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sources)大致有两种解释:一是狭义的,认为信
息资源就是指文献资源或数据资源,或指各种媒介
和形式的信息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电 子信息、数据库等。 二是广义的,认为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 的总称。既包含了信息本身,也包括了与信息相关
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资源。
通俗地理解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经过加工处理,使 之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可供利用的信息集合。
(二)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
1.继承和借鉴前人的成果,避免重复研究 科研人员在开始某项课题研究之前,要有针对性地掌
握和了解有关科技信息资料,充分了解本课题的历史
基础、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已达到的水平,弄
清楚他人是否进行过研究或正在研究,研究的深度与 广度,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信息素养是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塞缪尔· 约翰逊(Samuel Johnson)说:知识分成
敌情之报告,曰情报”。
“作为交流对象的有用知识”,是“在特定时间,特 定状态下对特定的人提供的有用知识”,“是激活了、 活化了的知识”。 情报的基本属性是知识性、传递性和效用性。
信息、知识和情报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为: 信息כ知识כ情报
情报
知识
信息
四、信息资源
(一)信息资源的概念:信息资源(Information
(codified knowledge)。 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是高度个性化的,难 以格式化的知识,它植根于个人的经验,存在于人的 头脑之中,用文字难以尽述,或即使详尽描述,他人 也不可能全部理解。掌握的知识
三、情报
情报在汉语中是外来语,它是20世纪初由我国留日学
生引进的。情报的概念源于古代战争,指“战时关于
现今的“文献”具有五个基本特征:(1)记录有知识
;(2)存储在载体上;(3)有记录手段;(4)能
够传播:(5)适于保存。
(二)现代科技文献的特征
1.数量巨大: 全世界每年出版的图书就多达80 万种;期刊达16万种 ,其中科技期刊8 万多种,发表的论文在600 万篇以上;
公开的专利说明书多达来自百度文库00 万件;国际会议文献1 万
2. 信息按照描述的对象来划分,可分为自然信息、 生物信息、机器信息和社会信息。 3. 信息按照所依附的载体划分,可分为文献信息、 口头信息和电子信息等。
(三)信息的特征
1.价值性
2.可传递性
3.可存贮性
4.可加工性
5.时效性 6.共享性 7.污染性
二、知识 (一)知识的概念
(二)知识的分类 1.按OECD划分 ;知识分为四大类
论文5-7年,期刊3-5年。
4.载体多样
商晚期兽甲骨文 蒋介石日记的缩微胶卷样品 声像资料 手稿 印度梵文哲学手稿
文献载体有天然材料手工
刻写的非纸张型材料:如古
代的甲骨、玉石、青铜器
作机读型
、简策到以雕版印刷,活字
帛书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又称缯书。
印刷型为主的人造纤维
(纸张)型材料再到现代的胶片、磁带、磁盘、光盘以 及机读数据库、网络数据库为代表的电子载体材料文
资源进行的深层次挖掘为前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
信息资源的分类
潜在的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 (按开发程度分) 口语信息资源
现实的信息资源 体语信息资源 (按表述方式分) 刻写型信息资源 实物信息资源 纸质信息资源 印刷型信息资源 文献信息资源 古代信息资源
缩微型信息资源 非纸质信息资源 声像型信息资源
两类,一类是我们要掌握的学科知识,另一类是要
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有关知识的信息(Knowledge
is of two kinds. We know a subject ourselves, or we
know where we can find information upon it)。
3.信息素养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基石
的东西(知识)”。
哈佛大学信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A· 欧廷格(Oettinger
)说:“没有物质,任何东西都不存在;没有能量,
任何事情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东西都没有意
义。” 哲学家认为: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依据, 数学家认为:信息是一种概率,
物理学家认为:信息是"熵",
通信学认为:信息是"不定度"的描述,
上流行着这样一句名言:“谁掌握信息,谁就掌握世
界”。
也正如比尔· 盖茨所说:“你怎样搜集、管理和使用
信息,将决定你的输赢”。
社会净产值=各部门投入总合+信息流量 这个公式指明信息及其流通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恰如一个“倍增器”,在社会投入总合不变的情况下
,加大信息流量可以使产值翻几番或更多。
第一节 信息、文献概述
多篇;美、英、德、日等国产生的科技报告20 万件左
右。中国在线数据库总量达到169 867 个。
2.分布离散
信息的可扩散性、可替代性,反映在文献方面则表
现为其分布离散重复的现象。表现在:同一学科专业
的文献分散与其他学科文献中;许多学科专业的文
献分别涉及多门学科内容;同一篇科技文献可用不 同出版类型和载体形式、不同语种重复出版。 3.更新加快 据统计,文献失效的年限大致为: 图书10-20年,科技报告10年,学位
本课程作为一门科学的方法课,与其他课程联
系密切。作为工具性课程,能使学生了解和掌
握专业课程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提高自
学能力,增强所学课程的学习深度与广度;帮
