资银 行进 入的实际竞争压力程度有 限 , 尚未
打破 中国银行业低效均衡 的状态 ; 另一方 面 , 随着 中国银行 市场竞 争 条件的改善 ,将更有助于实现外部竞争 压力对本 国银行效率演 变的 促进作用 。

中国银行及在华外资银行名录

中国银行及在华外资银行名录
全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1995 年 10 月 18 日
中国商业银行排行(后附)
政策性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
国有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信银行 恒丰银行 广东发展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 光大银行 兴业银行 交通银行 民生银行 华夏银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浙商银行 招商银行 渤海银行
衡阳市商业银行 司前街 38 号 421001
呼和浩特市商业银行 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 50 号 10020
湖州市商业银行 湖州市观凤路 25 号 313000
葫芦岛市商业银行 连山大街 22 号 120001
黄石市商业银行 湖北省黄石市延安路 28 号 435000
徽商银行
(原合肥市商业银行,吸收合并了安庆市商业银行、芜湖市商业银行、蚌埠市商业银行、淮北市商业银行、马鞍山市商
在中国大陆设立的外资银行 宁波协和银行 华商银行 华一银行 上海商业发展银行
农村合作银行(合作社) 杭州联合银行 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
Confidential
Page 3 of 8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 上海农村商业银行 深圳农村商业银行 江阴农村商业银行 常熟农村商业银行 吴江农村商业银行 江苏东吴农村商业银行 太仓农村商业银行 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 武进农村商业银行 锡州农村商业银行 昆山农村商业银行
赣州市商业银行 江西省赣州市八一四大道 31 号 341000
广州市商业银行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 195 号 510075
贵阳市商业银行 贵阳市中华北路 77 号 25 层
桂林市商业银行 桂林市商业银行 541002

浅析中国银行面对外资银行挑战的策略和战略选择

浅析中国银行面对外资银行挑战的策略和战略选择
一 . ~ 一 . 一 . . = 一
一 一
粕 !一 一 一 ~ 一 一
邵 玮
广西 桂林 5 10 4 0 6)
浅 析 中 国 银 行 面 对 外 资 银 行 挑 战 的 策 略 和 战 略 选 择
( 西桂林师范大学 广 中 图分 类号 : 8 F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9 5 2 1 )2 0 3 — 1 1 0 — 2 X(0 0 1 — 0 9 0
银 行 客 户 资 源 、 款 、 才 和 业 务 的 大 量 流 失 , 加 国 内银 行 体 系 存 人 增 的风 险 , 大 银 行 业 监 管 的 难 度 . 对 我 国 的 宏 观 金 融 调 控 和 货 增 并 币 政 策 的 实 施 产 生 很 大 影 响 。 另 一 方 面 , 资 银 行 的进 入 对 中 国 外
牌 的竞争 品牌是 一种 产 品乃 至一个 企业 区别 于其 他 产品 和企 业 的 【1 晓朴 .如 何 应 对 中 国银 行 业 对 外 开 放 面 临 的挑 战 》 《 际经 4张 《 ,国 标 志。加之银 行 的产 品和服务 具有极 易模 仿性 , 要发 展 自己 的核 心竞 济评 论 》 06年 7 8双 月 刊 7 1 20 — — 0页


外 资 银 行 进 入 中 国 , 然 其 本 身 在 母 国 发 展 的很 多 , 具 有 虽 也
很 多 东 道 国 所 不 具 有 的 优 势 ,但是 也 面 临 着 一 系 列 的 不 适 应 , 寻
三 、 结 总
求 与 东 道 国银 行 的合 作是 其 解 决 不 适 应 问 题 的 方 法 。而 中资 银 行 也 迫 切 需 要 外 资 银 行 的 帮 助 , 行 一 系 列 的 改 进 , 小 与 外 资 银 进 缩 行 的差 距 。积 极 推 进 两 者互 利 合 作 是 实 现 共 赢得 策 略 。 3、 善 国 内银 行 的公 司治 理 结 构 , 强 人 才 培 养 机 制 改 加 中 资 银 行 的 劣 势 正 是 内 部 机 制 不 健 全 , 工 素 质 不 高 , 率 员 效 低 下 , 这 些 正 是 外 资 银 行 的 优 势 所 在 , 与外 资 银行 相抗 争 。 而 要 就 要 在尽 快 弥 补 这 些 劣 势 . 用 合 作 机 会 借 鉴 外 资 银 行 先 进 的 管 理 利 理 念和 先 进 技 术 , 员 培 训 机 制 。结 合 本 国 的实 际 情 况 , 立 具 有 人 建 中资 银 行 特 色 的 管理 模 式 。 4 转 向 以客 户 为 中心 的经 营 理 念 、 面 临外 资银 行 的进 入 . 资 银 行 应该 抛弃 以前 以 产 品 为 中心 中 的 经 营 理念 , 变 为 以 客 户 为 中 心 的 经 营 理 念 , 目标 市 场 进 行 转 对 定 位 , 客 户 进 行 细 分 . 对 不 同类 型 的 客 户 提 供 差 异 化 的 产 品 对 面 和 服 务 , 到 最 大 的 满 足 客户 的需 求 , 而保 持 顾 客 的 忠 诚 度 。 达 从 二、 中资 银 行 的 战 略 选择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一)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一)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一)【摘要】文章介绍了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情况,分析了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带给我国银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外资银行;中国银行;全面开放;影响中国的金融开放始于1979年。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 后,中国的金融开放被外在的规定了加速度和时间表,中国金融业全方位开放的时代已经开始。

在2006年12月,中国已经兑现承诺,向外国全面开放银行业,外资金融机构享受与中资金融机构同等的国民待遇,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在公平对等的基础上展开各种类型的竞争。

中国银行业如何面对这种开放局面权,已经成为学界和政府相关部门日益关注的问题。

一、中国银行业的开放概况到2006年6月底,美洲银行成为中国建设银行的首家战略投资者;7月初,淡马锡成为建行的第二个国际战略投资者。

与此同时,花旗银行、汇丰银行、高盛、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也纷纷加入到追逐中资银行的行列……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其强项业务的移植将为中资银行添加鲜活的血液。

在此基础上中资银行冲击上市之举还被欺予了更多的期望。

据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5年12月5日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

截至2005年10月末,已有2家境外投资者入股17家中资银行。

外资投资金额已超过165亿美元。

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15%左右。

其中,在国有银行领域,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投资中国建设银行54.66亿美元。

苏格兰皇家银行、瑞士银行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投资中国银行36.75亿美元;在股份制银行领域。

亚行、花旗和汇丰银行等投资了交通、光大、民生、兴业、浦发、深发展以及筹建中的渤海银行等。

总投资额为29亿美元;在城市商业银行领域,加拿大丰业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荷兰国际集团、德国投资与开发公司、国际金融公司等投资了北京银行、上海银行以及西安市、济南市、杭州市和南充市商业银行,总投资额为5.6亿美元。

总的看来,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地域和运营门槛的限制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已经相当广泛地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竞争;(2)人民币业务开放迈出重大步伐;(3)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速度加快,比重不断加大;(4)外资银行业务逐渐拓展,在许多领域体现出相当的竞争力。

