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梁的弯曲变形

合集下载

梁的弯曲应力

梁的弯曲应力

Iz=πD4/64 Iz=π(D4-d4)/64 若设圆环的直径比d/D=α,则相
应的截面抗弯系数为
Wz
=
π D3 32
Wz
=
π D3 32
(1−α 4 )
y 第10章 梁的弯曲应力 C Dz
y
O
z
d D
工程力学
q=60kN/m
A
1m
C
l = 3m
FS 90kN
(+ ) (− )
M ql2 / 8 = 67.5kN⋅ m
T形截面外伸梁尺寸及受载如图,截面对形心轴z的惯性矩
Iz=86.8cm4,yl=3.8cm。求梁横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
解 1)由静力平衡
2kN
0.8kN
y1 y2 6cm
方程求出梁的支反力
FA=0.6kN,FB=2.2kN A
C
BD
zC
作弯矩图。 得最大正弯矩在截面
1m 1m 1m
FA
FB
=

E ρ
I
z
1 ρ
=
Mz EIz
重要公式 σ = − Mz y Iz
工程力学
σ = − My Iz
第10章 梁的弯曲应力
M AZ y
x
y 横截面上正应力分布规律: (1)中性轴是过横截面形心的一条直线。中性轴上,正应力为零。 (2)以中性轴为界,横截面上的一侧受拉,一侧受压。 (3)离中性轴越远,正应力的绝对值越大。在横截面上离中性轴 最远的边或点上有最大的拉应力和最大的压应力。
几何关系 ( 平截面假定 )
正应变与中性层曲率间的关系
物理关系 ( Hooke 定律 )
正应力与中性层曲率间的关系

建筑力学课件2

建筑力学课件2

x
FN2
b
mn
y
1 dx 2
FN1
A* 1dA
M
M
A* I z y1dA I z
A* y1dA
M Iz
S
* z
FN2
A* 2dA
A*
(M
dM )
Iz
y1dA
M
dM Iz
Sz*
S y dA *
—面积A*对横截面中性轴的静矩z
z
A* 1
A*为横截面上距中性轴为y的 横线以外部分的面积
A
M z (F ) M
Mz
y dA M
A
z
x
dA
y z
E
y
y
Ey dA E
A
A
ydA
E
Sz
0
Sz
ydA 0
A
0
横截面对中性轴的静矩 中性轴z必通过横截面形心
横截面对y轴和z轴的惯性积
M y
z dA E
A
A
yzdA
E
I yz
0
y轴和z轴是横截面的主形心轴
M z
y dA E
M Iz
ymax
Wz
Iz ymax
max
M Wz
Wz 称为抗弯截面模量 单位:m3。
上述分析是在平面假设下建立的,对于横力弯曲,由于 横截面上还有剪力,变形后截面会发生翘曲,平面假设不再 成立。当截面尺寸与梁的跨度相比很小时,翘曲很小,仍可 按平面假设分析,上面公式仍可使用。
⑴矩形截面
⑵圆形截面
3、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A
FA
a
Me
C
B

材料力学第10章 组合变形

材料力学第10章 组合变形

因此,截面O为危险截面。
危险截面上,由轴力引起的正应力均匀分布,其值

,由弯矩引起的正应力线性分布,其值为
。利用叠加原理,将拉伸及弯曲正应力叠加
后,危险截面上正应力沿截面高度的变化情况如图10.5
(e)所示,仍为线性分布。而且可以看出,最大拉应
力和最大压应力分别发生在O截面上、下边缘各点,其
值为
(10.4)
图10.5
依据上述分析,弯拉(压)组合变形时危险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所以可将 截面上的σmax与材料的许用应力相比较建立其强度条件。对于拉压强度相等 的材料,强度条件为
对于抗拉与抗压性能不同的材料,强度条件为
下面举例说明弯拉(压)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例10.2如图10.6(a)所示的钢支架,已知载荷F=45 kN,尺寸如图。 (1)如材料为钢材,许用应力[σ]=160 MPa,试选择AC杆的工字钢型号。 (2)如材料为铸铁,许用拉应力[σt]=30 MPa,许用压应力[σc]=160 MPa,且AC杆截面形式和尺寸如图10.6(e)所示,A=15×10-3 m2,z0=75mm ,Iy=5.31×10-5 m4。试校核AC杆的强度。
其力矩矢量分别与y轴和z轴的正向一致(见图10.2(b))。 为了确定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点的位置,先求截面中性轴位置。记中性轴上 任一点的坐标为(y0,z0),由于中性轴上各点处的正应力均为零,所以由式 可得中性轴方程为
(10.2) 可见,中性轴是一条通过横截面形心的直线(见图10.2(c)),其与y轴的 夹角θ为
图10.3 例10.1如图10.4(a)所示,20a号工字钢悬臂梁承受均布载荷q和集中力
。已知钢的许用弯曲正应力[σ]=160 MPa,a=1 m。试求梁的许可 载荷集度[q]。 解由于梁所受到的横向力不在梁的两个纵向对称面内,此时可以将横向力向 两个纵向对称面分解(向y和z轴分解),从而将其看成是梁在其两个相互垂

梁的弯曲(工程力学课件)

梁的弯曲(工程力学课件)