助学生在毕业设计及撰写毕业论文时获取相关
文献,提高科研能力及毕业设计和专业论文的 水平。
考核办法:
考核办法有:实习报告、课堂提问和期末考
查。
今天我们所讲的信息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
一个基本概念,信息概念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还
有巨大的哲学意义。 可以说,信息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事物, 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或物质的一种属性,信息是客
观世界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
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现。它以物质的属性或运动状
态为内容,并且总是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传输或贮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是根据教育部文
件的精神开设的一门信息教育基础课程,旨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学习掌握利用 检索工具和从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中获取
所需知识情报的方法.其基本任务是使学生
了解文献检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各种
检索工具与计算机检索系统利用的一般方
法、技术。
课程介绍:
课程类型:考查课(公共选修课)
L哈特莱于1928年发表了具有经典意义的论文—“信
息传输”(Transmisson of Information)首次提出
了信息定义,并对信息进行定量研究。
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申农(C.E.Shannon)在1948 年创立《信息论》,《信息论》着眼于对信息的认识 、描述。申农认为:“信息就是用于消除随机不定性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概念,
我国古代信息一词主要出现在诗词歌赋中,
南宋李中在《碧云集暮春怀故人》一诗中写道
:“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
1979年版的《辞海》的解释也不外是“信息即消息”。
信息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术语始于通信科学之中, 20世纪20年代,根据通信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需要,
(4W)。即:事实知识(Know
What)、原理知识(Know Why)、
技能知识( know How)和人力知识
( Know Who)。
2.按知识形态划分: 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是指能够用严格的
数据、科学公式、公理、文字等符号表达出来,易于
存储、交流和共享的知识,通常也被称为编码型知识
第一章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用,今天它已成为
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信息、物质和能源已成为现代社会资源,是人类社会 的三大财富(三大支柱),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神奇的“ 激化”、“诱发”和“倍增”作用。在日本被称为“
第三资源”,在西方国家被称为“第二资源”。社会
教学对象:4年制本科生 学时:16学时
教学目的:
《文献检索与利用》旨在通过讲课和上机实习 ,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基本方法和 技术, 培养大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使大学生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在正确的地方 使用正确的工具 和正确的方法 查找正确的内容
寻找资源
工具课
目的
利用资源
其它课程的联系: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大学生毕业一年 后,其在校所学的知识大约老化15% ,五年后老化50%-70%。
提高信息素养, 将信息获取作为 终身学习的手段
5. 信息素养可以使个人知识增值
信息具有可扩充性,人们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越强, 信
息扩充得就越快。检索在信息处理和增值中有重要
意义。信息的检索、利用和创造是一个循环和增值
表达的,有的被记录下来,有的未被记录下来。被记
录下来的信息资源,包括谈话、授课、讲演、讨论、
演唱等记录信息。体语信息资源是以人的体态表达的
信息资源,包括表情、姿态、手势、舞蹈等。
2.从表述方式,信息资源可以划为口语信息资源、 体语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和实物信息资源。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推进工业现代化必须以信息
电子信息资源
五、信息素养及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又称信息素质,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 席波尔(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并概括为
“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
的技术和技能”。
它由七种能力构成:工具型能力、资源型能力、社会
型能力、研究型能力、表达型能力、技术型能力、评 论型能力。
实习报告、课堂提问为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教学内容:
课 程 内 容 第一章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第二章 书目数据库及参考工具书 第三章 文摘型数据库 第四章 全文数据库 第五章 Internet信息资源及其检索 课时总学时数 总学时数 2 4 4 4 2 16 讲 授 2 2 2 2 2 10 6 2 2 2 实习(习题)