外资并购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以花旗并购广发行为例

外资并购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以花旗并购广发行为例
其 在我 国金 融业 中的主体地 位 。
表 1 20 0 6年银行 业金 融机构季末主要指标( 单位 : 亿元、 ) 20 . 0 6蕺
总资产 比上年 同期增 长率 总 债 比上 年同期增 长率
对它们给予保护从而推动许多银行追求规模Biblioteka 扩张, 而并购 第j季度
40 863 2 ,4 . 1. 70 40589 0 ,0 . 1. 62
( : 注 银行业金 融机构 包括政 策性银行 、 国有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 农 村商业银行 、 农村合作银行 、 城市信 用社、 农村信 用社 、 邮政储 汇局 、 外资 银行 和非银 行金 融
业之所以发生大规模 的外资股权并购, 除了追求规模效应之 外, 还受财务协同效应、 管理协 同效应等 因素驱动。从其外 部原因来看 ,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因素:
2 1 融 自由化 的深化 和 金融 市 场 的开 放 , 动 东道 国 .金 推 政 府逐 步放 宽对 外 资 银 行 进 入 的 限制 , 随着 银 行 业 与 证 券
国金 融体制 改革 的转 型 期 。在 经 济全 球 化 和 金 融 自由化 趋 势势 不可挡 的情 况下 , 中国如 何 推 动银 行 业 对 外 开放 , 制 规
银行业的外资股权并购行为 , 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
1 1 国银行 业概 况 .中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 银行业的发展是建立现代金融 的关 键 。在 过去 几年 里 , 由于经济 的高速增 长 以及 宽 松 的货 币政 策 , 中国 的银 行 业 维 持 了高 速 扩 张 的势 头 。截 至 20 05 年 1 月末 , 0 中国银 行 业 包 括 四大 国有 商业 银 行 、3 股 份 1家

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占1.9%

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占1.9%

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占1.9%中国银监会日前公布的2011 年报显示,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占比已从2010 年的1.83%升至2011 年的1.9%。

数据显示,截至2011 年底,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资产总额(含外资法人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2.15 万亿元,同比增长23.6%;各项存款余额 1.32 万亿元,增长25.27%;各项贷款余额9785 亿元,增长7.1%;税后利润167.3 亿元;不良贷款率0.41%;外资法人银行资本充足率18.83%,核心资本充足率18.38%。

总体上看,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主要指标均高于监管要求,基本面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银行在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中的占比在经历了2008 年~2009 年连续两年下降后,2010 年开始回升至1.85%。

到了2011年,该数据继续回升至1.93%,较2010 年增加了0.08 个百分点。

对此,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2011 年,在比较严格的监管调控下,贷款额度相对紧张,但信贷需求仍然高涨,中资银行受到调控的影响比较大。

相比之下,外资银行有效地填补了中资银行的市场空白,因此市场份额得以提高。

另外,2011 年外资银行继续保持扩张步伐。

银监会2011 年报显示,截至2011 年底,14 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37 家外商独资法人银行(下设245家分行,比2010 年增加22 家)、2 家合资银行(下设7 家分行,比2010 年增加1 家)、1 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

另外,26 个国家和地区的77 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94 家分行,也比2011 年增加了4 家。

同时,外资银行的覆盖范围也明显扩大。

数据显示,外资银行在我国27 个省(市、区)50 个城市设立机构网点,较2003 年初增加30 个城市。

同时,共。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产生的金融效应——外资银行管理分析之一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产生的金融效应——外资银行管理分析之一
明显 的优 势。 目前 . 国内的 中资银行 已
基 本 实 现 了 计 算 机 联 网 , 算 等 中 间 业 结
务 较 以 前 有 较 大 进 步 。但 外 资银 行 更 胜

前 主 要集 中在 三 资 企 业 。虽 然 目前 尚未
出 现 客 户 大 规 模 向 外 资 银 行 流 动 的现 象 .但 19 年 1 96 2月 中 央银 行 允 许 浦 东
大部分是世界排名前 10 0 0位的银行 , 其
母行实力强大 、 资产 雄 厚 。按 照 英 国《 银
行家 》 志 20 杂 0 4年 的 排 名 , 国 的 四 大 我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以 及 交 通 银 行 、招 商 银
以及宏观 政策效应 、 国际合作效应 等宏
观效应上 。

市场竞争效应
过 去 我 国 银 行 业 之 间 虽然 有 竞 争 , 但 竞 争 十 分 有 限 , 融 垄 断 存 在 了 很 多 金 年 。面 对 改 革 开放 和 加 入 W T 的经 济 O 形 势 , 行 业 的 改 革 首 先 就 要 打 破 这 种 银 国有 垄 断 的局 面 。外 资 银 行 的进 入 , 使 国 内 金 融 市 场 的 金 融 机 构 和 工 具 的 供
破 了 我 国传 统 的 封 闭 型 融 资 状 态 , 进 促
了我 国银行 业 由 垄断市 场向 完全 竞争 市场的过渡 , 强化 了中国银行 业的竞争 机 制,促 进 了银行 业体制 改革 与完善 ,
产生 了一 系列的金 融效应 。主要体现在 市场 竞争 效应 、 融创 新 效应 、 理经 金 管 营效应 、人力 资源效应等微观 效应上 ,
劣势。 例如 , 此次排名前 3 0位的银行中 ,

外资银行加速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特征表现和路径探析

外资银行加速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特征表现和路径探析

外资银行加速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特征表现和路径探析周练(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广西南宁530003)[摘要]中国加入W T O已逾4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在华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外资银行不断增加机构网点,加速业务的创新和拓展,增资扩股,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通过描述外资银行加速进入的特征表现和探析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路径,进一步分析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中资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面对外资银行,应加快自身改革与发展,与外资银行实现合作共赢。

[关键词]外资银行;银行业市场;特征表现;路径探析[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06)S1-0099-03中国加入W TO已逾4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在华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外资银行不断增加机构网点,加速业务的创新和拓展,增资扩股,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全面了解外资银行进入的现状特征和途径,有助于中资银行积极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

一、外资银行加速进入的特征表现1.外资银行市场份额逐年上升。

2001年,美国学者Lui s.G.D opi co和Jam es.A.w i l cox依据世界银行和美国O CC机构公布的相关数据比较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外资银行进入的程度测度进入程度的主要衡量指标三外资银行的资产市场份额(外资银行拥有的资产/一国全部银行资产总额)和机构份额(外资银行机构数/一国全部银行机构数)。

基于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并不致力于依靠设置网点来占领市场的现实,在本文进行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份额的度量时亦不采用机构分支数额指标,而是认为应该引入人民币资产份额作为主要衡量指标。

因为,随着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限制的放开,人民币业务必然成为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主要竞争领域,无论出于争取更多的客户还是利用人民币进行套利,外资银行都会尽可能多地争取人民币存款,进而扩展人民币业务范围。

银行业专业人员资格考试公共基础-6_真题-无答案

银行业专业人员资格考试公共基础-6_真题-无答案

银行业专业人员资格考试公共基础-6(总分39.5,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1. 下列关于短期融资券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

A. 发行主体为包括证券公司等在内的企业B. 发行对象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C. 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的期限最长不超过91天D. 收益率比央行票据和短期国债低2. 我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于____起正式通过并实施。

A. 2007年2月B. 2000年8月C. 2003年4月D. 1995年3月3. 关于国家风险,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国家风险由债权人所在国家的行为引起B. 在同一国家范围内不存在国家风险C. 个人不会遭受国家风险带来的损失D. 通常在债权人的控制范围之内4. 我国上市银行的经营目标普遍为______。

A. 资产最大化B. 利润最大化C. 股东价值最大化D. 公司价值最大化5. 下列关于注册资本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商业银行董事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