02 弯曲的内力—弯矩与剪力
3-3截面
M 3 q 2a a 2qa 2
4-4截面
qa 2
5qa 2
2
M 4 FB 2a M C
3qa
2
2
5-5截面
qa 2
M 5 FB 2a
2
02 弯曲的内力—弯矩与剪力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1)集中力作用处的两侧临近截面的弯矩相同,剪力不同,说明剪力在
后逐段画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04 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之间的关系
例8 悬臂梁AB只在自由端受集中力F作用,如图(a)所示,
试作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
1-1截面: Q1=-F M1=0
2-2截面: Q1=-F M1=-Fl
04 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之间的关系
例9 简支梁AB在C点处受集中力F作用,如图(a)所示,作此梁的剪力
(2)建立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3)应用函数作图法画出剪力Q(x),弯矩M(x)的图线,即为剪力
图和弯矩图
03 弯矩图和剪力图
例9.3 悬臂梁AB在自由端B处受集中载荷F作用,如图(a)所示,试作
其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 :(1)建立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 = ( < < )
() = −( − ) ( ≤ ≤ )
方程和弯矩方程,并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1)求支反力
(2)建立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03 弯矩图和剪力图
(3)绘制剪力图、弯矩图
计算下列5个截面的弯矩值:
03 弯矩图和剪力图
二、用简便方法画剪力图、弯矩图 (从梁的左端做起)
1.无载荷作用的梁段上 剪力图为水平线。 弯矩图为斜直线(两点式画图)。

工程力学下题库

工程力学下题库

工程力学题库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7分)(难度A)第八章轴向拉伸和压缩1. "强度"是构件在外力作用下____________ 的能力。

2. 通常,各种工程材料的许用切应力[T不大于其____________ 切应力。

3. 在材料力学中,对可变形固体的性质所作的基本假设是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 设和 ______________ 假设。

4. 衡量材料强度的两个重要指标是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由于铸铁等脆性材料的很低,因此,不宜作为承拉零件的材料。

6. 在圆轴的台肩或切槽等部位,常增设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以减小应力集中。

7. 消除或改善是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主要措施。

第九章剪切与扭转1. 应用扭转强度条件,可以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_____ —等三类强度计算问题。

2. 在计算梁的内力时,当梁的长度大于横截面尺寸____________ 倍以上时,可将剪力略去不计。

3. 若两构件在弹性范围内切应变相同,则切变模量G值较大者的切应力较______________ 。

4. 衡量梁弯曲变形的基本参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圆轴扭转变形时的大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来度量的。

6. 受剪切构件的剪切面总是___________ 于外力作用线。

7. 提高圆轴扭转强度的主要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

8. 如图所示拉杆头为正方形,杆体是直径为d圆柱形。

1. 作用在梁上的载荷通常可以简化为以下三种类型:___________ 、2. 按照支座对梁的约束情况,通常将支座简化为三种形式:______3. 根据梁的支承情况,一般可把梁简化为以下三种基本形式: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梁的变形有两种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工程力学第10章 弯曲变形与简单超静定梁

工程力学第10章 弯曲变形与简单超静定梁

简支梁。 根据原超静定梁A端横截面转角θA=0这一变形条件, 即可进而建立补 充方程以求解MeA。 建议读者按此自行算出全部结果。 以上解题的方法步骤也适用于解二次超静定梁。 此时可建立两个变形几何方程, 因而补充方程也就有两个。 这样, 解多余约束力时就需解二元一次联立方程组。 对于三次以上的超静定梁若仍用上述方法求解, 则将不够简便, 此时就宜采用其 他方法。
但弹性模量E值则是比较接近的。 2.调整跨度 梁的转角和挠度与梁的跨度的n次方成正比, 跨度减小时, 转角和挠度就会有更 大程度的减小。 例如均布载荷作用下的简支梁, 其最大挠度与跨度的四次方成 正比, 当其跨度减小为原跨度的1/2时, 则最大挠度将减小为原挠度的1/16。 故减小跨度是提高梁的刚度的一种有效措施。 在有些情况下, 可以增设梁的中 间支座, 以减小梁的跨度, 从而可显著地减小梁的挠度。 但这样就使梁成为超 静定梁。 图10-10a、 b分别画出了均布载荷作用下的简支梁与三支点的超静 定梁的挠曲线大致形状, 可以看出后者的挠度远较前者为小。 在有可能时, 还 可将简支梁改为两端外伸的梁。 这样, 既减小了跨度, 而且外伸端的自重与两 支座间向下的载荷将分别使轴线上每一点产生相反方向的挠度(图10-11a、 b), 从而相互抵消一部分。 这也就提高了梁的刚度。 例如桥式起重机的桁架钢梁 就常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图10-11c), 以达到上述效果。
下述关系
因为挠曲线为一平坦的曲线, θ值很小, 故有 tanθ≈θ(c) 由式(b)、式(c)两式可见, 梁横截面的转角应为
式(d)表明转角θ可以足够精确地从挠曲线方程(a)对x求一次导数得到。 它表 示梁横截面位置的x与该截面的转角θ之间的关系, 通常称为转角方程。 在图10-2所示的坐标系统中, 挠度w以向上为正, 向下为负; 转角θ则以逆时针 转向为正, 顺时针转向为负。

工程力学习题库-弯曲变形

工程力学习题库-弯曲变形

第8章 弯曲变形本章要点【概念】平面弯曲,剪力、弯矩符号规定,纯弯曲,中性轴,曲率,挠度,转角。

剪力、弯矩与荷载集度的关系;弯曲正应力的适用条件;提高梁的弯曲强度的措施;运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的前提条件;截面上正应力分布规律、切应力分布规律。

