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本土地理文化资源,开展性主题活动

合集下载

怎样结合本土资源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

怎样结合本土资源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

怎样结合本土资源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摘要】幼儿园户外教学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如何有效地结合本土资源开展户外教学活动备受关注。

本文从了解本地环境与社会文化、利用本土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结合本土资源设计教学活动、与家长和社区合作共同开展户外教学、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保护意识等方面进行探讨。

结合本土资源可以提升教学的地域性和实践性,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有效地结合本土资源,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幼儿了解并珍惜本土文化,培养他们对本土资源的热爱与保护意识,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本文旨在强调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有效结合本土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幼儿园,户外教学,本土资源,教学活动,家长合作,本土文化,教学体验,全面发展1. 引言1.1 幼儿园户外教学的重要性幼儿园户外教学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可以接触自然环境,体验自然的美好,同时也能锻炼身体,促进健康成长。

与传统的室内教学相比,户外教学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户外教学中,幼儿可以亲身感受自然规律,探索生态环境,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全面发展他们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素质。

幼儿园户外教学不仅是教育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更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只有在户外活动中,幼儿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教育的意义,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幼儿园户外教学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1.2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户外教学中的作用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户外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场地,还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环境和文化。

通过利用本土资源,幼儿可以在户外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创造力。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乡土文化资源是指传统的文化遗产以及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在乡村地区得以保存下来的本土文化元素。

这些资源富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理背景,不仅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宝贵资源。

开展乡土文化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有利于弘扬乡土文化,传承本土文化,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以下是具体的开展方法和课程设计思路:1. 实地考察和调研利用周末时间前往当地的各个文化景区、重要历史遗址和民间艺术团体等,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了解当地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

比如去古老的庙会参观,了解庙会习俗和历史渊源;到当地的民间艺人那里学习制作民间手工艺品等等。

设计课程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设置相应的行程计划和调研任务,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自由组合出不同的考察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和交流互动。

2. 组织文化体验活动在课程开展的实践过程中,可以针对当地的特色文化元素,组织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比如,组织传统民俗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活动的氛围和趣味;举办乡土音乐比赛,让学生练习乐器演奏、歌唱和舞蹈表演等等。

在设计课程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文化体验项目和活动,让学生在乐趣中深入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3. 创设实践任务和活动在开展实践任务和活动时,可以以乡土文化为主题,设计相关的实践任务和活动。

比如,设计文化传承图书馆,由学生挑选和整理当地的口述文化、民间故事和传统技艺等内容,进行整理和编纂;开展农技体验活动,让学生学会种植作物、养殖家禽等实用技能,体验农村生活的韵味等等。

在设计课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长,创设有针对性的实践任务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用技能。

综上所述,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项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有效开发地方特色资源 开展探究家乡的主题活动 厦门市人民小学

有效开发地方特色资源 开展探究家乡的主题活动 厦门市人民小学

有效开发地方特色资源开展探究家乡的主题活动厦门市人民小学陈学慧教材编者在设计家乡这个主题时,认为家乡是一个难设计的主题,考虑如何从不同角度展示一个家乡。

教材编排很难选择具体的东西感受这就是自己的家乡。

因为教材要面向全国,而不是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区、县,难于顾及这么多的因素,又怎么使孩子产生亲近感?因此选择各个家乡的基本共同要素,作为内容框架加以展现。

一、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一)课程的特殊性承载着生活德育理念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在回归生活的道路上已越来越近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鲁洁教授认为这门课程针对过去品德教学的尘垢积弊,倡导人性化道德,生活化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标》指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这就决定了这么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实践性,因而它不仅是一门预设课程,更是一门不断生成的活的课程。

这门课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观念和实践上的改变,让师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

(二)教材的局限性教师和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价值实现的历程。

一个具有活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的,在丰富而多变的教学情境中常会有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

纵观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这门课程为师生打开了一条通向生活的道路,为师生成长搭建了宽阔的舞台和心灵沟通的桥梁。

这决定了“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独特性在于教材只是提供了话题和范例,它要通过教学在生活中实现教室里学生的自我建构,教学赋予教材以生命,这个“激活”教材的过程是通过架构教材与学生之间桥梁、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打开教材与生活的通道、点击教材与网络的连接来生成教学资源而实现的。

