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单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单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摘要
目的
总结真实世界中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应用经验。
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处方沙库巴曲缬沙坦的13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病因分为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力衰竭两组,比较组间流行病学资料、治疗方案、实验室检查、超声心脏结构和功能;随访3个月后沙库巴曲缬沙坦剂量滴定情况及安全性,观察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心力衰竭死亡和心力衰竭再入院)发生情况。
结果
入选患者平均年龄(55.1±16.4)岁,心力衰竭病程0.3~30年,其中男性82例(60.7%),既往高血压57例(42.2%),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11例(82.2%),平均左室射血分数34.9%±9.4%。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组89例,发病年龄[(49.8±15.6)岁比(65.2±12.8)岁]、基线收缩压[(111.7 ±22.6)mmHg比(121.8 ±20.3)mmHg]和左室射血分数(33.6%±9.3%比37.5%±9.1%)均低于缺血性心力衰竭组(46例),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高于缺血性心力衰竭组[(65.1±9.5)mm比(60.8±
7.1)mm](均为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起始剂量为17、50、100、150和200 mg/d的患者分别为1、32、66、2和34例。中位随访4.0个月,7例失访,10例停药,45.9%的患者沿用起始剂量,40.7%的患者药物加量,仅8例达到400 mg/d的靶剂量。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起始剂量、耐受剂量、短期心原性死亡和心力衰竭再入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
在真实世界中,本中心处方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患者以非缺血性心力衰竭较多见,且与缺血性心力衰竭同样对药物耐受良好;绝大部分用药患者未能达到靶剂量。
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脑啡肽酶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的抑制剂,能有效改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1],已被指南推荐作为此类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2,3]。截至2019年1月,我们已积累了100余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沙库巴曲缬沙坦使用经验,现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短中期预后情况。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并处方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及流程参考2018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3]。心肌病分型参考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肌病分类专家共识[4]。根据基线资料心力衰竭原因将
患者分为缺血性心力衰竭组和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组。排除标准:(1)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期间开始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患者;(2)服药时间<7 d;(3)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中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患者。本研究所有病例资料采用问卷收集并匿名,经北京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豁免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症状体征、心力衰竭病因、并存疾病、治疗方案、常规实验室检查、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心肌酶结果。记录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双平面法(Simpson 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定义参考指南[5],并根据E/A(二尖瓣尖舒张早期前向峰速度/二尖瓣舒张晚期前向峰速度)及E/e’(二尖瓣尖舒张早期前向峰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期纵向峰速度)进行分级:轻度:E/A≤0.8,左室松弛功能减低;中度:E/A 0.8~2.0,E/e’10~14,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重度:E/A>2,E/e’>14,左室限制性舒张功能减低。
1.3 随访和研究终点
所有患者采用门诊+电话随访形式,每1~3个月随访1次。终点事件定义为至少连续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3个月后,截至随访结束所发生的心原性死亡和心力衰竭再入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通过Kaplan-Meier分析组间无事件生存率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选患者临床特征
共入选处方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5例,男性82例(60.7%),年龄17~99岁,心力衰竭病程0.3~30年。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24例、Ⅱ级61例、Ⅲ级32例和Ⅳ级18例,平均LVEF 34.9%±9.4%。合并左室舒张功能降低的患者79例(58.5%)。心力衰竭病因主要为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扩张型心肌病,见表1。根据心力衰竭原因将患者分为缺血性心力衰竭组46例和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组89例。与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组比较,缺血性心力衰竭组患者的年龄更大、收缩压更高、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比例更高,血清肌酐和血钾水平较高,LVEDD、LVESD较低和LVEF、LVFS较高,左室舒张功能降低比例较高,螺内酯使用比例较低,见表2、表3。
表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分布
表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