【公式】 1. 弯曲正应力 变形几何关系:yερ=物理关系:Ey σρ=静力关系:0N AF dA σ==⎰,0y AM z dA σ==⎰,2zz AAEI EM y dA y dA σρρ===⎰⎰中性层曲率:1MEIρ=弯曲正应力应力:,My Iσ=,max max z M W σ=弯曲变形的正应力强度条件:[]maxmax zM W σσ=≤ 2. 弯曲切应力矩形截面梁弯曲切应力:bI S F y z z S ⋅⋅=*)(τ,A F bh F S S 2323max ==τ工字形梁弯曲切应力:dI S F y z z S ⋅⋅=*)(τ,A F dh F S S ==max τ圆形截面梁弯曲切应力:bI S F y z z S ⋅⋅=*)(τ,A F S 34max =τ弯曲切应力强度条件:[]ττ≤max3. 梁的弯曲变形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EIw M x =-梁的转角方程:1()dwM x dx C dx EIθ==-+⎰ 梁的挠度方程:12()Z M x w dx dx C x C EI ⎛⎫=-++ ⎪⎝⎭⎰⎰ 练习题一. 单选题1、 建立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zI My /=σ,需要考虑的关系有()。

查看答案A 、平衡关系,物理关系,变形几何关系B 、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静力关系;C 、变形几何关系,平衡关系,静力关系D 、平衡关系, 物理关系,静力关系;2、 利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不需要用到下面那类条件()来确定积分常数。

查看答案A 、平衡条件B 、边界条件C 、连续性条件D 、光滑性条件3、 在图1悬臂梁的AC 段上,各个截面上的()。

材力第十章

材力第十章

向力 Fz = 10 kN;在齿轮 2 上,作用有切向力 F'y = 5 kN、径向力 F'z = 1.82 kN。若许用应力 [ ]=100 MPa,试根据第四强度理论确定轴径。
题 10-13 图 解:将各力向该轴轴线简化,得其受力图如图 10-13a 所示。内力图( M z , M y 和 T )分 别示如图 b,c 和 d。
其相当应力为 (b)
比较式(a)和(b)可知,该轴真正的危险点是截面 A-A 上水平直径的左端点,其相当应力如 式(b)所示。 顺便指出,本题计算相当应力的另一种方法是先求 ( ) 与 τ ( ) ,再求 σ r3 ( ) 。这里的
5
从截面 A-A 上左边水平半径量起,以顺钟向为正。将 σ r3 ( ) 对 求导,寻找其极值位置,找 到的极值位置是 0 ,由此确定的危险点同上述真正的危险点,相当应力当然也同式(b)。
5.19 102 m 51.9 mm
10-16
图示钢质拐轴,承受铅垂载荷 F1 与水平载荷 F2 作用。已知轴 AB 的直径为
d,轴与拐臂的长度分别为 l 与 a,许用应力为[],试按第四强度理论建立轴 AB 的强度条件。
题 10-16 图 解:将载荷 F1 与 F2 平移到截面 B 的形心,得轴 AB 的受力如图 b 所示。 显然,固定端处的横截面 A 为危险截面,该截面的轴力、扭矩与弯矩分别为
试求偏心距 a 的许用值。
题 10-8 图 解:1.确定内力
FN 250kN,M y Fa 2.50 105 a (N m) M z 0.050F 0.050 250103 N m 1.25104 N m
2.计算 Iz,Iy 及 A
0.100 0.1203 0.080 0.0803 4 )m 1.099105 m 4 12 12 3 0.020 0.100 0.080 0.0203 4 Iy ( 2 )m 3.39 106 m 4 12 12 A (0.100 0.020 2 0.080 0.020)m2 5.60 103 m 2 Iz (

材料力学第六版答案第10章

材料力学第六版答案第10章

第十章 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10-1图示为梁的各种截面形状,设横向力P 的作用线如图示虚线位置,试问哪些为平面弯曲?哪些为斜弯曲?并指出截面上危险点的位置。

(a ) (b) (c) (d) 斜弯曲 平面弯曲 平面弯曲 斜弯曲弯心()()弯心弯心()()斜弯曲 弯扭组合 平面弯曲 斜弯曲“×”为危险点位置。

10-2矩形截面木制简支梁AB ,在跨度中点C 承受一与垂直方向成ϕ=15°的集中力P =10 kN 作用如图示,已知木材的弹性模量MPa 100.14⨯=E 。

试确定①截面上中性轴的位置;②危险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③C 点的总挠度的大小和方向。

解:66.915cos 10cos =⨯==οϕP P y KN59.215sin 10sin =⨯==οϕP P z KN4310122015=⨯=z J 4cm 3310cm W z =335625121520cm J y =⨯=3750cm W y =25.74366.94max =⨯==l P M y z KN-M 94.14359.24m ax =⨯==l P M z y KN-MMPaW M W M yy z z 84.9107501094.110101025.763633maxmax max=⨯⨯+⨯⨯=+=--σ 中性轴:οο47.2515tan 562510tan tan tan 411=⎪⎪⎭⎫ ⎝⎛-=⎪⎪⎭⎫⎝⎛-=--ϕαy z J J 2849333105434.0101010104831066.948--⨯=⨯⨯⨯⨯⨯⨯==z y y EJ l P f m28933310259.010562510104831059.248--⨯=⨯⨯⨯⨯⨯⨯==y z z EJ l P f m 602.0259.05434.022=+=f cm方向⊥中性轴:ο47.25=α10-3 矩形截面木材悬臂梁受力如图示,P 1=800 N ,P 2=1600 N 。

