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定义及其设计的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心理学研究方法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研究方法知识点归纳

第二部分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与原则1.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1)心理学研究具有科学研究的四个基本特征: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2)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兼具二者的特点,这使得心理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性:✧探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被试)和研究这同属一类型,都是人。

✧研究过程的特殊性:一方面研究对象要根据研究这的要求或实验控制作出反应,另外一方面,研究对象的反映又反过来影响研究者的行为。

✧研究方法的特殊性:首先,任何实验处理、控制、操纵,都不能妨碍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人道主义精神,符合伦理性原则,这研究会使某些研究的客观性受到影响。

其次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多属“黑箱方法”,只能通过比较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推测心理过程。

第三,心理学的研究由于缺乏严格控制的实验,因而难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

(2)系统性原则:要求研究者不仅要讲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去考察。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

(4)教育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符合被试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被试正常发展。

(5)伦理性原则:应特别注意在创设情境时切忌采取违背伦理性原则的方法,如欺骗隐瞒、威胁恫吓。

社会心理学中著名的实验“模拟监狱实验”因为了这一原则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除上述原则外,心理学研究者还应遵循发展性原则、科学原则和有效性原则。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1.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唯物主义辩证法2.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系统方法论所谓系统方法论是指“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结构化面试理论与方法(1308)

结构化面试理论与方法(1308)

结构化面试理论与方法才尚库研究员面试是公务员录用考试的重要环节,在录用中占的比重较大,社会的关注度也最高。

了解面试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是各级主考机关和面试考官的必修课。

一、结构化面试基本理论20世纪初,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工业迅猛发展,工厂用工急剧增加,由于缺乏测评手段,招到的员工往往不能胜任工作。

为了招到理想的员工,有的企业招聘时运用见面谈话的办法了解应聘人员的情况,预测能不能胜任,这就是结构化面试的雏形。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专家开始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面试效果”,并把心理学、测量学、行为学的发展成果运用到面试中。

随着面试测评手段的不断创新,使面试从一种纯经验活动转向以理论为依托的人才测评活动。

面试发展到今天,与上个世纪有了相当大的区别,今天的面试方法更丰富、面试内容更科学、组织操作更严谨、应用领域更广泛。

(一)面试基础理论1、面试内容和方法具有很强针对性经过近百年来人们对面试的研究和实践,今天更强调面试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首先面试不是与考生随便聊天,更不是“相面”,而是严格依据事前对招聘职位的工作分析,强调职位需要什么能力就考什么能力。

其次面试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长处和不足,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这样才能保证测评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针对招聘职位和考察内容,什么面试方法适用就选择什么面试方法。

核心是贯彻为用而考、考用一致的原则。

2、人的能力和个性具有相对稳定性面试是侧重对人的能力和个性的考察,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和个性特征,这些特征不是在一个人身上偶然表现出来的,而是具有相对稳定性。

一个人出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学习生活,逐步积累了一些知识和经验,形成了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和个人的行为风格,这些特征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

比如说一个性格很外向的人不仅在家里是这样,在工作单位也会是一个活跃分子;又如一个协调能力很强的人,在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中都会显现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而且通常会一直持有这种能力。

调查设计中一个构想只对应着一种操作定义

调查设计中一个构想只对应着一种操作定义

调查设计中一个构想只对应着一种操作定义关于调查设计,一个构想只对应着一种操作定义,这其中涉及到研究问题的构想、操作定义、收集数据和数据分析四个阶段。

研究问题的构想是调查设计中最关键的一环,要构想有深度、具体和清晰的研究问题,可以从初步确定研究领域关注的问题,文献综述,领域专家访谈,职业分析等方面着手。

在选定研究问题之后,应该明确问题的变量,定义研究的范围,概念化和操作化,清晰的描述变量的范围和构成,定义和描述变量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最后确定研究的假设和目标。

操作定义是对变量的具体操作方式的定义,它将把抽象的研究问题转化为可操作的调查细节,包括诊断问卷和定量调查问卷设计。

诊断问卷是针对个体定义变量,以更详尽深入的方式表述现有研究问题,在诊断话语的定义和解释上,应尽量减少主观性,使每一构想变量对应的操作定义都能被测量和应用;定量调查问卷则是根据定义的构想变量和操作定义构建出特定的问卷,通常是比较简单,个别条目较少,尽量避免重复,节省调查时间,使调查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在构建调查问卷时,还必须关注命题方法,只有正确对待问卷语言,才能提高采集到更有效更准确的数据。

收集数据一般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两种方式,定性收集数据着重于了解行为背景和主观因素,采用观察研究、实验研究、社会网络研究、访谈等方式,可更好地深度了解问卷回收情况;另一方面,定量收集数据用于定性收集数据不能满足的数据收集需求,主要使用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抽样方式,归纳总结相关变量的分布范围和特征。

最后,收集的数据要经过合理的数据分析,以达到发现趋势和规律,深入理解研究问题的目的,基本上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因果统计分析两个部分,其中描述性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之间做出判断和确定,因果分析则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更加清晰系统的研究结果及其解读依据,从而可以获得更全面、正确、准确的结论。

总之,调查设计主要涉及研究问题的构想、操作定义、收集数据和数据分析四个阶段,其中一个构想只能对应一种操作定义,这需要调查者有理解力和认知能力,在定义变量,构建问卷,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时均要力求严谨准确,以便及时有效地发现研究问题背后的规律,取得理想的研究成果。

