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笔下的惠州及其寓惠心态-苏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笔下的惠州及寓是心态

黄俊书

宋代的惠州,在经济上、文化上远较中原落后,所谓“瘴疠之地,魍魅为邻”(《到惠州谢表》),封建统治者一向都是把“罪恶”较大的臣子才贬谪到岭南去的。但当苏东坡被贬到惠州之后,诚如清代著名诗人江逢辰所言:“一自东坡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惠州才真正为世人了解,为世人仰慕。

苏东坡自宋绍圣元年十月二日抵达惠州,至绍圣四年(1097)四月十九日离开惠州再赴海南儋州,在惠州生活了短短的两年又七个月。时间虽短,但他和惠州,尤其是和惠州人民,已结下不解之缘,赢得了人们真诚的爱戴和永久的怀念。在寓惠期间,共留下作品587首(篇、幅),包括诗124题187首(含存目5题5首);词18题18首;各类杂文111题129篇(含存目1题1篇);书信共51人233篇;书画20幅[1]。其中大量诗文描写了惠州风景秀丽的山水、朴实的民风,苏东坡以其如椽之笔对惠州大肆宣扬,使惠州从此名播天下。

东坡以59岁高龄,远谪岭外正是“山林瘴雾老难堪”。(《过岭寄子由》)在给钱济明的信中也说:“瘴乡风土,不问可知,少年或可久居,老者殊畏之……信命而已。”甚至悲观地说:将“老死无日”(《谢表》)了。总之,东坡这次遭贬,其境遇变化之大,痛苦之深,打击之重,均大大超过初贬黄州那一趟。可幸惠州秀丽的山川,淳朴的民风,“吏民相待甚厚”(《与陈季常书》),才使东坡安居下来。

一、东坡笔下风景秀丽的惠州

苏东坡在赴惠途中,“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东坡就感到“此邦宜住玉堂仙”。到惠州后,惠州秀丽的风光确实令东坡十分倾倒,他几乎一到惠州,就爱上了这儿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在东坡看来,惠州的春天,气候温暖,景色宜人,真是“海国空自暖,春山无限清”(《新年五首》)。“门外橘花犹的皪,墙头荔子已斓斑。”(《三月二十九日二首》)。甚至认为惠州的冬天也美丽而富有生气:“罗浮春欲动,云日有清光。处处野梅开,家家腊酒香。”(《残腊独出》)。觉得生活在惠州还挺不错,才心甘情愿地“日啖荔枝三百

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枝》)。如刚到惠州,住在合江楼,可以望见东西两江和对岸陡坡上的归善县城,他感到这里位置好,环境美,简直如同仙境,可以见两江合流,西湖荡漾,海山葱茏,万户皆春,更乐得情不自禁,盛赞惠州“海山葱茏气佳哉”(《寓居合江楼》)!甚至认为这儿的佳景胜地是特地为他浮江而来的“蓬莱方丈”(同上)。

在苏东坡的笔下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的罗浮山,被他形象的称为“罗浮山下四时春”《食荔枝二首·之二》,此句充分地表达了苏东坡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也将罗浮山那四季如春的气候和景色深刻的描写出来。罗浮山在博罗县境内,山势雄伟,风景秀丽。在260多平方公里的风景区内,有大小山峰432座,飞瀑名泉900多处,洞天奇景、石室幽岩近百处。还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号称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2]。早在东晋时期的道教理论家、药物学家、炼丹家葛洪,就在这里炼丹,并写出了著名的理论专著《抱朴子》。所以,就在其携着家人从广州向惠州进发时,在清远途中,听了顾秀才的介绍之后,苏东坡都在盘算着游览罗浮山之事,立下了“便向罗浮觅稚川” (《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的誓言。这次游罗浮山,苏轼写有6篇散文和1首诗,盛赞罗浮山“山不甚高,而夜见日,此可异也”(《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并称朱明洞是“蓬莱第七洞天”(同上),还说:“山中可游而未暇者,明福宫、石楼、黄龙洞,期以明年三月复来(《题罗浮》)。”