第十章:弯曲强度和刚度

第十章:弯曲强度和刚度

例9.10 矩形截面木梁的横截面高宽比h/b=3/2,已知 F=15kN,a=0.8m,[s]=10MPa。设计截面尺寸。
解:1. 求支反力:
F A =FB=3F 2. 作FS、M图。 M max =Fa=12 kN.m 3. 注意h/b=3/2,则: Wz =bh2 /6=3b 3 /8 4. 强度条件: 3 3 max 1210 3b M = Wz = 8 [s ] 1010 6 解得:b0.147m150mm
2) 抗弯截面模量W z 查表9-1有: Wz =H2 [B-b(h/H)3 ]/6 =1.227 10 -4 m 3 3)强度校核:
B
H
x FS图 qL x M图 qL2/2
Mmax 14.4 10 3 s max = = - 4 = 117MPa<[s]=120Mpa 强度足够。 21 Wz 1.22710
pd
4
d
o
17
64
y
smax压
结论: s=My/Iz
M
x
smax拉
中性轴上,s=0,截面上、下缘,
s =s max 。
18
9.3 平面弯曲的最大正应力及强度条件
y
My 弯曲正应力公式: s = Iz
按绝对值计算应力s 的大小,依 据弯曲后的拉压情况判断正负。
M
smax压
M
x
smax拉
适用范围:
F a 2F F Fa Fa
2F
2F a
F
a FB F x
a
FA
a
a
FS
Fa
x
2F
M
x Fa
22
讨论一: M max =Fa=12 kN.m,[s]=10MPa,

材料力学 第10章 弯曲应力及强度

材料力学 第10章 弯曲应力及强度

a
Φ14
30 工件
Fa x
10.4 弯曲强度条件
例10-5 梁的载荷及截面尺寸如图所示,材料的容许拉应力
[t]=40MPa、容许压应力[c] =100MPa,试校核该梁的强度。
q=10kN/m
F=20kN
AB 2m
CD 3m 1m
q=10kN/m
A
B
FB M
F=20kN
C
D
FD
10kN.m
x
157.5 200 30
10.3 横力弯曲时梁的切应力
三、其它形状截面
T型截面
圆形截面
环形截面
max
z
max
FSS
* z,m
ax
I zb1
z
max
z
max
max
4 3
FS A
max
2
FS A
10.3 横力弯曲时梁的切应力
21 560
例10-2 56a号工字钢制成的简支梁如图所示,F=150kN,求最大 切应力及最大切应力所在截面上K点处的切应力。
ad bc
a
d
b
c
σσ
M
ττ
10.2 纯弯曲时梁的正应力
3. 变形几何关系
o1o2 dx ρdθ
k1k2 (ρ y)dθ Δl=k1k2 k1k2 ( ρ y)dθ ρdθ ydθ
dx 中性层
y o1
o2
k1
k2
dx 变形前
o
d
o1
o2
k1
k 2
变形后
10.2 纯弯曲时梁的正应力
第10章 弯曲应力及弯曲强度
10.1 引言 10.2 纯弯曲时梁的正应力 10.3 横力弯曲时梁的切应力 10.4 弯曲强度条件 10.5 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

材料力学 第十章组合变形(1,2,3)

材料力学 第十章组合变形(1,2,3)
C 10kN
1.2m
解:求支反力,由平衡方程
FB B
FA
' FA
F ' A 0,
FA FB 5kN
A
1.6m 1.6m
m g f A
10kN C
m FAy
作折杆的受力图,折杆及 受力对称,只需分析一半 即杆AC 将FA分解, 得杆的轴力 FN、弯矩M (x)
B
FAx
FN FAx 3kN
3 10 8 10 t 81.1 2 3 c d / 4 d / 32 81.9
3 3
M W
[例10-2]圆截面杆的偏心压缩时不产生拉 力的载荷作用范围
P
y
P
y
Pa
a
z

z
CL11TU12
P
y
Pa
y
P
y
Pa
z
z
z
P
y y
Pa
y
P
z
Pa
z P
y y
z
Pa
y
P

CL11TU10
解: X A 3kN, A 4kN Y
任意横截面x上的内力:
FN X A 3kN FS YA 4kN M ( x) YA x 4 x
1 1截面上危险截面, 其上:FN 3kN,M 8kN m

FN A
M W
t FN M c A W
CL11TU5
y0 Iz tg tg z0 Iz
为中性轴与z轴夹角
3.强度计算:
1)危险截面:当x=0时 M Z , M y 同时取最大,固定端处为危险面 2)危险点:危险面上 D1 , D2点 3)最大应力

弯曲

弯曲
如图4 -14(b)。由图可见,在A截面左邻横截面上 剪力的绝对值最大,︱F s︱max =20kN
52
(3) 建立弯矩方程——作弯矩图
CA段有向下的均布载荷,弯矩图为二次 抛物线;在C处截面的剪力Fsc=0,故抛物线 在C截面处取极值,又因为Mc=0,故抛物线 在C处应与横坐标轴相切。 AD、DB两段为斜直线;在A截面处因有 集中力FRA,弯矩图有一折角;
中 性 层
中 性 轴 20
21
弯曲正应力分布规律
★ 与中性轴距离相等 的点,正应力相等; ★ 正应力大小与其到 中性轴距离成正比; ★ 弯矩为正时,正 应力以中性轴为界 下拉上压; ★ 弯矩为负时,正应力上拉下压; ★ 中性轴上,正应力等于零
22
M
M
2、剪力和弯矩正负号的规定
剪力正负号

Q Q
53
在D处有集中力偶,弯矩图有突变,突变值即
为该处集中力偶的力偶矩。计算出MA= - qa2/2= 10(kN· m),MD左=Me+FRB· a=20-15×1=5(kN· m),
MD右=FRB· a= - 15(kN· m),MB=0,根据这些数值,
可作出弯矩图如图4 -14(c)。由图可见,在上)截面右 邻弯矩的绝对值最大,︱M ︱ =5(kN· m)。
使梁弯曲成凹形时的弯矩为正,弯曲成凸形时 的弯矩为负。
24
【例4—1】一简支梁
AB,如图4—9(a)所
示,在c点处作用一
集中力F=10kN,求 距左端0.8m处截面nn的剪力和弯矩。
25
解 (1) 求支反力——由平衡方程
26
(2) 求n-n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将n-n截面截开,取
左段梁为研究对象,假设截面上剪力Fs和弯矩M

