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2.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沉淀溶解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及表达式2. 溶解度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4. 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5. 实验:沉淀溶解实验及结果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 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实验分析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思考。

2. 理论讲解: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沉淀溶解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变化规律。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 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沉淀溶解平衡大学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大学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

2. 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沉淀溶解平衡实验器材。

3. 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话题: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沉淀和溶解的现象,如河水中的泥沙、海水中的盐分等。

那么,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沉淀溶解平衡。

二、讲授新课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1)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和结晶的速率相等,固体质量和离子浓度不再变化的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动态平衡、多重平衡。

2. 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1)溶度积常数(Ksp)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饱和溶液中,其离子浓度的乘积的幂次方等于溶度积常数。

(2)计算方法: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出离子浓度表达式,代入Ksp计算。

3.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2)计算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3)分析溶液的酸碱性质。

三、实验演示1. 实验目的:观察沉淀溶解平衡现象,验证溶度积常数。

2. 实验原理: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原理,通过加入一定量的沉淀剂,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达到饱和,观察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3. 实验步骤:(1)配制一定浓度的难溶电解质溶液。

(2)加入沉淀剂,观察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3)计算Ksp。

四、课堂练习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

2. 计算下列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3. 分析下列溶液的酸碱性质。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 强调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演示和课堂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4. 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溶解度表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沉淀溶解平衡的微观过程。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沉淀溶解平衡的变化。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沉淀现象,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 知识讲解:讲解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进行解答。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知识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与评价1. 教学策略: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让学生感知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

问题解决: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讨论。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促进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智慧共享。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沉淀的与溶解过程。

2. 评价策略: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和溶解度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计算沉淀溶解反应的溶解度积的方法;3. 能够解决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和概念;2. 计算沉淀溶解反应的溶解度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水中出现沉淀的情况?这是怎么发生的呢?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课的内容。

2. 学习(1)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沉淀溶解平衡是指溶液中溶解度已达到饱和时,溶质以固体沉淀的过程,也是固体沉淀溶解为离子在溶液中溶解的过程。

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是溶解度积恒定。

(2)介绍如何计算沉淀溶解反应的溶解度积。

溶解度积是指溶质在饱和溶液中达到平衡时所溶解的物质浓度的乘积,用符号Ksp表示。

根据溶解度积的定义以及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溶质溶解度的表达式。

3. 实践(1)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溶质在水中溶解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2)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不同溶质的溶解度积,并进行比较分析。

(3)进行相关习题的训练,加深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和掌握。

四、巩固让学生回答几个与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盐在水中会溶解,而有些盐则会生成沉淀?进一步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六、作业布置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习题,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计算出溶解度积。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讲解理论知识、实验实践和巩固拓展,能够激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中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明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教学设计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教学设计

—-欧阳晨莺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能描述溶解平衡,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常数(溶度积)的含义.(3)知道溶度积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4)能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分析,建立起溶度积概念。

(2)通过对溶度积的分析,了解在溶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情况。

(3)运用溶度积知识对溶液中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进行理论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沉淀的转化及其应用知识的学习,认识其中蕴涵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2)结合实验现象以及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溶度积常数的含义及其应用,沉淀的溶解平衡状态。

三、教学难点通过溶度积常数求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四、教学建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为《化学反应原理》(选修)中的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四单元。

本节内容是本专题的一个重点,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不但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此部分内容与与科研、生产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前面对化学平衡理论的深入探讨,学生已初步具备运用平衡原理的观点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方法, 并形成了一些固有的思维方式;此时再来学习沉淀溶解平衡,学生比较轻松的就能掌握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教学设计本节教材按照由简到繁、逐步递进的原则构建。

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较差,先对初中的溶解度做了复习,再通过分析单一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运动,建立起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引入描述这种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在此基础上分析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最后考虑比较复杂的沉淀转化问题.本节教材设计中始终依据实际例子来诠释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分析带动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平衡移动的一般规律并一步步揭示沉淀溶解平衡的本质。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教案标题:沉淀溶解平衡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沉淀和溶解的概念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2. 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和相关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涉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际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溶解和沉淀的概念,并提问他们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

2. 通过示意图或实例,向学生展示沉淀和溶解现象。

理论讲解:1. 解释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和原理,强调它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介绍溶解度积的概念,解释其与沉淀溶解平衡的关系。