国开《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章节自测答案

国开《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章节自测答案

国开《社会调查研究与⽅法》章节⾃测答案社会调查研究与⽅法章节⾃测答案1有计划、有⽬的,描述、解释2社会的基本要素,具体对象3⼈⼝的数量、质量、密度,⼈⼝的构成和⼈⼝过程4物质⽂化,精神⽂化5社会组织,社会产品6描述事实,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7古希腊,认识社会8西欧,美国9经验论,实证主义10数理化,定量化11专门性, 系统性, 客观性, 针对性, 实证性12⾃然环境, ⼈⼝, ⽂化13古希腊⼈14美国15家庭, 村落, ⾮正式组织16中国共产党⼗⼀届三中全会以后17盖洛普18李景汉19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概念为:它是⼈们有计划、有⽬的地运⽤⼀定的⼿段和⽅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进⽽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其主要调查类型为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其主要调查⽅法为⽂献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和实验法。

20答:社会调查研究的⽬的有三: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的作⽤: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有助于正确制定政策和执⾏政策;能够提⾼⼈们认识、分析、综合问题的能⼒。

21答:第⼀,专门性。

⾸先在研究的⽅法层次上,社会调查研究是⼀种专门的科学,有其特有的概念、基本原理、公式、⽅法。

其次在研究的技术层次上,具有独特的⽅法、⼯具和技术。

第⼆,系统性。

从开始的选择课题到最后做出调查报告,⼏个步骤有机紧密地结合在⼀起,形成完整的系统性过程。

第三,客观性。

社会调查研究是从事实出发、以实际调查为主,能够直接从被调查者那⾥得到第⼀⼿资料,即使⽂献资料也要求真实可靠,由此⽽得出的结论也就更为客观、科学。

第四,实证性。

社会调查研究是建⽴在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基础之上的,资料来源于社会实践,所归纳出的结论和理论与资料所显⽰的结果相⼀致,也经得起实践检验。

第五,针对性。

进⾏社会调查研究不是⽆病呻吟,⽽是为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它所关注的也不是认识对象的所有属性,⽽主要是其社会属性。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第五到七章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第五到七章

第五章研究文献的查阅第一节研究文献的类别与特点一、研究文献的类别心理与教育研究科学的研究文献主要指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心理与教育科学知识的一切印刷品和视听材料。

按照不同的载体形式和记录技术:手工型,印刷型,微缩型,机读型,视听型按文献内容加工程度不同: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按文献所属领域不同:心理学文献,教育科学文献,综合型文献按公开程度:国内外公开文献,国内公开文献,内部文献按编辑出版的不同形式:书籍,期刊,会议论文,报纸,学位论文,内部资料二、目前研究文献发展的新特点1.数量的急剧增加2.各种文献的内容交叉重复3.质量下降4.分布分散5.分布不平衡,缺乏交流6.翻译文献多,语言障碍增加,术语不统一,研究文献格式不规范,发表“时滞”拉长,文献来源情况复杂,记录手段和载体多样化等等特点。

三、研究文献查阅的意义、作用1.有助于研究者对相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系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2.有助于研究者选择研究课题、形成研究假设;3.有助于研究者搞好研究设计;4.有助于研究者解释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第二节研究文献搜集的原则,渠道和方法一、研究文献搜集的原则1.采用倒查法,先查最近的,再插过去的文献;2.在范围和数量上应该有所限制;3.应注意搜集第一手的资料,而少搜集多次转述的资料4.应注意搜集有代表性的各种观点,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资料;5.不仅收集直接与自己的研究课题直接相关的资料,还应该收集跨学科、跨领域的资料。

1.通过图书馆搜集文献;2.通过专门研究机构的资料室搜集资料;3.通过大学有关系所资料室搜集资料;4.通过学术会搜集资料;5.通过个人交往搜集资料。

三、研究文献搜集的方法1.检索工具查找法优点:研究文献比较全面、广泛缺点:信息滞后,难反应最新研究动态(1)手工检索工具主要有目录卡片、目录索引和文摘(2)计算机检索计算机信息分为文献检索、数据检索和事项检索计算机文献检索包括内部检索和开放检索2.参考文献查找法(追溯查找法)优点:所查找的文献针对性强、直接、集中、效率高缺点:文献资料不够全面,原文作者列出的资料有主观性,选择性,会受到制约。

8学前教育研究方法-2.2.3观察法设计--下操作定义的方法

8学前教育研究方法-2.2.3观察法设计--下操作定义的方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第二模块 观察法及其应用 下操作定义的方法
操作性定义在结构化观察中尤为重要。
1.条件描述法
即对要达到某一结果的特定条件做出规定。例如 对“竞争关系”下操作性定义:两个以上的同伴,所处 环境相似,大家都有相同的目标,但只允许其中一人 达到目标,这时同伴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关系。
2.指标描述法
即通过量化的指标来界定某个概念。这种
方法在对特殊儿童的相关研究中应用尤为广泛
。例如,20世纪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
L·M·Terman)把天才儿童的概念通过智商测验
的结果来量化,他把智商达到140或以上的儿童
称为天才儿童。
3.行为描述法
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即对解释对象的动作 特征和对可观测的行为的结果进行描述。如美 国心理学家帕顿(M.B.Parten)观察2~5岁幼儿 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性行为。根据儿童在游戏 中的社会参与程度,将游戏分成6种活动类型: 无所事事、旁观、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 游戏、合作游戏,并对每一类型下操作定义。
帕顿用行为描述法来进行操作定义
游戏类型 无所事事
旁观 单独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操作定义
幼儿没有做游戏,只是碰巧观望暂时引起他们的事情,如没 有可注视的就玩弄自己的身体,或走来走去,爬上爬下,东 张西望。 幼儿基本上观看其他幼儿的游戏,有时上来与正在做游戏的 幼儿说话,提问题,出主意,但自己并没有直接参加游戏。
幼儿独自一人游戏,只专注于自己的活动,根本不注意别人 在干什么。 幼儿能在同一处玩,但各自玩各自的游戏,既不影响他人, 也不受他人影响,互不干涉。
幼儿在一起玩同样的或类似的游戏,相互追随,但没有组织 与分工,每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操作系统概念

操作系统概念

1.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集合,并充当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用户的中介,控制和协调各用户的应用程序对硬件的使用。