工程力学梁的变形教学PPT

工程力学梁的变形教学PPT

Fbl 2 16 EI
0.0625
Fbl 2 EI
26
可见在集中荷载作用于右支座附近这种极端情况下,跨中
挠度与最大挠度也只相差不到3%。因此在工程计算中,只要 简支梁的挠曲线上没有拐点都可以跨中挠度代替最大挠度。
当集中荷载F作用于简支梁的跨中时(b=l/2),最大转角
qmax和最大挠度wmax为
A
B 即选择A端固定B端自由的悬臂梁
L
FBy 作为基本静定梁。
MA
q
A
L
(2)解除A端阻止转动的支座反力
B
矩 M作A 为多余约束,即选择两端简
支的梁作为基本静定梁。
39
基本静定基选取可遵循的原则: (1) 基本静定基必须能维持静力平衡,且为几何不变 系统; (2) 基本静定基要便于计算,即要有利于建立变形协 调条件。一般来说,求解变形时,悬臂梁最为简单, 其次是简支梁,最后为外伸梁。
x3 6
C1x
C2
该梁的边界条件为:在 x=0 处 w 0,w =0
于是得
C1 0,C2 0
16
从而有 转角方程 q w Fxl Fx2
EI 2EI 挠曲线方程 w Fx2l Fx3
2EI 6EI
当x=L时:
qmax q
|xl
Fl 2 EI
Fl 2 2EI
Fl 2 2EI
静定梁(基本静定基) — 将超静定梁的多余约束解除,得到
相应的静定系统,该系统仅用静力平衡方程就可解出所有反力
以及内力。
多余约束 — 杆系在维持平衡的必要约束外所存在的多余约
束或多余杆件。
q
多余约束的数目=超静定次数
B 多余约束的数目=1

第10章、 非对称弯曲与特殊梁

第10章、 非对称弯曲与特殊梁

第十章 非对称弯曲与特殊梁10.1 内容提要1.非对称弯曲(1)对称弯曲:梁有一个纵向对称面,且载荷均作用在该纵向对称面内所发生的弯曲。

(2)非对称弯曲:梁没有纵向对称面,或者虽有纵向对称面但载荷不作用在该纵向对称面内所发生的弯曲。

(3)平面弯曲:非对称弯曲的中性轴仍通过形心,中性轴垂直于弯矩作用面的弯曲。

(4)斜弯曲:中性轴与弯矩作用面斜交的弯曲。

对称弯曲一定是平面弯曲,非对称弯曲可能是平面弯曲,也可能是斜弯曲。

斜弯曲是两个平面弯曲的组合变形。

(5)主轴与主形心轴原点位于截面任一点o 并使惯性积为零的坐标轴,称为截面o 点的主轴。

如果o 点是截面形心,则相应的主轴称为主形心轴。

(6)非对称弯曲正应力公式与中性轴方程①弯矩矢量平行于一主形心轴(设为z 轴),正应力公式为z zM y I σ=− ②一般情形,弯矩矢量沿一对互垂主形心轴y 、z 分解为y M 和z M ,正应力公式为y z y zM zM y I I σ=− 中性轴方程为0y z y zM zM y I I −= 中性轴与y 轴夹角 arctan arctan y z z y I M z I M y ϕ⎛⎞⎛⎞==⎜⎟⎜⎟⎜⎟⎝⎠⎝⎠2.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与剪心(1)基本假定横截面各点处的弯曲切应力均平行于截面中心线并沿壁厚均布。

(2)弯曲切应力()s τ与剪力流()q s 公式()()s z z F S s I ωτδ=,()()()s z zF S q s s I ωτδ==⋅ 式中s 为以开口端为原点,沿截面中心线的曲线坐标,z 轴为主形心轴,()z S ω为从开口端至s 处的部分横截面对z 轴的静矩,δ为s 处壁厚,s F 与z I 则分别为该横截面上的剪力与该横截面对z 轴的惯性矩。

(3)截面剪心横截面剪流合力作用点称为截面的剪心,又称弯心。

剪心的位置(y e ,z e )分别为 y l y y S ds e I ρ=∫,zl z zS ds e I ρ=∫ 3.复合梁与夹层梁(1)复合梁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牢固连在一起所构成的梁统称为复合梁。

梁的变形

梁的变形
1 2 1 3 C1 PL ; C 2 PL 2 6
2
写出挠曲线方程和转角方程,并画出挠曲线
P v( x ) ( L x )3 3 L2 x L3 6 EI P q ( x ) v' ( L x )2 L2 2 EI
最大挠度及最大转角


v
P L
度量梁变形的两个基本量
1.挠度:横截面形心沿垂直于轴线方向的线位移。用v 表示。
v向下为正,反之为负。
2.转角:横截面绕其中性轴转动的角度。用q 表示, 顺时针转动为正,反之为负。
C v v
q
P x
C’
转角与挠度的关系
挠曲线上任一点的纵坐标 v(x)即为该点的
横截面的挠度。
dv tgq v' dx
qmax
x


vmax
PL3 v ( L) ( ) 3 EI
q max
PL2 q ( L) ( ) 2 EI
例: 简支梁受集中力F作用,求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 并求C截面的挠度和A截面的转角。已知梁的EI,l=a+b,a>b。 解:1)由梁整体平衡分析得: HA
H A 0, RA Fb Fa , RB l l
前面讨论了(梁)弯曲 内力、弯曲应力,接下
来讨论弯曲变形。
第10章
梁的变形
梁在外力作用下除了限制其应力,使其满 足强度条件外,还必须限制它的变形,即必须 具有足够的刚度,满足刚度条件。 例如:楼板弯曲变形太大.则平顶下面的粉 刷层就会剥落,不但影响美观,而且给人以不 安全的感觉;高速铁路桥梁变形过大,就无法 提高行车速度。
2、尽量减小梁的跨度或长度,减少弯矩数值