2024年巧用本土资源开展特色活动

2024年巧用本土资源开展特色活动

2024年巧用本土资源开展特色活动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种文化交流和融合成为了趋势。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土资源,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如何巧用这些资源,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成为了当前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本土资源的定义出发,探讨资源特色分类,进而构建特色活动,并提出实施策略与案例,分析成效与挑战,最终给出持续发展建议。

本土资源的定义本土资源,是指特定区域内独特的自然、历史、人文等方面的资源。

这些资源既包括自然地理景观、动植物资源,也包括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

本土资源具有地域性、独特性和传承性等特点,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源特色分类本土资源可以根据其特性分为自然景观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几大类。

自然景观资源如山水、风景等,具有独特的自然美;历史文化资源如古迹、遗址等,承载着地方的历史记忆;民俗文化资源如民间故事、传统技艺等,体现了地方的人文特色。

特色活动的构建要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首先需要深入挖掘本土资源,提取其文化元素和符号。

其次,结合现代审美和时代需求,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和再设计。

最后,通过活动策划和组织,将本土资源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特色活动。

实施策略与案例在实施策略上,可以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特色活动的开发与推广。

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实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以某地区为例,该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

当地政府结合地方特色,推出了一系列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如“古城文化节”、“非遗展示周”等。

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提升了地方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成效与挑战巧用本土资源开展特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了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产值;另一方面,增强了地方文化的自信和传播,推动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进行区域活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地区活动开始注重本土文化资源的利用。

本土文化资源是指一个地区原有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包括传统工艺品、民族习俗、风土人情等。

而这些文化资源可以为区域活动增添独特的魅力,让参与者更加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底蕴,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本土文化资源对区域活动的意义1. 增加地方文化底蕴使用本土文化资源进行区域活动,可以立足于当地特色,充分地展现地方文化底蕴。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当地居民对文化信仰的认同感,更可以方便他们“突破雾霾”看到别的文化。

有很多地方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举办节庆等活动,如海南椰树节、内蒙古摔跤节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2. 提升地方形象区域活动可以提升地方形象,好的区域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和喜欢这个地方。

而使用本土文化资源进行区域活动,则可以将地方文化与活动无缝衔接,让活动变得更具特色性,从而更加吸引人们的兴趣。

例如在湖南举办张家界国际音乐节,节庆中使用武陵山的自然景观、土家族传统舞蹈等本土文化资源,吸引了数万游客前来参加。

3.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区域活动的举办不仅仅推广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发展,也是在开展文化和旅游产业。

一些区域活动的举办,可以催生出一大批与之有关的旅游产业,如旅行社、酒店、餐饮、农副产品加工业等。

二、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进行区域活动1. 制定策划方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举办区域活动首先要制定策划方案。

策划方案要充分考虑地方的历史、文化、地理特点,结合活动性质、规模、时间安排等因素,综合制定出一套适合的策划方案。

2. 确定活动主题要确定一个贴切的主题,主题必须考虑到地区的特点,反映出本土文化特色和活动的主旨。

如苏州观前街的“春茶试品大赛”,吸引了许多茶文化爱好者和游客,将地方茶文化的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

3. 设计活动形式因为是使用本土文化资源进行区域活动,所以活动形式应该与传统的本土文化相结合。

可以考虑可以考虑形式多样化,如使用文艺表演、民俗展示、手工艺品展销等方式要充分利用一个地区的资源优势。

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发不同特色园本课程

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发不同特色园本课程

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发不同特色园本课程一、介绍众所周知,园本课程是一种结合实地体验和课堂学习的教育模式,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本土资源是指每个地方所独有的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开发本土资源开展特色园本课程,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本地的文化、环境和历史,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发不同特色园本课程。

二、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环保教育1. 构建生态园区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环保教育的一种方式是在学校或社区建立生态园区。

生态园区可以是一个模拟的自然环境,包括湿地、森林、田园等多种生态系统。

学生可以在生态园区中进行植物观察、生物调查等实地活动,了解本地的植物、动物、土壤等自然资源,同时学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定期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利用本土资源还可以定期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植树节、清洁周等。