的过程,信息在这个循环的处理过程中不断得到扩 充,它的增长是没有穷尽的。
六、文献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 八佾》
篇中:子曰:“夏礼,吾能言之,
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
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 吾能征之夷”。 宋代朱熹注释为:“文,典籍也;献,贤也。,将“ 文”解释为“典籍” 是指历代的历史文件。“献” 训为贤,是见多识广,熟悉历史的贤者。
存。
信息的结构
Data-信息的原材料 Information-由人提供的有组织的数据
Knowledge-对信息的理解与认识
Wisdom-精炼的知识
信息的循环和增值
(二)信息的类型
1.按照信息的性质(主体的认识层次)划分 (1)语法信息:由于主体具有观察力,能够感知事物的运
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由此获得的信息。 (2)语义信息:由于主体有理解力,能够领悟事物的运 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逻辑含义,由此获得 的信息。 (3)语用信息:由于主体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能够判断 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效用,由此获得 的信 息。
9.30%
7.70%
思考计划 查阅文献
32.10% 50.90%
科学实验 编写报告
4.信息素养是进行终身学习的前提条件 据美国工程教育协会统计:科技人员所具有的知识,
12.5%是在大学阶段获取的,87.5%是在工作岗位上
学习的。信息素质教育的任务就是传授给学生作为一
个终身学习者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国外,1905年法国人保罗· 曼特勒(P· Otlel)最早 提出“文献”一词,英文名称为:Document.并为
欧美各国广泛采用。
1985年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GB4894-85《情报与文
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中,将“文献”解释为“记录
知识的一切载体”
也就是说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 录下来的人类知识都可以称之为文献。 文献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知识、载体和记录
(二)信息资源的类型
信息资源从它的本质上说,是一种附加了人类劳动的
信息,也就是说,信息资源是由信息、人、符号、载
体四中标准来划分: 1.从开发程度来看,信息资源可以划分为潜在的信息 资源和现实的信息资源两大类。
现实信息资源按其载体形式又可分为体载信息资源、 实物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等。 体载信息资源以人体为载体并能传递和为他人所识别 及利用的信息资源。按其表述方式可分为口语信息资 源和体语信息资源。口语信息资源是人们以口头语言
息资源就是指文献资源或数据资源,或指各种媒介
和形式的信息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电 子信息、数据库等。 二是广义的,认为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 的总称。既包含了信息本身,也包括了与信息相关
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资源。
通俗地理解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经过加工处理,使 之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可供利用的信息集合。
(二)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
1.继承和借鉴前人的成果,避免重复研究 科研人员在开始某项课题研究之前,要有针对性地掌
握和了解有关科技信息资料,充分了解本课题的历史
基础、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已达到的水平,弄
清楚他人是否进行过研究或正在研究,研究的深度与 广度,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信息素养是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塞缪尔· 约翰逊(Samuel Johnson)说:知识分成
敌情之报告,曰情报”。
“作为交流对象的有用知识”,是“在特定时间,特 定状态下对特定的人提供的有用知识”,“是激活了、 活化了的知识”。 情报的基本属性是知识性、传递性和效用性。
信息、知识和情报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为: 信息כ知识כ情报
情报
知识
信息
四、信息资源
(一)信息资源的概念:信息资源(Information
(codified knowledge)。 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是高度个性化的,难 以格式化的知识,它植根于个人的经验,存在于人的 头脑之中,用文字难以尽述,或即使详尽描述,他人 也不可能全部理解。掌握的知识
三、情报
情报在汉语中是外来语,它是20世纪初由我国留日学
生引进的。情报的概念源于古代战争,指“战时关于
现今的“文献”具有五个基本特征:(1)记录有知识
;(2)存储在载体上;(3)有记录手段;(4)能
够传播:(5)适于保存。
(二)现代科技文献的特征
1.数量巨大: 全世界每年出版的图书就多达80 万种;期刊达16万种 ,其中科技期刊8 万多种,发表的论文在600 万篇以上;
公开的专利说明书多达来自百度文库00 万件;国际会议文献1 万
2. 信息按照描述的对象来划分,可分为自然信息、 生物信息、机器信息和社会信息。 3. 信息按照所依附的载体划分,可分为文献信息、 口头信息和电子信息等。
(三)信息的特征
1.价值性
2.可传递性
3.可存贮性
4.可加工性
5.时效性 6.共享性 7.污染性
二、知识 (一)知识的概念
(二)知识的分类 1.按OECD划分 ;知识分为四大类
论文5-7年,期刊3-5年。
4.载体多样
商晚期兽甲骨文 蒋介石日记的缩微胶卷样品 声像资料 手稿 印度梵文哲学手稿
文献载体有天然材料手工