第10章-梁的弯曲变形PPT课件

第10章-梁的弯曲变形PPT课件
弯矩方程M(x)不同,因而各段的转角和挠度具有不同 的函数形式,应分段积分,每一段的积分常数有2个, 这些常数由支承约束条件和分段点连续光滑条件确定。
2. 求积分常数
P D
A
M1(x) C
M2(x) PB
(1)支点位移条件:
vD 0 D 0
vA 0 vB 0
(2)连续条件: vC vC 或写 vC左成 vC右
支座条件: x 0 , vA 0, A 0
x al,
vC 0
连续条件: x a, vB左 vB右
推导纯弯梁横截面正应力时,得到挠曲线的曲
率公式: 1 M
ρ EI z
忽略剪力对变形的影响,也可
用上式计算横力弯曲梁的变形:
P
1 M(x)
D
(x) EIz
以挠曲线的曲率来度量梁弯曲变形的程度。显然,在
纯弯曲时,曲率为常数,其挠曲线为一圆弧。在横力
弯曲时,曲率与弯矩成正比。
14
由数学知识可知:平面曲线的曲率公式为
主讲 韩志型
西南科技大学土建学院力学教研室
第10章 梁的变形
§10–1 概述 §10–2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10–3 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10–4 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10–5 梁的刚度条件及提高梁刚度的措施
学 时:3 关键术语:
挠度,转角,挠曲线,挠度方程,转角方程,边界条件, 连续条件,光滑条件 教学重点 :
1
d 2v dx 2 [1 ( dv )2 ]3
dx
在小变形(小挠度) dv 1
dx 1 d 2v
略去高阶小量,得 dx 2
1 M(x)
(x) EIz
所以
d2v M(x) dx2 EIz

第十章_压弯承载力

第十章_压弯承载力
铰支柱的附加弯矩
短柱-材料破坏
长柱-材料破坏
细长柱-失稳破坏
柱子越高,加载途径偏离OA线越 远。 按柱的长细比将柱为类:短柱、长 柱和细长柱。 短柱的NM为线性关系,近似与OA 直线加载到达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材料破坏; 长柱如图中OB1,承载力下降,材 料破坏; 细长柱:当柱的长细比很大时在内 力增长曲线于包络曲线相交前,轴 力已经达到最大值。砼和钢筋应变 均为达到极限值,但侧向绕度已出 现不可收敛的增长,构件发生失稳 破坏 。 工程中比较常见的是长柱。实际计 算中必须要考虑二阶弯矩的影响。
由图的比较曲线可以看出, 各国规范的计算结果差异较大, 我国 规范的计算方法相对保守, 德国( DIN1045) 的计算结果相对较小, 且其要求比较严格, 柱的广义长细比不能大于70. 各国规范的整体 变化趋势一致.
摘自《钢筋砼长柱偏心距增大系数计算方法比较》李志渊, ������ 陈全红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钢筋砼梁从开始受力至破坏全过程分三阶段:
1.开裂前阶段 ( M M cr ) 试件刚开始加载后弯矩很小,混凝土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截面 应力为线性分布。 2.带裂缝工作阶段 ( M cr M M y ) 跨中弯矩超过开裂弯矩后,最薄弱截面首先出现肉服可见裂缝。 裂缝截面部分拉区砼退出工作,钢筋拉应力突增但 s f y 。 3.钢筋屈服后 ( M M y ) 当受拉钢筋刚达屈服强度时,弯矩 M y 0.9 0.95 M u 。裂缝截面 压区砼应力仍小于其抗压强度 f c 。顶部砼进入应力应变曲线下 降段才达到极限弯矩值 M u 。 该过程三个特征点:开裂弯矩 M cr 、钢筋屈服弯矩 M y 和极限弯 矩 M u。
10.4 多种材料和构造的构件

第十章 工程力学之弯曲应力

第十章 工程力学之弯曲应力

max拉MWm1ax [拉] ; max压MWm2ax [压]
式中W1和W2分别是相应于最大拉应力 max拉和最大压应力 max压 的抗弯截面模量,[ 压 ] 为材料的许用拉应力,[ 拉 ]为
材料的许用压应力。
例10-1 某冷却塔内支承填料用的梁,可简化为受均布载荷 的简支梁,如图10-8所示。已知梁的跨长为3m,所受均布
加载之前,先在梁的侧面,分别画上与梁轴线垂直的横线mn、 m1n1,与梁轴线平行的纵线ab、a1b1,前二者代表梁的横截面;
后二者代表梁的纵向纤维。如图10-2(a)所示。
在梁的两端加一对力偶,梁处于纯弯曲状态,将产生如图 10-2(b)、图10-2(c)所示的弯曲变形,可以观察到以下 现象:
•两条横线仍为直线,仍与纵线垂直,只是横线间作相对 转动,由平行线变为相交线。
2. 梁的变形规律
可以证明,纯弯曲梁变形后的轴线为一段圆弧。将图10-2(b)
中代表横截面的线段mn和m1n1延长,相交于C点,C点就是梁轴 弯曲后的曲率中心。若用 表示这两个横截面的夹角, 表
示中性层 故有
O
1
O
2
的曲率半径,因为中性层的纤维长度
O
1
O
2
不变,
O1O2
在如图10-2所示的坐标系中,y轴为横截面的对称轴,z轴为
如图10-1(a)所示的简支梁,其剪 力图如图10-1(b)所示,弯矩图如图 10-1(c)所示。可以看出梁中间一段 的剪力为零,而弯矩为常数,即为纯
弯曲; AC 和DB 段上既有剪力,又有
弯矩,为横力弯曲。
一、变形的几何关系
1. 梁的变形特点
如图10-2(a)所示,取梁的纵向对称面为xy平面。梁上的 外载荷就作用在这个平面内,梁的轴线在弯曲变形后也位于这 个平面内。