A. 董事会对银行股东大会负责B. 董事会中独立董事人数不得少于4名C. 董事会中应当有一定数目的非执行董事D. 董事会承担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的最终责任6. 下列关于我国的公司债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

A. 公司债的风险与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直接相关,风险比国债要高B. 我国的公司债范围是广义上的,包括了企业债与金融债C. 我国公司债的发行和交易依据《公司法》与《证券法》有关规定D. 我国公司债发行和交易的监管机构为中国证监会7. 从业务运作的实质来看,福费廷就是____。

A. 信用证结算B. 贸易垫资C. 融资租赁D. 远期票据贴现8.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第三条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地____为主要经营目标,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A. 减少不良资产B. 保全资产,减少损失C. 发挥自身优势D. 规避金融风险9. 下列关于银行远期外汇交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 远期外汇交易需要事前约定交易的币种、余额和汇率B. 远期外汇升水表示在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数值小于即期汇率数值C. 远期外汇交易具有能够对冲汇率风险的优点D. 远期外汇交易可按固定交割日交割,也可由交易的某一方选择在一定期限内的任何一天交割10. 在合同成立以后,后履行一方当事人财产状况恶化,有可能不能履行其债务,可能危及先履行一方当事人债权的实现时,应先为给付的一方在对方未提供担保前,中止履行自己的债务的制度称为____。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18 7
湖 南 农 机
21 0 2年 3月
金融服务, 我国的投资环境得到直接的改善 , 并增加了新的融 资渠道 。 三 , 第 外资银行能够起到带动跨 国公 司向东道 国投资
的间接作用 。
外套利 、 缴或漏缴存款准备金 、 少 转移利润来逃避税收等违法 违规行为 。 其次 , 外资银行将 带来许多新型金融产品和金融工

能够更容易地规避金融当局管制 ,减少 国家之间经济 贸易摩 擦和政治关系突变等不稳定 因素带来 的风险。②业务集 中在 高端客户市场。 资银行 的公司客户 主要是三资企业 、 国公 外 跨
司及部分大型外 向型 国有企业 、 市公司 , 上 同时 , 强力 吸引在 华 外籍人员 、 港澳 台华人等优质零售客户 。根据上海市 中、 外
具备 时扩 大市场份额打下 良好 的基础 。
2 外资银 行进 入对 中 国金融 业 的影 响分 析
21 外资银行进入 的积极影 响 .
() 1促使 股权结构 多元 化 , 治理机制 日趋完善。中资银行 内存在控制度不严 、 经营不规范 、 良贷款数量巨大的主要原 不 因就是股权结构单一 、 法人 治理 结构不完善 。 引入外 资银 行股 东, 将使股权结 构转 向多元化 , 股东 的监督作用得 到增 强 ; 建 立符合 国际惯例 的法人治理结构 , 善经 营管理机制 , 高风 完 提 险管理 能力 , 免出现 内部人 控制 , 避 规范公司 的市场行 为 , 能 很大程度得提高银行经营效率 。 () 2 有利 于引入 国际资本投 资。 外资银行的进入 可以帮助 中国从 国际金融市场筹 措资金和 吸引外 资 。主要表现 在 : 第
的公平竞争 , 当保 护中国银行业 。 适 32 中资银行微观策 略 . () 1全面提升我 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首先 , 要加强风

试论外资入股中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外资入股中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孟 庆 亮
连 云港 市广播 电视 大 学 , 苏 连 云港 220 江 206
摘 要 : 着中国银行 业的对外开放 , 来越 多的 外资金 融机 构入 股 中资金 融机 构 , 随 越 促进 了国 内银行 业
的股权 改革 与市场运 作。 当前 , 外资入股 比例和 交易金 额逐步升 高 , 入股 金融机构 多元化 , 方式 多样 化 , 由单 纯 的战略投 资者转变为企业管理者。 中国银 行业应确定合理 的资本价格 , 明确 存款人 的风险承担 主体 , 强 加 对 外资入股行 为的监 管。 关键词 : 外资 ; 中国银行 业 ; 问题 ; 对策 中图分类号 :8 2 1 F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2 7 20 ) l 0 5 0 10 4 0 (0 7 0 一 0 5— 3
维普资讯
江苏 广 播 电视 大 学 学 报
J u a o in s a i o r l f a g uR do&T lvs nU i ri 2 0 . 11 n J ee ii nv st 0 7 1Vo. 8 o e y
试 论外 资入 股 中 国银 行 业存 在 的 问题 及 对 策
从 19 9 6年 亚洲 开 发 银 行 ( D ) A B 收购 中 国光 大银 行 3 2 % 的股权 开 始 , 资 人 股 国内银 行业 .9 外
的步 伐一 直就 没有 停止 过 。尤 其 是 2 0 0 1年 1 2月 中国加人 世界 贸 易 组 织 后 , 资 人 股 国 内银 行 业 外 的限制 得 到 进 一 步 放 松 。在 签 署 世 贸 协 议 的 当 月, 国际金 融公 司(F ) 以 2 25亿 元人 民币收 IC 就 .3
存 款人 的 风险 由谁 承担成 了一个 棘 手 问题 。根 据 法人有 限财产 责 任 理 论 , 资 股 东 只对 设 立 在 东 外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浅析摘要:中国金融业目前蓬勃发展,也逐渐放宽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作为外资银行想要进入中国市场,有良好的前景,本文利用pestel模型、波特钻石模型和波特五力模型对中国银行业及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外资银行想要进入中国银行的一些业务设想。

一、基于pestel模型宏观环境分析政治因素(political)方面,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已经逐步取消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服务对象限制,对外资银行实施自主开放措施,对在中国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在准入程序、监管标准上与中资银行一致。

经济因素(economic)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中国的中产阶级在壮大,中国人民渐渐产生了投资的理念,投资欲望普遍强烈,并且现有的金融机构还不够完善,市场空间很大。

社会因素(socail)方面,中国人民普遍倾向储蓄多于消费,偏好风险较低的金融产品,但是由于对财富的欲望比较强烈,对盈利机会非常敏感,非常需要风险低收益高的个人理财产品。

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方面,外资银行相对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产品开发、品牌投资、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上都具有较大优势,这一因素促进了外资银行的发展。

另外现今银行业普遍受到it技术的冲击,网络电子产品的开发和普及是大势所趋。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方面,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金融业不同于制造业,对于环境的损害不大,但是银行业也在努力抓住环境保护这契机,顺应市场需求发布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产品。

最后,法律因素(legal)方面,中国目前的整体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在相关法律法规上面时常出现变动。

另外中国为了保证银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大了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

随着新劳工法的颁布,服务业的人力成本也相对上升。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外资银行竞争力分析生产要素方面,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来华投资的外资银行给予了许多优惠。

外资银行进入与中资银行业生态链的调整

外资银行进入与中资银行业生态链的调整

已达到1%。 9 外资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大幅提高 , 目 前已有l项基本业务 、0 多个业务种类。 2 10
面对这样 的冲击 ,中资银行业 面临巨大的挑
战, 因此 , 改善其不合理的行业布局和紊乱的金融 生态链就显得非常重要。