3. 讲解如何根据溶解度积计算沉淀溶解平衡的浓度。

实验演示:1.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沉淀溶解平衡。

2. 在实验中,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控制溶液中物质的浓度来观察沉淀和溶解的现象。

练习与讨论: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沉淀溶解平衡的浓度。

2. 引导学生讨论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水处理、药物制剂等。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际探究活动,例如调查不同条件下沉淀溶解平衡的变化。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沉淀溶解平衡在环境保护或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总结:1. 总结沉淀溶解平衡的重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评估:1. 设计一份评估题目,考察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案参考资源:1. 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教材章节或资料。

2. 实验演示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化学品。

3. 练习题和评估题目的参考答案。

教案延伸:1. 将沉淀溶解平衡与其他化学概念(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进行联系,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沉淀溶解平衡计算,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是一个针对"沉淀溶解平衡教案"的基本框架,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教学阶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公开课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公开课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公开课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案目标:1)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建立过程;2)掌握溶度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了解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过程;4)掌握沉淀转化问题的解决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引导学生通过对话积极参与教学过程;3)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实例分析;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3)引导学生学会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建立过程,溶度积的计算方法,沉淀转化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沉淀转化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热情。

2.知识讲解环节1)单一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行为;2)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建立过程;3)溶度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过程;5)沉淀转化问题的解决方法。

3.实验操作环节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沉淀溶解平衡的现象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4.讨论分析环节通过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归纳总结环节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让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实例分析和讨论分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指导,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在讨论分析环节中,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钾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银,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

2、再加入氨水,观察到白色沉淀逐渐消失。

3、再加入少量盐酸,观察到白色沉淀又重新生成。

4、反复实验,观察到白色沉淀的生成与消失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教案:沉淀溶解平衡一、基本信息:教学目标:1.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本质;2.了解溶解度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溶解度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2.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一道实例题来引入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本质:实例:将100 mL 0.1 mol/L 的硫酸铜溶液和100 mL 0.1 mol/L 的氢硫酸溶液混合,会发生反应生成沉淀。

请问这两种溶液的体积比是多少时,混合得到的溶液中刚好出现沉淀?学生思考片刻,教师引导讨论得出结论:溶液中出现沉淀时,反应达到了沉淀溶解平衡。

2.讲解通过实例的引入,我们可以得到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当溶液中某种物质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溶质会开始沉淀出来。

另一方面,溶质溶解进溶液中,形成溶解物质。

这两个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即沉淀溶解平衡。

3.溶解度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1 定义教师从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反应前后的物质变化,提问:溶液中发生沉淀时,溶质的浓度变化情况如何?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师引出溶解度积的定义:在沉淀溶解平衡条件下,溶质的溶解度乘积称为溶解度积,记为Ksp。

3.2 计算方法教师提供一个实例题:求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积。

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溶度积的计算公式:Ksp = [Ca2+][CO32-]通过该公式,教师引导学生将CaCO3的溶解过程分解成离子的溶解过程,分别计算出Ca2+和CO32-的浓度,然后代入公式求解。

4.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4.1 表达式教师解释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为:沉淀离子浓度的乘积等于溶解度积。

即[M+][X-] = Ksp4.2 计算方法教师提供一个实例题:求BaSO4在水中的溶解度。

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引导学生先根据BaSO4的离解方程,写出平衡表达式[Ba2+][SO42-]=Ksp,然后代入所给条件,计算出Ba2+和SO42-的浓度,进而求出沉淀的溶解度。

3.4沉淀溶解平衡公开课教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4沉淀溶解平衡公开课教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和特点与学生已学的溶解度概念有关,学生需要理解沉淀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其特点包括溶解度积常数和溶解度等。
其次,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与学生已学的化学反应平衡原理有关,学生需要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包括离子浓度、pH值、温度等。
(3)应用沉淀溶解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水质、设计净水方案等。
2.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主要是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来说,教学难点包括:
(1)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和特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沉淀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以及溶解度积常数和溶解度的概念。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现象,如分析水质、设计净水方案等。
(4)撰写一篇关于沉淀溶解平衡的拓展报告,总结所学知识,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应用。
(5)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拓展成果和心得,相互学习和借鉴。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提高自己的化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5.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或化学工厂,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过程和化学产品的生产过程。通过参观,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化学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应用。
6. 鼓励学生参加化学讲座或研讨会,与化学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学习。通过参加讲座或研讨会,学生可以了解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媒体和资源主要包括PPT、视频、在线工具等。
(1)PPT: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PPT,展示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应用。通过PPT,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分析。