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解决方法,培养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3. 邀请环保专家授课为了加强环保教育的效果,可以邀请环保专家来学校或社区进行授课。

环保专家可以介绍本地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环保的知识和技能。

三、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文化教育1. 利用本地传统节日本土资源中文化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利用本地传统节日进行文化教育。

比如,在春节期间,学校可以举办春节文化活动,邀请老师和学生一起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学习舞龙舞狮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

2. 参观本地博物馆和文化遗址利用本土资源进行文化教育的另一种方式是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博物馆和文化遗址。

博物馆和文化遗址是文化传承和教育的重要场所,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和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3. 举办文化艺术展览通过举办本土文化艺术展览,可以促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关注。

学校可以邀请本地的艺术家、手工艺人等参与展览,展示本地的传统工艺品、绘画、音乐等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本地的文化艺术。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活动 (4)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活动 (4)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活动1.随着我国对教育改革、艺术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幼儿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幼儿美术教育所具有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活动,以期提高幼儿接受本土文化的能力和美术表现能力。

2.本土文化资源及其作用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是本土文化的精髓,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底蕴。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接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首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可以拓展幼儿的艺术视野,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民族的艺术精品。

例如,可以邀请画家为幼儿进行绘画讲座,从艺术的角度讲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点,帮助幼儿感受到传统绘画所倡导的“笔墨灵动,韵味深长”的艺术魅力。

其次,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也是培养幼儿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有效手段。

通过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历史,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从而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

最后,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也是提高幼儿美术表现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幼儿在美术创作中发展创新思维、培养艺术创造力。

本土文化的多样性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现素材,能够激发幼儿的美术创造热情,提高他们的美术表现能力。

3.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本土文化资源利用实践3.1 利用本土传统文化的元素进行绘画创作幼儿认识和接触到本土传统文化往往是通过视觉、听觉和语言交流开始的。

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将本土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绘画创作中。

例如,有关春节的传统元素,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描绘热闹的年底市场、张灯结彩、炮竹声声等本土文化视觉元素。

3.2 利用本土文化民俗元素进行创作在幼儿教育中,利用本土民俗的元素来开展美术创作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幼儿了解传统民俗文化、提高幼儿美术表现能力的方式。

巧用本土资源教研活动(3篇)

巧用本土资源教研活动(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土资源作为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教育价值。

巧妙地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教研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手段,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如何巧用本土资源,助力教研活动的创新发展。

一、本土资源的内涵与价值本土资源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地方性、民族性等特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文化资源等。

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1. 自然资源:如山川河流、气候特点、动植物等。

2. 人文资源:如历史名人、地方风俗、民间传说等。

3. 文化资源:如地方戏剧、民间音乐、传统工艺等。

本土资源具有以下价值:1. 教育价值:本土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 文化价值:本土资源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3. 经济价值:本土资源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旅游业等。

二、巧用本土资源开展教研活动的策略1. 深入挖掘本土资源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本土资源,包括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教育价值等。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与当地居民交流等方式,全面掌握本土资源的内涵。

2. 创新教学设计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本土资源的特点,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案。

以下是一些具体策略:- 情境教学:利用本土资源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探究。

- 项目学习:以本土资源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体验式学习:组织学生参与本土资源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访问民俗村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 整合学科知识将本土资源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实现跨学科教学。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地方历史名人、民间故事等;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结合地方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4. 加强师资培训为了更好地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教研活动,需要加强师资培训。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开展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对本土资源进行解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地理实践活动方案

地理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还涉及地理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

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特制定本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地理资源的分布。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主题“走进自然,探索地理奥秘”四、活动时间2022年9月15日-2022年9月30日五、活动地点1. 自然保护区:如黄山、张家界等;2. 历史文化名城:如北京、西安等;3. 矿产资源地:如四川峨眉山、辽宁丹东等。

六、活动内容1. 自然地理探索(1)组织学生参观自然保护区,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植被分布、水资源状况等。

(2)开展野外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3)组织学生进行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观测和记录。

2. 人文地理探索(1)参观历史文化名城,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底蕴。

(2)组织学生进行城市考察,了解城市布局、交通、经济发展等。

(3)开展实地调查,了解当地民俗风情、产业发展等。

3.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1)组织学生学习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操作,如地图制作、数据查询等。