非常小 , 导致在有些金融产品上供给过度 , 而有些 金融服务产 品的供给不足 , 出现有些金融服务的 并
重要组成部分 。 如今外资银行 的布局特征 已 日 趋清 晰, 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 、 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
种“ 做大做强” 的非理性膨胀趋势 , 服务定位相同且
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 , 而为客户提供 的产 品差异却
济圈为核心 , 同时 向周边地区辐射 的格局 , 其业务 规模快速增长 , 市场份额不断上升 , 外币贷款份额
跨 国集团在中国的分支企业 、 中外合资和合作经营
企业 、 国内以出 口贸易为导向 的外 向型企 业 、 大型
加工贸易企业集团和高新科技企业等。譬如 ( 胡乃
武, 张海峰20) 04 认为 : 未来外资企业大约有2%会流 5
务 内容非常的全面和周到 ,而且它们往往代理很多
有竞争力的银行产品。在美 国中部这样的银行就有
维普资讯
20 0 6年 4月
经济与管理
E o o n n g me t c n my a d Ma a e n
A .2 0 pr, 0 6
第2 0卷 第 4 期
V 1 0No4 o. 2 .
●财经视点
外资银行进入与中资银行业生态链的调整
国,0 8 %的信用卡业务集 中在前五大信用卡银行 , 而
很多区域银行则通过代理他们的信用卡产品 , 自 给 己的客户提供信用卡服务。( ) 2 渠道银行 : 以某一地 区或固定客户群为 目标提供全方位 的金融服务 , 它 们的服务网络可以局限在某个区域,但所提供 的服

中国工商银行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改革开放旳政策,在开放中国国内市场旳同步也向中资企业 指出了海外发展旳道路
• 支持配合中国企业境外投资
改革开放后,响应我国“走出去”战略,诸多中国企业投身 到了国际竞争当中去,主动进行海外投资。
• 支持配合中国企业境外投资
商业银行改革完毕,成功上市后效益不断提升,资本充分率、 不良贷款率等主要指标日益改善。
(5) 推动并购后旳全方位整合
跨国并购企业要足够注重并购后旳整合工作,涉及业务 整合、组织架构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整合和企 业战略整合等,银行业还要注重IT系统旳整合。首先要认识 到文化整合旳主要性。中资银行海外并购面临着企业文化 旳差别和冲突,还有国家文化、银行业文化、监管文化和宗 教文化等差别。实施文化整合要使并购双方建立相互信任、 相互尊重旳关系,抱着尊重和沟通旳态度,寻找不同企业文 化之间旳交汇点,经过多种手段,形成新旳更具有包容性旳 企业文化。第二是管理架构整合。第三是业务资源整合。 第四是人力资源整合。最终,中资银行要秉持求同存异旳 方针,力求目旳银行与本行旳发展战略趋于一致,若只是在 某些方面存在非原则性旳差别,原则上应该包容。
• 制定了清楚旳国际化战略布局和途径
壮大亚洲、巩固欧洲、突破美洲
• 把握中资企业“走出去”旳历史机遇
服务“走出去”企业为己任,在区位选择上注重和中国有紧密贸易往 来旳地域,为大量走出去旳中国企业提供了跨境金融服务。
• 目旳银行多选择资产优良旳小型银行
付出相对较少旳对价就能取得该银行旳经营控制权;这些银行业务 发展潜力巨大,依托母企业旳品牌影响,在本地投资发展旳中资企业和本 地旳优质企业成为工行旳客户,提升业务发展旳速度。
(3) 甄选恰当旳并购目旳
银行进行跨国并购旳一种主要动因就是获取目旳银行 某方面旳比较优势来支撑本身旳成长或是突破被并购国旳限 制或障碍,例如目旳银行所拥有旳产品业务、境外分支机构、 客户资源等,也就是说该并购应该体现出一定旳战略意义,要 根据本身旳发展战略考虑并购对象是否对本行旳发展战略形 成优势互补。一般情况下,并购互补型较强旳银行能够取得良 好旳协同效应,增进中资银行本土业务和海外业务旳同步发展。 同步,中资银行能够优先选择自己了解旳银行进行并购。在规 模方面,应该考虑“先小后大”旳原则,小型银行价值判断比 较简朴,比较轻易取得目旳行旳经营管理权,并购成功旳机率 较大,工商银行海外并购旳目旳银行大多选择资产优良旳小型 银行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02
19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 场,如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汇丰 银行等。
03
1990年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 织 ( W TO ) , 进 一 步 推 动 了 外 资 银行在中国的发展。
04
2000年代,中国政府对外资银行 实行了更加开放的政策,允许外 资银行在中国设立法人银行和分 行。
制定政策: 制定相关法 律法规,推 动银行业对 外开放
监管审查: 对外资银行 的准入、经 营行为进行 监管审查
风险防范: 加强对外资 银行的风险 监测和预警, 防范金融风 险
促进竞争: 推动银行业 市场竞争, 提高银行业 整体服务水 平和竞争力
加强合作: 加强与国际 监管机构的 合作,共同 应对金融风 险和挑战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提升服务水平:提 高服务质量、创新 金融产品、满足客 户多样化需求
加强风险管理:建 立完善的风险管理 体系、提高风险识 别和应对能力
政策层面的建议,完善相关法规和监管机制
01
制定和完善外资 银行进入中国的 相关法规和政策, 确保公平竞争和 金融稳定。
02
加强监管机制, 防范金融风险, 确保银行业的稳 健发展。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 业的影响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历史与现状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02
中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
03
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04
Contents
目录
01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 市场的历史与现状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历史回顾
01
1979年,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 —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代 表处,标志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 市场的开始。

中国最大外资银行

中国最大外资银行

中国最大外资银行银行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第三方,在中国除了五大行为代表的本土银行外,还有很多外资的银行?那么他们都是哪一些?最大的一家又是哪家?.中国最大外资银行汇丰银行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中文直译为“香港和上海银行有限公司”,英文缩写HSBC,中文简称汇丰,取“汇款丰裕”之意)为汇丰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属于汇丰集团的创始成员以及在亚太地区的旗舰,也是香港最大的注册银行,以及香港三大发钞银行之一(其他两个是中国银行(香港)和渣打银行)。

总部位于中环皇后大道中1号香港汇丰总行大厦,现时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及各附属公司主要在亚太地区设立约700多间分行及办事处。

中国十大外资银行汇丰银行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中文直译为“香港和上海银行有限公司”,英文缩写HSBC,中文简称汇丰,取“汇款丰裕”之意)为汇丰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属于汇丰集团的创始成员以及在亚太地区的旗舰,也是香港最大的注册银行,以及香港三大发钞银行之一(其他两个是中国银行(香港)和渣打银行)。

总部位于中环皇后大道中1号香港汇丰总行大厦,现时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及各附属公司主要在亚太地区设立约700多间分行及办事处。

渣打银行渣打银行(又称标准渣打银行;英语:Standard Chartered Bank;LSE:STAN,港交所:2888,OTCBB:SCBFF)是一家建于1853年,总部在伦敦的英国银行。

渣打银行1858年在上海设立首家分行。

2007 年 4 月,上海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为第一批本地法人银行之一。

渣打是一家领先的国际银行,为遍布亚洲、非洲和中东市场的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支持他们进行投资、开展贸易。