3、培养学生对化学原理的运用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

2、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方法。

3、沉淀溶解平衡的结果分析。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入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意义和应用。

2、理论讲解: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包括沉淀的形成、溶解和转化等。

3、实验操作:带领学生开展沉淀溶解平衡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4、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四、教学步骤1、复习相关概念:回顾沉淀、溶解、酸碱中和等基本化学概念,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2、引入沉淀溶解平衡:通过实例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3、理论讲解: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包括沉淀的形成、溶解和转化等。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

4、实验操作:带领学生开展沉淀溶解平衡实验,讲解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5、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和现象的解释,让学生深入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

五、教学反思1、回顾教学过程,总结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程度。

2、分析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作业布置1、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整理。

2、针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和应用,写一篇小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七、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通过小论文的撰写,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通过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八、教学资源准备1、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沉淀溶解平衡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案教案: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主要学习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概念;2.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3.理解和应用溶解平衡原理。

三、教学重点:1.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概念;2.计算平衡常数;3.溶解平衡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场景(1)通过实际例子引起学生对平衡的思考,例如:为什么在冬天,暖气片上常常会结水垢?(2)引导学生思考水垢形成的原因,进而进入本课的学习内容:溶解和沉淀平衡。

步骤二:学习沉淀溶解平衡原理(1)讲解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介绍如何计算平衡常数,并带领学生进行计算实例。

步骤三:探究溶解平衡的应用(1)通过诱导学生思考溶解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水垢的清洁、盐类的提取等。

(2)分组讨论并展示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探究溶解平衡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步骤四:总结复习(1)总结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归纳溶解平衡的应用场景,强化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理解。

五、教学手段:1.板书:“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定义;2.PPT和多媒体;3.分组讨论和展示;4.实物实验和观察。

六、教学资源:1.PPT课件;2.板书笔记;3.沉淀溶解平衡实验器材。

七、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设计几道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实际案例分析评估: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一个实际问题,并提出利用溶解平衡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案。

八、教学拓展:1.带领学生进行相关实验,观察溶解平衡的变化;2.通过计算平衡常数的方式,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溶解平衡原理。

九、课后作业:1.预习下一个单元的内容;2.思考并写一个将溶解平衡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方案,写出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沉淀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3.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沉淀反应的条件和特点;
2. 沉淀溶解平衡的含义和表达式。

三、教学内容:
1. 沉淀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3. 沉淀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一种沉淀反应,引出沉淀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授课: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以及平衡常数的定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计算题目,加深对概念和表达式的理解;
4. 实验:设计一个涉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结果;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手段:
1. 实验仪器及实物展示;
2. 多媒体辅助教学;
3. 计算题目练习;
4. 讨论和合作学习。

六、教学反馈:
1. 教师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经验;
3. 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七、延伸拓展:
1. 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研和实践活动;
3. 探讨沉淀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和意义。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知识。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对化学平衡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祝愿本节课取得圆满成功!。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5篇)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5篇)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沉淀溶解平衡”(一)教学案例解读“沉淀溶解平衡”〔一〕教学案例1教学思路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是《化学反响原理》中继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之后的一块区别于老教材的新增内容,所以可以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和总结,进步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才能。

此外,本课的知识又与生活、消费和科学研究有非常严密的联络,所以为了更好的检验新知识落实的效果,教学中我以消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载体,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分析^p 问题的过程中,不但理解了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而且进步了综合运用知识的才能,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体验到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 2.1引入阶段[引入]:展示一瓶PbI2悬浊液。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进入上课状态) [师]介绍:PbI2是一种难溶性盐,颜色为黄色。

[问]过滤后,上层清液中有I-存在吗?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学生活动]: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结论。

结论:上层清液中有I-存在。

方案:取上层清液,滴加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假设有黄色沉淀生成,那么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I-。

