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经典案例分析演示教学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经典案例分析(精选课件)

病理生理学经典案例分析(精选课件)

病理生理学经典案例分析亚健康状态-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某男,33岁,工作勤奋,经常加班,甚至到深夜,久而久之,他逐渐感觉周身疲乏无力,肌肉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未发现阳性体征和检验结果。

ﻫ分析题:1、请问他的身体状况处于何种状态?ﻫ2、是否需要治疗?参考答案:1、处于亚健康状态。

2、因为他在体检后没有发现疾病的存在,但又有疲劳、食欲不振等表现,并不属于健康状态,所以他是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个体不需要治疗,但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如适当休息、放松、增加睡眠等逐步消除这些症状,使机体早日恢复健康。

细胞凋亡-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者,王某,男 ,4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连续化疗8周,自觉症状减轻,但食欲减退,轻度脱发,有低热.抽血,分离淋巴细胞作DNA琼脂糖电泳,常规透射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发现:DNA电泳谱呈梯状条带;电镜检查发现:细胞皱缩,胞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核固缩;核酸内切酶活性显著增强。

分析题:病人淋巴细胞发生什么病理改变?为什么?参考答案:ﻫ病人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改变,依据是DNA琼脂糖电泳、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病例分析王某,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4天入院。

发病以来,每天腹泻6~8次,水样便,呕吐4次,不能进食,每日补5%葡萄糖溶液1000ml,尿量减少,腹胀。

..体检:精神萎靡,体温37。

5℃(肛)(正常36.5-37。

7℃),脉搏速弱,150次/分,呼吸浅快,55次/分,血压86/50mmHg(11。

5/6。

67KPa),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凉。

.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血清K+3。

2mmol/L。

问:该患儿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参考答案:患儿发生了低渗性脱水和低钾血症。

一、低渗性脱水: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4天后才入院,大量失液、只补水,因此从等渗性脱水转变为低渗性脱水.2、体检: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为脱水貌的表现。

病理生理学案例分析

病理生理学案例分析

病理生理学案例分析在医学领域中,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通过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探讨病理生理学的相关知识。

案例介绍:患者_____,男性,55 岁,因“反复咳嗽、咳痰 10 年,加重伴呼吸困难 2 天”入院。

患者 10 年前开始出现咳嗽、咳痰,多于秋冬季节发作,每年持续 3 个月以上。

2 天前,患者因受凉后咳嗽、咳痰症状加重,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遂来我院就诊。

体格检查:体温 375℃,脉搏 110 次/分,呼吸 28 次/分,血压130/80 mmHg。

神志清楚,端坐呼吸,口唇发绀。

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双肺下界移动度减小,双肺可闻及大量干湿啰音。

心界不大,心率 110 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

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 12×10⁹/L,中性粒细胞 85%。

血气分析:pH 730,PaO₂ 50 mmHg,PaCO₂ 70 mmHg。

胸部 X 线检查:双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增加。

初步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理生理学分析:1、通气功能障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长期的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气道平滑肌痉挛,气道管腔狭窄。

同时,气道重塑使气道壁增厚、纤维化,进一步加重了气道阻塞。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肺泡通气不足:由于气道阻塞,肺泡通气量减少,导致肺泡内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2、换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障碍:长期的慢性炎症破坏了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使气体交换的面积减少,同时肺泡间隔增厚,影响了气体的弥散。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部分肺泡因气道阻塞而通气不足,但血流未相应减少,导致通气血流比例降低,形成无效腔样通气。