中国薪酬调查报告

中国薪酬调查报告

外企太和2005年度中国薪酬调查报告2005年度中国薪酬面面观-综述事件一:房地产业冷清2005年,以调控过热甚至出现泡沫的房价为主线,各地房地产业均受到了影响,只不过程度有轻重;3月底,国务院高层发布了一份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随后,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宏观调控房价的文件,根据其规定形成了“6·1”大限;由此,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房价大幅下跌;北京也出现了9成市民持币观望的局面;事件二:能源价格高涨自今年上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油价频频走高,9月份国际原油期货甚至突破了70美元大关;受国际油价影响,中国甚至出现了“油荒”,在广州、深圳等地的加油站,甚至无油可加;9月份之后,油价有回落趋势,但仍维持在高位;事件三:汽车销量锐减2005年,中国汽车业没能出现2004年的好形势;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汽车行业利润额下降206亿元,下降幅度达到48.8%;8月8日,上海大众宣布启动“飓风行动”,旗下多款车型进行大幅度降价;随后,多款汽车随之“明降”或“暗降”;事件四:银行改制上市2005年,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首,中国的银行业掀起股改和上市的风潮;11月份,中国建设银行会赴港上市;而中国银行上市的脚步也在加快;与此同时,外资银行纷纷成为中资银行的股东;苏格兰皇家银行就准备购进16亿美元的中行股权;事件五:股市跌破千点今年以来,中国股市持续着漫漫熊市的趋势;6月6日,股市甚至跌破了1000点的心理大关,这是中国股市自1997年2月24日以来的第一次,就在4年前的6月14日,中国股市曾经达到了巅峰的“2245点”;当时,股市跌到了998点,业界人士哀叹,那是“救救吧”的呼唤;事件六:贸易大幅顺差今年上半年,我国的贸易顺差超过了去年全年的顺差总额,达396亿美元;曾有预测称,下半年我国贸易顺差有望达到300亿美元以上;如此计算,全年将达到700亿美元顺差;出现大幅顺差,与我国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2%有关,此外,国内经济降温、贸易摩擦效应凸显,也是导致大幅顺差的原因;由于我国以出口导向型的加工贸易为主,大幅的顺差,意味着对出口加工企业产生影响;事件七:……2005年即将过去,在2005年中,中国经济又一次次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成功实现经济发展“软着陆”到人民币的小幅度升值,无不引来世界的赞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变化给不同行业和地区中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同样也影响着每个人的薪酬;在2005年即将过去的时候,在我们对中国2005年的经济走势进行回顾的同时,也对中国各个行业和地区中从业者的薪酬进行一次回顾和分析,共同期待2006年新的挑战;作为国内权威的人力资源管理数据服务机构,2005年度,太和顾问在全国各地组织了薪酬调研,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百余个行业的调研,和1143家企业进行了合作,获取了12万余条薪酬信息;这些数据主要分布于金融、地产、高科技、医药、汽车、消费品等行业,下面的图表中所表现的是数据在各个主要行业中的分布情况;数据行业分布从地域上看,此次调研的数据主要分布于华北、华东和华南等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对于东北和西部也有一定的涉及,下面的图表所表现的主要是数据在地区的分布情况;数据区域分布盘整可以说是今年我国薪酬变化最重要的关键字,从薪酬水平上看,今年市场薪酬上涨幅度略低于年初预计的水平,平均达到7.8%;但是在薪酬构成方面略有调整,变动收入在各级别员工的薪酬构成比例中均有一定上升;盘整不仅表现在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上,更主要的表现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间的薪酬差别上;在2005年度中,行业间的薪酬差距进一步明显;在一些行业的薪酬大踏步向上增长的同时,一些传统行业却显得活力不足,仍在原地踏步;而在受到宏观调控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房地产、汽车等一些行业的薪酬增长速度远远低于预期的速度;从区域薪酬水平上看,由于区域经济板块的进一步清晰,不同地域间的薪酬差距仍然有加大的趋势;金融、高科技制造等行业成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经济圈的核心行业,华东地区的薪酬也因此成为各个区域中的佼佼者,相对而言,由于东北、西南等地区的产业相对较为传统,从业者的薪酬水平也就相对较低;不过随着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该地区的薪酬增长速度有望在今后三年内有所突破;应该说今年薪酬管理过程中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二类城市”,随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类城市”中薪酬水平的连年提高,不少企业已经渐渐将自己的发展重点锁定在这些城市周边的“二类城市”,大连、苏州、杭州、无锡、宁波、福州、佛山、东莞等地开始升温,作为西部开发基地的武汉、重庆、成都也开始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其中既包括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的主动迁移,也包括企业为了规避宏观调控带来的风险的被动迁移;但是无论如何,“二类城市”已经不再是昨天的“副班长”了,它们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原来的“大哥”们;职能薪酬:不同职能序列固定现金收入总额对比分析不同职能序列固定现金收入总额对比分析从上面两张图可以看出:职能序列:整体薪酬水平相对较低;由于各部门从事的更多是事务性和支持性的工作,且工作内容大体相似;从业人员存在着较高的可替代性和高流动性;因此,各等级岗位的薪酬水平较低;营销序列:固定变动比变小;作为各企业实现利润的主要部门,各等级的薪酬水平也相对较高;但是可以看到,此类型的岗位薪酬的变动收入部分所占比例较大;导致在年度间金收入总额的分析中超过研发序列,占据首位;同时,由于从业者能力、经验的不同,越高岗位的薪酬的相对水平越高;研发序列:稳中有升;研发部门越来越多地被各企业所重视;是一个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部门;研发序列岗位的整体薪酬相对较高;一方面,此类岗位所从事的工作对在岗者的知识、能力、创新都有较高的要求;另一边,由于人才的激烈竞争,各企业都为保证自身的研发力量,从而提高了岗位的薪酬水平;生产技术序列:等级差异明显;可以看到,各等级岗位的薪酬水平有明显不同;由于低层级岗位的可替代强,因此薪酬水平相对最低;高等级的岗位有技术、有经验,是企业重点保留的对象,岗位薪酬水平明显上升;薪酬结构:薪酬结构图营销序列岗位薪酬结构:营销序列岗位薪酬结构图研发技术序列岗位薪酬结构:研发技术序列岗位薪酬结构图生产技术序列岗位薪酬结构:生产技术序列岗位薪酬结构图老话讲“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尽管这些话在现在看来需要进行一些推敲,但是;能够选择一个好的行业对于个人的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经历了一年的风风雨雨,每个行业中从业者的薪酬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根据对2005年度各个行业薪酬信息的深入分析,我们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研究一个行业的薪酬情况:水平和增幅;行业的薪酬水平是评价薪酬问题最直接的因素,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对于一个理性的从业者而言,不仅仅要关注自身的薪酬水平,更应该关心它的变化,这些是评价行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1.蓝筹股尽管在经历着利好消息促进的同时,也有不少利空方面的考验,但是金融、高科技、房地产、汽车和能源化工仍然成为今年薪酬大盘中的“蓝筹股”;不同行业薪酬状况对比上面的图表是这五个行业的薪酬曲线;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到在这几个行业中总监级职位等级15以上员工的薪酬水平,大多都超过了20万元;这一数字普遍超过市场平均水平40%以上,相对于一些水平较低的行业,甚至到达了两倍以上;在这些行业中,其中金融行业又显得格外突出,高级总监职位等级19在金融领域中,薪酬可以超过50万元,成为高“薪”行业中的领先者;另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薪酬曲线的上升速度,尽管随着职位责任的增加职位等级上升,薪酬水平都有所上升,但是这个变化的速度却有所不同;在这五个行业中,这一变化速度较市场的平均水平高出不少,高级员工19级和初级员工3级的薪酬差距相对较大,基本都可以超过10倍;从这一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些行业中,“承担责任”是获得薪酬增长的一个最好方式;也正是由于这种鼓励承担责任的薪酬支付方式,使得从业者之间的竞争变得相当激励,从业者良好的知识结构成为他们在竞争中立足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下面是在这些行业中人员学历和从业经验的分布状况;行业中人员学历和从业经验的分布状况行业中人员学历和从业经验的分布状况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超过70%的从业者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半数以上的从业者拥有5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从此,我们不难看出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从业经验是这些行业中从业人员的薪酬保持较高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2.潜力股经过一年的考验,在整个薪酬市场小幅上涨的同时,也有一些行业以其卓越的表现,在市场中起到领涨的作用,行业中的薪酬增长率远远超过市场的平均水平;快速消费品、医药和销售代理就是这样的“潜力股”;消费品行业薪酬增长医药行业薪酬增长上面两张图表分别表现出消费品和医药两个行业最近三年的薪酬状况,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两个行业的薪酬增长速度在明显加快;就快速消费品行业看,高层员工19级的薪酬增长率从17.6%2003到2004年度增长率增加到26.9%2004到2005年度增长率;医药行业的变化更为明显,2005年度的薪酬增长率已经接近40%;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市场条件也在不断的优化;但是同时,竞争也就愈发激励;消费品、医药等行业中,市场竞争最为激烈,为了能够避免价格战带来的“双输”,企业将更多的目光投入到如何形成自身竞争优势的理性途径;如何更好的制定销售策略,形成品牌优势;如何合理的将产品进行市场化,形成产品优势……这些都成为企业进行竞争的有力武器;在这种情况下,人才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吸引、保留和激励优秀的人才,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高层员工薪酬的不断增长也就不言自明了;在调研过程中,行业内众多的声音共同表示,将会采用更为积极的政策实现企业的人才策略,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些行业中,优秀人才的“钱”途将充满光明;3.