[学生活动]:请学生做演示实验。

(实验结果明显,说明上层清液中含I-。

) 2.2知识预备阶段[师]:总结:实际上,难溶物质在水中还是有一定的溶解度,只是相对来说比拟小。

所以根据物质溶解性不同,可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

而PbI2那么属于难溶性盐。

[投影]:[过渡]:既然难溶物在水中仍有少量的溶解。

如:在25℃时,AgI的溶解度为2.1×10-7g,能不能说浓度到达饱和后溶解是就停顿了呢?[讨论]:难溶物在水中饱和后,溶解是不是就停顿了,请从平衡的角度考虑分析^p 。

2.3新课知识落实——知识迁移与总结阶段[学生活动]观点:饱和后,溶解没有停顿,只是在溶解的同时,又有PbI2固体析出,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师]请大家结合课本,理解什么是沉淀溶解平衡。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通过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及含义。

2. 溶解度积的概念、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4. 实际生活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现象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溶解度积的表达式推导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沉淀溶解平衡现象。

3.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沉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2. 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解释溶解度积的含义。

3. 演示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积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沉淀溶解平衡。

4. 讲解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进行实例计算。

5.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溶解度积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沉淀溶解平衡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溶解度积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矿物的浮选、水质净化等。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和溶度积的概念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1.2 教学内容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溶解度和溶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际应用举例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利用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引导学生通过实际应用,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重要性第二章:溶解度与溶度积2.1 教学目标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理解溶度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2.2 教学内容溶解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溶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通过例题,讲解溶度积的计算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第三章:沉淀的形成与溶解3.1 教学目标理解沉淀的形成过程掌握沉淀溶解的原理了解影响沉淀溶解速率的因素3.2 教学内容沉淀的形成过程及机理沉淀溶解的原理影响沉淀溶解速率的因素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沉淀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和例题,讲解沉淀溶解的原理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了解影响沉淀溶解速率的因素第四章: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4.1 教学目标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掌握溶度积常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因素4.2 教学内容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溶度积常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因素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通过例题,讲解溶度积常数的计算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因素第五章: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5.1 教学目标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掌握沉淀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沉淀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讲解沉淀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操作6.1 教学目标学会进行沉淀溶解平衡实验的操作步骤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理解实验结果与沉淀溶解平衡原理之间的联系6.2 教学内容沉淀溶解平衡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6.3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操作,讲解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实验与理论之间的联系第七章:沉淀溶解平衡的图解法7.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图解法表示沉淀溶解平衡掌握图解法在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中的应用理解图解法与代数法的相互转化7.2 教学内容图解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图解法在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中的应用图解法与代数法的相互转化讲解图解法的原理和表示方法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图解法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图解法和代数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第八章: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际案例分析8.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实际案例中的沉淀溶解平衡问题掌握实际案例中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8.2 教学内容实际案例中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实际案例中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价值8.3 教学方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方法通过例题,讲解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方法讨论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第九章:沉淀溶解平衡的拓展与应用9.1 教学目标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其他学科领域的拓展与应用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在其他学科领域的拓展与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讲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其他学科领域的拓展与应用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0.1 教学目标评价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进一步学习兴趣10.2 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沉淀溶解平衡的进一步学习的建议10.3 教学方法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学习效果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这部分明确了整个教学过程的目的和预期效果,是整个教案的指导思想。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计算沉淀溶解平衡常数的方法。

3.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

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1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生活场景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冬天的时候,我们都会用盐来铺在地上防滑。

你们知道为什么盐可以防滑吗?让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

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引出新知识:“沉淀溶解平衡”,并简单介绍其定义和特点。

Step 2:理论知识讲解(30分钟)1.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当溶液中溶解度产生一个建立平衡的固体时,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2.溶解度的定义:单位容积溶液中其中一物质最多可以溶解的量。

3.计算溶解度的方法:可以通过溶解度积的计算来得到。

4.溶解度积的定义:当物质A(aA)在溶剂B(bB)中溶解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浓度之积为固体在溶液中的浓度之积,即溶解度积。

5.沉淀溶解平衡常数(Ksp)的定义:当沉淀和溶液的活度之积达到一个常数时,称为沉淀溶解平衡常数。

讲解过程中,通过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Step 3:练习与讨论(30分钟)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给出练习题来检验学生对于沉淀溶解平衡的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1.一些化合物的沉淀溶解平衡常数为1×10^-6,求其溶解度。