而部分肺泡因肺毛细血管受压、闭塞等原因血流减少,但通气正常,形成功能性分流,这些都加重了缺氧。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目录一、病例介绍 (2)二、病理生理学原理分析 (3)1. 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4)(1)病理生理学机制概述 (6)(2)相关生理指标变化分析 (7)2. 疾病进展的病理生理学过程 (8)(1)病理过程描述 (9)(2)生理病理相互作用分析 (11)三、病例分析重点问题解析 (11)1. 关键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点 (12)(1)关键诊断依据梳理 (14)(2)常见鉴别诊断点讨论 (14)2. 治疗方案的选择与评估依据 (15)(1)治疗方案选择依据说明 (16)(2)治疗效果评估标准介绍 (18)四、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19)1. 实验室检查项目介绍 (20)(1)实验室常规检查项目结果解读与分析 (21)(2)特殊检查项目对诊断的辅助作用分析 (22)2. 实验室检查与病理生理学关系探讨 (23)五、病例讨论与总结归纳要点提示 (24)一、病例介绍本病例分析涉及一位患者,我们将其称为患者X。

患者X的病理生理学情况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我们深入探讨和理解相关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并逐渐加重。

查体可见患者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不振。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血液系统异常,可能涉及多种生理指标的改变。

在影像检查方面,肺部影像出现异常阴影或肝脾肿大等异常现象。

综合各项信息分析,我们认为该患者可能存在某方面的病理性变化。

这种变化涉及到某种特定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可能与基础疾病恶化或新发病变有关。

为了更好地了解病情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我们需要对该病例进行深入的病理生理学分析。

该病例所涉及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多个系统的问题,涉及到免疫系统、代谢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变化。

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需要充分了解其病理生理过程及其发展变化。

在接下来的病例分析中,我们将逐一探讨患者可能存在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对患者临床表现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病理生理学案例版呼吸衰竭78页PPT

病理生理学案例版呼吸衰竭78页PPT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 Nhomakorabea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病理生理学案例版呼吸衰竭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病理生理学PBL教学案例一分析

病理生理学PBL教学案例一分析

病理生理学PBL教学案例一分析案例中的张某,感到疲惫无力。

第一次是在得了急性肠胃炎后,由于肠胃炎引起的较频繁呕吐腹泻,进食少,使得张某血钾大量丢失,而同时又无法得到很好的补充。

由此引发张某的低钾血症。

从张某第一次去医院就诊时所作的常规检查也可辅助判断。

张某白细胞数偏高,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增加,这应该是急性肠胃炎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

而血钾浓度偏低,则提示张某有低血钾症。

心电图的表现,更可以证明这一点。

而后,由于积极地治疗,胃肠炎得到控制,四肢无力得到改善。

但让存在食欲不振,常出现恶心,腹胀甚至呕吐。

胃肠炎的情况既然已经得到控制,那张某存在的胃肠道不适的表现,就存在其他原因。

由第二次入院检查,可以提示张某仍存在低钾血症,且情况较为严重。

从医生的问话,及张某父母的临床表现,我们可以猜测。

张某,及其父母是由于长期大量食用棉籽油,导致的低钾血症。

据一些资料表示,近二三十年来,在我国某些棉产区出现一种低血钾麻痹症,在一些省内又被称为“软病”。

其临床主要特征是四肢肌肉极度软弱或发生弛缓性麻痹,严重者常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血清钾浓度明显降低。

往往在同一地区有许多人发病。

病因与食用粗制生棉籽油有密切关系。

粗制生棉油是农村一些小型油厂和榨坊生产的。

这些厂的生产工艺不合规格。

棉籽未经充分蒸炒甚至未曾脱壳就用来榨油,榨出的油又未按规定进行加碱精炼。

因此棉籽中的许多毒性物质存于油中。

与“软病”的发生和随后的一系列研究,都是棉酚导致的。

而张某及其父母,在之后应当尽快恢复饮食,不食用或者少量食用棉籽油。

同时按照医生嘱咐,定时定量口服补钾,不宜操之过急。

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及范例展示,助力学生深入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生理机制

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及范例展示,助力学生深入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生理机制