《工程力学》第十章 弯曲应力

《工程力学》第十章 弯曲应力

• 三、静力学关系
• 自纯弯曲的梁中截开一个横截
面来分析,如图10-5所示,图
中y轴为横截面的对称轴;z轴
为中性轴,z轴的确切位置待
定。在截面中取一微面积dA,
作用于其上的法向内力元素为
σdA,截面上各处的法向内力
图10-5
元素构成了一个空间平行力系。
• 由于梁弯曲时横截面上没有轴向外力,所以
这些内力元素的合力在x方向的分量应等于
• 图10-3所示。
图10-3
图10-4的对称轴,z轴与截面的中性轴重 合,如图10-4所示,至于中性轴的确切位 置,暂未确定。现研究距中性层y处纵向 纤维ab
• 由平截面规律知,在梁变形后该微段梁两
端相对地旋转了一个角度d ,如果以ρ代
表梁变曲后中性层
《工程力学》第十章 弯曲应力
§10-1梁弯曲时的正应力 设一简支梁如图10-1(a)所示,其上作用两个对称的集中 力P。此时在靠近支座的AC,DB两段内,各横截面上同 时有弯矩M和剪力Q,这种情况的弯曲,称为剪切变曲; 在中段CD内的各横截面上,则只有弯矩M,而无剪力Q, 这种情况的弯曲,称为纯弯曲。为了更集中地分析正应力
(10-15) • Wz称为抗弯截面模量,它是衡量横截面抗
弯强度的一个几何量,其值与横截面的形 状和尺寸有关,单位为米3(m3)或厘米 3(cm3)。对于矩形截面(图10-9)
(10-16)
• 对于圆形截面(图10-10(a)), (10-17)
• 对于空心圆形截面(图10-10(b)),
(10-18)
• (1)若梁较短或载荷很靠近支座,这时梁的最大 弯矩Mmax可能很小,而最大剪应力Qmax却 相对地较大,如果按这时的Mmax来设计截面 尺寸,就不一定能满足剪应力的强度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EIv = P ( L − x )3 + C1 x + C 2 6
1 2 1 3 ∴ C 1 = PL ; C 2 = − PL 2 6
写出挠曲线方程和转角方程, 写出挠曲线方程和转角方程,并画出挠曲线
P v( x ) = ( L − x )3 + 3 L2 x − L3 6 EI P θ ( x ) = v' = − ( L − x )2 − L2 2 EI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dv M( x) v'' = 2 = − dx EIz
dv θ ≈ tgθ = = v ' dx
v
2
P C v x
θ
?思 考
1、梁的变形如何度量? 梁的变形如何度量? 2、这些曲线可用方程描述吗? 这些曲线可用方程描述吗? 3、曲线上一点包含了哪些信息? 曲线上一点包含了哪些信息?
d 2v 1 dx2 =± ρ dv 2 3 [1+ ( ) ] dx
1 M( x) = ρ( x) EIz
dv 在小变形(小挠度) 在小变形(小挠度) θ = << 1 dx 1 d 2v ≈± 2 略去高阶小量, 略去高阶小量,得 dx ρ
所以
d 2v M( x) ± 2= dx EIz
d 2v M( x) ± 2= dx EIz
v = v( x )
v
C v
θ
P x
C’
四、转角与挠度的关系 挠曲线上任一点的纵坐标 v(x)即为该点的 ( ) 横截面的挠度。 横截面的挠度。
dv tgα = θ =α dx dv tgθ = = v ' dx 小变形 θ ≈ tgθ = dv = v ' dx 转角单位为弧度。 转角单位为弧度。
∆x θ
C v
x