(2)引导学生运用GI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

(3)开展地理信息竞赛,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 地理实践活动总结(1)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总结,分享心得体会。

(2)评选优秀实践活动作品,展示学生成果。

(3)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七、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策划和实施。

2. 指定指导教师,负责活动的具体组织和指导。

3. 学生分组,每组5-6人,明确各组负责人。

4. 活动经费:由学校统一安排,用于活动期间的交通、住宿、门票等费用。

《基于本土资源开展乐享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本土资源开展乐享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在利用人工环境的时候,需考虑交通通讯网、建筑群、各种设施、广场等因素。教师可结合七月一日,国际建筑日,,虚心向社区的建筑师讨教,了解建筑物的类型,并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和家长、幼儿一起尝试着对各种建筑物进行分类,看看它们主要是属于欧洲型(如有大广场、大教堂)的、美国型(如有摩天大楼、商业楼)的,还是亚洲型(如有宫殿、宅院)的、中东型(如有伊斯兰教大清真寺、集市、商场)的,或是苏联型(如有宏大的广场、公寓式的住宅)的。现在我国许多城市的社区广场都由雕塑、草坪和喷泉等组成,教师应注意发挥,社区客厅,的独特作用,有意识地带领幼儿到广场去观赏、触摸和游戏。
在发挥次级群体的作用时,幼儿园要重视学校和军队的独特价值。比如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好参观小学的工作,尽早为幼儿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工作;教师可结合“建军节”,带领幼儿参观军营,增加幼儿对海军、陆军、空军的感性认识。
.幼儿园在利用社区的个人因素时,要从个体的知识结构、人格特征、行为模式、道德规范和心理需求出发。教师要注意把社区中具有很高威望的人、助人为乐的人、宽容大度的人、不断进取的人、责任感强的人等都吸引到幼儿园里来,为幼儿提供与他们共同生活、学习和游戏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能潜移默化地受到他们的良好影响。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深入实施与《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本土资源的有效利用作为园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在科学领域,如何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展开活动,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是我们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必须要大胆探索和尝试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领悟《指南》精神,重视本土资源
.幼儿园在利用地理环境的时候,要考虑社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和气候特征等因素。在沿海地区,教师可选择一天的不同时间,带领幼儿去观看海浪的变化,在海边玩沙戏水;在丘陵地区,教师可利用当地的小山丘,开展各种体育游戏活动,如组织幼儿进行奔跑、爬山比赛;在四季分明的地区,教师可随着季节的更替,适时带领幼儿到社区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指导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季节对人的行为有什么影响,——如在夏天,人们往往喜欢在太阳照射不到的树阴下行走;而在冬天,人们则比较喜欢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行走。

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土资源是指幼儿园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所拥有的资源,它们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真实教材,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载体。

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土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师们必须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就如何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进行浅析。

一、本土资源的开发1. 自然环境资源的开发自然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它包括了动植物、山水、天气、空气等等。

幼儿园位于城市郊区或者乡村的,周围的自然环境通常较为优美和丰富,这给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自然环境,开展各种户外活动、实地考察活动、自然科学教育等等,让幼儿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2. 社会环境资源的开发社会环境是指幼儿园周围的居民、企事业单位、文化设施等等。

幼儿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走出校园,参观社区、企事业单位、图书馆、美术馆等地方,让幼儿亲眼看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社区的文化传统、认识社会的发展变化,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意识。

3. 文化环境资源的开发文化环境是指幼儿园周围的历史文物、民间艺术、风土人情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传唱民歌、制作手工艺品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和体验本土文化,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和自豪感,促进他们的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

二、本土资源的利用1. 融入课程设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本土资源的特点,融入课程设计,设计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教学内容。

在讲一节关于植物的生长过程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校园中看植物的生长情况,让幼儿亲身感受植物的生机和魅力;在讲一节关于社会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社区中参观,了解社会的组成和运作,让幼儿对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基于本土文化资源利用的幼儿园主题活动研究

基于本土文化资源利用的幼儿园主题活动研究

基于本土文化资源利用的幼儿园主题活动研究目前,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注重本土文化资源的利用,以提供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给孩子们。