2.溶解度积与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有什么关系?3.沉淀溶解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溶液中沉淀形成的趋势有什么关系?Step 4:实际应用(20分钟)教师通过举例,介绍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例如:1.水处理中利用沉淀溶解平衡来除去水中的杂质。

2.药物的制备和贮存过程中需要控制沉淀溶解平衡。

3.土壤肥力中的氮、磷、钾元素的溶解平衡对作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Step 5:总结与延伸(1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问学生以下问题:1.你能总结一下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吗?2.你能找到其他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例子吗?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延伸讨论。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理解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

2.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达式2. 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3.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4. 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5. 实验操作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2. 教学难点: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溶解度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思考。

2. 理论讲解: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表达式,讲解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实验现象,探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

5. 案例分析: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沉淀溶解平衡在生活中的意义。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化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一、教学理念有效教学有5大原则:①教学是师生一种合作性的和生成性的活动(joint productive activity);②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对话使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③教学使学生在校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产生联系;④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思维(complex thinking);⑤教学以课程为媒介使学生语言和读写水平得到提高。

根据有效教学的原则,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理念,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小组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

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为《化学反应原理》(选修)中的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中的第3节。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不但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此部分内容与与科研、生产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前面对化学平衡衡理论的深入探讨,学生已初步具备运用平衡原理的观点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方法,并形成了一些固有的思维方式;此时再来学习沉淀溶解平衡,学生比较轻松的就能掌握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通过本节学习,还能为下一节‘离子反应’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材内容编排体会:本节教材按照由简到繁、逐步递进的原则构建。

首先分析单一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行为,建立起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引入描述这种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在此基础上分析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最后考虑比较复杂的沉淀转化问题。

本节教材设计中始终依据实际例子来诠释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分析带动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平衡移动的一般规律一步步揭示沉淀溶解平衡的本质。

另外,教材在设计过程中注重把握难度,对溶解平衡的计算要求相对不高。

三、学情分析各地选修课程开设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化学反应原理》课程开设肯定在必修课程之后。

学习者应为高二或高三学生。

他们对于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实验技能,能对实验现象及结果作初步分析和处理。

沉淀溶解平衡内容虽然比较抽象,但与化学平衡有许多相似地方,是平衡理论的一个重要应用,学习时只要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旧知识作为基础去探究的新知识。

同时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和正向迁移能力,本节学习目标能顺利达成。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能描述溶解平衡,能写出溶度各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常数(溶度积)的含义。

(3)知道溶度积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4)能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对相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分析,建立起溶度积概念。

(2)通过对溶度积的分析,了解在溶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情况。

(3)运用溶度积知识对溶液中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进行理论分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沉淀的转化及其应用知识的学习,认识其中蕴涵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2)结合实验现象以及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五、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溶度积常数的含义,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

本节教学难点:沉淀的转化。

六、教学策略首先运用实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然后采用类比思想,让学生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及溶度积常数的概念及意义,利用K与Q的关系顺利过渡到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教材中对于该节难点---沉淀的转化,采取的是验证式的呈现方式,若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体系来讲,会使得学生的体验不深,主动性不够;为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先用实验创设情景,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和思维上的强烈冲突,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对比探究实验,在老师引导补充下,最终分析归纳出沉淀转化的基本原理,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了解沉淀的转化在科研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七、教学过程(5)变:沉淀溶解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当条件改变,会建立新的平衡。

3、平衡常数及特征可逆反应aA+bB cC+dD 平衡常数表达式K=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K越大,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程度越大。

(三)溶度积常数的分析4、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Ksp(1)、定义: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其平衡常数为离子浓度系数次方的乘积,为一定值,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为溶度积,用Ksp表示.练习:1、写出AgClCu(OH)2BaSO4 CaCO3Al(OH)3CuS的沉淀溶解平衡与溶1、通过类比得出结论。

2、巩固所学达成教学目标。

3、发展讲解 (2)、表达式: 例如: PbI 2(s) Pb 2+ +2I -25℃ Ksp = [Pb 2+][I -]2 = 7.1×10-9 mol 3•L -3 (3)拓展 A m B n (S)mA n++nB m-K sp ====[A n+]m ·[B m-]n度积K SP 表达式2、思考K sp 单位特征概念。