苏东坡倘徉湖山,流连忘返,足迹遍及惠州及其附近的名胜。从他的寓惠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曾二游香积寺,三游白水山。他所游览过的惠州风景名胜,在他的眼里都成了最美的东西,同时也将惠州的风光、山水之美展现出来。东坡初次来到香积寺是他送表兄程正辅至博罗,“东坡既至博罗,留一日,游览了香积寺,寺下溪水,可作碓磨”(《游博罗香积寺·引》),“属县令林抃,使督成之”(同上)。再游香积寺是苏东坡、程正辅等人游了白水山后,“度数谷出金鸡渡至博罗,再游香积寺,观林抃所作碓磨。”[3]半年前东坡一句话,促成了水力碓磨,给人民带来了好处。游览白水山是苏东坡与幼子苏过同游,他们游览了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观瀑布,赏佛迹,并记下此游经过,题作《游白水书付过》,后来还写了五古《白水山佛迹岩》、《咏汤泉》。再游白水山是东坡应知州詹范邀请,与柯常、林抃、王原、赖

仙芝等同游白水山、佛迹寺。浴于汤泉,登中岭,探望瀑布源头,浩歌而归。作有《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并引》,用陶诗的原韵,仿陶诗的风格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例如,第一首就盛赞了惠州的自然风光优美。三游白水山是程正辅视察风灾,曾至惠与苏东坡会晤。巡视后复经惠返韶。东坡送他一程。遂同游白水山、佛迹院。东坡作有七古《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其中云:“劈开翠峡走云雷,截破奔流作潭洞。因随化人履巨迹,得与仙兄蹑飞鞚。曳杖不知岩谷深,穿云但觉衣裘重。”描写白水山的瀑布、深潭,气势万钧。并说登山穿云,有如神仙般逍遥快乐。

在东坡的笔下惠州西湖名声鹊起、闻名遐迩。东坡寓惠期间,甚爱游览西湖,不仅常在白天游览,而且喜欢夜游西湖,往往“逮晓乃归”。其《江月五首》首章写道:“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冰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停鞭且莫上,照我一杯残。”月明之夜,物我皆忘,他把自己融入西湖的景色中了。惠州西湖与苏东坡也是相得益彰的,西湖也因此在他的笔下得以扬名,使其在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颖州西湖齐名,宋朝诗人杨万里曾有诗曰:“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颖水与罗浮”,说的就是这三大西湖。西湖原是横槎、天螺、水帘、榜山等山川水入江冲刷出来的洼地,西枝江改道后的河床遂成为湖,湖水深浅不一。它的西面和南面群山环抱,北依东江[4]。从整体上看,它的自然布局甚佳,其特色是山川透邃,幽胜曲折,浮洲四起,山青水绿,烟波岚影,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隐现于满湖的红花翠柳之中,数以千计的鸟儿穿飞于湖光山色之中。真可谓处处为景,步步有情,景城妙在天成。与杭州西湖相比,别有一番不同的自然清新风格。清朝雍正初年惠州知府吴骞有《诗西湖》诗云:“西湖西子比相当,浓抹杭州惠淡妆,惠是苎萝屯里质,杭教歌舞帽君王”。故有杭州西湖为“吴宫之西子”,惠州西湖享有“苎萝村之西子”美誉[5]。如果说杭州西湖像浓妆艳抹的西子,有一种暖意和闲意,那么惠州西湖则是聪慧秀气、粉黛不施的“苎罗西子”,自然的气息更浓一些,有一种自然的美意。

东坡是最早品题惠州西湖的人。他在绍圣二年(1095年)九月写的《江月五首》中,不仅描写了凉天佳月下的西湖美景,而且还有“一更山叶月,玉塔卧微澜”名句,有人说,“此为题品惠湖美景之始”[6]。为此,清乾隆归善学者黄安澜还在其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