本文将探讨基于本土文化资源利用的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研究。

一、本土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本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特色,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口头传统等各种文化元素。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培养他们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本土文化也是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品质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基于本土文化资源的主题活动设计1. 节日活动利用本土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如中秋节、春节等。

通过制作手工艺品、学习传统舞蹈、品尝传统美食等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节日的氛围,增加他们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2. 口头传统活动传统的谚语、儿歌、儿童游戏等都是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织幼儿参与这些口头传统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帮助他们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

3. 传统艺术活动本土艺术形式如传统音乐、舞蹈、绘画等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邀请专业艺术家给幼儿进行传统艺术表演、教授绘画技巧等方式,让幼儿亲身感受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三、基于本土文化资源的主题活动实施策略1. 资源整合幼儿园可以在社区找到许多本土文化资源,如文化馆、民间艺术家、志愿者等。

与社区资源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主题活动,提高活动的可持续性和质量。

2. 学科整合将本土文化活动与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其成为教学的一部分。

例如,通过学习传统艺术形式,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通过了解传统节日,可以拓展幼儿的历史知识。

3. 家园合作家长在家中也可以传授孩子一些本土文化知识,幼儿园可以与家长积极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孩子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四、基于本土文化资源的主题活动的效果评价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进行主题活动对于幼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都会产生影响。

可以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艺术作品评价等方式,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区域活动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区域活动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区域活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乡土资源的重视逐渐减少,乡村的自然环境、民俗风情、传统文化等宝贵资源被忽视和遗忘。

而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成长和学习的地方,应该借助乡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悟乡土文化的魅力,从小培养对乡土资源的珍爱和保护意识。

一、了解乡土资源在开展幼儿区域活动之前,首先要深入了解当地的乡土资源。

乡土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有山川湖泊、丰富的地理景观,植被和动植物资源;人文资源则包括丰富的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

只有了解乡土资源的特点和特色,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活动,使活动更具实践性和深度。

了解乡土资源的基础上,幼儿园应该深入挖掘乡土资源,并将其融入到活动中去。

可以组织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美景,了解并记录植物、石头等自然资源的特点;也可以组织孩子们参观当地的手工作坊,学习制作陶器、编织工艺等,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可以邀请当地的长者和乡土文化的传承人,向孩子们介绍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等,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习,深刻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三、规划开展区域活动针对挖掘出的乡土资源,幼儿园可以规划开展不同的区域活动。

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可以在幼儿园内搭建一个小型“田园”区域,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耕种、浇水、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可以组织孩子们学习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制作竹编、蜡染等手工艺品,让孩子们亲历传统文化的魅力;利用当地的民俗文化,可以组织孩子们开展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比如元宵节猜灯谜、端午节包粽子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四、开展实践活动在规划好区域活动之后,幼儿园应该组织孩子们开展实践活动。

在“田园”区域里,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植物观察、耕种和浇水等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参与到农耕生活中去;在传统手工艺区域,可以组织孩子们学习和制作传统手工艺品,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在传统节日活动中,可以组织孩子们参与庆祝活动,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民俗,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

善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幼儿大班主题探究活动

善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幼儿大班主题探究活动

善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幼儿大班主题探究活动摘要:对幼儿成长发展而言,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下的主题探究活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幼儿园方面需要在培养幼儿的过程中,积极应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本土红色文化精粹,介绍本土红色文化故事,开展对应红色主题活动。

关键词:本土红色文化;幼儿大班;主题探究活动教育领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往往具体落实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下的教育实践主题中。

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要合理应用社会资源,积极引导幼儿,让幼儿在对家乡的发展和变化、祖国的文化进行感受时,产生热爱家乡和祖国之情。

在我国,不同地区发生过不同的革命斗争,也因此产生了不同的红色文化,这些文化是培养幼儿、帮助幼儿形成爱国主义精神的良好资源。

在幼儿园大班教育中,相关教师要对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积极应用,开展具体的红色文化主题探究活动。

一、借助本土红色文化遗址,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大班幼儿教师应该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在运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时,借助本土红色文化遗址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教师们要选取红色革命遗址,和其他有时间的教师们一起带领幼儿进入这些遗址进行参观。