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及范例展示,助力学生深入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生理机制Pathophysiology Teaching Design ExampleIntroduction:Pathophysiology is a critical subject in medical education, as it focuses on understanding the changes that occur in the body due to disease processes. Effective teaching design is essential to ensure students grasp the complex concepts and develop a strong foundation in this field.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present a teaching design example for pathophysiology.Teaching Objectives:1.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normal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body.2. To enable students to identify and explain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that occur in various diseases.3. To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4. To promot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amongstudents through group activities and discussions.Teaching Methods:1. Lectures: The instructor will deliver lectures using multimedia presentations to explain the normal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and the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diseases. The lectures will be supplemented with visual aids, case studies, and real-life examples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2.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Students will be divided into small groups and given case scenarios related to specific diseases. They will be required to analyze the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discuss possible treatment options, and present their findings to the class. This approach encourages active learning,problem-solving, and teamwork.3. Laboratory sessions: Practical sessions will be conducted to demonstrate laboratory techniques used in diagnosing and monitoring diseases. Students will have hands-on experience in analyzing blood samples, performing tests, and interpreting results. This hands-on approach enhances understanding and helps students connect theoretical knowledge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s.4. Interactive discussions: Regular class discussions will beheld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 share their thoughts, and engage in debates. This promotes critical thinking and allows students to explor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pathophysiology.Assessment:1. Written examinations: Periodic written exams will assess students' knowledge of pathophysiology, including their understanding of normal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and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diseases.2. Group presentations: Students will be evaluated based on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and present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in specific diseases.3. Practical assessments: Laboratory sessions will include practical assessments to evaluate students' proficiency in performing diagnostic tests and interpreting results.Conclusion:This teaching design example for pathophysiology aim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lectures, problem-based learning, laboratory sessions, and interactive discussions. It promotes active learn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collaboration among students. Byimplementing such a design, educators can ensure that students develop a strong foundation in pathophysiology and arewell-prepared for clinical practice.中文回答:病理生理学教学设计范文介绍:病理生理学是医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学科,它着重于理解由疾病过程引起的身体变化。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doc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doc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一、病例思考(水电)患者女性,16岁,因心慌、气短1年,咳嗽、咯血、腹胀和尿少2周入院。

入院后经各种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功能?级,肺部感染。

实验室检查:血K+4.6mmol/L,Na+144mmol/L,Cl-90mmol/L,HCO- 329mmol/L。

住院后给予强心、利尿(氢氯噻嗪25mg/次,3次/日)、抗感染治疗,并进低盐食物。

治疗7天后,腹胀、下肢浮肿基本消失,心衰明显改善。

治疗18天后,心衰基本控制,但一般状况无明显改善,且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嗜唾、全身软弱无力、腹胀、恶心、呕吐、不思进食及尿少等,并有脱水现象;血 K+2.9mmol/L,Na+112mmol/L,Cl-50.9mmol/L,HCO- 335.7mmol/L。

立即给予静脉补充含氯化钾的葡萄糖盐水。

5天后,一般状况明显好转,食欲增加,肌张力恢复,尿量亦逐渐正常;血K+4.4mmol/L,Na+135mmol/L,Cl-91mmol/L,HCO-330mmol/L。

讨论题:1、引起患者出现低血钾、低血钠的原因有哪些,出现低血钾、低血钠的原因为:(1)由于长期利尿药的应用,抑制了髓袢升支对Na+、Cl-的重吸收,进入远曲小管、集合管的NaCl增多,Na+-K+交换增加,尿的流量、流速增加促使K+、Cl-的排出;(2)同时脱水致血容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促使K+的排出;(3)患者恶心、呕吐可从胃液中丢失K+;(4)患者食欲不好、低盐饮食,钾和钠的摄入减少。

2、哪些症状与低血钾有关,说明其理由。

为什麽需补钾5天后病情才好转,(1)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全身软弱无力、腹胀等症状,提示与低血钾有关;(2)理由是低血钾引起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降低,其机制是由于细胞外K+减少,使Em负值增大,Em—Et间距加大,即出现超极化阻滞状态,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降低。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还与缺钾影响糖代谢,使ATP生成减少以及Na+-K+-ATP酶活性下降有关。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2)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2)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引言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生理学基础的分支学科。