2.DMA (直接内存存取)3.存储设备层次金字塔: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电子磁盘、磁盘、光盘、磁带。

(都是双向)4.OS (操作系统)三种基本类型: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5.操作系统的主要设计目标:从用户方面,是为了方便用户使用:从系统方面,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高效执行6.操作系统是控制程序,控制程序管理用户,程序的执行和防止错误和计算机的使用不当7.人型计算机系统:是最早的计算机系统,用于处理许多商业和科学应用。

包扌舌,批处理系统,多道程序设计系统,分时系统8.各种系统的思想特点批处理系统:脫机输入系统,批量送入执行,自动运行作业表优点:节省作业装入时间缺点:CPU经常空闲,人机交互性差多道程序设计系统:同时在内存中驻留多个程序,当一个进程等待时,系统会自己切换到另一个进程执行。

优点:通过组织作业使CPU中总有一个作业可执行,充分利用CPU缺点:引起作业调度,CPU调度和内存磁盘管理的问题分时系统:解决了批处理系统的交互问题,作为多道程序设计系统的扩展,使CPU可在多个任务之间快速切换,用户可以得到在线交互实时系统:用于对处理器操作和数据流动有严格时间控制,分硬实时系统和软实时系统。

硬实时系统保证关键任务按时完成。

软实时系统保证关键任务的优先级要高于其他任务的优先级且在完成之前保持其高优先级9.多道程序设计和分时是现代操作系统的主题10.双重模式操作分为用户模式和内核模式。

解决问题:保护资源不被非法使用,保护计算机的安全特权指令:将能引起机器损害的指令成为特权指令,硬件仅允许在监督程序模式下执行系统调用:用户与操作系统交互,从而请求系统执行一些只有操作系统才能做的指令, 每个这样的请求都是由用户调用来执行特权指令的,这种请求称为系统调用11.硬件保护:I/O保护:为防止用户执行非法I/O,可定义所有I/O指令为特权指令内存保护:通过基址寄存器和界限寄存器来确定程序所能访问的合法地址空间并保护其他内存空间CPU空间:使用定时器来防止用户程序运行的时间过长。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重点