幼儿们既要对红色遗址视频进行观看,又要对红色革命绘本故事进行聆听。

这样方能在主题探究活动中,让幼儿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知红色革命遗址。

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对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建宁红军“小后方”水尾村、红军医院、西门红军莲塘等进行参观,参观后,要设计相关的探究活动,邀请幼儿共同参与。

幼儿们要在积极讨论下,对活动的具体细节进行商量。

这样才能让幼儿们对本土红色文化遗址的魅力进行体会,才能受到更多的启发;才能在探索红色主题兴趣热情的调动中,热爱本土红色文化。

二、整合本土红色文化精粹,营造富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文化环境(一)创设本土红色文化特色主题长廊幼儿园方面可以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中,以本土红色元素为基础,改造幼儿园走廊,使其成为独有的红色文化走廊。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开展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开展

2 4 用本 土文 化资 源开展 探 究活动 可 以取得 良好
的教 学 效 果 。 现 代 教育 的 一 个 弊 端 就 是 太 过 重 视 理 论 ,
忽视 了实践 的作用 。 片面看重书本 知识, 就 只能教育 出
“ 书呆子 ” 式 的学生, 不但 毁 了学 生 , 也 造 成 了教 育 的 失 败 。孟 子 日 : “ 尽信 书 , 则 不 如 无 书 。” ( 《 孟子・ 尽 心 下》 )
脑, 在亲手 参与环境布 置的教育 过程 中, 获取 了新 的知
识经验 , 也 得 到 了能 力上 的 培 养 。 而 幼 儿 对 自 己 的布 置 的环 境 也 有 一 种 特 殊 的钟 爱 和 亲 切 感 ,这 样 会 激 发 幼 儿更充分地与环 境相互作 用。幼儿 通过主动 活动获得
( 来源 : 小作家选刊 ・ 教 育教 学 )



◎ 责编/ 欧阳 诗云 邮箱: 8 1 7 2 4 6 9 5 @ q Ⅱ . c 0 m ●■ —■ ■


利 用 本 土 文 化 资 源 促 进 幼 儿 园 主 题 探 究活 动 开
味 强调 书本 理论 , 奉 行“ 本本 主 义 ” , 教 条地 进行 教
展 的 原 因
学, 其教 学效果肯定不会 很理想 , 教 出来的学生 也必定
是不合格的 , 必将为社会 发展所淘汰 。 古人 云: “ 纸 上 得 来终觉浅 , 绝知此事要躬 行 。” 学 校 在 教 授 课 本 知 识 的
_ 圭 l l 夷 囊 稿 开 _
发展。 如 此 不 仅 能 从 小 培 养 幼 儿 的文 化 素 养 , 而 且 能 发 挥 本 土 文 化 资 源 在 现 代 教 学 应 用 中 的 价 值 。这 也 正 是 我 们 要 有 效 利 用 本 土 文 化 资 源 促 进 幼 儿 园 主 题 探 究 活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主题研学方案设计——以“上海市青龙镇航运文化寻迹”为例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主题研学方案设计——以“上海市青龙镇航运文化寻迹”为例

研学旅行一、研学活动设计背景及依据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1]。

研学旅行通过创设实践活动情境,设计有针对性的研学问题,让学生有趣味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研学旅行的兴起、基地建设和课程开发,是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2016年12月教育部联合10部委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研学旅行要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通过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扩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让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借助乡土地理的研学活动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乡土地理的特性决定了乡土地理是开展研学旅行的基础课程。

通过研学旅行学习乡土地理,将地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原理在生活中印证,使抽象的知识原理具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这也符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的使学生“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2]。

尽管乡土地理教学与研学旅行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地位不断提高,但是运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设计研学旅行活动方案的成果还不够丰富。

如针对《上海市乡土地理》教材中上海航运文化重要地标“青龙镇”这一教学内容的研学旅行活动方案,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服务平台没有搜索到相关成果。

本文针对《上海市乡土地理》中“青龙镇”的相关知识点,从研学活动设计背景及依据、研学活动准备、研学活动内容设计、研学总结汇报等方面,设计“上海市青龙镇航运文化寻迹”主题式研学方案,以期丰富上海市乡土地理研学旅行内容,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上海的环境变迁和航运文化脉络,学习与感受生活中的地理,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开展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开展