推荐股推荐五:代理销售行业推荐理由:多集中于上海、广州、深圳等传统贸易地,薪酬给付存在竞争优势销售一直是价值链中最直接创造价值的环节;如何能够更为充分的销售渠道和销售资源进行有效的销售,是降低销售成本,提高销售效率的最好方式;随着这种理念的形成,代理销售行业渐渐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市场意识较为先进的城市中应运而生;作为新生行业,大多数从业公司采取较为积极的激励策略和薪酬策略,使得业绩优秀的员工可以获得很高水平的薪酬;对于有着较强销售能力的从业者而言,代理销售行业值得关注;市场空间大,投入较少,利润大作为新兴行业,代理销售行业适用的领域相当广泛,金融、房地产、汽车、消费品等各行业都可以采用类似的营销模式;同时,和IT等高投入行业相比,代理销售行业的投入要小得多,因此,行业的预期利润也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较高的薪酬水平也是企业可以所接受的;一方面,企业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秀的人才,从业者的薪酬值得期待;推荐四:房地产行业推荐理由:一类城市饱和引发二类城市房产市场迅速发展虽然收到宏观调控的影响,房地产行业在一类城市中发展收到了严重限制,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为二类城市的地产开发带来了无限活力;在重庆等二类城市中,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逆市上扬,众多实力雄厚的地产开发商已经将二类城市中的竞争看作战略重点;由此不难判断在这些城市中,房地产行业将会成为新的热点;受众对设计、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导致相应岗位薪酬上涨宏观政策的限制使得依靠资源的优势成为行业的领先者越来越难,只有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依靠出众的设计和良好的施工,打造精品楼盘才能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下去;从事这些领域工作的员工在房地产行业企业中将变得更为重要;推荐三:高科技行业推荐理由:以电信、网络游戏、SP行业为代表的新兴高科技领域发展迅速尽管网络游戏和SP服务是位于IT产业链的最下游;但是正是由于它们的兴起,拉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大量的信息传递不仅为代理商带来大笔利润,也为硬件厂商、电信服务商等相关行业提供了市场空间,信息通信重新成为热点行业;互联网行业通过创新产品、服务组合迎来新的利润上升空间,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这个行业一度陷入消沉,但是,随着互联网盈利模式的形成,SP、游戏等行业的兴起,互联网在重生后又一次得到了迅速发展的机会;推荐二:金融行业:推荐理由:外资准入,资源重组让我们将目光转回到开篇时候的“事件四”,在外资准入以后,外资金融机构大量涌入我国;尽管外资金融机构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们目前已经度过登陆国内初期的投石问路阶段;以银行业为例,外资银行数量在2002年出现下降以后,2003-2004年出现恢复性上升;截至2004年10月,外资银行在华设立代表处223家,营业性机构223家,数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与之相对应,外资银行资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份额呈现上升趋势,截至2004年10月,外资银行资产总额约比入世当年增长12倍;更为重要的是,外资银行盈利能力也大幅提高;2003年在华外资银行实现盈利2.35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20%;此外,一向专注于中小银行的西方金融巨头突然有了新的胃口:美国银行入股建设银行,并有意继续增持股份;苏格兰皇家银行与淡马锡则紧随其后,收购中国银行股权;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正与农业银行组建合资公司进行谈判;美国运通、高盛、安联集团也传出即将与工商银行达成逾30亿美元的收购消息;中国金融面临着资源重组的现状,一方面,资源的重组表现在市场、资金等方面,而另一方面,资源重组表现在人员流动中,特别是针对掌握渠道资源的核心人才;外资金融行业真正的“进入”还没有开始,但是,一场针对人才争夺的较量已经“山雨预来”了;银行、保险行业的迅速发展尽管大盘一路下挫,但是金融行业的薪酬水平仍然在各个行业的“薪酬排行榜”中处于领先位置,不能不说和银行、保险两个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就保险行业为例,2005年度国内保险市场增幅明显,行业04/05年度平均增幅在16%左右;保险市场大势的较好发展,直接导致业务人员的变动性薪酬比例增加;推荐一:能源及环保行业:推荐理由:能源问题成为关系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问题随着汽车在中国的普及,国人对于“能源危机”的意识愈发增强;油价的一次次上涨的同时,引发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对能源的关注,更是对于环境的关心;在“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导下,能源和环保已经成为一项重点工程,相关法律政策的出台使得“关心环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已经和市场准入、处罚等经济手段联系在一起;在这种环境下,能源及环保行业不再是简单的公益产业,不少企业获得了高额利润;原有国企体制下能源企业加大参与市场竞争力度为了能够更好的巩固自身的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位置,不少原来国有能源企业纷纷通过改革、上市等方式加大与市场的合作;增加薪酬的竞争性和激励性,吸引、保留最优秀的人才,成为这些企业的人才管理理念;在国家和企业双重关注之下,我们有理由相信,能源及环保行业将成为最能吸引优秀人才的行业;1.东北地区:作为中国传统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一直在中国能源,机械、汽车等多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东北地区也孕育了第一汽车、本溪钢铁集团、中国一重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无论在质量还是在效率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东北地区众多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正在下降,面对更多自由市场竞争的机会,原有老工业基地表现出与市场接轨不足、产品缺乏创新、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弊端;随着2003年国家提出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重大战略布局”的高度;对于原来国有体制下的一大批企业进行改革,引入市场竞争观念,同时加大力度调整东北经济产业结构,在保留原有重工业为主的产业构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轻工制造和快速消费品行业为代表的新型制造产业,同时凭借大连、旅顺得天独厚的进出口岸,加大贸易行业的发展,由原本以重工业占主导的经济格局向以工业生产为主,配套服务行业为辅的多种产业结构共同发展的经济市场;在目前国家“十五”规划向“十一五”规划的过程时期,从东北经济各个产业发展来看,仍然以能源和机械制造行业发展为主,同时在这两个行业中也云集了国内众多的知名企业,虽然这些企业多以国有性质为主,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原有国有企业也纷纷加快参与市场活动,以多种合作形式与外部市场进行合作,引入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与此同时,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势必导致众多企业加大对于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是具有丰富生产及操作能力的“高级蓝领”和企业管理类人才将成为行业人员流动浪潮中的“宠儿”;随着这种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太和顾问认为诸如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医药等行业将占据东北产业结构中较大比例,同时反映出相关行业市场薪酬水平的竞争优势;相对于具有传统优势地位的能源、机械制造等行业,太和顾问认为类似于房地产开发、快速消费品、贸易、耐用消费品、物流等行业在东北地区也呈现出快速的增长势头;在由传统重工业基地向复合产业经济带转型的过程中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太和顾问也注意到对于东北市场,由于历史积累的原因无论是贸易及开发程度还不能与华东、华南的经济中心相比,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技术、金融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宏观的反映是缺少具有代表性的本地化高科技、金融企业,而对于本地化企业在企业实力及薪酬竞争力上与一类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但太和顾问认为对于东北地区金融、高科技行业的相对发展滞后恰恰为房地产、能源、快消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2.华北地区:随着改革开放20年高速发展的积累,目前华北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经济发展市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华北经济带不仅对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经济对与政治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样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形成了带有华北特色的经济发展特点及产业构成;首先作为中国政治中心所在地的华北经济圈,需要有一个长期稳定并能高速发展的经济市场作为保障;所以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区域软硬件的投入都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在金融、高科技、快速消费品、服务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都给予了大力的扶持力度;同时为了保证市场的平稳运作,针对不同产业特点政府均出台了对应的行业监管政策,保证行业的良性发展;其次华北地区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为各个行业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生产行业都可以在该区域找到良好的市场需求及相关资源;再次太和顾问认为华北地区具有良好的内、外贸环境,各类良好的进出口岸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物流和后勤保障;同时华北地区的贸易优势也吸引了各类外部投资的进入,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同时,外资企业的进入也带来了先进的运营管理和市场理念,更推动了地区经济的深入、规范性发展;与此同时太和顾问认为对于华北经济带的整体发展同样存在不适宜发展的行业,考虑到区域对能源及环保领域的政策限制,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3、华东地区:外包化将成长三角趋势上海经过多年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探索,已经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社会投资增长机制,政府财政资金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小;去年,上海固定资产投入中的98%来源于外资和民资;长三角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企业“家族化”管理;这种企业家族制管理建立在江浙沪的人文环境、现实生产力水平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之上,在改革开放初期是有生命力的;但在民营经济发展到今天,它就无法替代公司科层制管理,成为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阻力,甚至也可能成为失败的根源;对此,黄河实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忠泉教授告诉记者,家族企业要走出家族式管理的怪圈,必须向股份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变革和创新,以产权开放为途径,集中良性资金,选择适合的经营战略,克服企业决策的随意性,达到强化企业规模,明晰产权,完善资产管理机制的目的;从单个民营企业来说,自身进行改革是发展的一个必然;而第6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则将由制造业的中心转向制造业服务业并举,吸收外资角度也可能更多的将转移到服务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跨国经营研究中心主任谢康教授告诉他认为,第6城市群已经形成了产品配套程度很高的产业集群,为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跨国投资在第6城市群正处于一个出成果的阶段,几年前打下的投资基础现在正当获得高额利益,因此长三角制造业的集群效应将进一步得到提升;21世纪以来,英美一些企业相继把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成本相对低廉,又具备合格劳动力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电话客户服务、金融保险、人力资源管理、后勤保障、IT服务等行业;美国著名调研公司国际数据公司于2003年下半年作出预测:到2007年,美国整个IT行业23%的职位都将设在海外,远远高于2003年的5%;近几年,国际服务业通过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向长三角的转移明显加速,服务业正成为长三角招商引资的新热点;。

