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的分解》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力的分解”是人教版物理必修Ⅰ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基础知识及力的合成之后而编排的。由于力的分解是高中物理处理复杂力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节实际,我设立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到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在无条件限制下可以有无数组解。

②知道具体情况中力要按作用效果分解,并能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求解。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把力分解时如何判断力的作用效果及确定两分力的方向作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面对的是襄阳五中高一的新生,他们在知识储备上已经认识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掌握了合力与分力等效替代的关系。在能力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心理上对探究物理知识有一定的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为本节课的探究性学习奠定实验基础。

教法与学法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在教法上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同时还穿插了,情景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

在学生的学法上,我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体验式学习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车子陷入泥坑,现在只有绳子和树,怎样凭一己之力将车子拉出来呢?经过学生的讨论,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案,最后我给学生展示了可行一种的方法。我引入这样一个有趣力的分解现象,并不急于马上给学生解答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到。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设谜题的方式,使自己的课堂在教学的一开始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复习提问

在新课展开时,我首先以提问的形式复习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则”等概念,然后进一步提出“力可以合成,是否也可以分解呢?”从而引出力的分解的概念.并通过逻辑关系指出力的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

紧接着我针对本节课要研究的重点内容提出两个问题。

1.无条件限制时,力的分解是否具有唯一解?

2.实际情况中,力应该如何分解呢?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使学生在本节课的前几分种就能够明确目标知道这节课研究的重点。以致于在听课过程中能够把握好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1.无条件限制时,力的分解是否具有唯一解?

解决方法:理论探究、学生演板。

学生探究实况(图片)

结论:对一个已知力的分解,如果没有限制,理论上有无数组解。

2.实际情况中,力应该如何分解呢?

解决办法:实例、探究式实验、引导。

在实例一中,我给学生展示了建筑工地上塔吊的图片,让学生思考悬挂货物绳子上的拉力该如何分解?问学生能不能利用身边的学习工具简单模拟塔吊的过程,体验拉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在方案一中,学生用到了手头上都有的:透明胶带、笔来模仿塔吊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探究实验,学生能很好的体验到手指有被拉的感觉,掌心有被扎的感觉。从而悟出货物绳上的拉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一个是沿绳的拉的作用效果,另一个斜杆向下压的作用效果,从而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在方案二中:两人一组配合模仿塔吊过程,A学生手叉腰,B学生用手向下压。A学生也能很好的体验到手臂有被拉的感觉,腰部有被手压的感觉,从而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

在实例二中,我给学生展示了小孩玩滑梯的图片,让学生思考斜面上的小孩受的重力该如何分解?能不能也利用身边的学习工具简单模拟小孩下滑的过程,从而体验重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教师演示

结论:实际问题中力要按实际作用效果分解。

(三)学以致用

为了让学生养成观察身边事物,思考事物,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我引入了两个贴近生活的事例让学生去思考:公园的滑梯倾角为什么比较大?为什么高大的立交桥要建有很长的引桥?以便巩固所学内容。

(四)解释引入

经过前面的学习,现在已经可以解开课前所留下的谜题了。

(五):作业布置

教材P66 第1题、第2题。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尝试着采用了指导——探索式教学模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层层创设情景来不断引导学生学习,使教学模式从传统的

重结论转变为重过程。教学目标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自己在课堂中只起设置情景、主持、激励和归纳总结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尝试,我认为,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转变观念,积极创新和实践,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充分相信学生,调动学生,发掘学生潜力。而学生也一定会给我们一份惊喜!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评委的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