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反对封建思想文化的一场思 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 ★积极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促成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引进了社会主义的思想
★局限性:没有同群众革命运动的实践相结合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与否定
新文化运动组织阵营的分化
俄国的十月革命,使中国人在苦闷和彷徨中看到了民族解放 的新希望,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从十月革命的斗
我国个别城市近日发生了涉日游行。部分群众对前一阶 段日本一些人士的错误言行表达义愤,表达爱国热情,是
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几天前表态时
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主张,应当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 情,对非理性、违反法规的行为是不赞成的。相信广大群
众一定会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新文wenku.baidu.com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内涵
(二)新文化运动的分段
(三)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五)“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六)“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新文化运动的内涵
20世纪早期(1915-1923年),以陈独秀、李大 钊、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受过西方教育的先 进中国人,在总结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 命失败的基础上,而发起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其目的是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使人们从封建思 想的束缚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注入了社会主义的因素,而在五四运动 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五 . 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内涵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三)五四运动的经过
(四)五四运动的宣言 (五)五四运动的战果 (六)五四运动的意义
(一)五四运动的内涵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 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 五四运动的爆发
1.根本原因:内忧外患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
3.思想基础:思想解放 4.国际背景:十月革命 5.直接原因:巴黎和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巴黎和会(1919.1.18—6.28 )
中国的提案:1.取消列强在华的七项希望
(五)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三纲五常” “ 忠孝节义”
新道德: “个性解放” “妇女解放” “自主的”、 “独立的”、“平等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五)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3.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
2.取消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二十一条 》 3.收回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巴黎和会的决议: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提案
中国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 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1919.5.4—6.4 北京
示威游行
火烧赵家楼
痛打章宗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阶段:1919.6.5—6.30
上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北洋军阀内部分裂
三 大 派 系
皖系:段祺瑞 直系:冯国璋 奉系:张作霖 曹 锟 吴佩孚 张学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独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意志顽狠,善于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信赖本能 ,不依他人为活;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 ———陈独秀《敬告青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新文化运动的分段
1915年 1919年“五四”运动 1923年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的新文化反对封建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 思想文化领域发挥
主义的旧文化
指导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1.政治方面:军阀割据混战,帝国主义虎视眈眈,中国的 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2.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 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3.思想文化:尊孔复古逆流,这使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 子不能容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五)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 提倡民主和科学 民主(Democracy)
科学( Science)
民主主义思想 民主主义制度
科学的精神 科学的方法
个性解放,摆脱奴隶 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 地位,自主自由人, 精神和方法来研究社会 民治,反对封建专制 ,脱离愚昧、反对迷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争中认识到了工农群众的力量,初步懂得了发动群众性革命
斗争的意义,开始把挽救民族危亡的探寻目光从效仿欧美资 产阶级革命转向了效仿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研究指 导俄国革命胜利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发了两篇文章《布尔什维主义
的胜利》、《庶民的胜利》马克思主义至此开始在中国传播
全国
学生罢课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针对五四运动中学生“放火”、“打人”事件,当 时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及爱国民主人士——梁漱 溟先生提出疑义,认为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
义性为借口,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是错误的。
他认为痛打“卖国贼”的学生应接受法庭的审判。这些 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 。
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六)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专 题 要 点
※ 新文化运动是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在总结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教训的基础上发动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目 的是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使人们从封建思想和蒙昧 状态中解放出来 ※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自此中国 历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 二、五 . 四运动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促成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引进了社会主义的思想
★局限性:没有同群众革命运动的实践相结合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与否定
新文化运动组织阵营的分化
俄国的十月革命,使中国人在苦闷和彷徨中看到了民族解放 的新希望,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从十月革命的斗
我国个别城市近日发生了涉日游行。部分群众对前一阶 段日本一些人士的错误言行表达义愤,表达爱国热情,是
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几天前表态时
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主张,应当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 情,对非理性、违反法规的行为是不赞成的。相信广大群
众一定会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新文wenku.baidu.com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内涵
(二)新文化运动的分段
(三)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五)“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六)“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新文化运动的内涵
20世纪早期(1915-1923年),以陈独秀、李大 钊、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受过西方教育的先 进中国人,在总结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 命失败的基础上,而发起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其目的是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使人们从封建思 想的束缚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注入了社会主义的因素,而在五四运动 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五 . 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内涵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三)五四运动的经过
(四)五四运动的宣言 (五)五四运动的战果 (六)五四运动的意义
(一)五四运动的内涵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 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 五四运动的爆发
1.根本原因:内忧外患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
3.思想基础:思想解放 4.国际背景:十月革命 5.直接原因:巴黎和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巴黎和会(1919.1.18—6.28 )
中国的提案:1.取消列强在华的七项希望
(五)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三纲五常” “ 忠孝节义”
新道德: “个性解放” “妇女解放” “自主的”、 “独立的”、“平等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五)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3.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
2.取消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二十一条 》 3.收回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巴黎和会的决议: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提案
中国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 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1919.5.4—6.4 北京
示威游行
火烧赵家楼
痛打章宗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阶段:1919.6.5—6.30
上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北洋军阀内部分裂
三 大 派 系
皖系:段祺瑞 直系:冯国璋 奉系:张作霖 曹 锟 吴佩孚 张学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独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意志顽狠,善于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信赖本能 ,不依他人为活;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 ———陈独秀《敬告青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新文化运动的分段
1915年 1919年“五四”运动 1923年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的新文化反对封建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 思想文化领域发挥
主义的旧文化
指导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1.政治方面:军阀割据混战,帝国主义虎视眈眈,中国的 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2.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 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3.思想文化:尊孔复古逆流,这使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 子不能容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五)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 提倡民主和科学 民主(Democracy)
科学( Science)
民主主义思想 民主主义制度
科学的精神 科学的方法
个性解放,摆脱奴隶 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 地位,自主自由人, 精神和方法来研究社会 民治,反对封建专制 ,脱离愚昧、反对迷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争中认识到了工农群众的力量,初步懂得了发动群众性革命
斗争的意义,开始把挽救民族危亡的探寻目光从效仿欧美资 产阶级革命转向了效仿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研究指 导俄国革命胜利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发了两篇文章《布尔什维主义
的胜利》、《庶民的胜利》马克思主义至此开始在中国传播
全国
学生罢课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针对五四运动中学生“放火”、“打人”事件,当 时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及爱国民主人士——梁漱 溟先生提出疑义,认为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
义性为借口,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是错误的。
他认为痛打“卖国贼”的学生应接受法庭的审判。这些 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 。
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六)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专 题 要 点
※ 新文化运动是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在总结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教训的基础上发动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目 的是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使人们从封建思想和蒙昧 状态中解放出来 ※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自此中国 历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 二、五 . 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