刻写的非纸张型材料:如古
代的甲骨、玉石、青铜器
作机读型
、简策到以雕版印刷,活字
帛书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又称缯书。
印刷型为主的人造纤维
(纸张)型材料再到现代的胶片、磁带、磁盘、光盘以 及机读数据库、网络数据库为代表的电子载体材料文
资源进行的深层次挖掘为前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
信息资源的分类
潜在的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 (按开发程度分) 口语信息资源
现实的信息资源 体语信息资源 (按表述方式分) 刻写型信息资源 实物信息资源 纸质信息资源 印刷型信息资源 文献信息资源 古代信息资源
缩微型信息资源 非纸质信息资源 声像型信息资源
两类,一类是我们要掌握的学科知识,另一类是要
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有关知识的信息(Knowledge
is of two kinds. We know a subject ourselves, or we
know where we can find information upon it)。
3.信息素养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基石
的东西(知识)”。
哈佛大学信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A· 欧廷格(Oettinger
)说:“没有物质,任何东西都不存在;没有能量,
任何事情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东西都没有意
义。” 哲学家认为: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依据, 数学家认为:信息是一种概率,
物理学家认为:信息是"熵",
通信学认为:信息是"不定度"的描述,
上流行着这样一句名言:“谁掌握信息,谁就掌握世
界”。
也正如比尔· 盖茨所说:“你怎样搜集、管理和使用
信息,将决定你的输赢”。
社会净产值=各部门投入总合+信息流量 这个公式指明信息及其流通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恰如一个“倍增器”,在社会投入总合不变的情况下
,加大信息流量可以使产值翻几番或更多。
第一节 信息、文献概述
多篇;美、英、德、日等国产生的科技报告20 万件左
右。中国在线数据库总量达到169 867 个。
2.分布离散
信息的可扩散性、可替代性,反映在文献方面则表
现为其分布离散重复的现象。表现在:同一学科专业
的文献分散与其他学科文献中;许多学科专业的文
献分别涉及多门学科内容;同一篇科技文献可用不 同出版类型和载体形式、不同语种重复出版。 3.更新加快 据统计,文献失效的年限大致为: 图书10-20年,科技报告10年,学位
本课程作为一门科学的方法课,与其他课程联
系密切。作为工具性课程,能使学生了解和掌
握专业课程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提高自
学能力,增强所学课程的学习深度与广度;帮
助学生在毕业设计及撰写毕业论文时获取相关
文献,提高科研能力及毕业设计和专业论文的 水平。
考核办法:
考核办法有:实习报告、课堂提问和期末考
查。
今天我们所讲的信息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
一个基本概念,信息概念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还
有巨大的哲学意义。 可以说,信息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事物, 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或物质的一种属性,信息是客
观世界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
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现。它以物质的属性或运动状
态为内容,并且总是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传输或贮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是根据教育部文
件的精神开设的一门信息教育基础课程,旨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学习掌握利用 检索工具和从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中获取
所需知识情报的方法.其基本任务是使学生
了解文献检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各种
检索工具与计算机检索系统利用的一般方
法、技术。
课程介绍:
课程类型:考查课(公共选修课)
L哈特莱于1928年发表了具有经典意义的论文—“信
息传输”(Transmisson of Information)首次提出
了信息定义,并对信息进行定量研究。
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申农(C.E.Shannon)在1948 年创立《信息论》,《信息论》着眼于对信息的认识 、描述。申农认为:“信息就是用于消除随机不定性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概念,
我国古代信息一词主要出现在诗词歌赋中,
南宋李中在《碧云集暮春怀故人》一诗中写道
:“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
1979年版的《辞海》的解释也不外是“信息即消息”。
信息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术语始于通信科学之中, 20世纪20年代,根据通信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需要,
(4W)。即:事实知识(Know
What)、原理知识(Know Why)、
技能知识( know How)和人力知识
( Know Who)。
2.按知识形态划分: 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是指能够用严格的
数据、科学公式、公理、文字等符号表达出来,易于
存储、交流和共享的知识,通常也被称为编码型知识
第一章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用,今天它已成为