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模式选择

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模式选择

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模式选择从中长期来看,外资金融机构不太可能满足于仅仅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持有被参股银行的少数股份,而是会尽力争取绝对或相对控股地位。

随着中国“入世”后WTO效应的深度凸现,中国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和目前仍未得到充分满足的金融服务需求相结合,成为对外资银行来说极具吸引力的业务机遇。

国际知名的银行、保险公司均已经进入中国,外资金融机构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金融市场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中最受关注的地方之一,2003年,中国金融、保险业实际利用外资为2.3亿美元,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量比重的0.43%,增长幅度为117.5%,成为实际利用外资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

(参见表1)外商投资中国银行的过程中,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管制的放松,外资的角色也在不断的演变,从一开始以财务投资者身份试探,逐渐转化成战略投资人角色;从最初仅谋求在董事会发言的权力,发展到在业务层面尝试多种合作。

从目前来看,投资入股的方式呈现出以下特点:1.外资参股的方向出现分化。

观察入股中国金融市场的外资金融机构,真正有实力大比例参股目前中资银行第一阵营的还是以花旗、汇丰为代表的外资银行第一团队;其他规模上逊色于上述银行,但中国业务特色明显的外资银行则将目光盯在了股份制商业银行身上;此外,第三、四梯队的外资则瞄准了他们能够拿下的目标。

“门当户对”原则在互补型参股的案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中小银行,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是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下一步的热点。

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内的中小金融机构,同时得到所有外资金融机构的青睐。

原因在于:(1)中小金融机构的现实需求。

我国目前正在对全国112家城市商业银行以及5万多家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和重组,这是中国目前差异化程度最大的一种银行机构,除了一批较差的机构必须退出市场以外,相当一部分急需补充资本金,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水平,引入外资是这些机构的首选。

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

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

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前言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来看,银行业的跨国经营行为开始于在20世纪60年代,并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一发展趋势一直延续到1985年的美国银行的国际性收缩而出现停顿。

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东欧和拉美等地区的银行私有化快速发展,外资银行对这些国家的银行进行收购的行为迅速增加,导致国际银行跨国经营行为再次兴起。

2001年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签订了金融服务协议,并承诺在五年内逐步开放我国金融市场,在五年过渡期内,我国认真履行承诺,有序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促进了外资银行的加速发展。

2006年12月11日起,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了人民币业务,自此我国银行业进入了的全面竞争时期。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外资银行放缓了在华扩张的速度。

例如,2009年渣打、花旗分别仅新开了一家分行。

而在经历金融危机后的2年沉寂后,2010年,外资行在华扩张势头又开始加速。

渣打中国行长林清德表示,该行计划未来以每年在内地3个城市开设分行的速度扩张,到2010年底,分支机构已经增至60家。

在这种情况下,对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了解外资银行投资中国的原因,将有利于国内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进而引导国外资金更为有效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因此,我在假期,按照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巧妙利用互联网、文献以及现场调查等各种信息搜索手段,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搜集了一些有益的资料,整理以后,经过较为全面的思考,提炼出以下这篇社会调查报告。

一、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一)外资银行在华主要发展阶段回顾外资银行在中国至今为止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是经历了从起步到快速增长到适度调整再到加速的这样一个发展路径。

1。

1979年至1993年,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和起步发展期。

1979年外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了第一家代表处,两年后的1981年中国出来第一家外资投资的银行营业性机构,此后的十二年里,外资银行在中国快速增多,到1993年年底在我国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已经达到了76家,因此,增速大约平均每年为5家机构,到这一时期,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了89亿美元。

