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6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6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
案新人教版
在宇宙中看地球,为什么是一颗蓝色的星球?
师:地球上 71% 的表面积被水覆盖,水的总量有 13.6 亿 km 2 ,因此地球又被人们称为是“水的行星。”水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你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吗?
[学生讨论]
( 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二、阅读图表,明确概念内涵
师:地球上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少,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这与地球上水的分布和水循环运动特点有密切关系。今天我们就一直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师:说一说,我们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有水存在?
学生讨论:地球上的水广泛分布于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地下、土壤和生物体中。
师: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是孤立存在还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是联系的,你能说说它们是如何发生联系的?
学生讨论:地球上的各个水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联系的,并组成地球水圈。水圈各种水体的转化方式是通过自然界水的三态变化,其联系过程就是水的循环。
生: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展示“水圈的构成图”]读图明确水圈的构成特点,并要求学生用“结构图描述水圈的主要构成。”
教师帮助学生完善水圈的构成图。
由此引导学生得出水圈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 通过讨论、读图思考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同时要求学生用图表加以归纳,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运用地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
[阅读材料]南极的冰山。
师:可以看出,在地球上的水圈中,陆地水体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水量仅为全球的 3.5% ,但它自然界中的作用十分巨大,而这些陆地上的水体尤其是淡水,主要集中于冰川,占主体的冰川及永冻土底冰是目前人类尚不能利用的,另外,在地下淡水中,由于它们非常分散,而且绝大部分埋藏很深,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浅层水可供人类利用。据科学家计算,目前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全球淡水资源的 0.3 %,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 利用阅读材料,适时进行环境教育。 )
三、读图探究,建立知识联系
[ 承转 ] 水圈具有连续性和不规则性的特点 , 因此各种水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给的。
[展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观察思考:
(1) 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学生观察并讨论]
师生归纳: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展示“地下水和河流水的关系”]
[思考]:河流水与地下水有着怎样的补给关系?
[学生观察分析]
[归纳小结] ] 由图可以看出河流水和地下水补给是相互的,当河流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潜水面,潜水补给河流
地下水补给是可靠而稳定的。
[进一步思考]
(2) 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生: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丰水期河流补给湖泊,湖泊起了泄洪的作用。可见湖泊对河流有着调蓄作用。
( 利用示意图,让学生自主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 )
[承转]就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冰川水这几种不同类型的水体,谈谈它们的转化和意义,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如何发生的?水体的相互转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又有什么意义?接下来我们学习下一个内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情境创设]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话是否正确呢?
[教师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学生活动]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在图上找出构成海陆间水循环的四个环节,标出每个环节的含义。
2. 在示意图上,画出海陆间水循环四个主要环节的循环运动方向,并在图上注明含义。
师:谁能简练的语言,表述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吗?
生:地球上的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气输送、大气降水、陆地径流等环节,最后又返回海洋,形成了海陆间水循环。
师:在海洋内部和陆地内部也存在着水循环运动。陆地循环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形成水汽,水汽凝结又形成陆地水。这就是水的陆地循环,但不论是其发生的空间领域,还是参与的水量,陆地循环都不如海陆间水循环的规模大。因此,海陆间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及人类影响最大。
水循环的相关比较
[学生活动]要求画出三种水循环的简易模式,并在图上标出各个环节的含义。
附送:
2019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的猜想。我国古代人认为,天像一个();地像一个(),是()的。
2、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认为地球是:()。
3、古希腊学者()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或()的形状。
4、1519年9月,()的航海家()带领他的船队从()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
5、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
6、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
7、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
8、1957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9、1961年,人类( ),遥望地球、观瞻地球的宇航员是()的()。
10、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太空中拍摄了第一张()照片。
11、XX年,我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搭载“()”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圈。他说:“()!”
12、地球赤道周长是()千米;地球赤道半径是()千米。
13、地球表面积是()平方千米。
14、地球表面主要由()、()、()等物质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