通过对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相关的生理过程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本质和机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的病例,以病理生理学的角度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病例描述患者X,女性,60岁,无特殊过敏史,主诉右上腹疼痛2个月,伴有恶心、呕吐。

经身体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增大、肝功能异常。

分析步骤步骤一:病理变化的描述根据患者的主诉和检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患有肝脏疾病。

肝脏增大、肝功能异常是肝病常见的病理变化。

步骤二:病理生理学机制通过分析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1.肝脏增大:肝脏增大可能是由于肝细胞的增生或转化为肿瘤细胞导致。

肝细胞的增生可能是对外部刺激(如病毒感染、药物中毒)的反应,也可能是由于肝脏功能失调而导致的代偿性增生。

2.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可能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导致,包括肝细胞坏死、纤维化和肝纤维化等。

肝细胞受损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药物中毒、肝脏缺血等原因导致。

步骤三:病因分析针对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可以进一步分析潜在的病因:1.病毒感染:肝病的常见病因之一是病毒感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

这些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受损和功能异常。

2.药物中毒:某些药物具有肝毒性,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肝脏病变。

例如,乙酰氨基酚、四环素等药物都以肝毒性为主要不良反应。

3.肝脏缺血:肝脏缺血可以由于血液供应不足或血流阻断引起。

这可能是由于肝动脉、门静脉或其分支的狭窄、栓塞等引起。

步骤四:诊断和治疗针对病例的分析结果,可以提出以下的诊断和治疗方案:1.诊断: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如肝功能、肝脏超声等),可以初步诊断患者可能患有肝病,具体病因需要进一步明确。

2.治疗:对于明确的病因,应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课件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课件
详细描述
疾病发生机制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包括病因、发病过程、病理生理 变化等。通过对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本质,为预防和治 疗提供科学依据。
疾病发展过程
总结词
描述疾病的演变过程
详细描述
疾病发展过程是指疾病从发生到发展的整个过程,包括疾病的起始、进展、转归 等阶段。了解疾病发展过程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控制疾病的发展,减轻 患者的痛苦。
01
病例讨论与思考
病例讨论问题
01
02
03
04
病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是什么?
病例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
病例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
病例的预后判断标准是 什么?
相关知识点回顾
01
02
03
04
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和过程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病例对临床实践的启示
提高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加深对 病理生理学的理解
了解疾病的预后判断标准,为患者提 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掌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 床诊疗水平
增强医生对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意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 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病例介绍 • 病例病理生理分析 • 病例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 • 病例预后与随访 • 病例讨论与思考
01
病例介绍
病例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张三
职业:商人 籍贯:中国

病理生理讨论病例一ppt课件

病理生理讨论病例一ppt课件
高渗性脱水,即水和钠同时丧失,但缺水多于缺钠, 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又称原发 性缺水。当缺水多于缺钠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抗利 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10
3.阐述该病人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与尿钠变化的机制。
高渗性脱水的原因与机制:
1.摄水量不足 (1)不能饮水 (2)渴感障碍 (3)水源断绝
病理生理学病例一分析与讨论
六月花
病例回顾(病例一):
某男性患者,因呕吐、腹泻伴发热4天住院。患 者自述虽口渴厉害但饮水即吐。 体格检查:
体温 38.2 ℃,呼吸、脉搏正常,血压 14.7/10.7kPa(110/80mmHg),有烦躁不安,口唇干 裂。尿量约700ml/d。 实验室检查:
血清钠151mmol/L,尿钠25mmol/L
丧失大量消化液、汗液后,只补充水分而没有补 充电解质Na+,造成细胞外液低渗,是病情不见好转 反而恶化的原因;
补液量应为生理需要量+继续损失量+累计损失 量,3000ml/d不足以满足补液需要,发热导致皮肤蒸 发水增多,呕吐腹泻未纠正。
7
2.为什么该病人治疗后不见好转? 应如何补液?
治疗经过:情况不见好转,反而面容憔悴,软 弱无力,嗜睡,浅表静脉萎陷,脉搏加快
(4)实验室检查:血清钠151mmol/L 高于150mmol/L 的正常标准,且血浆渗透压(Na
离子浓度+10)×2 =320mmol/L >310mmol/L ,
综上分析,可诊断为高渗性脱水。 6
2.为什么该病人治疗后不见好转? 应如何补液?
治疗经过:给予静脉滴注5% 葡萄糖溶液(3000ml/d )和抗生素等
晚期和重症患者: 可因血容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多而致尿钠含量减少。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病例概况:患者是一名55岁的男性,主诉胸闷、气急,活动耐量下降。

