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诗词五首 雁门太守行》优质课教案_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

2、学习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

3、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学习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赏析本诗艺术特色,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

授课时数:一课时

课前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1)搜集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2)结合注释初读诗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完成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述故事,引入《雁门太守行》。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唐朝的某一天,一位18岁的少年从近郊昌谷来到城中,带着自己的作品拜谒韩愈。因正值酷暑,韩愈倦极思睡,衣带已解,闻报后想推辞不见,可是一打开诗卷,立马就来了精神,首篇《雁门太守行》的开首两句就使得韩愈惊叹不已。他立即束带出见,请少年到室上座。他们叙说良久,大有相见恨晚之势。

这位少年是谁呢?(李贺)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李贺及他的《雁门太守行》。

二、解诗题。

1、过渡语:要赏析一首诗歌,首先我们得来解诗题。

从课本中哪个部分可以得到关于题目的提示?(课下注释1)

(大屏幕出示)“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明确:从体裁上来看,这是一首乐府诗。

2、过渡语:相传这首诗写于李贺17岁时,如此年轻的李贺为什么要写下这首流传千古的边塞诗呢?

插入诗歌背景介绍:(大屏幕显示)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这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战争的诗。

明确:从题材上来看,这是一首边塞诗。

过渡语:让我们走进诗歌的字里行间,看看年轻的李贺到底在诗中写了些什么。

三、读诗韵。

1、观看朗诵视频。

2、生自由读朗读,读准字音。

3、请生读,再请一人评价,师纠正字音。

4、师提问:七言诗的节奏一般为?(明确:四三或二二三)

5、齐读,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清节奏。

过渡语:我们已经读准了字音,读清了节奏,如何能读出情感来呢?这就需要建立在了解诗歌含义的基础上。

四、明诗意。

1、请生展示课前预习成果,解读诗歌所写内容。

明确: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将士们抱着誓死的决心投入战斗,为的是报答君主的恩情。

2、根据学生展示,明确诗歌结构:

(以一天之内的三个时间点为线索,写了三个画面,前三联每联刻画一个画面)

三个画面:一个在白天,表现敌军云集而来,官军戒备森严;(板书:白天战前对峙)一个从白天到黄昏,表现战争的惨烈;(板书:黄昏战后惨况)

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板书:深夜突袭敌军)尾联是诗歌的主旨句,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3、这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歌,请同学们带着对诗意的理解齐读此诗。

五、品诗情。

过渡语:这虽然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歌,但全诗并没有一句是直接描写交战场景的,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作者用浓烈凝重但并不张扬的色彩“黑”、“金”“紫”“红”勾画出苍茫悲壮的画面,加上“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

1、师示范赏析。

老师最喜欢的是诗歌首联中的“压”字,它在诗中是逼近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的境况,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画线部分ppt展示)

所以第一句应该重读“压”字,用低沉的声音和缓慢的节奏读出两军对峙时的紧张之感。

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个句子?请仿照示例赏析诗歌。

示例:我喜欢诗中的(文中的字/词/句),它的含义是

,运用了的手法(如没有可省略这一步),形象地写出了

,渲染了/表达了。

活动:生自己完成赏析,再与小组同学讨论完善。(5分钟)

3、请生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板书诗歌所使用的手法并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朗读明确:一、二句“紧张,壮烈”;

中间四句“凝重,悲壮”;

最后两句“坚定,豪迈”。

生分析完毕后在对诗歌有更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齐读此诗。

4、介绍作者:

过渡语:其实李贺并没有经历过战场杀敌的生活,此诗全凭他的想象写成。为何光凭想象,李贺就能写成如此想象奇特、色彩斑斓的诗篇来呢?让我们来走近李贺,了解一下他的生平。(ppt显示李贺生平)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

7岁时,李贺酷爱诗书,文思敏捷,很早便诗名远播。

21岁时,李贺通过河南府试,获“乡贡进士”资格。他一心想建功立业,但遭对手毁谤,被剥夺考进士资格。

27岁时,李贺由于颠沛流离,郁郁寡欢,英年早逝。

现存诗两百多首,所写诗歌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色彩斑斓、风格怪异,自成一派,被人称之为“长吉体”。

5、这首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忠君、报国。

6、年少的李贺心怀“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豪情,年迈多病的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你

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师引导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启示。

六、悟方法。

回顾本课赏析诗歌的方法:

一解诗题;

二读诗韵;

三明诗意;

四品诗情。

七、作业布置。

用本节课所学的诗歌赏析方法解读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

南园①十三首·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②,收取关山五十州③。

请君暂上凌烟阁④,若个书生万户侯⑤?

注释:

① 南园:泛指作者昌谷故居以南一大片田畴平地。杨其群《李贺咏昌谷诸诗中专名考》谓:“原”与“园”二字义可相通,凡李贺宅南“可种谷给食”的大片平地,均可称为“南原”,亦称“南园”。

②这是组诗中的第五首。吴钩:一种头部呈弯钩状的佩刀。

③五十州:指当时被藩镇所占领割据的山东及河南、河北五十余州郡。

④暂上:一上,试上。凌烟阁:唐代旌表功臣的殿阁。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为表彰太原首义和秦府功臣,命阎立本绘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画像于凌烟阁。

⑤若个:哪个。万户侯:受封食邑达一万户的侯爵,借指高位厚禄。

板书设计:

雁门太守行李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