一、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别1、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的分类: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基础性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解释、描述某些现象和过程,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对基础性成果做进一步验证,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如相对论原理为基础性,核能应用研究为应用性;学校情境中的教育研究大多为应用性;2、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分类: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a、探索性研究;进行新课题,对该课题进行初步了解;缺点是难以提供满意答案;b、描述性研究;对教育中出现的某一情况或事件进行描述,把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形记录下来;c、对教育中某一现象做出解释;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依教育研究性质或手段区分的两种范式:1定性研究:主要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从人文学科中推演而来,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说明的方法;定性研究的5个特征:a、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主要来源,其中研究者起关键作用;b、是描述性的不采用数据形式;c、关心过程而非结果或产品;d、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自下而上,即通过资料找问题;e、关心的最基本的事情是人们对事物的理解; 2定量研究:模仿自然科学,对教育现象进行观察,是经验的、可定量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优点:a、消除研究过程中主观性和各种偏向偏见,使研究保持客观、精确;b、把教育实践工作者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加以检验; 缺点:a、教育现象具有模糊性;b、不仅受物质条件限制,还受伦理上和社会条件的限制;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性研究为定量研究提供框架,定量研究为进一步定性研究提供条件;4、教育研究内容可分为宏观的、中管的、微观的;宏观教育研究主要研究社会现象;中观的对应机构;微观研究重点研究人与人之间;在学校情境中主要研究的是微观的;5、按研究开展地点和资料收藏方式可分为书斋式研究和现场研究;书斋式以查阅资料为主,而非在实践中;现场研究在实践中进行;6、研究方向尺度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同一时间-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纵向-不同时间-趋势研究、各年龄组特征研究,定组研究;7、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①资料来源:定性研究来源于自然情境,定量研究来源于经过严密控制的情境;②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定性研究来源于图片文字,定量研究来源于数据;③对研究关注的方面:定性研究重过程,定量研究重结果;④分析资料的方法:定性研究采用归纳分析,定量研究采用演绎分析;⑤关心的基本项:定性研究关心意义和理解,定量研究关注变量与操作;⑥学术属性:定性研究属社会、历史、人类学类,定量研究属于心理、经济、物理范畴;⑦目标:定性研究目标在于描述现实现象提高认识,定量研究目标在校验理论证实事实;⑧设计:定性研究设计灵活、一般、可引申,定量研究设计有结构、预定的、正是具体;⑨技术和方法:定量研究重观察漫谈,定性研究重实验和有组织的交谈;⑨与被试关系:定性研究者热情接触被试,视为朋友,定量研究与被试疏远;⑩工具或手段:定性研究重录音等,定量研究中项目表问卷占比重大;8、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研究:是应用性、中/微观的、现场式的研究;二、研究问题选择的三个基本准则:问题必须有价值,有新意,有可行性;主观条件:研究人员自身的素质;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时机条件:理论、工具、技术手段等成熟度;三、研究变量的类型1、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设的原因变量;2、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也称依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产生的效应,是研究者要测定的结果变量;3、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是指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即除了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和测定的因变量外的一切变量,是研究者不想研究,但是会影响研究进程的,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四、定义研究变量:一般来说,先下抽象性定义,再下操作性定义;1、抽象性定义:从抽象的概念意义上对变量的共同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词典定义;下抽象定义的方法:a、经典定义方法和差加属;b、从文献中寻找合适的定义方法;c、自行定义;2、操作性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的含义;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下操作定义的方法:a、条件描述法——通过陈述测量操作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对象特征或可能产生的现象;b、指标描述法——通过陈述测量操作标准来界定一个概念测量手段、指标;c、行为描述法——通过陈述测量结果来界定一个概念动作、结果;3、给变量下操作性定义应注意:a、对研究课题中重要的变量下操作性定义;b、根据研究目的、内容以及变量的性质来下操作性定义;c、操作性定义的设计要明确具体;d、操作性定义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是独特的,它是研究者为了研究需要而规定的特殊解释先抽象描述基本特征,操作规定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并非对变量的全面的、唯一的解释;4、抽象定义涵盖基本变量所有属性,解释范围大,具有普遍性,但太笼统无法据此测量和操作变量;操纵定义对变量界定新定义,便于操纵测量,但只涉及少数特征,具有排他性,难以表达完整性;五、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了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课题所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1、分类;按假设在表述变量关系的倾向性可分为:a、定向假设;在陈述中示意假设结果的预期方向,指出变量之间差异的特点和倾向;b、非定向假设;在陈述中不提示假设结果的预期方向,而是期望通过检验结果来解释变量间的结果差异,常用虚无假设来表示;2、文献检索:就是从众多的文献中查找并获取所需文献的过程;a、一次文献: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科学论文、专着、会议文献、专利;b、二次文献:数目、索引、文摘本身不产生新知识,新技术,是找一次提供线索;c、三次文献:研究动态、研究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3、研究计划的基本要求;①研究什么:a、要有合适的标题,最好涉及研究的范围、方法、对象、内容;b、要明确提出研究问题,让人了解问题的性质;c、列举研究的待答问题或研究假设,让人了解研究重点;d、界定研究的变量和关键词,让人了解研究的范围;②为什么研究:a、说明研究动机;b、揭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揭示研究的价值和意义;c、列举研究的具体目标;③如何研究:a、说明研究方法和实施程序,包括研究对象及取样,研究方法与步骤,研究工具选择编制,收集资料及资料分析等;b、对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人员组织,进度安排,经费预算;c、对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人员组织,进度安排,经费预算;④有何成效:a、研究者必须在研究计划中具体说明研究的预期成效;b、要有成果达到的水平和表现形式;六、课堂观察的类别1、按是非借助于仪器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2、按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分: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3、参与观察:通过改变角色或隐藏身份完全参与到观察对象的活动中进行观察;优点:可以消除或缩短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便于深入了解被观察对象内部的真实情况;缺点: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易相互影响,观察结论易带有主观感情色彩;4、非参与观察:指研究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而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置身于他所研究的课堂情境之外进行的观察,适用于观察时间短内容较简单的情况;优点:观察者不易受被观察者的影响,观察结果比较客观公允;缺点:对现象的观察易带有表面性和偶然性,不易深入;5、按观察方式的结构划分: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非结构观察;七、问卷调查1、问卷研究的优缺点;优点:a、问卷不受人数限制,调查的人数可以较多;b、问卷可以由访员访问,也可以邮寄;c、问卷可以完全控制变项,找出因果;d、问卷资料适于电子计算机处理,节省分析时间,并且容易量化; 缺点:a、问卷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取得资料,研究弹性不足;b、问卷不容易找出错误或误解;d、问卷对设计要求比较高,如果在设计上出了些毛病,问卷便无法补救;2、问题形成的步骤:a、课题分析、提出假设;b、概念具体化,寻找变项;c、确定指标;d、为测定已经确定的指标编制,编制直接与间接的问题;3、一个好的问卷,必须合理、科学、艺术地提出每一个问题;1合理:①全部问题是否都是特定研究课题及其理论假设所必须了解的;对研究课题和理论假设没有关系、可有可无的问题、多余的问题、对于以后不知如何分析的问题,仍要删除;②问题对于全部被调查者是否普遍使用;有些问题对于一部分被调查者适用,对于另一些人可能不适用,对于这样的问题,具体做法为把普遍使用的问题列为后续问题;③提问的形式是否适合被调查者;a、表格形式的问题不宜过多;b、在一个表式问题中,实际问题的容量不宜过大;2科学:①单一:即一个问题中只包括一个调查指标,只询问一件事情;问卷中不能有双重问题;②中性:即问题不带有倾向性;带倾向性的问题,对于被调查者具有某种诱导作用,即诱使被调查者顺着提问者的观点及其倾向回答问题;对于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中性化处理,即修改剔除问题的倾向性;③明确:即提出的问题必须具备明确的含义;问卷中使用抽象概念、专业词汇及表达不当会造成问题模糊不清,造成歧义,引起误解,使回答的依据失去统一性;应科学地使用明确语言,才能准确精确表达含义;4、艺术地提问方式:a、委婉法:使用委婉的词汇来代替刺激的词汇提问;b、间接法:提出问题后,先提供其他人的回答,然后要求被调查者对其他人回答做出评价;c、消虑法:即在正式提问前加上一段关于引用权威或普遍性事实的文字,以消除顾虑;d、虚拟法:先假设一种情境,然后要求在该情境下回答问题;e、援助法:在表明调查者可以提供帮助的情况下要求被调查者回答问题;八、访谈:通过与被访者的口头交流来收集所需资料的研究方法;1、访谈优点:a、具有灵活性;访谈是双方直接交流双向沟通;有2种基本形式——一种是访谈员提问,被访者回答;另一种是双方围绕某个问题展开讨论;b、成功率较高;谈话是常用的手段,拒绝回答者较少,成功略高;c、可观察非语言行为;d、控制性较强,可以适当控制环境因素,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e、适用面较广;适用于一切有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被访者;f、可得到自发性回答;无法进行长时间的思考,回答较真实可靠;g、可获得深层次的信息;访谈具有适当解说,引导和追问的机会,因此可探索较为复杂的信息,获得新的深层次的信息;2、访谈缺点:a、代价较高;与问卷相比,访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b、时间长;寻找被访者和寻访路上所花时间远大于访谈时间,浪费时间精力;c、受访谈员影响大;访谈人员的特征会引起被访者心理反应,有可能影响真实性;d、缺乏隐秘性;当面回答,匿名性差,使被访者缺乏安全感,对于敏感问题会出现回避现象;e、会给被访者带来不便;f、访谈范围受限;难以进行大规模访谈,一般访谈样本较小;g、访谈记录困难;将访谈记录完整记录下来有一定困难,特别是无结构访谈;3、结构式访谈:是事先将访谈的题目设计成一份调查表或访谈问卷然后严格按拟定的调查表或访谈问卷的内容进行的访谈;访谈时访谈人员严格按照上面的顺序发问,不得随意改变和转述题目及答案用语,访谈人员处理问题的自由度比较小,其研究结果可做量化分析,因此称为标准化访谈;适用于:正式的、较大范围的社会调查,量的研究;4、无结构式访谈:也称自由式访谈,是一种随意的、自由的、开放的访谈方式;与结构式相反,无须事先制定统一的调查表或访谈问卷,而是按照一个粗线条的访谈提纲或某一个主题和问题方向,与被访谈者交谈,所得结果不宜做标准化分析,又称非标准化访谈;适用于: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5、半结构式访谈:有调查表或访谈问卷,但具有一定灵活性;适用于教育研究;九、访谈的程序与技巧1、访谈前的准备:①选择访谈对象:a、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访谈的总体范围,然后以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b、要尽可能了解被访者的情况;②编制访谈问卷:a、首先要确定研究要测定的变量,然后根据这些变量编制问题;b、访谈问卷的问题要按研究目的和研究变量来编写,编制完成后,最好请有经验的研究者或同行一起商量,请他们提修改意见;③制定访谈计划:访谈计划通常要有时间进度或工作进度,为了使访谈规范,获得失效,须事先安排好访谈行程,并准备好访谈工具;④培训访谈人员;2、进入访谈现场:①访谈前的联系:采用书信或电话联系的方式,向对方说明访谈的目的、意义、内容,表明研究者身份和单位,如果对方愿意接受访问,约定访谈时间、地点,并告知对方访谈人员姓名;②初步接触:要注意以下几点:a、恰当的称呼;b、诚实的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c、表示访问的愿望;③获准访谈;3、提问与记录技术:①提问技术:a、维持被访者的访谈动机;b、提问要明确清楚;c、发问要自然流畅;d、要耐心听取回答;e、要耐心听取回答;f、不给予任何评价;g、注意非语言交流;②记录技术,方法有2种:纸笔记录,录音录像辅助;4、接引与追问技术:①接引:包括言语反应与非语言反应,接引的方法如下:a、重述问题;b、认可;c、停顿;d、解释;e、重述回答;f、澄清;g、转移话题;h、自我暴露;②追问技术:尽可能用被访者自己所用的语言和概念来进一步询问,方式有:a、直接询问和间接询问;b、当场追问和事后追问;5、结束访谈:①时间问题:访谈人员要掌握整个访谈时间;②行为问题:观察一些行为和言语表现来结束访谈;③结束语:被访谈者的支持与合作表示感谢,如果调查尚未完成须下次再访,要说明内容,约定好时间地点;6、访谈后的工作:每次访谈结束后,对记录的资料进行整理,看是否获得了所需的信息,是否需要重访;最后根据研究目的对加工处理后的文件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十、个案研究1、个案研究:指采用各种方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过程;2、个案研究的应用范围:病人对医生的诊断,心理咨询师的辅导与咨询;学校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的矫正;司法机关对刑事案件的审理;在教育研究中,个案研究往往适用于对不良问题的研究或对某些难以重复、难以预测和控制的事例进行研究;3、个案研究的特征:a、研究对象的单一性;b、研究方法的综合性;c、研究内容的深入性;4、个案研究的步骤针对学生进行的个案研究:a、确定研究对象;b、收集个人资料,包括个人资料、学校有关记录、家庭和社会背景;c、诊断和假设;d、个案分析与指导;e、实施个案指导;f、形成结论;十一、教育实验1、教育实验的局限性:其自身局限性有以下三点:a、教育实验研究对象的特殊性;b、研究结果不能完美重复;c、测量水平的限制;2、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P212 a、随机处理;b、统计处理;c、消除;d、平衡;e、恒定3、内在效度内部效度:指实验结果是否完全归因于自变量的变化或者说是否真实的反映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4、外在效度外部效度:指实验结果能否适用的范围;5、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关系:a、内在效度是实验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外在效度的先决条件,没有内在效度便无所谓外在效度;b、外在效度是实现研究价值的基本途径,没有一定的外在效度,一个研究虽然内在效度较高,也无法体现其应用价值;。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件-第二章_学前教育研究设计 (1)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件-第二章_学前教育研究设计 (1)