外资对中资银行的产权渗透与我国银行业的安全

外资对中资银行的产权渗透与我国银行业的安全

南僮、 2 7 第1 葛 0 年 期 0
避” 的考虑。
三 、 资参 股 中 资银 行 的经 济效 应 分 析 外
的关键 原因是可 以实 现其 资本充 足率 “ 达标 ”的 目标 。 20 04年 4月 中国银监会颁 布了有关法例 , 详细列 明了银
l 月中国银行 业必须全面 向国际市场开放 , 1 中国将严格
生需求的股权 交易。 外资对 中资银 行的产权渗透是 一把 “ 但 双刃剑” 中资银行要 想借 外资入股之机 实现跨 越式发展 , ,
就 必 须 加 强 内部 改革 以取 得 实效 , 则 又会 面临 新 的 风 险 。 否
关键词 : 资; 外 中资银行 ; 金融安全 中图分类号 :8 2 F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3 9 3 (0 7 0 — 0 9 0 10 - 0 120 )10 5— 3
维普资讯
20 0 7年 第 l 期
总 第 2 8期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缮 南金融
HAI N 兀 NA E NA NC
NO. , 0 7 120 s ra o2 8 e i1 N . 1
摘 要 : 文通过 对外资参股 中资银行 的原 因进行 分析 , 为海外战略投 资者参股 中资银行是 一种双方都有 内 本 认
东发展银 行 、 西安 市商业 银行 、 深圳 发展银行 6家银行 。
从 20 0 3年开始 , 直接参股 的势头越 来越猛 , 2 o 在 o 5年 ,
基 金 项 目 : 家社会 科 学基 金 项 目(5 J O6 国 OBY 5 )
收 稿 日期 :O 6 l一 7 2 o 一 l2
做 法最 大 好 处 在 于 ,合 作 伙 伴 不 会 和 工 行 的 主 营业 务—— 商业银行业务 产生不必要 的竞 争和利益 冲突 , 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以中国银行业为例2006 年12 月11 日,是中国金融史上的关键时刻,中国加入WTO之后的所有过渡性措施到期,中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

与此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纷纷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尤其青睐于中国银行业这一获益颇丰的领域。

(一)在华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银行业之后的现状
在华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银行业后,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银行业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行;二是国外大金融机构入股我国商业银行。

1、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国商业银行
截至2007 年底,我国共有25 家中资商业银行引入33 家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总额212.5亿美元。

在这25家中资商业银行中,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等,同时投资总额在绝对数上看确实很大,但是根据占据各个银行股本的比例来说却仍是很小的,基本都在10%左右,说明在这块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行
外资银行已经逐步成为中国外汇市场上最积极、最活跃的参与者。

到2006 年末,22个国家和地区的74 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5 个城市设立了200 家分行和79家支行;42个国家和地区的186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了242家代表处。

2007年,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和花旗银行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准在中国从事全面外汇和人民币业务。

国内现在主要有以下几家外资银行:花旗银行、东亚银行、恒生银行、渣打银行、美国银行、汇丰银行等等。

(二)在华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银行业的利弊
积极效应:有利于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国际化
①外资引导效应。

一方面我国通过外资金融机构这一对外窗口,从国际金融市场拆入较低利率的资金,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另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有利于改善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环境,增加跨国公司与跨国银行相互促进的投资格局。

②经营管理示范和推动效应。

外资金融机构的母体通常是一些资金雄厚的大跨国银行或保险公司,它们在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和营销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业经营管理水平,使我国的银行在组织人员、经营方式、资产负债运作和风险管理方面与国际惯例衔接, 加快我国金融改革的步伐。

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面对不进则退的考验,我国金融机构必然要改善管理,转换银行职能,改进服务质量, 提高技术水平, 不断进行金融创新, 提高我国银行的整体素质与国际竞争力, 从而加速我国金融国际化的进程。

不利影响:
①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种种优惠不利于我国国内金融的公平竞争。

一是在税收、营销方式上,外资金融机构享有“超国民待遇”,直接导致了内、外银行在资金成本和利润上的差距。

二是在业务方面, 我国商业银行严禁染指投资银行业务, 而外资银行却未受到此类限制。

②加剧了我国的金融风险。

由于我国金融监管水平较低,监管工作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对外资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的违规行为监管不力;同时我国的经营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经验严重不足,金融管理人才匮乏,使商业银行在竞争中不占优势。

③加大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

一是外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从而弱化了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效应。

二是有可能影响到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特别是会影响到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产业政策引导,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外资金融机构的
贷款对象大都是短期盈利能力高、见效快的产品和项目,而对我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则很少参与。

(三)针对现在的情况,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关于这一点,我想分3个部分来进行说明:中国政府,中国商业银行和我们大学生。

中国政府:改善环境,完善法律,政策引导,加强监管
①继续改善环境,给予外资金融机构国民待遇,内外资金融机构平等竞争。

大力改善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环境,以优良环境和服务吸引跨国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应是吸引外资金融机构的主要手段。

②完善金融法规,坚持依法管理。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管理外资金融机构的基本法律框架,然而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如《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属于行政法规,并未以基础法律形式由全国人大加以确定;同时应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稽核监督和对其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

③进行产业和地区引导与政策调整。

要从宏观上加强政策引导,使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参与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它们把资金投向农业、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此外,我国可以采取一些倾斜政策, 以吸引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到中西部融资。

④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一是严格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对最低开业资本、总行经营状况和引进外资的形式等制定严格标准;二是制定有效的风险监管体系,包括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对单一客户放款最高额、信息公开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内部监控制度的健全完善等。

中国商业银行:做好自己,共同繁荣
①在不良资产剥离的基础上,加大力度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利用多种渠道补充资本金;进一步完善监事会制度,以建立良好的银行治理结构。

②树立现代经管理念,建立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竞争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用最优质的服务和产品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基本导向、以提高效率为根本、以风险控制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组织架构。

③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建立绩效挂钩、权责对等的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投入,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储备人才;同时提高员工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敬业精神,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

④加强同业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中资银行之间、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要加强理解和沟通,在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强合作,建立适度、良性的竞争关系,遵守市场游戏规则,维护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在相互竞争中壮大自身实力,共同繁荣中国的银行业市场。

我们大学生应努力学习发展我国金融市场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因为根据如上所说,我国商业银行的人才匮乏和流失严重,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自己的知识素养,关心现在的国际金融形势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将来在我国金融国际化的道路上添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蕾浅析外资银行风险参与业务的现状与管理[J] 【期刊】上海金融 2011(4)
[2] 李金亮关于外资金融机构入股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分析[J] 中国产业 2010(12)
[3] 王慧妍中外资银行的现状比较及发展分析[J] 【期刊】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8)
[4] 戴相龙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30年的思考[J] 【期刊】中国金融 2009(1)
[5] 王玮外资金融机构入股国内商业银行一览[J] 【期刊】银行家 2004(9)
[6] 约瑟夫·阿克曼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J] 【期刊】资本市场 2004(7)
[7] 谢守红; 汪明峰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区位分布研究[J] 【期刊】人文地理 2004(6)
[8]陶士贵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政策破局”战略及其破解[J] 【期刊】南京师大学报(社
会科学版) 2004(3)
[9]何起东; 杨明奇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若干问题[J] 【期刊】上海金融2003(4)
[10] 张成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市场的利弊及对策[J] 【期刊】金融理论与教学 200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