3.横截面形心沿轴线方向的线位移△ 3.横截面形心沿轴线方向的线位移△x。在小变形情况下, 横截面形心沿轴线方向的线位移 在小变形情况下, △x很小,通常被忽略不计。 很小,通常被忽略不计。
度量梁变形的两个基本位移量: 度量梁变形的两个基本位移量:挠度和转角
三、挠曲线与挠曲线方程 挠度曲线——指梁在弹性范围内的荷载作用下, 指梁在弹性范围内的荷载作用下, 挠度曲线 指梁在弹性范围内的荷载作用下 梁的轴线将弯曲成一条连续光滑的曲线, 梁的轴线将弯曲成一条连续光滑的曲线,该曲线称为 挠度曲线,简称为挠曲线。 挠度曲线,简称为挠曲线。 挠曲线 挠曲线方程——用来描述挠曲线的方程称为挠曲 用来描述挠曲线的方程称为挠曲 挠曲线方程 线方程。 线方程。
§10-1 概 述 工 程 中 的 弯 曲 变 形 问 题
吊车梁 行 车 电葫 芦
6
弯曲变形
高架桥 工 程 中 的 弯 曲 变 形 问 研究目的:①对梁作刚度校核; 研究目的: 对梁作刚度校核; 题
②解超静定梁(变形几何条件提供补充方程)。 解超静定梁(变形几何条件提供补充方程)。
研究范围:等直梁在平面弯曲时位移的计算。 研究范围:等直梁在平面弯曲时位移的计算。
v A = 0, θ A = 0
v B左 = v B右
θ B 左 = θ B右
用积分法求挠曲线方程时, 例1 用积分法求挠曲线方程时,试问下列梁的挠曲线近似微 分方程应分几段,将分别出现几个积分常数, 分方程应分几段,将分别出现几个积分常数,确定积分常 数的条件是什么? 数的条件是什么?
A
B
C
(3) 2段 解(3)分AB、BC 2段,4个积分常数 AB、 支座条件: 支座条件:
挠曲线方程
讨论: 讨论: (1)梁的弯矩M(x)可用一个函数描述时,积分 梁的弯矩M(x)可用一个函数描述时, M(x)可用一个函数描述时 常数仅2 常数仅2个,由支承约束条件确定; 由支承约束条件确定; (2)梁上有突变荷载将梁分成几段,则各段梁的 梁上有突变荷载将梁分成几段, 弯矩方程M(x)不同,因而各段的转角和挠度具有不同 弯矩方程M(x)不同, M(x)不同 的函数形式,应分段积分,每一段的积分常数有2 的函数形式,应分段积分,每一段的积分常数有2个, 这些常数由支承约束条件和分段点连续光滑条件确定。 这些常数由支承约束条件和分段点连续光滑条件确定。 支承约束条件和分段点连续光滑条件确定
§10-3 10-
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一、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 对于等截面直梁,程: 是常数
−M( x) v′′( x) = EI 1.微分方程的积分 1.微分方程的积分
转角方 程
1 θ = v ′( x ) = 积分一次 ∫ ( − M ( x ))dx + C 1 EI 1 积分二次 v ( x ) = ∫ ( ∫ ( − M ( x )) d x )d x + C 1 x + C 2 EI
要求: 要求: 1.理解挠度曲线、挠度、转角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 理解挠度曲线、挠度、 系; 2、了解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的应用条件,掌握梁挠 了解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的应用条件, 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3、掌握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掌握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4、熟练运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熟练运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5、熟练运用刚度条件,解决刚度校核、截面设计和确定 熟练运用刚度条件,解决刚度校核、 容许荷载问题。 容许荷载问题。
Fb Fa HA = 0, RA = , RB = l l
A
θA
F
C
B
RB
θB x
2)弯矩方程
RA x1
x2
AC 段:
Fb M ( x1 ) = RA x1 = x1 , l CB 段:
a
0 ≤ x1 ≤ a
b
Fb M( x2 ) = RA x2 − F( x2 − a) = x2 − F( x2 − a), a ≤ x2 ≤ l l
M>0 x
d 2v M( x) v'' = 2 = − dx EIz
由上式进行积分, 由上式进行积分, 就可以求出梁横截面的 转角和挠度。 转角和挠度。
v ′′( x ) < 0
v x
v'' ( x ) > 0
M<0
v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适用条件:线弹性范围内小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适用条件: 变形平面弯曲。 变形平面弯曲。
最大挠度及最大转角
[
]
v
P L
θ max
x
[
]
vmax
PL3 = v ( L) = (↓ ) 3 EI
θ max
PL2 ( ↵) = θ ( L) = 2 EI
简支梁受集中力F作用,求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 例3 简支梁受集中力F作用,求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并 截面的挠度和A截面的转角。已知梁的EI, 求C截面的挠度和A截面的转角。已知梁的 ,l=a+b,a>b。 , 。 解:1)由梁整体平衡分析得: HA 由梁整体平衡分析得:
M x
a
l
x = 0,
v A = 0, θ A = 0
x = a + l,
连续条件: 连续条件: x = a ,
vC = 0
v B左 = v B 右
θ B铰处光滑条件不满足,左右两截面可相对转动, B左 ≠ θ B右 铰处光滑条件不满足,左右两截面可相对转动,
求等截面直梁AB的挠曲线方程、最大挠度及最大转角。 AB的挠曲线方程 例2 求等截面直梁AB的挠曲线方程、最大挠度及最大转角。 解: 建立坐标系并写出弯矩方程
2. 求积分常数
P D A
M1 ( x)
C
M2 ( x) P B
(1)支点位移条件: 支点位移条件: vD = 0 θD = 0 (2)连续条件: v C = v C 2)连续条件: 连续条件
− +
vA = 0
或写成
vB = 0
vC 左 = vC 右
(3)光滑条件: (3)光滑条件: θ C 光滑条件
其中的正负号与弯矩的正负号规则和v 其中的正负号与弯矩的正负号规则和v坐标的取 向有关。 向有关。
v M>0
v ′′( x ) > 0
M>0 x v
v ′′( x ) < 0
x
v
M< 0
x x
v'' ( x ) > 0
v ′′( x ) < 0
M<0
v
由弯矩的正负号规定可得, 由弯矩的正负号规定可得,弯矩的符号与挠曲 线的二阶导数符号相反,所以取负号, 线的二阶导数符号相反,所以取负号,挠曲线的近 似微分方程为 似微分方程为:
a a a
解(1)分AB、BC 2段,4个积分常数 2段 AB、 支座条件: 支座条件:x = a ,
x = 3a ,
vB = 0
vC = 0
x 连续条件: 连续条件: = a ,
光滑条件: 光滑条件: x = a ,
v B左 = v B 右
θ B 左 = θ B右
用积分法求挠曲线方程时, 例1 用积分法求挠曲线方程时,试问下列梁的挠曲线近似微 分方程应分几段,将分别出现几个积分常数, 分方程应分几段,将分别出现几个积分常数,确定积分常 数的条件是什么? 数的条件是什么? P A EI 1 B EI2 C x (2) a a 解(2)分AB、BC 2段,4个积分常数 2段 AB、 支座条件: 支座条件:x = 0, 连续条件: 连续条件:x = a , 光滑条件: 光滑条件: x = a ,
M ( x) = − P( L − x)
A
P L
B
x
x
v
写出微分方程并积分 写出微分方程并积分
应用位移边界条件求积分常数 应用位移边界条件求积分常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