教育界/ JIAOYUJIE2024年第5期(总第553期)幼儿教育▲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开展梁 娟【摘要】本土文化资源是当地特有的、具有历史传承性的资源,它们富含教育价值,是开展幼儿主题探究活动的良好素材,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

扬州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文章在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设计和实施主题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筛选适合中班幼儿开展的活动内容,生成有价值的主题线索,并将其与游戏进行有机整合,旨在提升幼儿对扬州本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从而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关键词】幼儿教育;本土文化;主题活动作者简介:梁娟(1977—),女,江苏省扬州市汶河幼儿园南区园。

主题活动具有贴近幼儿生活的特点。

中班的幼儿正处于探索周围世界、认识社会的重要阶段。

好学、好问,喜爱发现、探索有一定挑战性的事物是中班幼儿的特点。

在探究活动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

因此,教师可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其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挖掘本土资源,建构主题框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

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其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为主。

因此,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贴近幼儿的实际需要,契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

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入挖掘扬州本土文化,包括扬州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传统艺术等,将其作为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重要素材。

值得注意的是,首先,教师挖掘的本土文化资源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关注;其次,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不能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最后,要具有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本土资源教研活动(3篇)

本土资源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但如何有效地利用本土资源,发挥其教育价值,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本土资源的有效利用,我校特开展以“本土资源教研活动”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本土资源的认识,了解本土资源的内涵及价值;2. 探索本土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4. 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使教师深入了解本土资源的内涵及价值,为后续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2. 案例分享组织教师分享在本土资源应用方面的成功案例,相互借鉴、学习,共同提高。

3.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本土资源教学示范课,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4. 小组研讨分组讨论如何将本土资源融入教育教学,结合自身学科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5. 实践展示教师将研讨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进行实践展示,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四、活动流程1. 开幕式:介绍活动背景、目标及流程,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2.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为教师提供理论支持。

3. 案例分享:教师分享本土资源应用方面的成功案例,相互学习。

4.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本土资源教学示范课,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

5. 小组研讨:分组讨论如何将本土资源融入教育教学,设计教学活动。

6. 实践展示:教师将研讨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进行实践展示。

7. 总结交流:对活动进行总结,分享心得体会,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五、活动成果1. 教师对本土资源的认识得到提高,能够有效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2. 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学生受益匪浅;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4. 学生的文化自信得到增强,对本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怎样结合本土资源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

怎样结合本土资源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

怎样结合本土资源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是一种高效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探索和学习。

有效结合本土资源进行户外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还能促进幼儿对本土文化和环境的了解。

本文将介绍如何结合本土资源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

要充分利用本土的自然资源。

幼儿园周边的公园、花坛、田野等自然场景可以成为开展户外教学活动的理想场所。

在花坛中进行观察、采集和分类不同种类的花朵、叶子等植物,可以让幼儿亲身体验自然界的美妙和多样性。

在田野中,幼儿可以观察、比较不同季节的作物生长过程,学习有关农业和自然生态的知识。

要利用本土的文化资源。

每个地方都有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和节日活动,幼儿园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进行户外教学。

在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期间,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相关的活动,如包饺子、放风筝、扎染布艺等,让幼儿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可以邀请当地的文化艺术家来幼儿园进行现场教学,教授幼儿一些传统的工艺技巧和民俗知识。

要利用本土的社区资源。

社区中有许多资源可以作为幼儿园户外教学的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

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到这些场所进行参观和学习。

可以带幼儿到图书馆借阅适合他们年龄的图书,并指导他们进行阅读活动。

也可以带幼儿到博物馆观赏历史文物和展览,让幼儿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文化的底蕴。

要充分利用本土的人力资源。

每个社区都有许多具有特殊专长和技能的人,他们可以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

可以邀请农民来幼儿园进行农业知识的讲解和耕作体验;可以邀请艺术家来进行绘画和手工艺教学;也可以邀请体育教练来进行户外运动活动。

通过与这些人的互动,幼儿不仅可以学习到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意义。

有效结合本土资源开展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增加教育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通过利用本土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社区资源和人力资源,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本土文化和环境,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本土地理文化资源,开展探究性主题活动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并在各领域目标中多次提出要引导幼儿学会合作学习、主动参与、探究问题;强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资源,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社会是活教材。