患者平时体力劳动为主,有吸烟史十余年。

体格检查时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率110次/分,呼吸频率24次/分,血压140/90mmHg。

心肺听诊未见异常。

病例分析:根据患者主诉和体格检查结果,我们可以考虑到患者可能存在心血管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冠状动脉内壁发生斑块,导致冠状动脉腔狭窄和/或堵塞的一种疾病。

它是冠心病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在本病例中,由于患者有吸烟史和体力劳动为主,他的冠状动脉可能已经受损,出现了粥样斑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内腔狭窄,影响到心肌的血供。

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的加重,心肌的氧供需平衡失调,导致了心绞痛的发作。

患者的胸闷和气急是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

此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心肌缺血,然后导致心肌纤维坏死。

这种坏死的程度可以通过心肌标志物(如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MB等)来评估。

在这个病例中,我们可以考虑测量这些标志物来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

此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还可能导致冠脉血栓形成。

当斑块破裂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会接触到致病斑块的组织成分,形成血栓。

当血栓阻塞了冠状动脉腔时,会导致心肌梗死。

这在体格检查中未见异常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将该病例列为可能先前发生的心肌梗死。

最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通过心肌收缩功能减弱的机制还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血液通过冠状动脉的供氧不足导致心肌受损,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

这可能是患者活动耐量下降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可以考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其症状的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

为了进一步确认诊断和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我们可以考虑进行心电图、心肌标志物检测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等进一步的检查。

总结:。

病理生理学精彩资料案例解析分析

病理生理学精彩资料案例解析分析

亚健康状态-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某男,33岁,工作勤奋,经常加班,甚至到深夜,久而久之,他逐渐感觉周身疲乏无力,肌肉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未发现阳性体征和检验结果。

分析题:1、请问他的身体状况处于何种状态?2、是否需要治疗?参考答案:1、处于亚健康状态。

2、因为他在体检后没有发现疾病的存在,但又有疲劳、食欲不振等表现,并不属于健康状态,所以他是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个体不需要治疗,但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如适当休息、放松、增加睡眠等逐步消除这些症状,使机体早日恢复健康。

细胞凋亡-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者,王某,男,4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连续化疗8周,自觉症状减轻,但食欲减退,轻度脱发,有低热。

抽血,分离淋巴细胞作DNA琼脂糖电泳,常规透射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发现:DNA电泳谱呈梯状条带;电镜检查发现:细胞皱缩,胞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核固缩;核酸内切酶活性显著增强。

分析题:病人淋巴细胞发生什么病理改变?为什么?参考答案:病人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改变,依据是DNA琼脂糖电泳、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病例分析王某,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4天入院。

发病以来,每天腹泻6~8次,水样便,呕吐4次,不能进食,每日补5%葡萄糖溶液1000ml,尿量减少,腹胀。

体检:精神萎靡,体温37.5℃(肛)(正常36.5-37.7℃),脉搏速弱,150次/分,呼吸浅快,55次/分,血压86/50mmHg(11.5/6.67KPa),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凉。

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血清K+3.2mmol/L。

问:该患儿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参考答案:患儿发生了低渗性脱水和低钾血症。

一、低渗性脱水: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4天后才入院,大量失液、只补水,因此从等渗性脱水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病理生理病例讨论PPT学习教案