④移植性课题:引进移植,即把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 经过消化、吸收,引进到教育研究领域。
⑤跨文化课题:将国内和国外不同外文化背景下的教 育作比较研究。
(三)可行性原则
①主观条件。涉及研究者自身,包括知识基础、 科研能力、实践经验、专业特长、研究兴趣 等。 ②客观条件。包括研究规模和范围、占有资料 的程度、时间、经费、设备、技术、人力等。
二、下操作定义的注意事项
第五节 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知识要点
1.掌握总体、样本与抽样的概念 2.理解抽样的基本要求 能力要求 学会抽样的基本方法
一、总体、样本与抽样的概念
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某一性质相同的许多个别事物 的集合,当它成为统计对象时,就叫做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集合。 如,医生诊病,要求病人验血,通过抽取几滴血的检验结 果去推断病人的病情,这几滴血就是抽取的样本。 抽样:一种选择调查对象的程序和方法,是依据一定规则从 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课题计划或方案内容:
①课题名称
②课题提出的缘由及其意义 ③课题的具体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④主要研究人员及其分工 ⑤研究对象及选择方法
⑥研究方法及实施要点
课题计划或方案内容:
⑦研究资料的处理方法
⑧预期研究成果 ⑨研究进程及安排 ⑩参考文献及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课题论证的形式:
1、课题论证会(开题报告会)
③在学术观点的争论中寻找课题;
④以反其道而行之来开拓课题。 ⑤在阅读理解、审视理论的过程中构思研究课题 案例说明:
五、选择课题的过程及方法
(一)初步确定课题的范围
(二)课题聚焦——即对初定的课题进行分解, 缩小课题的范围。 (三)决定研究方法 (四)确定课题名称