4、溶度积性质: (1)溶度积(Ksp )的大小与难溶电解质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

(2)Ksp 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

相同类型(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的难溶电解质的Ksp 越小,溶解度越小,越难溶。

阅读P91表3-3-1相关数据,比较:AgCl 、AgBr 、AgI 溶解度大小。

突破重点,领悟新知0.1mol/LCuSO4热情。

分析讲解出现这个现象的整个过程可表示为:ZnS(s)Zn2+(aq)+ S2- (aq)+Cu2+CuS(s)ZnS白色沉淀与溶液中的Zn2+、S2-离子建立了溶解平衡,当加入CuSO4溶液时,S2-离子与Cu2+离子生成黑色沉淀CuS,此时CuS与溶液中S2-离子、Cu2+离子又将建立新的沉淀溶解平衡。

由于CuS的K sp小于ZnS的Ksp,CuS的沉淀生成破坏了ZnS的沉淀溶解平衡。

由于S2-浓度的降低,使得ZnS的平衡不断向右移动,ZnS不断溶解,CuS不聆听讲解积极参与突破重点,领悟新知八:板书设计§3.3 沉淀溶解平衡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2、定义: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形成电解质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3、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1)逆:沉淀生成过程与沉淀溶解过程是可逆的。

(2)等: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速率与沉淀生成速率相等(3)定: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溶质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4)动:动态平衡,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沉淀的生成与溶解仍在进行,其速率相等。

(5)变:沉淀溶解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当条件改变,会建立新的平衡。

4、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溶度积)(1)、定义: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其平衡常数为离子浓度系数次方的乘积,为一定值,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为溶度积,用Ksp表示.(2)、表达式:例如:PbI2(s) Pb2+ + 2I-25℃ Ksp = [Pb2+][I-]2 = 7.1×10-9 mol3•L-3(3)拓展A m B n(S) mA n++nB m-K sp====[A n+]m·[B m-]n(4)单位:(mol.L-1)(m+n)4、溶度积性质:(1)溶度积(Ksp )的大小与难溶电解质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

(2)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相同类型(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的难溶电解质的Ksp越小,溶解度越小,越难溶。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1)原理Q = K sp时难溶电解质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溶液是饱和溶液。

Q>K sp溶液中将析出沉淀,直到溶液中的Q = K sp为止。

Q<K sp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将足量的难溶电解质固体放入此溶液中,固体将溶解,直到溶液中Q = K sp时,溶液达到饱和。

(2)应用实例:例、已知BaSO4与BaCO3都难溶于水,且K sp相差很小,利用X 射线进行消化系统透视时,却用BaSO4而不用BaCO3作造影剂,原因何在?2、沉淀的转化1、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2、沉淀转化的规律a.一般来说,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易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

b. 当两种难溶物溶解能力差别不大时, 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

3、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看到”微粒——“找到”平衡——“想到”移动4.沉淀转化的应用:沉淀的转化在科研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污水重金属离子的处理。

(2)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3)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解释九、学习评价(一)、选择题(30分)1、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说法正确的是()。

A、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 和Cl-C、升高温度,AgCl的溶解度增大D、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AgCl沉淀的溶解度不变2、向5mLNaCl溶液中滴入一滴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一滴KI溶液并振荡沉淀变为黄色,再滴入一滴Na2S溶液并振荡沉淀变为黑色。

则三种沉淀的溶解度关系为()A.AgCl=AgI=Ag2S B.AgCl>AgI>Ag2SC.AgCl<AgI<Ag2S D.AgI>AgCl>Ag2S3、在一定温度下,向PbI2饱和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bI2的溶解度增大 B.PbI2的溶解度、Ksp均不变C.PbI2的Ksp增大 D.PbI2的溶解度、Ksp均增大4.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 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转化为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可得纯净的MnCl2。

可推知MnS具有的性质是()A.吸附性 B.溶解度等于CuS、PbS、CdSC.溶解度大于CuS、PbS、CdS D.溶解度小于CuS、PbS、CdS5、把氢氧化钙加入蒸馏水中,一定时间后达到如下平衡:Ca(OH)2(s) Ca2+(aq) + 2OH-(aq)加入以下溶液,可使Ca(OH)2固体的量减少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