病理生理病例讨论PPT学习教案
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34.2μmol/L,谷丙转氨酶(SGPT)180 U,白 蛋白33g/L,甲胎蛋白(AFP) 阳性。
入院后给予保肝、利尿、对症及支持治疗。连续3天大剂量应用速尿 利尿并放腹水后,病人出现乏力加重,尿量减少(24小时350毫 升),神志恍惚,扑翼样震颤阳性,查血清[K+]为3.0 mmol/L。 遂停止应用强效利尿剂,暂停放腹水,经静脉补液、补钾,输 注葡萄糖和谷氨酸钠,酸性溶液灌肠,限制蛋白饮食等治疗措 施抢救2天后,病人神志逐渐清楚,病情好转。
第12页/共14页
谢谢观看,请多指点
第13页/共14页
一期:轻微的神经精神症状 二期:上述症状加重 三期:明显的精神错乱、昏睡 四期:进入昏迷阶段
第9页/共14页
神志恍惚的机制:
肝功能不全 氨的清除能力下降 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碱中毒 氨的生成增多 血氨升高 门体侧支循环的建立 部分氨直接进入体循环
神志恍惚
神经中枢功能紊乱
脑内乙酰胆碱,谷氨酸等兴奋性神经 递质 γ-氨基丁酸,谷氨酸钠等抑制性神经 递质
第5页/共14页
甲胎蛋白(AFP) 阳性 综上查体结果,该患者肝的代谢、合 成、解 毒、分 泌、生 物转化 和免疫 等功能 障碍, 考虑其 有肝功 能不全 。
临床上主要作为原发性肝 癌的血清标志物,用于原发性 肝癌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第6页/共14页
思考题:
1.患者入院3天后出现的主要病理生理 改变是 什么?
肝内雌激素灭活障碍,体内雌激素水 平升高 ,小动 脉末梢 扩张可 致蜘蛛 痣。
巩膜深度黄染表示有黄疸,肝 功能不全可致胆色素代谢障碍 ,高胆红素血症。
表示有腹水
第3页/共14页
肝功能不全时腹水形成的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生理学经典案例分析亚健康状态-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某男,33岁,工作勤奋,经常加班,甚至到深夜,久而久之,他逐渐感觉周身疲乏无力,肌肉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未发现阳性体征和检验结果。

分析题:1、请问他的身体状况处于何种状态?2、是否需要治疗?参考答案:1、处于亚健康状态。

2、因为他在体检后没有发现疾病的存在,但又有疲劳、食欲不振等表现,并不属于健康状态,所以他是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个体不需要治疗,但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如适当休息、放松、增加睡眠等逐步消除这些症状,使机体早日恢复健康。

细胞凋亡-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者,王某,男,4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连续化疗8周,自觉症状减轻,但食欲减退,轻度脱发,有低热。

抽血,分离淋巴细胞作DNA琼脂糖电泳,常规透射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发现:DNA电泳谱呈梯状条带;电镜检查发现:细胞皱缩,胞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核固缩;核酸内切酶活性显著增强。

分析题:病人淋巴细胞发生什么病理改变?为什么?参考答案:病人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改变,依据是DNA琼脂糖电泳、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病例分析王某,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4天入院。

发病以来,每天腹泻6~8次,水样便,呕吐4次,不能进食,每日补5%葡萄糖溶液1000ml,尿量减少,腹胀。

体检:精神萎靡,体温37.5℃(肛)(正常36.5-37.7℃),脉搏速弱,150次/分,呼吸浅快,55次/分,血压86/50mmHg(11.5/6.67KPa),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凉。

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血清K+3.2mmol/L。

问:该患儿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参考答案:患儿发生了低渗性脱水和低钾血症。

一、低渗性脱水: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4天后才入院,大量失液、只补水,因此从等渗性脱水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2、体检: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为脱水貌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130mmol/L)二、低钾血症: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钾摄入不足、消化道丢失钾(小儿失钾的主要途径是胃肠道);补葡萄糖使细胞外钾转移到细胞内。