Mintab-DOE操作说明(中心复合设计)

Mintab-DOE操作说明(中心复合设计)
流和温度等参数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以优化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性能。
05
结论与展望
中心复合设计在DOE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要点一
高效
要点二
全面
中心复合设计能够快速有效地找到关键因素及其交互作用 ,减少实验次数。
能够考虑多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提供更全面的实验设计 。
中心复合设计在DOE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 精确:能够估计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提 高实验的精确度。
因子选择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关键因子,并确定其水平范围和变化类型 。
确定实验设计类型与规格
设计类型
根据实验目的和因子数量选择适合的中心复合设计类型,如中心复合面设计、中心复合轴设计等。
设计规格
确定实验设计的具体规格,包括重复实验次数、因子水平数目等。
生成中心复合设计表
设计软件
使用专业的实验设计软件(如Mintab) 生成中心复合设计表。
响应曲面法
响应曲面法是一种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描述实验因素与响应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 法。
通过中心复合设计,可以获得多个实验点,并利用这些数据拟合出响应曲面模型。
响应曲面法可以用于预测不同实验因素水平下的响应变量值,并确定最优的实验条 件。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研究多 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感谢观看
THANKS
中心复合设计的概念与应用
概念
中心复合设计是一种实验设计方法,它允许研究者同时研究多个因素及其交互作 用,以确定最佳的参数组合。
应用
中心复合设计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化学、生物、工程和制药等,用于优化产 品或过程,提高性能和效率。
02
中心复合设计的基本步骤

教育研究方法陈向明重点简答题

教育研究方法陈向明重点简答题

教育研究方法陈向明重点简答题1.简述小学教育研究的特点。

答:(1)在研究目的上,注重应用性;(2)在研究主体上,强调广泛性、群众性,即合作式研究;(3)在研究内容上,强化实践性;(4)在研究方法,提倡行动研究。

2.简述小学教育研究对于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意义。

答:(1)有助于转变小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2)有助于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3)有助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素质;(4)有助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5)有助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简述一个好的研究课题的特点。

答:(1)问题必须有价值;(2)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要新颖,有独特性;(5)问题要有可行性。

4.简述课题论证报告的基本内容。

答:课题论证报告的格式,总体上说,立项报告以表格式为主;开题报告以说明式为主。

具体要求如下:(1)课题名称;(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3)研究的主要内容;(4)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5)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和研究方法与手段等。

5.简述教育科研中常见的选题不当的表现。

答:(1)范围太大;(2)主攻目标不清楚;(3)问题太小、范围太窄、意义不大;(4)现有条件下课题太难,资料缺乏;(5)是经验感想之谈,不是科研项目。

6.简述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

答:(1)教育实践面临的问题;(2)教育理论中演绎出的课题;(3)从教育科研规划中选择课题;(4)通过向专家、同事请教和咨询来发现与选择科研课题;(5)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给予的启示;(6)他人研究给予的启示。

7.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答:(1)帮助研究人员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2)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4)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及经验教训,提高研究水平。

课程设计路径有哪些方法

课程设计路径有哪些方法

课程设计路径有哪些方法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路径和方法,理解不同设计路径的优缺点。

2.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运用所学方法设计课程,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课程设计方法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和实施技巧。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会在课程设计中与他人分享观点、交流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培养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建设的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敢于尝试新方法,形成批判性思维,善于反思和评价课程设计。

3. 引导学生关注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体会课程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列举并简要描述至少三种课程设计路径。

2. 学生能够结合教材内容,运用所学方法设计一堂课,展示其课程结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优势,与同伴共同完成课程设计,并在汇报中展现沟通和协作能力。

4. 学生能够针对课程设计中的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改进措施,并对课程设计成果进行评价。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课程设计基本概念:介绍课程设计的定义、意义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程设计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2. 课程设计路径和方法:详细讲解以下三种课程设计路径:a. 目标导向设计:阐述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分析其优缺点。

b. 过程导向设计:介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

c. 主题导向设计:探讨以特定主题为主线的设计方法,及其在课程中的应用。

3.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结合教材章节,制定以下教学进度:a. 第一周:课程设计基本概念,目标导向设计。

b. 第二周:过程导向设计。

c. 第三周:主题导向设计。

4. 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各种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如讨论法、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

卡扣死扣设计方法-定义说明解析

卡扣死扣设计方法-定义说明解析

卡扣死扣设计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围绕卡扣死扣设计方法的背景和重要性展开。

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撰写:首先,介绍卡扣死扣设计方法的概念和定义。

卡扣死扣设计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技术,它在产品制造和工程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方法通过设计高效的卡扣结构,使得产品能够紧密连接并牢固锁定,以达到稳固可靠的效果。

其次,阐述卡扣死扣设计方法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卡扣死扣设计方法正是一种能够满足这些要求的关键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家电、电子设备等。

接着,介绍卡扣死扣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相较于传统的连接方式,卡扣死扣设计方法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它能够有效减少松动和脱落的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同时,该方法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和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最后,概述卡扣死扣设计方法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卡扣死扣设计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许多学者和专家正在积极探索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卡扣死扣的性能和可靠性。

这一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将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介绍,读者可以对卡扣死扣设计方法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后续内容的展开打下基础。

在撰写时,可以适度引用相关领域的实例和研究成果,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

2.1 引言引言部分将对卡扣死扣设计方法进行概述,介绍相关背景和现状,并明确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引言,读者可以了解到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以及文章的整体框架。