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信息、物质和能源已成为现代社会资源,是人类社会 的三大财富(三大支柱),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神奇的“ 激化”、“诱发”和“倍增”作用。在日本被称为“
第三资源”,在西方国家被称为“第二资源”。社会
教学对象:4年制本科生 学时:16学时
教学目的:
《文献检索与利用》旨在通过讲课和上机实习 ,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基本方法和 技术, 培养大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使大学生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在正确的地方 使用正确的工具 和正确的方法 查找正确的内容
寻找资源
工具课
目的
利用资源
其它课程的联系: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大学生毕业一年 后,其在校所学的知识大约老化15% ,五年后老化50%-70%。
提高信息素养, 将信息获取作为 终身学习的手段
5. 信息素养可以使个人知识增值
信息具有可扩充性,人们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越强, 信
息扩充得就越快。检索在信息处理和增值中有重要
意义。信息的检索、利用和创造是一个循环和增值
表达的,有的被记录下来,有的未被记录下来。被记
录下来的信息资源,包括谈话、授课、讲演、讨论、
演唱等记录信息。体语信息资源是以人的体态表达的
信息资源,包括表情、姿态、手势、舞蹈等。
2.从表述方式,信息资源可以划为口语信息资源、 体语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和实物信息资源。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推进工业现代化必须以信息
电子信息资源
五、信息素养及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又称信息素质,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 席波尔(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并概括为
“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
的技术和技能”。
它由七种能力构成:工具型能力、资源型能力、社会
型能力、研究型能力、表达型能力、技术型能力、评 论型能力。
实习报告、课堂提问为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教学内容:
课 程 内 容 第一章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第二章 书目数据库及参考工具书 第三章 文摘型数据库 第四章 全文数据库 第五章 Internet信息资源及其检索 课时总学时数 总学时数 2 4 4 4 2 16 讲 授 2 2 2 2 2 10 6 2 2 2 实习(习题)
的过程,信息在这个循环的处理过程中不断得到扩 充,它的增长是没有穷尽的。
六、文献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 八佾》
篇中:子曰:“夏礼,吾能言之,
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
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 吾能征之夷”。 宋代朱熹注释为:“文,典籍也;献,贤也。,将“ 文”解释为“典籍” 是指历代的历史文件。“献” 训为贤,是见多识广,熟悉历史的贤者。
存。
信息的结构
Data-信息的原材料 Information-由人提供的有组织的数据
Knowledge-对信息的理解与认识
Wisdom-精炼的知识
信息的循环和增值
(二)信息的类型
1.按照信息的性质(主体的认识层次)划分 (1)语法信息:由于主体具有观察力,能够感知事物的运
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由此获得的信息。 (2)语义信息:由于主体有理解力,能够领悟事物的运 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逻辑含义,由此获得 的信息。 (3)语用信息:由于主体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能够判断 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效用,由此获得 的信 息。
9.30%
7.70%
思考计划 查阅文献
32.10% 50.90%
科学实验 编写报告
4.信息素养是进行终身学习的前提条件 据美国工程教育协会统计:科技人员所具有的知识,
12.5%是在大学阶段获取的,87.5%是在工作岗位上
学习的。信息素质教育的任务就是传授给学生作为一
个终身学习者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国外,1905年法国人保罗· 曼特勒(P· Otlel)最早 提出“文献”一词,英文名称为:Document.并为
欧美各国广泛采用。
1985年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GB4894-85《情报与文
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中,将“文献”解释为“记录
知识的一切载体”
也就是说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 录下来的人类知识都可以称之为文献。 文献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知识、载体和记录
(二)信息资源的类型
信息资源从它的本质上说,是一种附加了人类劳动的
信息,也就是说,信息资源是由信息、人、符号、载
体四中标准来划分: 1.从开发程度来看,信息资源可以划分为潜在的信息 资源和现实的信息资源两大类。
现实信息资源按其载体形式又可分为体载信息资源、 实物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等。 体载信息资源以人体为载体并能传递和为他人所识别 及利用的信息资源。按其表述方式可分为口语信息资 源和体语信息资源。口语信息资源是人们以口头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