根据幼儿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师资素质,挖掘南靖本土地理文化教育资源,开展探究性主题活动实验研究。

关键词:文化;主动参与;自由表达;资源
一、利用家乡本土地理文化,开发教育活动资源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故里南靖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这里有被誉为“世界建筑瑰宝的土楼群”,散落在青山绿水之间;有被称为“小西双版纳”的乐土雨林,似神秘的植物王国让人心旷神怡;有雄奇壮丽的鹅髻峰、螺洞迷宫的石门岩;还有野趣横生的虎伯寮原始森林、紫荆山森林公园、气势磅礴的树海瀑布、湖光山色的亨阳湖、潭瀑溪岩的美人照镜……景观处处,让人流连忘返。

所有这些名胜古迹,构成了一道道蔚为亮丽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蕴涵着无穷的教育资源。

这些家乡的本土文化、地理资源,如何成为适合幼儿学习、探究的资源呢?经过研究分析,我们把它归纳为:
1.艺术方面有芗剧、提线木偶、民歌民谣等;
2.节日方面有元宵节、火把节、三月三踏青等;
3.风味小吃方面有金山拉面、咸米香、糍粑、甜糕等;
4.社区方面有古建筑、名胜古迹、现代建筑新貌等。

这些资源蕴涵着许多文化艺术知识,又有浓厚的民俗风情,可以编制成许多主题网络。

这些网络由于主题有关各个要素和次要素组成。

每个主题的选择必须是幼儿感兴趣和需要的,能整合各个学科,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有效地促进改革幼儿发展。

我们利用大自然赐予的这些极富价值的资源带领幼儿走向户外,走进大自然,欣赏家乡的美景。

利用这些富含教育意义的自然资源,开展了“小小导游员”“雨林植物”“神奇的土楼”等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让幼儿感受了家乡山水的美丽,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也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

二、师生共同建构主题,引导幼儿主动参与
探究性主题活动中主题的产生,可以是幼儿自发生成的,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

无论哪一种,都应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主题为幼儿熟悉,幼儿就容易产生兴趣。

如:南靖土楼历史悠久,形状各异,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弧形、扇形、交椅形、曲尺形、马蹄形等,成千上万的土楼群,像“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长出的蘑菇”点缀在这片美丽的大地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斯·安德烈考察后称赞:“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

”如今形状各
异的土楼,它不但是一种奇特古建筑的标志,也成了幼儿建构游戏的活材料。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分析了土楼既是幼儿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又是本土文化教育的重要信息源,既有专家可请教,又容易获得所需要的资料。

于是师幼一起生成“南靖土楼群”这个主题,从它的起源、分布地区、种类、建筑材料等方面建立了主题网络图,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探索。

在探索中幼儿了解到许多有关土楼的知识,并掌握了简单的建构技能。

教师和幼儿一起建立了多个土楼建构区域,让他们运用多种材料积极学习建构,用它来练习说话、唱歌、讲故事,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极大地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要。

三、自由表达、共同分享、认真评价、及时反思
培养幼儿自主性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尊重幼儿的不同表达方式,倾听幼儿的“百种语言”,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主题活动中通过参观、访问、实验、探索,把自己所获得的新经验以图画、图表、游戏、故事、制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表现,并与同伴分享。

如:在“金山拉面”主题活动中,幼儿在探索制作拉面时,经过认真观察,他们能很耐心地团、揉、拉出面来,为了尊重幼儿这种内心语言与表达方式,教师积极为他们提供材料,并与幼儿一起布置“展台”,供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收集来的照片、图片,幼儿看到自己的探索成果,总是情不自禁地向同伴、教师、家长介绍,与大家交流、分享他的成功和快乐,而教师在整个活动中,注意记录幼儿在探索中的表现,组织幼儿在小组、班级开展互相评价和自我评
价,保存、整理幼儿的作品,记载幼儿活动的全过程,及时反思总结,为下一个活动方案作准备。

总之,利用本土地理文化资源,开展探究性主题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增强了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它鲜明地体现了“一切从孩子实际出发,把教育与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教育理念,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实验幼儿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