2.2 正文正文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介绍卡扣死扣设计方法的要点。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1 卡扣死扣设计方法要点1在本部分,将详细介绍第一个卡扣死扣设计方法要点,并结合实际案例或理论支持进行说明。

操作定义设计的基本方法

操作定义设计的基本方法
(3)静态特征描述法。静态特征描述法是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静态特征,来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的一种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常采用静态特征描述法,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的静态构造性质、内在品质和特征等,来给变量下操作定义。该方法与动态特征描述法的区别在于,动态特征描述法主要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能动的、动态的行为表现,侧重过程,而静态特征描述法则主要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已经具备的静态特征和内在性质,侧重结果。例如,按照此方法,在操作上可将的“一个聪明的人”定义为知识渊博、词汇丰富、运算技能熟练、记忆东西多的人。或用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新颖性、敏捷性、灵活性来定义。静态特征描述法适用于采用问卷、测验等方法进行的研究中,可以用来定义各种类型的变量。许多测验量表、研究问卷中的具体问题、项目的陈述,都是按照这种方法设计的。
操作定义设计的基本方法
(1)方法与程序描述法。方法与程序描述法是通过描述特定的方法或操作程序来定义变量的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在实验研究研究中,研究者常常要采用一定方法或程序去引起拟研究现象或状态的发生。如通过一定方法或程序使被试产生挫折、紧张、焦虑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设计操作定义的关键不是对挫折、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本身做出描述,而是要创造或找到一种能引起上述状态的特定方法或程序。也就是说,按照特定方法或程序去操作,就可以保证某种拟研究现象或状态的产生和存在。例如,“挫折”在操作上可以定义为,通过阻碍一个人达到其渴望的、近在咫尺的目标,而使该个体所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饥饿”在操作上可以定义为,剥夺个体进食24个小时后个体存在的状态。
(2)动态特征描述法。动态特征描述法是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动态特征,来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的一种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人,具有许许多多的动态特征,并通过行为客观地表现出来,因此,动态特征描述法在设计操作定义时应用得比较普通。例如,按照此方法,“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操作定义为“举起100公斤杠铃、连续长跑15公里、跳高1.7米、游泳横穿长江、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等等。在研究师生关系时,要回答“学生是喜爱命令型教师,还是喜欢非命令型教师”的问题,就需要用动态特征பைடு நூலகம்述法给“命令型教师”与“非命令型教师”两个概念做出明确的操作定义,具体说明这两种类型的教师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的各种行为表现。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作用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理解操作系统的历史和发展1.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功能: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和用户接口操作系统的分类: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和分布式系统操作系统的历史和发展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操作系统的未来发展1.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概念》或《现代操作系统》课件:操作系统的概述和分类案例:Windows、Linux、Mac OS等操作系统的介绍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操作系统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操作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章:进程管理2.1 教学目标掌握进程的概念和属性理解进程的状态转换和调度算法掌握进程同步和互斥的原理及实现方法2.2 教学内容进程的概念和属性:进程的定义、进程的标识符、进程的属性进程的状态转换:进程的状态及其转换条件进程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算法、短作业优先算法、轮转算法和高响应比优先算法进程同步和互斥:同步的概念、互斥的概念、信号量机制和管程机制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进程的概念和属性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进程的状态转换和调度算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进程同步和互斥的应用场景2.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概念》或《现代操作系统》课件:进程的概念和属性、进程的状态转换和调度算法、进程同步和互斥实验软件:模拟进程调度和同步互斥的实验环境2.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进程概念和属性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进程状态转换和调度算法的掌握程度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进程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存储管理3.1 教学目标掌握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理解内存分配和回收策略掌握虚拟存储器和分页、分段机制3.2 教学内容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存储管理的任务、存储管理的层次结构内存分配和回收策略:首次适应法、最佳适应法和最坏适应法虚拟存储器:虚拟存储器的概念、虚拟内存的实现机制分页和分段机制:分页机制、分段机制、分页和分段的比较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内存分配和回收策略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虚拟存储器和分页、分段机制的应用场景3.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概念》或《现代操作系统》课件: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内存分配和回收策略、虚拟存储器和分页、分段机制实验软件:模拟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实验环境3.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存储管理基本概念和任务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内存分配和回收策略的掌握程度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存储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四章:文件管理4.1 教学目标掌握文件和目录的概念理解文件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掌握文件系统的实现和操作4.2 教学内容文件和目录的概念:文件的概念、目录的概念文件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顺序存储结构、存储结构、索引存储结构文件系统的实现和操作: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文件系统的创建和删除、文件的打开和关闭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文件和目录的概念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文件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第四章:文件管理(续)4.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概念》或《现代操作系统》课件:文件和目录的概念、文件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文件系统的实现和操作实验软件:模拟文件存储和访问的实验环境4.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文件和目录概念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文件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的掌握程度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文件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五章:作业管理5.1 教学目标掌握作业的概念和分类理解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关系掌握作业管理和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5.2 教学内容作业的概念和分类:批作业、交互式作业、批处理作业作业调度:作业调度的任务和算法进程调度:进程调度的任务和算法作业管理和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作业队列的管理、进程队列的管理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作业的概念和分类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作业管理和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5.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概念》或《现代操作系统》课件:作业的概念和分类、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关系、作业管理和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实验软件:模拟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实验环境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作业概念和分类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掌握程度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作业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六章:用户接口6.1 教学目标掌握命令接口和图形用户接口的概念理解命令接口的设计和实现理解图形用户接口的设计和实现6.2 教学内容命令接口的概念:命令接口的定义、命令接口的设计原则命令接口的实现:命令的解析、命令的执行图形用户接口的概念:图形用户接口的定义、图形用户接口的设计原则图形用户接口的实现:图形界面的设计、图形界面的交互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命令接口和图形用户接口的概念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命令接口的设计和实现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图形用户接口的设计和实现6.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概念》或《现代操作系统》课件:命令接口和图形用户接口的概念、设计和实现实验软件:模拟命令接口和图形用户接口的实验环境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命令接口和图形用户接口概念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命令接口设计和实现的掌握程度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用户接口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七章:操作系统安全7.1 教学目标掌握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掌握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7.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安全威胁、安全属性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审计和监控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最小权限原则、安全分层模型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7.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概念》或《现代操作系统》课件: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安全机制和安全策略案例:操作系统安全威胁的实例分析7.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操作系统安全概念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操作系统安全机制的掌握程度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操作系统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八章:操作系统性能评价8.1 教学目标掌握操作系统性能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操作系统性能评价的指标和准则掌握操作系统性能评价的实验方法和工具8.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性能评价的基本概念:性能评价的目的、性能评价的方法操作系统性能评价的指标和准则:响应时间、吞吐量、CPU利用率操作系统性能评价的实验重点和难点解析1. 进程的概念和属性:理解进程的定义和各种属性是理解操作系统其他概念的基础。