2、体检:精神萎靡,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K+3.2mmol/L(<3.5mmol/L)等渗性脱水-病例分析病例摘要:男性患儿,2岁,腹泻2天,每天6-7次,水样便;呕吐3次,呕物为所食牛奶,不能进食。

伴有口渴、尿少、腹涨。

查体:精神萎靡,T37℃,BP11.5/6.67KPa(86/50mmHg),皮腹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心跳快而弱,肺无异常所见,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发凉。

化验:血清K+3.3mmol/L,Na+140mmol/L。

分析题:该患儿发生何种水、电解质紊乱?依据是什么?参考答案:1、等渗性脱水。

病史腹泻、呕吐;口渴、少尿;外周循环衰竭表现:心跳快弱、血压下降;脱水征:皮肤弹性下降、两眼凹陷、前囟下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精神萎靡;脱水热;Na+140mmol/L。

2、低钾血症。

病史腹泻、呕吐;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血清K+3.3mmol/L。

低钾血症-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李某,女,37岁,患糖尿病半年,近三天食欲减退,呕吐频繁,精神萎靡不振,乏力。

今日出现神智不清急诊入院。

查体:浅昏迷、呼吸深大,BP10.7/8.53KPa(80/64mmHg),键反射减弱。

化验:尿常规:蛋白(+),糖(+++),酮体(+)。

入院后注射胰岛素72单位,并输入0.9%盐水及乳酸钠,患者神志逐渐清醒,但有烦躁不安,并出现心律不齐。

查心电图出现T波低平,频繁室性早搏,查血K+2.0mmol/L,Na+141mmol/L。

分析题:1、患者主要发生了哪种水电解代谢紊乱?2、试分析发生原因?参考答案:1、主要发生了低钾血症。

病史、应用胰岛素、酸中毒,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都支持低钾血症。

2、糖尿病大量应用胰岛素→细胞外钾移向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钾移向细胞内、肾排钾增多。

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某慢性肺心病人,其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7.40,PaCO267mmHg(8.9kPa),HCO3-40mmol/L,血Na+140mmol/L,Cl-90mmol/L。

分析题::该分析患者发生了何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参考答案:患者同时存在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根据病史和PaCO2指标可推测存在呼吸性酸中毒。

根据病史,肺心病发生缺氧可发生乳酸性酸中毒,但根据AG值测定AG=140-(90+40)=10mmol/L,可排除该患者有代谢性酸中毒。

根据病人pH值在正常范围,可推测病人发生了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或者病人发生了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若是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则HCO3-代偿升高的值应等于实测值,若患者合并有代谢性碱中毒,则实测值应大于HCO3-代偿升高的值。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HCO3-的预计值应等于:HCO3-=24+ HCO3-=24+ 0.4×ΔPaCO2±3=24+0.4×(67-40)±3=24+(10.8±3)=31.8-37.8mmol/L因为实测HCO3-为40mmol/L,高于预测范围的最高值,说明患者除存在呼吸性酸中毒外,还存在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某冠心病继发心力衰竭患者,服用地高辛及利尿药数月。

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显示:pH7.59,PaCO2 30mmHg(3.99kPa),HCO3-28mmol/L,分析题::试分析该患者发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参考答案:患者pH为7.59,明显高于7.45,存在碱中毒。

引起pH上升有两种可能性:PaCO2原发性减少引起呼吸性碱中毒;HCO3-原发性升高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本例患者既有PaCO2下降,又存在HCO3-增高,故患者有可能两种情况均存在。

根据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代偿调节的规律,当PaCO2原发性减少引起呼吸性碱中毒时,HCO3-则应代偿性减少,低于24mmol/L的正常水平,该患者实际HCO3-为28mmol/L,故存在代谢性碱中毒;当HCO3-原发性增高引起代谢性碱中毒,PaCO2则应代偿性增高,其数值应高于40mmHg(5 .55kPa)的正常水平,该患者实际PaCO2为30mmHg(3.99kPa),故存在呼吸性碱中毒。

三重型酸碱平衡紊乱--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某肺心病、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用利尿剂、激素等治疗,血气及电解质检查为::pH7.43,PaCO261mmHg,[HCO3-]38mmol/L,血[Na+]140mmol/L,[CL-]74mmol/L[K+]3.5mmol/L。

分析题::此患者发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参考答案:分析:该患者PaCO2原发性升高,为慢性呼吸性酸中毒,计算代偿预计值为:Δ[HCO3-]↑=0.35ΔPa CO2±3=0.35(61-40)±3=7.45±3代偿预计值为:正常[HCO3-]+Δ[HCO3-]=24+(7.45±3)=31.45±3,而实际测得的[HCO3-]为38mmol/L,大于代偿预计值,因此肯定有另外的一种碱中毒,即代谢性碱中毒的存在。

那么有没有代谢性酸中毒呢?用AG值可以分析:AG=[Na+]-[CL-]-[HCO3-]=140-38-74=28,明显升高,因此可判断代谢性酸中毒的存在。

最后得知此患者发生了:呼酸、代酸、代碱三重型的酸碱平衡紊乱。

缺氧-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患者李某,入院后进行实验室检查各血氧指标为:PaO2 97mmHg,PvO2 60mmHg,血氧容量10.8ml/dl,动脉血氧饱和度97%,动静脉血氧含量差2.8ml/dl。

分析题:此患者可有何种类型缺氧?为什么?参考答案:血液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

1、血液性缺氧:因为血氧容量降低,正常值为20ml/dl。

2、组织性缺氧:因为PvO2升高、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

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朱某,男,47岁,3天前开始发热,体温38℃左右,伴咽喉痛、鼻塞及咳嗽,无呕吐与腹泻。

体检:体温38.2℃,咽部充血。

心律齐,心率90次/分,无杂音闻及。

两肺呼吸音清晰。

腹平软无压痛。

肝脾未扪及。

分析题:该患者发热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检,患者最大可能是发生了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尤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

患者常在受凉、疲劳等诱因作用下,机体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使原已存在于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大量繁殖,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细菌等作为发热激活物,使机体产生内生性致热原,进而导致机体发热。

发热-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某女,33岁,妊娠晚期因大叶性肺炎入院,曾有心肌炎病史。

发热39℃2小时,心率120次/分。

分析题:试讨论该病人是否需要采取解热措施,如需要可采取哪些方法?参考答案:需要解热。

因曾有心肌炎病史,且心率已达120次/分。

可采取以下措施:1、控制原发病:积极治疗大叶性肺炎;2、物理降温:酒精擦浴等。

3、药物解热4、支持治疗:补充营养、维生素等。

失血性休克(一)-病例分析某女,29岁,因车祸头部及肢体多处创伤,并伴有大量出血(估计1200ml),经清创手术及输血(500ml)、输液(生理盐水1000ml)处理后血压一直不能恢复,处于半昏迷状态,采用人工呼吸、心电监护,同时用2mg去甲肾上腺素静脉缓慢滴注,最高浓度达8mg。

最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问:1、该患者应属何种休克?2、你认为该患者处理措施是否合理?为什么?参考答案:1、属失血性休克。

2、处理措施不合理。

原因:虽然去甲肾上腺素可使血管收缩有助于提高血压,但是浓度过高会加重微循环的缺血缺氧,加重休克的进一步发展。

失血性休克(二)-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者黄××,男性,19岁,外出务工,不慎从高处坠落,事发后由他人救起,体检: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四肢冷、出汗,左耻骨联合及大腿根部大片瘀斑、血肿。

Bp:65/50mmHg,HR:125次/分,T:36.8℃。

伤后送医院,途中患者渐转入昏迷,皮肤瘀斑,最终死亡。

分析题:1、该患者应属何种休克?2、送院前该患者处于休克哪一阶段?3、此阶段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什麽?4、请从病理生理的角度提出抢救此患者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