概念操作化教案设计

概念操作化教案设计
2、概念的分类:
常见的是将概念划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举例说明)概念的抽象性对于理论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概念是命题的建筑材料,而命题则是理论的建筑材料.所以,有的社会学家把概念称为建筑理论大厦的砖石。
3、概念之间的关系:相关关系
因果关系
虚无关系
我们需要将大脑里对某事物的想法变成一种确切的概念,用适当的词语确定下来,并需要对这个概念作出一个明确的界定。比如对优等生心理状况进行调查,首先必须明确优等生的含义是什么?那些人属于优等生,那些人不是?另外还要确定心理状况中的状况的确切含义是什么?究竟要了解他们心里的那些情况?
2.发展测量指标(操作定义)
概念的澄清和界定只是解决了概念名义定义的内涵问题,即相当于给我们划定了概念内涵的具体范围。对于经验性的社会研究来说,还需要对其进行操作化,使其转化成能具体观察和测量的事物。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寻找与这些内涵相对应的经验指标。这一工作更为具体,也更具有挑战性。通常的做法是:(1)列出概念的维度。(2)建立测量指标。第一种方式是寻找和利用前人已有的指标。第二种方式是研究者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探索性研究。
2、操作化的方法
对概念进行操作化处理,就是要给出概念的操作定义,这种定义即一套程序化的工具,它告诉研究者如何辨识抽象概念所指称的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从大的方面看,这种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澄清与界定概念;二是发展测量指标。
1.概念澄清与界定(抽象定义)
起初比较粗糙地定义的概念常常潜在地包含着大量不同的成分,而以这种概念为名组织起来的资料往往具有某些实质性的差异,因此,在研究中需要对主要的概念进行某种澄清和界定的工作。在具体操作上,我们首先要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其次,决定一个定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抽象定义。
内容计划学时3教学目标项目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概念操作化的具体操作案例教学教学难点概念能操作化的具体操作案例教学教学方法教学媒介以ppt的形式为主导形式概念与概念操作化详案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35分钟引入新课同学们大家想想看什么叫做冰箱冰箱是什么东西呢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冰箱就是通电的能够保存食物并使其保持新鲜的东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冰箱其实是一个名词而这个名词代表了某种具体的事物因此我们首先来看看这样的名词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学生对冰箱是什么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引出概念2530分钟展开新课学习一概念的基本含义1概念定义概念是一种类名是一种具有特殊语义的术语它反映了人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的关于事物的共同属性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定义及其设计的基本方法
操作定义的概念:
操作定义是指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作出具体的界定和说明。

操作定义设计的基本方法
(1)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方法与程序描述法是通过描述特定的方法或操作程序来定义变量的方法。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在实验研究研究中,研究者常常要采用一定方法或程序去引起拟研究现象或状态的发生。

如通过一定方法或程序使被试产生挫折、紧张、焦虑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操作定义的关键不是对挫折、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本身做出描述,而是要创造或找到一种能引起上述状态的特定方法或程序。

也就是说,按照特定方法或程序去操作,就可以保证某种拟研究现象或状态的产生和存在。

例如,“挫折”在操作上可以定义为,通过阻碍一个人达到其渴望的、近在咫尺的目标,而使该个体所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饥饿”在操作上可以定义为,剥夺个体进食24个小时后个体存在的状态。

(2)动态特征描述法。

动态特征描述法是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动态特征,来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的一种方法。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人,具有许许多多的动态特征,并通过行为客观地表现出来,因此,动态特征描述法在设计操作定义时应用得比较普通。

例如,按照此方法,“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操作定义为“举起100公斤杠铃、连续长跑15公里、跳高1.7米、游泳横穿长江、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等等。

在研究师生关系时,要回答“学生是喜爱命令型教师,还是喜欢非命令型教师”的问题,就需要用动态特征描述法给“命令型教师”与“非命令型教师”两个概念做出明确的操作定义,具体说明这两种类型的教师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的各种行为表现。

(3)静态特征描述法。

静态特征描述法是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静态特征,来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的一种方法。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常采用静态特征描述法,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的静态构造性质、内在品质和特征等,来给变量下操作定义。

该方法与动态特征描述法的区别在于,动态特征描述法主要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能动的、动态的行为表现,侧重过程,而静态特征描述法则主要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已经具备的静态特征和内在性质,侧重结果。

例如,按照此方法,在操作上可将的“一个聪明的人”定义为知识渊博、词汇丰富、运算技能熟练、记忆东西多的人。

或用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新颖性、敏捷性、灵活性来定义。

静态特征描述法适用于采用问卷、测验等方法进行的研究中,可以用来定义各种类型的变量。

许多测验量表、研究问卷中的具体问题、项目的陈述,都是按照这种方法设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